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hina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중국구강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3244
  • 国内刊号: 11-49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75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邱蔚六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腓骨肌皮瓣重建颌骨缺损中微血管吻合器的应用

    作者:黄圣运;李文刚;张世周;郑培惠;陈占伟;李胜锋;张东升

    目的:探讨微血管吻合器在腓骨肌皮瓣重建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2例腓骨肌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术后缺损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用于静脉端-端吻合,共用32个吻合器.结果:微血管吻合器适用于腓骨肌皮瓣的静脉端-端吻合,平均吻合时间为3.5~9 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皮瓣均移植成功,未出现危象或血栓.结论:微血管吻合器在腓骨肌皮瓣重建颌骨缺损中吻合质量可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超声骨刀舌侧去骨拔除舌侧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作者:戈旌;杨驰;郑家伟;何冬梅;钱文涛;胡颖恺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舌侧去骨在拔除舌侧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中的截骨设计和手术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颗舌侧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用超声骨刀舌侧去骨拔除.其截骨设计为1条矢状向和2条横向的截骨线,以去除(牙合)面和舌侧的骨板.记录手术成功率、去骨方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所有牙均顺利拔除,平均用时13.92 min(6⒍24 min).9例(40.9%)为整体去骨拔除,6例(27.3%)为分块去骨拔除,4例(18.2%)为牙-骨连体拔除,3例(13.6%)为去骨分牙拔除.22例(100%)创口均一期愈合.2例(9.09%)出现暂时性舌神经功能障碍,1例(4.55%)出现暂时性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后,均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结论:使用超声骨刀舌侧去骨拔除舌侧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 局部晚期复发口腔癌挽救性手术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王友元;张大明;范松;林钊宇;黄志权;杨朝晖;李劲松;陈伟良

    目的:挽救性手术是复发口腔口咽癌一种有可能根治的治疗方法.肿瘤复发灶切除后巨大缺损的修复重建是治疗的难点,本研究对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行挽救性手术切除及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并评估其近期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3例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患者,男17例,女6例,行挽救性手术切除肿瘤并以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缺损.19例口腔癌,4例口咽癌;复发癌临床分期为3例rCSⅢ期,20例rCS Ⅳ期;在首次治疗方面,15例行手术治疗,4例放疗,4例手术后辅以放疗;之后的再次治疗方面,1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0例进行根治性放疗,2例行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放疗.所有患者均无远处转移.其中21例患者行肿瘤复发灶的广泛切除,2例患者进行颅颌面切除.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采用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皮岛大小6 cm×7 cm⒍10 cm×22 cm,9例患者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颌面洞穿性缺损.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远端皮瓣局部坏死、供区切口裂开及口内外瘘道各1例.4例患者(17.4%)术后可正常进食固体食物,11例患者(47.8%)可进食软食,4例患者(17.4%)可进食流质食物,4例患者(17.4%)需留置经鼻胃管,鼻饲流质饮食.9例患者(39.2%)术后发音正常,8例患者(34.8%)术后发音尚清楚,3例患者(13.0%)术后语音不清,3例患者(13.0%)术后需永久性气管造瘘.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15.7个月),15例患者(65.2%)无复发生存,2例患者(8.7%)复发生存,6例患者(26.1%)在随访3~18个月时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无复发生存患者的第二次治疗至复发时间为7.40±0.53个月,复发、转移、死亡患者的时间为4.83±0.42个月,两者间差异显著.结论:挽救性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延长下斜方肌皮瓣是修复此类手术后巨大缺损简单、可靠的大型组织瓣.

