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SYNTAX积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预测作用研究

    作者:高阅春;玉献鹏;何继强;李全;陈方

    目的:研究SYNTAX积分、临床SYNTAX积分及Global Risk Classification(GRC)对左主干/3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临床的预测作用,并评价三种积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3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置入Cypher select药物洗脱支架的左主干/3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共1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三种积分系统,并根据3分位数值分别分为低分、中分及高分组.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PCI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评价三种积分系统对患者术后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评价三者的预测能力.结果:190例患者中,失访10例,失访率5.3%,随访中位数为29.4个月,29例观察到MACCE,MACCE发生率18.5%.SYN-TAX积分低分(≤20.5)、中分(21.0~31.0)及高分组(≥31.5)的主要MACCE发生率分别为9.1%、16.2%及30.9%.临床SYNTAX评分低分(≤19.5)、中分(19.6 ~29.1)及高分组(≥29.2)的主要MACCE率分别为14.9%、9.8%及30.6%.GRC低、中、高分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7.8%、14.2%及46.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三种积分系统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SYNTAX积分AUC =0.667(95%CI=0.564 ~0.770,P=0.004),临床SYNTAX积分AUC=0.636(95% CI=0.519 ~0.753,P=0.020),GRC预测PCI术后MACCE的能力(AUROC=0.617,95% CI=0.512~0.736,P=0.046),三者都显示对MACCE有预测价值.结论:三种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左主干/3支病变患者行PCI治疗后的MACCE均有预测作用,可作为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

  •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新霞;朱光发;刘双;米宏志;区颂雷;黄晓勇;高伟;王增智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检查,其中13例实施手术,进一步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确诊率高达97.7%.在确诊的85例中肺癌41例,结核18例,非特异性炎症9例,坏死性炎症7例,淋巴瘤2例,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前列腺癌肺转移1例,血管内皮瘤1例,间皮瘤1例,结节病1例,肺吸虫病1例,皮肌炎1 例,特发性肺纤维化1例.实施手术的13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均为阳性,其中包括经皮肺活检未确诊的1例,其术后病理检查为腺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中有16例出现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安全性好及并发症少,能为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汉族人群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799998)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

    作者:王丽娟;周家蓬;刘洁琳;张蓓;李梅;李闯;温绍君

    目的:评价醛固酮合酶CYP11 B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799998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至2013年11月之前的所有文献.采用RevMan和R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汇总OR值、发表偏移、敏感性分析及累计Meta分析等.结果:分别检索到研究我国汉族人群CYP11 B2基因rs1799998位点与EH相关性的文献42篇,按入选/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17篇合格文献入选,涉及5 835例EH患者,5278例健康对照者.结论:未发现CYP11 B2基因rs1799998位点与EH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具有明显相关性.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临床分析

    作者:顾燕;金梅;郑可;梁永梅;王霄芳;肖燕燕;王志远;吕震宇;韩玲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特点,为提高本病诊断及治疗水平提供一定帮助.方法:收集2002年1月3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中心收治的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共42例.将比例分为术前组、术后组,分析其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及抗生素治疗及转归.结果:39例(92.9%)有发热表现,热程长短不一,热型多表现为不规则热,有贫血表现16例,有心功能不全8例.血培养阳性病例15例(35.7%),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术后组以条件致病菌为主.34例(81.0%)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左心系统8例,右心系统24例,同时累及左-右心系统2例.术前组以青霉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万古霉素应用多;术后组应用多的前3种分别为盐酸万古霉素、三代头孢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手术17例,自动出院11例,转院1例,余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结论: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可不典型,但术前组和术后组在致病菌及抗生素应用方面有差别.抗生素的滥用可延误本病的诊治,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诊断,规范治疗.

  • 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关系的研究

    作者:夏萌;肖利;褚瑶丹;郝佳音;康倩;李蕾;吴小玲;习艳霞

    目的:了解入院时心脏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我院心脏外科手术的485例患者进行入院时的营养筛查,采用营养危险筛查2002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量表.NRS评分≥3为有营养风险组(A组),<3为无营养风险组(B组).观察项目包括:观察一般临床资料(体质量指数、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等)与营养风险的一致性情况;住院期间患者不良临床结局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和术后住院时间≥15d);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监护时间.结果:①485例手术患者术前NRS2002≥3分者64例,占13.2%.②营养风险评分与入院时的营养指标有非常好的吻合性(P<0.05),如体质量指数、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③A组发生不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的监护时间明显比B组延长.两组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加大,并且监护时间会明显延长,因此患者术前的营养风险筛查值得医生们重视.

