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의학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48X
  • 国内刊号: 11-545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590
  • 曾用名: 医学研究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瑞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中冠脉缺血预适应对IMA的影响

    作者:陈琳;王宁夫;叶显华;周亮;杨建敏;童国新;沈芸;郭士遵;来蕾;徐鹏

    目的 观察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冠脉缺血预适应对缺血修饰蛋白的影响,探讨缺血修饰蛋白改变对球囊预扩张产生缺血预处理效应的评价意义.方法 随机入选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分成行冠脉支架置入手术伴球囊扩张的治疗组(冠脉狭窄程度≥75%)和单纯冠脉造影的对照组(冠脉狭窄程度<75%).治疗组术中对靶血管的病变行球囊扩张,完全阻断冠脉血流1min,分别测定第1次球囊扩张前5min与扩张后5min及支架置入后5min时的缺血修饰蛋白的水平,对照组测定术前术后的缺血修饰蛋白水平.治疗组所有病人均在连续3次持续1min球囊扩张后再置入支架.结果 第1次球囊扩张前5min、球囊扩张后5min、支架置入术后5min时的IMA水平分别为77.09±13.85、90.69±23.34、82.84±21.88U/ml.支架置入术后5min时的IMA水平显著低于第1次球囊扩张后5min时(P =0.026),而支架置入术后5min时的IMA水平与第1次球囊扩张前5min时无显著差异(P =0.150);对照组造影手术前后IMA无明显改变(P=0.70).结论 一过性心肌缺血可以导致IMA水平迅速升高,但反复球囊预扩张或多次发生一过性心肌缺血会诱导缺血预适应反应,可能导致IMA水平回落,甚至恢复至基线水平.

  •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肥胖抵抗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辛衍代;季虹;刘兴艳;张丽;荣海钦

    目的 对肥胖抵抗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研究高糖高脂饮食对非肥胖型代谢紊乱的影响,探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肥胖抵抗大鼠模型,取静脉血,测其生化指标,同时对尿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除羰基戊二酸(RSD=11.77%)外,其他14种代谢物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10%以内,R2Y和Q2值分别为0.929和0.9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抵抗组大鼠尿液中能量代谢过程的相关代谢物羟基乙酸、苏氨酸、丝氨酸、丁二酸、延胡索酸、2,3-二羟基-丁酸、苹果酸、羰基戊二酸减少,同时与肠道菌群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醇、反式乌头酸、果糖、葡萄糖、肌醇含量也明显减少.结论 饮食干预16周之后,肥胖抵抗组大鼠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主要代谢物发生异常,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能较为全面的反应能量代谢状况,发现差异代谢物,可用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 Msi1 siRN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魏建国;赵芳;孙爱静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Msi1基因表达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设计合成特异性Msi1 siRNA序列,转染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si1和MMP-9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检测MMP-9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观察Msi1 siRNA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Msi1 siRNA能有效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中Msi1蛋白的表达;并且使其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MP-9在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沉默Msi1基因后可以显著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MMP-9基因表达下降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 小儿髋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陈久尊;何家维;郭安娜;严志汉;陈伟

    目的 探讨小儿髋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小儿髋关节结核病例的X线、CT、MRI影像资料.结果 病变多累及单侧关节,男孩多见,早期主要表现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病变进展到中后期,主要表现骨质巯松,髋臼及股骨头骨骺破坏,冷脓肿形成并呈流注样扩散,肉芽组织形成,晚期表现为股骨头坏死,关节畸形、脱位及强直等.结论 MRI对于髋关节早期软组织病变,关节积液、脓肿,以及软骨破坏等敏感,X线片对于整体观察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及关节脱位等有价值,CT能发现细微的骨破坏病灶及死骨等,3种检查方法合理选择,有助于病变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访观察.

  • 脑外伤大鼠血中CD4+T细胞变化及相关机制探讨

    作者:屈晓东;荔志云;田立桩;王茂德

    目的 研究SD大鼠在脑外伤后第1、3、5、10天外周血中CD4+T细胞的变化情况,并尝试从凋亡的角度探讨CD4+T细胞变化的原因.方法 参照改进的Feeney氏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制作脑外伤动物模型,在相应的时间点从大鼠心脏取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查血中CD4+T细胞的数量和代表两条经典凋亡途径上的两个关键酶caspase-8和caspase-9,尝试从凋亡的角度解释CD4+T细胞数量的变化原因.结果 从颅脑外伤后第1天,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而颅脑外伤后第3天CD4+T细胞数量明显恢复,尽管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内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酰蛋白酶-8(caspase-8)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酰蛋白酶-9(caspase-9)分别是两条经典的细胞凋亡途径上的关键蛋白酶,都从颅脑外伤后第1天开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至颅脑外伤后第10天caspase-8和caspase-9依然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颅脑外伤后存在免疫抑制,与CD4+T细胞的数量减少有关.颅脑外伤后外周血中CD4+T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不是通过经典的细胞凋亡途径进行的.

