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

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심폐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636
  • 国内刊号: 1007-5062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宝田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三酰甘油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晓婷;王薇;冯立群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是发生临床心血管事件的病理基础,As是累及大、中动脉的慢性、进行性及全身性病变,其基本病变形式主要为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内膜纤维化和粥样斑块形成,其发生发展终将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我国以As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将预防关口提前到As病变的亚临床阶段,是心血管病早期防治的重要体现.因颈动脉位置表浅固定,颈动脉B型超声检测技术具有简便经济、无创易接受、并可反复测量等特点,已成为评价As程度的重要手段,2009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ASE)推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颈动脉斑块(carotid plaque)作为评价亚临床As和预测临床事件的指标[1].

  • 左心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黄信生;周其文

    左心室室壁瘤定义为左心室部分室壁出现运动减低、不运动或反常运动,这不仅包括狭义经典的、瘢痕组织形成的有颈薄壁的囊袋性室壁瘤,而且还包括了无收缩功能的、薄壁含有存活心肌的瘢痕区.95%以上的室壁瘤是由于穿壁性心肌梗死引起的,94%以上位于心室前壁,但是尸检中发现大部分位于下后壁[1],极少数的原因是创伤、Chagas病或肉瘤样病.尽管现代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控制患者症状是有效的,但几年后就会出现心功能失代偿,病情会很快恶化,5年生存率47%,10年生存率仅18%[2].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心肌梗死后可疑室壁瘤的患者,应密切随访,一旦症状明显包括: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或反复栓塞等症状,应考虑手术治疗[3-4].现在对室壁瘤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 中国人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新研究进展

    作者:张魁;董然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1-3],我国每年有近10万名患者接受治疗.我国以风湿性瓣膜疾病为主,人工机械瓣膜的使用率高达70%.由于机械瓣膜表面材料与血液相互作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换瓣术后必需终生抗凝治疗.华法林作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临床一线口服抗凝药物,但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以及出血或血栓等并发症,合理用药已成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很多,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遗传因素是造成华法林剂量个体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已知与华法林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相关的基因达30余种[4].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要求更新华法林药品说明书,在警示信息中标明患者遗传差异可能影响药物剂量.研究表明,中国人对华法林比西方人更加敏感,所需维持剂量普遍较低[5-8].本文综述了中国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相关研究的新进展,可望对心脏外科医生更好地开展个体化治疗,减少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新线索.

  • 动态观察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在心肌梗死后表达的基础研究

    作者:贾之祥;王颖;王绿娅;杜杰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小鼠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9,CARD9)的表达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野生型小鼠和CARD9敲除小鼠各26只,分为野生型对照组、野生型心肌梗死组、CARD9敲除对照组和CARD9敲除心肌梗死组共4组,每组13只.心肌梗死模型组是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而对照组仅穿线不结扎.于模型复制后第1天,从每组随机抽取3只小鼠处死并行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模型是否复制成功;于第3天和第28天,每组分别随机各抽取3只小鼠,处死后取心肌组织行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定量观察CARD9表达.结果:TTC证实心肌梗死模型复制成功;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印迹证实,与野生型对照组比较,野生型心肌梗死组3d及28d时梗死区域CARD9表达均增高(P<0.05)与野生型心肌梗死组比较,3d时CARD9敲除组心肌梗死组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CARD9表达上调,而CARD9敲除炎症细胞浸润增加,提示CARD9参与心肌梗死并对早期炎症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