  • 肺复张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

    作者:刘洋;唐杨烽;李白翎;郑艳华;周炜;陈常兴;唐小军;徐志云

    目的:评价肺复张术对于改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以术后24h内氧合指数< 150 mmHg为标准,1mmHg=0.133kPa)患者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1~61岁,平均(46.0±9.2)岁.持续监测有创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按照理想体质量给予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结合呼吸末正压(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术.于复张前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监测静态肺顺应(Cs).结果:全部患者肺复张后PaO2、PaO2/FiO2及Cs较复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肺复张后PaO2/FiO2较第1次复张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气压伤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结合肺复张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在大PEEP不超过20 cmH2O(1cmH2O =0.098kPa)的情况下,肺复张是安全的且对循环影响较小.

  • 体外循环期间不同血气管理方法对脑组织血流和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贾在申;谢海秀;孙志全;刘媛;李蛟;侯晓彤

    目的:比较两种血气管理方法,对中浅低温双瓣膜置换体外循环期间,大脑血流速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连续24例中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双瓣膜置换患者,使用CDI500进行连续血气监测.分别于以下5个时间点: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转机10min时(T2),当鼻咽温降至25℃时,使用α稳态管理并校正血气15min后(T3),后改用pH稳态管理并校正血气15min后(T4),停机后10min(T5),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和近红外线光谱仪,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脑氧饱和度,评估不同血气管理方法的脑保护效果.结果:与T1相比较,T2、T3脑血流速度和脑氧饱和度均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3相比较,T4时间点大脑血流速度和脑氧饱和度稍有升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浅低温体外循环期采用pH稳态血气管理并未明显增加大脑血流速度和氧供.

  • 应用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监测法监测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

    作者:景赫;卢家凯;卿恩明;张京岚;王慧;程卫平;董秀华;刘醒帅;杨旸

    目的:观察动脉压力波形心排量监测法(arterial pressure-based cardiac output,APCO)监测下,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APCO在该类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行择期剖宫产术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APCO监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用药按照缓慢、分次给药、逐渐扩散麻醉平面的原则.记录各观察时点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HR、中心静脉压(CVP)、SBP、DBP、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心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SVR)及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结果:与硬膜外给药前相比,硬膜外给药3 min后HR、SpO2、CVP及CO无明显变化,但BP、SVR下降(P<0.05).与胎儿娩出前相比,胎儿娩出后、子宫体注射缩官素10U(T6)时,BP、SpO2、SVR降低及HR、CO增加等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VP的变化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缩宫素2min后,以上变化更为明显.结论:该类患者剖宫产术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发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效阶段以及胎儿娩出前后,主要表现为SVR和SpO2下降.APCO监测,因其微创及不受心内分流影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可信度,适用于妊娠合并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者的围术期监测.

  • 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

    作者:冯仕勇;赵迎新;许勇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表现及特点.方法:连续入选自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患者分为非H型高血压组(Hcy< 10μmol/L,A组)和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B组),其中B组患者又分为B1组(Hcy<20μmol/L)和B2组(Hcy≥20μmol/L).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两种类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结果:本研究共入选高血压患者242例,其中H型高血压组(B组)患者136例(56.2%).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表现为非勺型和反勺型者均明显增多(非勺型:75.7% vs.34.9%,P<0.001;反勺型:33.1% vs.18.9%,P=0.017),晨峰血压水平明显升高[(169±10)vs.(160 ±7) mmHg(1mmHg=0.133kPa),P=0.036].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B2组患者反勺型血压明显高于B1组(43.8% vs.23.6%,P=0.013),晨峰血压水平也明显高于B1组[(174±9)vs.(166±9) mmHg,P=0.042].结论: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表现为非勺型及反勺型者明显增多,晨峰血压明显增高.