  • 比格犬胸部多发伤出血性休克模型建立

    作者:孟辉;郑军;李庆新;洪波;张世范;李乃斌;高明;杨俊峰;王海芳

    目的 建立一种胸部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大动物模型,满足一线与后续救护实验研究需要.方法 普通级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微创血气胸、失血休克组(A组,n=6),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创伤性血胸、张力性气胸、失血性休克组(B组,n=12),后者又分为自体血回输组(B1组,n=6)、非自体血回输组(B2组,n=6).A、B2组常规液体复苏,B1组在液体复苏的基础上用自制救护装置自体输血复苏.观察动物的存活率、生理指标、血常规、凝血、动脉血气各项参数.结果 A、B1组动物全部成活(6/6,12/18),B2组半数死亡(3/6).与A组相比,伤后B1组RBC、HGB、HCT、PaO2、氧合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优于B2组;伤后4~8h,B2组RBC、HGB、HCT、PaO2、氧合指数降低较为明显,与B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法制作的胸部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模型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

  • 银杏叶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及TIMP-1 mRNA、MMP-1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华彩成;万远太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及TIMP-1 mRNA、MMP-1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B、C两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C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3组大鼠肝脏组织Ⅰ、Ⅲ型胶原及TIMP-1 mRNA、MMP-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及治疗组肝脏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银杏叶提取物(GbE)灌胃处理后,治疗组肝脏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及治疗组肝脏组织TIMP-1 mRNA、MMP-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且治疗组TIMP-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MM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TIMP-1表达和提高MMP-1表达而促进Ⅰ、Ⅲ型胶原降解并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血尿酸与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清清;赵树梅;王永亮;吴永全

    目的 研究表明血尿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心脑血管事件病死率及全因病死率在血尿酸升高患者中明显升高.本研究采用超声心动相关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收缩及舒张功能,探讨尿酸对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住院冠心病患者138例,根据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57 μmol/L)将其分为两组:高尿酸组(n=30)与正常组(n=108),两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一般情况相匹配.为评价冠心病患者收缩与舒张功能,采用了传统的心脏超声学方法及组织多普勒方法,指标包括:跨二尖瓣的早期血流流速(E)和晚期血流流速(A),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及侧壁侧心肌早期舒张峰值速度(E1′、E2′)和晚期舒张峰值速度(A1′、A2′),左室等容收缩时间(IVCT)、等容舒张时间(IVRT)、射血时间(ET)和Tei指数[Tei=(IVCT+ IVRT)/ET].比较两组间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 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相比E1′、A1′、E/E1′、E/E2′、Tei指数、EF、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酸与超声学指标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尿酸与E/E1′、Tei指数、EF、FS相关.结论 血尿酸升高影响冠心病患者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

  • 胃癌患者辅助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林铁素;潘钰婷;胡孙宽;周琴;金嵘

    目的 探讨辅助化疗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7 ~2009年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胃癌术后实施辅助化疔.采用EORTC QLQ-C30(V3.0中文版)量表对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随着化疗方案实施时间的推移,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均有提高(分别为P <0.001,P=0.002和P=0.019),疲倦和经济困难指标有所改善(P=0.002和P=0.013),但XELOX和FOLFOX-4化疗方案间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文化、收入、工作情况、参加集体活动、KPS评分、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脏器转移、肿瘤大体分型、病理类型、TNM分期、手术方式及合并器官切除等14个因素能进入多因素分析(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入主效应模型的自变量是:淋巴转移、合并器官切除、KPS评分、手术方式及工作情况.结论 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淋巴转移、合并器官切除、KPS评分、手术方式及患者工作情况对胃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显著.

  • Fe2O3纳米磁流体热疗治疗小鼠结肠癌实验研究

    作者:尹燕鹰;高嫦娥;陈明清;顾宁;董坚

    目的 研究Fe2O3纳米磁流体热疗对小鼠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磁流体直接局部注射到小鼠皮下肿瘤组织,交变磁场下加热至43℃,计算瘤体积抑制率,肿瘤组织及各个脏器做病理检测.结果 Fe2O3纳米磁流体在交变磁场(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AMF)中升温迅速.热疗组相比磁流体对照组、磁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热疗6天后瘤体体积抑制率分别为50.87% 、50.50% 、76.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检测证实肿瘤组织部分凋亡,而正常脏器无变化.结论 Fe2O3纳米磁流体热疗可抑制小鼠结肠癌的增长,对结肠癌的治疗有一定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抑制肿瘤的生长.实验证明热疗安全可靠.

  • 1,25-(OH)2D3治疗肺纤维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陈娴秋;刘瑞麟;李惠萍

    目的 观察1,25-(OH)2D3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110只分为对照组(n=30),模型组(n=40),干预组(n=40).对模型组及干预组小鼠用博来霉素(3.5mg/kg)气管内滴入构建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滴入等量生理盐水.干预组小鼠每日予罗盖全0.5μg/kg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以等体积蓖麻油灌胃.在造模第7、14、28天分批处死各组一定数量小鼠,取右上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并评分,除此之外,在第28天增加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造模第7和14天,干预组与模型组肺纤维化评分无明显差别;第28天,干预组小鼠肺纤维化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干预组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1,25-(OH)2D3可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程度.

  • 不同方案治疗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感染患者对血细胞影响的比较

    作者:孙洪清;黄琴;沈芳;邬敏;周晓明;蔡卫平;胡芸文

    目的 探讨以蛋白酶抑制剂(PIs)或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为主方案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的患者,比较其对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方法收集初次就诊的273例HCV/HIV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PIs(PIs组)或NNRTIs(NNRTIs组)为主的方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血胞(RBC)、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PIs组和NNRTIs组Hb、WBC、PLT、RBC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是NNRTIs组比PIs组上升明显,Hb分别为137.0±24.5g/L和133.0±14.7g/L,WBC分别为(5.810±1.981)×109/L和(4.440±1.244)×109/L,PLT分别为(206.0±66.7)×109/L和(135.0±42.4)×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s或NNRTIs为主治疗HCV/HIV合并感染的患者对血细胞没有影响.

