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癌症杂志

癌症

癌症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암증(영문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467X
  • 国内刊号: 44-119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6-21
  • 曾用名: 癌症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癌症》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曾益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赖氨匹林对C3H小鼠移植性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梅峥嵘;郑海伦;吴华璞;祝晓光

    背景与目的: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多种COX抑制剂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本实验观察不同浓度赖氨匹林(Aspisol)对小鼠移植性乳腺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凋亡和对肿瘤组织环氧合酶-2(COX-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乳腺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细胞悬液法将肿瘤细胞接种于C3H小鼠前肢腋窝皮下,制备可移植肿瘤模型.次日给予不同浓度的Aspisol 腹腔注射,每天一次,共28天,用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生理盐水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计算Aspisol的抑瘤率;原位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Aspisol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Aspisol对小鼠肿瘤组织的COX-2、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175、350、700 mg/kg Aspisol对小鼠乳腺癌的抑瘤率分别为38.9%、48.2%、47.0%,10 mg/kg 5-FU的抑瘤率为60.4%.各给药组肿瘤细胞均呈现明显凋亡形态改变,不同浓度.Aspisol均明显下调小鼠肿瘤组织COX-2的表达,增强Caspase-3表达.结论:Aspisol对C3H小鼠移植性乳腺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表达、增强Caspase-3表达有关.

  • 全反式维甲酸和1α,25二羟维生素D3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

    作者:卢航青;郑杰

    背景与目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tinoic acid,ATRA)和1α,25二羟维生素D3[1 alpha,25-dihydroxy vitamin D3,1,25(OH)2D3]已被证实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并用于造血系统肿瘤的治疗,但其对实体瘤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单独和联合使用ATRA和1,25(OH)2D3,观察其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HepG2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ATRA和1,25(OH)2D3单独或联合用药处理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同时分别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及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负调节基因p21WAF1/CIP1和p27KIP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单独使用ATRA或1,25(OH)2D3和联合用药的HepG2细胞生长均受到抑制,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其中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经10nmol/L 1,25(OH)2D3及联合用药诱导72 h的HepG2细胞G1期细胞占(54.27±3.69)%和(65.64±5.65)%,与对照组[(40.40±1.91)%]相比明显增高(P<0.05),而1 μmol/LATRA组的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O.05);同时各实验组均有细胞凋亡产生(P<0.05),并以联合用药组为显著.RT-PCR显示10 nmol/L 1,25(OH)2D3和联合用药处理HepG2细胞24 h,p21WAFI/CIP1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高35%和56%;FCM显示两组细胞的P21WAF1/CIP1和P27KIP1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联合用药组更为显著,但经1 μmol/L ATRA诱导的细胞P21WAF1/CIP1和P27KIP1的蛋白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ATRA和1,25(OH)2D3均能够抑制HepG2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1,25(OH)2D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作用是使细胞阻滞在G.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21WAF1/CIP1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有关,当与ATRA联合用药时,能够对HepG2细胞生长产生协同抑制作用.

  • 苦参碱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表型改变

    作者:杨志云;姚树坤;殷飞;修贺明

    背景与目的:在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出现卵圆细胞不典型增生,阻断其恶变或诱导其向肝细胞方向分化是肝癌化学预防的重要途径,为寻找有效的卵圆细胞分化诱导药物,我们建立了大鼠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研究苦参碱对化学诱发肝癌模型中卵圆细胞表型的改变.方法:SD大鼠喂饲2-乙酰氨基芴加三分之二肝切除术建立卵圆细胞增殖模型,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碱组、高剂量苦参碱组、对照组,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卵圆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造血干细胞标志Thy-1、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表达的变化;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酶)、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酶)表达的变化.结果:超微结构显示高剂量苦参碱组卵圆细胞体积较模型组大,含有更多的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Thy-1免疫组化表达指数模型组为8.15+2.64,低剂量苦参碱组为5.27±1.32,高剂量苦参碱组为3.83+0.35,对照组为1.63+0.22,高剂量苦参碱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AFP阳性细胞计数模型组为15.36±4.42,低剂量苦参碱组为9.75±2.41,高剂量苦参碱组为7.33±1.38,对照组为2.51±0.93,高剂量苦参碱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苦参碱对γ-GT阳性病灶抑制率为33.35%,高剂量苦参碱抑制率为55.37%,高剂量苦参碱组显著高于低剂量苦参碱组(P<0.05).结论:苦参碱抑制卵圆细胞增生,使卵圆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变,降低Thy-1、AFP、γ-GT酶表达,表明苦参碱可诱导卵圆细胞表型改变.

