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 국제필뇨계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16
  • 国内刊号: 43-146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80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朱冬三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少量蛋白尿紫癜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李珺;刘昌华;徐道亮;高波;王翠梅

    目的 了解表现为少量蛋白尿的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肾脏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方法 对2009年至2012年确诊为紫癜性肾炎,且表现为少量蛋白尿(<1g/24h)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同时比较青年组(<35岁)与中老年组(≥35岁)的情况.结果 入选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1±15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伴镜下血尿占81% (30/37),单纯蛋白尿占19% (7/37);其中肾功能异常13%(5/37);其中25例行肾活检,有新月体形成者为52% (13/25);小管萎缩48% (12/25);间质纤维化16% (4/25);血管病变28%(7/25).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有更高的尿酸、血脂水平及高血压发生率,肾脏病理显示更重的间质病变及小血管病变.35例患者在随访终点时已完全缓解.结论 成人紫癜性肾炎即使表现为少量蛋白尿,仍建议明确病理类型,对于急性病变需予以及时治疗以改善肾脏预后.中老年患者注意控制血压及血脂以延缓肾病进展.

  • siRNA靶向沉默OCT4基因对前列腺癌DU145和PC3细胞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庄岩;胡亮亮;孙晓青

    目的 观察siRNA靶向沉默OCT4基因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和PC3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OCT4 SiRNA分别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细胞和PC3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特异性siRNA对0ct4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沉默效果,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运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转染OCT4 SiRNA的两组细胞OCT4的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组(NC)与空白组(P<0.05),OCT4SiRNA抑制两种细胞的增殖并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 OCT4-siRNA可以有效抑制DU45细胞和PC3细胞的OCT4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抑制侵袭和迁移,表明OCT4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体外短波在治疗成人急性附睾炎中的应用疗效评价

    作者:张旭;王珂;雷光辉;向彬;刘光伟;高海捷;邓美荣;赵洁;赵鹏靓

    目的 研究体外短波在急性附睾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于西电集团医院治疗的123例成人急性附睾炎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体外短波联合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72例.两组年龄没有明显差异性.结果 经治疗,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住院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睾体积恢复正常大小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在急性附睾炎的治疗中,采用体外短波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膀胱癌组织中CDH1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林英立;管同郁;向代香;孙光

    目的 探讨CDH1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H13在23例正常膀胱黏膜和71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膀胱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CDH1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H13表达减少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和肿瘤形态无关(P>0.05),但是与肿瘤的生长、分化不良以及侵袭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H13表达减少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并有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蛋白质类
  • 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克伟;何进;邱学德;李志鹏

    目的 评估睾丸切除或药物去势(醋酸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与单纯睾丸切除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筛选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80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进行随访评估.其中睾丸切除联合比卡鲁胺治疗的35例为A组;药物去势(醋酸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25例为B组,单纯睾丸切除治疗的20例为C组.80例患者随访时间3 ~118个月,平均5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治疗后药物的副反应、全身情况、肝肾功能、扩散性疼痛、PSA水平、癌肿大小以及骨转移范围、2年生存率.评价上述指标在三组间的差异.结果 随访期间,80例患者在药物的副反应、全身情况、肝肾功能、扩散性疼痛、PSA水平、癌肿大小以及骨转移范围等方面都得到观察研究,上述各研究内容在A组与B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及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三组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92%、93%、91%,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标准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是安全的,在病变的消退和稳定、扩散性疼痛的缓解、PSA水平的恢复和骨转移范围缩小等方面较单纯睾丸切除有较好的效果.

