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脏杂志

心脏

心脏杂志

Chinese Heart Journal 심장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
  • 影响因子: 0.3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7236
  • 国内刊号: 61-12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31
  • 曾用名: 心功能杂志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脏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裴建明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冠心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研究

    作者:郝亚荣;李建军;江洪;李庚山

    目的:观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方法:行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的患者60例,分为4组,其中SCA正常者10例作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10例,心绞痛(AP)组20例,使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其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AMI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且其VEGF的水平与心肌梗死部位、病变血管及血管病变程度无关,AP、OMI组血清VEGF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

  • C型钠尿肽对妊高征患者的心功能效应及与一氧化氮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杨瑛;杨艳红;闫凯麟;姚元庆

    目的:探讨C型钠尿肽(CNP)对妊高征(PIH)患者的心功能效应及与一氧化氮(NO)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重度PIH患者40例随机分为CNP组及安慰剂对照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CNP(6 μg/kg)或安慰剂静滴30 min.应用美国Acuson 128XP/10型彩色电脑声像仪,监测用药前后心功能参数: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率(HR)及血压(BP)的变化,并测定静脉血NO代谢终产物亚硝酸基/硝酸基(NO2-/NO3-)水平.取正常孕妇40例为血流动力学基础值对照组.结果:PIH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增高、降低或正常,各参数波动范围明显增加,但CO及HR均值明显增高(P<0.05).CNP治疗30 min后平均动脉压(MAP)下降(P<0.01),SV、CO、CI及HR均显著下降(P<0.05),各参数下降值与基础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NO2-/NO3-水平显著增高(P<0.01),但CO及HR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安慰剂组各参数及NO2-/NO3-水平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CNP对PIH患者的心功能高动力学状态具有降低效应并增加NO产生,但NO可能不直接参与CNP对PIH患者的心功能调节.

  • 影响法洛四联症患者存活的因素

    作者:朱鲜阳;王淑范;张玉威;韩秀敏;邓东安;全薇;盛晓棠;王琦光;金岩

    目的:分析影响法洛四联症患者存活的因素.方法:对2134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时年龄分儿童组和成人组,成人组(≥15岁)460例,儿童组(<15岁)1674例.通过症状、体征、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资料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特点.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低氧发作、右室流出道狭窄的严重程度、左心室发育不良和并存的其它心脏畸形的发生率,儿童组显著高于成人组(P<0.01),而肺动脉瓣下室缺的发生率,成人组则显著高于儿童组(P<0.01).结论:低氧发作,右室流出道狭窄的范围及程度,室缺位置,左室大小和并存畸形是影响法洛四联症患者存活的主要因素.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抗体的表达

    作者:柏庆利;何国平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65例(心绞痛患者37例、心肌梗死患者28例)和正常老年人22例,检测其血清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Ab)滴度.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OX-LDL-Ab滴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心肌梗死组高.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增加,促进AS的形成和发展.

  • 扩张型心肌病并发痛风患者的心脏移植

    作者:俞世强;周更须;姬秋和;程亮;蔡振杰

    目的:报告1例并发痛风的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脏移植手术和进行痛风患者心脏移植的文献回顾.方法:受体是扩张型心肌病并发痛风患者,供体是50岁急性脑死亡患者.手术采用中度低温全麻体外循环,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方法.免疫抑制方案手术后早期采用骁悉,普乐可复和强的松,2周后改为硫唑嘌呤,环胞素A和强的松.结果:供体心脏热缺血时间为2 min,冷缺血时间为130 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为75 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循环平稳.应用呼吸机时间为18 h.患者在手术后10 d出现一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用万络治疗好转.患者于手术后18 d由隔离病房回到普通病房,病情稳定,血尿酸浓度正常,无关节症状.结论:尽管痛风患者进行心脏移植有许多风险,手术后还涉及痛风控制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相互作用,但是如果处理得当,还是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 痛风 心脏移植
  • 卡托普利对心绞痛患者流变学和心肌缺血的影响

    作者:贾如意;岳文伟;孙海玲;姜婕;虞华鹏;贾银红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各项指标和心肌缺血发作的影响.方法:51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血流变各项指标和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发作的情况.结果:卡托普利能显著降低心绞痛患者高、低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全血高、低切还原粘度.卡托普利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红细胞的变形性、心绞痛程度显著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卡托普利对心绞痛患者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压、血糖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卡托普利能显著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心绞痛患者红细胞的变形性、显著降低心绞痛程度、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有利于改善微循环灌注,改善心脏供血、供氧,有利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 分析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电图的特点

