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China Clinical Practical Medicine 중국림상실용의학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80-605
  • 国内刊号: 1673-8799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5号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医院区机关楼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陆辉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超声介入冲洗对颈部脓肿的疗效分析

    作者:简国亮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介入冲洗治疗小儿颈部脓肿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颈部脓肿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部脓肿患儿124例,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试验组采用超声介入冲洗对颈部脓肿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切口引流手术方法,记录两组患儿的抗感染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热情况,并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47例,好转5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为83.87%;试验组治愈57例,好转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6.7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抗感染时间(7.8±2.3)d、住院时间(12.3±2.1)d及术后发热时间(4.8±0.8) d,试验组的抗感染时间(4.1±1.4)d、住院时间(6.2±1.3)d及术后发热时间(2.1±0.5)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对照组出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试验组出现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冲洗技术治疗小儿颈部脓肿,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患儿的抗感染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热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早日康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颈部脓肿的方法。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萍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0例,按照是否要保留输卵管分为输卵管切除术组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组,各40例。研究两组患者术前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术后1、3、6个月AMH水平,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以及阴道B超测定双侧卵巢血流状况。结果 AMH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输卵管切除术组低于切开取胚术组(P<0.05);基础FSH、LH、E2水平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流状况中大收缩期血流(PSV),收缩末期血流(EDV)手术侧输卵管切除术组低于切开取胚术组(P<0.05),非手术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基础内分泌水平无改变,但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后卵巢血流及AMH水平明显下降。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应尽量保留输卵管,以减少对卵巢血供的影响,从而避免对卵巢功能的损伤。

  • 经肝动脉和门静脉联合治疗肝细胞肝癌的应用价值

    作者:殷建林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栓塞术(PV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泰州市人民医院介入科的经病理学诊断为HCC的患者60例,按照治疗手段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仅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PVC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清除率、治疗前后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5年生存率。结果(1)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缓解率(RR)及肿瘤清除率分别为55.56%及62.96%,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分别为72.73%及78.79%)(P<0.05);(2)两组治疗后血清GP73及GPC3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3)根据QOL生活量表,两组治疗后QOL各维度,包括躯体状况(PS)、心理状况(MS)、症状/副作用(S/S)及社会功能(SF)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24%,观察组为2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TACE联合PVCE治疗HCC的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对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作者:赵琨;魏宪会;成波;赵吉庆;王奇

    目的:探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对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和并发症发生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79例,其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吻合器经腹部行食管下段部分切除术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肝功能变化,观察分析患者食管曲张消除状况、消化道出血率和再次出血率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在肝功能和营养状况变化上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有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门静脉压和门静脉内经均小于对照组(P<0.05),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消化道瘘发生1例,少于对照组7例,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234, P=0.04)。随访2年,再出血率上,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508,P=0.034<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环形缝扎术效果显著,肝功能损害低,消化道出血率和再出血率低,且并发症轻,可以作为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治疗手段。

  • 改良单孔钻颅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秀存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钻颅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局麻或者全麻并监护下,采用单孔、术中不冲洗、引流管通过皮下隧道潜行等改良钻孔外引流术治疗,并对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56例患者1例因血肿机化无法行钻孔外引流术,患者拒绝开颅手术出院,其余5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少且轻微。结论采用改良单孔钻颅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的良好方法。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长期多次输血致铁过载对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的研究

    作者:马茉莉

    目的:探讨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长期多次输血致铁过载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体内铁贮存量明显增多,其血浆铁含量明显增高,未饱和铁的铁结合力相对较低,总的铁结合力降低,骨髓中细胞外可染铁含量明显增多,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明显增高,造成红细胞的生成减少,患者造血功能降低,脏器中含铁量明显增多。结论给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长期多次输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铁过载的状况,进而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抑制作用,治疗时要注意对肝脏、胰脏的保护,有节制地进行输血疗法。