  •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特发性少弱精症疗效观察(附96例)

    作者:滕翔;唐利杰;郑翔

    目的 探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特发性少弱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少、弱精子症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各组均给予复方玄驹胶囊、十一酸睾酮口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96例中,11例用药期间女方妊娠,各组治疗前后的精子密度、A级精子、(A+B)级精子、重度组的(B+c)级精子,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十一酸睾酮,是治疗特发性少弱精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少精子症 睾酮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作者:周振玉;王广宁;薛传峰;张永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5例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25例,均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平均年龄(45.7±22.4)岁,其中左侧17例,右侧8例;单发21例,多发4例;结石直径1.3~2.8cm;患者均采用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中均以F3或F4输尿管导管未内芯置入F5~7双J管,可吸收线妥善缝合输尿管,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4.3±31.9min,失血(30.1±18.7)mL,术后20~48h下床活动,术后仅1例尿漏2d停止,腹膜后引流管3~5d拔除,住院时间为5~10d,随访3~24个月,输尿管无狭窄,原有积水消失或减轻.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术中以F3或F4输尿管导管为内芯置入F5~7双J管,可以较容易置入支架管,可吸收线妥善缝合输尿管可防止术后尿漏.

  •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玉慧;蒋泉;吴畏;陈建华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观察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04例,在首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血栓形成.对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是否为糖尿病、平均血压水平、发生血栓时单次超滤量、发生血栓时的血肌酐、尿酸、尿素、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甲状旁腺素等指标量化后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例(20.1%)患者在血液透析后3个月内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基础疾病为糖尿病、血肌酐、甲状旁腺素水平、血红蛋白为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血压、尿酸是动静脉内瘘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揭示基础疾病为糖尿病、血红蛋白、血液透析不充分、甲状旁腺激素异常升高为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形成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

  • 对无管化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探讨

    作者:朱雪峰;尹冠群;周朝东;曾琢;罗北鹰;刘静;钟霞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处理简单输尿管下段结石后不留置双J管与尿管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64例简单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资料,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放置双J管);观察组32例(不放置双J管与尿管).结果 放置双J管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无管化组;无管化组术后患者腰痛、血尿、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低于放置双J管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输尿管无石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简单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不必常规留置双J管与尿管,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

  • A20转染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魏立新;张香会;王维铭;陈丽;林长达;吴家斌

    目的 观察和分析A20基因转染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诱发的肾小管损伤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人源的A20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A20及空质粒载体pcDNA3.1,并将其表达载体及pcDNA3.1空质粒载体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对该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并提取质粒DNA进行10%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以确定其是目的基因.雄性SD大鼠24只,通过手术方法制成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A20组、空质粒组,每组8只大鼠.术前48h,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脂质体pcD-NA3.1-A20+生理盐水至250uL(15uL脂质体加10ug构建的质粒DNA混匀后加入生理盐水至250uL)、脂质体-pcDNA3.1+生理盐水至250uL(方法同上),混匀室温静置30min,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术后24h收获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能,肾组织HE染色行病理学检测,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A20组Scr、BUN水平明显低于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肾小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A20组与生理盐水组及空质粒组比较,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脱落、坏死,蛋白管型等肾脏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质粒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多见于远端小管,A20组与生理盐水组和空质粒组比较,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和空质粒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20基因转染能明显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 缺血后处理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

    作者:陈晖;王磊;翁小东;刘修恒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PI)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原位大鼠单侧肾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摘除右肾后对左肾行缺血后处理,即10s再灌注,10 s缺血,6次循环后再灌注12周.实验动物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缺血后处理组(IPO)和假手术组(Sha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Masson特殊染色法观察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in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磷酸化Smad2蛋白表达(p-Smad2);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脏α-SMA和TGF-β1的分布.结果 IRI组和IPO组较Sham组出现了明显肾间质纤维化,但是IPO组肾间质纤维化与IRI组比较有所减轻;α-SMA、TGF-β1和p-Smad2的水平明显减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小管间质纤维化.缺血后处理可以影响此病理改变,其保护机制可能为缺血后处理抑制TGF-β1和p-Smad2信号通路激活.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IgA肾病疗效观察

    作者:卓莉;李文歌;郑璞;邹古明;芦建华;邹万忠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ARB)在不同病理类型IgAN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Lee氏分级,将30例患者分为Lee氏2级组(3例、)Lee氏3级组(18例)和Lee氏4级组(9例),都服用相同剂量的ARB(替米沙坦80mg/d),并进行了长达1年的随访,观察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尿酸、eGFR、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钾、高倍镜下红细胞及24h尿蛋白等变化情况.结果 替米沙坦治疗1年后,Lee氏2级组患者的尿蛋白缓解率为100%,Lee氏3级组为43.8%,而Lee氏4级组仅为11.1%.与入组时基线值相比,各组各时间点血肌酐、尿素氮、尿酸、eGFR、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钾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IgAN患者ARB的使用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其病理类型直接影响ARB药物的治疗效果.