  • 9-顺式维甲酸诱导胃癌MGC803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作用机制

    作者:徐瑞成;周艳红;呼文亮

    背景与目的:9-顺式维甲酸(9-cis retinoic acid,9-cis RA)对胃癌的抗癌活性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MGC803为靶细胞观察9-cis RA对胃癌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维甲类X受体α(recinoid X receptor α,RXRα)、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MTT实验检测9-cis RA作用MGC803细胞后生长抑制情况,Hoechst33342/PI双荧光染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表达.结果:0.1~10 μmol/L 9-cis RA作用MGC803细胞96 h,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10 μmol/L 9-cis RA分别作用48、72和96 h,G1期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明显的G1期阻滞.作用72 h后,细胞出现核染色质凝集、DNA片段化等凋亡特征;从作用48 h开始,Bcl-2表达即显著下降.在MGC803细胞中RXRα表达较弱,经10 μmol/L 9-cis RA作用48 h其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作用96 h,细胞中Cyclin D1和CDK4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9-cis RA能明显诱导MGC803细胞周期G1期阻滞和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细胞周期因子Cyclin D1和CDK4表达有关.

  • 18F-FLT摄取与肺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作者:柳曦;周乃康;张锦明;梁朝阳;郑昕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3'-脱氧-3'-18F-氟代胸苷(3'-deoxy-3'-8F-fluorothymidine,18F-FLT)被认为是反映肿瘤细胞增殖的新的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示踪剂.本实验旨在研究18F-FLT在荷肺癌小鼠的生物分布和PET显像,并探讨18F-FLT摄取与肺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48只荷肺腺癌T739小鼠根据示踪剂不同被随机分为18F-FLT组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2-18F-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组两组,各组再分为3组(每组8只):(A)对照组;(B)治疗后1天组;(C)治疗后2天组.治疗组采用顺铂进行治疗.所有小鼠经尾静脉注入18F-FLT或18F-FDG,注药后60 min用井型探测仪测量小鼠18F-FLT和18F-FDG的生物分布,并行PET显像.肿瘤增殖判定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在两组对照组中,两种示踪剂的肿瘤PET显像均很清晰.生物分布研究显示肿瘤均有大量放射性摄取,肿瘤在血液、肌肉和肺的T/NT比值均>2.0.18F-FLT组顺铂治疗后肿瘤PCNA阳性率明显减低[A组(90.3+3.9)%ID/g,B组(65.5+9.2)%ID/g,C组(47.7+7.2)%ID/g],18F-FDG组同样明显减低[A组(91.2±3.5)%ID/g,B组(67.8+8.2)%ID/g,C组(45.9±9.1)%ID/g].治疗后肿瘤18F-FLT摄取快速降低[A组(1.25±0.19)%ID/g,B组(0.82±0.19)%ID/g,C组(0.37±0.17)%ID/g],较18F-FDG摄取变化明显[A组(8.83±1.73)%ID/g,B组(7.88±1.78)%ID/g,C组(7.45±1.67)%ID/g].PET显像证实B组和C组较A组肿瘤部位18F-FLT放射性浓聚减低.PCNA阳性率与肿瘤18F-FLT摄取呈显著相关性(r=0.930,P<0.001),而与18F-FDG摄取无相关性(r=-0.136,P=0.538).结论:肺恶性肿瘤组织中18F-FLT摄取高于正常组织,通过PET能清楚显示肺恶性肿瘤;肿瘤18F-FLT摄取与PCNA阳性率的相关性较18F-FDG显著.18F-FLT是一种可反映肺癌细胞增殖的PET示踪剂.