  • 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临床救治研究

    作者:邹文杰;韩晓;韩玉萍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4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救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损害控制理论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6.9±12.5)min,手术成功率100%,较对照组手术时间(157.2±37.8)min,手术成功率88.6%,优势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预后标准,包括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并发症率仅为6.7%,明显对于对照组的34.9%,上述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伤情严重,且往往具备多类并发症和合并伤,在开展手术前,宜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先保证其生命安全,再行确定性手术,从而提升其预后效果。

  •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传统手法复位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汪国荣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传统手法复位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邳州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56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的肱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3个月,显示观察组患者肩关节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肱骨头缺血坏死,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的情况,而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出现了1例螺钉松动退钉,1例钢板断裂。两组均无术后感染情况。结论在传统中医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患者出血量少,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凝血因子Ⅶ、Ⅷ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桂香;李致玲;陈晓;尹兰宁;李光迪;李晓鸣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胃癌患者凝血因子 FⅦ:C、FⅧ:C在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下的变化,评估在排除手术和化疗影响后,肿瘤本身对机体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影响,为癌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至10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经胃镜或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癌的患者共59例,并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胃癌组及对照组的外周血FⅦ:C、FⅧ:C水平,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胃癌组FⅦ:C、FⅧ: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胃癌组FⅦ:C、FⅧ:C水平与TNM分期相关,分期越晚,上升越明显(P<0.05)。(3)低分化组FⅦ:C、FⅧ:C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中分化和高分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胃癌组FⅦ:C、FⅧ:C的水平与转移程度相关;远处转移组FⅦ:C、FⅧ:C水平高于其他组,FⅦ:C、FⅧ:C水平在淋巴转移组高于无转移和脉管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血浆FⅦ:C、FⅧ: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FⅦ:C、FⅧ:C水平与TNM分期和转移情况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 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探究

    作者:侯森

    目的:探究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6例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2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相关性,探究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诱发因素。结果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与患者年龄、病程、发病次数、结石直径、胆囊管直径等因素有关(P<0.05),且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与胆源性胰腺炎和急性胆囊炎有密切的相关性(P<0.05)。结论胆囊结石胆胰合并症的临床诱发因素较多,对相关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可有效预测患者的临床合并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 3种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比较及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

    作者:赵建宝;陈琛;徐伟;王成美

    目的:分析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染色体核型差异对完全缓解(CR)率及总生存(OS)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有完整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的老年AML住院患者63例,应用HAG、CAG及CAGT 3种预激方案进行诱导缓解治疗,计算CR率及OS时间。依据遗传学标准将63例患者分为低-中危组(45例)及高危组(18例),比较两组CR率及OS间的差异。结果预激方案诱导缓解治疗2个周期后,63例患者CR率为61.9%,中位OS时间为15个月。染色体核型为低-中危组及高危组患者CR率分别为73.3%和33.3%(P<0.05);随访5年,中位OS在以上两组分别为18个月及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激方案治疗老年AML安全、有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预激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早期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娟;艾绍军;胡静;刘敏

    目的:讨论分析早期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新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首次出现脑卒中偏瘫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各100例。常规护理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以及一般的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将护理改为早期系统性护理,其余内容相同。所有患者均于病情稳定前24 h内行常规偏瘫护理,病情平稳后24 h开始根据分组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分别记录病情平稳24 h后以及护理治疗30 d后的双侧上下肢肌力以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和改良的Barthel神经功能评分分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早期系统规范化的康复护理之后,患者双侧上下肢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和改良的Barthel神经功能评分分值增加情况也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系统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郭晓玲;李慧明;王俊杰;杨娜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DR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则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血糖达标及有效例数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远视力、移动和光感,调节能力,读和精细动作,日常生活能力4个维度的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潮汐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自杀未遂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

    作者:安妍;张艳琴

    目的:探讨潮汐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自杀未遂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忻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自杀未遂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潮汐模型干预患者负性心理,对两组入院第3天、出院前1 d 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出院30 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出院当天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院第3天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 SAS、SDS评分,出院30 d GQOL-74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潮汐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自杀未遂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防护干预措施

