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Orthopaedics and Rehbilitation (Electronic Edi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0263
  • 国内刊号: 11-9364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英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微型钛板固定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奇;费琦;杨雍;王炳强

    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技术的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已成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术式。本文简要阐述该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术后主要并发症,如术后“再关门”、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术后颈椎曲度与活动度丢失等,及微型钛板固定技术的缺憾与不足。

  • 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张静;李志锐;唐佩福

    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其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并发症多。老年粗隆间骨折应采用何种手术治疗方式尚无定论,本文就老年粗隆间骨折的各种治疗方法及其优缺点、适应证进行综述,以期为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 我国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2010-2011年60岁以上胸腰段骨折Dennis分型的流行病学对比

    作者:李佳;刘勃;李石伦;陈伟;刘松;刘磊;孙家元;陈霄;杨光;张飞;田野;杨宗酉;张英泽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60岁以上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我国高纬度地区8所医院和低纬度地区7所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所有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将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共8所医院的患者定为高纬度组,将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海南省共7所医院的患者定为低纬度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骨折Dennis分型等指标。结果共收集病例2068例,其中高纬度组816例,低纬度组1252例。高纬度组男女比例(0.67:1,326/490)高于低纬度组(0.38:1,347/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3.689,P<0.001)。高纬度组中位发病年龄(70岁)低于低纬度组(7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45,P<0.001)。高纬度组61~65岁构成比高(27.8%,227/816),低纬度组以66~70岁年龄段性别构成比高(22.0%,276/1252)。两组61~80岁年龄段性别构成有统计学差异,81岁以上年龄段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高纬度组T11骨折21例(2.6%),T12骨折82例(10.0%),L1骨折550例(67.4%),L2骨折163例(20.0%)。低纬度组T11骨折122例(9.7%),T12骨折395例(31.5%),L1骨折539例(43.1%),L2骨折196例(15.7%)。两组骨折节段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96.686,P<0.001)。高纬度组Dennis I型574例(70.3%),II型214例(26.2%),III型21例(2.6%),IV型7例(0.9%)。低纬度组I型1091例(87.1%),II型138例(11.0%),III型4例(0.3%), IV型19例(1.5%)。两组分型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06.869,P<0.001)。结论高纬度地区男性构成比更高、发病中位年龄更年轻,腰椎骨折构成比更高,Dennis II、III型骨折更多见。

  • 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李雪靖;张雪松;刘思思;郑盈盈;王宪英;郄素会;刘国强

    目的:评价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镜清理+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和经济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内翻型骨关节炎患者2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膝关节置换组(n=10)和截骨组(n=10),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内翻角、关节活动度及治疗成本。结果20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截骨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1±0.7)d明显少于膝关节置换组(15.8±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6,P<0.001);术前及术后膝关节置换组和截骨组的HSS评分、VAS评分、内翻角、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的HSS评分由由术前(57±18)分提高至(81±12)分,升高了41.5%,截骨组由(58±17)分提高至(82±11)分,升高了40.3%;VAS评分膝关节置换组患者(7.7±0.7)分降至(1.3±1.2)分,截骨组由(7.5±0.8)分降至(1.4±1.1)分;膝关节置换组内翻角由(8.4±2.2)度改善至(2.1±1.4)度,截骨组由(8.3±2.5)度改善至(2.4±1.6)度;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置换组由(102±11)度改善至(127±6)度,截骨组由(102±10)度改善至(126±7)度,两组患者四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置换组:t=-7.445,t=14.154,t=11.699,t=-10.113,P<0.001;截骨组:t=-9.413,t=19.398,t=10.069,t=-13.370, P<0.001);截骨组患者的治疗成本(7131.8±1004.8)元明显低于膝关节置换组(50915.6±1865.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442,P<0.001)。结论膝关节镜清理+腓骨近端截骨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均有良好临床效果,但前者操作简单、更加经济合理。