    作者:王银娣;王道敏;伏静缓;宁金民

    目的:分析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三支冠状动脉病变且有典型心绞痛的102例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ST-T段改变将其分为:ST-T段改变组,48例;无ST-T改变组,54例.结果:①102例患者中,有48例(47%)患者有不同导联的心电图ST-T段缺血性改变,有54例(53%)患者的心电图在心绞痛发作时无ST-T改变.②ST-T段改变组中有3例并发高血压,2例并发糖尿病;无ST-T改变组有9例并发高血压,6例并发糖尿病,6例同时并发高血压和糖尿病,两组间并发相关疾病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无明显ST-T改变者占一半以上,且该类患者更可能并发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 单兵生理监测模块研制的设计原则与关键技术

    作者:李斌;邹慧玲;董秀珍;付磊;焦腾

    基于我国的国情,在研究分析各国士兵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论证,讨论了我军单兵生理监测模块的研究设计原则、基本构思和关键技术.

  • 高血压病患者危险性分层与脉压的关系

    作者:杨文;刘志发

    目的:高血压病患者危险性分层是估计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研究证明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本研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00(男70、女30)例,年龄19~91(66±14)岁,进行高血压危险性分层及其与脉压和心率关系的观察.结果:各危险性分层组脉压和心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随着高血压病患者危险性分层的增加,脉压和心率也增加.

    关键词: 高血压 脉压 心率
  • 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方志高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疗效不佳的CHF患者96例口服替米沙坦40~80 mg,每天1次,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4周治疗后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心脏排血指数等各项指标均明显增加(P<0.01)0,心功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98%,患者耐受性好.结论:替米沙坦治疗CHF疗效好.

  • 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儿茶酚胺依赖性多形性室速危险分层中的应用

    作者:左进;胡曙萍;钱海燕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分析(HRV)在儿茶酚胺依赖性多形性室速(CPVT)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CPVT患者(心脏性猝死5例,晕厥史10例,无晕厥史15例)及5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结果:5例猝死患者HRV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非猝死CPVT患者及对照组,晕厥组HRV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非晕厥CPVT组及对照组,非晕厥组HRV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论:HRV对于CPVT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具有敏感的预测价值,可用于CPVT危险分层.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丽霞;齐峰;王先梅;石燕昆;王燕;郭传明;李丽俐;任丽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心收缩功能和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22例,经PTCA、支架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PCI治疗后LVEd、LAd、LVEDV、LVESV显著减少(P<0.01)、LVEF和LVFS显著增高(P<0.01),尤以AMI组明显,并且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时间越早,心功能恢复越好.结论:心肌梗死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尽早PCI治疗可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可部份阻抑左心室重构.

  • 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关联因素

    作者:李月英;宋瑜璋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多种代谢异常时胰岛素的敏感性.方法:高血压组79例,健康对照组78例,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步血清胰岛素释放试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质量指数(BMI)测定,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S-AUC)作为胰岛素敏感性的判定指标.结果:高血压组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15±7及70±10 mU/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3及9±4 mU/L),均为P<0.01;OGTT显示葡萄糖耐量降低,P<0.01.TC、TG、LDL-C显著升高,均P<0.01,HDL-C升高,P<0.05;ISI(绝对值)和IS-AUC均显著增高,分别为P<0.05与P<0.01.二组BMI与ISI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9,-0.37,P<0.05;与FINS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3,0.38,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同时存在着糖代谢及脂蛋白代谢异常.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 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易甫;吕安林;贾国良;郑敏文

    目的:评价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EBT)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有冠心病症状、可疑冠心病症状或无症状的老年男性,进行EBT及冠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EBT与冠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冠状动脉狭窄组的EB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1);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EBT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准确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6%、67%、33%、14%、83%、95%、40%、2.6及0.21.③EBT阳性与冠脉存在狭窄血管支数之间呈正相关.④EBT对于冠脉近段血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而对远段血管的诊断则与CAG相差较大.结论:①EBT是预测老年冠心病的有价值的检查手段.②EBT对于冠脉近段病变具体位置的确定有价值.