  • 霉酚酸酯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细胞浸润的影响

    作者:宝群;孔祥雷;崔美玉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MMF)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T淋巴细胞在肾脏组织浸润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鼠龄2~3个月),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MMF治疗组[15mg·(kg·d)-1].观察16周后,检测大鼠血糖(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肥大指数(肾重KW/体重BW)和24h尿蛋白定量(24Upro).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D3+、CD4+T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因子TNF-α、IFN-y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肾组织中CD4+、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DM)组大鼠BG、BUN、Scr、Kw/Bw、24Upro等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糖尿病大鼠肾脏内CD3+、CD4+T细胞以及由CD4+T细胞产生IFN-γ、TNF-α均显著上调(P<0.01),通过免疫组化肾脏内CD4+、CD8+T细胞均显著升高(P<0.01).除血糖、肾肥大指数外,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糖尿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霉酚酸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的浸润从而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施东辉;杨祖佑;何兆飞;吴红华

    目的 研究应用综合治疗以及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成3组:综合治疗组(抗生素治疗,心理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中药植物类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相结合)、西医治疗组(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辅助治疗组(心理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中药植物类).分别治疗并随访12周,并对各组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进行研究,分析评估.结果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西医治疗组为57.3%,辅助治疗组为43.6%,综合治疗组与两对照组之间P值均小于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满意、其中辅助治疗在前列腺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 前列腺炎 慢性病
  • 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浆NO浓度与精子活力关系

    作者:王志峰;苏泽轩;徐乐;蒋杰宏;邱敏捷;姚聪;黎灿强;杨毅

    目的 探讨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SVC)精浆一氧化氮(NO)浓度与精子活力的关系.方法 选择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5例为实验组,同时选择正常健康男性35例作对照组.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技术测定各组精子活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精浆中NO浓度.结果 ①实验组精浆中NO浓度为52.19±17.12μmol/L,对照组精浆中NO浓度为38.06±6.43 μmol/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精浆中NO水平与精子活力水平呈负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浆中NO浓度增高,并在一定范围内与精子活力呈负相关.

  • 三种腔内微创方法在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比较

    作者:蔡振;周华设;吴明震

    目的 比较经尿道大力碎石钳、气压弹道碎石和钬激光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中碎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把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165例分为3组:Ⅰ组68例用大力碎石钳碎石后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Ⅱ组51例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后联合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Ⅲ组46例经尿道钬激光碎石后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对3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碎石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Ⅰ组术中发生前列腺或膀胱损伤、穿孔19例,因膀胱穿孔或结石无法粉碎改为开放手术23例,术后发生尿道狭窄9例,碎石成功率为62.0% (42/68);Ⅱ组碎石成功率为80.0% (41/51),其中5例术中发生膀胱损伤、穿孔,因结石无法粉碎转为开放手术7例,术后发生尿道狭窄3例;Ⅲ组无术中并发症,46例全部碎石成功(46/46),术后6月发生尿道外口狭窄1例.三组之间的碎石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转开放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碎石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BPH并膀胱结石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可以作为首选.

  • 女性尿道综合征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杨顺利;杨立杰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加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严重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46例.结果 其中45例患者术后随访11个月~2.5年,40例症状完全消失,4例症状改善,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加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效果明显.

