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ic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2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2007
  • 国内刊号: 11-931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宁利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放射工作人员立体视锐度改变的研究

    作者:张夏薇;李丛林

    目的:了解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对工作人员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8名医务工作者立体视锐度进行对比检查,其中22例为从事放射诊断工作者,作为放射组;16例为一般临床工作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工龄均为8年以上。两组立体视锐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放射组收录的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立体视锐度降低。放射组中,立体视锐度40″者15/22人;100″者3/22人;140″者0/22人;200″者1/22人;600″者1/22人;800″者2/22人。对照组中,40″者14/16人;100″者1/16人;140″者1/16人;200″者0/16人;600″者0/16人;800″者0/16人。经过秩和检验,放射组和对照组立体视锐度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W=-1.45,P>0.05)。结论从事放射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立体视锐度较一般临床科室工作者降低,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立体视锐度 放射线
  • 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作者:聂洪荣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眼科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2例(42只眼),采用三联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术后19只眼矫正视力≥0.5,18只眼矫正视力0.3~0.5,5只眼矫正视力≤0.3。术后视力比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2,P<0.05)。术前平均眼压为(39.19±9.4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平均眼压为(15.14±3.22) mm 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t=15.98,P<0.05)。术中、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采用三联手术治疗,安全、经济、有效。

  • 不同术式对白内障患者视力和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奚婷;张春元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眼科226例(226只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3例(113只眼)。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术后1,3,30 d的视力按照≤0.1,0.2~0.3,≥0.4分为3个等级,采用眼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查的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核硬度按≤Ⅲ级,≥Ⅳ级分为2个等级,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 d对照组患者视力≤0.1者30例(30只眼),占26.55%;视力为0.2~0.3者54例(54只眼),占47.79%;视力≥0.4者29例(29只眼),占25.66%;观察组患者视力≤0.1者12例(12只眼),占10.62%;视力为0.2~0.3者59例(59只眼),占52.21%;视力≥0.4者42例(42只眼),占37.17%,术后1 d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88,P<0.05)。术后3 d对照组患者视力≤0.1者23例(23只眼),占20.35%;视力为0.2~0.3者60例(60只眼),占53.10%;视力≥0.4者30例(30只眼),占26.55%;观察组视力≤0.1者11例(11只眼),占9.73%;视力为0.2~0.3者57例(57只眼),占50.44%;视力≥0.4者45例(45只眼),占39.82%,术后3 d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40,P<0.05)。术后30 d对照组患者视力≤0.1者11例(11只眼),占9.73%;视力为0.2~0.3者68例(68只眼),占60.18%;视力≥0.4者34例(34只眼),占30.09%;观察组患者视力≤0.1者6例(6只眼),占5.31%;视力为0.2~0.3者60例(60只眼),占53.10%;视力≥0.4者47例(47只眼),占41.59%,术后30 d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1.84,P >0.05)。对照组26例(26只眼)核硬度≤Ⅲ级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者9例(9只眼),占34.62%;其中后囊破裂2例(2只眼),占7.7%;角膜水肿者3例(3只眼),占9.6%;前房渗出者1例(1只眼),占3.8%;高眼压和浅前房者2例(2只眼),占7.7%;前房出血者1例(1只眼),占3.8%;观察组24例(24只眼)核硬度≤Ⅲ级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者7例(7只眼),占29.17%;其中后囊破裂者1例(1只眼),占3.8%;角膜水肿者2例(2只眼),占5.7%;前房渗出者1例(1只眼),占3.8%;高眼压和浅前房者2例(2例),占5.7%;前房出血者1例(1只眼),占3.8%,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对照组87例(87只眼)核硬度≥Ⅳ级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者53例(53只眼),占60.92%;其中后囊破裂者10例(10只眼),占12.0%;角膜水肿者17例(17只眼),占19.4%;前房渗出者9例(9只眼),占11.1%;高眼压和浅前房者3例(3只眼),占15.5%;前房出血者4例(4只眼),占4.4%;观察组89例核硬度≥Ⅳ级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者27例(27只眼),占30.34%;其中后囊破裂者4例(4只眼),占5.0%;角膜水肿者5例(5只眼),占6.3%;前房渗出者6例(6只眼),占6.7%;高眼压和浅前房者8例(8只眼),占8.8%;前房出血者4例(4只眼),占4.6%,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0,P<0.05)。结论相比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适合核硬度>Ⅳ级的患者。

