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중국림상약리학여치료학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01
  • 国内刊号: 34-120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65
  • 曾用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孙瑞元
  • 类 别: 医药卫生科技
期刊荣誉:
  • 竹节参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洪武;李守超;贺海波;曾晓;狄国杰;张长城;余枫华;何毓敏;袁丁

    目的:研究竹节参6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竹节参提取物高剂量组、竹节参提取物低剂量组、水飞蓟宾组;采用白酒灌胃的方式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小鼠ALT、AST、TG含量水平,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PCR技术检测SOD1和GPX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血清ALT、AST和TG的水平升高,肝脏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同时MDA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竹节参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和水飞蓟宾组均可降低ALT、AST和TG的含量;升高肝脏SOD和GSH-Px活性,同时降低MDA的含量;并且肝组织SOD1和GPX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竹节参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OD1和GPX1的基因表达,从而减轻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对肝脏的损伤.

  • UPLC-MS/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S-奥拉西坦浓度

    作者:汪五三;季晖;谢海棠;戴敏;贾元威;梁大虎;叶雷;荣祖元

    目的:建立灵敏、准确的Beagle犬血浆中S-奥拉西坦浓度的UPLC-MS/MS检测方法,并用于该药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甲醇-水溶液(85∶15,V/V,内加10 mmoL乙酸铵和0.1%甲酸)为流动相,用HP Amide LC-MS/MS Column(100 mm×3 mm ID,5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159.0/114.1(S-奥拉西坦)和m/z 143.0/126.1(内标,吡拉西坦).结果:S-奥拉西坦线性范围为0.05~50 μg/mL,定量下限为0.05μ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S-奥拉西坦大鼠血浆样品在储存、预处理、分析期间均显示良好的稳定性.应用此法研究了6只Beagle犬单剂量口服S-奥拉西坦50 mg/kg后的药动学特点.结论:该方法快速、专属、灵敏、适用性强,可应用于5-奥拉西坦的临床前药动学研究.

  • 胡桃醌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体内迁移的影响

    作者:陈丽;张建;汪思应;黄德武;顾为望

    目的:研究胡桃醌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体内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B16/F10黑色素瘤人工肺转移模型研究胡桃醌对肿瘤细胞血道转移的作用.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4.5、3、1.5和0.75 mg/kg胡桃醌组显著减少小鼠黑色素瘤B16F10血道转移(P<0.05),其抑制率分别为27.30%、55.35%、31.52%和25.34%;3 mg/kg胡桃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抑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胡桃醌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血道转移.

  • 大黄对伴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干预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伟;孙家艳;谈定玉

    目的:观察大黄对伴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HL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P组、HLAP组、AP治疗组和HLAP治疗组.建立大鼠AP及HLAP模型,治疗组予大黄治疗,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及TG、肠道通透性、小肠形态学改变;取标本(门静脉血、胰腺及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分析.结果:术后24 h HLAP组及HLAP治疗组淀粉酶低于AP组及AP治疗组(P<0.05),术后6d治疗两组淀粉酶均低于术后24 h(P<0.01);术后24 h HLAP组及HLAP治疗组TG高于余3组(P<0.01),术后6d各组均有下降,HLAP治疗组明显.术后第3天HLAP组L/M高于AP组(P<0.05),AP治疗组低于AP组(P<0.05),HLAP治疗组明显低于HLAP组(P<0.01).AP组、HLAP组小肠绒毛肿胀破坏,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两治疗组肠黏膜损害较轻.与AP组比较,HLAP组组织培养及门静脉血16s rRNA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0.01),AP治疗组、HLAP治疗组细菌阳性率分别明显低于AP组、HLAP组(P<0.01).结论:HLAP肠道细菌移位较单纯AP严重,大黄能降低血脂,对HLAP肠道细菌移位有良好的疗效.

