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중국림상해부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5X
  • 国内刊号: 44-11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8
  • 曾用名: 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临床解剖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达传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利用下腹壁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徐瑞生;侯春林;张世民;王诗波;王金武;刘明轩;衷鸿宾

    目的:为下腹壁反射重建膀胱功能手术时脊神经前根和吻接平面的选择以及脊神经前根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了硬膜内T11、T12和S2~4脊神经前根排列的位置关系、相互的距离和横截面积.结果:(1) 脊神经前根横截面积T11(0.70±0.14)mm2、T12(0.61±0.18)mm2较S3(0.61±0.07)mm2、S4(0.45±0.09)mm2前根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小于S2前根(1.12±0.24 )mm2(P<0.05);(2) T11、T12前根出硬膜平面均高于S2~4脊神经前根出脊髓平面;(3) 在脊髓圆锥平面,S2~4脊神经前后根的辨别和序列的确认较圆锥下容易.结论:(1) 利用下腹壁反射重建膀胱功能,宜采用T11或T12前根与S3 或S4前根吻接并需作神经移植;(2) 手术宜选择在脊髓圆锥平面;(3) 该术式为利用体反射重建膀胱功能增加了一种新选择.

  • 肘关节稳定性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杨运平;徐达传;赵卫东;张义生;钟世镇

    目的:为临床认识和治疗急、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提供基础.方法:解剖观察肘关节副韧带的形态结构特点,测量依序切断桡侧软组织(包括桡侧副韧带)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度的变化、依序切断肘关节尺侧副韧带时其外翻旋转角度的变化.结果:①尺侧副韧带前束可分为前部纤维和后部纤维;桡侧副韧带部分止于环状韧带,部分止于尺骨冠突的外下方.②屈曲60°以前,尺侧副韧带前束的外侧部紧张而内侧部较松弛,肘关节屈曲超过60°后,前束内外侧处于同等程度的紧张状态;后束在肘关节屈曲超过90°后才被拉紧.③肘关节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对维持关节外侧的稳定作用约占50%,伸肌及伸肌腱膜起协同作用.结论:肘关节副韧带是维持肘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肘关节的运动过程中,副韧带的不同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桡侧尺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前束是肘关节主要的稳定结构.

  • Ⅵ~Ⅷ对脑神经生物塑化薄片断层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作者:张伟国;张绍祥;巫北海;陈金华;谭立文

    目的:对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进行塑化切片与MRI对照研究,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脑神经横断位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1例薄层切片,同时采用FLASH-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3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以MPR技术完整显示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全程.结果:塑化薄片断层、标本和活体MR扫描,脑神经行程、解剖形态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Dorello管和展神经海绵窦段在塑化切片上显示良好,MRI仅能部分显示.结论:生物塑化薄层切片能够对脑神经及相关结构进行准确显示,是脑神经影像学研究的重要对比方法.

  • 经枕髁-颈突入路到达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力伟;王忠诚;于春江;王凤梅;陈菲

    目的:了解颈静脉孔区周围组织关系,量化枕髁及髁旁组织结构,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方法,对10例成人尸体头部标本,15例干性颅骨标本,观测颈静脉孔、枕髁、颈突及舌下神经管等髁旁组织结构间关系.结果:寰枕关节面不同的比例关系,决定枕髁的磨除范围.颈突位于枕髁的后外侧,茎突和二腹肌沟的内侧,后邻椎动脉上外侧袢,组成了颈静脉孔的后壁.与颈动脉管外口、舌下神经管外口形成了三角形,出颅的后组脑神经及颈静脉球位于三角形内.结论:本入路是枕下外侧入路的改良,通过部分枕髁及颈突磨除,从后方显露颈静脉孔,避免了面神经移位及颞骨岩部的磨除.

  • 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整复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向宇燕;邓细河;徐达传;周小兵;唐茂林;孙贺;程宁新;黎凡;崔颖秋;姜杰;翟佳羽

    目的:为单侧唇裂鼻畸形婴儿期一次整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0~3 岁正常儿童和唇裂患者的头部标本做显微解剖及铸形和透明标本.结果:正常儿童上唇部动脉主要来源于上唇动脉,大多左右侧上唇动脉吻合成动脉弓,上唇动脉有分支分布于鼻端,分布于外鼻的动脉主要有鼻背动脉、鼻外侧动脉、鼻翼动脉和鼻翼下缘动脉,且形成非常丰富的吻合.单侧完全唇裂患者的上唇动脉沿唇红缘和裂缘走行,终止于鼻翼基部(患侧)和鼻小柱基部(健侧),外鼻的动脉来源及分布与正常儿童相同.结论:本文结果对成功地施行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整复的手术是很重要的.

