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颈腰痛杂志

颈腰痛

颈腰痛杂志

The Journal of Cervicodynia And Lumbodynia 경요통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7234
  • 国内刊号: 34-111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7
  • 曾用名: 颈腰痛;颈肩腰腿痛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颈腰痛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李嘉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防治探讨

    作者:李强;陈向阳;冯虎;邓斌;蒋允昌;乔建恭

    目的 回顾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出防治策略.方法 对2006-06-2011-08我科开展的416例颈椎前路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发生早期并发症共29例,总发生率为6.97%.常见并发症为:咽喉部不适吞咽疼痛6例,颈脊髓损伤4例,喉上、喉返神经损伤5例;食管瘘2例;脑脊液漏2例;涎漏2例;气道阻塞3例;髂骨供骨区并发症4例.除喉头水肿、脑脊液漏患者死亡各1例外,其余发生并发症患者均逐渐康复.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早期可能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路相关解剖,熟练的手术操作,规范的术后管理,能够减少并发症.

  • 一期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

    作者:蓝旭;许建中;罗飞;葛宝丰;厉孟;李慎松;李志琳

    目的 探讨一期前方入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移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本组均采用一期前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术.结果 术中无大血管、脊髓或喉返神经损伤,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结果正常.结论 一期前方入路显露下颈椎结核病灶安全可靠,椎管减压效果显著,病灶清除后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 微创法与传统法取钉棒内固定关于术后腰背部疼痛的比较

    作者:陈涛;余润泽;彭俊才;章杰斌

    目的 比较微创与传统方式取脊柱钉棒内固定患者术后腰背部的疼痛的情况.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传统钉棒内固定术后的48名患者分别采用微创方式及传统方式取出脊柱内固定,按照VAS评分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后1,3,7,14,30 d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术后3月时采用改良的Macnab评估标准对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术后1,3,7,14,30 d伤口疼痛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月微创组的优良率85.0%;传统组的优良率64.3%.结论 微创方式较传统方式可降低脊柱内固定取出术后胸腰部的疼痛.

    关键词: 微创方式 疼痛
  • 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的诊治分析

    作者:张振;赵卫东;吴德升;赵定麟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的病因、诊断、治疗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自1998-07-2011-05对我院诊治的11例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症的病因、诊断、手术治疗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36月,平均20月,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从出现硬膜外血肿神经受损的症状至手术探查的时间间隔与术前ASIA等级呈负相关(Rs=-0.698,P<o.05),Speanman等级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是诊断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的主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应用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海栋;刘刚;赵建宁;许斌

    目的 观察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分为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感、麻木感、JOA评分改善率及血沉下降过程.结果 术后1、3、7、14 d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疼痛感、麻木感、JOA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且其血沉下降过程较优、治疗期间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残余神经症状改善有治疗作用,且促进机体炎性反应过程的消退.

  • 龙氏正骨手法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作者:钟立军;丁晓虹;王育庆;廖军锋;段俊峰

    目的 探讨龙氏正骨手法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38例病程半年以上的颈型颈椎病分为两组,治疗组以龙氏正骨手法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对照组单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相同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痊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痊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痊愈率达39.74%,总有效率达96.79%,优于对照组.结论 联用椎旁神经阻滞术可提高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 姜宏教授用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举隅

    作者:李晓春;刘锦涛;俞鹏飞;钱祥

    总结姜宏教授运用中药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主要介绍了黄芪与当归、黄芪与防己、木瓜与威灵仙、杜仲与续断、地龙与水蛭5组药对,此5组药对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 颈椎牵引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

    作者:徐蔚华;马燕红;赵华昆;宋玉兰

    目的 探讨和分析颈椎牵引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影响.方法 2010-05-2011-06,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颈椎牵引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组)和牵引组(颈椎牵引治疗组),联合组39例,牵引组39例,失访6例.治疗前后均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情况,及应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定综合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的改善更加明显,优于牵引组(P<0.05);两组患者的综合功能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的分值降低更加明显,优于牵引组(P<0.05).结论 颈椎牵引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循环中各动脉的血流速度及患者的日常综合功能.