  • 体外循环热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手术护理配合

    作者:宋玲;董瑶;刘凤珍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热灌注化疗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及要点.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晚期肺癌伴胸水患者1 1例行体外循环灌注热化疗手术护理配合情况.结果:顺利完成11例患者手术配合,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保温措施应用得当,术后效果显著,其中7例至今无胸水复发.结论:体外循环灌注热化疗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手段,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术中配合与保温措施、严密的病情观察,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 伴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主动脉瓣反流外科技术探讨

    作者:刘爱军;李志强;李刚;李斌;朱耀斌;李晓锋;刘迎龙

    目的:回顾性总结伴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手术治疗,对术前主动脉瓣反流(AR)及术后中期随访AR加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全组94例患者,RSVA起源于右冠窦瘤91例,破入右心室流出道85例.所有患者均限期内行根治手术,术中行主动脉瓣置换(AVR) 24例,补片修补破口基底部63例,直接缝合破口7例.结果:手术无死亡,术后晚期死亡1例系AVR患者.术前61例合并AR,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瓣继发性改变和室缺直径为术前并发AR的危险因素.术后中期随访56例患者,9例AR加重,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合并AR者中期随访AR加重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合并AR者.结论:早发现、早手术是避免术前AR的有效方法;RSVA术后合并有AR患者应密切随访.

  • 初诊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素兰;匡泽民;余振球;田国平;袁洪

    目的:研究初诊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在35~64岁的初诊高血压患者472例,所有患者从未服用过降压药.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将患者分为MAU阳性组(ACR≥30mg/g)和阴性组(ACR<30mg/g),其分别为198例和27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24h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和颈动脉超声等情况,然后分析MAU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①MAU阳性组的诊室、24h、白昼、夜间SBP及DBP均高于对照组.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尿酸、诊室SBP及白昼DBP是初诊高血压患者发生MAU的危险因素,夜间血压下降率则是MAU的保护因素.③MAU阳性组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MAU阴性组.④随着年龄的增加,MAU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结论:年龄、尿酸、诊室SBP及白昼DBP和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弱与初诊高血压患者MAU发生密切相关.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与手术治疗对比研究

    作者:依力哈木江·艾沙;周玉杰;赵迎新;王建龙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n=236)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n =354)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合并ACS患者.对于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纳入倾向性评分模型进行匹配,得到154对患者.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经过倾向性评分模型进行校正,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病变特征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TRI与CABG两组全因病死率(4.5%vs.6.5%;P=0.454)及心肌梗死发生率(5.2% vs.7.8%; P=0.355)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BG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增加(零Vs.2.6%;P =0.044),而TRI组靶血管重建率(TVR)显著增加(13.0% vs.5.2%;P=0.017).两组患者复合终点(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 vs.12.3%;P=0.124).结论:对于ACS合并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TRI与CABG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风险相似,然而尽管应用药物洗脱支架CABG组患者靶血管重建率仍显著低于介入治疗组.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无复流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周立英;赖红梅;戴晓燕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之间,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458例,分成无复流(慢血流)组及血流良好组,观察一般临床基线,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等资料之间的差异.结果:63例(13.8%)患者于PCI时出现了无复流/慢血流现象.两组在性别、年龄、族别、出现症状至PCI时间,既往是否存在吸烟史、高血压史、血脂异常等高危因素以及靶血管部位、血管长度及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既往存在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患者中,无复流/慢血流较血流正常组是增高的.在术前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血流≤1级的AMI患者以及靶病变PCI中存在血栓负荷者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组较血流正常组高,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o结论:STEMI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出现与既往存在心肌梗死、糖尿病病史,术前TIMI血流≤1的AMI患者以及靶病变PCI中存在血栓负荷者可能有关.

  • 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泽英;刘双;杨京华;李杰;张伶;樊静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在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60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依据2009 GINA规范治疗3个月,其中观察组每天增加吸入一次噻托溴铵18μ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别、年龄、病程、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细胞计数(EOS)、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值、用力呼气峰速(PEF)及每周急救药使用次数等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观察组的ACT评分、FEV1、PEF、FEF及每周急救药使用喷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EOS、Ig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有效,且以扩张气道、改善症状和肺功能为主,其是否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 动脉易损斑块的分子影像研究及新进展

    作者:苏航;王蒨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它主要是以体内特定分子为成像对比度源,利用现有的一些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无损伤的、实时的成像.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不良事件的重要阶段,目前用于监测评价它的分子影像学方法主要有核医学分子显像、超声分子成像、核磁共振显像、光学成像技术以及融合多种成像模式的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本文就近年来动脉易损斑块的分子影像技术新进展进行综述.

  • 冠心病危险度分层的无创性影像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付瑛;王蒨

    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冠心病(CHD)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联合评估CHD心脏风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它们分别“捕获”心血管的功能信息和解剖信息,利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发现更多异常信息,打破了单一影像的局限性,实现多影像技术之间的优势互补[1],本文对MPI与CACS联合用于心脏危险度分层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 微核糖核酸与肺部疾病

    作者:赵振宇;王德明;肖继

    近几十年,蛋白质和基因组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对某些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病理生理认识有了进一步增加.人体接触到病原体后,不同的细胞因子在疾病爆发之前便开始进行干预,微小核糖核酸(miRNA)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miRNA是一类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来调节基因的表达[2].人类大约有2 000种miRNA已被发现,它们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重要的生理调节过程.