  • 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临床解剖研究

    作者:王守森;王如密;章翔;张发惠;郑和平;谢汉国;张锡增;荆俊杰

    目的: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15个尸体标本的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特征及毗邻关系.结果:镰状皱襞沿视神经的长度为0.4~4.6 mm,1/3的视神经前段隆突,鞍结节均较平坦,多数视交叉后缘位于鞍背后方.视神经主要由垂体上前动脉供血,半数有分支沿视神经前行.视交叉的上面多由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供血,下面的内侧部多为垂体上动脉供血,外侧部多为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分支供血.视神经上面覆有一层蛛网膜,再上面为直回下面的软脑膜,二膜间多数分开.结论:国人鞍结节边界不易确定,按传统方法将视交叉分型有困难,所以宜按蝶棱与视交叉前缘间距判断前置或后置.手术中易损伤沿视神经行走的小动脉,电凝须特别小心.贴视神经上抬直回,实际上是沿粘着较少的界面分离,有半数需离断一些纤维小梁.

  • 腰椎上关节面方位角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孟庆兰

    目的:探讨腰椎上关节面方位及对腰段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测量45套成人腰椎上关节面边缘的相互距离,并计算出上关节面的方位角.结果:腰椎上关节面的方位角自上而下由大逐渐变小,男性右侧L1为69.9°±10.5°,L5为61.5°±10.0°,女性右侧L1为66.4°±8.5°,L5为60.2°±17.8°,同一节段上关节面的方位角右侧大于左侧,相邻节段间无显著性差异;男性L1~L4节段左右两侧方位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15~4.43,P<0.05),女性仅L4节段左右两侧方位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25,P<0.05);男女两性方位角比较,仅L4节段左侧方位角有显著性差异(t=2.01,P<0.05).结论:腰椎上关节面的方位由近矢状位逐渐过渡到近冠状位,腰椎两侧上关节面方位角不对称.

  • 不同骶神经根对膀胱逼尿肌的支配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世民;侯春林;陈爱民

    目的:确定不同骶神经根对膀胱的支配频率和支配效能.方法:总结在10例圆锥上脊髓损伤患者,从马尾骶神经根途径进行膀胱功能重建时术中骶神经根电刺激的膀胱测压结果.结果:对膀胱的支配频率,S3占100%,S4占90%,S2占25%;对膀胱的支配效能,S3占52.2%,S4占44.9%,S2占2.5%.(S3+S4)提供了膀胱压力的97%,S2无论在支配频率和支配效能方面,作用均很小.结论:膀胱逼尿肌的神经支配主要由S3和S4提供.

  • 臀上动脉深上支髂骨骺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振光;张发惠;刘经南;谭金海;阮默

    目的:为带血供的髂骨骺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臀部标本以及2侧儿童标本上,观测臀上动脉深上支的行程、分支及滋养支;选用50块髋骨,观察髂骨嵴前外侧部的滋养孔.结果:儿童臀上动脉深上支的分支、分布与成人相似,位于臀中肌深面和臀小肌上缘(相当臀前线),循髂骨嵴弓形向前,达髂前上嵴,沿途分出平均(4.2±1.1)支外径0.5~1.1 mm的髂嵴支,分布髂嵴骨膜,并发细小分支进入滋养孔.从髂前上棘至结节区,在距髂嵴缘下方2 cm范围内,平均有(22.4±6.7)个滋养孔.结论:以臀上动脉深上支及其分支为蒂,在髂嵴前部可切取带骺骨瓣,以修复长管骨骨骺缺损.