  • 新辅助化疗对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孙晓卫;詹友庆;李威;徐立;李锦添;陈小君;张如华;徐大志

    背景与目的:多数胃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是肯定的,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已被认为是细胞癌变的新机理.本文拟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MSI的影响.方法:选取D2S123、D3S1298两个微卫星位点,从48例已行氟尿嘧啶/醛氢叶酸(5-FU/CF)术前化疗胃癌患者的石蜡标本中提取DNA,经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盐染色,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化疗前后胃癌组织MSI的表现;采用χ2检验分析新辅助化疗对胃癌MSI的影响.结果:术前标本两个位点共检出MSI阳性15例,检出率31.3%.术后标本检出MSl阳性6例,检出率为12.5%.共有9例样本由化疗前的MSI阳性变为MSI阴性,无MSI阴性转为MSI阳性的病例.经χ2检验,化疗前后的MSl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31.3% vs.12.5%,P=0.026).结论:5-FU/CF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胃癌MSI有影响.新辅助化疗后,部分MSI阳性的病例可以表现为阴性,但对MSI阴性病例无影响.

  • 沉默survivin基因以增加骨髓瘤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李娟;赵莹;罗绍凯;张殿宝;黄蓓晖

    背景与目的: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但在正常成人分化组织中无表达.其表达与多种肿瘤的预后及肿瘤对放、化疗的耐受有关.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survivin基因在人骨髓瘤细胞系KM3中的表达,观察其诱导KM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是否增加KM3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方法:针对survivin mRNA体外化学合成小干扰RNA(siRNA),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KM3细胞,以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24h、48 h和72 h KM3细胞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干扰前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细胞毒分析方法比较转染前后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转染survivin siRNA后24 h、48 h和72 h,与阴性对照组相比,KM3细胞survivin mRNA 水平分别下调了(47.0±4.3)%、(81.4±6.2)%和(49.1±7.9)%,蛋白质表达下调了(39.6±3.8)%、(564±6.7)%和(68.2±5.1)%.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survivin siRNA 48 h后的KM3细胞,凋亡率为(28-+7)%,明显高于转染阴性对照siRNA的细胞.转染后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IC50由(1.12+0.14)μmol/L下降至(0.31+0.03)μmol/L.结论:以siRNA下调survivin的表达可有效诱导KM3细胞凋亡,并增加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 IFNγ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白血病细胞株NB4、MR2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贺鹏程;张梅;吴迪;徐汇;蔡瑞波;刘亚琳

    背景与目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的应用,使90%以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但维甲酸耐药的快速发生成为ATRA治疗APL的一大缺憾.许多研究表明ATRA耐药与缺乏干扰素合成的某些蛋白质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拟探讨干扰素联合ATRA作用抑制ATRA耐药APL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ATRA单独或联合作用于ATRA敏感细胞株(NB4)及ATRA耐药细胞株(MR2)后,采用MTY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光镜观察和NBT还原实验检测细胞的分化,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PML)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第8天时,IFNγ组、ATRA组和(IFNγ+ATRA)组NB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依次为68.0%、85.0%和95.2%;MR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依次为24.1%、4.3%和51.5%.联合用药组NB4细胞、MR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第3天时,IFNγ组、ATRA组和(IFNγ+ATRA)组NB4细胞的NBT阳性率依次为19.3%、74.7%和93.3%,MR2细胞的NBT阳性率依次为16.8%、5.2%和31.5%,联合用药组NB4细胞、MR2细胞的NBT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IFNγ作用后,NB4细胞和MR2细胞核内的荧光颗粒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IFNγ与ATRA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应用不仅能够增强ATRA对NB4细胞和MR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而且能够部分诱导对ATRA耐药的MR2细胞发生分化.

  • Caspase-3在雷帕霉素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张俊峰;陆敏强;蔡常洁;杨扬;李华;易慧敏;陈规划

    背景与目的:雷帕霉素是从吸水性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发酵液中提取,近研究发现雷帕霉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和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Caspase-3在雷帕霉素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5、10、20、30、40、50 nmol/L)的雷帕霉素作用于BEL-740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采用Caspase-3试剂盒和Western blot蛋白电泳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具有量-效与时-效关系;雷帕霉素作用BEL-7402细胞48 h后,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凋亡过程中Caspase-3酶原蛋白的激活,出现20 ku亚单位,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z-DEVD-FMK能阻断凋亡的发生.结论:雷帕霉素能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发生,Caspase-3酶的激活在雷帕霉素诱导细胞凋亡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 联苯双酯抗人高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孙华;刘耕陶