  •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的关节盘锚固术及牙种植同期治疗

    作者:徐伟峰;焦子先;张善勇;郑吉驷;赵璟阳;陈琦;沈佩;杨驰;张瑛

    目的:介绍一种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期治疗方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0月,5例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平均年龄41.8岁(28~51岁),术前经MRI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全景片、锥形束CT(CBCT)确定缺牙位置及缺牙区骨量,临床检查开口度均小于一指,关节区有明显疼痛.术前采用Simplant 11.04软件辅助设计种植体植入方案,并制作种植导板,术中关节盘锚固术和导板辅助一期牙种植手术先后进行,术后3个月行二期种植手术,半年后进行冠修复.结果:术后关节盘位置、开口度恢复良好,关节区无疼痛,缺牙区牙冠形态、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对于期望种植修复牙列缺损但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患者,将关节盘锚固术和种植手术同期进行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 基于CT的髁突骨软骨瘤分类

    作者:魏文斌;陈敏洁;杨驰;黄栋;邱亚汀;周琴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CT表现的髁突骨软骨瘤分类方法及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4年7月治疗的79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依据CT分为Ⅰ型(外生型)和Ⅱ型(弥散型),依据分类选择不同的开放性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1个月(6~120个月).结果:Ⅰ型(外生型)64例(81.0%),Ⅱ型(弥散型)15例(19.0%).Ⅰ型又可分为5种亚型,前/前内侧(56.2%)、后/后内侧(4.7%)、内侧(15.6%)、外侧(6.3%)、巨大型(17.2%).对Ⅰ型患者的治疗以单纯瘤体切除术为主,Ⅱ型则需采用髁突次全切除及正颌手术治疗或全切除术及肋软骨瓣转移重建术.在随访期内未发现肿瘤复发、髁突吸收及新畸形形成,患者面形基本得到恢复.结论:基于CT影像学特点对髁突骨软骨瘤进行分类,对术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骨软骨瘤 髁突 分类
  • 舌鳞癌微环境中HGF/C-Met信号通路对CD1a+DC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仲伟;彭参;徐冬贵;罗朝阳;朱李军;王启朋;冯航;江穗

    目的:通过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C-Met、CD1a在舌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舌癌前病变及舌正常组织中表达的研究,探讨在舌鳞癌中HGF/C-Met信号通路对CD1a阳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舌鳞癌、10例舌癌前病变及10例舌正常组织的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舌鳞癌、舌癌前病变及舌正常组织中HGF、C-Met及DC标志物CD1a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以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HGF、C-Met和CD1a在舌鳞癌中的表达水平较舌癌前病变和舌正常组织高(P均<0.01);在舌鳞癌中,C-Met的表达水平与CD1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3.769).结论:舌鳞癌患者局部微环境中存在一定的免疫反应,HGF/C-Met信号通路可抑制DC对舌鳞癌组织的浸润.

  • 口腔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梁冰;徐辉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病率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5月-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择期全麻下行口腔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15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1d、术后7d行神经心理测试,判定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术后7d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分为POCD组及非POCD组,使用SPSS 19.0软件包对围术期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OC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口腔肿瘤术后7d天,POCD发病人数为37例(32.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1,95%CI 1.003~1.142,P<0.05)、高血压(OR=0.267,95%CI0.105~0.676,P<0.01)、麻醉时间(OR=1.003,95%CI 1.000~1.006,P<0.05)、及术后住院天数(OR=1.071,95%CI 1.008~1.138,P<0.05)可增加口腔肿瘤老年患者POCD发病的风险.结论:高龄、高血压、麻醉时间延长及术后住院天数是口腔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ADAM1O蛋白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的促进作用

    作者:谢芙蓉;余婧爽;鲍欣;徐骎

    目的:研究ADAM10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DAM10蛋白在5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相关性;采用Transwell法检测高、低转移潜能的HN-12和HN-4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的迁移能力,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2株细胞中ADAM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高转移潜能细胞HN-12中的ADAM10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AM10蛋白的高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在高转移潜能细胞系HN-12细胞中,ADAM1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较低转移潜能细胞系HN-4显著增高(P<0.01);HN-12细胞中沉默表达ADAM10基因后,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ADAM10蛋白的高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ADAM10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是其影响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ADAM10有望成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新靶点.

