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Virology 중화실험화림상병독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866/R
  • 国内刊号: 段树学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ecv@cmaph.org
  • 曾用名: 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特异核酸捕获-PCR技术在从高背景标本中检测TT病毒DNA的应用

    作者:彭晓谋;邓练贤;陈文思;高志良;姚集鲁

    目的解决因TTV在样本中的水平极低而导致从高背景核酸样本中检测TTV DNA存在非特异性扩增的问题。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将TTV特异的核酸片段包被在微孔板上,利用特异核酸捕获样本中的TTV DNA,从而建立特异核酸捕获-PCR检测TTV DNA方法,并以10份血清(4份TTV DNA阳性)和肝组织配对标本为对象与抽提法进行比较,阳性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后评价特异核酸捕获-PCR的特异性。结果抽提法在血清和肝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10和9/10。RFLP初步分析产物具有特异性,但经DNA序列分析证实的检出率仅分别为2/10和3/10。采用特异核酸捕获-PCR检测的结果与抽提法经DNA序列分析后的结果一致,获得的电泳条带也更为清晰。结论特异核酸捕获-PCR方法能显著提高TTV DNA检测的特异性,特别是针对高背景核酸标本,表明该方法在其他低水平病原体检测及高背景核酸样本检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广泛采用的TTV DNA检测方法如不进行DNA序列分析则可导致过高地估计了TTV的感染率。

  • 人巨细胞病毒PPUL44蛋白核定位信号结合多肽氨基酸序列分析

    作者:阮强;A.Ripalti;M.P.Landini;郭津津;刘庆;魏洪斌;吉耀华;夏畅;马长锁

    目的寻找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PPUL44蛋白核定位信号(NLS)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的多肽,研究这些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特点。方法采用合成的HCMV PPUL44 NLSA和NLSB分别在一个随机多肽文库中筛选出与NLS具有结合能力的克隆,用四色荧光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上述克隆的DNA序列,对这些克隆的多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与蛋白质文库中已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与HCMV PPUL44 NLSA具有结合能力的多肽(bNLSApep)的氨基酸序列与细胞输入蛋白Importin a亚单位的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同源序列,其中bNLSApep48氨基酸序列AVVTPVLTEILK与【mportinα亚单位的Arm7区的第18至29氨基酸序列ANIFPVLTEILQ具有极高的相似性;bNLSBpep39氨基酸序列则与lmportin a亚单位的全部8个Arm区的第10至21氨基酸的同源序列相似。结论 HCMV PPUL44 NLSA可能是lmportin α亚单位针对HCMV PPUL44蛋白的特异性识别位点,与lmportin a亚单位Arm 7区结合;而HCMV PPULA4 NLSB则为lmportin a亚单位的非特异性识别位点。本研究结果提供了lmportin a亚单位的Arm重复区是NLS结构结合区的实验证据。

  • 广州地区肝炎患者血清中庚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核苷酸测序

    作者:唐漾波;李涤蓉;刘国莲;石裕明;魏绍静;冼超;吴婉芬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肝炎患者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型特点。方法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方法检测肝炎患者血清中HGV RNA,引物位于HGV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251例急慢性肝炎血清中共检出25例HGV RNA阳性,总阳性率为9.96%,其中56例非甲~戊型肝炎中检出4例阳性(7.14%),77例乙型肝炎(HB)中检出8例阳性(10.39%),118例丙型肝炎(HC)中检出13例阳性(11.17%);2株HGV广州株核苷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8.0%,与非洲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1.7%和84.2%,与美国株的同源性均为91.1%。结论广州地区肝炎患者中存在HGV感染,2株HGV广州株可能为同一基因型,且与HGV美国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 小鼠对表达狂犬病毒3aG株糖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的免疫应答