  • 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学然;朱培丽;乔源鑫;宋子民

    目的:观察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南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3例,其中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31例(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塌渍治疗12例(药物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的变化,并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5.6±1.2)个月,其中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满意度(77.4%)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8.977,P=0.001)。治疗前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与药物治疗组的VAS、HSS及K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患者的VAS评分(2.6±1.2)分低于药物治疗组(3.6±0.9)分,HSS(70±7)分及KSS评分(69±7)分高于药物治疗组(62±5)分、(58±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9,t=2.569,t=4.466,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塌渍。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述祥;刘彦;区文欢;陈丽君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伤科二区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18例,其中男性182例(43.5%),女性236例(56.5%),年龄75~99岁,平均(82±6)岁,根据是否出现PPC进行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并存病、待术时间、血气分析和肺通气功能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示组间年龄(c2=12.473,P=0.001)、麻醉方式(c2=36.721,P<0.001)、术前并存病(c2=16.724, P<0.001)、待术时间(t=4.872,P=0.041)、血气分析(c2=26.341,P<0.001)、肺通气功能(c2=35.431,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85岁组PPC发生率高于年龄<85岁组,OR值为3.673(95%CI:1.684,7.615);待术3~4 d组和5~7 d组和PPC发生率高于1~2 d组(OR:13.349,95%CI:5.391~23.819;OR:16.579,95%CI:6.324~37.324);术前并存病≥3组PPC的发生率高于≤2组(OR:4.069,95% CI:2.024~8.182);全麻组PPC发生率高于椎管内麻醉组(OR:3.579,95% CI:1.848~8.608);血气分析异常组PPC发生率高于血气分析正常组(OR:9.842,95% CI:2.338~7.421);肺通气功能异常组PPC发生率高于肺通气功能正常组(OR:11.384,95% CI:3.652~9.352)。结论高龄、术前并存病≥3种、待术时间长、全身麻醉以及血气分析异常和肺通气功能异常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PPC的危险因素。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椎管内麻醉中对麻黄碱升压作用的影响

    作者:李航;刘强;陈建平;高翔;贺艳芳;郭芳;崔剑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椎管内麻醉中,右美托咪定对麻黄碱升压作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收治的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4)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0)、蛛网膜下腔注药前(T1)、给予麻黄碱后2 min(T2)、静注右美托咪定10 min(T3)、30 min(T4)、60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T0、T1时比较,D组SBP、DBP和MAP值在T2时明显升高,T3时达到高,持续至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HR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SBP、DBP和MAP值在T2时升高,持续至T3,T4时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HR值明显高于其余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D组T3、T4时SBP、DBP及MAP值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椎管内麻醉中,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增加麻黄碱升压作用和作用时间,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 后路手术治疗老年中下胸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春光;刘立岷;宋跃明;李涛;龚全;曾建成;杨曦;汪雷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老年人中下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4例老年中下胸椎结核患者,男10例,女14例;年龄62~83岁,平均(75±6)岁。均采用一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分级及后凸角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0±9)个月。手术时间150~220 min,平均(175±26)min,术中失血量300~1500 ml,平均(630±276)ml。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呼吸困难,10例患者发现少量胸腔积液,但均不需要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无窦道形成、感染性脑脊髓膜炎、结核复发等情况。植骨融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6.0±2.2)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18例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1~2级。后凸角度由术前(19.4±7.1)°改善至术后即刻(9.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75, P<0.05),末次随访矫正角度平均丢失(1.6±0.5)°。结论对于老年中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退行性腰椎滑脱稳定性与手术复位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玉;岳斌;张国庆;相宏飞;陈伯华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稳定性与手术复位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取完整影像学资料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63例,测量腰椎滑脱稳定性(动力位椎体滑移距离差d、椎体夹角差α)和复位率r,计算所有患者术前d、α与r的相关性。依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为腰椎不稳组(n=21)和腰椎稳定组(n=42),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d、α、r及手术前后VAS和JOA评分。依据年龄分为<60岁(n=33)和≥60岁组(n=3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腰椎不稳例数及复位率。结果63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7)个月。动力位椎体滑移距离差d与复位率r呈显著正相关(r=0.592,P=0.001),椎体夹角差α与复位率r呈显著正相关(r=0.476,P=0.001)。腰椎不稳组d(t=8.981,P<0.05)、α(t=5.343,P<0.05)、r(Z=2.610, P<0.05)皆高于腰椎稳定组。<60岁组腰椎不稳发生率为21.2%,显著低于≥60岁组(46.7%,c2=4.582, P=0.032),<60岁组r为0.45±0.33,显著低于≥60岁组(0.6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0, P=0.031)。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不一定伴有腰椎不稳,但超过60岁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更易出现同节段腰椎不稳,如患者术前滑脱节段出现腰椎不稳,建议尽可能复位。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华;杨维杰;田建平;张凯;赵鑫;赵长清;赵杰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治疗的3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侧固定组(n=19)和双侧固定组(n=1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椎间隙高度变化、椎间融和率。结果所有病例均获成功随访,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平均(29±3)个月。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患者的VAS评分(F=55.992,P<0.01)、ODI(F=42.755,P<0.05)和椎间隙高度变化(F=13.632,P<0.05)等术后6个月及24个月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412,P<0.05;t=2.235,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融合节段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组并发症患者5例(26.3%),双侧组3例(25.0%),两组各有1例未达到骨性融合。结论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 PEEK棒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伟敏;于秀淳;梁进;宋若先;周珂;韩志伟