    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差,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是降低HCC发展和死亡率的重要策略.联苯双酯(dimethyl dicarboxylate biphenyl,DDB)是临床用于治疗肝炎的老药,本研究旨在观察DDB对人肝癌细胞的粘附和侵袭是否具有抑制潜力,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高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DDB对MHCC97-H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对细胞与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粘附的影响;Tr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观察DDB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DDB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nm23-H1 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分析DDB对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分泌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DDB对AFP表达的影响.结果:DDB在对细胞无明显毒性的浓度下(10、50和100μmol/L),能够明显抑制高转移人肝癌细胞MHCC97-H与FN、LN的粘附:50和100 μmol/L DDB能够抑制MHCC97-H细胞穿透人工基底膜的侵袭能力,抑制率分别为25.8%和32.3%,并能降低MHCC97-H细胞VEGF、nm23-H1及uPAR mRNA的表达,50、100和200 μmol/L DDB对MHCC97-H细胞AFP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6.5%、17.5%和48.5%,DDB亦能降低AFP的表达.结论:DDB在无毒浓度下,对人高转移肝癌细胞株MHCC97-H细胞的侵袭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VEGF和uPAR基因表达有关.

  • nm23-H1和MUC-1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慧强;潘战和;林旭滨;王步飞;侯景辉;张玉;吴秋良

    背景与目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是一类异质性疾病,临床侵袭性较强,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国际预后指数(intem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在PTCL中的价值尚未确定,有必要寻找一些分子指标来协助预测PTCL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nm23-H1和MUC-1对PTCL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初治PTCL患者组织中nm23-H1和MUC-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96例患者nm23-H1和MUC-1的阳性率分别为81.2%(78/96)和58.3%(56/96);两者表达强度均与病理亚型无明显相关(P>0.05).nm23-H1高表达与Ⅲ/Ⅳ期、PS状态≥2分、结外侵犯和结外病变数≥2等有关(P<0.05);而MUC-1高表达仅与分期Ⅲ/Ⅳ期、结外病变数≥2有关(P<0.05).89例患者可评价化疗的客观疗效,全组有效率87.8%,完全缓解(CR)率56.7%.nm23-H1阴性者CR率高于阳性者(66.7% vs.55.4%,P<0.05),低表达组CR率高于高表达组(79.9%vs.44.0%,P<0.05);MUC-1阴性和低表达组的CR率分别高于阳性和高表达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组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2~98个月),中位生存期32个月(95%CI 26~34个月);nm23-H1阴性组5年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高于阳性组(86.7% vs.24.9%,P=0.001),低表达组5年OS明显高于高表达组(52.3% vs.21.7%,P=0.000);MUC-1阴性组5年OS稍高于阳性组(47.9% vs.28.5%,P=0.260),低表达组5年OS稍高于高表达组(46.2% vs.22.2%,P=0.33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和nm23-H1表达水平是PTCL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nm23-H1在PTCL中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PTCL预后的独立指标;MUC-1在PTCL中阳性及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具一定的相关性,但对预后判断的价值尚不能确定.nm23-H1结合IPI评分等临床指标可能有助于更精确判断PTCL的预后.

  • 吉非替尼记名供药计划(EA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

    作者:张阳;张力;徐菲;王志强;赵洪云;管忠震;徐光川;潘振奎

    背景与目的:吉非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本研究为开放的,记名供药计划,旨在评价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所有患者为经病理证实的、曾经接受全身化疗出现疾病进展或不适合全身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每次250 mg,每天口服一次,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从2002年9月至2005年3月共入选患者120例,可评价疗效103例.103例患者客观有效率为18.4%(19/103),疾病控制率为51.5%(53/103),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0.5~33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30.1%)、皮肤干燥(12.6%)及腹泻(25.2%),多为Ⅰ~Ⅱ度.Ⅲ度转氨酶升高有2例(1.9%).未出现Ⅳ度不良反应.结论:吉非替尼对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客观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 两种国产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刘冬耕;彭柔君;冯奉仪;胡晓桦;唐桂棣;熊建萍;赵洪云;郭颖;管忠震