  • 重新审视前列腺囊腺瘤的临床病理

    作者:李明;王颖;吴斌;宋永胜;卜仁戈;殷波

    目的 探讨前列腺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囊腺瘤患者的主要症状,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51岁,200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症状,曾诊断“前列腺炎”,行药物治疗.2012年6月上述症状加重,行彩超检查提示:前列腺肥大并腺体内实性占位;行前列腺穿刺提示:前列腺增生,PINⅡ-Ⅲ级.于外院行TURP治疗,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开始反复出现血尿.2012年12月7日,急诊以“血尿待查”收入院.入院后完善CT、MRI、膀胱镜等相关检查,诊断为“膀胱颈部占位病变”行经尿道诊断性电切术,将肿物彻底切除.术后病理:前列腺囊腺瘤.组织学特点:前列腺腺体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充血,无细胞异形性,无核分裂像.免疫组化:PSA(+),PSAP(+).结论 前列腺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前列腺来源的良性肿瘤,前列腺囊腺瘤在形态学上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多表达PSA和PSAP.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腺瘤
  • 肠内营养对透析老年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

    作者:张新;王晓慧;何泳;彭清平

    目的 研究透析中肠内营养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病情稳定透析的老年患者24例,每次透析中经口给予含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液250mL作为营养干预,观察2个月,进行相关指标测量.选取同期常规透析、年龄性别及营养状况等相匹配的老年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结果 研究组在2个月后握力由(25.2±2.8)kg增加至(26.8±2.5)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4.6±2.8)k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增加,分别为(35.0±2.2)g/L vs(36.5±1.3)g/L(P<0.01)、(269.1±32.1) g/L vs (295.8±29.7)g/L(P<0.01),且分别与对照组(35.7±1.7)g/L、(265.9±27.8)g/L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日常蛋白质、热量摄入量及血钾、血磷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析中经口补充高蛋白、高热量肠内营养液能在短期内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增加患者握力,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是一种可行性、更符合生理的、价廉的营养不良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单极电切镜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潘东亮;晋连超;杨冰;张祥华

    目的 临床比较单极电切镜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M-TUEP)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M-TURP)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具有手术指征的前列腺体积为50mL ~ 75mL的6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M-TUEP和M-TU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时的有关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M-TUE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均明显少于M-TURP组(P<0.05).M-TUEP组切除腺体重量[(40.5±13.3)g]明显多于M-TURP组[(28.7±14.2)g](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和I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M-TUEP与M-TURP治疗BPH的近期疗效相似;但是M-TU-EP的安全性好,切除效率高,并发症少;而且M-TUEP技术易于掌握,也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更适合在我国推广.

  • 输尿管球囊导管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吴文强

    目的 探讨输尿管球囊导管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60例入住本院经临床诊断为无积水肾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8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CNL联合输尿道球囊导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感染败血症发生率等.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肾有效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阻力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一次性清石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术中、术后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0% (16/80)、7.5%(6/80),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输尿管球囊导管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无积水肾结石效果显著,一次性清石率高以及能够降低败血症的发生率,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 根据PSA水平制定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邓晓俊;郎根强;章益峰;褚健;庄剑秋;曹建伟;徐丹枫

    目的 探讨根据PSA水平制定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前列腺癌(PCa)的初次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PSA≥4.0ng/mL疑为PCa患者初次经直肠前列腺活检的临床资料.穿刺方法为“10 +X”和“6+X”穿刺法.分析各组PSA情况及DRE、f/T-PSA、PSAD、前列腺体积与穿刺针数、穿刺阳性率等相关性.结果“6+X”针法和“10 +X”针法共438例,在T-PSA 0 ~ 20ng/mL之间患者中,PCa 112例,其中“6+X”针法检测阳性率11.76%,“10+X”针法检测阳性率22.91%,有显著性差异(P <0.005),表明T-PSA(0 ~ 20ng/mL)之间时,对于PCa的检测率,“10+X”针法明显优于“6+X”针法.在T-PSA 20.1~50ng/mL之间患者中,PCa 59例,其中“6+X”针法检测阳性率47.46%,“10+X”针法检测阳性率5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表明T-PSA 20.1~50ng/mL之间时,“10 +X”针法与“6+X”针法相比,并不能显著性提高PCa检测率.在T-PSA≥50.1ng/mL患者中,PCa 56例,其中“6+X”针法检测出28例,占阳性率50.00%,“10+X”针法检测出28例,占阳性率50.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当T-PSA≥20.1 ng/mL,“10+X”针法比“6+X”针法增加的PCa检出率逐渐下降.结论推荐,当T-PSA≤20 ng/mL,采用“10+X”穿刺法;T-PSA≥20.1 ng/mL,采用“6+X”穿刺法.