  •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

    作者:田晋帆;葛长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治疗大多数冠心病的首选方法,然而,支架作为异物在血管壁内诱发血小板黏附和活化凝血过程,以及支架置入过程中高压扩张和非顺应性球囊的扩张使血管受到的损伤更大,为抗血栓治疗提供了基础[1],其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

    作者:马东亮;刘石健骢;蔡国华;孙振东;刁力为;亓峰;张庆华;吴乃石

    随着医疗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公民健康的严重疾病,如何有效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认为,心血管领域中多种疾病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脏移植等.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由日本学者Sakaguchi在1995年首次报道[1],是指一部分可以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分子的CD4+T细胞,其胞质中表达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rkhead box protein P3,Foxp3),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天然CD4+ CD25+Treg (nTreg)和适应性CD4+ CD25+ Treg(iTreg),而二者的表型均为CD4+ CD25+ Foxp3+,通常所说的CD4+ CD25+Foxp3+ Treg主要是指nTreg.

  • 氟比洛芬酯对表达心脏SCN5A基因HEK293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作者:孙亮;黑飞龙;董彦鹏;孙莉

    目的:利用人胚肾293(HEK293)细胞表达心脏钠通道SCN5A基因并观察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n axetil,FA)对钠通道的影响.方法:野生型SCN5A基因和SCN1B基因共表达于HEK293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使用FA(0.15 μM)前后的钠电流.结果:转染效率约为70%,和使用FA前相比,用药后在每一指令电压上钠电流都减小;在测试电压为-40mV的条件下,钠电流峰值电流密度从(-159.74±63.80)pA/pF降至(-94.48±62.63)pA/pF(n=7,P=0.012);通道稳态激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51.66±7.69)mV和(-58.19±2.45)mV(n =7,P=0.048);稳态失活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83.55±3.21)mV和(-85.25±4.78)mV(n =7,P=0.041);通道失活后恢复τ分别为(33.86±23.18) ms和(67.71±58.58)ms(n=7,P=0.048).结论:FA可以减小各测试电压下的钠电流峰值(电压电流曲线向上漂移);加速通道的电压依赖性激活,促进通道的电压依赖性失活,失活后恢复变慢.

  • Affymetrix基因芯片研究高血压对小鼠血管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吉静;李玉琳;王月丽;郑帅;王绿娅;李汇华;杜杰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高血压早期血管损伤中基因表达变化.方法:30只8周龄雄性C57 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和Ang Ⅱ(血管紧张素Ⅱ)组,采用置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分别灌注0.9%氯化钠液和Ang Ⅱ(1 500 ng· kg-·min-),于第3天,第7天取胸主动脉,提取核糖核酸(RNA),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利用鼠尾套法检测Ang Ⅱ灌泵3d及7d后小鼠尾动脉血压、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检测血管结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验证Ang Ⅱ灌泵7d时部分芯片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 Ⅱ组在灌泵7d时血压升高[(104±4)vs.(146 ±6) mmHg (1mmHg=0.133kPa),P<0.001];基因芯片结果显示3d时有67个基因表达上调,27个基因表达下调,7d时有31个基因表达上调,没有检测下调基因;PCR验证磷酸分泌蛋白1(SP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4域跨膜超家族A,4C (MS4a4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重组激活基因1(Rag1)均表达升高.结论:Ang Ⅱ导致高血压情况下,血管组织基因表达变化,可能参与高血压血管损伤的过程.

  • 红花黄色素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炎性因子蛋白表达升高作用的研究

    作者:董芳;薛长江;王宇;金鸣;臧宝霞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SY)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发的内皮细胞炎性因子蛋白表达升高及抑制PAF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SY缓解1μmol/L PAF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培养液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放射配基结合试验观察SY抑制[3H]标记的PAF与家兔血小板膜和膜蛋白PAF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PAF损伤组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SY处理组(浓度为4.5×10-5,4.5×10-4,4.5×10-3g/L)时可明显抑制Eahy926培养液中IL-1β、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P<0.05,0.01,0.001);受体结合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6.49g/L的SY可抑制0.17 nmol/L[3H] PAF与家兔血小板膜的特异性结合,浓度为11.17和22.08g/L的SY分别可抑制0.083及0.25nmol/L[3H] PAF与兔血小板膜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结论:SY通过抑制PAF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缓解了PAF诱发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介质IL-1β、IL-6及TNF-α蛋白的高表达.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香烟提取物诱导A549细胞炎症因子表达作用的研究