  • 蛋白激酶SGK-1在高血压性心脏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影响

    作者:郑娇;杨敏;苗艳菊;王绿娅;杜杰

    目的:探讨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 SGK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 Ⅱ,AngⅡ)所诱导高血压性心脏纤维化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组和AngⅡ组,每组20只.采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对小鼠分别灌注0.9%氯化钠和Ang Ⅱ,于第7天时采用鼠尾套法检测小鼠尾动脉血压处死并取其心脏进行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Mac-2)及炎症细胞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1β(IL-1β)、精氨酸酶1(Arg1)]和促纤维化的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SGK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GK1蛋白水平的表达和活化.结果:与0.9%氯化钠组相比,AngⅡ组灌注7d时血压显著升高(P<0.01);巨噬细胞Mac2浸润增加、胶原沉积增多、促炎因子(iNOS、IL-1β、Arg1)及促纤维化因子(TGF-β、α-SM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AngⅡ灌注明显上调SGK1 mRNA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gⅡ灌注增加SGK1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纤维化疾病进程中,炎症反应增加并且SGK1表达明显上调及活性增强,提示SGK1可能是高血压导致心脏纤维化的关键信号分子,并且SGK1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心脏纤维化的进展.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激活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刚;朱耀斌;续玉林;刘爱军;李晓锋;李志强;刘迎龙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激活,对肺叶切除联合野百合碱注射,诱导重度肺动脉高压(PAH)的预防作用.方法:左肺切除+野百合碱注射建立大鼠重度PAH模型.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Resorcinolnaphthalein (Res)对照组,C组为PAH组,D组为Res预防组,E组为Res+ A-779干预组.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弹力纤维染色分析肺血管病变;ELISA、Western Blot分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各主要成分的水平.结果:处理3w后,C组大鼠mPAP、RVHI明显升高,出现了严重的肺动脉中膜肥厚、内膜增生(与A组比较,P<0.05),D组上述4项指标明显减轻(与C组比较,P<0.05);E组则比D组病变严重(P<0.05).ACE、Ang-Ⅱ及AT1R水平,D组明显低于C组(P<0.05),而ACE2、Ang-(1-7)及Mas水平D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Res激活ACE2可以抑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平衡,可能是其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 CD8+T细胞在早期内毒素血症对心功能的损害作用

    作者:屈超;张晶;蔡伦;王绿娅;杜杰

    目的:探讨CD8+T细胞在早期内毒素血症心脏损伤中的浸润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野生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野生对照组和野生内毒素血症组,每组各10只;CD8敲除雄性小鼠10只,随机分为CD8敲除对照组和CD8敲除内毒素血症组,每组各5只.对照组均给予0.9%氯化钠液腹腔注射,内毒素血症组均给予脂多糖腹腔注射.6h显微超声检测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分数;即刻处死并收取野生对照组及野生内毒素血症组各3只小鼠心脏组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心脏细胞悬液中巨噬细胞(F4/80+细胞)及CD8+T细胞、CD4+T细胞分布;其余小鼠心脏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纤维断裂及炎症细胞浸润.结果:与野生对照组相比,野生内毒素血症组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分数显著降低(均为P<0.05);野生内毒素血症组F4/80+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与野生内毒素血症组相比,CD8基因敲除内毒素血症组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分数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结论:急性内毒素血症导致心肌纤维损伤、心功能不全,心脏组织CD8+T等炎症细胞浸润;而缺乏CD8+T细胞时则减轻内毒素血症导致的心功能损伤,提示CD8+T细胞在急性内毒素血症诱导的心功能不全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 补体5a受体在阿霉素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损伤的早期研究

    作者:咸瑛琳;张晶;王绿娅;李汇华;杜杰

    目的:探讨补体系统补体5a受体(complement 5a receptor,C5aR)在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早期,对心脏功能影响以及对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12 w龄C57BL/6J野生型及C5aR敲除小鼠各12只,分别随机分为野生小鼠对照组、野生小鼠心衰组、C5aR敲除小鼠对照组和C5aR敲除小鼠心衰组等共4组,每组6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阿霉素20 mg/kg建立小鼠急性心衰模型,对照组采用同计量0.9%氯化钠液注射;阿霉素注射3d后显微超声检测小鼠心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处死后测量体质量以及心脏质量;运用半定量PCR、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观察C5aR在野生小鼠心脏中的表达.C5aR敲除小鼠心脏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WGA染色观察心肌横截面大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心脏中表达.结果:与野生小鼠对照组相比,野生小鼠心衰组中C5aR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与野生小鼠心衰组相比,C5aR敲除小鼠心衰组体质量及血压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心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C5aR敲除小鼠心衰组胶原沉积及α-SMA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TGF-β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C5aR在阿霉素诱导心衰模型中表达上调、加重了心肌损伤且促进了心脏纤维化,而C5aR敲除保护小鼠心功能并抑制纤维化,提示C5aR在小鼠急性心衰早期具有促进心脏纤维化作用.

