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중화신경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346
  • 国内刊号: 11-205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ns.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忠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对冲伤致颅内静脉窦破裂出血三例

    作者:蔺玉昌;黄长铭;季卫阳;徐幸;王姿英

    例1 男,27岁.3米高处坠落,枕部着地,伤后短暂昏迷后清醒,呕吐数次,约半小时后再次昏迷.入院时神志昏迷,GCS 7分,枕部见头皮挫伤,双瞳孔等大,光反射迟钝,肢体无偏瘫,病理征阴性.头颅CT示枕骨骨折,双额硬膜外血肿(骑跨性),额骨无骨折.双额骨瓣开颅,清除硬膜外血肿60ml,发现上矢状窦前端约2cm处破裂出血,明胶海绵压迫后行矢状窦双侧"提篮式"悬吊止血.术后病人意识清醒,恢复良好.

  • 扩大额下硬膜外硬膜下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一例

    作者:蒋传路;陈赞;赵岩;邹文涛

    患者女,40岁.头痛6个月,双侧眼睑下垂,复视,双眼视力减退1个月.入院查体:双眼睑下垂,左侧为重,双眼视力减退,左眼仅存光感,右眼眼前3米指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左侧眼球固定,活动受限,右侧眼球外展尚可,向其他方向活动受限.左侧额部感觉减退.头部CT报告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头部MRI可见斜坡骨质破坏,内见类圆形软组织信号影,呈混杂等T1等T2信号,肿瘤向上突入鞍上池,压迫视交叉,向下侵犯鼻咽顶壁及后壁,向前侵犯至筛窦,向两侧侵犯海绵窦并包绕两侧颈内动脉,肿瘤大小4cm×4cm×5cm.增强扫描见肿瘤不均匀强化.患者各项激素水平正常.手术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硬膜内入路,额部发际内大冠状皮肤切口,皮瓣翻向前至眶脊.

  • 脑外伤致外地口音综合征四例

    作者:张之营;周修玉;赵继宗

    例1 男,48岁.因车祸伤致昏迷10小时余入院,入院查体:中度昏迷,躁动,右侧肢体少动,右侧巴氏征(+).头颅CT示:右颞骨线形骨折,左、右额、左颞多发挫裂伤,以左颞挫裂伤重.给予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后,第18天患者逐渐清醒,并出现自发语言.第20天可说无语法的句子,命名不能,语音发生改变,呈东北口音.追问病史,患者18岁到23岁在东北当兵,当时讲话为东北口音,复员回山东后又逐渐改为当地口音.受伤前一直为当地口音.随着病情好转,其口音完全变为东北口音.持续8月余,逐渐改为当地口音,随访6年其语音未再改变.

  • 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作者:杨立业;惠国桢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效果不满意,目前开发的立体定向治疗疗效不持久.1985年胎儿黑质组织移植首次应用于治疗PD,接受移植的病人的症状和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得到恢复,脑细胞移植被认为具希望和潜力的完全治疗PD的一种疗法.

  •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作者:吴胜田;张建国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以多巴胺能黑质纹状体神经元凋亡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变.20世纪80年代,法国Grenoble的Benabid及其同事向世人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ian stimulation, DBS),本文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 经额安置脑室端分流管简易定位技术

    作者:梁新强;崖天盛;蒋广元

    我们采用简易定位方法将分流管脑室尖端安置于远离堵塞物质的理想位置——室间孔正前方,进行脑积水分流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全组共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5~63岁,平均22岁.梗塞性4例,交通性16例.先天性4例,外伤性4例,肿瘤性6例,其它原因6例.全部患者经头颅CT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为脑积水.

  •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六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徐波涛;金爱国

    我们对6例帕金森病(PD)进行了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56~72岁,平均67.3岁.病史4~14年,平均8.8年.以肢体、头面部震颤、肢体僵硬为主要症状5例,均服用美多巴、安坦、息宁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无明显疗效.其中3例在6~18个月前曾在本院进行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毁损术后一侧肢体症状缓解,因另一侧肢体症状加重而入院手术.