  • 采用临床路径模式管理老年性白内障医疗过程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巧玲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模式在管理老年性白内障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山东省胶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就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4例(84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42只眼),研究组的医疗流程实施临床路径模式管理,对照组遵循传统模式的常规进行实施医疗流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药费情况,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医疗情况,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50±0.62)d、住院费用为(3421±286.07)元、药费为(406.29±29.16)元;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4.98±1.29)d、住院费用为(3945.86±271.06)元、药费为(586.29±52.38)元。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药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7014,8.6312,19.4585;P <0.05)。结论临床路径模式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医疗过程的管理中,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及用药费用。可以促进医院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医疗质量,提高医院运转效率,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宏钧;熊飞;姚燕;张仲臣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与缺血性脑卒中(I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眼科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确诊的32例NAION患者和40例I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既往史等。除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外,两组患者均接受眼底、视野、颈动脉超声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两组患者全身疾病比较的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颈动脉异常等危险因素。 NAION组中糖尿病、高血压及脑部缺血改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1.87%,40.62%,31.25%明显低于 IS 组的52.50%,72.50%,100.00%,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7.43,39.60;P <0.05)。 NAION组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斑块所占比例分别为15.62%,46.87%低于IS组的32.50%,6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1.23;P>0.05);IS组未发现低血压病史患者。结论 NAION与IS在颈动脉狭窄和斑块方面差异不大,两类疾病的其余危险因素不尽相同。

  • 78例泪道再通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文会;孟兆平

    目的:探讨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承德市中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7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2例(32只眼),女性36例(36只眼),行一次性泪道再通管逆行植入术。术前行泪道碘油造影,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操作。术后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有效率。结果本研究病例术中2例(2只眼)患者植入泪道再通管失败,其原因考虑与骨性泪道狭窄、泪道激光术后有关;其余76例(76只眼)患者均顺利植入。术后3~7 d冲洗泪道,6例(6只眼)患者泪道不通,并有少许陈旧性血凝块;术后6个月拔管,冲洗泪道仍不畅通;其中3例(3只眼)患者再通管半脱位,2例(2只眼)患者鼻泪管开口处肉芽阻塞,1例(1只眼)患者下鼻甲肥大;6例(6只眼)患者均放弃再治疗。其中13例(13只眼)患者冲洗通畅,但自觉少许溢泪。术后对患者随访观察12个月,治愈者57例(57只眼),治愈率为73.1%;好转者13例(13只眼),占16.7%;无效者6例(6只眼),占7.7%;失败者2例(2只眼),占2.6%,总有效率为89.7%。结论一次性泪道再通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单,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前房角角度与三面镜检查前房角分级的对应性研究

    作者:刘雪霞;李果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测前房角角度与三面镜检查前房角分级的对应性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门诊的患者32例(64眼),双眼均纳入研究,排除有角膜水肿或混浊、角膜炎症、角膜斑翳、内眼手术史及眼球穿通伤病史的患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裂隙灯显微镜下三面镜检查前房角分级及OCT检测前房角角度。采用三面镜检查并记录受试者患眼的眼别及鼻侧、颞侧、上方及下方象限的前房角分级情况(采用Scheie分级法);采用OCT检测并记录受试者患眼的眼别及鼻侧、颞侧、上方及下方象限的前房角角度。结果受试者32例(64只眼,256个象限)。其中,男性7例(14只眼,56个象限),占21.88%;女性25例(50只眼,200个象限),占78.12%。年龄26~69岁,平均45.4岁。采用三面镜检查受试者前房角分级与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前房角角度的结果情况,分别为:宽角,鼻侧为43.12°±6.21°,颞侧为46.23°±7.01°,上方为40.12°±5.66°,下方为45.17°±6.13°,前房角角度范围为35°~50°;窄Ⅰ,鼻侧为34.15°±4.17°,颞侧为35.13°±3.13°,上方为33.10°±4.17°,下方为37.10°±3.07°,前房角角度范围为30°~40°;窄Ⅱ,鼻侧为24.88°±2.49°,颞侧为24.96°±4.06°,上方为23.05°±3.86°,下方为25.03°±3.01°,前房角角度范围为20°~30°;窄Ⅲ,鼻侧为15.23°±5.38°,颞侧为15.05°±6.01°,上方为13.71°±5.26°,下方为14.39°±5.29°,前房角角度范围为10°~20°;窄Ⅳ,鼻侧为5.10°±4.11°,颞侧为5.31°±3.21°,上方为4.67°±4.07°,下方为5.47°±2.87°,前房角角度范围为0°~10°。结论采用OCT检测前房角角度可以作为前房角分级检查的新方法。