  • 伸指腱器终腱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志刚;路来金;于家傲;陈雷

    目的:探讨伸指腱器终腱的解剖学特点和槌状指损伤的病理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新鲜成人尸体示、中、环、小指各20指的伸指腱器终腱特点进行了解剖学测量,并对终腱的滑动距离进行了动态观察和测量.结果:各指伸指腱器终腱的形态结构大体相似,但是中指(17.12±3.3) mm和环指(16.33±2.9) mm的长度明显长于示指(14.73±4.1) mm和小指(10.91±2.5) mm,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测出了各指终腱薄弱区的位置5.5~8.6 mm;同时检测了终腱运动功能与外力的关系,当近侧指间关节(PIP)伸直时终腱的滑动距离较PIP屈曲时减少40%以上,表明终腱对外力的缓冲能力也减少了40%.结论:伸指腱器终腱的薄弱区是断裂的易发部位,也是功能重建的关键部位;终腱的形态结构、运动功能和外力是产生槌状指的三要素.种

  • 全耳再造的解剖学基础研究

    作者:陈兵;高学宏;徐达传;雷涛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全耳再造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①观察头面部血管铸型标本10例18侧,②用逐层解剖的方法观察10例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和5例新鲜成人头部标本.结果:①耳廓及乳突区是由耳后动脉和颞浅动脉相互吻合形成的血管网供血.②耳廓的组织层次简单,可以认为耳廓是由皮肤包裹软骨形成的一个附属结构.结论:①皮肤扩张法耳再造术在皮下层进行皮肤扩张为理想,可形成薄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②颞顶筋膜瓣可作为耳后皮瓣的补充,用于耳廓再造.③残耳可分为三部分进行充分利用.

  • 鼻唇沟任意型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岳毅刚;李佩英;秦小云

    目的:为鼻唇沟皮瓣血供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0例(6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鼻唇沟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②在10侧头部铸型标本上,观测鼻唇沟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③1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明胶墨汁,切取鼻唇沟皮瓣并透明,观察血管分布及吻合.结果:鼻唇沟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脉的分支,上述动脉发出小动脉入浅筋膜形成皮下动脉网,再由此发出分支至真皮下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皮瓣蒂部血供来源于附近区域真皮下血管网.结论:鼻唇沟皮肤血供极为丰富,任何一处均可为蒂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无需将主要血管包含在蒂内.

  • 肩胛上血管肩峰支肩胛冈骨瓣修复锁骨肩峰端的解剖基础

    作者:郑和平;林建华;许卫红

    目的:为锁骨肩峰端骨不连修复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肩胛上血管肩峰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1侧标本上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肩峰支自肩胛上动脉发出后,向外走行于斜方肌、冈上肌之间,穿斜方肌在肩峰处的附着点达肩峰,并与胸肩峰动脉的肩峰支吻合构成肩峰动脉网.其长度为(4.6±1.1)cm,外径(1.7±0.4)mm.其主要分支肩胛冈支外径(0.8±0.1)mm,长度(2.0±0.5)cm. 结论:可以肩峰支为蒂设计切取肩胛冈骨瓣移位修复锁骨肩峰端骨不连的新术式.

  • 颞骨岩部在岩斜区手术入路中的应用解剖

    作者:王玉海;卢亦成;王春莉;袁国樑;廖建春

    目的:为颞骨岩部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5例成人尸头湿标本的颞骨岩部及其周围结构按手术入路分别从前、外、后三个方向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①磨除颞骨岩部尖,可以向下向外移动三叉神经;②外展神经是磨除颞骨岩部的内限;③面神经分为5段:颅内段(12.32 mm)、内耳道段(9.18 mm)、迷路段(5.14 mm)、鼓室段(11.82 mm)、乳突段(17.90 mm);④颈静脉球高度变异较大;⑤颈内动脉岩部膝距耳蜗2.65 mm,其水平段平行于岩大神经;结论:①岩大神经是从前方磨除颞骨岩部十分重要的标志;②岩乙状窦交叉点和内淋巴囊裂是从后外侧磨除颞骨岩部的重要标志.

  • 床突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尹嘉;曹瑞华;丁学华;廖建春;张光霁;楼美清;骆纯;卢亦成

    目的:床突间隙(CS)及周围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分型,为经该区的直接显微手术提供依据.方法:用3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床突间隙及周围结构直接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床突间隙根据其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和与颈内动脉(ICA)的相互关系来看,侧位相可分为全ICA型(68.33%)、半ICA型(26.67%)和无ICA型(5%)三型,冠状位相可分为ICA内侧型(95%)和ICA外侧型(5%),其中大多数情况是全ICA型和ICA内侧型,而ICA外侧型的CS空间较小,影响手术操作. 结论:CS分型具体量化了CS的空间大小,为途经CS的手术入路提供了显微解剖学资料.