  • 单纯性左侧肺动脉缺如1例

    作者:李维浩;曹惠芳;叶涛

    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咯血42年,加重1个月余”,于2011年3月9日入院.患者42年前曾因大咯血住院抢救,之后反复咳嗽、咳黄脓痰,伴间断少量咯血,一直诊断“支气管扩张症”.近10余年,出现渐进性活动后气促,伴间断双下肢水肿,曾多次查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高压”.本次入院前1个月,余患者咳嗽、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再次加重,无咯血和发热,门诊查肺CT平扫诊断为“两侧支气管扩张改变,伴部分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两肺淤血”(图1).既往史:30年前患肺结核,治愈.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8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33/82mmHg(1 mmHg=0.133 kPa),指端氧饱和度0.87(鼻导管吸氧2L/min).

  • 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临床超声诊断

    作者:周帆;寇海燕;陶丹丹

    本文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治疗,证实为冠状动脉瘘的超声心动图的声像图表现,旨在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8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AF)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18 ~68岁,平均3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心慌、容易疲劳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临床体检均发现胸骨旁第2或第3肋间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

  •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与功能的评价

    作者:冯天鹰;李治安;何怡华;哈斯;韩建成;刘琳;王林林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定量评价左心室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方法:35例心肌梗死后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的患者,于术前3d之内进行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获得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期二尖瓣口反流面积和室壁瘤容积等数据进行处理,对照分析2种方法所测得的结果.结果:32例患者可以获得优质图像,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所测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室壁瘤容积较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数据偏高,而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偏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 D-TEE对心室重构、心腔扩大或室壁瘤形成的左心室评价更为精确.3D-TEE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患者的左心室容积、功能和室壁瘤大小的有效手段.

  • 手术矫治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承虎;李玲;苏俊武;张晶;李志强;程沛;刘迎龙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矫治右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手术指征、方法,并对2005年前后手术效果进行比较.方法:1993年1月至2011年7月,一期矫治右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15例,年龄5个月~14岁,中位数年龄3.0(2.0,7.3)岁,体质量5~ 37 kg,中位数体质量11.5(9.5,21.8)kg,2005年前8例,2005年后7例.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005年前漏诊3例.全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例,室间隔缺损3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2例.全部手术在静吸复合麻醉体外循环下完成根治手术.2005年前在深低温低流量下人工材料连接6例,其中同种异体血管5例,Gore-Tex血管1例,自体肺动脉直接连接2例;2005年后在中低温常流量下自体肺动脉直接连接7例,同期矫治心脏合并畸形.结果:手术死亡2例,均在2005年前死于术后肺部感染所致败血症.均在2005年前,2005年后无死亡.2005年后体外循环转机、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ICU停留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全组随访6~37个月,1例2005年前行Gore-Tex人工血管连接者右肺动脉流速240 cm/s,压差23 mmHg(1 mmHg=0.133 kPa),余无狭窄.结论:右肺动脉起源升主动脉手术效果良好;中低温常流量自体肺动脉直接连接术后效果明显改善;术后肺部感染为常见并发症;

  •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糖控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马立萍;赵磊;杨京华;林运;李全民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住院期间的平均血糖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查阅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及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以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入院的患者135例,且住院时间不少于5d.住院期间每日监测血糖不少于4次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住院期间不同的平均血糖值(MBG)分组,观察MBG与不良事件发生数、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住院期间MBG为7.8 ~11.1 mmol/L的患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平均血糖<7.8 mmol/L和>1.1 m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7.8~11.1mmol/L)范围内时安全性好,病死率低.