  • 本刊对“名家临检”栏目稿件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名家临检”栏目,是本刊的核心精品栏目,由编辑部向国内外具有一流水平的专家,采用特约稿件方式组稿。《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作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力争把这个栏目开辟为指导年青医师(临床技师)、展示大家风采的优秀平台。请您准备下述内容:
      1.提供一个实际临床检查操作的录像,也可以是连续几个检查的合集。格式采用MPG、MPEG、AVI、Rmvb均可,如有字幕、配音更佳。刻录成光盘或用U盘拷贝提供,或采用QQ在线传送给编辑部。欢迎作者自行添加字幕、配音(视频前部请加一屏内容包括,讲座题目、单位名称、讲座者姓名)。编辑部将根据出版需要进行视频、音频、字幕、转场、剪辑、编剧、美术等后期制作。

  • 本刊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举例说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本刊参照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格式举例如下,供读者参考。

  • 本刊对“名家手术”栏目稿件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名家手术”栏目,是本刊的核心精品栏目,由编辑部向国内外具有一流水平的专家、采用特约稿件方式组稿。《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作为力争把这个栏目开辟为指导年青医师、展示大家风采的优秀平台。请您准备下述内容:
      1.提供一个手术录像,也可以是连续几个手术的合集。格式采用MPG、MPEG、AVI、Rmvb均可,如有字幕、配音更佳。请您刻录光盘或用U盘拷贝提供。编辑部将根据出版需要视频、音频、字幕、转场、剪辑、编剧、美术等后期制作。

  • 本刊有关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 kg-1·天-1应改为mg· kg-1· 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 kg-1· 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 min-1的形式。在首次出现不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处用括号加注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下文再出现时只列法定计量单位。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单位使用mm Hg或cm H2 O,但文中首次出现时用括号加注(1 mm Hg=0.133 kPa)。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 本刊对稿件中科研设计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描述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1.科研设计名称与方法的描述:文中应写明科研设计名称和主要方法。(1)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调查研究、回顾性调查研究、横断面调查研究。(2)实验设计,请写明设计类型: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写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何种盲法措施;主要方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并且写明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的方法。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作者署名和志谢

    作者:本刊编辑部

    我国著作权法公布以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医学科技期刊必须严格执行著作权法。为此将本刊对作者署名和志谢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
      一、作者署名的意义和应具备的条件
      (一)署名的意义
      (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信息,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论文采用不同语种进行再次发表的规定

    作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凡符合以下条件的论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允许并接受同一研究的有关论文采用不同语种再次发表。
      1、高质量、有影响的科研论文。
      2、作者须征得相关期刊的同意,首次发表论文的期刊和准备再次发表的期刊均无异议。作者需向再次发表的期刊提供首次发表该论文期刊的同意书,论文首次发表的时间和论文复印件、单行本或原稿。

  • 医学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本刊编辑部

    论文的写作前言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等。有些研究还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具体时间。前言必须开门见山、简要、清楚、切忌套话、空话、牵涉面过宽、详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过多等。不应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应与摘要雷同。未经检索,前言中不可写“国内外未曾报道”等字样,也不可自我评价达到“XX水平”或“填补XX空白”等。前言通常不需要标题。论著文稿的前言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 本刊对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为维护本刊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本刊对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1篇文稿已以全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该文投寄给他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并申述理由。(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实后再通知作者,同时立即进行退稿处理,在作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就此问题作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后仲裁。(6)一稿两用一经证实,本刊将择期在杂志中刊出其作者单位和姓名及撤销该论文的通告;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2年内将拒绝在本刊发表;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

  • 波长577 nm 的黄色激光在眼底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邓永红;张新媛;段俊国