  •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对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致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彦;徐锋;高建平;张征宇;葛京平;程文

    目的 研究应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联合M受体阻滞剂索利拉新与单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对改善下尿路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门诊108例前列腺增生有顽固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分别使用坦索罗辛(tamsulosin)和坦索罗辛配伍索利那新(solifenacin)治疗,进行对比观察.随机分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拉新组55例(坦索罗辛0.2mg,1次/日,索利拉新5mg,1次/日),坦索罗辛组53例(坦索罗辛0.2mg,1次/日),均口服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储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大尿流率(Qmax)检测,评价两者对LUTS的治疗效果.结果 坦索罗辛组IPSS、QOL评分分别由治疗前17.21 +4.10、4.68 +0.70,下降至15.82±5.50、4.50±0.70;Qmax由治疗前12.30±6.10ml/s,增加至14.20±8.51 ml/s,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坦索罗辛联合索利拉新组IPSS,QOL评分分别由治疗前18.43±5.11、4.55±0.92,下降至13.56±5.61、3.84±0.90,Qmax由治疗前11.40±6.90ml/s,增加至16.60±8.30ml/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1).联合用药组在同单纯使用坦索罗辛一样,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严重合并症.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索利拉新治疗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特别是单一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以明显改善下尿路症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甲基化转移酶Suv39h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鉴定

    作者:张帆;卢韬;孙荷;吕娟;杨明峰;董学君

    目的 构建小鼠H3K9甲基转移酶Suv39h1基因慢病表达毒载体.方法 设计并合成带有Kpnl和Xmal酶切位点的引物,以携带Suv39h1 cDNA的PCMV-SPORT6载体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将其与Lenti-eGFP-Neo载体双酶切,T4连接酶连接,构建成PLenti-eGFP-Suv39h1重组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DH5 α,PCR筛选阳性克隆质粒,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后,将慢病毒四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及效价测定.以感染复数(MOI值)为10和30的慢病毒颗粒感染293T细胞,RT-PCR检测Suv39h1 mRNA表达.结果 PCR、酶切及测序结果均显示目的片段插入正确,四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镜下可见95%的细胞表达绿色荧光;效价测定为2.11×108 TU/ml;RT-PCR检测显示,MOI值为30的Suv39h1表达量是MOI值为10的3倍,两者均可在293T细胞中均匀稳定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Suv39h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后续Suv39h1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盐酸13-己基小檗碱对T淋巴细胞活化和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作者:宋莎莎;李新宇;王永芳;徐兰芳;唐美育;郑家润

    目的 研究盐酸13-己基小檗碱对T淋巴细胞活化、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以及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产生的影响,探索该化合物针对炎症性皮肤病的作用靶点.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以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用伴刀豆球蛋白A(ConA)、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312nm窄波UVB和脂多糖(LPS)诱导,采用MTT法检测盐酸13-己基小檗碱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和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LISA法检测其对HaCaT细胞IL-8和TNF-α,以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3产生的影响.结果 盐酸13-己基小檗碱明显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IC50≈0.123μg/ ml);在0.05~0.78μg/ml范围对HaCaT细胞增殖无明显的直接影响(抑制率<15%),能剂量依赖性抑制25ng/ml rh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IL-8产生(IC50=0.13 μg/ml)和124.2 mJ/cm2窄波UVB照射引起的HaCaT细胞TNF-α产生(IC50=0.21 μg/ml);在0.01 μg/ml浓度时抑制10μg/ml 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产生(抑制率达50%).结论 盐酸13-己基小檗碱能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及炎症性细胞因子IL-8、TNF-α和IL-1 β产生,提示以上作用可能是该化合物针对炎症性皮肤病的作用靶点.

  • 稳定转染靶向autotaxin的shRNA对胃癌细胞株AGS增殖、迁移及侵袭力的影响

    作者:陈周浔;郭健;刘纳新;朱冠保

    目的 研究shRNA抑制人胃癌细胞株AGS中自分泌运动因子Autotaxin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ATX-shRNA及随机阴性对照mock-shRNA,构建相应的表达质粒pSUPER-ATX及pSUPER-mock,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将此表达质粒及空载质粒pSUPER-control转染至人胃癌细胞株AGS.于转染后24、48、72h收集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及野型AGS细胞的内源性ATX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MTT法、transwell法及matrigel法)测定肿瘤细胞增殖、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 shRNA表达载体pSUPER-ATX经限制性酶切及序列分析证明基因插入正确.转染pSUPER-ATX后的胃癌细胞ATX mRNA和蛋白较其他组表达明显降低(P<0.01),其增殖、体外迁移及侵袭力也明显降低.结论 shRNA能有效持续抑制人胃癌细胞株AGS的ATX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并降低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力.

  • SAPHO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忱;李菁;刘晋河;董振华

    目的 SAPHO综合征属罕见病,由于对其临床特点认识不足,往往造成漏诊和误诊,总结北京协和医院12例SAPHO综合征患者,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探讨本病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12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0例.皮损表现为掌跖脓疱病10例,暴发性痤疮者1例,无皮疹者1例.骨关节受累上胸壁处受累12例,外周关节受累10例,骶髂关节受累8例,脊柱关节受累3例.11例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均不同程度提示上胸壁处异常放射浓聚.12例患者均给予非甾体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或)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其中8例加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4例在病程中配合中药治疗.随访过程中未见严重骨骼关节并发症.结论 本组资料以女性多见,皮肤改变以掌跖脓疱病多见,骨关节改变以上胸壁处受累多见,99mTc-MDP全身骨扫描对本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单用NSAID类药物,症状多难控制;糖皮质激素和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可部分改善症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可显著改善症状,但停药易复发;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本病的新方法.