    作者:李文辉;张云;王树蕙;刘力

    目的研究表达狂犬病毒3aG株糖蛋白(GP)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GP'及Ad/GP免疫小鼠后所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体外脾细胞增殖反应,及免疫小鼠对狂犬病毒致死性颅内攻击的保护力。方法 1×107pfu重组病毒经腹腔对小鼠进行基础和加强免疫,以快速荧光灶抑制实验(RFFIT)方法测定小鼠血清狂犬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3H]TdR掺入DNA法测定体外脾细胞增殖反应;小鼠致死性CVS狂犬病毒颅内攻击测定重组病毒免疫对小鼠的保护效果。结果RFFlT方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Ad/GP:0.75 IU/ml,Ad/GP':2.6 IU/ml;[3H]TdR掺入法测定重组病毒免疫组小鼠脾细胞体外受到特异GP抗原刺激后,增殖增强2倍以上;86.7%的Ad/GP'免疫小鼠及66.7%的Ad/GP免疫小鼠可抵抗约30 LD50CVS狂犬病毒的颅内攻击。结论表达狂犬病毒G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具有用做基因工程重组病毒载体活疫苗的好前景。

  • 柯萨奇B组病毒IgM抗体特性研究

    作者:张霆;马官福;马连华;刘哲伟;崔小岱;许诤

    目的研究柯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后患者急性期CVB-IgM抗体的反应特性。方法对临床确诊为CVB感染的患者急性期血清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VB-IgM抗体。结果患者的急性期血清IgM抗体均仅针对CVB的VP1抗原反应。经ELISA与免疫印迹方法的比较表明: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的CVBIgM抗体可对CVB各型病毒抗原反应,具有CVB各型病毒之间的交叉反应性。而同时,在16例ELISA检测反应阴性的健康人血清中未见有CVB的VP1特异性的IgM抗体存在。结论临床感染CVB的患者急性期,其血清中的特异性的IgM抗体是针对CVB的VP1抗原,而且,此类抗体对各型的CVB抗原具有交叉反应性。

  •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肝脏损伤及其相关因素的初步调查

    作者:李宁;姚英民;欧巧群

    目的为了初步了解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肝脏受累的可能性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RV腹泻患儿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值,与普通腹泻患儿相比较,并进行了多因素分析;以反转录-套式PCR方法检测血中的轮状病毒基因组。结果 RV腹泻组ALT异常增高者占36.6%,明显增高者占7.3%,AST异常增高者占75.6%,明显增高者占14.6%,二者升高比率及程度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ALT、AST变化与腹泻等临床表现无显著相关;检出病毒血症4例。结论 RV腹泻可伴有病毒血症和肠道外感染,肝脏可能是受累脏器之一。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 SV40大T抗原在人脑肿瘤中与p53形成特异性复合物

    作者:甄海宁;章翔;步星耀;黄文晋;张萍;梁景文;王西玲;陈镔复;张志文;易声禹

    目的探讨SV4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Tag)表达及与抑癌蛋白p53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43例人脑肿瘤组织及5例正常人脑组织中Tag的表达,并对18例Tag阳性瘤组织检测Tag-p53复合物的存在。结果 Tag在5例室管膜瘤及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中全部表达,垂体腺瘤(5/6)、星形胶质细胞瘤(7/10)、脑膜瘤(4/6)、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5)及髓母细胞瘤(2/5)均有Tag的表达,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松果体瘤及5例正常人脑组织无Tag表达;检测18例Tag阳性瘤组织均发现Tag与p53形成特异性复合物。结论在人脑肿瘤组织中Tag广泛表达,Tag可与p53形成特异性复合物,Tag-p53特异性复合物的形成导致p53失活,可能是SV40致人脑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理。

  • HCV E1基因序列的原核高效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初步应用

    作者:高建恩;陶其箴;马大龙;冯百芳;纪和平;季颖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对HCV E1基因进行克隆和高效表达,并初步探讨表达产物在抗-HCV筛选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法从HCV RN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扩增出HCV EI片段,并在扩增用的引物中引入克隆所需的酶切位点,克隆产物经Xba I和EeoR I酶切后,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克降入经同样双酶切的原核表达载体PMS-31b中,并用此连接产物转化大肠埃希菌POP2136,挑取具有氨苄抗性的菌落扩大培养后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鉴定出的阳性菌经42℃诱导后用SDS-PAGE检查其表达状况,并用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特异性,同时用初步纯化的表达产物用ELISA法检测病人血清。结果经Sma I酶切后PCR产物被切成144 bp和356 bp的两个片段,在具有氨苄抗性的菌中提取的质粒经Sma I和Xba I酶切后产生了一356 bp的片段;42℃诱导后在SDS-PAGE中出现了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为31 000的条带,其表达量约为17%,经West-ern blot鉴定后在该处出现了阳性信号;ELISA实验显示在抗HCV阳性的血清中的阳性率约为29.8%(26/90),而在抗HCV阴性的血清中其阳性率约为3.9%(3/76)。结论通过RT-PCR方法将HCV E1基因从HCV RN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调出,构建了HCV E1的原核表达载体-PMS-E1,其表达量为17%,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有望应用于抗HCV的检测中。