  • 心钠素免疫反应在豚鼠耳蜗中的整体分布

    作者:陈合新;史剑波;邱建华;许庚

    目的:研究豚鼠耳蜗中心钠素(ANP)免疫反应的分布状态,为探讨ANP在耳蜗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ANP在正常豚鼠耳蜗各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在耳蜗1~4回的血管纹、螺旋缘、Corti's器、螺旋神经节和中间阶外壁的螺旋韧带均发现有ANP反应(ANP-IR)阳性产物;而耳蜗骨壁、前庭膜、鼓阶外壁的螺旋韧带和鼓阶的下壁ANP-IR为阴性.结论:耳蜗中的ANP在内耳淋巴液的生成和声信号的传导以及耳蜗血流量的调节等方面可能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心钠素 耳蜗 豚鼠
  • 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飚;陈绍宗;李学拥;李跃军;李望舟;曲辉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和再生纤维的类型.方法:失神经后的兔耳大神经制成的端侧吻合模型,实验到期后对耳大神经纤维和相应的神经节进行HRP染色和CGRP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神经端侧吻合第6周,背根神经节内开始出现HRP阳性细胞,阳性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胞体直径在50μm以上的阳性细胞数增加显著;CGRP免疫组化的染色显示,背根神经节内的CGRP阳性标记细胞逐步增强,同时供神经纤维内的CGRP阳性纤维也渐增多,并跨越神经吻合口长入受神经体内,8~12周阳性标记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增加均不显著.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纤维可长入移植体,纤维再生的顺序是细小类的纤维首先再生.

  • 肝下异位阑尾坏疽穿孔致膈下脓肿伴空肠多发憩室1例

    作者:李家福;夏春咸;立全晰

    患者,男,52岁.因右侧腹痛一周入院.入院前在外院B超提示右下腹低回声包块,肠间积液.拟诊急性阑尾炎,给予菌必治、灭滴灵抗炎对症治疗5d,效果欠佳而转诊本院.

  • 臂丛C5前支穿过前斜角肌变异1例

    作者:曲永松;吕美玲;姜殿军

    作者在处理一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臂丛的C5前支穿过前斜角肌变异,现报道如下:

  • 叉状颈肋并斜角肌止点变异1例

    作者:范少地;钟桂午;于杰;张锦;闫自强

    颈肋导致胸腔出口综合征较为常见,但叉状颈肋却少见报道,叉状颈肋并斜角肌止点变异更为少见,作者在临床遇到1例颈肋与第1肋融合形成叉状肋并斜角肌止点变异,臂丛被变异的颈肋及前斜角肌分为两部分.报道如下.

  • 双侧示指固有伸肌起点变异1例

    作者:廖坚文;张振伟;古纪欢

    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双侧示指固有伸肌起点变异,现报道如下.双侧示指固有伸肌位于示指伸肌腱尺侧,起自腕背伸肌支持带,起点处右侧宽1.0cm,左侧宽1.2cm,肌腹位于手背部,肌纤维向远端移行为肌腱止于示指近节指骨背面指背腱膜.

  • 肋间动脉起始变异1例

    作者:刘丙木;刘艳茹;田春英;王国泉

    患者,女,52岁.主因为其女肾移植供肾入院.入院后为了解其肾动脉情况而行双肾动脉造影.腹主动脉-双肾动脉造影示:于左肾动脉水平,自腹主动脉前壁向上发出一粗大血管,并发出分支(图1).为进一步了解此血管的走行及分布而行超选择造影;此血管的分支左右对称分布,沿肋骨走行,据此证实为肋间动脉(图2).

  • 足背浅动脉变异2例

    作者:王增涛;丁自海;张庆

    足背动脉文献报道的变异类型主要为纤细或缺如,占4.0%~6.7%.作者1999年12月至2001年11月在临床工中作遇到2例特殊的变异,现报道如下:

  • 冠状窦瓣畸形1例

    作者:李学祥

    作者在解剖操作时,发现一例成年女性尸体冠状窦瓣畸形,现报道如下.