  • 不同根充方式对冠修复后基牙疼痛的影响

    作者:徐明志;于安娜

    目的 研究一次法根充和分次法根充后行全冠修复的病例,一定时期内基牙根尖周反应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后牙,分别用一次法和分次法完成根管预备和充填,暂封后行全冠修复,观察两种根充方法对全冠修复后基牙根尖反应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的根管充填方式与全冠修复后基牙疼痛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严格的病例选择和规范操作前提下,一次法根充在临床就诊次数和效果上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 血必净注射液对硫化氢急性中毒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及Nrf2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

    作者:葛赟;卢中秋;洪广亮;姜小珍;刘瑶;胡国新;邱俏檬

    目的 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急性中毒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及核转录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的改变及血必净注射液(XBJ)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XBJ对照组(n=8),H2S染毒组(n=40)和XBJ干预组(n=40).化学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力及谷胱甘肽(GSH)含量,RT-PCR法检测Nrf2的基因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S染毒组大鼠肺组织在2、6、12h SOD、CAT活力和GSH含量及在2、6、12、24h GSH-Px活力明显降低(P<0.01或P<0.05),在2、6、12、24h 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H2S染毒组比,XBJ干预组大鼠肺组织在2、6、12h CAT活力和GSH含量及在2、6、12、24h SOD和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1或P<0.05),在2、6、12h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H2S染毒组肺组织大鼠肺组织在2、6、12h Nrf2 mRNA表达(0.240±0.012,0.167±0.011,0.146±0.0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130±0.009)(P<0.01或P<0.05);与H2S染毒组比,XBJ干预组大鼠肺组织在6、12、24、48h Nrf2 mRNA表达(0.244±0.008,0.279±0.013,0.349±0.012,0.257±0.008)明显升高(P<0.01).光镜下,H2S染毒组在24 h肺组织损害明显,XBJ干预组肺损伤较H2S染毒组有所减轻.结论 氧化应激损伤是H2S中毒急性肺损伤主要机制之一,XBJ可上调Nrf2的基因表达,抑制氧自由基产生,纠正氧化还原失衡,对肺脏起保护作用.

  • 环孢菌素A-纳米乳促进猪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增殖

    作者:尹巧香;王恒;裴志勇;赵玉生

    目的 评估环孢菌素A-纳米乳(cyclosporine A-nanopaticals emulsion,CsA-NP)对体外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A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提取小型猪腹股沟脂肪组织经分离、消化、培养和扩增.ASCs表面标志物经流式细胞仪检测.ASCs增殖和分化采用细胞直接计数和MTT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提示ASCs分子表型CD29、CD44、CD90、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1、CD34、CD45、HLA-DR均呈阴性表达.CsA-NP浓度在(0.01 ~ 1.00mg/ml)之间1~3天对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P <0.01);其中又以0.5mg/ml的CsA-NP浓度组为佳.而5mg/ml以上抑制细胞增殖.结论 CsA-NP能促进ASCs增殖和分化,但呈现剂量、时间效应.

  • 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作者:杨欢利;毛英姿;诸溢扬;陈辉波

    目的 通过多重PCR及细胞遗传学技术,探讨导致男性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的遗传原因,调查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及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分布频率.方法 利用Y染色体上15个特异性序列标签(STS)设计引物,采用多重PCR的方法对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组73例对象、精液正常对照组138例对象的外周血DNA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子遗传学检测,同时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方法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的频率为9.6%,缺失的位点涉及到AZF(无精子因子)的3个区域,其中AZFb缺失率为1.4%,AZFc缺失率为8.2%,AZFd缺失率为9.6%,缺失率极显著的高于精液正常对照组(P<0.01);细胞遗传学研究检测到7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核型频率为9.6%,正常精液对照组未检测到染色体核型异常,两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不育男性特别是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较高,Y染色体微缺失及细胞遗传学检测可为不育患者提供治疗前的遗传咨询,避免遗传缺陷垂直传递给后代.

  • 疑似糖尿病患者中HbA1c诊断糖尿病应用价值及其切点研究

    作者:梁国威;何美琳;徐旭;邵冬华

    目的 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疑似糖尿病患者中诊断糖尿病(DM)的应用价值及其诊断切点.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1 ~12月来笔者医院健康体检疑似糖尿病患者,共计1108名,男性636例,女性472例,年龄31 ~ 93岁(62.7±13.2岁).研究对象行空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同时测定HbA1c.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以OGTT作为诊断DM的金标准.结果 1108例疑似DM患者中诊断为DM的患者298例(26.9%),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受损(IGT)患者428例(38.6%),正常糖代谢者382(34.5%).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分析显示,HbA1c诊断DM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881(95% CI:0.861~0.900),与空腹血糖(FPG)诊断DM的AUC为0.899(95% CI:0.880~0.916)无显著性差异(P=0.205).以HbAlc≥6.2%为切点诊断DM的灵敏度为79.2%,显著高于FPG≥7.0mmol/L的65.8%和HbA1c≥6.5%的67.4%.结论 在无法采用FPG或OGTT诊断DM时,HbA1c可用于DM的诊断;HbA1c ≥6.2%是比较适合的DM诊断切点.