    1965年激光首先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眼科至今30余年中,眼科激光仍在不断发展。波长577 nm的黄色激光器采用微脉冲模式,是眼底激光光凝的理想激光。微脉冲是用短促高频的阈值下能量治疗视网膜病变,其有效作用时间更短,激光损伤更局限,在治疗眼底疾病时安全性更高,适应证更广。该激光器使用的2W高功率能量,则让激光治疗中的能量更充足稳定。笔者依据激光治疗眼底疾病的原理,分析不同波长激光对眼底不同色素的作用关系,从而归纳临床治疗眼底病的各种常用激光器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阐述了波长577 nm的黄色激光在眼底病治疗中的优势。

    关键词: 激光 577nm 治疗 眼底病
  •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稿约

    作者:

    关键词: 眼科 医学杂志
  • 《眼视光常用仪器设备》一书出版

    作者:王宇

    近年来,视光学在我国终于突破了眼镜技术的藩篱,登堂入室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且日趋完善,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均力求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回首从眼镜技术到视光学的演变,走过了弃简就繁的历程,显而易见的是视光学仪器和设备在短期内大量引进,并更新换代层出不穷。视光学专业师资通常来自于医学或理工院校,对于理论教学驾轻就熟,熟练掌握各种视光学仪器和设备则往往并非所长。故很多视光学毕业生对于视光学理论多数能说出些所以然,熟悉仪器设备的能力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锤炼。《眼视光常用仪器设备》就是为弥补视光教学中对于仪器设备不够熟悉而设置的专门课程。本书编者均为目前在视光学第一线担纲眼视光仪器设备教学的骨干教师,绝大多数是出类拔萃的年轻学者,是视光学教学事业的有生力量,对于教材的演绎编写的驾驭能力游刃有余。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以及仪器设备生产厂家编写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庶几对学术观点正本清源。主编齐备,本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为2012-02-01。定价:25.00元。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销售。欲购买者请与人民卫生出版社邮购部联系,电话:010-67605754,65264830;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政编码:100021。

  •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本刊编辑部

  • 《眼科手术操作技术(第2版)》一书出版

    作者:管怀进

    本书以现代眼科手术尤其是显微手术的操作技术和技巧为主题,论述眼科手术操作的原理、方法、技术、技巧以及注意事项。包括眼科手术器械与基本操作、显微手术基本操作、各种眼组织手术操作、眼科常见手术的操作细节与技巧等。管怀进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日期为2012-02-01。定价:298.00元,欢迎选购。

  • 《常用眼表手术》光盘出版

    作者: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为了推广和规范眼表手术技术,帮助临床医师提高手术技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更好地为眼病患者服务,史伟云和高华教授将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并结合文献资料,制成光盘。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本套光盘包括三种常用的眼表手术操作技术(翼状胬肉手术、结膜瓣手术、羊膜手术)和角膜移植联合结膜瓣及羊膜手术。特精选8例手术进行演示,对手术方法和技巧、手术适应证、手术后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描述和规范操作,希望真实反映此领域的学术水平。本套光盘适合从事眼科手术的临床医师、研究生及眼科医护人员学习参考。常用眼科手术( DVD)共2碟,光盘定价:120元,欲购买者请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系。电话:010-65133608;地址: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邮政编码:100710。

  • 《眼睑整形手术图谱》一书出版

    作者:叶娟

    眼睑疾病种类繁多,现代眼睑外科以眼睑整形手术为主导,如眼睑内翻、上睑下垂、眼睑肿瘤等。近年来以美容为目的的眼睑手术均需通过整形术来获得完美的效果。眼睑整形手术在眼科手术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临床上由于患者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和对眼睑整形不同的要求,手术医生需要个性化设计,掌握不同的手术技巧,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颇为棘手。
      迄今为止,关于眼睑整形的书籍多以插图形式介绍,且多数是以与亚洲人眼睑结构有所不同的西方人的眼睑手术为对象介绍。本书的出版目的是通过介绍韩国人眼睑整形手术的方法,使读者更好地掌握亚洲人群的手术特点。本书采用大量的实际手术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来详细介绍手术步骤,使初学者容易理解在手术过程中所见到的实际眼睑结构。