  • 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张锋;张文志;段丽群;李旭;贺瑞

    目的 比较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75例,其中经Wiltse入路35例,传统后正中入路40例.统计并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的差异.结果 患者获得随访10~18个月,平均15.2个月.Wiltse入路组较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组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而在术后1周、1月、6月及末次随访时,Wiltse入路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Wiltse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具有椎旁肌损伤轻、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置钉方便、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为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 中药外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频次分析

    作者:杨佳裕;刘光明;陈建华;孙波

    目的 归纳分析中药外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的用药特点.方法 检索1998-01-2008-12各类医学期刊,获取外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剂;统计方剂中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次.结果 共有79个方剂纳入研究.其中79个方剂中,祛风湿通络药27味338次,活血化瘀药25味327次,解表发散风寒药7味124次,温里药8味59次,利湿化痰药11味29次,理气药7味17次,补益药6味45次,息风止痉药3味4次.结论 祛风湿通络,活血化瘀是外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则.

  •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固定矫形治疗症状性退变性腰椎侧凸

    作者:关凯;李放;孙天胜;张志成;任大江;张昌猛

    目的 总结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LIF)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总结我科近五年治疗31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年龄56~77岁,平均63.7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评估包括详细体格检查,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影像学检查包括站立位腰椎正侧位片、腰椎MRI;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减压,退变间隙椎间撑开、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1、3、6、12个月随访,复查VAS、ODI及X线平片.结果 术前腰、腿部VAS评分分别为6.5分和4.7分;ODI术前评分为57.7%;术前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为22.8.,腰椎生理前凸角为20.7°.末次随访腰、腿部VAS评分为3.3分和2.4分;ODI评分为30.3%;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为9.8°,腰椎生理前凸角为32.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有7例相邻上位间隙进一步发生退变,但患者功能提高,未再手术;无神经瘫痪、深部感染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腰椎退变性侧凸经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既可以矫正不对称性退变,又可以去除疼痛源,恢复腰椎生理前凸,具有手术相对安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提高患者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慎松;梁军

    目的 探讨根据颈椎骨折脱位类型采用不同人路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2-12-2012-01对1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患者分别采用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3例,D级3例,E级2例.结果 术中无大血管或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植骨块脱出和内固定断裂塌陷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本组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颈椎椎体高度完全恢复,术前Cobb角平均为10°,末次随访为2°.本组植骨3~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5例.结论 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可以直接解除关节突脱位绞锁,但需排除颈椎间盘损伤以避免复位时加重脊髓损伤;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手术创伤和风险较大.应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不同伤情采取合理手术方式.

  •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于学忠;李亮;隋海涛;蔡中续;刘玉军;张伯勋

    目的 分析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特点,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策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003-02-2009-02,对67例65岁以上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针对引起狭窄和症状的不同因素,分别采取椎板开窗、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并植骨融合等手术方式,并注重围手术期治疗,参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64例,平均18月.治疗效果优良率90.63%.结论 年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应针对不同的病变情况,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措施,注重椎管有效减压和脊柱稳定性的平衡,并重视围手术期治疗,可取得满意手术效果.

  • 综合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镇锋;王彩华;王丽辉;陈郁;胡永善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椎牵引组(A组)、颈椎牵引加电疗综合治疗组(B组)每10次一个疗程,治疗20次后,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分别对疼痛和颈部功能状态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止痛效果和颈部功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都有效,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 颈椎牵引有较好疗效,如果颈椎牵引加上微波和中频电疗综合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则疗效更好.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剑锐;许宏俊;吴昭峰

    目的 对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 对2008-01-2010-01收治的锁骨远端骨折及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的32例患者用锁骨钩钢板固定,用患者的健侧对比,用Constant and Murley方法评价肩关节的功能.结果 对32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5~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内固定均无松动及断裂,骨折均愈合,肩锁关节脱位得到纠正.用患者的患侧与健侧对比,患侧的评分(76.4±8.5),健侧的评分99.5±0.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是非常实用的方法,能使脱位复位,韧带修复后维持原位.能保证锁骨远端骨折牢固固定,促进骨折愈合.该手术多种原因会影响关节功能,内固定物早期取出后,关节功能明显恢复.建议提高手术技巧,术后尽早取出.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 银杏叶滴丸结合龙氏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宁;舒国健;张丽华;王锡三;王化高

    目的 观察银杏叶滴丸结合龙氏整脊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采用银杏叶滴丸结合龙氏整脊手法;手法组采用龙氏整脊手法及颈牵引;药物组口服银杏叶滴丸.结果 联合组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速度及舒张末期流速度及临床疗效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手法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杏叶滴丸结合龙氏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有效,对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积极作用.

