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半乳糖受体介导的PCNA反义核酸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黄光胜;曾慧兰;蒋建伟;曹明溶;严玉霞;何文珊

    目的研究半乳糖(galactose,Gal)-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介导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反义核酸(antisense oligdeoxynucleotides,ASODN)分别与3种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顺铂(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DDP),羟喜树碱(hydroxy icamptothecine,HCPT)联合作用于人肝癌Bel-7402细胞,观察它们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Gal-PEI与反义核酸形成交联复合物Gal-PEI-ASODN,用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单纯使用化疗药物以及联合0.03μmol/L ASODN或0.03μmol/LGal-PEI-ASODN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分别计算抑制率和IC50.结果单纯使用5-FU,DDP,HCPT作用于Bel-7402细胞48 h,其IC50分别为16.15,1.88,0.31 μg/ml;ASODN与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其IC50分别为12.59,1.71,0.27 μg/ml,将Bel-740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别提高到单用化疗药物的1.28,1.10,1.15倍;Gal-PEI-ASODN与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其IC50分别为0.51,0.90,0.10 μg/ml,将Bel-740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别提高到单用化疗药物的31.67,2.09,3.10倍.金正均Q值法分析表明:5-FU与Gal-PEI-ASODN联合使用,表现为协同作用;DDP,HCPT与Gal-PEI-ASODN联合使用,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半乳糖受体介导的低浓度的PCNA反义核酸分别与化疗药物5-FU,DDP,HCPT联合使用,可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通过与化疗药物的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减少化疗药物的用量.

  • 体温过低对豚鼠耳蜗电图的影响

    作者:何斯纯;周丽丽;姚平;王跃春

    目的探讨体温过低对耳蜗电图(ECochG)的影响及其波的起源.方法体表物理降温法逐步降低豚鼠体温(36~25℃),观察系列体温过低时豚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ECochG波峰潜伏期(PL)和波峰间潜伏期(IPL)及波幅的动态变化.结果随体温逐步降低(36~25℃),BAEP的Ⅰ,Ⅱ,Ⅲ,Ⅳ波PL和Ⅰ~Ⅳ波IPL与ECochG的N1,N2,N3波PL及N1~N3波IPL随体温降低而逐渐延长,体温越低,延长越显著;代表脑干中枢传递时间的BAEP的Ⅰ~Ⅳ波IPL的延长总值明显大于代表外周传导时间的Ⅰ波PL的延长总值,且源自脑干中枢的Ⅱ,Ⅲ,Ⅳ波的PL的延长总值明显大于源自听神经的Ⅰ波的PL延长总值,ECochG的N1~N3波IPL的延长总值也明显大于代表外周传导时间的N1波的PL的延长总值,N2及N3波PL的延长总值也明显大于源自听神经的N1波的PL的延长总值;BAEP的Ⅰ,Ⅱ,Ⅲ,Ⅳ波和ECochG的N1,N2波波幅在体温降低至34~28℃后出现显著降低.结论体温过低对ECochG的显著影响与BAEP相似,ECochG的N2及N3波较源自听神经的N1波有更高位的神经起源.

  • 60 mer长寡核苷酸微阵列构建的优化

    作者:温颖;马文丽;吴清华;李凌;郑文岭

    目的优化长寡核苷酸芯片方阵的构建.方法采用4种不同玻片表面,4种点样液溶解经设计高度特异性探针,制备长寡核苷酸芯片.样品经RD-梯度PCR扩增标记后与芯片杂交,扫描芯片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点样液3×SSG与丙烯酰胺聚合物表面(国产玻片)联合使用杂交效果佳.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长寡核苷酸芯片微阵列的构建,为芯片的下游技术发展提供支持.

  • 结核分支杆菌rpsL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

    作者:宋艳斌;马文丽;郑文岭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sL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从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扩增rpsL基因,并直接进行测序鉴定.结果用引物P1,P2扩增H37Rv DNA获得约460 bp片段,经序列测定后,显示与GeneBank中公布的序列一致(同源性99%).28株结核分支杆菌耐SM分离株中,20株rpsL基因突变位于43位密码子,另8株分离株未出现rpsL基因突变.结论rpsL基因突变是SM耐药性的重要分子机制,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链霉素作用方式和耐药机制提供了有力手段.

  • 内毒素休克大鼠肝损伤中一氧化氮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张悦;姜浩力;杜少辉

    目的研究内毒素休克中大鼠肝损伤的因素.方法以内毒素和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肝损伤,检测大鼠血浆中NO,ALT,AST的水平,观察光镜下大鼠肝损伤的情况.结果在不同时间段同正常组比较,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浆中NO,ALT,AST的水平升高(P<0.05),同时大鼠血压下降,血浆中AST,ALT的水平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严重的肝细胞损伤.结论NO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在内毒素休克中合成增加,并参与肝细胞的损伤过程.

  • 单核细胞黏附对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张园;邱健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黏附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和Percoll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与酶消化法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在不同的时间(1,2,6,12和18 h)采用一期血浆复钙时间法测定TF促凝活性,用RT-PCR法检测TF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TF蛋白的表达.结果单核细胞黏附脐静脉内皮细胞,2 h后内皮细胞上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和mRNA表达开始升高,6 h后促凝活性达到高峰,呈时间依赖性(P<0.05);ICAM-1在单核细胞黏附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的1 h,表达即显著升高(P<0.01);组织因子在6 h后表达增多(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者呈正相关(r=0.723,P<0.05).结论单核细胞黏附脐静脉内皮细胞是TF促凝活性和表达升高的原因之一,其黏附作用与ICAM-1的表达相关.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生长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陶胜忠;易伟;艾文兵;王煜;雷霆;薛德麟

    目的探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生长活性.方法观察了5例原代培养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及U251细胞株的形态学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并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5例原代培养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及U251细胞株其生长曲线各不相同.GBM细胞形态多样,增长快的细胞系常显示较多的形态一致性和PCNA的高表达.结论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和PCNA的表达可以较好的反映GBM的增殖活性.

