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急性期和远期疗效

    作者:张瑞岩;王焱;何世华;沈卫峰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弥漫性长病变的急性期和远期疗效.方法:1997年9月至1999年8月连续403例患者481处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依病变长度将患者分为>20 mm组(病变长度>20 mm)和≤20 mm组(病变长度≤20 mm),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每3~4 个月门诊随访1次,记录心肌梗塞、各种原因死亡,怀疑心肌缺血者再次行冠脉造影,如再狭窄>70%则再次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术(TLR).结果:>20 mm组和≤20 mm组分别有104和377处病变,2组急性期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相似.10.5±9个月随访中>20 mm组TLR患者(19.4%)明显多于≤20 mm组(9.3%),(P<0.05).>20 mm组进一步分析发现,病变参照血管直径≤3.0 mm患者较>3.0 mm 患者远期再狭窄和TLR发生率增高.分别为38.3%、29.78%和28.5%、15.6%,(P<0.05) . 结论:与短病变相比,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弥漫性长病变急性期成功率和并发症相似但远期TLR明显增多.

  • 血小板活化状态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关系

    作者:谭文锋;张荫川;汤立军;余泽洪;黄振文;张国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术)是否激活血小板活化状态及GMP-140、vWF浓度在支架术后再狭窄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支架术病人56例,经6个月至2年随访,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多巴酚丁胺负荷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分为无再狭窄组(A组: 44例)和再狭窄组(B组:12例).分别在术前、术后24 h取血测GMP-140、vWF.结果:2组术后血浆GMP-140、vWF浓度均比术前高(P<0.01), B组术后血浆GMP-140、vWF浓度明显比A组高(P<0.01).结论:支架术激活以GMP-140升高为特征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支架术后GMP-140、vWF的浓度可判断病人的预后,对估计发生再狭窄的高危人群有一定意义.

  • 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微创体外循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作者:段大为;俞世强;陈德凤;程云阁;薛卫斌;张铁柱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20例房间隔缺损和4例室间隔缺损的先心病患者应用双腔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过胸壁打孔借助电视胸腔镜进行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结果:24例患者中第1例患者因血氧饱和度低而延长切口进行探查,1例患者因主动脉壁损伤而被迫再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修补,2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中出现血红蛋白尿,3例患者在单肺通气时因血氧饱和度低而应用高频通气进行辅助,1 例室间隔隔瓣下缺损患者心脏复跳后发现有残余漏.结论:电视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以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低、转流中血红蛋白尿为常见 ;以操作不慎引起大血管损伤为严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只要熟练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器械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扩张型心肌病和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作者:林玲;王锡田;梁屹;张丽娟;余运彪

    目的:了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探讨它们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30例DCM和30例VM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DCM和VM患者CD4+/CD8+比值均升高,具体表现为DCM患者 CD8+T细胞减少,VM患者CD4+T细胞增多,CD8+T细胞减少;DCM和VM患者血清sIL-2R 和TNF水平均增高;VM患者NK细胞活性下降.结论:DCM和VM患者存在相似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在疾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塞与心衰关系的探讨

    作者:李静;林林

    目的:为探讨老年女性AMI的发病率与并发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将观察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60岁组、60~69 岁组及70岁以上组,对比分析3组不同年龄、性别AMI的发病率、合并心衰及其心衰死亡率.结果:女性发病率:>70岁组高于60~69岁组 (P<0.05),后者高于<60岁组(P<0.005);平均年龄:<60岁组男性低于女性(P <0.005) .>70岁组女性高于男性(P<0.05);泵衰率:>70岁组高于60~69岁组,后者高于<60岁组均(P<0.005);其中女性>70岁高于60~69岁组(P<0.005),<60岁组与60~69岁组的无差异均(P>0.05);死亡率:>70岁组女性心衰死亡率高于60~69岁组(P<0.05), 三组内男女间死亡率及心衰死亡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随年龄增加,女性AMI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心衰率及泵衰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而心衰是老年女性主要死亡原因.