  • 高位咽后入路治疗枢椎泪滴样骨折

    作者:孙立山;王丽国;冯艳红;彭宁宁;赵跃江

    1956年Schne ide、rKahn首次提出颈椎泪滴样骨折,它以椎体前下缘大小不等的骨折块为特点.既往资料统计显示枢椎泪滴样骨折在颈椎损伤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近几年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车祸及坠落伤导致的枢椎泪滴样骨折病例数增长明显[1].我院自2006-07-2010-09经高位咽后入路行前路骨折块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枢椎泪滴样骨折1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汉武;孙丽;黄承军;徐敏;娄宇明;唐福宇;刘保新;梁柱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各型中发病率较高,临床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约占颈椎病30%~40%.绝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临床.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手法结合辨证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兼顾局部与整体,标本同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臭氧配合中药腰痛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观察

    作者:张万海;张海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有发病率逐渐增加和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医学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不尽相同.

  • 龙氏治脊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段俊峰;吕晓宇;王育庆;廖军锋;王潇

    目的 应用龙氏治脊疗法的正骨推拿和传统手法分别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干预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276例经临床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为两组,龙氏治脊疗法正骨推拿138例作为治疗组,临床观察脊椎错位有五种类型(前后滑脱型、左右旋转型、侧弯侧摆型、倾位仰位型及混合型),应用龙氏正骨推拿手法干预治疗,使局部软组织放松并纠正颈椎的错位,调理椎周软组织,按摩麻痛的上肢,每日治疗1次,共作20次.对照组138例应用传统的手法干预治疗,每日1次,共作20次.结果 龙氏治脊疗法正骨推拿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76.1%,94.2%)均较对照组(51.4%,78.2%)为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 应用龙氏治脊疗法正骨推拿手法干预治疗颈椎病既能纠正错位,又能理顺软组织,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颈椎病 治疗 推拿
  • 颈椎脊髓损伤顽固性呼吸机依赖因素分析及有效脱机方法

    作者:徐广辉;满毅;张咏;李振环;潘峰;贾连顺

    目的 探讨颈椎脊髓损伤顽固性呼吸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及有效脱机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2003-10-2011-12收治的325例急性颈椎脊髓损伤,其中117例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终81例顺利脱机,36例产生顽固性呼吸机依赖,脱机困难,分析颈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判断颈脊髓损伤平面、以ASIA评分评价瘫痪程度、分析呼吸模式、血气分析指标,分析血检指标评价营养状况、以SPSS 15.0对比分析呼吸机依赖组、非依赖组以上指标差异,对顽固性呼吸机依赖组进行强化营养、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加强呼吸功能定时训练,强化心理素质,增强信心,每日进行定时脱机,每次延长脱机时间直至时间对接、达到完全性脱机.结果 36例顽固性呼吸机依赖终全部脱机,1例因严重感染终死亡,脱机救治成功率达到97.2%,其中时间长1例呼吸机辅助呼吸达到38月,时间短为7周.结论 损伤平面高瘫痪重、营养状态差、电解质紊乱及心理恐惧是颈椎脊髓损伤顽固性呼吸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强化营养、调整电解质平衡,加强呼吸功能定时训练,增强心理素质,循序渐进脱机是有效脱机方法.

  • 骨科通用手术器械的设计研制与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袁伟;吴成如;吴健;廖国权;孙国荣;俞军卫

    目的 设计研制一套骨科通用手术器械,解决在无法获得专用配套手术器械时的手术难题,并为脊柱内固定螺钉滑丝、断裂等情况下的取出提供适用的手术工具.方法 收集、整理目前骨科常用器械的配套工具规格,采用极限法对本套通用拆装器械规格进行设定并制造.结果 此套通用拆装器械箱内包含各类螺丝刀、钻头、环钻、螺钉打滑取出器、骨凿、钢丝剪等工具.结论 本课题组设计、制造的骨科通用手术器械,可作为骨科手术备用工具,在无法获得配套器械时为术者提供帮助,同时配备的环钻、螺钉打滑取出器等也为应对断钉、螺丝滑丝等意外情况提供了手术工具.