  • 经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

    作者:丰育功;吴国庆;王伟民;赵经郊;孙敬熙;王厚忠;张兵;孙淼;吴唏;孔军;管勇

    一、临床资料男,41岁,女50岁,其中垂体腺瘤63例,颇咽管瘤21例、鞍结节脑膜瘤4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和胆脂瘤1例.大多数以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内分泌障碍为主,少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 脊髓蛛网膜囊肿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刘强胜;郭兵;陈光;程高鹏

    一、临床资料本组共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7~58岁,平均32.4岁.术前病程6个月至12年,平均21.6月.囊肿部位颈段3个,胸腰段19个,骶部马尾6个.临床表现肌力障碍28例,深感觉障碍13例,浅感觉障碍18例,二便障碍10例,自发疼痛15例.有明显感染史者2例,有外伤史者4例,不明原因者22例.本组28例全部做MRI检查,其中3例呈蛛网膜囊肿样改变,有占位效应.其余25例表现脊髓明显增粗,呈均匀低信号,常伴有多个囊腔.T2显示异常高信号,难以区分界限.强化扫描囊肿壁显示局限性强化.

  • MRI影像技术在苍白球腹后核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黄永安;尹震;张宝国;程钢戈;马宏伟;肖承志

    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帕金森病28例.男16例,女12例.按Hoehn & Yahr分级: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6例,Ⅴ级1例.行单侧苍白球腹后核(PVP)毁损术27例,分期双侧PVP毁损术1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定位,共29例次.

  • 微电极导向单侧多靶点射频治疗120例帕金森病临床分析

    作者:李智勇;魏学忠;梁国标;杜鹏;唐新华;陈游力

    一、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62例.年龄40~76岁.病史3~20年.判别指标采用国际通用的Webster病情评估标准.以震颤为主伴中度以上僵直的患者31例,以僵直为主伴轻度震颤的患者20例.本组患者脑萎缩97例,占80.8%.术中Gpi(苍白球内侧)+Vim(丘脑中间核)毁损71例,GPi+Voa(腹嘴前核)6例,Gpi+Vop(腹嘴后核)15例,Gpi+Vim+Voa17例,Gpi+Vim+Voa+Vop7例,Gpi+Vim+Voa+Vc(腹尾核)4例.术前未用药治疗患者13例,服药无效30例,曾行对侧PD治疗患者38例.

  • 复发性星形细胞瘤P16基因的研究

    作者:张汉伟;张刚利;苑玉清

    一、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星形细胞瘤患者.首次手术肉眼全切除肿瘤,二次手术前未行放疗,共得到符合条件患者22例,对照组为外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8例.采用改良法提取石蜡切片DNA.P16基因参考赵坡等(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310)设计的P16 exon2引物.内对照引物采用Izomoto (Cancer lett, 1995,97:241-247)等设计的GAPDH基因引物.PCR产物行凝胶电泳,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两条扩增带的光密度比值.

  • 星形细胞瘤FHIT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作者:王运杰;崔连旭;郑伟;范舒旻

    一、材料与方法1.取材:星形细胞瘤新鲜手术标本45例,均采用同体外周静脉血作对照.标本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PCR扩增:FHIT基因的3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引物由上海Sangon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分别为:D3S1234(5-CCT GTG AGA CAA AGC AAGAC-3,5-GAC ATT AGG CAC AGG GCTAA-3,99~121bp)、D3S1300(5-AGCTCACATTCTAGTCAGCCT-3,5-GCC AAT TCC CCA GATG-3,217~241bp)、D3S4103(5-TTC TAC TGC AAT CCA GCC TGG-3,5-CTT GGG ATG AAT TAT AAA CCT-3,165~185bp)

  • 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时植物神经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蔚;许林峰;刘道坤

    目的通过不同方法建立椎基底动脉系缺血动物模型,对缺血病灶区超微结构进行研究,比较与血管伴行的交感神经损伤与否、病灶内的病理形成的差异,探讨交感神经在缺血时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电凝和直接栓塞兔小脑后下动脉,建立不同的椎基底动脉系缺血的模型,对模型进行动态的脑干诱发电位监测,并以光镜、透射电镜检查病灶内的病理变化.结果病理检查显示电凝损害了闭塞部位的植物神经后,沿血管走行的对血管起支配作用的植物神经部分发生溃变,梗塞灶内充血性、缺血性梗塞同时存在,而栓塞组梗塞灶内毛细血管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形态完整,梗塞均表现为缺血性.动态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发现,由于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损害,发生了脑干的继发性损害,缺血性损害范围增大,预后恶化.结论交感神经对脑血管的支配作用在缺血性中风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维持了正常情况下脑血管的张力,在缺血、缺氧时能有效地增加脑血流,限制局灶性梗塞范围的扩大,对邻近的脑组织起着保护性作用.