  • 多跖多趾并短跖短趾及并趾畸形1例

    作者:许树林;孙涛;何文涛;钱峰

    男,11岁.因右足多趾畸形就诊,体检右足明显大于对侧,有8个趾骨,第1、2趾骨较对侧短.X线表现:右足7个跖骨,8个趾骨.其中第1、2跖骨和第1、2趾骨明显短于对侧,第3、5~8趾骨及第3~7跖骨的大小和形态与健侧相仿.第1、2趾骨并趾畸形(软组织型),第4趾骨在第3趾骨外侧分叉畸形,发育短小,未与第3跖骨形成关节.

  • 腰椎峡部裂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张辉;靳安民;赵卫东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裂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MTS-858材料试验机先在0℃条件下测试10件内固定器的抗拉力情况,内固定器在常温下恢复原形状后,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37℃及40℃条件下测量其抗拉力情况;2件内固定器施加20~200N进行循环拉伸载荷(1Hz)测试,观察内固定器的形变情况.结果:0℃条件下内固定器的抗拉力能力明显低于37℃及40℃组(P<0.01),在37℃及40℃条件下内固定器被拉开2mm均需200N以上拉力,且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2件内固定器发生形变6%时抵抗拉伸载荷次数分别为9 576次和10 028次.结论:腰椎峡部裂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器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的新型内固定器械.

  • 经关节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屈伸肌腱的动力学变化

    作者:汤锦波;谢仁国;徐燕;于晓巍

    目的:探讨经关节桡骨远端骨折后主要屈、伸肌腱的动力学指标力臂的变化规律.方法:在8只成人尸体上肢标本,截骨造成经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再将骨折片分别向背侧移位1、2、3、4、5 mm,测定经关节面骨折在无移位,移位1、2、3、4、5 mm时,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尺侧腕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和尺侧腕屈肌腱的力臂变化.结果:在腕关节屈伸活动时桡侧腕长伸肌腱的力臂在骨折背侧移位2、3、4和5 mm时较无移位时显著增大(P<0.05),而桡侧腕短伸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的力臂在背侧移位1~5 mm时均显著增大(P<0.05 或P<0.01),桡侧腕长、短伸肌腱的力臂增大数值和背侧移位成正比.结论:经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背侧移位显著影响腕动力学,随移位程度增大,腕屈、伸肌腱的力臂增大.

  • 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孙贺;陈铭锐;赵卫东;向宇燕;徐达传

    目的:为应用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提供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基础.方法:对40个肩锁关节的喙肩韧带、喙锁韧带进行解剖学观测,并对6例带有骨块的喙肩韧带和喙锁韧带进行力学测试.结果:喙肩韧带呈三角形片状,外缘长(3.2±0.3)cm,中部厚(2.0±0.1)mm,起点宽(2.2±0.5)cm,止点宽(1.5±0.4)cm.喙锁韧带呈圆索状,其中的斜方韧带外缘长(1.5±0.2)cm,中部厚(5.0±1.0)mm,锥状韧带内缘长(1.5±0.4)cm,中部厚(4.0±2.0)mm.喙肩韧带的大抗拉伸力为227.8~582.6 N,喙锁韧带为281.6~939.4 N,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带骨块的喙肩韧带移位重建喙锁韧带具有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基础,术式操作简单,损伤较小.

  • 利用CT扫描及CAD技术建立腰椎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

    作者:袁野;靳安民;何丽英;朱赞凌

    目的:探讨腰椎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一正常自愿者L4~L5节段为研究对象,通过CT扫描、图像数字化处理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腰椎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通过Super-SAP有限元分析软件包对模型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建立了L4~L5活动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生理载荷下腰椎活动节段不同组成部分的应力分布.结论:为腰椎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为分析和研究该模型在各种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表现创造了条件.

  • 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张海强;瞿东滨;陈建庭;金大地

    目的: 对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K-plate)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方法: 6例新鲜成人尸体胸腰椎(T11~L3)标本,制成前、中柱损伤模型,椎体间模拟植骨后,分别以Z-plate、K-plate固定,采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系统测试完整、损伤、Z-plate和K-plate等4种状态下脊柱节段的运动范围(ROM).结果: K-plate固定后,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运动方向上ROM与完整、损伤状态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右轴向旋转运动方向上ROM与损伤状态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完整状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Z-plate、K-plate固定状态之间6个运动方向上RO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腰椎前路K形钢板内固定系统能有效恢复失稳胸腰椎的稳定性.