    背景与目的:两种国产多西紫杉醇化学结构相同,临床前研究显示,它们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和毒性.试验用多西紫杉醇经SDA审查后批准作为Ⅳ类新药进行临床研究,本实验旨在评价两种国产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患者在接受地塞米松预处理后给予其中一种国产多西紫杉醇75 mg/m2,1 h静脉输注,每3周为一个疗程,至少接受2个疗程化疗.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共67例患者人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可评价疗效31例,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9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0例,经确认后的总有效率为22.2%.对照组可评价疗效34例,其中CR 1例,PR 5例,SD 19例,PD 9例,经确认后的总有效率为15.1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662).两组随访时间8~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治疗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ly survival,FPS)时间2~12个月,中位FPS时间为6.2个月;1年生存率68.5%,2年生存率40.1%.对照组FPS时间为2.3~11个月,中位FPS时间为7.1个月;1年生存率65.2%,2年生存率39.7%.两组FPS和1年、2年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02,0.096,0.089).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脱发,试验组1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对照组1例发生全身水肿.结论:试验用多西紫杉醇与国内已上市的同类产品疗效、不良反应相当.

  • 注射用重组人淋巴毒素α衍生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苏;王风华;廖海;李宇红;姜文奇;管忠震

    背景与目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重组人淋巴毒素α衍生物(recombinant human lymphotoxin-α derivative,rhLTα-Da)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免疫激活和化疗增敏作用,且毒性较低,连续给药在动物体内不蓄积.本研究目的是考察rhLTα-Da 在肿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为Ⅱ期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耐受性试验确定rhLTα-Da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低、中、高剂量级分别为10、20、33 μg·m-2·d-1.将rhLTα-Da溶于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恒速滴注0.5 h,连续5天给药.于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收集血标本和尿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荧光磁珠免疫分析法(fluorescence bead immunoassay,FBI)测定患者给药后血清和尿液中rhLTα-Da浓度.用3p97软件拟合rhLTα-Da体内模型,描绘rhLTα-D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代动学参数.结果:入组的19例患者中,ELISA法的线性范围、特异性、准确度和精确度满足药代动力学要求,定量下限值为39 pg/ml.FBI法的线性、线性范围、定量下限、准确度、特异性符合药代动力学研究,日间变异系数大于20%.rhLTα-Da进人体内后呈一室模型,迅速从血清中清除,给药停止即刻的浓度高,2 h后血清中的rhLTα-Da浓度已低于检测限.20 μg·m-2·d-1和3 μg·m-2·d-1剂量级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半衰期分别为(0.24+0.09)h和(0.25±0.10)h,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35.8±1.6)L/m2和(43.3±26.0)L/m2,清除率分别为(343.36±63.23)ng·m-2·h-1和(269.60±24.52)ng·m-2·h-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4.6±18.4)ng·h·L-1和(99.0±17.8)ng·h·L-1.结论:在研究剂量范围内rhLTα-D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模型,消除遵循一级动力学,连续5天给药不蓄积.

  • 体外药敏实验及MGMT表达为依据的恶性脑胶质瘤个体化化疗:42例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张俊平;史鸿浏;赛克;岳伟英;牟永告;张湘衡;陈忠平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是导致化疗有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可使DNA烷基化损伤得到修复,是细胞对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常用药物亚硝脲类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采用体外药敏实验和检测肿瘤MGMT表达指导进行恶性脑胶质瘤个体化化疗,评价其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42例,取其新鲜肿瘤组织采用MTT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MGMT蛋白表达,根据体外药敏实验及MGMT测定结果选择化疗方案进行化疗.42例患者中有7例接受了2个方案化疗,共49例次可评价近期疗效.按WHO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不良反应评价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评价标准.结果:6例次(12%)完全缓解,10例次(20%)部分缓解,20例次(41%)稳定,13例次(27%)进展.客观有效率为33%,疾病控制率为73%.80个周期可以评价不良反应,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占28%(22/80),Ⅳ级血红蛋白降低占1%(1/80),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占8%(6/80).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恶心/呕吐、脱发和疲劳.结论:根据体外药敏实验及MGMT蛋白表达选择化疗方案,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个体化化疗,可以提高近期化疗疗效.

