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Journ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천북의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川北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5-3697
  • 国内刊号: 51-125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南充医专学报
  • 创刊时间: 197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川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康健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持续泵注胰岛素对颅脑损伤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明娟

    目的:探讨持续泵注胰岛素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高血糖病员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69例颅脑损伤后并发高血糖病员进行随机分组,传统组175例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94例采用持续泵注胰岛素,其他治疗无显著差异.结果:治疗组较传统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发生肾功能损害几率降低,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组.结论:对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采用持续泵注胰岛素控制,能更加合理地控制血糖浓度,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护质量.

  •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顽固性鼻出血120例临床研究

    作者:袁龙;贾全凡;罗通勇;岳胜清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在鼻内镜下用射频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患者120例.结果:120例病例中116例均一次性治愈,未再发生鼻出血.2例经再次射频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经射频治疗无效,改用其他方法治疗后未再出血.随访1-2年,无一例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射频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止血可靠、患者痛苦少等优点,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有效方法.

  • 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测量值的关系研究

    作者:兰长骏;甘宇业;雍桂珍

    目的:探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CCT)与眼压测量值的关系.方法:对359例701眼不同屈光度近视眼用Keeler Pulsair 3000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眼压(10P),同时测量CCT和平均中央角膜曲率(K).结果:CCT与眼压值的直线回归方程为:IOP(mmHg)=6.20+0.02CCT(μm)(F=55.153,p=0.0001),低、中、高、超高度近视眼的眼压值或CCT均无显著差异;K值与眼压值无直线相关关系(r=-0.0520,p=0.2410).结论:近视眼的CCT越厚,眼压值越高,CCT每增加10μm,眼压值增加0.2 mmHg.

  • 骨质疏松相关性椎体骨折的MRI诊断与分类

    作者:林涛;林宏

    目的:通过比较MRI与X平片对骨质疏松相关性椎体骨折的诊断成功率,探讨MRI在此类骨折的诊断及决定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来34例患者共316处骨质疏松相关性椎体骨折,男30例,女4例,年龄61到95岁,平均82岁.比较MRI与X平片对此类骨折的诊断率,观察此类骨折在MRI上信号强度的改变.依据T1相矢状面上信号强度的改变将骨折分为6种类型:全椎体骨折、椎体前部骨折、椎体后部骨折、椎体上部骨折、椎体下部骨折和椎体中心骨折.结果:MRI对骨质疏松相关性椎体骨折的诊断率为98%,而X片为83%,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椎体上部骨折和椎体下部骨折两种类型均未发现有椎管内突出受压,而全椎体骨折和椎体后部骨折两种类型的椎管内突出受压的发生率较高.

  • 踝肱指数与2型糖尿病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雪艳;左致煌;王琼莲;欧阳淑一;李秀明;王静;姜佩佩;郑立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2型糖尿病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普勒流速仪对174例2型糖尿病的踝肱指数进行测定,根据是否伴有周围血管病变分为2组,比较踝肱指数的差异;根据周围血管病变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组,比较其踝肱指数的差异.结果:174例2型糖尿病有周围血管病变16例,发生率9.20%.无周围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的踝肱指数为0.98±0.14,明显高于有周围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的踝肱指数0.76±0.13,p<0.05;重度周围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的踝肱指数为0.32±0.16,明显低于轻度周围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的踝肱指数0.82±0.15,p<0.05.结论:踝肱指数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密切相关,是2型糖尿病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有效初筛指标.

  • 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vWF、D-D、Fg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晓波;罗平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房颤患者凝血因子的检测,观察不同临床因素与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为60例慢性非瓣膜性房颤病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同批检测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浓度、纤维蛋白原(Fg)浓度,按年龄(<70岁、≥70岁)、左房内径(<40mm、≥40mm)、血糖(<7.0mmol/L、≥7.0mmol/L)、有无高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房颤类型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vWF、Fg或D-D浓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房颤患者血浆vWF、D-D、F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除有无糖尿病亚组间Fg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外,在不同年龄亚组、不同左房内径亚组、有无糖尿病亚组、有无高血压亚组vWF、Fg或D-D浓度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而在不同房颤类型亚组间vWF、Fg、D-D浓度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①房颤患者血浆vWF、D-D、F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阵发性房颤亚组与非阵发性房颤亚组血浆vWF、D-D、Fg水平无显著差异,提示阵发性房颤有同样的血栓栓塞的风险.②左房内径扩大、高龄、糖尿病、高血压是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因子.