  • 小儿急性感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作者:赵锦铭;程红;严岚;王秀亭;邓洁;陈燕;宋燕燕;赵同兴;屈建国

    目的了解我国广大地区小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从我国有代表性地区收集到1 968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48例无腹泻儿、135例正常新生儿的同样标本,以及36例成年腹泻患者和37例无腹泻成人粪便标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查标本中轮状病毒RNA,部分标本同时用ELISA法查轮状病毒抗原,以及电镜检查病毒,部分标本还进行常规细菌培养。所有腹泻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结果从1968例腹泻患儿标本中804例查出轮状病毒RNA,病毒RNA阳性率为40.9%。36例成年腹泻患者中1例轮状病毒RNA阳性,其余无腹泻者均未查出轮状病毒RNA阳性。在1968例患儿便标本中,1493例用ELISA法查出33.5%轮状病毒阳性。在804例轮状病毒RNA阳性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占99.6%,C组占0.4%。A组轮状病毒中RNA长型占65.8%,RNA短型占33.3%,其他占0.8%。轮状病毒RNA长、短型中又可各分为4个主要电泳型(4232、4222、3232、3222),病毒基因变化集中在第2、3及7~9片段上。病毒感染有明显季节性,秋冬季感染多,春夏季感染少。从患儿中检出病毒以~l岁、~2岁为高,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2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至2岁。在不同地区、城市、年份,轮状病毒感染率不一,可能与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此外,还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病毒检出率的影响。结论通过本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广大地区小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原,多发于秋冬季和2岁以内的婴幼儿。

  • 原位杂交法检测非甲~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病毒DNA

    作者:郎振为;周育森;阎惠平;黄德庄;许德军;黄呈辉;胡翔鹄;宋晨朝;王海涛

    目的证实在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的存在。方法采用地高辛素标记TTV 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对51例血清学病毒标记非甲~戊型、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HCV NS3Ag及HGV NS5Ag阴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TTV基因的总检出率为27.5%,其中急性轻型肝炎的检出率为30.8%(4/13),急性重型肝炎为1/8,亚急性重型肝炎为3/7,慢性肝炎为2/6,活动性肝硬化为2/9,慢性重型肝炎为1/4,原发性肝癌为1/4。TTV DNA表达于肝细胞核或胞质内,以核型多见。在急性肝炎,TTV阳性细胞弥漫分布于肝小叶内,慢性肝炎于汇管区附近较为密集,而在肝硬化病例,阳性细胞在假小叶内多呈片簇状不规则分布。结论在不明原因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TTV DNA的检出表明TTV为一种新型的肝炎病毒,TTV为一种嗜肝性病毒。

  • 融合蛋白Epo-Tpo(C)的表达及初步活性检测

    作者:汪治清;侯云德;杨翔;佟玉品;杨新科

    目的进一步研究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功能,探讨新型Epo的可能性。方法构建了融合蛋白Epo-Tpo(C)的真核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表达融合蛋白,染料亲合柱Blue-SepharoseCL-6B初步纯化,网织红细胞计数法体内测活并测定了体内半衰期和融合蛋白对大鼠肾衰模型的疗效。结果初步纯化的融合蛋白体内活性比ELISA结果高20%,半衰期为12 h,比标准Epo长近50%,对大鼠肾衰模型有良好的疗效。结论 Tpo富糖基化的C端结构域能显著延长Epo的半衰期,融合蛋白Epo-Tpo(C)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HIV-1流行毒株HIV DNA的研究

