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중국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3244
  • 国内刊号: 11-49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邱蔚六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平面阻塞同期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刘中寅;张宗德;汤晓雨;赵昊;冯晓东;付森博

    目的:观察存在上气道结构性狭窄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鼻、口咽、喉咽多平面阻塞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提高OSAHS疗效、减少复发的经验.方法:2008年4月-2013年12月,对21例严重OSAHS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和Alice 5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PSG),术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8.8~74.0,平均67.8,SaO2低0.25~0.67,平均0.46,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52~77 s,平均63.3 s.全麻下同期完成鼻腔扩容手术、腭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腭扁桃体切除手术;颏部“开窗”、“凸”形或“梯形”截骨,前徙颏部及颏舌肌和舌骨上肌群的颏前徙术;舌骨下肌群切断、舌骨悬吊术.气管插管维持24~48 h.结果:经过8~68个月随访,21例手术创口均一期愈合,睡眠呼吸障碍症状消除或明显减轻,8例打鼾消失,13例仰卧位时仍有轻、中度鼾声,均无睡眠憋醒现象,同期颏成形患者对外形改善满意.PSG监测术后AHI10.2~24.2,平均20.3,SaO2 0.82~0.99,平均0.91,长呼吸暂停时间11~35 s,平均17.9 s.结论:存在上气道结构性狭窄的重度OSAHS采取同期多平面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缩短疗程,经治病例均获得较满意疗效.

  • 即刻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评价

    作者:胥雷;孙红霞;姚侃;卢晓峰

    目的:探讨即刻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3例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轻、中、重度OSAHS患者,治疗前行PSG监测、鼻阻检查,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于当天试戴即刻口腔矫治器并行PSG监测,治疗后完成舒适度调查问卷表.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戴用即刻口腔矫治器后,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于治疗前,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低血氧饱和度(LSaO2)均高于治疗前(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患者年龄、BMI、治疗前AHI、切牙间距离(配戴矫治器后上、下切牙间的水平距离)及覆盖距离(牙尖交错位时切牙覆盖距离)的变化对即刻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即刻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的回归方程y=67.956-0.731x1-1.954x2+0.411x3+ 9.263x4 (x1:年龄,x2:BMI,x3:未配戴即刻矫治器前AHI,x4:切牙间距离),P<0.01,即回归效果显著,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决定系数R2为0.472.结论:即刻口腔矫治器的应用不仅可以预测患者的初步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 螺旋CT、锥形束CT与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成像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王留兰;孙琦;董敏俊;陶晓峰

    目的:探讨螺旋CT (spiral CT)、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4例208侧行螺旋CT、CBCT或MRI检查的临床怀疑TMD的患者.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每侧TMJ关节的关节间隙、关节盘的显示、髁突的骨质改变和关节腔积液情况进行评估,并将3组显示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螺旋CT组与CBCT组右侧前间隙(P<0.05)及左侧上间隙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CT及螺旋CT无法清晰显示关节盘,而MRI对关节盘的显示率为100%.104例208侧TMJ中,通过同一样本资料不同检查的比较所示,螺旋CT与CBCT在显示髁突骨质改变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螺旋CT、CBCT分别与MRI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仅CBCT可清晰显示骨小梁结构.螺旋CT及CBCT均无法清晰显示关节腔积液,仅MRI可清晰观察,显示率为18.27%.结论:螺旋CT、CBCT及MRI对TMD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MRI对关节盘的显示好,并可显示骨髓的异常改变;CBCT、螺旋CT及MRI均可测量关节间隙,且螺旋CT、CBCT与MRI 三者重建的关节各间隙影像基本一致;仅CBCT可以清晰显示髁突内骨小梁的结构及走行.

  • 应用高频彩超进行股前外侧穿支血管的术前定位与选择

    作者:黄健;沈毅;陆林国;黄冠兰;周辉红;陈倩倩;李军;孙坚

    目的:探讨术前根据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结果选择合适穿支血管的依据,用于指导皮瓣制备.方法:2013年3月-12月,对52例共102侧拟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双下肢股前外侧穿支血管,了解穿支数目、来源、走行、位置、管径及血流动力学等信息,选择血供良好的区域作为皮瓣供区,指导皮瓣设计与制备,并与术中实时情况对比,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合适股前外侧穿支血管的依据.采用SAS 9.2软件包比较术前和术中检测结果有无显著差异.结果:52例患者术前共定位出208支穿支,终27例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术前超声检测穿支血管的各项指标与术中实时情况对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精确地定位和选择股前外侧皮瓣的穿支血管.其选择依据为:①穿支血管管径大小为首要考虑指标;②优先考虑行程较短、易解剖的肌间隔或半肌间隔穿支;③选择流速快、阻力指数小的穿支;④穿支血管蒂长度满足修复重建的需求.