  • 异环磷酰胺联合卡铂治疗复发和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甄子俊;孙晓非;夏奕;王智辉;凌家瑜

    背景与目的:约30%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一线化疗疗效欠佳或在治疗中进展,而且尽管采用综合治疗可使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仍有不少患者终复发.本研究采用异环磷酰胺/卡铂(IC)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探讨复发和难治神经母细胞瘤的挽救化疗方案.方法:9例难治和23例复发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接受IC方案化疗:卡铂(carboplatin,CBP)4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O)1.5 g/m2,静脉滴注,第1~5天,同时予美斯钠解毒,用法为用IFO后第0、4、8 h,各静脉注射1次,每次剂量为IFO剂量的20%.每2~3周重复.结果: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9例(59.4%),无CR病例.有效患者中位缓解时间4.2(1~28)个月.8例(25%)患者化疗后获得手术切除肿瘤.主要不良反应有: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44.7%;Ⅲ~Ⅳ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53.1%;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发生率18.8%;Ⅰ度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2.5%;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9.4%.结论:I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近期有效率较高,毒性可耐受.但远期预后较差,仍需探讨一些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远期生存率.

  • 法国波尔多大学医院应用阿霉素、足叶乙甙、异环磷酰胺联合治疗69例小细胞肺癌病例的回顾分析

    作者:粟毅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主要治疗原则为多药联合化疗,法国波尔多大学医院呼吸科应用阿霉素、足叶乙甙、异环磷酰胺联合(AVI方案)治疗SCLC 10余年,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应用AVI方案治疗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探讨AVI方案在SCL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法国波尔多大学医院呼吸科自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69例接受AVI化疗的SCLC患者完整的病例资料,分析AVI化疗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生存期.结果:69例患者中,局限期(limited disease,LD)23例,扩散期(extended disease,ED)46例,化疗总有效率(OR)为60.9%,对LD和ED,OR分别为78.3%和52.2%(P=0.0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和6.7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个月和7.2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7.8%和30.4%,3~4度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4.8%、15.9%、18.8%.结论:AVI治疗SCLC疗效好,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贫血和恶心呕吐,可作为临床实际工作中SCLC化疗方案的选择.

  • 原发鼻腔早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长期疗效和预后分析

    作者:何义富;张玉晶;李宇红;林桐榆;夏云飞;卢泰祥;黄慧强;姜文奇;冼超贵;何友兼;管忠震

    背景与目的:原发鼻腔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和临床特征,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其佳的治疗方案尚待明确.本文对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早期病例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1990年6月至2004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8例初治原发鼻腔早期NHL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全组108例病例均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其中7例属于B细胞来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生存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首程治疗后全组患者近期完全缓解(CR)率为67.6%,综合治疗CR率为80.2%,单纯化疗CR率为29.6%.33例(30.6%)患者有明确的全身播散证据,综合治疗在控制局部、区域淋巴结及全身播散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全组病例5年生存率为50.0%.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生存有利的变量因素包括病史大于3个月、病灶不超腔、首程治疗后CR和放化综合治疗.结论:外周T和NK细胞淋巴瘤在原发鼻腔NHL病例中占有较大比例.病史、病变侵犯范围以及首程治疗效果是早期患者生存的主要影响因素.

  • 国产奈达铂治疗食管癌的Ⅱ期临床试验报告

    作者:徐瑞华;史艳侠;管忠震;姜文奇;黄河;马智勇;王建华;胡晓桦;谢伟敏;李星庚;刘亚利;潘良熹;戴爱娣;庄武;张春

    背景与目的:奈达铂是第二代有机铂类抗癌药,国外的临床研究显示该药是一个广谱、高效的抗癌药物,治疗食管癌有效率较高,但是国产奈达铂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观察Ⅱ类新药国产奈达铂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对52例未接受过化疗的初治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0例,接受奈达铂联合5-FU治疗.对照组22例,接受DDP联合5-FU治疗.结果:30例试验组患者中,27例可评价疗效,30例可评价不良反应.22例对照组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在疗效方面,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63%与22.73%(P<0.05).其中试验组的CR率为18.51%,而对照组为4.55%.在骨髓抑制方面,Hb下降的发生率两组基本一致;试验组WBC下降和血小板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别是Ⅲ、Ⅳ度血小板下降(20.68% vs.0%,P<0.01).试验组消化道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奈达铂对晚期食管癌有一定的疗效,与5-FU联合的有效率较DDP+5-FU联合方案有一定优势,临床耐受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特别是严重的血小板下降.