  • 视盘小凹并发视盘与黄斑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轻度水肿一例

    作者:李志杰;孙丽丽;丁丽;汪东生

    患者男性,35岁,主诉因“右眼铁钉击伤失明20年,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13年1月26日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黑曚),左眼0.6,视力不能矫正提高。病史:右眼因铁钉穿通伤后失明20余年。右眼睑结膜与球结膜无充血,角膜白斑,虹膜前后粘连,瞳孔不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消失,晶状体混浊。左眼睑结膜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3 mm,对光反应存在。眼压:右眼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 mmHg。视野检查:右眼不能查,左眼正常。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左眼晶状体及玻璃体透明。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左眼视盘小凹,左眼黄斑与视盘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轻度水肿(图1)。眼底检查:右眼底窥不入。发现左眼视盘颞侧如弹丸击伤样深度凹陷,视盘与黄斑间视网膜灰白色轻度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显(图2)。诊断:左眼视盘小凹,伴视盘与黄斑间视网膜轻度水肿。右眼黑矇。

  • 先天性视盘小凹一例

    作者:辛秀兰;汪东生

    患者女性,38岁。主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于2013年11月21日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同样患者。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3(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左眼视盘较右眼稍大、边界清楚,颞侧有一小凹、约1/8视盘直径大小,其表面被灰白色纤维膜覆盖,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图1)。右眼前后节未见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左视盘颞侧筛板组织缺失,呈无组织反射的暗区,乳斑束区及黄斑区网膜劈裂,中心凹下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视盘筛板组织缺损暗区与乳斑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劈裂区间有连通的光学空腔(图2)。诊断:左眼先天性视盘小凹,继发黄斑劈裂。

  • 儿童翼状胬肉一例

    作者:李金茹;马建民

    患儿男性,6岁,因右眼鼻侧出现淡粉红色肿物1年,于2013年7月16日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患儿父亲述于1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右眼出现淡粉红色隆起,体积逐渐增大。患儿无眼红、眼干、畏光、疼痛等其他症状。既往健康,无其他疾病史,无紫外线暴露史及风沙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1.5。眼压:右眼16.7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4.6 mm 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右眼球结膜无充血,鼻侧睑裂区球结膜有新生物,外观呈翼状,颜色为淡粉红色,侵入角膜缘内约1.5 mm,肿物无明显充血(图1)。双眼角膜透明,KP(-),前房深,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眼底正常,双眼球运动正常。临床诊断:右眼翼状胬肉。鉴于该患儿翼状胬肉体积较小,病变处于静止期,建议患儿家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随诊。

  • 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引起眶蜂窝织炎一例

    作者:芦群;齐萍;赵振全;邹湖涌;常春波

    患者男性,82岁。因干农活时左眼被“铁片”击伤后红痛伴视物模糊32 h,加重10 h,于2011年3月12日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急诊眼科就诊,急诊眼科以“左眼眼内炎,左眼球内异物,左眼角膜溃疡穿孔”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入院体温36.0℃。眼科检查:左眼无光感,眼球运动尚可,眼睑红肿,启闭正常,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混浊、时钟10点位周边角膜可见一类圆形全层穿通伤,穿通伤边缘及周围呈环形污秽黄色混浊,前房积脓5 mm,大量纤维渗出,眼内窥不清。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85×109/L,淋巴细胞90.8%,中性粒细胞5.3%,超敏C反应蛋白12.1 mg/L;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当地医院行眼眶CT检查,结果显示:左眼球内异物。急诊眼科局麻下行左眼球探查+磁性异物取出+玻璃体腔注药+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术中磁铁吸出球内一约2 mm ×6 mm铁质异物。玻璃体腔内注入注射用头孢他啶1 mg/0.1 ml、两性霉素5 mg/0.1 ml,结膜下注射注射用头孢他啶1 mg/0.1 ml,术后每日全身给予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静滴,常规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液及散瞳滴眼液等。急诊术后第二天,患者自感左眼痛加重。体温37.5℃。眼科检查:左眼无光感,眼球突出,眶压增高,拒按,眼睑肿胀,上睑不能上举,眼球固定不动,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未见明显分泌物,角膜上半部结膜瓣覆盖、下半部白色混浊,眼内窥不入。辅助检查:B超显示玻璃体腔可见中等量密集弱回声光点,球壁明显增厚,球后可见“T”形征。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10.10×109,淋巴细胞83.1%,中性粒细胞7.9%。急诊术后第三天,术中送检的异物+玻璃体液微生物检查结果为革兰氏阳性杆菌,用专用革兰氏阳性菌鉴定试条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妥布霉素、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根据微生物检查结果调整用药,全身抗生素将注射用头孢他啶改为克林霉素,每日静滴,局部加万古霉素滴眼液10次/d。复查CT检查,结果显示:左侧眼睑肿胀,眼环边界不清、呈铸造样,球后肌锥间可见密度增高影,眶内软组织结构紊乱。急诊术后第四天,复查B超显示:较术后第二天玻璃体腔中等量密集弱回声光点明显增多。MRI检查,结果显示:左眼晶状体偏向前,玻璃体腔信号不均匀增高,眼环肿胀,边界不清,T1加权检查,结果为眼内可见不均匀异常低信号,T2加权检查,结果为球后肌锥间隙见不均匀的高信号。根据上述病情,确定诊断为:左眼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左眼眶蜂窝织炎;左眼球内异物;左眼角膜穿通伤;左眼外伤性角膜炎;左眼无光感;高血压病。急诊术后第五天,患眼疼痛无减轻,眼球突出,上睑不能上举,眼球固定不动。因眼部感染未能有效控制,于当日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左眼内容物剜除术,术中见玻璃体腔前部见淡黄色液体,后部见大量血性脓液,术后取材送病理检查及微生物培养,予以全身和局部抗炎对症治疗。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膜及巩膜组织充血、出血、坏死,其间质及玻璃体眼内容物中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符合眼内化脓性炎症。涂片和微生物培养:无细菌、真菌生长。眼内容物摘除术后第三天,眼部检查示:左眼睑无红肿、启闭正常,结膜充血(+)、切口对位良好、缝线在位,未见分泌物。病情稳定,出院。