    作者:薛长江;董芳;王宇;臧宝霞;金鸣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抑制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A549肺泡上皮细胞炎症介质表达升高的作用.方法:用CSE刺激A549肺泡上皮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细胞分七组:单纯HSYA组、Sham组、CSE组、CSE+ HSYA低剂量组(1μmol/L)、CSE+ HSYA中剂量组(4μmoL/L)、CSE+ HSYA高剂量组(16μmol/L)和CSE+阳性对照药红霉素(5μg/mL)组.以RT-qPCR技术检测白介素(IL)-6、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IL-1β及TNF-α的蛋白水平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细胞p38MAPK磷酸化的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SE组IL-6、IL-13、TNF-α、ICAM-1和VCAM-1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01),给予不同浓度的HSYA后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受到抑制,红霉素组也见较明显的抑制.与Sham组相比,CSE组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给予不同浓度的HSYA后CSE所诱发的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受到抑制,红霉素组也见较明显的抑制.与Sham组比较,CSE组的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01),给予不同浓度的HSYA后细胞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受到抑制,红霉素组也可见明显的抑制.结论:HSYA可抑制CSE诱导A549细胞的炎症因子的表达升高.

  • 核糖核酸干扰技术沉默大鼠心肌细胞核因子-κB p65表达的研究

    作者:赵海洋;程姝娟

    目的:构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亚基特异的核糖核酸干扰腺病毒表达载体,验证其对p65亚基的沉默效应.方法:设计针对大鼠NF-κB p65亚基的不同干扰序列,通过质粒将其导入腺病毒,感染大鼠心肌细胞(H9C2).将感染后的心肌细胞通过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NF-κB p65的基因水平表达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NF-κB p65亚基特异的RNAi腺病毒表达载体,获得高滴度的腺病毒液;RNAi腺病毒感染H9C2细胞后可以高效抑制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论:RNAi技术能有效的沉默大鼠心肌细胞NF-κB p65的表达.

  • 红花黄色素对体外循环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璟;臧宝霞;何美玲;刘锋;于洋;刘晓;龚庆成;金鸣

    目的:探索红花黄色素(SY)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A组);CPB对照组(B组);红花黄色素0.26 g/kg组(C组);红花黄色素0.37 g/kg组(D组).CPB前、肺再灌注30、60、120和240min采集相应的动脉血(或肺静脉血),检测丙二醛(M 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再灌注240min后,取右肺下叶相同部位肺组织,测定湿干质量比值.结果:与A组比较,B组的MDA和TNF-α再灌注后显著增高(P<0.05),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D组的MDA和TNF-α有所降低,尤其在肺再灌注240min(P<0.01),单核细胞显著降低(P<0.05);D组与B组相比较,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P<0.05),湿干重质量比值明显减少(P<0.05);与C组比D组的TNF-α降低明显(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对CPB肺损伤具有缓解作用,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更加明显.

  •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胆碱乙酰转移酶和血清乙酰胆碱水平的变化

    作者:郑斌;马芹;李芳;刘睿方;刘然;朱小玲;柳景华

    目的:心肌不仅有迷走神经支配,而且存在非神经性乙酰胆碱合成系统.我们拟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水平、血清乙酰胆碱浓度以及心肌乙酰胆碱毒蕈碱2型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肌梗死,在实验第14天、第28天、第42天时观察大鼠心脏非梗死区心肌的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水平、血清乙酰胆碱浓度以及心肌乙酰胆碱毒草碱2型受体表达水平.结果:大鼠在心肌梗死后第28天、第42天时,其心脏非梗死区心肌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水平增加,血清乙酰胆碱的浓度升高,非梗死区心肌乙酰胆碱毒蕈碱2型受体表达水平增加.结论: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心肌乙酰胆碱的非神经性合成机制表达增加,表现为心肌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增加,血清乙酰胆碱水平升高,同时伴有心肌乙酰胆碱毒蕈碱2型受体表达增加.这些现象可能是心力衰竭时的代偿机制,并可能是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基础.