  • DICE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薄兰君;梁爱斌;刘班;陈毓华;王菲;金雪萍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于难治性和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尚无标准解救化疗方案,本文旨在探讨DICE方案(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顺铂及VP-16)治疗难治和复发性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难治和复发性NHL患者,其中T细胞NHL 25例,B细胞NHL 55例,既往均接受过6个周期的CHOP化疗方案无缓解.现采用DICE方案对患者进行解救治疗,并对毒副反应加以评估、预防及治疗.结果:80例患者接受6个周期DICE方案化疗后,总体有效率为56.3%,完全缓解率为27.5%;T、B细胞NHL有效率分别为48.0%、60.0%,完全缓解率为16.0%、32.7%(P>0.05);经DICE方案治疗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脱发以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增高,经过治疗均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DICE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性NHL有效.

  • 早期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免疫表型的预后差异和治疗对策分析

    作者:邹国荣;张玉晶;谢方云;郑玮;黎辉欣;夏云飞;林桐榆;卢泰祥

    背景与目的:鼻咽是淋巴瘤较常见的发病部位之一,但对于不同病理免疫表型(B细胞与NK/T细胞)鼻咽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以及相应的治疗对策的区别,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免疫表型的早期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评估B细胞和NK/T细胞表型之间的预后差异,为治疗方案的相应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5月至2003年12月间80例初治的早期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和免疫表型检查显示48例为B细胞来源(B组),32例为T和NK细胞来源(T组).42例患者接受化放疗综合治疗,31例单纯化疗,7例单纯放疗.化疗多数采用标准CHOP方案,1~10周期(中位数5周期);放射治疗采用高能光子射线配合高能电子线,常规分割,照射剂量DT 30~70 Gy(中位数52 Gy).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相近,但B组的化疗周期数大于后者.结果:B组和T组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9.5%和35.5%(P=0.00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3.3%和28.9%(P=0.032).多因素分析显示,B细胞免疫表型、无全身症状、局部控制是OS有利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B细胞免疫表型、治疗反应好(CR/PR)是PFS有利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方法影响OS的单因素分层分析显示:B组患者单纯化疗(19例)和放化疗综合治疗(25例)的5年OS分别为68.1%、61.7%,单纯放射治疗的4例随访期间全部生存(P=0.311);而T组患者单纯化疗(12例)和放化疗综合治疗(17例)的5年OS分别为0、44.1%,单纯放射治疗的3例中2例生存4、10个月后死亡,1例随访60个月生存(P=0.020).结论:早期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中,虽然B细胞表型患者的年龄偏大、颈淋巴结受侵比例偏高,其预后却优于NK/T细胞表型患者.后者全身症状多见,单纯化疗的缓解率和生存率较低,在综合治疗中应该更积极配合放射治疗.

  • 44例儿童青少年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综合治疗结果分析

    作者:孙晓非;杨群英;甄子俊;夏奕;王智辉;凌家瑜

    背景与目的:目前儿童青少年恶性生殖细胞瘤采用综合治疗,总生存率已达75%以上,然而,不同分期、病理类型和发病部位的患者有不同的预后.本文分析儿童青少年恶性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综合治疗的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对1997年1月~2005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儿童青少年恶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治疗疗效和不良预后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全组生存率.结果:44例患者中,25例行术后辅助化疗;1例单纯手术;18例行诱导化疗,其中7例患者化疗后肿瘤缩小行手术切除,2例原发纵隔绒癌伴多发转移患者化疗后行残留病灶放疗,1例术后腹腔转移和1例术后肺转移患者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1例原发纵隔内胚窦瘤化疗后部分缓解,未做进一步治疗,6例患者化疗无效进展死亡.化疗的患者均采用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2~7个疗程.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全组3年总生存率为84.8%;Ⅰ+Ⅱ期患者3年生存率为100%,Ⅲ期为83.3%,Ⅳ期为65.6%,复发患者为66.7%;初治生殖器内(睾丸和卵巢)肿瘤患者3年生存率为96.0%,生殖器以外肿瘤患者为61.0%.结论: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化疗能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生殖细胞瘤的疗效和生存率,但对Ⅳ期、复发转移和生殖器以外的生殖细胞瘤患者应探讨新的方案和增加剂量强度.