  • 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马东洋;辛渭川;梁小平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高血压患者424例和非高血压者457例对其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家族史、饮酒、吸烟等因素进行调查和测量,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各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的优势比(OR).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家族史、饮酒、吸烟的OR值分别为3.21(2.13~4.83)、1.75(1.29~2.39)、2.58(1.52~4.39)、3.29(2.40~4.51)、1.50(1.07~2.11)、1.52(1.13~2.04),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具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5个因素均被筛检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超重和肥胖使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具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

  • 多层螺旋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的评价

    作者:俞高龙;李海兵;陆明华;桑奇潜;王翀妙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量化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MSCT冠脉成像及其钙化的量化分析,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对照.结果:MSCT对冠状动脉钙化显示清晰;MS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对冠状动脉各分支显示良好,其狭窄程度与冠脉造影一致.结论:MSCT可作为冠心病普查和冠脉术后复查的较好方法.

  • 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

    作者:张录兴;郑强荪;薛玉生;田建伟;何勇;柳荫

    目的:分析局灶性房颤的发作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证实为局灶性房颤患者65例,以只有常见型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40例为对照组,统计单个房性早搏(房早)总数,房颤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能够诱发房颤的房早(包括直接诱发房颤和诱发房速或房扑转变成房颤)的数量,房早的配对间期(PP′)和早搏指数(PI).大于1.5 s以上长间歇出现的例数,房颤发生前出现房早二联律的例数,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例数.结果:局灶性房颤组共记录到497阵房颤,均由房早诱发,诱发房颤的房早均呈"P′onT"现象.诱发房颤房早的pp′429±96 ms,PI=0.45±0.09;与诱发房颤的房早非同源的未诱发房颤的房早PP′519±88 ms,PI=0.55±0.12,两组房早P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65例患者房颤发作时均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15例患者有房颤前发生房早二联律.9例患者在房颤自然终止后出现>1.5 s的长间歇.对照组40例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均有常见型的短阵房速,引发房速的第1个房早pp′为521±85ms,PI=0.62±0.15,与局灶性房颤组诱发房颤的房早pp′和P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房颤昼夜均可呈短阵发作,同时伴有频发的房性早搏,每阵发作均由房早诱发,诱发房颤的房早pp′短,早搏指数低,呈"P′onT"现象.

  • 肾脏短暂缺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石理;刘俭雄;吴红

    目的:明确肾脏短暂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影响.方法:观察单纯AMI组(A组)和肾脏缺血预处理(RIP)组(B组)新西兰兔在AMI前后的QTd和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行心内电生理诱发室性心动过速(VT),对两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设置假手术组(C组)作对照.结果:3组在手术前QT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手术前后QT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AMI后,B组QTd显著短于A组(P<0.01).结论::RIP可缩短AMI后QTd,并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VEGF对人血单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长谦;汤大鸣;王利民;谢秀兰;徐依敏;丁泓毅;宋伟;王彬尧;黄定九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HMD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MPs(MMP-2和MMP-9)基因和蛋白表达,Zymography活性分析检测MMPs活性.结果:VEGF可明显增加人单核细胞源巨噬细胞(HMDM)MMP-2、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活性.结论:VEGF可刺激HMDM MMP-2、MMP-9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增强其活性,因而有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基质降解,进而引起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 不同诱导条件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钱海燕;李庚山;徐红新;吕菁君;蒋雯;王晶

    目的:比较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分化比率.方法:用鼠胚成纤维细胞(MEF)作为饲养层促进ESC增殖并抑制其分化,用维甲酸(RA)、二甲基亚砜(DMS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激活素-A(activin-A)为分化诱导剂,采用三步法诱导ESC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比较各组分化比率.结果:各组实验用的各种诱导剂均能诱导ESC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尤以TGF-β1(2 ng/ml)、activin-A(20 ng/ml)及20%胎牛血清(FCS)组成的分化培养基可以使其分化比率高达88%,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以MEF饲养层培养,TGF-β1、activin-A作分化诱导剂可作为一种比较简便、稳定、高效的ESC分化条件.