    作者:王莹;秦洁;李宁

    目的:通过总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个人防护经验,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概率。方法通过护理利比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ETU)的5名确诊患者及65名疑似患者,从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强化病房分区及工作流程、严格遵守感控制度、含氯消毒剂的防护、加强治疗时的防护等几个方面总结个人防护措施。结果在护理工作中切实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做到了医护人员的“零”感染。结论在护理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时,注重个人防护措施可以使医护人员避免感染,保护自己,救助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时磊;李亚楠;孙萍;高玉花;翟彦杰;王志伟;宋华勇

    目的:探讨EGFR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有随访结果且资料完整的98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对EGFR蛋白在胃癌组织与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分析EGFR蛋白在胃癌中各级表达情况、EGFR蛋白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EGFR蛋白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EGFR蛋白各级分布情况如下:0级为56.12%(55/98),1级为23.47%(23/98),2级为11.22%(11/98),3级为9.18%(9/98);(2)EGFR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方面无相关性(P>0.05),但是与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发生远处转移、TNM分期方面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3)EGFR与患者预后呈显著相关性(P=0.019,r=0.66),EGFR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2.76个月,阴性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9.3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蛋白在人胃癌各级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判断胃癌的一个重要指标。

  • γ-谷氨酰转肽酶在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神经毒性早期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舒桂华;徐翔;梁琪;钱敏;刘艳林;朱玲玲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UCB)神经毒性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该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根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将其分为A、B、C、D 4组。比较4组患儿血清γ-GT、UCB水平及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并分析之间相关性。结果不同组间血清γ-GT、 UCB水平及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41,7.528,5.023 P<0.01)。轻度脑损害组血清γ-GT 和UCB值虽均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但两组UC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γ-GT水平、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及重、极重度脑损害组患儿的血清γ-GT和UC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脑损害组间血清γ-GT、 UCB水平及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脑损害程度越重,血清γ-GT和UCB水平均越高, NBNA评分越低。且ROC曲线下血清γ-GT面积大于UCB面积(P<0.05);血清γ-GT 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 =-0.5563,P<0.01);血清UCB水平与NBNA评分呈较弱负相关(r=-0.2925, P<0.05)。结论血清γ-GT能及早反映UCB神经毒性损伤,可作为早期评估足月新生儿UCB神经毒性损伤及其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 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白淑莉

    目的:探究并分析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COPD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和肺功能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TNF-α、IL-6和IL-8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TNF-α、IL-6和IL-8水平也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VC和FEV1(%)水平显著上升,患者肺功能明显好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FEV1、FEV1/FVC和FEV1(%)没有观察组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显著上升,PaCO2降低,而对照组PaCO2和PaO2变化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能显著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同时进一步提高FEV1和PaO2的值,增强患者氧气吸入量,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不良反应症状轻微,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正常血压人群静息心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畅晓园;鹿育萨;杨济民;郭明凯;刘爱媛;程臻

    目的:探讨正常血压人群静息心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来间接反映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在山西大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舒张压<80 mmHg),年龄18~55岁人群2493名。收集指标包括:血压、年龄、性别、静息心率(RHR)、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酸、白细胞计数相关指标。依据RHR四分位数间距分为RHR1组(RHR<62次/min,612例),RHR2组(62≤RHR<67次/min,718例), RHR3组(67≤RHR<72次/min,542例),RHR4组(RHR≥72次/min,621例)。结果比较4组RHR人群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HR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酸、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HR的影响因素有总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正常血压人群的RHR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间接说明这些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能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