    作者:徐小元;邢卉春;陈力;王勤环

    目的了解HIV-1流行毒株中HIV DNA的变异特性。方法用逆转录PCR(RT-PCR),长片段PCR(Long-Distance PCR LD-PCR)、分子克隆、杂交和测序等对63例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IV DNA进行研究。结果 57例标本可明确定型,其中B亚型43例,C亚型5例,E亚型9例。57例中31例既存在完整又存在不完整的HIV-1 DNA,19例只存在不完整的HIV-1 DNA片段,7例只有完整的HIV-1 DNA,缺失的大范围为7 759个碱基,小范围71个碱基,以多片段缺损为常见。结论 HIV DNA基因片段变异在HIV感染和流行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HIV-1 基因变异
  • 减毒麻疹病毒联合拉米夫定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湛;邓学龙;张奉学;吴婉芬;朱宇同

    目的观察减毒麻疹病毒与拉米夫定(3TC)联合用药在鸭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广州麻鸭为实验动物模型,在感染后分别给予口服3TC、肌注麻疹疫苗和联合使用麻疹疫苗与3TC,并以无环鸟苷(ACV)口服作为用药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作为病毒对照组。于给药前(T0),给药第5天(T5),第10天(T10)及停药第3天(T13)留取血清,采用斑点杂交方法测定DHBV DNA。结果 3TC组在T5和T13两点病毒量略有下降,但与T0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麻疹疫苗组在给药早期病毒量无下降,T13点时病毒量与T0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与病毒对照组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麻疹疫苗与3TC联合使用组在给药早期(T5)出现病毒量明显下降(与T0比较,P<0.01),其A值与有确定疗效的ACV组T5比较也无差异(P>0.05),停药第3天时的病毒量与给药前及病毒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减毒麻疹病毒与3TC联合给药较单独给药对DHBV-DNA具有更早而持久的抑制作用。

  • 328例血清TT病毒DNA及其IgG抗体的检测

    作者:马达;郭乃洲;王惠民;王万相;张冬雷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中TT病毒(TTV)感染情况。方法根据Okamoto报道的TTV全序列设计引物,建立TTV DNA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利用该法对81例正常人、92例献血员、123例甲~庚型肝炎,32例非甲~庚型肝炎病人进行TTV DNA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抗TTV IgG。结果 TTV在以上四种人群中阳性率分别为2.5%、2.2%、19.5%、28.1%,抗TTV IgG的阳性率分别为1.2%、3.7%、26.8%、34.4%,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重叠感染中TTV合并HBV的二重感染率高为75.0%。结论不同人群均存在TTV感染;正常人群和职业献血员存在健康携带状态;甲~庚型肝炎和非甲~庚肝炎病人为高危人群;1TV可与各型肝炎存在重叠感染;TTV除经血传播外,存在其他传播途径,抗TTV IgG可作为TT病毒感染的检测手段。

  • 检测抗HIV-1/2型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方法的建立及其试剂盒的研制

    作者:侯俊;何红霞;貌盼勇;洪世雯;胡燕;沈宏辉;杨松涛

    目的建立更敏感的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方法,并研制检测试剂盒。方法根据HIV-1/2型的基因序列及其所编码氨基酸结构,采用固相法合成了HIV-1型的gp41.1、gp41.2、gp120、p24和HIV-2型的gp36五条多肽,混合包被酶标板作为固相抗原。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以上多肽抗原作为标记物,建立检测血清中抗HIV-1/2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制备检测HIV抗体的试剂盒,并检测三批中国卫生部药品和生物制品检定所HIV诊断试剂国家参比品。结果建立了检测HIV-1/2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法。用检定所参比品检测,该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均为100%,变异系数小于10%。与间接法相比较其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间接法(P<0.05)。检测210份其他病种患者血清均为阴性。与GBI公司的HIV抗体诊断试剂比较,检测40份卫生部药品和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质控参比品(阳性20份,阴性20份),GBI试剂阴、阳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分别为100%(20/20)、85%(17/20)及92.5%(37/40),而应用该方法所研制的诊断试剂盒阴、阳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为100%。该试剂已通过国家卫生部质检。与雅培公司HIV诊断试剂比较检测90份献血员血清和88份HIV-1/2型感染者血清,符合率为100%。试剂盒于37℃放置4d后检测结果的阴、阳性判定不受影响。结论本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献血员的筛选和临床HIV感染的检测。