  • 无管化输尿管镜技术在处理输尿管中下段石街中的应用

    作者:李明杰;卢立欣;杨彬;孙晓璐;张见超;郭松;王祥涛;魏巍

    目的 探讨无管化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石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对3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后形成输尿管中下段石街的病例在拔除双J管的同时,对输尿管中下段石街进行处理,术后均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结果 局麻治疗成功36例,腰硬联合麻醉处理l例,手术时间为15 ~ 54min,平均37min,术中无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无发热,无明显腰部疼痛及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输尿管镜术后形成的输尿管中下段石街再次处理时,可以不放置输尿管支架管,既简便又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 两种不同能量钬激光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陆巍;王家强;孙驾轩

    目的 探讨比较两种不同能量钬激光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0年1月~2012年5月分别采用60W钬激光和40W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各63例),并比较两种不同能量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 40W钬激光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60W钬激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4,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异(t =0.76、0.65,P>0.05).结论 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使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时,使用能量较小的激光,碎石成功率更高,可以有效提高碎石率,减少患者术后再次处理的风险.

  • 循环肿瘤细胞与前列腺癌

    作者:廖开森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对于前列腺癌患者而言,在外周血中检测到肿瘤细胞预示着有可能发生肿瘤微转移.CTCs的精确记数及分子标记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疗效评价以及个体化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 PARS和IL-8在前列腺癌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寅锐

    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男性健康的疾病.在欧美发达国家死亡率仅低于肺癌,而在我国男性近年来亦有快速上升的趋势,目前前列腺癌诊断率较过去明显提高,但诊断后传统治疗方法仍难以控制其死亡率.前列腺癌中白介素8(IL-8)和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2,4均表达上调,但二者在前列腺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依然不清楚.目前针对PARS及IL-8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PARS中几个相关受体和IL-8的关系作一综述,为临床前列腺癌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 非编码微小核糖核酸与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苏贵

    非编码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类长约18 ~26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miRNAs通过作用于靶基因3’端非编码区域,使靶基因降解或抑制其翻译,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与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转化相关的miRNA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不断增多与优化的样本选择及检测方法.(2)单个miRNA发挥致瘤或抑瘤功能的初步研究.(3)雄激素受体与miRNAs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4)调控miRNAs的表达致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生长机制的初步研究.本文综述miRNAs与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RNA
  • 前列腺癌与自噬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轩

    自噬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自噬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前列腺癌细胞中有很多基因参与调控细胞自噬.本文从自噬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前列腺癌中参与调控自噬的基因以及自噬抑制剂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自噬
  • 树突状细胞与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周海滨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具有强抗原提呈能力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APC),由DC激活的T细胞免疫在机体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各种DC疫苗及其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应运而生,基于DC而研制的前列腺癌(PCa)疫苗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显示,DC疫苗在PCa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前列腺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研究现状

    作者:何东

    随着对人类基因组DNA序列的深入研究,发现93%的DNA核苷酸序列被转录成RNA,然而这些RNA中只有极少部分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其中大部分无此功能,这部分RNA称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ncRNA中长度超过200nt的称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cRNA,IncRNA).以往认为IncRNA是转录过程中的“暗物质”,不具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lncRNA在人类基因转录、转录后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及表观遗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且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将简述IncRNA的作用机制以及前列腺癌相关IncRNA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RNA
  • 前列腺癌治疗的进展