  • 免疫组化对甲状腺疾病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福川;王小兵;张晓玲;陈历国;杨志

    目的:探究有用的且能有效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一抗试剂组.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MC、Gal-3、CK19、CD15、Fasicn、FN、CD56、D2-40、P63在57例甲状腺癌、14例腺瘤、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结果:MC、Gal-3、CK19、CD15在恶性肿瘤中单表达率高达86%-98%,同时表达率高达84%,而良性中无同时阳性病例.Fasicn、FN在恶性肿瘤中表达率分别为81%、96%,显著高于良性中的64%与69%,但Fasicn表达定位于间质及脉管壁、阳性程度及面积不稳定.FN背景强阳性,不利于自身对照观察.D2-40阳性表达仅见于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余均为间质淋巴小管、淋巴滤泡生发中心阳性.P63表达仅见于个别细胞核,阳性面积小于5%.CD56在良恶性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C、Gal-3、CK19、CD15可作为有用的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一抗试剂组.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芬太尼替代性镇痛佳剂量探讨

    作者:赵泽宇;张倩;王茜;于明;李志全;李斌;罗敏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替代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舒芬太尼用于LC术后替代性镇痛的佳剂量.方法:ASA Ⅰ-Ⅲ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分别于停用瑞芬太尼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4μg/s/ks(st组),0.06μg/kg (s2组),0.08μg/kg(s3组)和0.1μg/kg(s4组).记录4组患者在静脉镇痛后15分钟(T1)、30分钟(T2)、1小时(T3)、2小时(T4)、4小时(T5)等各时间点镇痛、镇静评分,需要再次镇痛的例数及各组可能出现的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s2、s3、s4组在同一时间点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1组对应值比较,s2、s3、s4组患者在T3、T4时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而且主动要求再次镇痛的例数也少于s1组(p<0.05).s1组患者在T1时镇静评分(Ramsay)较s2、s3组显著降低(p<0.01),s4组患者在T1时镇静评分(Ramsay)较s2、s3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可作为老年患者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下行LC术后替代性镇痛的有效方法,推荐剂量为0.06μg/kg.

  • 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刘清毅;林宏;向勇;黄南翔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特点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疗效,优26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1.9%.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对脊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

  •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

    作者:颜为红;陈葵喜;马俊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掌握复苏要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法:对106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窒息新生儿的复苏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脐带因素(37%),第二产程延长(25%)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经及时有效地处理,抢救成功率达98%.结论:做好产前保健指导、加强产时监护、严密观察高危因素的孕妇产程、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及适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 高糖通过Akt信号通路诱导内皮细胞衰老

    作者:陈玲;吕湛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衰老及Akt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6mmol/L、16.7mmol/L、33mmol/L)加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小时后β半乳糖甘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kt活性.结果:5.6mmoL/L葡萄糖对内皮细胞衰老作用不明显,16.7mmol/L和33mmol/L均导致细胞的衰老,并且随着浓度增加,衰老更为显著.同时,出现了Akt磷酸化水平的下降.结论:高糖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其机制可能与Akt蛋白活性下调有关.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陈朝辉;高勤;刘洋;万勇;陈斌;孙桂英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相同剂量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1-11级,150例择期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0.75%、0.5%、0.3%浓度的相同剂量(15mg)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液,观察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麻醉平面、运动阻滞的Bromage分级及恶心呕吐、心率减慢、低血压、TNSs等不良反应.结果: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I组<Ⅱ组<Ⅲ组,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痛觉阻滞平面Ⅲ组明显比Ⅰ,Ⅱ组低,Ⅲ组与Ⅰ,Ⅱ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阻滞的强度Ⅰ组>Ⅱ组>Ⅲ组,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满意度Ⅰ组>Ⅱ组>Ⅲ组.结论:0.75%的罗哌卡因等比重腰麻用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 2009年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赵曜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院外科手术病例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度、联合用药情况、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查,其中516例围手术期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术前给药297例(占57.6%),其中术前2小时以上给药占5.8%,术后给药189例(占36.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在种类选择、用药时机和持续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进一步规范.

  • 乡村农药中毒分析

    作者:李洪涛

    目的:了解近年四川北部农村地区农药中毒各相关因素的分布特点,为制订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农药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服占总中毒病例的97.92%,家庭关系不和引起的农药中毒人数占口服中毒的70.2%,中毒高峰时期为7-9月,21-40岁阶段中毒者农药中毒者总数的58.3%,男女性别比为1:3.5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7.92%,中毒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农药管理,重视妇女工作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对预防和减少乡村农药中毒具有必要性.