  • 心电图表现为左前分支阻滞的室间隔缺损

    作者:金梅;韩玲;王磊;郑可

    目的:分析单纯室间隔缺损(VSD)心电图(ECG)表现与缺损位置、大小的关系.方法:收集1984年9月至1995年12月收治的ECG表现为左前分支阻滞(LFBB)的VSD病人共57例(第一组),按相同年龄选择ECG表现为左室肥厚(LVH)的VSD患儿57例(第二组).组间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统计与处理.结果:(1) VSD部位:第一组膜部缺损54例(94.7%),第二组40例(7 0%)有明显差异(P=0.001);(2) PA/AO>1:第一组39例(68.4%),第二组27例(47.4%) 有明显差异(P<0.01);(3) 左室舒张末指数(LVDD/S)>60 mm/m2:第一组35例(61.4%) ,第二组14例(24.6%)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提示心电图表现为LFBB的VSD与其部位相关,从肺动脉增宽、左室舒末指数二项比较分析,心电图表现为LFBB组心脏容量负荷增加似略明显.

  • 血栓致人工瓣膜急性功能障碍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宗;陈庆华;刘立新;牛波;孙江滨;梁德刚

    目的:研究血栓致人工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分析与总结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因血栓形成致人工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再次手术的效果.结果:在730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8例患者因血栓致人工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均行瓣膜置换术,死亡1例,与手术操作有关.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应宜早宜快,操作应仔细.加强抗凝是关键.

  • 31例肺栓塞误诊原因及不同治疗方法效果的分析

    作者:段蕴铀;聂舟山;宋鹏

    目的:分析肺栓塞诊断方法及误诊、误治后果,观察肺栓塞溶栓和/或抗凝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据首发症状、初步诊断、辅助检查等分析误诊原因,31例肺栓塞分别采用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治疗及对症治疗.结果:9例用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者治愈2例,显效2例,好转4 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8.9%;8例单纯抗凝治疗者治愈1例,显效1例,好转4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75%;对症治疗组14例,仅好转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21.4%.溶栓及抗凝治疗中未见严重出血及其他副作用.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延误诊断与病死率呈正相关.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以减少病死率.

  • 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821例报告

    作者:褚衍林;吴英渝;张长春;唐明达;肖颖彬;闵家新;葛振峰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及其合并畸形的诊断、术式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821 例,其中补片修复292例,缝合修补529例.合并畸形14种(142例),需行矫正者134例均给予手术矫正.结果:早期死亡16例(1.9%),死因主要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心律失常.结论: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强调合理掌握手术指证及围手术期心肺支持与保护;对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右室双腔心等畸形者强调术前明确诊断,术中详细探查及正确处理.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例报告

    作者:柳弘;吕树铮;张金荣

    目的:认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对4例年龄60~69岁患者常规进行临床体检、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扫描及心导管检查.结果:4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室心尖部心肌不对称性肥厚 ,心尖部运动减低,收缩期心尖腔狭窄呈线样闭塞状.2例行左室造影显示:收缩期心尖腔呈线样闭塞,其远端可见造影剂滞留呈"黑桃心”状.舒张期心尖腔缩小呈梭形.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易与冠心病混淆,超声心动图及心室造影有助于该病诊断.

  • 氯沙坦钾与卡托普利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莹;许其;俞建华;曹国良;刘新兵;蔡祝英

    目的:本文研究旨在比较氯沙坦钾(Lo)加入抗心衰治疗方案与卡托普利(Ca)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近期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60例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Ⅲ~Ⅳ级患者1~2周基础抗心衰调整期后,一组加用Lo 50 mg qd,另一组加用Ca 12.5 mg Tid~25 mg Bid,观察4周.并通过临床NYHA分级、运动耐量和心超心功能检查比较2组组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Lo组总有效率86.6%,Ca组总有效率70%(P >0.05);2.运动耐量2组治疗后运动时间均有明显增加.而且MET均有提高;3.心超心功能检查,提示Lo对舒张功能改善较Ca组明显;4. Lo组30例全部完成观察期;Ca组有4例因不良反应被迫停药,改用Lo而完成治疗.结论:氯沙坦钾与卡托普利治疗以收缩功能不全性老年心力衰竭具有相似疗效,前者对舒张功能不全的改善有所帮助;而且病人对氯沙坦钾的依从性优于卡托普利,副反应小,适宜长期应用.