  • 中国部分城市A组轮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VP7血清型分析

    作者:徐倏燊;温乐英;王健伟;石长信;洪涛;张忠浩;夏绍源;何雅青;李宁;岳汉军

    目的研究我国A组轮状病毒感染状况及VP7血清型分布。方法利用PAGE电泳检测北京、沈阳、新乡、上海、深圳、广州六个城市1997和(或)1998年秋冬季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并采用RT-PCR方法对4种主要的VP7血清型(G1、G2、G3和C4型)进行分型。结果 374份标本中有181份为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48.4%。各地标本的检出率在32%~63%之间,北京、上海地区两年的检出率基本近似。阳性标本经PCR分型方法鉴定G1、G2、G3和G4型的感染率分别为89.5%、6.1%、2.8%和0。有两例为G1和G2型混合感染,另有1例经测序证实为G9型。各地之间、每年之间RV的流行状况略有差异。结论 G1、G2和G3型是我国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血清型。

  • 乙型肝炎肝组织Fas,FasL和HBV抗原的表达

    作者:王慧芬;胡瑾华;朱克顺;张玲霞;王松山;王林杰

    目的评价Fas和FasL介导细胞凋亡在乙型肝炎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FBV抗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2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的Fas、FasL和HBsAg、HBcAg,并以6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 Fas/FasL在正常肝组织内无表达;Fas主要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质内表达,58例阳性(93.5%);FasL在肝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和肝细胞质内均可见到,37例阳性(59.7%)。结论 Fas/FasL的表达程度与肝组织活动性炎症程度密切相关;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在乙型肝炎时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Fas/FasL表达程度与肝内HBV抗原HBsAg、HBcAg无明显相关性。

  • 喘康平冲剂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竹琴;董桂芝;李竹英;石克华;张迪;吴树亮

    目的探讨喘康平冲剂的抗病毒作用。方法在Hep-2细胞培养内观察细胞病变,测定喘康平冲剂对细胞的无毒限量,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3、流感病毒A1感染细胞病变的抑制指数,以及改变病毒和药物的加入顺序,观察细胞病变的影响程度。结果喘康平冲剂的无毒限量是1:16,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3、流感病毒A1抑制指数为8、8、2。双黄连口服液的无毒限量是1:32,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3、流感病毒A1的抑制指数为8、16、2。改变病毒和药物的加入顺序,细胞病变程度不同。结论喘康平冲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3、流感病毒A确有抑制作用,与双黄连口服液一致或接近;其体外抗病毒作用机理主要是直接的灭污作用,其次也可能抑制了病毒复制的某一环节。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邵春忠;刘文彦;陈晓霞;史玉民;王宏利;杨海敏

    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a-干扰素(α-INF)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设GM-CSF联合a-INF治疗组和单用α-INF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抗病毒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粒细胞计数。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61%(11/18),远期有效率67%(12/18),而对照组分别为44%(8/18)和33%(6/18)。GM-CSF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结论 GM-CSF能提高a-INF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其机理可能与升高血液单核细胞数量提高抗原提呈能力有关。

  • 膜蛋白Fas及其配体FasL系统与病毒感染

    作者:马本江;杭长寿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Fas/FasL(CD95/CD95L)的相互作用是启动哺乳动物细胞进入编程死亡(ProgrammedCell Death,PCD)的一个重要的主导途径。因其不仅参与体内的免疫优先(im-mune privilege)、克隆选择、上、下调免疫反应等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而且还与很多病理反应密切相关,因而倍受关注[1-3]。本文综述Fas/FasL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 干扰素敏感决定区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义

    作者:刘斌;王宇明

    据国内外报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0.5%~4%,其中约80%发生慢性化,经20年以上形成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预后恶劣[1]。α-干扰素(IFN-α)是目前唯一公认对HCV感染有效的药物。但HCV感染病人对IFN-α治疗反应不一,平均应答率不足50%,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目前认为耐药原因在于:①治疗前HCV RNA呈现高滴度;②HCV作为一种RNA病毒,其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易形成基因突变,甚至在同一宿主体内形成多个准种(quasispecies),在IFN选择性压力下,优势株消长变化,影响了干扰素的治