  • 重视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双

    侵袭性真菌病亦称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或深部真菌感染,是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黏膜所致的感染.在近20多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1].这与临床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骨髓移植或其他器官移植的开展,抗肿瘤药物的应用,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同时各种导管介入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增多等,也使念珠菌血症和曲霉感染等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 卡泊芬净治疗心脏术后侵袭性真菌病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蔚;朱光发;刘双;杨京华;张向峰;徐洁;贾明;米玉红;董然;黄方炯;张健群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心脏术后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呼吸科、心外科和急诊重症监护室( ICU),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心脏术后合并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有20例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男性12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65岁(23 ~82)岁.确诊10例,皆为念珠菌血症(白念珠菌4例,近平滑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各1例);临床诊断肺IFI 5例(念珠菌3例,曲霉2例);拟诊肺IFI 5例,病原真菌不明.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8例,瓣膜手术8例,胸主动脉瘤手术2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和马方综合征手术各1例.卡泊芬净的使用时间中位数为18(1~55)d.1例于用药当天死于心脏骤停疗效无法判断,19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10例( 10/19,52.6%),显效4例(4/19,21.1%),总有效率为73.7%,进步3例,无效2例.死亡6例(6/20,病死率3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心脏术后并发IFI的有效安全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 肾移植后患者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牟向东;许昕;张成;宿利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组7例肾移植后患者PCP均经病原学确诊,具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8~57岁,平均4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而肺部体征较少,其特点为“症征不符”;动脉血气表现均为低氧血症,严重者为Ⅰ型呼吸衰竭;静脉血乳酸脱氢酶(LDH)和(1,3)-β-D-葡聚糖(G试验)水平均明显升高;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为双肺弥散性磨玻璃影(GGO)伴或不伴斑片实变影;5例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V)六胺银染色可发现肺孢子菌包囊,另外2例在痰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痰液及BALF肺孢子菌PCR检测均为阳性.经免疫抑制剂减量、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治疗、机械通气及支持对症后,5例治愈,1例自愈,1例死亡.结论:肾移植后患者PCP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血浆LDH和(1,3)-β-D-葡聚糖等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痰液或BALF六胺银染色是主要的确诊方法;早期免疫抑制剂减量和SMZ/TMP治疗后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 103例甲型H1N1流感临床分析

    作者:万瑾;刘双;陈吉祥;何林林;夏静鸿;刘海波;王珊;张雪冬;石秀梅;朱晨曦;王凯

    目的:探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9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5例外院会诊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平均年龄(31.06±13.4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咳嗽(88.3%)及畏寒(81.6%)等.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中病死率为22.2%,并发症居前3位的是细菌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其发生率分别为85.7%、57.1%及28.6%.慢性基础性疾病为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甲型H1N1流感以青壮年发病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重症病例中多存在二重感染,并有可能存在凝血障碍,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或Ⅰ型呼吸衰竭,且存在慢性基础性疾病更易发生.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朱光发;陈东;王新霞;王增智;刘双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合文献复习肺隐球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要点.结果:患者男性,56岁,有糖尿病史,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肺内胸膜下多发性片状或团块状阴影,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曾怀疑为肺癌行经皮肺活检提示肺隐球菌病,入我院进一步诊治.病理检查提示肉芽肿形成,可见隐球菌孢子,高碘酸希夫染色(PAS)和六胺银染色均阳性,确诊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给予氟康唑400 mg/d,静脉滴注,6w后病灶明显吸收,改为氟康唑口服出院.结论:肺隐球菌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容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尽可能行病理检查结合特殊染色明确诊断.标本来源以创伤小的经皮肺穿刺为首选,治疗前需全面评估病情.