  • 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徐启武;鲍伟民

    目的探讨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19例患者的MRI表现,及其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这类肿瘤在MRI上可分为三型:A.空洞型,肿瘤大小不等,且继发延、脊髓空洞;B.囊肿型,为囊内小的附壁结节;C.实体型,为巨大的实体性肿瘤.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全切除肿瘤,并经病理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神经系统状态好转者18例,加重1例.结论颈髓MRI能对颈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作出定位、定性诊断,并可将其分型,以利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诊断时,还需与胸廓出口综合征和颈椎病相鉴别.认为颈髓髓内、即使累及延髓的血管母细胞瘤宜行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随肿瘤类型不同而各异,为重要是:需沿正确的界面分离,并应在离断供血动脉后切除肿瘤.

  •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安沂华;王红云;张相彤;刘暌;张亚卓;王忠诚

    目的研究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从孕龄16天的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分化,通过免疫组化学技术研究其特性.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3天后将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注入血肿同侧或对侧的尾状核内.记录损伤和移植后的大鼠运动功能.不同时间杀死大鼠,研究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分化和迁徙的情况.结果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体外能够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血肿同侧移植干细胞的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显著好于血肿对侧移植干细胞组及未移植干细胞的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证实移植后的干细胞在体内可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并向损伤区域迁徙.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内、体外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分化成各种类型神经细胞的比例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在脑内靠近损伤部位移植胚胎神经干细胞后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动物的运动功能.

  • 脑胶质瘤同步内放疗和内化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沈剑峰;周永庆;詹仁雅;吕世亭;马跃辉;郑杰胜;黄红光;童鹰;万曙;刘凡隆;杨以理

    目的探讨术中埋置在残瘤腔间质内化疗囊和Ommaya囊对31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同步间质内放疗(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ty)间质内化疗、(interstitial chemotherapty)的疗效.方法于术中尽可能多的切除肿瘤并在残瘤腔内埋置32P放疗囊和Ommaya囊,并做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检测后选择高抑制率化疗药物,术后同步进行经皮穿刺注入32P及敏感化疗药物.结果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31例患者1年生存22例(71%)、2年生存20例(65%)、3年生存19例(61%).结论同步间质内放疗、内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控制复发,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综合治疗胶质瘤的有效的方法.

  • 下丘脑错构瘤40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世祺;李春德;马振宇;张玉琪;甲戈;谢坚;程阳泉

    目的总结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0例下丘脑错构瘤,男∶女=1.35∶1;发病年龄为2个月至51岁,中位数为12.5个月.15岁以下儿童32例(80%),成人(18岁以上)4例(10%).其临床主要特点为痴笑样癫痫和性早熟,少数还有其它类型癫痫、智力低下或合并先天畸形;其中单纯性早熟者19例(48%),性早熟合并癫痫者14例(35%),单纯癫痫者7例(18%).CT、MRI显示脚间池或垂体柄后上方有等信号(等密度)病变,注药无强化.手术治疗27例,除1例采用经纵板入路外,均采用经翼点入路切除错构瘤;γ刀治疗8例;药物治疗1例.结果全切14例(52%),其中10例为单纯性早熟者,均治愈;大部切除13例,症状明显好转,手术有效率为97%;单纯γ刀治疗的5例中有效1例,余4例观察时间尚短,而难以判断;药物治疗性早熟有效,但对痴笑样癫痫及其它类型癫痫无效.结论下丘脑错构瘤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

  •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现状和未来

    作者:王忠诚;张建国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我国在60年代由王忠诚院士牵头组织的普查结果,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81/10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欧美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千分之一,发病率可达百分之一.

  • 首届二十一世纪神经外科研讨会暨2001华北神经外科会议纪要

    作者:

  • 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作者:刘焯霖

    一、具备下列条件基本上是帕金森病1.病人必须存在至少两个下列主征:静止型震颤(节律性,每秒4~7次),齿轮样或铅管样肌强直,运动迟缓或减少,姿势性反射障碍,但至少包括静止性震颤或运动迟缓其中一项.2.病人的帕金森病症状和体征不是由于脑外伤、脑肿瘤、病毒感染、脑血管病或其他已知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已知的药物和(或)化学毒物所引起.