  • 肝病患者HGV复制时转氨酶及嘌呤代谢酶的活性改变

    作者:蒋道荣;姚登福;陆建新;孟宪镛

    我们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了位于肝癌高发地区的南通市郊不同肝病患者中HGV感染率,并分析了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腺苷脱氨酶(ADA)和鸟嘌呤酶(GCA)活性。

  • 逆转录病毒转导内皮细胞的优化研究

    作者:白旭芳;郑道声;陈诗书;刘建平;王彬尧

    内皮细胞位于血管腔的内表面,血液途径基因治疗时成为重要的转基因靶细胞。一般认为,逆转录病毒载体对内皮细胞的转导效率极低。常规使用多聚阳离子Polybrene预处理内皮细胞,在细胞可以忍受其毒性的大限度内,转导效率只有1%。逆转录病毒方法使外源基因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可长期表达目的蛋白/多肽,一定意义上,其做为载体有不可替代性。

  • 基因工程表达的EB病毒抗原在鼻咽癌及高危人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慧娟;皮国华;谷淑燕

    1967年Henle证明在鼻咽癌病人的血清中存在EB病毒特异性的IgA抗体,近30年来,检测EB病毒壳抗原的IgA抗体是鼻咽癌血清学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的主要方法,广泛地用于临床诊断和前瞻性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上起了重要作用(2)。但是,至今仍使用B95-8细胞涂片,以间接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方法检查血清中的抗体。检测方法繁琐,细胞中EB病毒其他相关抗原的干扰,影响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Luka等人1984年建立了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其敏感性较细胞涂片检测方法提高100~1 000倍(3),但是,从B95-8细胞中提取病毒壳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受细胞中自然表达的EB病毒壳抗原(VCA)量的限制,不可能实际应用,但向人们揭示了以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

  •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树肝组织中Fas和ICE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蒋业贵;李奇芬;毛青;张娟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感染丁型肝炎病毒(HDV)树肝组织中HDAg、Fas和ICE表达,并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分析病毒抗原、Fas和ICE表达之间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30份感染HDV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一1水平与干扰素应答的关系

    作者:吴诗品;于杰;彭红

    我们检测一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及干扰素应答的关系。研究对象为6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男61例,女6例,平均年龄(37.6±16.9)岁。其中慢性肝炎轻度21例、慢性肝炎中度27例、慢性肝炎重度19例。正常对照34例,男30例,女4例,平均年龄(35.9±15.3)岁。67例CHB患者均接受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赛若金,深圳科兴公司产品)治疗24周。每次300万单位,第1~4周每日1次肌注,第5~24周每周注射3次。于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24周采血检测sICAM-1及肝功项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贺永文;高勇;曾令兰;罗端德

    本文用三项不同技术,同时检测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CV RNA和HCVNS5抗原,以进一步了解HCV感染PBMC的状况,并对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 急性白血病患儿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承吉;何莉;赵一坤;黄秀霞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新病毒,新近发现在白血病、淋巴瘤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为了探讨H-HV-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感染情况及与疾病的关系,对3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进行了HHV-6病毒及其抗体的检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0例,均为初发病例。年龄:2~14岁。男17例,女13例。对照组为健康儿童30例。

  • 无血清免疫学标志的乙肝病毒株分子生物学特性

    作者:方钟燎;杨进业;何并文;庄辉;Ling RHarrison TJ

    随着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技术广泛用于扩增血清和肝脏组织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现已发现一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HBV变异株[1],人感染这些HBV变异株后,无血清HBV标记,从而给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困难,目前对这些变异株在HBV携带者中所占比例及其致病性尚未充分了解。因此,研究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一例无血清免疫学标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HBv变异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α-2b干扰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5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慧;张景;任红菊;张萍;张平方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1994年7 r月~1997年9月,华北石油总医院使用α-2b干扰素治疗35例患者取得一定疗效。我们将同期住院的乙脑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56岁,入院病程1~5 d(平均3.5 d)。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

  • 小儿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与病理分级、分期关系研究

    作者:李捍卫;王林杰;杨晓晋;赵景民;张鸿飞;陈菊梅;王陆军;徐志强

    《95方案》对病毒性肝炎进行了临床分度、病理分级(G)、分期(S),为我们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个量化标准。根据此方案,我们对小儿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与病理分级、分期以及与外周血乙肝病毒抗原、肝组织病毒抗原表达关系进行了研究。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近期疗效