  • 数字化导板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保留髁突手术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陆川;何冬梅;杨驰;黄栋;白果;袁建兵

    目的:设计制作数字化导板(digital guide),用于指导颞下颌关节强直(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TMJA)外侧成形术(lateral gap arthroplasty,LAP)中髁突残余(residual condyle)的保留,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TMJA患者,选择骨球内侧存在髁突残余者纳入研究.采用ProPlan CMF 1.4软件进行术前设计,明确骨球范围及其与髁突残余的关系,设计数字化导板并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完成,术中用以指导骨球的截除.评价导板的就位情况及对重要解剖结构的保护.术后拍摄CT评价截骨效果并与手术设计进行拟合,评价导板的准确性.结果:5例7侧关节手术中,导板就位稳定,指导截骨准确,未伤及颅底和外耳道前壁,有效保护了内侧的髁突残余.术后CT显示截骨与术前设计的平均误差为1.044 mm.结论:数字化导板可以准确有效地指导强直骨球的切除,有效保护了髁突残余、颅底和外耳道.

  • 28例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伴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晓峰;史俊;徐兵;苏佳楠

    目的:探讨下颌骨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伴脱位的治疗方法,并比较髁突骨折不同处理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8-2013年间收治28例、44侧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患者,22侧髁突囊内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保护翼外肌的附着;其余22侧采取保守治疗,术前或术中取模,术后配戴骀垫并配合弹性牵引及开口训练.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治疗结果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手术治疗组髁突骨折22侧,术后髁突位置基本回复到关节窝内17侧,其牙弓宽度及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术后髁突仍然脱出关节窝5侧;保守治疗组22侧,术后髁突成功回复到关节窝内4侧,其余18侧脱出关节窝,其面下1/3仍有不同程度增宽.手术治疗组疗效评分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对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伴脱位患者,应在保持翼外肌良好附着的前提下,对脱位的髁突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这样有利于脱位的髁突恢复到正常的生理位置,维持下颌骨的正常宽度.

  • 面颈深部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

    作者:李爱萍;邰茂众;秦中平

    目的:分析面颈深部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总结其鉴别诊断要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种深部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或DSA下经皮穿刺瘤体造影确诊的32例静脉畸形和29例面颈部淋巴管畸形的临床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分析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以病理诊断或DSA诊断为金标准,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32例静脉畸形病例,二维超声均显示无回声,无间隔,14例病变内见低回声血栓,11例内见高回声静脉石.多普勒超声均见周边动脉血流,PSV为(13.98±7.93) cm/s,RI为(0.71±0.83) cm/s,30例探头加压可见静脉频谱的血流信号;29例淋巴管畸形病例,单囊者8例,多囊者10例,网格状11例,二维超声也均呈无回声,但21例病变内可见多发强回声间隔;多普勒超声2例探头加压见血流信号,PI下为静脉频谱,间隔内均可见动脉血流信号,PSV为(14.32±6.57) cm/s,RI为(0.68±0.79) cm/s.经t检验,2组PSV和RI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经x2检验2组低回声血栓、高回声静脉石、探头加压见血流信号和多发强回声间隔出现率,有显著差异(P<0.05).探头加压见血流信号诊断静脉畸形的敏感度为93.75%,低回声血栓、高回声静脉石和探头加压见血流信号诊断静脉畸形的特异度较高,分别为96.55%、93.33%和100%.多发强回声间隔诊断淋巴管畸形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分别为72.41%和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面颈深部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具有无创、价廉、准确的特点.病变内出现低回声血栓或高回声静脉石,探头加压出现血流信号支持静脉畸形诊断;病变内有多发强回声间隔,同时间隔内见动脉血流信号时支持淋巴管畸形诊断.