  • 常规化疗药物疗效预测分子与化疗选药

    作者:赵晓东;张毅

    选择化疗药物是决定化疗效果的关键,是化疗中困难的治疗决定,如何选择目前没有定论.我们提出常规化疗药物疗效预测分子靶向化疗,即根据个体肿瘤组织的常规化疗药物疗效预测分子(predictive molecule)表达情况选择临床常规化疗药物,选择预测相对敏感的药物,避开预测相对耐药的药物.例如,对于p53高表达肿瘤可以选择预测相对敏感的紫杉醇类药物,而对于P-gp高表达肿瘤尽量避免使用预测相对耐药的紫杉醇.本文综述p53、P-gp、拓扑异构酶-1、拓扑异构酶-2、MSI、BRCA-1、ERCC1、FANC、hMHL1/2、XPD、Bcl-2、ErbB-2、MGMT、DPD、TS、dCK、Ras、BAX、Cyclin A、微管蛋白等疗效预测分子对顺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氮烯咪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吉西他滨、阿霉素、长春新碱、长春瑞宾、紫杉醇、拓扑替康、依诺替康、足叶乙甙等常规化疗药物的疗效预测作用.

  • 载5-氟尿嘧啶两亲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作用

    作者:周嘉嘉;陈汝福;唐启彬;周泉波;卢红伟;王捷

    背景与目的:生物可降解载药纳米微粒作为新型药物靶向传输和缓释/控释载体,可延长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实验制备可生物降解的载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葡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5-FU/DEX-g-PLA),探讨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5-FU/DEX-g-PLA载药纳米微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MTT法观察对HepG2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动物实验观察其体内抑瘤效应.结果:5-FU/DEX-g-PLA纳米微粒呈球形,粒径约50 nm,药物包封率约9.3%.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显示,5-FU纳米制剂在血液中维持时间长于5-FU裸药:MTT结果显示,5-FU纳米组细胞生长抑制率(58.8%)与5-FU裸药组(58.0%)差异无显著性(P>0.05);体内抑瘤实验显示,5-FU纳米组肿瘤抑制率(73.1%)显著高于5-FU裸药组(57.5%).结论:5-FU/DEX-g-PLA纳米微粒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 Tet-off系统调控人IFNγ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谭银多;吕跃;徐海鹏;陈晓勤;李晓青

    背景与目的:Tet-off系统是一个高效、低毒、具有严密开关功能的基因调控系统,本研究构建质粒pTre-IFNγ,初步探讨Tet-off系统调控人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SacⅡ、Xba Ⅰ双酶切载体pTre及目的基因,T4连接酶连接,重组体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脂质体介导pTet-off及pTre-IFNγ共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RT-PCR法检测IFNγmRNA,ELISA法检测分泌到培养液中的IFNγ蛋白,分析共转染后IFNγ的分泌规律、共转染后48 h中不同浓度盐酸四环素对IFNγ蛋白分泌的影响及在共转染后第48 h加入盐酸四环素在不同时间阶段对IFNγ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双酶切及测序证实质粒pTre-IFNγ构建成功;共转染后48 h RT-PCR检测到IFNγ mRNA表达;ELISA法示IFNγ蛋白分泌持续6天,第3天的分泌高峰为每1×106个细胞(720.09±241.51)Pg;共转染后48 h中蛋白分泌量随四环素浓度增加逐渐减少,10~100 ng/ml四环素存在时蛋白分泌接近零;第48 h时添加盐酸四环素后8 h即能明显抑制IFNγ蛋白表达,延长作用时间,抑制效应加重.结论:Tet-off系统能迅速而高效地下调人IFNγ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