  • 肺动脉高压对右心重构及右心室AT1R、TGF-β1、ERK1/2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雯;马涵英;赵铁夫;吴思婧;侯微微;李银花;董芳;赵迎新;周玉杰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对大鼠右心重构及右心室AT1R,TGF-β1及ERK1/2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体质量250~ 260g的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PAH右心重构组(n=6).对照组和PAH右心重构组分别予以0.9%氯化钠液和野百合碱(MCT) 60 mg/kg单次注射于大鼠颈背部皮下,饲养6w建立模型.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定其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d)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应用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处死后分别称量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 SP)质量,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天狼猩红染色计算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应用Western blot测定右心室AT1R,TGF-β1,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野百合碱诱导6w后,PAH右心重构组的RVAWd、mPAP、RVHI及CV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VHI[(25.01±1.20) vs.(40.57±4.17)%],mPAP[(16.56±1.98) vs.(29.46±2.47)mmHg],RVAWd[(0.65 ±0.09)vs.(1.17 ±0.08)mm],RVEF [(54.15±4.60)vs.(62.63 ±9.54)%],均为P<0.01;PAH右心重构组右心室心肌组织AT1R、TGF-β1及ERK1/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对大鼠右心重构及右心室AT1R、TGF-β1及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 超声生物显微镜VevoStrain技术定量分析正常小鼠左心室短轴应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嵘娟;杨娅;马宁;江波;李宜嘉;孙琪伟;张琪;杨娇;覃刚健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VevoStrain技术,探讨不同周龄正常小鼠左心室短轴心肌应变的特征.方法:对8,12及16w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共24只,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胸骨旁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二维图像.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 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缩短率(LVFS).脱机分析左心室短轴的径向应变、应变率;圆周应变、应变率;应变达峰时间等指标.结果:8,12及16w LVEDD、LVESD、LVEF、FS、IVST和LVP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圆周应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12及16w小鼠径向应变、圆周应变达峰时间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周龄小鼠左心室各壁达峰时间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VevoStrajn技术能够无创、简便地评价正常小鼠左心室短轴心肌应变、应变率、应变达峰时间等力学参数;8 ~ 16w正常小鼠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处于稳定状态,在此周龄内研究其心脏病变,可以忽略年龄因素.

  • 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的进展

    作者:刘迎龙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右心室漏斗部发育不良,漏斗间隔及壁束左前移,导致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右心室流出道梗阻(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RVOTO)、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是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常见的畸形(约占80%).1888年,Fallot较为完整的阐述该病;1954年,Lillehei异体交叉循环下成功矫治TOF;次年,体外循环下根治成功.60年来,TOF的根治已成为常规手术,大的心脏中心病死率已降至1%左右.

  • 138例婴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临床总结

    作者:温林林;王建明;杨仕海;陶曙光

    目的:总结婴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外科治疗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1岁的TOF患儿138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2例,女性56例,年龄2 ~12个月,平均(8.19±2.93)个月;体质量3~12.5kg,平均(7.92±1.59)kg,均经心脏彩超、胸部X线片、心电图检查确诊,所有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结果:住院死亡4例,总病死率2.90%.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2例,肾衰竭1例,肺间质渗出1例.结论:婴儿期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 从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病理学资料看心外科临床发展中的困惑

    作者:阮英茆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肺血管病变可分为两大类:肺循环多血流、高血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高阻力性及低血流、低阻力、低压性.前者如室间隔缺损相关APAH[1],后者如法洛四联症等引起.它们的重度肺血管病变都影响畸形矫正手术的预后.然而临床如何识别肺血管病变的种类及判断其可逆与否,是国内外尚未解决而又重要的课题.我们从两医院的病理资料可看出先心病当前诊疗发展中应深入探讨的问题.