  • 关于拓宽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适应证的探讨

    作者: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王冬梅;苗志林;王祖禄;刘海伟;张晓星;佟铭

    目的:探讨放宽直接支架术的"经典适应证”同时如何保持高成功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216例冠心病病人 225支靶血管上235处靶病变不预扩张,直接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病人平均冠心病病史38±12 .7个月,平均年龄57.5±11.2岁,年龄范围31~79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AMI并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多支病变或单支多处病变者.狭窄程度60%~99%,靶血管直径2.5~4.0 mm,B2及C型复杂病变占39.1%.排除重度钙化、>38 mm长、>120°弯曲及完全闭塞病变.应用了11种管状支架(占74.1%)、组件式支架(占25.5%)及自膨胀支架 (0.4%).结果:直接支架术占该中心全部支架术总数的21.4%,应用比例从1 997年的8.2%增至2000年的31.1%,复杂病变占39.1%.技术成功率99.6%,手术成功率10 0%,无并发症.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理想.结论:在当前冠状动脉支架已明显改进的基础上可适当拓宽直接支架术的临床和病变适应证.保持高成功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一是遵循学习曲线规律 ,二是排除重度钙化、高度弯曲和过长的病变.

  • 130例Ⅱ孔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肖燕燕;韩玲;周其文;陈宝田

    目的:探讨Ⅱ孔房间隔缺损(房缺,ASD)继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以及妊娠在女性房缺患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T5”SS〗:收集1993年1月至2000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伴肺动脉高压的房缺患者130例 .按照年龄、性别、房缺直径、肺阻力大小分组,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房缺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发病率均增高,而女性更为显著.2.房缺直径大小与肺动脉压力间无显著相关.3.有过妊娠史的女性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趋势较无妊娠史的女性患者和同年龄的男性患者更明显.结论:房间隔缺损继发肺动脉高压有多种相关因素.有过妊娠史的女性房缺患者,妊娠期间血容量显著增加以及血液高凝状态造成远端肺小动脉血栓形成,可能参与并促进了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临床应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姜辉;马朝晖;张仁福

    自1991年Fratacci等[1]在动物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实验中证实了吸入一氧化氮(NO)可降低肺动脉压力以来,开始了将NO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研究.NO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但目前NO吸入疗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予以综述,并提出对策. 一、NO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吸入NO只作用于有通气肺泡周围的肺血管,使之扩张,增加血流量,而不通气的肺泡周围的血管因吸入NO无法到达而不扩张,从而使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降低,减少生理分流量,提高氧合.这不同于其它扩血管药(如硝普钠)扩张所有的血管,降低体循环压力.因此NO是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药,扩张肺血管而不影响体循环.

  • 动态血压检测的应用与抗高血压药物药效评价

    作者:宋现涛;吕树铮

    目前众多医生已经认识到对高血压治疗的用药必须个体化,传统测量血压的方法即偶测血压 ,由于一些因素而欠可靠.而动态血压监测仪(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 PM)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ABPM不仅可以准确地反映即时血压值,有利于高血压病的诊断,而且为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提供了重要手段,本文将对此做一综述.

  • 糖尿病心肌病早期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的变化

    作者:许毓申;王国宏;边延涛;秦明照;袁申元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心功能改变早期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分为2组,对照组8只,链脲左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8只,正常饲养3个月后杀检,测心功能、血压、心脏重量指数及A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NO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结果:糖尿病3个月时首先出现心脏舒张功能异常,-dp/dtmax减低 ,血压无显著改变,心脏重量指数增加,血浆AⅡ、ACE明显增高,心肌局部AⅡ、A CE增高不明显,心肌局部NO明显减低,iNOS表达增强,血浆NO明显减低.结论:糖尿病心功能改变早期AⅡ、ACE增高和NO的减低可能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