  • 数字化导板在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白果;何冬梅;杨驰;陆川;黄栋;陈敏洁;张晓虎;袁建兵

    目的:设计并制作数字化导板(digital template),指导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中的骨修整和假体定位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病例6例,术前将Biomet标准型人工关节假体激光扫描后导入ProPlan CMF 1.4软件,模拟假体摆放位置并据此确定骨修整范围,设计、制作多块数字化导板,分别用于术中指示骨修整范围、方向及深度,并定位假体安放位置.术后进行CT扫描,评价假体植入准确性及其与术前设计的吻合情况.结果:导板术中就位顺利,与骨面贴合,引导截骨及骨修整准确,未伤及颅底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等重要解剖结构.术后CT拟合结果显示,假体植入位置与术前设计的平均误差为(1.139±0.183)mm.结论:数字化导板可以准确指导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中的骨修整和假体定位,有利于确保假体植入的稳定性,避免了颅底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的损伤.

  • 口轮匝肌肌瓣瓦合法在单侧唇裂一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梁赟;杨育生;吴忆来;张勇;王国民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一期修复中应用口轮匝肌肌瓣瓦合法重建人中嵴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1月-6月收治的单侧唇裂患儿52例,男41例,女11例;月龄3~72个月,中位月龄5个月,平均7.4个月.于全麻下行一期唇裂修复术(改良MillardⅢ式)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基础上,行瓦合法缝合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造成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增厚,形成隆起的人中嵴外观.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儿随访9~14个月,平均11.4个月;重建人中嵴形态逼真,与健侧人中嵴基本对称,形态满意.结论:单侧唇裂一期修复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前提下,行人中嵴处口轮匝肌瓦合法缝合,使人中凹显现,重建人中嵴,可使上唇外形更为逼真、生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颌面部溃疡型血管瘤3年临床观察

    作者:董依云;周国瑜;沈玲悦;徐青;顾基中

    目的:探讨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长脉宽1064 nm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颌面部溃疡型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上诊断为颌面部溃疡型血管瘤的婴幼儿患者35例,对病灶清创处理愈合后,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4~5 mg/kg·d)联合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能量140~220 J/cm2,脉宽40~50 ms,3 mm直径光斑)治疗,治疗间隔时间4周,疗程2-4次.治疗后随访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病灶生长情况、瘤体消退和软化速度、疼痛缓解时间,以及预后等.结果:35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85.71%(30/35);3年随访结束时,有效率为94.28%(33/35).平均治疗时间3.2±1.6个月.早期清创换药后,溃疡的平均完全再上皮化时间为1.89±0.45周.所有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显效,血管瘤病灶停止生长或开始消退,未发生出血、感染及溃疡加重等并发症.其中,20例(57.14%)色素沉着,4例色素脱失(11.43%),色素改变4~5个月后逐渐自然恢复.15例(42.85%)患者病灶愈合后出现瘢痕,与就诊时病灶表面溃疡情况、血管瘤部位和激光治疗后护理有关.所有患者3年随访中,瘤体逐步软化消退,13例(37.14%)患者病灶完全消退.9例患者需配合二期手术,以达到满意美观疗效.结论: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对婴幼儿颌面部溃疡型血管瘤的治疗安全、快速、有效.对婴幼儿溃疡型血管瘤的早期干预十分重要.

  • 小剂量盐酸普萘洛尔口服治疗不同月龄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亚飞;周权;王忠强

    目的:观察小剂量盐酸普萘洛尔口服治疗不同月龄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452例,分为0~6个月组(n=266)、7~12个月组(n=128)、13~18个月组(n=58),分别给予盐酸普萘洛尔1 mg/(kg· d)口服.服药3个月后复查,观察血管瘤颜色、大小、质地、表皮温度及超声下血流信号变化,对比不同月龄组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0~6个月组患儿瘤体可见明显萎缩,颜色消退、皮温降低,超声下血流信号减少,服药24 h后即可见效;7~12个月组患儿亦可见上述变化,但血管瘤消退出现时间及速度较0~6个月组患儿明显延缓;13~18个月组患儿血管瘤上述变化不明显,部分瘤体面积较大、生长期长的血管瘤亦可见一定程度上消退.结论:小剂量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6个月以内处于快速增殖期的血管瘤效果明显;7~12个月患儿用药后可取得一定效果;1周岁以上小儿效果欠佳,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性应用.