  • 双心室矫治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效果

    作者:严勤;徐志伟;刘锦纷;王顺民;张海波;郑景浩;杜欣为

    目的:回顾性总结采用双室性矫治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TOF/CAVSD)的外科手术经验及其效果分析.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连续对16例TOF/CAVSD,其中伴有唐氏综合征2例,手术年龄中位数9个月(4个月~12岁),手术时体质量中位数8 kg(4.7~35 kg),术前有56%患者伴有中度以上左侧房室瓣反流,31%患者伴有中度以上右侧房室瓣反流;术前平均肺动脉指数为(168±23) mm2/m2.合并的CAVSD矫治中均采用了双片法,其中有8例(50%)采用右心室流出道(RVOT)切口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另外50%患者采用右心房切口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仅有1例室间隔缺损补片上留孔,右心室流出道梗阻(RVOTO)处理中,13例患者(81%)施用心包补片跨瓣扩大成形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其中1例带有单瓣.结果:术后医院生存率为93.75%.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66 ±22.5)h,平均监护室留驻时间中位数为7d.4例患者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中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者3例,多脏器功能损害者1例.出院时12.5%(2例)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轻-中度),12.5%患者术后轻度三尖瓣反流(TR),无1例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LVOTO).随访期6个月~5年,随访期无死亡,无1例出现LVOTO,无再手术干预;3例肺动脉远端流速增快者已登记介入治疗;随访发现生存60%患者二尖瓣反流为轻微-轻度;同时发现有1/3生存者三尖瓣反流为轻微-轻度;随访期存在中度肺动脉血反流患者为86%.1/3生存患者的右心室舒张末容积>相应正常年龄正常值.结论:双心室矫治法TOF/CAVSD的短中期效果好,推荐采用双片法矫治CAVSD;与单纯TOF或CAVSD手术一样,必须定期随访复查,需关注房室瓣功能、肺动脉发育、肺动脉逆向血流和心室功能.

  • 双心室矫治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心室双出口或法洛四联症

    作者:张辉;程沛;尤斌;侯嘉;金戈;刘迎龙

    目的:总结双心室矫治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心室双出口或法洛四联症(CAVSD-DORV/TOF)的外科经验.方法:全部患者均按常规体外循环方法中低温(28℃~32℃)下手术.11例采用右心房-右心室径路,2例单纯右心房径路.应用逗号状补片修补VSD,其中双片法10例,单片法3例.5例采用单纯补片扩大右心室流出道(RVOT),4例行跨环补片,2例行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术(Ras-telli),1例单纯扩大主肺动脉,1例仅行肺动脉瓣交界切开.结果:2例死亡,均为CAVSD-DORV,VSD远离大动脉,合并镜面右位心.11例存活患者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右心室流出道无狭窄,房室瓣成形满意.10例患者随访3~77个月,心功能均为NYHAⅠ级或Ⅱ级,无再次手术发生.结论:双心室矫治CAVSD-ROVR/TOF近期及中期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手术策略.采用右心房-右心室径路,应用逗号状补片双片法修补室缺以及精细的房室瓣成形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再次手术56例原因分析

    作者:李轩;姜睿;闫鹏;孔博;尹朝华;李巅远;罗国华;王强;闫军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相关处理.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共对56例TOF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处理方式.再次手术的原因包括: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右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反流、肺动脉瓣反流、右心室流出道瘤样扩张以及主动脉瓣反流等.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中位住院天数26.2 d,中位ICU时间12.5 d.再次手术的效果满意.结论:提高手术技术、采用适当的心脏切口以及避免单纯使用新鲜的自体心包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等,可减少再次手术的机会.对这类患者加强随访,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积极处理.关于TOF的治疗策略,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作者:陈焱;范祥明;李志强;张辉;李玲;杨学勇;程沛;苏俊武;刘迎龙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根治术后早期处理经验,以降低TOF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完成的TOF根治术188例,将其分为并发症组31例,非并发症组157例.对比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术前血色素、血氧饱和度、McGoon比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体质量监护室停留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以及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压力差.结果:并发症组术前McGoon比值(1.54±0.21) vs.(2.01±0.42),体外循环时间(112.54±33.32) vs.(97.03 ±26.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38±15.41) vs.(61.87±15.38) min,呼吸机辅助时间(85.64±35.38) vs.(44.62±21.84)h、监护室停留时间5.0(2.0,7.0) vs.3.0(1.0,5.0)d,正性肌力药物评分(18.21±6.27) vs.(10.16±3.18)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压力差21.5(12.3,33.8) vs.24.0(17.0,32.0) mmHg(1mmHg =0.133kPa),并发症组与非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9例,渗漏综合征12例,心律失常5例,灌注肺损伤2例,感染5例.其中死亡5例(病死率2.66%).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积极腹膜透析是预防和控制TOF根治术后低心排和渗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呼吸机辅助通气呼气末正压治疗及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可以控制大多数灌注肺,必要时可介入封堵侧枝.