  • 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细胞系中E-cadherin的表达差异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作者:邓亚伟;夏荣辉;张春叶;黄林剑;顾挺;田臻

    目的:检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不同癌变亚型细胞系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探讨E-cadherin蛋白表达差异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蛋白印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E-cadherin蛋白和mRNA在恶性多形性腺瘤的腺癌亚型细胞系SM-AP1和肌上皮癌亚型细胞系SM-AP4中的表达差异.采用亚硫酸盐测序法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M-AP1和SM-AP4细胞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和组蛋白H3上赖氨酸9号位点三甲基化(H3K9me3)修饰状况,探讨2个细胞系中E-cadherin表达差异与基因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包,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M-AP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和mRNA (n=4.97,P<0.05)表达较SM-AP4高;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显著低于SM-AP4细胞(P<0.05).SM-AP4细胞较SM-AP1细胞的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具有较高的H3K9me3修饰结合水平.结论:DNA甲基化可能是恶性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癌亚型中E-cadherin表达低于腺癌亚型的主要调控机制之一,H3K9me3修饰可能在E-cadherin表达下调过程中发挥协调调控作用.

  • 膜联蛋白A1与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关系

    作者:乔金科;朱东旺;杨筱;杨丞喆;马捷;刘莹;王丽珍;李江;张志愿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 (Annexin A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中,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中Annexin A1的表达,通过干扰和过表达Annexin A1基因,检测细胞活性.体内实验中,将CAL27-NC和CAL27-Annexin A1细胞分别注入BALB/c裸鼠皮下,观察皮下成瘤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细胞中,诱导过表达Annexin A1明显抑制其生长,抑制HB96细胞中Annexin A1的表达,则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CAL27-Annexin A1组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小于CAL27-NC组小鼠肿瘤.结论:Annexin A1的表达与口腔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

  • Dextran-DTPA-Gd兔舌癌哨位淋巴结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方龙;冯元勇;刘世恩;万升标;宋凯;江涛;尚伟

    目的:探讨Dextran-DTPA-Gd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IMRLG)定位兔VX2舌癌哨位淋巴结(SLN)及判断颈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6只,采用VX2瘤组织块植入左侧舌缘,建立兔舌癌移植瘤模型.21 d后,于荷瘤兔双侧舌缘肿瘤黏膜下注射Dextran-DTPA-Gd造影剂各0.2 mL,后分别于15、30、45、60 min,4h,24h行IMRLG检查,计算增强前、后不同时间淋巴结的信号强化率(E%);定位SLN,观测淋巴管走行、淋巴结信号强度及形态等特征.24 h后,全麻下于相同部位注射亚甲蓝行淋巴染色,解剖颈淋巴结,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兔舌癌移植瘤模型14只(14/16),淋巴转移12只(12/14),双侧淋巴结在磁共振增强扫描后相同时间信号强化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30枚淋巴结,其中IMRLG诊断癌转移淋巴结15枚,病理诊断转移13枚,诊断阳性率为86.7%(13/15),2种诊断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IMRLG定位SLN与亚甲蓝染色位置一致.结论:Dextran-DTPA-Gd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可有效定位兔VX2舌癌SLN,为判断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提供依据.

  •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彭莉;牛振民;陈振琦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倾向于认为其属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疾病.通过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下一代测序、动物模型等遗传学策略,越来越多的候选基因及位点得以发现,为全面理解颌面部发育机制及唇腭裂发病病因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其中一些主要的遗传学方法及候选基因、位点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p53、Ki-67、IL-1α与颌骨囊性病变的关系

    作者:张新宇;张陈平;胡永杰;刘浏

    颌骨囊性病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其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特殊性,肿瘤抑制蛋白p53、肿瘤增殖抗原Ki-67及白介素1α与颌骨囊性病变的发生、发展、生物学特性以及预后均有密切联系.本文对p53、Ki-67及IL-1α与颌骨囊性病变的关系进行综述.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术后供区植皮中的应用