  • 腰椎间盘源性疾病人工间盘置换的评价

    作者:徐义春;刘尚礼;黄东生;郑召民;李春海;马若凡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源性疾病的人工间盘置换.方法:在确诊为椎间盘源性疾病的患者中按拟定人工间盘置换的指征进行SB 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进行相关评价.结果:34例患者共41个椎间盘给予人工间盘置换,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3~38个月),34例患者的优良率90.1%(JOA评价标准),其中椎间盘突出伴不稳4例,术后腰椎动力位摄片证实手术节段椎体间无异常位移,25例行L4~5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椎间大前屈后伸活动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5例L4~5椎间隙狭窄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面积比术前显著增加(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源性疾病进行人工间盘置换,除能恢复腰椎节段的运动功能外,还可以重建椎间隙高度,扩大椎间孔面积,有利于腰椎的稳定,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 侧颅底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

    颅底外科作为神经外科、耳鼻外科、口腔外科及肿瘤外科之间的边缘学科,近10年发展很快,其中侧颅底手术更是方兴未艾.但侧颅底区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及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侧颅底解剖产生了新的兴趣.本文就近年来侧颅底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 脊髓神经细胞培养的方法

    作者:余磊;潘树义;秦建强

    神经细胞培养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成功的神经细胞培养模型是许多再续工作的基础.由于神经细胞属于分裂后期细胞,不具备分化能力,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较其他组织细胞培养更困难.脊髓是神经系统的特殊部分,主要是由长行的传导束组成,神经元分散,数量较大脑皮层(或小脑)神经元少.因而合理取材,尽可能获得足够的细胞,是成功培养脊髓神经元的首要条件.既往有关脊髓神经细胞培养文献较少,现将我们的经验与体会简介如下:

  •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作者:黄广智;王璐;阮彩莲;袁新建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治疗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12侧喙突及其周围结构、肌皮神经、肱二头肌短头腱的形态及血供.结果:喙突至肩峰距离为(4.6±0.5)cm,喙突尖至锁骨肩峰端距离为(4.2±0.5)cm,肱二头肌短头长约(20.0±2.3)cm,肱二头肌短头腱长(8.3±1.2)cm,中部宽(1.1±0.3)cm,中部厚(1.0±0.5)cm,喙突上和各肌腱的血供为多源性.结论:用肱二头肌短头肌修复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可行性.临床应用4例,效果满意.

  •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基础和诊断治疗

    作者:陈兴民;李忠哲;王军义;冯明录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收治的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6例中4例有效,有效率66.67%.手术治疗8例,随访2~3年,症状完全消失,肌力较术前恢复至Ⅳ~Ⅴ级,未发现有复发者,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本征早期用保守疗法可使部分患者治愈,如治疗2个月无效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 先天性高肩胛症的局部解剖特征及手术治疗

    作者:冯峰;张志勇;张春健;刘兴才

    目的:报道先天性高肩胛症的病理及局部解剖特征及其手术疗效.方法:临床观察了12例先天性高肩胛症软组织和骨骼的局部解剖特点,并采用肩胛骨上部切除和改良Woodward手术联合治疗.结果:随访12~30个月,肩胛骨下移1~2肋间隙,平均1.7肋间隙,肩部外观、肩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高肩胛症为软组织和骨骼的复合病变,联合手术可明显改善畸形和关节功能.

  • 椎弓根进钉点间距及佳内倾进钉角的CT测量及其在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永铵;谢文伟;杨泽年;利盛成;方祥;姚汉刚

    目的:研究确定胸腰椎同一椎体的椎弓根进钉点间距离及其相关的佳内倾进钉角(佳TSA) ,为手术操作提供一准确的数据.方法:利用术前进钉椎体的椎弓根中部的CT检查,测定椎弓根进钉点间距及佳TSA.结果:利用该方法协助术中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操作,提高了椎弓根钉安装的质量及成功率.结论∶利用术前CT测定的椎弓根进钉点间距及确定佳TSA协助术中椎弓根定位及进钉方向,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作者:

    关键词: 外科 放射解剖学
中国临床解剖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