    目的:观察聚醚醚酮树脂(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1例,根据两组患者术中采用椎弓根螺钉材质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PEEK棒组(n=21)和钛棒组(n=20)。术前所有患者行X线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CT、MRI检查,随访并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欧氏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螺钉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情况,术后1年行CT平扫加三维重建,评估内固定及融合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获得成功随访,随访时间为10~15个月,平均(12.7±1.4)个月。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ODI及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EK棒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由术前(46.8±8.3)分降至(15.9±3.1)分,钛棒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由术前(45.2±7.4)分降至(16.6±3.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35,F=12.361,P<0.05),PEEK棒组JOA评分由术前(12.2±2.6)分提高至(22.4±3.9)分,钛棒组JOA评分由术前(12.8±2.4)分提高至(22.3±3.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0.186,F=17.015, P<0.05)。PEEK棒组所有患者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及PEEK棒断裂情况,钛棒组有2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PEEK棒组患者(12/15)椎间骨性融合率与钛棒组(15/20)无统计学差异(c2=9.012,P=0.527)。结论 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可明显改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较为满意。

  • 主动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宋宇锋;王安利;武政

    目的:研究主动运动疗法治疗膨出型及疝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don分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2月至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0例,按照Fardon分型分为膨出组(n=20)和疝出组(n=20)。对所有患者行主动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8周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等速肌力评定(单位体重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及末次改良Macnab评定。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04±0.07)周。均无不良事件发生,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膨出组与疝出组在VAS、JOA评分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JOA评分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051,F=92.571,P<0.05);膨出组在各时间点的单位体重峰力矩均高于疝出组,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单位体重峰力矩均逐渐升高(P<0.05),治疗前膨出组屈/伸峰力矩比值低于疝出组,治疗后8周膨出组高于疝出组(P<0.05)。1周后两组的屈/伸峰力矩比值均降至正常范围(P<0.05),之后各个时间点屈/伸峰力矩比值保持相对稳定。末次随访时,膨出组患者的改良Macnab评定优良率(80%)低于疝出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1.000,P<0.05)。结论主动运动疗法对膨出型及疝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don分型)的大部分患者有较好效果,在治疗早期腰背部伸肌力量、屈伸肌平衡性及症状改善方面,疝出组效果优于膨出组。

    关键词: 运动疗法 腰椎 康复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