    作者:李莉;金波;段学章;张爱民

    拉米夫定(Lamivudine)全称2',3'-双脱氧硫代胞嘧啶核苷,商品名3TC或Epiviro,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衍生物,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有很强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作用[1,2]。临床实验也证明拉米夫定可以迅速降低HBVDNA的浓度,改善肝组织学的病变[3,4]。我们在为期3个月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证明,拉米夫定可以有效降低病人血清HBVDNA的水平,部分病人伴有血清转氨酶的恢复。

  • β-七叶皂甙钠改善流行性乙型脑炎脑水肿及脑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公茂珍;刘迎恩;牛悦祥;王兴华;王培珍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多发于儿童。近年来成人发病呈上升趋势,至今仍无特效疗法。5年来我院应用β-七皂甙钠治疗乙脑病人50例,发现该药对减轻乙脑病人脑水肿、改善脑功能,促进病人康复有良好效果。

  •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医学病毒学会2000年学术研讨年会纪要

    作者: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医学病毒学会2000年学术研讨年会,于2000年11月10日在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会议由医学病毒学会主任委员、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光林研究员主持。 参加会议的委员有:赵锦铭、段树学、皮国华、王树蕙、杨佩英、朱万孚、宋燕燕。名誉主任委员赵铠院士、顾问顾方舟教授因事请假。出席会议的还有医学病毒学专家、学会干部、健康报社记者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宋干、李河民、崔振宇、冯树异、陶佩珍、李德富、雷殿良、章以浩、倪道明、郭存三、史德林、丁志芬、刘建源、孔健、杜轶、许丽峰、董偃琴、钟京梅、肖冬梅、陈培莉、郑灵巧、施世忠等。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赵锦铭教授受杨光林主任委员的委托,向与会者作了学会工作的汇报,他说2000年学会在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技术咨询、学术交流、学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绩。2001年我会按照上级学会的布置目前已将学术报告的人选基本落实。其他学会工作正在积极的筹备中。同时他对给予学会工作支持和帮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秘书长段树学教授,在会上将2000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医学病毒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第五届委员会的成立,对已故我国医学病毒学主要奠基人--黄祯祥院士半身铜像揭幕仪式等情况,向与会者作了介绍。中华医学会学会部副主任董偃琴同志,在会上谈了学会工作对学科发展与繁荣,对四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现阶段如何办好学会工作等。并对医学病毒学会的工作成绩,以及挂靠单位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对学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病毒研究室主任杨佩英教授、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中试二室主任丁志芬研究员,分别作了"登革热的研究进展"、"Vero细胞脑炎疫苗的研究"的学术报告。 医学病毒学界资深专家李河民、章以浩、崔振宇、冯树异教授等在座谈中先后发言。在讨论会中与会者对以下各点有着共识,①虽然天花,小儿脊髓灰质炎在全球已被或将被消灭,但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仍在流行的现实,使得从事医学病毒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仍是长期的、艰巨的,医学病毒的研究任重道远。②应加大科普工作的普及与宣传力度,对病毒性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预防治疗,给予正确的导向,防止和减少各种误导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与药费开支带来的损失。③目前学术团体中的学会过多过杂,应予整顿,专业相同或相近者应合并。④学会工作中会议要适量,讨论问题要突出,要讲究实效,医学病毒学会的工作要密切结合临床。⑤医学病毒学会要组织力量编写医学病毒学发展史。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道明研究员作了重要讲话。同时也表示今后对学会的工作继续支持和帮助。 会议承蒙中国丹麦培训中心主任郭存三教授,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施世忠主任、于莉晶、赵文燕同志等大力协助,使会议如期圆满召开,与会者一致感到满意并致以谢意。张建华供稿 2000年11月17日

  • 血清单纯抗-HBs阳性的乙、戊型肝炎重叠感染致死亡1例

    作者:白文林;张文瑾;王晓峰;赵平

    患者男性,69岁,主因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一周而于1999年4月1日入院,既往于29年前曾无症状查体发现ALT升高,服保肝药一个月后复查ALT正常。此后每年体检均肝功正常,HB-sAg阴性。既往无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史。人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无肝掌和蜘蛛痣,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