  • 胰岛素对在体犬缺血心肌GLUT1基因表达呈协同作用

    作者:殷仁富;赵君;陈金明;吴宗贵;仇韶华;王咏梅;武瑞美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缺血心肌葡萄糖转运子1(GLUT1 )基因表达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采用Northern法分析心肌GLUT1mRNA和免疫法分析心肌GLUT1 多肽.结果:输注胰岛素使局部低血流心肌GLUT1mRNA和GLUT1多肽表达增加4.2~2倍.同时伴随心肌葡萄糖摄取明显增多.结论:胰岛素对低血流缺血刺激心肌GLUT1mRNA和GLUT1多肽表达呈协同作用,其结果使心肌葡萄糖摄取量增多.胰岛素对低血流缺血刺激心肌GLUT1表达的协同作用,在缺血心肌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肾移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59fyn和SLAM基因表达的动态观察

    作者:李文;刘俊敏;刘艳霞;周健;薛健;黄益民

    目的:寻找肾移植后初期与免疫排斥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肾移植后淋巴细胞活化、信号转导变化的规律与机制.方法:对1例心脏瓣膜成形术加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R NA表达进行基因差异显示分析,进而对差异条带进行测序,并同时监测肾功能临床生化指标 .结果:差异分析显示,在肾移植术中开放动脉后,即有酪氨酸蛋白激酶P59fyn、signa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SLAM)等基因的表达,于术后72 h~5天降低,术后7天表达出现高峰;临床生化检测可见,术后患者血中BUN、肌酐和CsA逐渐降低,但在第10天BUN、CsA出现异常升高.结论:肾移植术后一些与T细胞活化早期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其中P59fyn和SLAM在术后第7天表达增强,较临床生化改变早3~5天, 提示有可能通过监测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来早期、无创地监测肾移植术后器官损伤.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血浆内毒素的测定

    作者:魏辉;李胜岐;周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COPD肺部感染时血浆内毒素水平是否增高,仍需观察.本实验探讨COPD肺损伤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实验组:COPD患者30例.对照组:健康人20名.内毒素测定 :鲎试剂比色法测定血浆的内毒素浓度.数据处理应用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

  • 急性心肌梗塞并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虎;潘健;王尚桐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及意义,对我院1980年1月至1998年 12月收治的197例Q波型AMI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 AMI的诊断根据WHO(1979年)所定标准,经临床表现,ECG,心肌酶学(CPK及同功酶,LDH,SGOT等)确诊为Q波型AMI197例.其中心电图和心

  • 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高宇翔;王成彬;卿恩明;欧阳川;高峰

    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开胸止血是关键.但是,如何使病人度过麻醉是一个重要问题.本院1994年至1996年共有术后心包填塞16例,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6例心内直视术后心包填塞再次开胸手术者,男6例,女11例, 年龄5~60岁,平均17.07岁.实施手术三尖瓣下移矫正术3例,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2 例,法乐四联症根治3例,双瓣置换2例,单瓣置换2例,主动脉窦瘤、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修补各1例. 结果 16例病人平安度过麻醉诱导及手术.但是麻醉诱导前与诱导后比较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显著.

  • 食品红花黄色素抗血小板激活因子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文梅;金鸣;吴伟;李金荣;臧宝霞;朴永哲

    红花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由多种细胞合成的炎症因子,在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临床上红花多以水煎液使用,其主要水溶性组分为红花黄色素,属查耳酮类成分.研究证明红花黄色素有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大鼠体外血栓形成作用.本文观察了市售食品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对PAF所致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内游离钙的影响,以探讨红花活血化淤作用的机制.