  • 根尖诱导成形术在儿童前恒牙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祥飞

    目的: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牙根尖未成形的死髓前恒牙,诱导死髓牙的根尖成形,方便保留死髓牙和牙根的充填修复.方法:用氢氧化钙糊剂充填根管作根尖诱导封闭剂,术后使用碘仿牙胶糊剂和牙胶尖充填根管.结果:根尖诱导成形术成功率为95.16%,经过几年的观察后,重新作根管充填后成功率为94.19%.结论:氢氧化钙糊剂可促使根尖钙化,是保留儿童前恒牙不被拔除的方法之一,为以后修复奠定基础.

  • 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作者:马肖梅

    目的:观察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0.5mg,每天肌注一次;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0.5mg,每天肌注一次.两组同时口服阿昔洛韦片0.2g,一日5次,VitB10.1g,每天肌注一次;外用阿昔洛韦乳膏,bid.观察受累神经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及PHN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7%,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钴胺可明显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能缩短疼痛时间及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 超声吸引刀不阻断入肝血流与常规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叶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作者:石刚;陶涛;李敬东;严德辉;李建水;陈辉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刀(Cut-Ultrasound Aspiration,CUSA)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切术与常规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叶切除术对残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间进行肝叶切除的144例肝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CUSA组和Pringle组,CUSA组68例运用CUSA行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叶切除,Pringle组76例行常规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残肝功能及并发症.结果:CUS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Pringle组,术后残肝功能恢复比Pringle组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Pringle法阻断人肝血流肝叶切除术比较,CuSA不阻断人肝血流肝叶切除术失血量较少,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是一种比较满意的方法.

  •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脑积水的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刘旭东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各种常见并发症.结果:16例中分流管阻塞者5例,感染者3例,低颅压反应5例,胃肠道症状7例.结论:分流管阻塞和感染是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选择不同压力的引流装置、抗感染和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不同空间频率改变对视网膜震荡伤的视觉功能的评价

    作者:杨彩霞;兰长骏;刘东敬;李晋平

    目的:探讨视网膜震荡伤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改变.方法:采用34'、1°、2.6°三种空间频率对视网膜震荡伤45例48眼,正常对照组50例100眼进行PVEP检查.结果:视网膜震荡伤各空间频率的P100波时间(LPI100)延长,P100波振幅(AP100)降低,34'、1°、2.6°三种空间频率P100波时间(LP100)的异常率与P100波振幅(AP100)的异常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VEP三种空间频率联合检测视网膜震荡伤的异常率达85%左右,故为临床上较好的诊断方法.

  • 全麻插管时牙齿脱落入下呼吸道1例的处理

    作者:唐嘉陵;刘洋

    气管异物由于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是导致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异物所在的位置各异,停留时间长短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别是在全麻气管插管情况下,因不具备气管异物的典型表现而很难发现.因此,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兹有一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 椎管半椎板入路联合胸腔镜切除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1例

    作者:彭华;唐晓平;张涛;唐文国;漆建;罗仁国;李舜;段军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腰痛11月,左大腿沉重伴走路跛行2月"入院.入院前1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时轻时重,其自认为是"椎间盘突出症".2月前,患者感觉腰痛有所加重,同时出现左大腿前方疼痛,且有加重趋势,活动后稍有缓解,且出现左大腿沉重感,肌肉疼痛,夜间更严重,伴走路跛行,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误诊2例

    作者:邢蔚;陈萍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占全身淋巴瘤的4.7%,占结外淋巴瘤的7.8%-21%[1,2],但因其早期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近期我院接连收治2例扁桃体恶性淋巴瘤误诊患者.

  •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64层螺旋CT诊断

    作者:罗敏;姜萍;李华莉;吴华曦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44例.所有病例均接受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35S)、静脉期(50S)扫描.结果:CT对甲状腺腺瘤诊断符合率为67%,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符合率为70%,对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为69%.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多层螺旋CT螺距对胰周动脉血管的显示分析

    作者:黄小华;敬宗林;张小明;翟昭华;杨林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螺距对胰腺周围动脉血管显示的影响.方法:采用预设的A(15/0.986)与B(23/1.438)两组螺距,随机的对80例(A组40例,B组40例)胰腺患者分别进行多期扫描,并将扫描后动脉期的原始数据进行薄层软组织函数重建,而后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VR、MPVR和MIP等图像后处理,显示动脉血管及其各级分支情况,并采用计分法分别记录其分值.结果:A、B两组分值分别为4.23±0.66(分)和4.05±0.55(分),两组分值经统计学处理后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螺距对胰腺周围动脉血管的显示无差别.结论:在确保胰腺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螺距有利于病人的辐射防护.