  • 心脉宁抗凝血作用的观测

    作者:石玉;黄芩;王向荣

    目的:探讨心脉宁对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影响.方法:小鼠30只,心脉宁混悬液灌胃,末次给药后30 min自内眦以毛细玻璃管取血,记录凝血时间.家兔24只,iv心脉宁溶液后30 min颈动脉取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豚鼠32只,心脉宁混悬液灌胃,末次给药后30 min于心内取血,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心脉宁可延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并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随心脉宁浓度的增加,凝血时间随之延长(P<0.05或<P<0.01)、凝血酶原时间也随之延长(P<0.05或P<0.01),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随之缩短(P<0.05或P<0.01).结论:心脉宁可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 苯那普利对肾大部切除肾衰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永成;廖履坦;丁小强;栾韶东;张志刚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肾衰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肾大部切除肾衰组(RF组)、肾大部切除肾衰加苯那普利治疗组(RF+Ben组).苯那普利治疗剂量为10 mg·kg-1·d-1,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在实验第12周观察心脏的病理等改变.结果:RF组大鼠心脏室间隔和左心室质量以及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RF组心肌细胞肥大,心内膜下及冠状动脉周围及其附近的心肌间质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沉积显著增加,导致心肌间质纤维化,而RF+Ben组其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肾大部切除肾衰大鼠可导致心室重构,苯那普利具有明显的降压及防治实验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 PD098059及N-乙酰半胱氨酸在缓激肽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严高;秦永文;吴弘;文军慧;李闻捷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在缓激肽(BK)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3H-胸苷(3H-TdR)掺入率与SMC3H-亮氨酸掺入率分别反映VSMC的DNA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代谢速率;并通过给予PD098059及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BK(10 nmol/L)处理30 min,VSMC 3H-胸苷掺入率和3H-亮氨酸掺入率均明显增高;②BK增高3H-胸苷掺入的作用可明显被PD098059所抑制,对3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PD098059所抑制;③BK增高3H-胸苷掺入和3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均可部分被N-乙酰所抑制,完全被N-乙酰+PD098059所抑制.结论: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激活在缓激肽介导的VSMC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通过ERKs信号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效应.

  • 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生成和bFGF表达

    作者:孙立军;刘莹;宦怡;赵海涛;葛雅丽;郜发宝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血管生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犬建立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模型后随机分成对照组(MI区注射生理盐水15 ml)和实验组(MI区注射bFGF 50 mg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15 ml).每组观察4个不同时间点(术后第1、3、10和17天),每个小组3只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结果:除第1天外各个时间点的微血管数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多(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第3天:92±12、147±12;第10天:125±12、183±14;第17天:125±15、224±20;单位:个/视野);心肌缺血区治疗组bFGF的表达增多(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第1天:15±2、35±7;第3天:34±4、64±6;第10天:55±9、79±4;第17天:21±5、37±13).结论:局部心肌内注射bFGF有促进MI区域毛细血管形成的作用;心肌缺血区bFGF的表达与MI区域毛细血管的密度密切相关.

  • 冠心灵对冠脉血流量、心肌收缩力和心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陆红丽;李慈珍;刘远谋;翁恩琪;刘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冠心灵的心血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和心率变异性功率谱分析等方法,研究冠心灵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观察其对冠脉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分析冠心灵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冠心灵增强Ca2+跨膜内流;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力;改善因缺血导致冠脉流量和心肌收缩力的下降;功率谱分析显示心迷走交感对心率的调控作用比升高.结论:冠心灵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 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海玉;曾玉杰;黄占军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稳定型心绞痛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服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小板抑制剂;曲美他嗪组在服用以上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服4周.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舒张功能;测定两组基础状态和治疗后的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①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变化,曲美他嗪组显著增强(P<0.01).两组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后,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NO显著升高,ET-1水平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 低分子肝素对血管内皮细胞舒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龙健;曾智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低分子肝素是否具有影响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接种于6孔板,分两组: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分4种浓度:0.72,2,5,8 U/ml.常氧条件下培养24 h后取各组上清液,以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含量,放免法测定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常氧条件下0.72~5 U/ml的低分子肝素促进内皮分泌NO,而8 U/ml的低分子肝素抑制NO的分泌,但0.72~8 U/ml的低分子肝素始终抑制ET、MDA生成.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作用于内皮细胞影响其分泌NO、ET的能力,并减少MDA生成,避免氧自由基损伤内皮,保护内皮细胞.

  • 腺苷抑制NF-κB在肺炎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黄宇戈;谭建新;黄迪南;徐美奕;郑朝晖;黄秀兰

    目的:观察金葡菌感染大鼠肺炎时心肌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以及不同剂量腺苷对其影响,以进一步探讨重症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机制和腺苷治疗的疗效及理论基础.方法:SD大鼠50只被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肺炎组和腺苷治疗A、B、C组.金葡菌经气管插管注入复制肺炎大鼠模型,于注菌后第2、3、4天静脉点滴腺苷治疗,每天90 min,剂量分别为50、100、150μg·kg-1·min-1.第5天处死大鼠,立即取心脏液氮保存,心肌组织用于病理检测,提取核蛋白用EMSA方法检测NF-κB活性.结果:①心肌病理组织检查示肺炎组病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腺苷有保护心肌作用(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②肺炎组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腺苷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心肌NF-κB活性(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金葡菌感染大鼠肺炎可致心肌损害,NF-κB参与心肌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外源性腺苷可通过抑制NF-κB活性,从而有利于炎症的减轻和保护心肌,此为临床应用腺苷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不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 药费对高血压坚持治疗率的影响