  • 黄芪对豚鼠哮喘模型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作用研究

    作者:莫碧文;刘晓晴;王昌明;王孝养;熊维宁;金毅

    本研究利用豚鼠哮喘模型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特点及黄芪对HO-1表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雄性豚鼠30只,体重200~35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 腹腔内注射10%卵清蛋白(OVA)溶液1 ml致敏,2周后喷入1% OVA溶液激发30 s,对照组则喷入生理盐水30 s.A组(正常对照组):喷雾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2周;B组(哮喘发作1周组 ):每日激发哮喘1次,共1周;C组(哮喘发作2周组):处理同B组,共2周;D组(黄芪治疗1周组 ):每日激发哮喘1次,每次于激发哮喘后30 min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5 g/kg,共1周;E组(黄芪治疗2周组):处理同D组,共2周.各组于后1次激发后6 h采血,测全血碳氧血红蛋白(C OHb)的%含量.取肺做切片,做常规HE染色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组化染色选用羊抗 HO-1多克隆抗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豚鼠气道上皮HO-1阳性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以 SA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 选择性冠脉造影致心室颤动1例

    作者:朱智明;刘英明;王浩

    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咳嗽、咯痰、胸闷、气短2个月于1999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时病人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症状.查体:体温36.5 ℃,水冲脉,脉搏94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5 0/5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底部可闻及细湿NFDA5音,心尖搏动范围弥散,中心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1 cm,呈抬举性心尖搏动,及细震颤,心浊音界向左扩大 ,心率94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 血清载脂蛋白人群分布特征及与血脂的关系

    作者:刘静;赵冬;刘飒;刘军;秦兰萍;蒋朝晖;范荣坦;吴兆苏

    目的:分析自然人群中载脂蛋白(apo)AⅠ、AⅡ、B 、CⅡ、CⅢ和E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及与血脂的关系.方法:19 99年9月至10月在北京市自然人群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进行横断面研究.1174名35~64岁的男女两性测定了apoAⅠ、AⅡ、B、CⅡ、CⅢ、E和血脂.结果:1.人群apoAⅠ、AⅡ、B呈正态分布,CⅡ、CⅢ和E呈对数正态分布.2. 35~64岁女性各载脂蛋白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男性仅apoAⅠ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3.男性apoAⅠ低于女性,apoAⅡ、B、CⅡ、CⅢ高于女性.女性绝经后各载脂蛋白水平较绝经前高(P<0.05).4. 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各种载脂蛋白均升高(P<0.01),单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AⅠ、AⅡ和CⅢ显著降低(P<0.05 ).5. 多因素分析表明:apoB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相关强,男女两性的偏相关平方( Partial R2)分别为0.658和0.769,但它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则较弱,男女两性的Partial R2分别为0.243和0.183;apoAⅠ与HDL-C的相关强,男女两性的Partial R2分别为0.282和0.238;apo CⅢ与男性TG和绝经前女性TG的相关强P artial R2分别为0.629和0.637.结论:人群载脂蛋白水平与性别、年龄和绝经状况有关:35~64 岁女性各载脂蛋白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男性仅apoAⅠ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女性绝经后各载脂蛋白水平高于绝经前;载脂蛋白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 吸烟与冠心病

    作者:姚崇华

    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5,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 人口逐渐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1949年传染病死亡率为56.6/10万,19 95年降至0.34/10万,而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却明显地上升,1957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为86. 2/10万,1997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上升为244.9/10万,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 动脉硬化闭塞性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吴庆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动脉硬化性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医学上将动脉硬化所导致的全身动脉阻塞性疾病统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很多老年人不同程度地患有动脉硬化病,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动脉硬化斑块阻塞血管可遍及心、脑、肾和四肢等部位.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见,病变部位主要在髂股动脉、锁骨下动脉 .肢体动脉的阻塞可造成肢体缺血,产生肢体发凉、麻木、苍白,疼痛等症状.缺血肢体运动后产生疼痛而被迫止步,有的患者快步行走500~1000米就产生疼痛症状,需休息数分钟后可继续行走,行走一定距离后又产生疼痛,临床上将这种症状称为间歇性跛行.若动脉闭塞程度加重,即使在休息时患肢仍供血不足,产生静息性疼痛,尤其在夜间,因肢体疼痛难忍而痛苦呻吟不能入睡,重者可肢端发黑坏疽,甚至危及生命.不少动脉硬化性肢体缺血的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