  • 融合防御素基因BH的真核表达产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陈建林;高荣

    目的:为了探索新型融合防御素基因BH抗菌活性.方法:将壳聚糖包裹好的VR-BH转染HEK293细胞,转染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提取转染后总RNA,同时收集细胞上清,然后采用体外96孔板抑菌法,将融合防御素基因BH的真核表达产物加入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中,然后通过酶标仪检测菌液OD595.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加入融合防御素基因BH的24小时、48小时和 72小时三个时间段的真核表达产物后,其菌液中的细菌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融合防御素基因BH的真核表达产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显著的抑菌作用,为探索防御素基因BH作为抗菌生物制剂替代传统抗生素奠定一定的基础.

  • 成年SD大鼠睾丸网的分布

    作者:廖波;邓显忠;代小思;沈成义;雷军;杨正伟

    本文用大幅组织学彩色照片展示了成年SD大鼠睾丸内睾丸网的分布:睾丸网分布在睾丸后上缘的被膜(白膜)下和皋丸网出口处,大致在1点至3.5点位置区间;睾丸网出口大致在1.5点的位置.

    关键词: 大鼠 睾丸网 组织学
  • 多点量化评价机制在学科学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廖丹;方卓;韦燕飞;段雪琳;赵铁建

    目的:运用多点量化评价机制考查生理学总评成绩.方法:设立的对照组为有段考和期考的传统考试模式以及取消段考的考试模式,运用多点量化机制评价新考核模式.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新考核模式的平时成绩、期考成绩与总评成绩的相关性好.结论:多点量化评价机制的考核模式比较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状况.

  • 神经病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邵阳;肖波;罗治彬;马海涵;杨期东

    目的:探讨神经病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方法:比较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提出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神经病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渠道.新培养模式是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临床训练方法,引导研究生快速掌握基础研究和临床技能关键内容,具有解决科研和临床问题能力.以新的评价与考核制度,激励教学相长,实现培养目标.结论: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神经病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盐水煮蛋好剥壳吗?——川北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论文写作课考试实验简介

    作者:杨正伟

    川北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课(笔者负责组织该课的教学)考试有点特别: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围绕一个中心问题"用盐水煮的鸡蛋其蛋壳更好剥吗?"或"怎样煮的鸡蛋其蛋壳好剥?",自己设计并完成一个小实验,然后根据这个实验,参考<川北医学院学报>稿件的格式要求以及文献[1,2]中介绍的写作要求,撰写一篇科研论文.

  • 浅谈医学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剑平;杨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满足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目前在我国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及对策.

  • 罕见的假死状态下被"分尸"1例

    作者:吴松;林霞;金波

    假死,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人的循环、呼吸和脑的机能活动高度抑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微弱的状态,用一般的临床方法不能查出生命指征,如心音不能闻及、呼吸非常微弱难以察觉、脉搏不能扪及,从外表上看好像已经"死亡",但人实际上还活着[1].碎尸案中正确判断死者被肢解时是否尚处于假死状态,对正确推测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死亡方式,案件性质和作案经过等皆有重要价值.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冯晓芬;崔丽君;郑江华;花霞;陈开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198例,其中31例在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给予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术前术后正确的康复护理指导.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PE)的发生.31例患者术后经抗凝、溶栓治疗,术前、术后正确护理,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术后无肺栓塞及滤器置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且安全,正确的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举措.

  • 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作者:任晓琴;田桂斌;岳大敬

    目的:对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为寻求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间发生的204例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多的护理缺陷类型是输液注射及医嘱处理;查对不严和护士责任心不强是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护理缺陷发生多的的班次是白班;护理缺陷发生率,在不同年资护理人员由高到低依次为5年、10年以上、5-10年.结论:为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应加强输液注射及医嘱处理环节的管理,强化查对制度及护士的责任心,加强白班的工作,增强工作年资低于5年护士的教育及管理.

  • 胸椎单脊椎肿瘤前后路全脊椎切除及稳定性重建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探讨

    作者:黄莉;刚海菊;吴爽

    胸椎单脊椎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脊柱肿瘤,前后路全脊椎切除及稳定性重建是目前治疗这类肿瘤的全新方法,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很少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18例胸椎单脊椎肿瘤前后路全脊椎切除及稳定性重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疗效.18例患者均行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及出院指导等.18例患者术后获得6-48月随访,平均38月,随访期间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X线评价植骨融合良好.没有患者因护理不当或出院指导不全面而发生并发症.本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有效提高了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胺碘酮治疗ACS并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作者:何素华

    目的:观察临床上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加强其护理.方法:对确诊为ACS的130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密切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积极评估及护理.结果: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对患者均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积极观察并处理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可大程度地发挥其临床治疗作用.

  • 家庭支持体系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孔凤;杨慧;姜婷

    目的:探讨并分析家庭支持体系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优化糖尿病病人的家庭护理模式.方法:将80例出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家庭支持体系实施干预,6个月后,对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各项治疗措施执行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支持体系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川北医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