  •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在二甲双胍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李霞;李延海;王海珍;李东燕;胡长娥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凋亡及裸鼠皮下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二甲双胍作用于结肠癌细胞后其细胞活力及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二甲双胍对结肠癌HT-29细胞周期时相、凋亡率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将结肠癌HT-29细胞接种于裸鼠,观察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裸鼠皮下瘤生长的影响。结果5 mmol/L二甲双胍作用细胞48 h,细胞生长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率为(22.46±2.19)%;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而促凋亡蛋白Bid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高剂量二甲双胍组及联合用药组裸鼠皮下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裸鼠瘤的体积,20 d时两组抑瘤率分别为38.4%、67.7%。结论二甲双胍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途径来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发生凋亡,并抑制结肠癌细胞裸鼠瘤生长。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新峰;张领;李满生;蔡华;岳修宇;张晓华;陈军军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长期应用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CI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20 mg/d,长期口服,随访1年,出院后1、3、6、12个月复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CRP,及出院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发生率,死亡率,以评价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对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年MACE发生率低剂量治疗组为14.15%,强化治疗组为1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达标率常规治疗组为64.2%,强化治疗组为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肝功能异常及肌病发生率低剂量治疗组为3.7%,强化治疗组为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长期口服10、20 mg/d的瑞舒伐他汀治疗安全有效,长期口服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对减少患MACE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别;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肝功能异常及肌病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非典型弥漫性肝癌一例

    作者:戴琦;杨晓;毛崇文;何茜

    患者男,36岁,农民。因“右上腹痛半月”就诊,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肝大,约肋下5 cm,质硬,有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738 U/l,谷丙转氨酶123 U/l,谷氨酰转肽酶274 U/l,乙型肝炎DNA测定2.21×105 IU/ml,癌胚抗原106.05 ng/ml,甲胎蛋白509.91 ng/ml。超声检查:肝切面饱满,肝实质回声不均,肝右叶探及多个等回声及稍低回声区,较大约2.8 cm×2.6 cm,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诊断:肝实质内多个中等回声及稍低回声(肝癌可能)。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肝脏体积增大,肝实质密度尚均匀,增强后呈弥漫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地图样”强化程度有降低(图1),肝静脉、门静脉分支纤细,管壁欠规整。诊断:肝弥漫性病变,建议MRI进一步检查。全肝CT灌注成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的灌注参数伪彩图显示病灶区稍低HAP、低PVP及高HAPI(图2)。上中腹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肝脏形态增大,肝实质内多发弥漫不均匀小结节样异常信号,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改变,部分病灶相互融合(图3),增强扫描肝脏呈“地图样”强化,其内大小不等的结节不均匀轻度强化(图4),弥散加权成像(DWI)肝脏未见明确弥散受限征象,肝静脉及门静脉纤细。诊断:肝脏急性损伤并肝小静脉闭塞症需考虑。穿刺活检术后病理:HE染色后光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筛状、腺状浸润生长,考虑肝脏低分化腺癌,需免疫组化协诊。免疫组化标记:Glypican-3少数(+),Villin(+), CK20部分(+),CK7增生胆小管(+),CK19部分(+), Ki-67(+)80%,HBsAg(+),HBcAg(+)。病理诊断:(肝)中-低分化肝细胞癌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关于论文写作中的志谢

    作者:

    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致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l)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公开志谢和说明。(2)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3)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份,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读过该论文的知名专家写在志谢中。被志谢者包括:(1)对研究提供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合作单位。(2)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3)协助诊断和提出重要建议的人。(4)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5)作出贡献又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提供技术帮助和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的人,此时应阐明其支援的性质。(6)其他需志谢者。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糖和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作者:冯万禹;于少飞;孟晓波;朱华;刘炎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可通过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和抑制细胞增殖的独立方式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功能。虽然近的研究发现IGFBP-3也具有代谢调节作用,但其在糖和脂肪组织代谢中的确切作用却知之甚少。笔者现对IGFBP-3在葡萄糖和脂质代谢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

  •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引起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探讨