  •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临床治疗指南及当前实际治疗模式的研究启示

    作者:卢弘;余烁

    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相当复杂,涉及自身免疫、外伤、感染等多种因素。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又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是唯一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治疗的药物。由于葡萄膜炎患者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为此,2000年美国一个专家小组制定了一项有关葡萄膜炎的治疗指南,并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美国Quan Dong Nguyen和他的团队开展了一项覆盖全美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在27个州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代码(360.12,360.11,363.20,374.3,364.3)招募的60名眼科医生和风湿病学家中展开。其目标是了解目前非感染性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的治疗模式,从而获得葡萄膜炎患者的人口统计信息、治疗种类及其描述、记录相关的计量特征。研究还试图评估目前葡萄膜炎治疗指南在临床的普及程度。笔者结合美国专科医生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横断面研究结果,仅就当前专业范围内对葡萄膜炎治疗指南的认知程度、临床执行范围及个人实践体会进行汇总分析,以期引起同行思考。

  • 2011年科林杯眼科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作者:李桃;郑斌;陈鼎;郭文娟;王立;郑亚洁;孙大鹏;高磊;郭春英;才瑜;乔荣华;卿国平

    关键词: 科林 眼科 摄影 大赛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王绯华

    目的:探讨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眼科制定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6例(56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眼科制定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56例(56只眼)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未出现严重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全部患者术中配合良好,无手术意外发生。术后对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有2例(2只眼)术后当晚术眼胀痛、睡眠不佳,给予醋甲唑胺口服后,于术后第2天缓解;9例(9只眼)术后1 w出现反应性虹膜炎,经药物治疗2 w后消退;其余45例(2只眼)患者术中术后未述明显不适,临床检查均于术后1w手术反应消退。术后2~4w基本恢复,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眼科制定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良好,有助于消除患者术前顾虑、促进术中配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并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值得临床推广。

  • 鼻内镜下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相关问题

    作者:李建军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泪器疾病之一,自1904年意大利医生Toti首次采用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眼科医师常采用这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1]。但此方法存在手术操作复杂、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术后面部留有瘢痕及手术禁忌症等多种问题[2]。此外,由于从鼻外切口进行手术,泪囊与鼻腔粘膜的吻合口暴露不清楚,有导致造口与前组筛窦相通的可能。同时,对合并鼻窦炎的患者,由于不能同期进行处理,因此会影响手术的成功率。 McDonogh等[3]于1989年首先报道经鼻在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国内的周兵和唐忻[4]于1994年报道了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这开创了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新途径。近几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进展,此手术方法不断改进,有取代外路手术的趋势[5]。我院眼科自2008年2月至今对9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施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就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相关问题进行介绍。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201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