    作者:邝明子;黄虔;曾广民;李光召;林小茂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于血压的降低,提高治疗率是关键[1].作者通过了解患者对高、低药费的选择以及高、低药费对坚持治疗的影响力度,探讨合理"用药"与"经济观点"融合为一体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高血压 治疗 效-价比
  • 绝育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52例治疗体会

    作者:毛定明;季炳招

    盆腔静脉瘀血是输卵管结扎术后的并发症之一,1990-01~2003-06共收治经手术证实为盆腔静脉瘀血症的患者5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正常老年人二尖瓣环运动的分析

    作者:武小薇;张一娜;秦燕;温彬斌

    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是一种无创性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它能够联机实时显示心肌组织的低速度运动信息,摒弃高速度血流信息[1].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是DTI3种显示方式中的一种,它能够精确测量室壁运动的各种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QTVI探讨正常老年人二尖瓣环运动特征.

  • 老年疗养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观察

    作者:李爱民;张荣健;费祥武

    常遇到疗养期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其发作隐匿,无胸痛或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感觉,但确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在老年人冠心病中十分常见,常常容易引起误诊,因此,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 食管调搏对病窦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努尔古丽;赵文丽

    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DCG)及食管调搏对比检查,探讨食管调搏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临床意义.

  • 冠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联性

    作者:陆兴熠

    自1994年Mendall[1]首次报道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以来,很多研究者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为进一步探讨HP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作者对100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HP抗体(HPIgG)进行了测定.

  • 房室旁道经导管射频消融后复发及对策

    作者:戴剑;Teo Wee Siong;Ruth Kam

    射频消融术(RFCA)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其中对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疗效尤为肯定.随着电生理技术及导管技术的进步,目前SVT成功率超过98%.但部分消融成功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复发.作者将对预激综合征,房室旁道经导管射频消融后复发病例的特点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折返 旁道 射频消融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13例

    作者:樊建备

    急性心肌梗死(AMI)典型病例常表现为剧烈心前区疼痛,但少数患者可无心前区疼痛,而表现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低血压、休克和胃肠道反应等其它症状,本文作者报道非典型AMI 13例.

  • 心脏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研究进展

    作者:曾菊绒;臧伟进;臧益民;康新勤

    本文将近几年心脏毒蕈碱样乙酰胆碱(ACh)受体(MAChRs,简称M受体)在分型、结构、信号转导及疾病时的变化等作一综述.

  • 雌激素与缺血性心脏病

    作者:刘冰;石刚刚;赵志青

    以往的临床观察证实,生育年龄的女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绝经后的妇女服用雌激素与不服用雌激素相比,前者心脏病事件少于后者.尽管临床的观察结果还有争议,越来越多的临床前期研究表明,雌激素对缺血性心脏病具有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雌激素和其受体调节器是通过减少炎性反应在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损伤时起保护作用的.本文作者就近年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一综述,并就雌激素替代治疗处理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进行探讨.

  • 干细胞迁移到心肌梗死区的调控机制

    作者:唐俊明;谢祁阳

    研究应用局部注射、静脉注射、冠脉注射等不同途径,移植干细胞修复受损心脏都是可行的.在损伤心脏部位通过什么信号诱导干细胞迁移到心肌梗死部位?目前初步知道干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参与了这个过程.作者在此主要综述了调控干细胞迁移到心肌梗死区的环境因子,希望依此能为临床利用干细胞治疗人类疾病提供新的策略.

  • 热应激对心肌缺血耐受性影响的机制

    作者:陶卫国;傅向阳

    心肌缺血后常会引起一系列生化改变,这些改变将影响心肌细胞的生存,临床上采用一些方法恢复心肌供血,但这些措施未必能使心肌细胞功能恢复,原因是恢复供血引发再灌注损伤.热应激为一简单而行之有效的应激方法,给心肌短暂热应激能起到保护心肌作用.本文就热应激耐受机制作一概述.

  • 医学文献阅读和写作技巧

    作者:马新亮

    1文献阅读技巧(Smart reading)医学文献的阅读技巧是医学科研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因为医学文献的主要作用就是报道医学领域的新发现和新理论,医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要作好科研及临床工作,就必须通过阅读文献来了解你目前所从事领域的研究现状,跟踪新的研究动态.

心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