    作者:孙伟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此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的出现有效地控制了前列腺癌的局部和远处进展.本文对前列腺癌的主动监测、手术、放射及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 超声技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程继

    尿失禁是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好发人群为中老年妇女,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常见的类型,其国外报道的发病率约8.1%~41.6%[1],国内报道约40%左右,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超声技术在尿失禁的诊断中的展开,尤其在SUI的诊断中提高了SUI的诊断率,且为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 应用纳米技术对前列腺癌进展性的研究

    作者:夏维木

    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早期肿瘤标志物体外检测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纳米显像治疗一体化技术及纳米缓释药物等都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热门的课题,在泌尿外科方面研究与应用多的是前列腺癌,包括前列腺癌的早期筛选、分子影像学诊断和靶点导向治疗.本文旨在介绍应用纳米技术判断前列腺癌进展性的研究现状.

  • HO-1及其催化产物在肾脏病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任虹蓉;徐瑞

    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enase,HO)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哺乳动物体内,近年来发现它不仅可降解血红素,而且能调节体内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进而保护机体组织器官.体内HO有3种存在形式,即HO-1、HO-2、HO-3.在氧化应激过程中,HO-1在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损伤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HO-1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他汀类制剂在慢性肾脏病脂质异常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邹佳楠

    慢性肾脏病的血脂异常与其他疾病不同,目前他汀类制剂广泛用于无肾脏病的有心血管高危风险的患者,但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他汀类药物能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不得而知.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的作用、药物的安全性及治疗等问题的新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脂类
  • 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纤维化中的研究

    作者:李东辉

    随着肾脏疾病的进展,肾脏不可避免的出现纤维化,终导致终末期肾病.虽然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有效措施,但肾源的不足及免疫排斥反应限制了肾移植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措施.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广泛关注的一种成体干细胞,伴随着再生医学及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有可能从间充质干细胞的角度找到治疗肾纤维化的理想措施.

  • CCN3调控CCN2防治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余广

    肾脏纤维化是以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为特点,是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终结局.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CN2)在慢性肾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近来的研究发现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CCN3)对CCN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延缓肾脏纤维化的发展.因此,通过作用CCN3调控CCN2来防治肾纤维化可能成为防治肾纤维化新的途径.

  • 缺氧诱导因子在肾脏发育及肾脏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朱崴

    组织内缺氧是癌症、心肌梗死、中风和肾脏疾病等重要的病理特征.在缺氧环境下,细胞通过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转录活化调节并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这些氧感受调节机制包括代谢适应、血管生成、降低能量需求、促进红细胞生成和维持细胞存活等.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包含一个能够在缺氧环境下调控细胞转录的氧敏感性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的家族.研究表明HIF的异常激活与包括肾透明细胞癌的许多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猜测HIF家族在急性和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主要讨论肾细胞中的氧感受机制以及生理环境下、肾脏发育中和急慢性肾脏疾病下缺氧及缺氧诱导因子激活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 P311在肾组织纤维化作用中的研究探讨

    作者:刘翔;蔡平平

    P311是一个胞浆蛋白,介导多种细胞的转化和形态发生.研究发现P311有抑制TGF-βl、TGF-β2的表达,降低胶原Ⅰ和胶原Ⅲ的表达以及改变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方式等作用,本文就P311在肾组织纤维化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纤维化
  • 腹膜透析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对腹膜转运特性的影响

    作者:罗丽;滕兰波

    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预后与腹膜转运特性密切相关,高转运的腹透患者存活时间短,病死率高.腹膜溶质和水的转运主要在腹膜微血管内血液和腹腔内腹透液之间进行,故腹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很可能会影响腹膜的转运特性.本文选择了四项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生物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粘附蛋白(VE-Cadherin)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对其近年来在腹膜转运特性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内皮细胞
  • 补体应答基因-32在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冷斌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共同通路,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生过程包括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失常、细胞增殖转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异常积聚.近年大量研究发现补体应答基因-32(RGC-32)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的各个环节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就RGC-32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国际泌尿系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