  • 应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病

    作者:李春根;王飞;牟明威;刘向春

    目的 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病,探讨低温等离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年龄在16~ 82岁经MRI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经皮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并且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Macnab评分法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经3 ~18个月的随访,平均10个月.86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86.7%.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11-+0.32分,术后随访3~18个月的VAS评分平均为1.71±0.52分.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效果优55例,良9例,可10例,差12例,有效率86.7%.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的情况下,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近期疗效优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微创介入手术.

  • 替莫唑胺对胶质母细胞瘤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樑;李刚;李宝福;冯富强;冀培刚;高国栋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应用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替莫唑胺化疗的31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过3个周期的替莫唑胺治疗,6个月有效率29.0%,无进展生存率64.5%.仅1例出现Ⅲ度骨髓抑制.结论 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和放射治疗后可以应用替莫唑胺化疗.

  • 速度向量成像检测糖尿病早期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价值

    作者:茹翱;田新桥;何慧疗;郑磊;张超;杨琰;张毅;周娟

    目的 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糖尿病早期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为12只匹配的雄性SD大鼠.模型建成5周后,先行常规心脏超声检查,继而采集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观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图像导入Siemens Sygno US Workplace3.01软件进行脱机VVI分析,检测两组大鼠左室壁6个节段(前壁AW、侧壁LW、后壁PW、下壁IW、后间隔PS、前间隔AS)的峰值收缩速度(Vs)、径向应变(SRs)、径向应变率(SRRs)、切向应变(SCs)、切向应变率(SRCs)及各项参数的6个节段平均值.结果 两组大鼠常规心脏超声各项指标的测值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DM组左室壁6个节段的Vs、SRs、SRRs、SCs、SRCs及平均值均较正常组减低,其中下壁的SCs、下壁及前间隔的SRCs两组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早期即可发生收缩功能损害,VVI技术可较早检出这种变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Wnt诱导分泌蛋白3对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作者:黄佼;马丽珍;詹宇红;陈军

    目的 研究重组人Wnt诱导分泌蛋白3(rhWISP3)对人永生化软骨细胞株T/C-28a2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是否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信号通路发生.方法 分别应用不同浓度rhWISP3干预T/C-28a2细胞株,用[3H]-脱氧胸腺嘧啶([3H]-TdR)摄入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rhWISP3与重组人IGF-1蛋白(rh IGF-1)同时干预T/C-28a2细胞,[3H]-TdR摄入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免疫印记法检测不同浓度rhWISP3干预的T/C-28a2细胞Ⅱ型胶原表达变化.用IGF-1信号通路阻断剂JB1干预细胞后,免疫印记法检测rhWISP3对T/C-28a2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 rhWISP3对软骨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rh IGF-1明显促进T/C-28a2细胞增殖,rhWISP3对rh IGF-1促T/C-28a2细胞增殖作用无影响.rhWISP3明显促进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rh IGF-1干预T/C-28a2细胞能明显促进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IGF-1信号通路阻断剂JB1能阻断rh IGF-1促进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作用,不能阻断rhWISP3促进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作用.结论 rhWISP3对T/C-28a2细胞增殖作用无明显影响,呈浓度依赖型促进Ⅱ型胶原的表达,这种促表达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独立于IGF-1信号通路而产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

    作者:王新玲;张德莲;李南方;马兰;曾健;祖菲亚;常桂娟;努尔古丽;周克明;王国亮

    目的 通过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定及比较,判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否会对血管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方法 选取77名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及77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年龄分别为EH组45±6岁;PA组48±9岁,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PA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EH组相比明显增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与血浆醛固酮浓度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厚,说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血管损害较原发性高血压严重.

  • Jurkat细胞Kv1.3钾通道的基本电生理学特性及动力学特征

    作者:代中华;谭晓秋;闫莉;程秀丽;祝红;郝维;曹济民

    目的 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Jurkat细胞膜的Kv1.3通道电流,分析通道的动力学特征,并体会成功记录的要领.方法 选择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Jurkat E6-1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式记录Kv1.3电流,选择合适的刺激方案,分析通道的激活、失活和复活动力学特性.结果 Jurkat细胞的Kv1.3电流具有电压门控特性,并能被ShK(100pmol/L)选择性阻断.Kv1.3通道的激活时间常数(Tact)、失活时间常数(Tin)和复活时间常数(Trec)分别为Tact=6.47±2.44ms,Tin=622.49±93.90ms,Trecc=6.141s.在胞内钙没有被螯合的条件下,Kv1.3通道电流常掺杂有中等电导钙激活钾通道KCa3.1电流.玻璃微电极的口径和电极内液是否含EGTA是能否记录到纯净Kv1.3电流的关键.结论 Jurkat细胞表达功能性Kv1.3通道,该通道呈现快速激活、缓慢失活和缓慢复活的动力学特征.记录Kv1.3通道须注意剔除KCa3.1电流的掺杂.该工作对研究T淋巴细胞Kv1.3通道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食管癌患者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瑜;林晓铭;池闯;程德志

    目的 检测并研究食管癌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食管癌患者和8例健康人血浆中FIB和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同临床指标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食管癌组血浆中的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P-TNM分期有关(P <0.05或P<0.01),而同性别及年龄不相关(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的FIB及D-二聚体高于正常,并同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相关且与患者的生存期呈明显的负相关.