  • 内外科镶嵌治疗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进展

    作者:霍玉峰;金梅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占活产婴儿的8‰~12‰,其中发绀型复杂先心病如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肺动脉闭锁等患儿,由于合并肺动脉发育不良,预后极差[1],而TOF患儿多,占到婴幼儿先心病的10%,占发绀型先心病50%左右,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Kirklin和Bbrratt-Boyes[2]指出TOF不经手术治疗的自然死亡在1岁以内为25%,3岁以内达40%,10岁以内死亡70%,40岁以内95%死亡.因此,TOF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 右外侧小切口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346例临床分析

    作者:苏俊武;李晓锋;张晶;范祥明;李志强;贺彦;李玲;张辉;程沛

    目的:总结右外侧小切口剖胸行法洛四联症根治的经验及技术关键.方法:1997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手术组经右外侧小切口根治法洛四联症346例.其中男性159例,女性187例.年龄4个月~5岁;体质量6~ 15kg,平均体质量(9.7 ±2.4)kg.合并卵圆孔未闭43例、房间隔缺损22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0例、主动脉瓣下隔膜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跨环补片205例,右心室流出道补片141例.结果:术中体外循环时间(90±24)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4±17) 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165 h,监护室停留时间(3.2±1.7)d,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138±91)mL,平均带胸管(2.5±0.9)d.术后并发症36例(1.04%):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17例(死亡5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灌注肺5例(死亡1例),右肺损伤7例,膈神经损伤4例,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2例,乳糜胸2例.死亡共计7例,病死率2.02%.结论:经右外侧小切口行法洛四联症根治安全可靠.

  • 分流术结合介入治疗分期根治肺动脉发育不良型重症法洛四联症

    作者:李志强;殷劲;朱耀斌;刘扬;范祥明;苏俊武;刘迎龙

    目的:总结体肺分流手术结合内科介入,治疗不适于一期根治的肺动脉发育不良型重症法洛四联症(TOF)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我中心行体肺分流术结合介入并终完成根治手术的14例(男性10例、女性4例)肺动脉发育不良型重症TOF患儿资料.行分流术时,年龄3 ~ 34个月(中位年龄6个月),体质量5~ 16kg,平均(9.2 ±3.35)kg;行球囊扩张术时年龄18 ~48个月,(中位年龄27个月),行封堵术及根治术时,年龄12 ~ 72个月(中位年龄25个月,30个月),体质量9 ~ 24kg,平均(13.88 ±4.77)kg.合并心血管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2例,单冠畸形1例,合并粗大体肺侧枝9例.14例均行姑息性中心分流式体肺分流术,其中2例同期行侧枝融合术(3支).姑息性外科术后8例行内科介入封堵体肺侧枝(19支),8例行内科介入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2例同期行内科介入封堵及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14例患儿根治手术前Nakata指数(mm3/mm2)和McGoon比值分别147.2 ~ 214.0,平均(173.2±24.53)和1.49 ~2.24,平均(1.78 ±0.26)相比体肺分流术前79.9 ~ 103.6,平均(93.03 ±7.58)和0.93~1.18,平均(1.00±0.01)明显升高(P<0.05).根治术前末梢血氧饱和度75% ~ 98%,平均(85.36±6.12)%较体肺分流术前60% ~ 85%,平均(72.86 ±6.32)%显著改善.血红蛋白浓度由体肺分流术前112 ~ 263g/L,平均(171.93 ±38.93) g/L下降至根治术前110 ~ 175g/L,平均(132.93±17.31) g/L.8例体肺分流术结合内科介入封堵体肺侧枝患儿根治术中,术后未见体肺侧枝相关并发症.8例行体肺分流术结合内科介入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患儿根治手术前Nakata指数(mm3/mm2)和McGoon比值150.5~210.3,平均(181.1 ±26.22)和1.59 ~2.24,平均(1.83±0.25)较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前94.4 ~146.7,平均(120.18±17.3)和1.21 ~1.4,平均(1.32±0.06)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4例患者均终成功实施根治手术,术后随访结果良好.结论:采用体肺分流术结合内科介入技术的分步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肺动脉发育程度、提高根治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双心室矫正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技巧

    作者:张晶;刘迎龙;苏俊武;李玲;李晓锋;刘爱军;曹跃丰

    目的:评价双心室矫治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TOF/CAVSD)的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行TOF-CAVSD解剖矫正术16例,年龄1~13岁,平均3.3岁,体质量7~ 36kg,平均9.1kg,其中6例为Down综合征;16例均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加宽补片或外管道.结果:术后早期无死亡,无因为室缺残余分流、左侧房室瓣反流和右心室流出道梗阻而再手术.随访6个月至5年,无晚期死亡及再手术;NYHA心功能Ⅰ级或Ⅱ级.结论:双心室法矫正TOF-CAVSD效果良好.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