  • 犬上颌窦内提升动物模型的设计及评价

    作者:郑吉驷;邱瀚宣;张善勇;杨驰;张瑛;虞菲;田雪蕊

    目的:介绍一种犬的上颌窦内提升动物模型,并利用CT和内镜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对2只成年Beagle犬尸体和4只成年Beagle活体犬行螺旋CT检查,将CT数据导入Simplant 11.04软件行三维重建,选择犬的第一磨牙远中牙尖的腭侧(即腭大孔的外侧)为上颌窦内提升的手术入路位点.对6只犬(共12侧上颌窦)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术中分别将内镜伸入种植窝和上颌窦外侧壁骨窗(5 mm×5 mm),观察上颌窦黏膜情况和该位点在上颌窦底的位置关系.术后即刻对所有动物行螺旋CT检查,测量该位点和上颌窦的关系.利用SAS 9.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活体犬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行CT重建,在冠状位和矢状位测量11个相关参数,包括①DF和CE(该位点分别到腭大孔中点和腭侧牙槽嵴顶的水平距离)为(8.129±0.915) mm和(4.868±0.291) mm;②BC和CD(该位点分别到上颌窦底和腭黏膜的垂直距离)为(2.034±0.410) mm和(3.588±0.384) mm;③AB、MN和PQ(在该位点处上颌窦的上下径、内外径和前后径)分别为(17.341±0.651) mm、(7.899±0.984) mm和(18.424±1.131) mm;④MT和NT(该位点分别到上颌窦内、外侧骨壁的水平距离)为(3.961±0.421) mm和(3.845±0.562) mm;⑤OP和OQ(该位点分别到上颌窦前、后界的水平距离)为(9.248±1.256) mm和(9.368±1.161)mm.OP和OQ之间以及MT和NT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将内镜分别伸入种植窝和外侧骨窗内,可见白色、完整、不透明的窦黏膜,该位点处于上颌窦底正中.结论:第一磨牙远中牙尖的腭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犬上颌窦内提升手术入路,利用该位点设计的上颌窦内提升动物模型既简单又快捷,适用于相关上颌窦的动物实验研究.

  • miR-181a抑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倩婷;刘中华;招洛丹;赵婷婷;王安训

    目的:探讨miR-181a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QRT-PCR检测miR-181a在一对不同侵袭、迁移能力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过表达或沉默miR-181a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骨架的改变.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通过尾静脉注射miR-181a mimics和mimics NC细胞,建立裸鼠肺转移模型.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181a在低侵袭、迁移能力SACC-83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高侵袭、迁移能力的SACC-LM细胞.SACC-LM细胞转染miR-181a mimics后,细胞呈梭形,Slug、pERK1/2、ERK1/2表达水平下调;SACC-83细胞转染miR-181a LNA后,细胞变圆,体积变小,Slug、pERK1/2、ERK1/2表达水平升高.裸鼠肺转移模型miR-1引a mimics组,细胞形成肺转移灶面积显著小于mimics NC组(P<0.05).结论:miR-181a能抑制SACC的侵袭和转移.

  • 翼外肌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作用机制

    作者:殷学民;李子文;刘啸;宋梦阳

    目的:分析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中翼外肌作用下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已建立的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数字化仿真模型,在单纯翼外肌加载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关节盘应力集中于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域;髁突及关节窝应力主要集中于与关节盘相接触的功能面.在颞下颌关节盘的位移分布中,从关节盘前带至关节盘中间带,位移趋势逐渐增大,关节盘中间带与关节盘后带之间出现位移撕裂带,从关节盘中间带至关节盘双板区位移逐渐递减;而颞下颌关节整体位移大值出现在关节囊前份的翼外肌上头附着区.结论: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翼外肌可导致关节盘中间带偏外侧区域的应力集中,可能导致此区域关节盘变薄、穿孔甚至撕裂.

  • 可吸收螺钉双皮质骨固定羊髁突矢状骨折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凡文;刘美霞;王家伟;王丽;吴晓亮