  • 基于三维补偿技术的简易调强放疗的验证

    作者:洪文松;陈兵峰;李桢;张力

    目的 通过对利用三维补偿技术来实现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位置和剂量来进行验证以讨论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放疗模体设计两套调强计划,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输出调强放疗各照射野的强度图,利用打磨设备制造三维补偿块并对模体实施模拟照射,运用剂量仪和胶片等设备获取照射后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补偿器制作合格率为70%;放疗位置精度和剂量精度基本能达到临床应用要求.结论 通过改进补偿器制作方法,提高制作水平,并适当提高制作精度,该技术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吡格列酮和高脂喂养对SD大鼠SIRT6表达的影响

    作者:章建梅;徐淼;韩俊峰;陆俊茜;刘若冰;魏丽;贾伟平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和高脂喂养对SD大鼠附睾脂肪组织、肝脏和肌肉SIRT6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C)、单纯高脂饮食组(HF)、高脂+吡格列酮组(FP).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附睾脂肪组织、肝脏和肌肉SIRT6表达.结果 (1)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下降(P<0.01).与HF组相比,FP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F组大鼠附睾脂肪组织、肌肉和肝脏SIRT6 mRNA及蛋白表达轻度下降.吡格列酮治疗后,上述组织SIRT6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糖脂代谢紊乱,轻度降低SIRT6的表达,吡格列酮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可能通过上调SIRT6的表达.

  • 改良Rankin量表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长期生存的预后价值

    作者:孙冲;徐迪荣;李碧磊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生存时间超过1个月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共42例.应用生存曲线分析可能影响急性大面脑梗死的预后因素.结果 该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9.9±6.9岁,平均生存时间为41.7±4.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7.6±6.4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9.0±4.9个月(P =0.022).年龄≥69.5岁平均生存时间32.2±5.8个月,而<69.5岁组平均生存期为50.2±5.8个月(P-0.028).其他因素如性别、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糖尿病,既往有卒中病史、吸烟、血脂异常等并不影响预后.结论 年龄和卒中后1个月改良Rankin评分是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 儿童OSAHS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研究

    作者:严杨艳;刘国钧;凡启军;林发明;项松洁;蒋昌灿;倪丽艳

    目的 通过研究血浆8-异前列腺素(8-iso-PGF2α)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中的变化探讨OSAHS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儿童OSAHS患者51例,健康对照组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浆8-iso-PGF2α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儿童OSAHS组血浆8-iso-PGF2α水平升高(2.5±0.9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639,P<0.01);OSAHS儿童组的血浆8-iso-PGF2α水平与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SaO2(%)、睡眠呼吸障碍事件长时间(s)、睡眠呼吸障碍事件总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在数量上存在依存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r2=0.150,P<0.01;r2 =0.198,P<0.01;r2 =0.217,P<0.01;r2 =0.272,P<0.01);且儿童OSAHS组,其血浆8-iso-PGF2α及AHI与其伴随的变应性鼻炎呈相关性(x2=4.173,P<0.05;x2=10.311,P<0.05),与夜间憋醒、咽痛、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在OSAHS患儿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变应性鼻炎更加重OSAHS的发生及体内氧化应激水平.

  • 氧化震颤素对AVP引起低温的影响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作者:沈字玲;杨永录;王念;孟立;唐瑜

    目的 观察胆碱能激动剂氧化震颤素对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大鼠低温反应的影响及其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连续同步记录成年雌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和活动变化.在中性(25℃)、热(30℃)和冷(18℃)环境中,分别观察AVP(10μg/kg)和氧化震颤素(0.25mg/kg)对大鼠Tc和活动的影响.结果 分别给置于25℃、30℃和18℃环境中的大鼠注射AVP或氧化震颤素后,均能引起大鼠Tc迅速降低,但18℃环境中Tc的降低比25℃和30℃更明显.3种环境温度中,氧化震颤素均能使AVP引起的低温反应更明显,并持续更长时间.但18℃环境中,氧化震颤素增强AVP引起低温反应的作用明显大于25℃和30℃.结论 ①AVP引起的低温可能与体温调定点下移有关,因为在冷环境中AVP引起的低温反应更明显;②氧化震颤素能够增强AVP引起的大鼠低温反应,此作用在冷环境中明显,提示氧化震颤素可能通过影响体温调定点参与AVP引起的低温反应.

  • 足部原发性软组织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姚庆东;许崇永;王营营;张硅;王小蓉;程小杰;杨建生

    目的 探讨足部原发性软组织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足部软组织肿瘤患者5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年龄4个月~79岁,18例行X线检查,17例行CT检查,44例行MRI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包括位置、大小、形态、信号或密度、增强特点.结果 55例中,良性49例,恶性6例,大小1.1 ~8.3cm,单发居多(41例,74.5%),影像学定性诊断39例,其余16例中3例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X线、CT、MRI可有效发现病灶,敏感度分别为88.9%、94.1%及100%.部分肿瘤MR表现较有特征:19例海绵状血管瘤T2WI及STIR上明亮高信号,可见分隔;6例脂肪瘤及脂肪母细胞瘤在T1WI,T2WI上信号较高,STIR信号降低;2例滑膜肉瘤有侵袭性表现;3例黑色素瘤见短T1短T2信号;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与腱鞘巨细胞瘤均见骨质破坏,由于相似T2WI低信号,难以鉴别.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有效发现病灶且能准确定位,对于部分特征性肿瘤还能做出定性诊断;熟悉足部常见软组织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利于临床诊疗.