  • 血栓弹力图评价严重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的研究

    作者:刘潇潇;刘双;米玉红;李雅敏

    目的:研究严重脓毒症患者各阶段的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功能表现,评价TEG对严重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EICU和RICU严重脓毒症患者37例,根据显性DIC评分结果,分为DIC组17例、非DIC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凝血功能、血常规及TEG检测.应用ROC曲线对TEG各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严重脓毒症DIC组PLT显著低于非DIC组及正常对照组,PT、APT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脓毒症非DIC组PLT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B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严重脓毒症DIC组R时间、K时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α角、MA值及CI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严重脓毒症非DIC组K时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α角、MA值及CI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时间、K时间、α角、MA值、C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932,0.915和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佳诊断临界点计算各诊断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显示各指标阴性预测值较高.结论:TEG可识别严重脓毒症的凝血状态,协助诊断严重脓毒症并发DIC,评估血栓、出血风险,并指导治疗.

  • 体外循环动脉微栓过滤器性能离体实验研究

    作者:贾在申;孙志全;侯晓彤

    目的:通过离体实验评价成人型动脉滤器(QUART)、米道斯动脉滤器(MEDOS)和宁波动脉微栓滤器的跨滤器压差和气泡去除能力.方法:分别选用QUART、MEDOS和宁波3种动脉过滤器各15个,依次为QG组、MG组和NG组,连接模拟体外循环管路,使用1 000 mL0.9%氯化钠预充环路,并在管路上连接Stockert气泡捕捉器.同时在动脉滤器的入口端、出口端和排气管处连接电子测压仪,使用管钳维持动脉滤器出口处压力为80 mmHg(1 mmHg =0.133 kPa),测定动脉滤器入口端、出口端和排气管处的压力.在流量为5.0 L/min时,于动脉滤器入口处每隔1 min加入10 mL空气,多不超过80mL.结果:预充后NG组中9个(9/15,60.0%)动脉微栓滤器发出报警音,明显高于QG组和M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倒排时,QG、MG和NG组分别有1/15(6.7%)、13/15( 86.7%)和15/15( 100.0%)发出报警音,QG组明显低于MG组和N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主泵流量的增加,3种动脉滤器入口端压力、出口端压力及压差均逐渐升高.相同流量下,3种动脉滤器入口端压力、出口端压力和压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量为5 L/min,3组动脉滤器分别加入气体至80mL时均未发出报警音.结论:使用动脉滤器时,排气需要2遍以上,才能安全使用.正常转机流量下,3种动脉滤器跨滤器压差基本相同.3种动脉滤器均有较强的气泡隔离能力.

  • 血浆(1,3)-β-D-葡聚糖对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盛敏;梁瑛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I)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佳诊断界值.方法: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对北京安贞医院各ICU病房怀疑IFI的45例危重症患者的血浆标本,进行(1,3) -β-D-葡聚糖浓度检测(G实验).筛选出23例确定诊断和临床诊断的IFI患者,设为IFI组;16例真菌口腔定植者或非IFI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1.IFI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的中位数为30.37 ng/L(范围5.0 ~225.7 ng/L),对照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的中位数为5.0 ng/L(范围5.0 ~78.7 ng/L),经2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2组(1,3)-β-D-葡聚糖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诊断I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 =0.0001),95%的置信区间为0.712 ~0.992.以14.02 ng/L为诊断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较理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计值(PPV)和阴性预计值(NPV)分别是82.6%、87.5%、90.4%和77.8%,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88(P =0.001).结论:G试验可以作为ICU中IFI的诊断方法之一.以14.02 ng/L为诊断界值时有较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作者:李晓云;朱光发;叶晓芳;刘双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的重度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回顾复习有关文献.结果:COPD合并IPA患者严重呼吸困难多见.本例患者胸部CT可见中央型支气管扩张、小结节影、不典型渗出影,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及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阳性.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学检查见曲菌丝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COPD合并IPA诊断困难,病死率高,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微生物学及血清学检查结果是提高诊断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若临床情况允许,应尽早进行支气管镜等有创检查确定诊断.