  • 环氧化酶2过表达对铝盐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作者:吴柯;谢灵瑶;杨俊卿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过表达与铝盐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间的关系.方法: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7d,予以铝盐负荷(终浓度200 μmol/L )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以神经元转染COX-2过表达腺病毒(MOI=100),Western Blot检测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酶化学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及MTT值,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形态变化.结果:COX-2过表达腺病毒转染的神经元COX-2蛋白表达增加(P<0.01),SOD活性、MDA含量、LDH漏出率、MTT值,以及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变化.而COX-2过表达腺病毒转染在铝盐负荷基础上的海马神经元细胞MTT值和SOD活性明显下降,LDH漏出率和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或P<0.05),表现为严重的细胞损伤.结论:单纯的一定程度COX-2过表达不会造成神经元明显损伤,但可增加神经元对铝盐损伤的敏感性.

  • 槐米中槲皮素提纯、鉴定以及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张海英;徐水凌;张力衡

    目的:研究从槐米中槲皮素(Quercetin,Que)提取、鉴定和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以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纯槐米中槲皮素,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采用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细胞凋亡DNA Lad der和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槲皮素作用后MCF-7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槲皮素对人乳腺癌MCF 7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10.0 mmol/L槲皮素作用MCF-7细胞2d,DNA电泳出现特征性的凋亡条带;10.0 mmol/L槲皮素处理MCF-7细胞1d、2d和3d,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1.5)%、(30.0±11.8)%和(60.8±10.6)%.结论:用碱溶解酸沉淀法可从槐米中提纯槲皮素,提取的槲皮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 川阿格雷钠舒张血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包许;李晨辉;徐珺;吴玉林

    目的:研究川阿格雷钠(MC-002)对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测定川阿格雷钠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高钾预收缩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观察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亚甲蓝、吲哚美辛、格列本脲、蜂毒明肽、氯化钡和4-氨基吡啶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川阿格雷钠(3~300 μmol/L)能浓度依赖性地舒张NE预收缩的完整血管环,去内皮、亚甲蓝孵育和吲哚美辛孵育均能显著抑制其舒血管作用(P<0.05,P<0.01),L-NAME孵育无显著影响.川阿格雷钠拮抗高钾诱导完整血管环收缩的作用被格列本脲(ATP敏感型钾通道KATP抑制剂)和蜂毒明肽(小传导性钙激活型钾通道SKCa抑制剂)显著降低(P<0.01),氯化钡和4-氨基吡啶无显著影响.川阿格雷钠使NE预收缩的血管平滑肌的钙浓度-收缩曲线下移、右移,且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川阿格雷钠可能通过内皮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和环氧合酶途径、开放KATP和SKCa引起平滑肌细胞膜超极化以及减少钙内流而松弛血管.

  • 4-羟苯维胺酯抑制大鼠膀胱癌的COX-2的表达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群山;黄后宝;潘彩明;薛珺;蔡张愉;王啸;姜书传

    目的:使用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诱导SD大鼠膀胱肿瘤模型,观察4-羟苯维胺酯(4-HPR)的对大鼠膀胱肿瘤的干预效果.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造模组(B组)、造模处理组(C组、D组、E组),处理组分别予以4-HPR、阿霉素(ADM)、卡介苗(BCG)行膀胱内灌注.给药结束后1周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膀胱肿瘤中COX-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标本病理结果提示4 HPR、BCG、ADM对MNU诱导肿瘤的发生有明确的干预效果(P<0.05).4-HPR能有效抑制COX-2的表达及微血管的生成并促使肿瘤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4-HPR、BCG、ADM对MNU的致癌过程均有干预作用,4-HPR与ADM、BCG的抗癌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且其副反应更少.

  •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在慢性乙肝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余燕;李丹;余永胜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制复杂,其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病毒不能有效清除的重要原因.树突状细胞在清除病毒及肿瘤免疫中发挥激活特异性免疫的效应.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是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型,它是体内产生IFN-α的主要细胞,并放大对病原体的免疫杀伤效应,从而在抗病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pDCs的功能和数量都有所降低,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不能有效清除有关.本文简述了pDCs基本功能及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有关机制.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抗血小板策略

    作者:贾亮亮;柯永胜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ACS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的形成,终导致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是ACS患者抗栓治疗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应用,ACS患者PCI围手术期抗栓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备受关注.本文就ACS患者有关接受PCI前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的一些大型临床试验及抗血小板药物在当今早期侵入性冠状动脉治疗时代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CYP2D6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的个体化应用