  • 血管外肺水在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胡炜;刘长文;刘炳炜;胡伟航;朱英

    目的 通过观察两种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急性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死亡病例数的影响,探讨血管外肺水(EVLW)在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探寻ARDS患者的佳液体管理策略.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1年9月在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ARDS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和开放性液体管理组,每24h进行一次急性肺损伤评分和氧合指数计算,记录24h出入量,以28天和60天生存率为主要终点,以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为次要终点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28天和60天死亡病例数上无明显差异,在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上限制性液体管理组时间小于开放性液体管理组(P<0.05);两组患者组内、组间比较,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急性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数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ARDS患者,限制性液体管理与开放性液体管理,虽然在总体病死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对急性肺损伤评分和氧合指数上有明显的改善,且在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上有所缩短.对ARDS患者进行限制性的液体管理,尤其是以EVLW为目标,能为其带来相应的益处.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尿管癌的价值

    作者:朱雪莲;潘媚;陈顺平

    目的 探讨脐尿管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方法 对14例脐尿管癌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并选取同期位于相同部位(膀胱前壁或顶部)的18例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肿块进行比较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所有病灶均为不均质的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14例脐尿管癌肿块均单发、位于脐尿管下段,无蒂或宽蒂,浸润膀胱黏膜8例,伴钙化4例,囊性变3例;18例膀胱移行上皮癌肿块有5例多发,蒂细或宽,伴钙化5例,囊性变1例;CDFI肿块内均可探及血流信号,脐尿管癌的血流分布以周边型为主,占71.43% (10/14),中央型占7.14% (1/14),混合型占21.43%(3/14),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血流分布以中央型为主,占72.22% (13/18),周边型占11.11% (2/18),混合型占16.67%(3/18),两组间血流分布类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5.36,P<0.05).结论 CDFI是诊断膀胱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血流信号的分布类型在脐尿管癌和膀胱移行上皮癌鉴别诊断上有重要的价值.

  • 右旋美托咪定用于椎管内麻醉下经皮肾穿刺碎石术的观察

    作者:崔士和;马正良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用于椎管内麻醉下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在椎管内麻醉下择期行PCNL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4组(D0、D1、D2、D4),每组各10例.D1、D2、D4组手术开始即刻静脉泵注入DEX 1.0μg/kg的负荷剂量,10min输注完毕,而后分别以0.1μg/(kg·h)、0.2μ g/(kg·h)、0.4μg/(kg·h)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D0以生理盐水10ml/h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记录每组患者相关各时点HR、MAP、SpO2值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呼吸抑制,严重心动过缓,围麻醉期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1与T2时刻组内比较D1、D2、D4组HR值、OAA/S评分均存在明显下降(P<0.05);Ta与Tb时刻组内比较OAA/S评分在D2、D4组明显提高(P<0.05).T3~T6时刻各实验组之间比较:与D1组比较,D2组HR值在T5~T6,OAA/S评分在T3~T6存在明显差异,D4组HR值及OAA/S评分在T3~T6,均存在明显差异;与D2组比较,D4组HR值及OAA/S评分在T5~T6,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持续泵注用于椎管内麻醉下经皮肾穿刺碎石术能够提供良好的镇静、抗焦虑效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度减慢心率,可减少围麻醉期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用法推荐为手术开始即刻静脉泵注入DEX 1.0μg/kg的负荷剂量,10min输注完毕,而后以0.2μg/(kg·h)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

  • 大鼠煤工尘肺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敏丽;牛小媛

    目的 建立煤工尘肺大鼠模型,并探讨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体重为180 ~20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煤尘肺组.煤尘肺组经气管灌入煤尘生理盐水悬液1ml,对照组灌入生理盐水1ml.分别于8周和20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其学习和记忆能力,之后取腹主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取肺、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并进行肺组织胶原纤维(van gieson,VG)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结果 血气分析发现,煤尘肺组大鼠随着染尘时间延长,PaO2逐渐降低,PaCO2逐渐升高;肺组织纤维化指数随病程进展逐渐增高;煤尘肺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51.879,P<0.05),20周大鼠的逃避潜伏期较8周组明显延长(F=14.603,P<0.05);煤尘肺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整个游泳时间的百分率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少(F =30.301,P<0.05;F=28.363,P<0.05).结论 煤工尘肺大鼠肺功能降低所引起的慢性缺氧,可能是导致神经组织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

  • 辣椒素抑制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媛媛

    目的 探讨辣椒素对胰腺癌BXPC-3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耐药胰腺癌BXPC-3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N组)、吉西他滨组(GEM)、低剂量辣椒素组(L-CAP)和高剂量辣椒素组(H-CAP).第3周开始分别给予溶媒(生理盐水)0.2毫升/只、吉西他滨100mg/kg、辣椒素10mg/kg和辣椒素20mg/kg治疗.3天1次,共8次.实验过程中称测量肿瘤体积,末次用药1周后处死裸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细胞增殖因子)、XIAP(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和NF-κB(核转录因子)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和XIAP mRNA的表达.结果 末次用药1周后H-CAP组肿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小于其他各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CAP组和H-CAP组的NF-κB和XIAP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N组和GEM组.H-CAP组Ki-67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RT-PCR结果显示L-CAP组和H-CAP组的NF-κB和XIAP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N组和GEM组.结论 辣椒素可以通过下调NF-κB和XIAP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产生对胰腺癌BXPC-3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权明明;王依满;陈茜;邢萍;赖永峰;李伯友;杨晶金;金晓燕;梁勇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Q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P14ARF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和P14ARF的甲基化状况并对比研究其生物学意义.结果 QRT-PCR检测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14ARF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MSP检测结果示P14ARF启动子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过度甲基化.P14ARF及其蛋白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基因及其蛋白均呈现低表达,提示P14ARF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起抑癌作用,其低表达和P14ARF基因的过度甲基化有关.