  • 应用体外膜式人工肺氧合治疗体外循环脱机困难38例的临床经验

    作者:倪虹;邢家林;杨璟;刘凤珍;刘晓明;侯晓彤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术后脱离体外循环机困难的患者接受体外膜式氧合(ECMO)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9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共38例患者行ECMO治疗,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6个月~74岁,ECMO辅助时间6~280 h,平均65h.结果:ECMO成功脱机20例(52.6%),其中14例(36.8%)痊愈,6例脱机后死亡;18例未能脱机均死亡.结论:ECMO对于体外循环脱机困难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措施,及早应用并积极防治ECMO并发症可提高院内生存率.

  • 吸入一氧化氮在肺动脉栓塞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毅;黄国晖;孙广龙;谢进生;贾士杰

    目的: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肺动脉栓塞外科手术治疗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H)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8月1日,62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15例患者在肺动脉栓塞外科手术治疗后仍存在PH时,吸入NO浓度为(10~30)×10-6,记录NO吸入时间、吸入时呼吸功能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术后平均吸入NO时间(46.3±6.4)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较吸入前改善,平均肺动脉压(mPAP)较吸入前下降(P<0.05).结论:对于肺动脉栓塞术后PH患者吸入NO,可以改善氧合并降低肺动脉压力.

  • 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合併晕厥8例报告

    作者:郝蓬;张英川;郭成军;柳景华;方东平;赵东辉;刘冰;汪国忠;李果;何东方;卢春山;刘兴鹏

    目的:分析8例以晕厥及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为首发表现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以晕厥原因待查而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连续2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217例患者入院心电图呈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有33例(15.2%).该33例患者在后续的1次或多次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有8例(24.2%)检出有一过性Ⅱ°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患者均行起搏器置入治疗,术后随访( 104±8.9)个月,所有患者晕厥症状均消失.结论:对于心电图表现为RBBB的晕厥患者需要进一步排除高度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性.

  •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作者:朱光发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曾经称为深部真菌感染或侵袭性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指穿透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浅表组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1].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IF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侵袭性肺真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IPFD)是IFD临床常见类型,已日益成为免疫抑制患者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就IPFD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述,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 尼卡地平与硝普钠用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控制性降压效果的比较

    作者:刘醒帅;赵丽云;卿恩明;卢家凯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用于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并与传统降压药物硝普钠进行比较.方法:选用40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拟经股动脉行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尼卡地平(N)组和硝普钠(S)组.观察2组降压前、降压4 min和停止降压后10 min、20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和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的变化.结果:应用两种方法均呈现较明显的降压效果.与降压前比较,SBP、DBP明显下降(P<0.01),N组HR无显著变化,S组HR明显增快(P<0.05).停止用药后,N组血压变化平稳,缓慢回升;S组有血压反跳现象(P<0.05).降压4 min时,N组RPP明显下降(P<0.05),S组RPP无显著变化.CVP无显著变化.结论:尼卡地平用于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控制性降压作用迅速,用药后对心率无显著影响,其效果优于硝普钠,特别适用于伴有冠心病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患者.

  • 胸心血管麻醉亮点多

    作者:卿恩明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医学领域中的麻醉学也一样在快速发展,胸心血管麻醉相比历史短暂,但近20~30年来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各种新仪器、新药物的问世,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的应用,胸心血管麻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心、肺移植术中,麻醉者面对一个过去认为麻醉禁忌症的患者,既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又要保证患者安全走下手术台,麻醉者除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麻醉操作技术,正确的麻醉管理方法以外,监测设备,各种药物的正确使用都十分重要.

  • 32例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患者呼吸管理及麻醉处理

    作者:崔巍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患者呼吸的管理及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麻醉诱导时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行单肺通气.结果:32例中有3例在单肺通气1h后SpO2明显下降,通过调整呼吸参数,改吸入纯氧等措施,SpO2逐渐回升至正常;另1例经以上方法处理无效,改行手法人工控制呼吸,交替施行单肺及双肺通气后低氧情况得到改善.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正确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通气,术中加强呼吸管理、可改善单肺通气时的低氧血症,为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 39例七氟烷对发绀型和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作者:车昊;卿恩明;赵丽云;吴琼;欧阳川