  • 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作者:张建国;王忠诚;初君盛;吴胜田;张小英;周云;李少武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原发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及手术方法.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和手术计划系统进行靶点定位,对20例PD病人的丘脑底核(STN)进行电极植入,术后至少6个月的评价和随访.结果 15例单侧和5例双侧STN的DBS术后病人肢体僵直、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改善明显,术前术后UPDRS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服药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 结论 STN的DBS手术治疗PD,对症状改善非常全面,可通过参数调整达到佳治疗效果,服药量明显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丘脑底核与电刺激术效果关系的研究

    作者:凌至培;汪业汉;牛朝诗;姜晓峰;凌士营;喻廉;傅先明

    目的研究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观察术中丘脑底核(STN)刺激对PD震颤、肌僵直、运动缓慢的缓解效果以及对语言的影响,探讨电极在丘脑底核内的解剖位置与刺激效果的关系,以寻找植入刺激电极至STN的佳位置.方法 26例帕金森病患者,利用MRI及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植入丘脑底核,其靶点:X=11mm~13mm,Y=-1mm~-3mm,Z=-7mm.术中予以高频刺激(频率为130Hz~150Hz,脉宽为90μs~150μs,电压自0.5V开始,逐渐增至8V);利用电极的不同触点分别进行刺激,根据刺激效果和副反应的出现情况,确定电极在STN中的佳位置.其中有3例进行了STN电极永久性植入,术后随访6~14月.结果 26例术中刺激发现,STN背外侧部是电刺激的佳位置,而电极过深及过外则易引起言语障碍.结论 STN的高频刺激能改善PD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主要症状,是PD慢性刺激的理想靶点,其背外侧部是刺激效果的佳位置.

  • 内苍白球震颤细胞的电活动与帕金森性震颤

    作者:李勇杰;庄平;赵国光;石长青;张宇清;李建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特征性震颤与内苍白球(GPi)神经元电活动的关系,指导手术靶点的精确定位.方法 10例PD患者接受了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术中应用微电极和肌电(EMG)记录技术,采集GPi神经元和肢体震颤的生物电活动.术后应用分析软件甄别单细胞及其电活动特点,分析其与震颤症状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在GPi共记录到了112个神经元,有57个(51%)震颤细胞,且主要分布在视束上方4~6mm,其簇状放电的节律与肢体震颤的节律高度一致(4~6Hz),R2=0.71(P<0.01).毁损震颤细胞导致震颤症状的消失.结论震颤型PD患者的GPi存在电活动与肢体震颤节律一致的震颤细胞.该细胞的发现和定位,对于指导手术毁损的部位和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 帕金森病的定向手术适应证

    作者:高国栋;张华;王学廉;梁秦川

    目的确定各类帕金森病的定向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1478例帕金森病定向手术,对手术后的手术疗效和某些相关并发症进行评估,进而推断各类帕金森病的定向手术适应证.结果苍白球毁损术对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的震颤患者均有效,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震颤无效的患者,苍白球毁损术的手术疗效效果很差,单侧丘脑Vim核毁损术对震颤改善极佳,96.9%的患者彻底消失,同期同侧苍白球+丘脑Vim核毁损术的患者震颤改善率为96.3%,苍白球毁损术对僵直、运动迟缓的疗效也显示出与左旋多巴服药反应的规律性,服药效果好的手术效果较好,但是,与震颤不同的是,服药无效的也有一定的疗效.启动不能患者,其手术效果都不佳,流涎、吞咽困难发生率在单侧苍白球毁损术患者中较低,乏力发生率较高,分期双侧苍白球毁损术中患者年龄较大的较易发生乏力、流涎、吞咽困难.结论我们的临床实践认为左旋多巴类药物服药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定指标,僵直、运动迟缓、药物引起的"开-关"、异动症服药有效的患者,苍白球毁损术的效果较好;震颤则有所不同,凡是左旋多巴不能完全控制的,采用苍白球+丘脑Vim核毁损术则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启动不能的患者手术应该极其慎重,手术的帮助不大.我们不主张同期双侧苍白球毁损术,分期双侧苍白球毁损术也要慎重.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定向手术
  • TH基因修饰细胞脑内移植治疗猴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承远;王建刚;杨扬;许加军