  • 艾滋病并发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励峰;朱翠云;黄琴;孙洪清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外周血细胞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住院的艾滋病并发血流感染的发病率、病原菌分布、与外周血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以及病死率.结果 144例艾滋病患者中确诊血流感染(血流感染组)有19.4% (28/144),无血流感染(无血流感染组)有80.6%(116/144).培养出33株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8株(24.2%);真菌6株(18.2%);沙门菌6株(18.2%).血流感染组平均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分别为3.223×1012/L、98.89g/L,无血流感染组分别为3.678×1012/L、109.9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6和0.049).血流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78.3×106/L,无血流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98.75×106/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2).血流感染组病死率32.1%,无血流感染组病死率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72,P=0.009).结论 艾滋病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常见,外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更易并发血流感染,且病死率高.需要积极防治血流感染的发生.

  • 清热祛浊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作者:迟秀娥;李文东;贾彩霞;苏秀海;张忠勇;苏阳;崔荣岗;王晓蕴;田风胜;王元松

    目的 观察清热祛浊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8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服盐酸吡格列酮30mg,1次/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组50例,同时加服清热祛浊胶囊.3个月后观察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且其下降或升高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拟方清热祛浊胶囊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 妊娠合并血液系统肿瘤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珍琳;梁彬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液系统肿瘤的处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血液系统肿瘤20例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白血病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恶性淋巴瘤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结果 ①治疗多采用联合化疗;②妊娠结局:孕早期治疗性流产3例,手术1例,中期引产5例,早产7例,足月分娩4例;③随访情况:失访1例,存活13例,死亡6例,中位随访时间45.4个月(5个月~11年);11例新生儿,目前均存活,中位随访时间54.5个月(3个月~11年),2例因病住院治疗,其余均正常.结论 血液系统肿瘤对母儿均有不利影响,容易导致病理妊娠、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发育不良,甚至发生贫血,败血症等.只要及早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妊娠妇女的疗效通常比较满意.

  • 内质网应激与相关肺疾病

    作者:高楚楚;卢红艳

    内质网应激是细胞的一种重要自我防御机制,而强烈持久的内质网应激可导致细胞凋亡.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具有发生内质网应激的条件和基础,许多肺部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高氧肺损伤等的发生均与内质网应激有关.内质网应激可能是研究肺部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新靶点.

  • RIP2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欣;苏航;徐东刚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RIP)2属于RIP家族成员,在多种组织中均有分布.初研究发现RIP2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信号通路的下游因子,通过激活NF-κB,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s,MAPKs)信号途径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信号途径的重要衔接分子.但近研究证实RIP2介导固有性免疫反应不通过TLRs.此外,RIP2也显示直接与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复合物相互作用转导信号.本文就RIP2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以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垂体瘤术后生长激素缺乏症

    作者:谢昊;蒋琬岚;邓侃;姚勇;王任直

    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GH)是腺垂体分泌的重要激素,对儿童而言,生长激素不可缺乏,成人同样需要生长激素来维持体内正常的脂肪、肌肉、骨骼含量及能量平衡.若垂体手术后患者无法足量分泌GH时,其体内多个系统、器官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这样的情况称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本文就垂体手术后生长激素缺乏对成年患者的影响作出如下综述.

  • 脂肪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

    作者:周徐涛;梁晓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及其并发症引起的致死致残率在中国正逐年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上述疾病中,作为共生土壤的胰岛素抵抗(IR)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

  • 腺苷及线粒体功能损伤与肺动脉高压

    作者:张协;王良兴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引起右心功能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已知其病理发展中一重要环节为慢性缺氧导致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异常.近年来研究表明,腺苷可作用于其受体调节血管平滑肌活性,而线粒体功能损伤与细胞凋亡和细胞低氧感受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在PAH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综述旨在描述腺苷及腺苷受体与线粒体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及其两者在低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

  • α-HbH病的中药治疗进展

    作者:刘莉;李俊丽;张新华;吴志奎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由于1种或1种以上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造成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合成受抑制,导致肽链失平衡而引起的慢性溶血性疾病.早是Cooley和Lee于1925年在意大利发现的,早期病例均为地中海裔儿童,因而被称为地中海贫血.

  • 维甲酸在内耳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管明;徐娅苹

    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在临床上多见,约占总人口的10%.主要是因为衰老、噪声、耳毒性药物、外伤、感染、肿瘤、遗传、免疫等体内外因素所致,且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破坏后再生能力有限,常引起不可逆性的听力下降,治疗困难.随着内耳发育机制研究的深入和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的逐渐成熟,科学家们发现许多因子,如EGF、FGF、TGF-α、甲状腺素等在内耳毛细胞、支持细胞的分化、成熟、再生中起作用,试图通过加入这些活性因子促进毛细胞再生,或诱导干细胞分化为毛细胞来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

  • 中耳局部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聪;敖华飞

    内耳疾病主要包括梅尼埃病、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SSNHL)、自身免疫性内耳疾病(AIED)等,目前治疗包括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由于内耳的解剖结构特点以及膜迷路屏障,全身用药很难到达局部,只能依靠增加全身用药量来增加局部的浓度,但这样会对身体造成较多的不良反应.然而,局部用药具有使药物直接作用到患处,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的优点,一直为内耳疾病治疗的研究重点,本文就将中耳局部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必须重视COPD早期干预

    作者:钟南山

    大家都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害,了解COPD的防治策略,都广泛学习GOLD指南,然而所有这些诊治方法均针对有症状的患者,COPD的早期干预远未得到足够重视.COPD诊治策略远落后于其他慢性病,呼吸科医生必须重视COPD的早期干预.

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