    作者:张大明;王友元;梁启祥;林钊宇;陈伟良;张彬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口腔鳞癌前臂皮瓣修复术后供区植皮中应用的可靠性.方法:28例口腔鳞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患者,供区缺损采用全厚皮片修复,创面覆盖VSD装置.结果:治疗术后1周拆除VSD,除1例皮片部分坏死外,其余所有植皮全部成活,植皮创平整.切口愈合良好,无结痂、渗出及感染.随访3~10个月,植皮颜色接近正常皮色.手部运动、感觉功能正常.结论:VSD在口腔鳞癌前臂皮瓣修复术后供区植皮中应用安全、有效.

  • SFI-Bar无应力杆卡系统用于下颌覆盖义齿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清;李慧萍;孙守福;王艳辉;张善勇;郑吉驷;李晓敏;王茜茜

    目的:总结SFI-Bar无应力杆卡系统用于下颌骨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traumann种植系统的常规操作方法,将15颗种植体植入5例下颌骨严重吸收的患者中,安装预制的SFI-Bar无应力杆卡系统,将预先制作好的义齿进行调磨及重衬,完成即刻负载.结果:此杆卡系统操作步骤简单,节省椅旁操作时间,达到即刻负荷,稳定性、固位性良好,患者满意.结论:新型种植体-杆卡式附着体SFI-Bar无应力杆卡系统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是下颌骨严重吸收修复的有效方式,能实现义齿即刻负载,临床效果理想.

  • 12例替牙期大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减压治疗的疗效评价

    作者:曹裕中;邱成端;廖涛;谢思根

    目的:研究开窗减压治疗术对儿童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的效果,评价其在功能外科的运用价值和对颌骨、牙胚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例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的儿童替牙期囊性病变病例,随访1~9 a,术后患者每3个月接受临床和影像学复查,观察和分析囊腔的大小变化和牙胚萌出情况.结果:替牙期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经开窗减压术后明显缩小、颌骨生长发育及牙胚的发育未受影响,长期观察未见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是儿童替牙期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主要优点是手术方法简单,经济、安全、效果良好,且颌骨、牙胚生长发育不受影响.部分位置异常牙可自行调整位置,部分病例则需要结合正畸治疗.

  • 穿腮腺入路治疗髁突骨折51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海凤;史俊

    目的:探讨下颌骨包括囊内骨折在内的髁突骨折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中佳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髁突骨折采用穿腮腺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术后查阅病例资料,进行定期随访,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解剖复位,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活动正常,瘢痕隐蔽.结论:穿腮腺入路治疗髁突骨折是较好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定位和微创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埋伏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宏涛;韩俊力;王海宁

    目的:研究定位和微创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埋伏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前牙区埋伏牙患者30例,通过锥形束CT(CBCT)准确定位,利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联合动力钻精确去骨,联合分牙术微创拔除患牙.结果:30例患牙均顺利拔除,手术时间15~28 rmin,平均20 rmin,术后反应小,肿胀较轻.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感染、损伤邻牙等并发症,术后1周拆线,伤口一期愈合.结论:通过CBCT术前准确定位,利用高速气动手机联合动力钻精确去骨及分牙后拔除前牙区埋伏牙,充分体现了微创拔牙的技术与理念,适合推广应用.

  • 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郑家伟;张凌;陈正岗

    婴幼儿血管瘤(IH)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60%以上发生于头颈部,其大小、形态、生长情况、消退后的残余病变和对治疗的反应程度等个体差异很大.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均能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做彩色超声和(或)磁共振辅助诊断.血管瘤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3大手段,需根据部位、大小、类型、分期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普萘洛尔因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均优于糖皮质激素,现已成为首选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其远期影响有待观察和评价.IH的快速增殖期约在出生后2个月完成,如需全身治疗,好在3个月前开始.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管瘤生长,加速消退,减少后遗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