    目的:通过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s of mandibular condyle,SFMC)动物模型,检验侧向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SFMC的效果,以及利用该螺钉稳定固位和不稳定固位的区别.方法:16只成年绵羊,制备成右侧SFMC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实验1组采用侧向钛螺钉双皮质骨固定技术予以治疗,实验2组采用侧向可吸收螺钉以拉力螺钉的方式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不稳定固定),实验3组采用侧向可吸收螺钉以双皮质固定方式行ORIF治疗(稳定固定),分别在截骨术后、骨折内固定术后即刻、保守治疗或骨折内固定治疗3个月后行颞下颌关节(temporamadibular joint,TMJ)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TMJ的形态改变进行放射学评分.治疗3个月后处死动物,解剖、观察、测量TMJ形态变化及组织学改变.采用SPSS 18.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实验2组动物实验侧TMJ CT影像及髁突的前后径和内外径明显异常,关节盘与髁突黏连,质地变脆,部分区域关节盘破损,关节窝有不同程度虫蚀状骨质破坏.实验1组和3组实验侧TMJ基本正常,反映TMJ形态改变的放射学评分2.60±0.94(实验1组)和2.90±1.06(实验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1.40±1.98)和实验2组(10.20±2.18).组织学检查提示,对照组、实验2组动物实验侧关节盘出现纤维软骨黏液变性,髁突和关节窝表面软骨也出现黏液样变性,髁突骨质不规则增生,实验1组和3组实验侧关节盘、髁突和关节窝表面软骨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髁突矢状骨折后精确复位和稳定固定,是TMJ恢复正常解剖形态的前提,只要操作得当,可吸收螺钉与钛螺钉一样,均可获得稳定的固位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可吸收螺钉作为SFMC内固定材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保守治疗或不稳定的ORIF治疗,会导致TMJ严重病理改变.

  • 肿瘤神经新生研究进展

    作者:陆伟;季彤

    传统观点认为,肿瘤中不存在新生神经,而近几年出现的有关肿瘤内发现新生神经的报道引起了相关领域内研究者极大的兴趣.他们推测,正常机体内神经往往与血管和淋巴管相伴而行.已有研究证明,肿瘤中存在“新生血管”、“新生淋巴管”、那也应存在“新生神经”,而其对肿瘤的作用如何,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探索.肿瘤中是否有新生神经的存在?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机制又如何?本文旨在对目前有关神经和肿瘤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 微小RNA对成骨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凤;邹多宏;吴轶群

    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调控需由体内多种激素和局部产生的细胞因子协同完成.miRNAs (microRNAs)是单股非编码的RNAs小分子,长度在20~24个核苷酸大小.它通过与目标RNA基因的特定序列结合,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研究表明,miRNA能够调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维持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调控软骨的骨化,是生物器官发育和某些骨代谢疾病的重要调控因子.miRNA的发现,揭示了基因组非编码区域蕴涵着重要的功能.因此,利用miRNA治疗临床骨代谢疾病和修复骨缺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miRNA在骨形成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微小RNA 调控 骨形成
  • 髁突骨软骨瘤并发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治疗:附3例报道

    作者:王轶雯;李凌志;王丽珍;陈敏洁;杨驰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瘤并发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2001-2013年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瘤和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终确诊为原发性骨软骨瘤并发滑膜软骨瘤病患者共3例.对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特征,以及之后3个月~5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CT和MRI可提供精确的术前诊断,骨软骨瘤中发现游离软骨化或钙化小体,提示骨软骨瘤并发滑膜软骨瘤病可能.结论: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游离小体的存在,常提示骨软骨瘤并发滑膜软骨瘤病的可能,以免漏诊或误诊.

  • 鼻内镜下摘除上颌窦内断根11例报告

    作者:胡艺平;金桂芳

    目的:研究断根误入上颌窦后在鼻内镜指引下微创取根的方法.方法:对11例患者(12只断根因拔牙不当误入上颌窦),首先选择原牙槽窝入路取出(8例),其次由上颌窦前壁开窗取出(3例),手术在鼻内镜直视下进行.结果:11例12只断根均快速取出,创口一期愈合,长期观察无上颌窦炎和上颌窦瘘发生.结论:采用鼻内镜直视下微创取出上颌窦异位断根值得提倡.

  • 自体移植骨中复发性成釉细胞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翦新春;周超;朱蓉;刘德裕;郑廉;李宁;卓群豪;吴立萌

    报告2例因右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行右侧下颌骨部分切除或半侧下颌骨切除术后即刻分别行自体髂骨或肋骨移植的病例,2例病例在行X线检查时分别于术后16年和14年在移植骨中发现成釉细胞瘤复发.例1行术中冷冻切片活检,病理学诊断为滤泡型成釉细胞瘤.结合本组2例病例,并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复习,认为成釉细胞瘤发生在肿瘤切除植骨后的骨中属于罕见病例,应对其复发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