    作者:陈冰;蔡卫民;杨婉花

    CYP2D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色素P450酶,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多态性.CYP2D6在抗精神病类药物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许多抗精神病药物药动学及药效学的个体间变异存在着密切联系,检测CYP2D6基因型有助于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综述CYP2D6基因多态性对抗精神病药物的药动学、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探讨了CYP2D6基因型检测在抗精神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李银;黎敬锋;李世光;王厚阳;王超;陈良余;陆明奎;蔡大炜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常规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强化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40 mg/d).各组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均随访3年,观察各治疗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治疗后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1).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比较,TC、LDL-C下降程度和HDL-C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内主要心血管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强化降脂组与常规降脂组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强化降脂组较常规降脂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更佳,无明显不良反应.

  • 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钟智勇;张明;王继辉;吴小立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在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住院4周以上,符合CCMD-3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33例,其中利培酮口服液组62例,奥氮平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4周末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总分以及实验室检查上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末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分值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锥体外系副反应,催乳素水平升高上利培酮口服液组要大于奥氮平组(P<0.05),而在体重增加和镇静、嗜睡上要少于奥氮平组(P<0.05);在其余副反应项目的比较上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是相当的,对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有效率在80%左右,两者在副反应上有所差别,在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喹硫平早期辅助治疗对首诊强迫症患者脱落率的影响

    作者:王继辉;吴小立;甘照宇;温盛霖

    目的:研究早期联合喹硫平( quetiapine,QUE)治疗对首诊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药物治疗脱落率的影响.方法:对146例门诊首诊并且接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治疗的OC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调查一般资料、治疗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首诊药物方案、脱落情况,按照首诊药物方案分为SSRIs组(108例)和SSRIs+QUE组(38例).脱落定义为在12周之前终止治疗.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脱落的影响因素.结果:首诊SSRIs+QUE组的脱落率为34.2%(13/38),SSRIs组脱落率为70.4%(76/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44,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脱落的发生和首诊药物方案、治疗前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相关,首诊联合喹硫平治疗可降低脱落率(Wals=10.041,P<0.01),治疗前强迫症状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脱落(Wals=8.196,P<0.01).结论:首诊联合喹硫平可降低OCD患者的脱落率,使得更多的患者从随后的治疗中获益.

  • 葛根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何庆璋

    目的:探讨葛根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20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葛根素组、复方丹参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葛根素组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复方丹参组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是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每组均连续给药2周.计算血肿体积和脑水肿程度,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记录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治疗后第14天,联合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脑水肿程度均显著低于另外3组(均P<0.05),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联合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另外3组(均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小于另外3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Barthel评分均显著大于另外3组(均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葛根素之间有正性协同作用,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 麻黄碱联合丙泊酚抑制芬太尼咳嗽反射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志永;谢彬;虞雪融;黄宇光

    目的:研究麻黄碱联合丙泊酚对芬太尼咳嗽反射(fentanyl-induced cough,FIC)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320例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随机进入4组:Ⅰ组(对照组)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Ⅱ组(麻黄碱组)静脉注射6 mg麻黄碱;Ⅲ组(丙泊酚组)静脉注射0.8 mg/kg丙泊酚;Ⅳ组(丙泊酚联合麻黄碱组)静脉注射0.8 mg/kg丙泊酚加6 mg麻黄碱.给予治疗药物2 min后,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射2 μg/kg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脉博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由一位医师按照盲法观察注射芬太尼后1 min内是否出现咳嗽,记录咳嗽发生的次数,并且根据咳嗽发生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Ⅱ组、Ⅲ组和Ⅳ组患者的FIC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Ⅰ组明显降低,而且Ⅳ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结论:麻醉诱导时联合应用麻黄碱和丙泊酚对FIC的抑制效果更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是临床上一个简单、有效的防治FIC的办法.

  • 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作者:张玉琦;徐文炜;程灶火;吴越;顾君;汤莉;季萍;李桂林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3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组与单用奥氮平组.治疗前和研究结束时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在治疗2、4、6、8周末以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减分率评定疗效:≥60%为显效,≥30%为有效,<30%为无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记录治疗中各项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2分以上,治疗结束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0,P<0.05).治疗前后BEHAVE-AD量表评分两组组内比较,至第4周末时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8.46%,显效率为67.31%;单用奥氮平组有效率70.59%,显效率为45.10%,两组比较有效率和显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67,P<0.05;x2=5.701,P<0.05).两组均无不能耐受的不良药物反应.结论:多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安全有效且优于单用奥氮平.