    目的评价包囊化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ylase, TH)基因修饰的基因工程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将pcDNA3/hTH质粒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Y5Y细胞,筛选出阳性克隆,微包囊化处理后的含有TH基因修饰细胞植入PD猴模型脑内,观察其行为、CSF中DA含量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查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 (1)pcDNA3/hTH基因经亚克隆,提取纯化的质粒,经ECORI酶切后产生1.9Kb和5.5Kb的片段.转基因后的SY5Y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TH染色强阳性;(2)移植后PD猴症状明显改善,脑脊液中DA合量升高;(3)SABC免疫组化发现移植区存在大量TH阳/性细胞.结论构建的TH基因工程细胞体外和体内均表达人类TH基因;微包囊化处理后的基因工程细胞在PD猴脑内存活并发挥治疗作用.

  • 帕金森病脑内移植基因工程细胞系的构建

    作者:杨扬;吴承远;王晓民;卢峻;韩济生

    目的为进行帕金森病(PD)的转基因细胞治疗,在实验室构建人类酪氨酸羟化酶(hTH)基因表达工程细胞系.方法重组质粒pcDNA3/hTH经亚克隆、纯化后,用脂质体法转染到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内.经G418筛选、克隆,分离培养经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结果转染pcDNA3/hTH的SH-SY5Y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明显,与仅呈非特异性染色的对照组SH-SY5Y细胞形成鲜明的对比.结论转染pcDNA3/hTH的SH-SY5Y细胞能够有效地表达hTH,在PD治疗的非人类灵长目实验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N-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洪雁;张本恕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NAT2)慢乙酰化等位基因和慢乙酰化基因型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关系.方法采取PCR-RFLP的方法,比较各100名原发性PD患者和健康人NAT2三个慢乙酰化等位基因M1,M2和M3的频率分布以及慢乙酰化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结果在全部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NAT2慢乙酰化等位基因和慢乙酰化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而在54名早发性PD患者(发病年龄<55岁),M1,M2和M3的频率分布为7%,27%和22%,对照组为4%,16%和16%,两组差异显著(P<0.05).早发性PD患者和对照组慢乙酰化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分别为24%和11%,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NAT2慢乙酰化等位基因和慢乙酰化基因型可能与早发性PD有关.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作者:孙伯民;刘康永;郎黎琴;潘力;刘道宽;李殿友;凌至培

    目的应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PD),并对其疗效作出评价.方法对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及术中电生理验证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丘脑底核,采用同期或分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周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佳疗效.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改善,同时多巴胺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1例曾接受双侧丘脑腹中间核及一侧苍白球毁损后的患者只得到了轻度改善.结论 DBS法治疗中晚期PD,具有安全,副作用可逆转的优点,且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及病情发展调节刺激参数达到佳症状控制,完全控制震颤,明显改善肌张力障碍、步态、姿势等运动障碍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另外多巴胺类药物的用量也明显减少.

  • 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的手术并发症

    作者:张华;高国栋

    目的全面和系统地分析苍白球毁损术并发症,并对并发症进行适当的分类.方法统计1305例帕金森病患者,将并发症分为Ⅰ类并发症和Ⅱ类并发症.Ⅰ类并发症指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定位不准确有关,包括:视野缺损、偏瘫.Ⅱ类并发症则指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创伤有关,目前不能完全用定位偏差来解释,它包括:乏力感、流涎、吞咽困难、呃逆、音量降低、嗜睡、癫痫发作、肢体失用、精神错乱、脑出血、昏迷.结果Ⅰ类并发症视野缺损和偏瘫的发生率分别为0.09%和0.26%,Ⅱ类并发症术后乏力达25.6%,音量减低11.6%,嗜睡12.6%,呃逆11.9%,流涎7.8%,吞咽困难4.1%.分期双侧苍白球毁损术发生率较高,分别为乏力47.6%,流涎26.6%,吞咽困难16.9%,音量降低20.5%.脑出血的17例.肢体失用3例.不明原因昏迷2例,术后短暂精神错乱4例.结论苍白球毁损术的并发症种类较多,尽管多数并发症并非严重并发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苍白球毁损术的并发症在乏力、流涎、音量降低发生率较高,双侧手术要慎重,尤其是同期双侧苍白球毁损术.微电极手术的脑出血发生几率仍是较低的,是可以接受的低风险.

中华神经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2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