  • 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自然进展和影像学测量指标间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陆建民;钱宇锋;薛峰;盛晓文;陈兵乾

    目的 研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自然进展,并评估轴向负重位下X线预测自然进展的作用.方法 2007-02-2010-02门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2例,按Cobb角分为侧凸组(≥10°,n=106)和狭窄组(<10°,n=196).门诊随访并收集患者ODI评分、初诊时轴向负重位及历次站立位X线片,并测量Cobb角、顶椎旋转度、侧方移位度、腰椎前凸角、矢状面滑移度五项指标.结果 273例患者完成随访,狭窄组3.85%的病例出现进展,平均Cobb角显著增大;而侧凸组26.37%的病例进展,平均ODI评分、Cobb角、椎体旋转度、腰椎前凸角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初诊负重下各项数据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负重下顶椎旋转角和侧方移位与末访比有较好的一致性;负重下顶椎旋转和腰椎前凸角进展与Cobb进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轴向负重位下的顶椎旋转角、侧方移位和腰椎前凸角是预测短中期进展的有效指标.

  • 退变性腰椎侧弯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杨永宏;郑杰;楼肃亮;张冬生

    目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单节段和双节段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后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基于一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T12-S1上段连续的CT扫描图像,建立完整、有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分别采用单节段和双节段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各种工况下对术后模型进行力学加载,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脊柱活动度及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的影响.结果 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腰段脊柱前屈活动度增大,双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腰段脊柱活动度减小,单节段固定融合术较双节段固定融合术更能增加邻近节段的活动范围;两种方法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均有所集中,以邻近上节段明显,且单节段固定融合术的影响更大;两种方法固定术后对固定相邻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应力影响较大,对相邻上节段影响相对较小,均以旋转运动明显,但单-双节段固定融合术对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双节段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均可改变脊柱活动度并增加邻近节段活动度,且对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有所影响,有可能造成术后侧弯的加重.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帅;姜宏;李晓春;刘锦涛;钱祥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下腰、神经痛的重要病理基础,其复杂生理病理改变受到多种因素调控.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该病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探讨,重点探讨了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等因素的关系及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干预椎间盘退变过程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

  • 血液流变学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作者:宋敏;李泽佳;刘彦宏;蒋宜伟;郭成龙;董万涛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病,本文从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血液流变学角度分析,综合评价血液流变学在CSA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以期为CSA的临床诊断和评价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脊柱源性骨盆倾斜的诊治进展

    作者:易红蕾;陈自强;魏显招;王昕辉;孙海燕;楚超

    骨盆倾斜是指在脊柱轴线和骨盆轴线之间存在的固定结构性畸形,它不仅在冠状面上丧失了正常的水平位置,而且在矢状面以及水平面上存在固定性排列紊乱.倾斜的骨盆使得脊柱在直立位不能保持稳定,病人不得不用双手或肘支撑身体,从而变成功能性四肢瘫,所以纠正此类患者的骨盆倾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脊柱源性骨盆倾斜的诊治仍存在很多争论,本文就脊柱源性骨盆倾斜的分型、手术适应征及手术方式进行综述.

  • 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硬化剂注射治疗症状加重1例

    作者:江峰;严旭;邵擎东

    1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以双侧下肢酸胀疼痛渐加重4年人院.患者4年前出现晨起后双侧下肢酸胀无力,左侧明显,推拿药物等治疗后无好转,在当地医院行骶椎MRI检查诊断为骶管内蛛网膜囊肿,考虑手术疗效不确定,行局部囊肿抽液,硬化剂注入治疗,术后患者下肢酸胀疼痛无明显好转,活动后出现腰骶部酸胀,下肢疼痛不适较前明显加重,MRI检查囊肿未见缩小,局部CT显影较前明显扩大.

  • 骨盆紊乱症

    作者:李吉尚;牛丽娟

    目的 探讨骨盆紊乱症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整复手法.方法 利用脊柱对称性和“筋出槽、骨错缝”原理,运用摸法研究骶骨和髂骨对称性变化.结果 骶骨错位形式共四种:在三个轴上旋转和在自身平面上旋转.髂骨错位形式共两种:旋转和平移.提出骨盆紊乱症病因病理分型.结论 骶骨、髂骨错位着锁是骨盆紊乱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整复骶骨、髂骨对脊柱相关疾病缓解症状、纠正腰椎变直、侧弯、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颈腰痛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