    作者:刘永华;方炳木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是一种异质性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抑制特性,由于其缺乏淋巴细胞表面标记而得名。MDSCs存在于大多数癌症患者中,它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固有和适应性的抗肿瘤免疫。主要机制为抑制 CD4+、CD8+T细胞的募集、参与炎症介质的形成,另外,MDSCs通过干扰T细胞活化必需的酶或氨基酸的摄取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但其机制及条件较为复杂,因此了解MDSCs阻碍抗肿瘤免疫的条件和机制,有助于采取措施阻断MDSCs的募集、活化以减少MDSCs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抑制。

  • 三七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兔血管内皮功能和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官兵;刘国光;普俊学;刘一丹;杨兆祥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三七总皂苷(PNS)对高脂血症兔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及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AS)组、PNS中及高剂量治疗组,各组喂饲不同饲料,PNS高、中治疗组分别采取兔耳静脉注射给药法PNS 100、50 mg·kg-1·d-1,于每月后两周14 d 治疗3个疗程。第12周末经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脂质、NO、NO合酶(NOS)、血浆内皮素(ET-1)、前列环素(6-keto-PGF1α)、血栓素(TXB2)含量及观察主动AS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PNS高、中治疗组血清ET-1、TXB2显著减少;NO、6-keto-PGF1α及NOS活性明显高于AS组(P<0.01)。形态学检查光镜下显示:PNS可减轻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壁结构的损害,其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较AS组低(P<0.01);电镜下主动脉超微结构显示:AS组泡沫细胞内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内收缩肌纤维间含有大量脂滴空泡,甚至形成脂囊;PNS中、高治疗组AS病变较AS组轻,血管内皮细胞内未见小脂滴空泡,各种细胞器存在,内弹力膜存在,中层平滑肌细胞质内偶见脂滴空泡。结论 PNS具有保护动脉内膜及调节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分泌作用,并且这种改善作用与血管壁的形态学变化有关。

  • 冠心病的现代治疗

    作者:董海;荆全民;孙毅;孙蕾

    冠心病目前已成为人类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也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上升而快速发展。目前比较主流的现代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和运动等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都已得到了临床的验证,但又各有局限性。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预后对比研究

    作者:周秀英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吕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治疗策略不同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80例(试验组)和早期保守治疗组80例(对照组)。试验组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造影结果进一步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1周后行PCI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的变化以及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试验组和对照组LVEDV、LVESV和LVEF 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LVEDV、LVESV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LVEDV、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复发再次住院率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均可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早期介入治疗疗效更显著,且降低了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患者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顾若曦;史亚娜;王效增;赵昕;邓捷;韩雅玲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4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PCI术后发生CIN的患者43例,收集其基线资料、住院情况,并对其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PCI术后发生CIN,平均年龄(63.7±10.5)岁,其中男32例(74.4%),急性心肌梗死19例(44.2%)。术中共植入支架77枚,平均长度(26.3±6.2)mm,平均直径(3.1±0.5) mm,平均住院时间(10.7±6.4)d。术后平均随访(40.0±23.5)个月,随访率93.0%(40/43),14例(35.0%)患者死亡,其中近期死亡9例(22.5%)(包括心源性死亡7例,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衰竭各1例),远期死亡5例(12.5%),其中全因死亡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恶性肿瘤2例),心源性死亡1例。结论 PCI术后发生CIN的患者通常合并多种疾病,不仅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期间死亡率,而且近期和远期疗效相对较差。因此临床医师要慎重,及时、尽早发现这类患者,并给予积极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血栓的疗效评价

    作者:宋立忠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STEMI冠状动脉血栓病变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则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NT-proBNP水平、相关观察指标(无复流发生率、CTFC水平、心肌呈色3级血流、ST段下降>50%及CK-MB达峰时间)、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1)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两组治疗后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无复流、CTFC水平、心肌呈色3级血流、ST段下降>50%及CK-MB达峰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MACE总发生率为29.41%,显著高于观察组(11.11%)(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病变的疗效显著, MACE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