  • 验证并比较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对中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测准确性

    作者:谭胜蓝;彭娟;周新民;宋国宝;刘立明;张伟;刘昭前;周宏灏;李智

    目的:验证并比较12个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及目前国内常用固定剂量给药方案(2.5 mg/d)对本院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预测准确性.方法:收集已达华法林稳定剂量的804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完整临床资料,采集每位患者外周血2 mL,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其VKORC1-1639G>A和CYP2C9*3基因型.Pubmed检索出符合筛选条件的12个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采用绝对误差均值(MAE)和预测百分比两个指标评价并比较各模型预测准确性.结果:共有9个预测模型及固定剂量方案计算的MAE小于±1.0 mg/d,其中MAE低的三个模型分别为Gage、Wen和Ohno.共有8个模型及固定剂量方案计算理想预测百分比大于40%,其中理想预测百分比高的三个模型分别为Wen、Huang和Gage.敏感性分析表明预测模型对中剂量(稳定剂量>1.88,且< 4.38 mg/d)和高剂量(稳定剂量≥4.38 mg/d)患者预测准确性较好,但对低剂量患者(稳定剂量≤1.88 mg/d)预测较差;固定剂量方案对高、低剂量患者预测准确性均为0.结论:基因导向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可以较好预测大部分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华法林 模型 VKORC1 CYP2C9
  • 基于偏小二乘模型的奥氮平血药达峰浓度与个体内在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俞凌燕;楼洪刚;阮邹荣;江波;陈金亮

    目的:探讨奥氮平血药达峰浓度(Cmax)与个体内在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LC-MS/MS测定20名健康志愿者奥氮平的Cmax,采用偏小二乘回归方法(PLS)分析Cmax与个体内在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肌酐(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等的相关性.结果:通过PLS分析结果表明:Cmax与BMI、WBC、BUN、TP、ALT呈正相关;与RBC、PLT、HB、Cr、ALB、AKP呈负相关,其中与BMI、WBC、RBC、BUN、TP相关性强.预测建模分析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以作为预测奥氮平体内Cmax的参考指标.结论:个体内在因素影响奥氮平的Cmax,可以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 多元回归模型对泽泻调脂颗粒组方的定量评价

    作者:黄继汉;尹芳;李云飞;何迎春;张密;刘成海;刘红霞

    目的:基于泽泻调脂颗粒不同配伍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影响的实验数据,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进行再分析,定量评价其配伍规律,为优化组方提供参考.方法:泽泻调脂颗粒4个主要成分通过均匀设计,药效指标为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分析.结果:终模型提示X1为主要起效成分,X3为拮抗组分,X2与X4单独量效关系不明确,疗效主要体现于交互作用上.综合以上3点,当X1、X2、X4取大剂量,X3取小剂量时,组方有大药效.结论:采用NONMEM分析方法,可全面考虑各组分间交互作用及个体间和个体内误差等随机效应,提供的信息量更大.

  • 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中的采样优化方法

    作者:李燕;孙鹤

    采样优化方法在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D优化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基于大后验贝叶斯估算法(MAPB)的有限采样法等的原理、步骤及优缺点,并总结了各方法在采样优化估算中每一步骤的特点.本文也列举了重要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可实现其估算分析的统计软件.

  • 非免疫性过敏反应细胞模型的建立

    作者:赵吟;李钦;郑晓亮;张信岳

    目的:通过非免疫性刺激物C48/80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脱颗粒反应正交试验,优化非免疫性过敏反应细胞模型建立条件.方法:在不同的孵育时间下,C48/80与不同浓度的RBL-2H3细胞共孵育,通过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确定建立非免疫型过敏反应细胞模型的优实验条件,并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不同孵育时间下的RBL-2H3细胞均可受C48/80诱导发生典型的脱颗粒反应,但不同条件下的脱颗粒程度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都有显著差异.结论:当RBL-2H3细胞浓度为2×105 mL、孵育时间60 min时,细胞的感受性较好,其脱颗粒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