    目的:对比吸入相同浓度七氟烷对发绀型及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在诱导期不同时间点脑电双频指数( BIS)值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心病患儿39例,其中发绀组19例(C组),非发绀组20例(NC组).应用8%七氟烷诱导进入麻醉状态,记录维持七氟烷呼末浓度1.5MAC 5min(T1)、10 min(T2)、气管插管后5min(33)和10 min (T4)的BIS值、平均动脉压(MAP)值和心率(HR)值.结果:发绀组T1点BIS值明显高于T2、T3、T4各点(P<0.05),非发绀组T1、T2、T3及T4各点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绀组T1点BIS值明显高于非发绀组(P<0.05),而T2、T3、T4各点2组间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P值和HR值在组间和组内各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维持七氟烷呼末浓度1.5MAC,发绀型与非发绀型先心病患儿BIS值均能维持在适当的麻醉深度,但发绀型先心病患儿加深麻醉达到相同BIS值的时间较非发绀型患儿延迟.

  • FloTrac/Vigileo系统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

    作者:卢家凯;朱琛;王义军;卿恩明

    目的:观察FloTrac/Vigileo系统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其与肺动脉导管(PAC)心排量监测(CCO)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择期OPCABG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应用连续心排出量(APCO)和CCO进行心排量(CO)监测,分别在切皮前、吻合左冠状动前降支、吻合回旋支、吻合后降支、关胸后5个时间点,测定2种方法监测的CO、心排指数(CI)及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术中在固定器放置、改变心脏位置、血管活性药物及使用正性肌力药情况下,APCO监测结果均有所改变,变化趋势与PAC监测结果一致.2种监测方法在各时间点监测的CO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0.59,0.78,0.74及0.85,各时间点CI差值的偏倚范围分别为:(0.39±0.06) L·min-1 ·m-2、(0.48 ±0.12)L·min-1·m-2、(0.26±0.06)L·min-1·m-2、(0.27±0.06)L·min -1·m-2及(0.30±0.05)L·min-1 ·m-2,提示2种方法监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2种监测方法所得(SVR)在吻合血管时变化趋势与各自监测所得CO变化趋势相反.结论:APCO用于OPCABG术中连续CO监测具有可行性,与PAC监测法所得CO结果相关,监测结果体现了较好的即时性和动态性.

  • 20例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剖宫产麻醉管理经验

    作者:景赫;卢家凯;卿恩明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孕妇剖宫产术中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20例.患者平均年龄(25.7±4.6)岁,平均孕周(25.0±8.8)w,术前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105.8±26.6) mmHg(1 mmHg =0.133 kPa),氧分压(PO2)(43.0±16.1)mmHg.20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了剖宫产术.所有患者术中均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连续硬膜外麻醉遵循缓慢、分次给药、逐渐扩散平面的原则.全身麻醉在切皮前诱导,尽量缩短麻醉开始与胎儿娩出之间的时间间隔.术中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催产素用量,采用辅助措施减少回心血量骤然增加,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体循环阻力、降低肺血管阻力.所有患者术后均转入重症监护室(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SICU)继续治疗.结果:15例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5例行全身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主要在全身麻醉诱导阶段、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效阶段及胎儿娩出前后较明显,表现为体循环血压下降、肺动脉压增加、血氧饱和度下降,其余时间多数患者较平稳.4例患者于术后2~13 d因肺动脉高压危象、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死亡,术后1个月病死率为20%,其余均恢复出院.结论:剖宫产围术期是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危象甚至死亡的高危时期.持续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较好地了解患者循环状况,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及术中容量治疗.在辅助措施协助下硬膜外麻醉是较合适的选择.提高风险认识,做好术中麻醉管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环节.

  • 右旋美托咪啶复合异氟烷对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

    作者:夏瑞;尹泓;陈恭达;毛庆军;夏晓东;柳德洪;李启飞;龚勇;吴芳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Dex)持续静脉输注复合异氟醚(ISO)吸入用于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动脉氧合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输注Dex复合ISO吸入组(DISO组)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复合ISO吸入组(NISO组).2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一致,麻醉维持均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 ~0.2 μg·kg-1·min-1,吸入ISO 1.0%~2.0%.DISO组持续静脉输注Dex0.7μg· kg-1·h-1,NISO组持续静脉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液.持续观察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分别于单肺肺通气前、单肺通气10 min(OLV-10min)、20 min( OLV-20 min)、30 min( OLV-30 min)、40 min( OLV-40 min)监测动脉血气、中心静脉血气及呼气末ISO浓度(EEIso).通过BIS调整ISO吸入浓度.结果:45例患者完成研究,DISO组23例,NISO组22例;2组患者单肺通气时动脉氧分压、分流量与单肺通气前比较,PaO2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单肺通气期间,与NISO组比较,DISO组PaO2明显增加(P<0.05),Qs/QT明显减少(P <0.05);DISO组EEIso明显减少(P<0.05),心率明显减少(P<0.05),平均动脉血压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Dex复合ISO吸入用于单肺通气,能够降低动脉血氧分压下降程度、减少肺内分流及减少ISO需要的剂量.

  • 右旋美托咪啶用于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镇静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林多茂;武威;卢家凯;卿恩明

    目的:探讨观察右美旋托咪啶用于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局麻复合强化麻醉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和芬太尼+咪达唑仑组(C组),每组30例,采用静脉注射,给药时间持续10 min,观察给药后即刻(基础值),5 min(T1)、8min(T2)、10 min(T3)、12 min(T4)、15min(T5)、20 min(T6)、25 min(T7)及30min(T8)的血压、心率(HR)、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BIS)值及改良警觉、镇静观察评分变化并记录有无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D组T3~T8时收缩压(SBP)降低和舒张压(DBP)降低,T3~T8时HR降低,T4~T7时镇静评分降低,T5、T6时BIS值降低;C组T3时SBP降低,T4时镇静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与C组比较,D组在T5~T7时SBP降低,在T6、T7时DBP降低,T3~T6时HR降低,T5、T6时镇静评分降低,T5、T6时BIS值降低,发生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或P<0.01).2组各时点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对呼吸影响小,不良反应轻微,可安全用于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镇静.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患者术前焦虑研究

    作者:王义军;于海娇;卢家凯;卿恩明

    目的:通过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 OPCA BG)患者术前焦虑量表和血清学检查,观察OPCABG患者术前焦虑程度,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前处理参考.方法:随机选取50例拟行择期OPCABG的患者,所有患者自己填写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术前焦虑量表(ASCABG),并在入院后第二天、术前晚、术日晨和麻醉诱导前即刻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术前ASCABG评分为42.40±8.37,焦虑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结果现实,自入院后第2天患者出现明显焦虑,在术前晚达高峰.与入院后第2天焦虑相关血清学标志物水平比较,其他3个时间点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SCABG量表对于估测OPCABG患者术前焦虑是可行的,焦虑相关血清学标志物术前变化显著,术前1天晚患者的焦虑水平达高峰.

  • 吸入七氟烷麻醉对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吴琼;董秀华;卿恩明;卢家凯

    目的:观察吸入七氟烷麻醉对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浆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Ⅰ(Tn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手术的非发绀型先心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及氯胺酮组(K组),分别在术中实施七氟烷-芬太尼或氯胺酮-芬太尼麻醉,观察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及围术期TnⅠ、CKMB、血糖(Glu)及乳酸(Lac)水平变化.结果:S组与K组比较,S组平均动脉压(MAP)在诱导后、切皮及术毕均比K组高(P<0.05),S组HR在术毕比K组低(P<0.05),S组在术后4h及24 hTnⅠ水平显著低于K组(P<0.05),CKMB在术后24h显著低于K组水平(P<0.05),2组Glu及Lac浓度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七氟烷麻醉在非发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可以降低血浆TnⅠ及CKMB水平,对患儿心肌可能起到保护作用.

心肺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