  • 转LacZ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造血分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赵汉宁;董晓先;梁仲培;董伟华;李华;刘金保

    目的初步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利用转LacZ基因小鼠MSCs输注X射线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2个月后取骨髓细胞作体外甲基纤维素培养和X-Gal染色,取肝脏X-Gal染色.结果MSCs输注组和对照组骨髓细胞体外集落培养均能形成鹅卵石样造血细胞集落,经X-gal组化染色后,输注组部分造血集落产生蓝绿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肝脏X-Gal染色输注组部分产生蓝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结论小鼠MSCs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 以GFP为报告基因的酿酒酵母mR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王弘;郑文岭;杨太成;冼江;马文丽

    目的研究酵母mR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翻译表达.方法半乳糖诱导GFP基因在酿酒酵母细胞中表达,提取其mRNA,RT-PCR鉴定,并以脂质体为介导,对血管内皮细胞HUVFC以及绿猴肾细胞COS-7进行体外转染.结果被转染HUVEC和COS-7细胞分别出现绿色荧光,报告基因GFPmRNA在动物细胞中被识别、翻译.结论提示酵母mRNA可能作为基因治疗物质应用于口服基因治疗的研究.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核酸与高三尖杉酯碱联用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敏效应

    作者:费嘉;张洹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核酸与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H)联用,对HL60和K562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筛选所得的优反义核酸(A7),20 mer,全硫代修饰;以脂质体介导进行转染24 h开始加入高三尖杉酯碱,继续培养48 h,共72 h,用MTT法计算细胞生长活力,求IC50值,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EGF蛋白的浓度,用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数.结果VEGF反义核酸可显著降低对HL60和K562细胞H的IC50值,下调VEGF蛋白的表达,增加H诱导的HL60和K562细胞凋亡.结论VEGF反义核酸与H联用对HL60和K562细胞具有增敏效应,VEGF反义核酸可增强H诱导的凋亡作用;同时反证内源VEGF蛋白具有降低HL60和K562细胞对H的敏感性.

  • 辅酶Q10对UVB损伤人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垣君;邓列华;胡云峰;郭秀枝;范洪涛

    目的探讨辅酶Q10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下人角质形成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建立UVB辐照人角质形成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指数;酶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应用辅酶Q10后,受损细胞的活性及增殖指数均显著增高,细胞上清液中SOD,GSH-Px的活性增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且呈量效正比关系.结论辅酶Q10有对抗UVB氧化损伤,提高受损细胞的活性及增殖指数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来发挥的.

  • 双胎之一胎儿无脑畸形的产科处理2例

    作者:苏桂栋;宋天蓉;余艳红;钟梅;万淑梅

    例1.患者,31岁,孕3产1,曾行人流及足月剖宫产各1次.末次月经2003年4月15日,预产期2004年1月22日,孕3月出现先兆流产,当地B超检查未发现双胎妊娠,孕4月余出现胎动,未定期产检,孕27周复查B超提示:单卵双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一胎未见异常,另一胎为无脑儿,羊水量正常,患者未行减胎术,继续妊娠至2004年1月8日入我院待产.

  • Rh阴性腹腔妊娠破裂出血抢救1例

    作者:王双;徐苑苑

    患者,20岁,学生,在"下腹痛伴晕厥5 h"主诉入院.既往月经规律,116~730,末次月经2004年5月9日,6月9日阴道流血不伴腹痛,量少于月经,3 d干净,自认月经未在意,无任何不适.

  •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救治成功1例

    作者:王灿敏;丁力;梁化达

    患者,男,79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伴晕厥2 h入院.体查:血压74/47mmHg,脉搏60次/min,神志清醒,面色苍白,上唇、甲床紫绀,皮肤湿冷,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散在的湿性啰音,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无杂音,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

  • 门静脉海绵样变误诊胰腺炎1例

    作者:申鹏;陈勇;李彦豪;何晓峰;卢伟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不适1年.余于2004年4月17日入院.体查: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腹平坦,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距离约6 cm,边缘清楚,质韧,无压痛.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肿块,移动性浊音(-).

  • 嗜血细胞综合征多次复发伴颅内出血1例

    作者:江志生;江千里;廖辉;何春娜

    患者,女,13岁,学生.因弛张热1个半月于2002年1月入院.每天有2次发热峰,高达39.0~40.3℃,热退能正常进食.入院时,面色苍白,明显消瘦,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背部有少量湿啰音,心律规则,腹壁静脉怒张,肝肋下7 cm,脾肋下4 cm,腹水征(+).Hb66 g/L,WBC 2.2×109/L,Plt 62×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80分.

  •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

    作者:旋慧霞

    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指找不到特别原因,而间歇性停止呼吸超过20 s,或停止呼吸,同时合并心脏跳动减少[1].发作时表现为紫绀、肌张力低下、心率变慢(<100次/min)、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降低,甚至猝死,呼吸暂停若反复发作(>3次/h)易造成脑损害[2].传统的呼吸暂停治疗方法是使用氨茶碱、枸橼酸咖啡因.近年来纳洛酮亦应用于此病的治疗.我院自2000年11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呼吸暂停早产儿32例,均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作者:代瑞廷;曹艳霞;王淑仙;苏立凯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将12剑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组各60例,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天2次,治疗5 d之后给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天1次治疗3 d,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尿激酶0.5/kg万u治疗3 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天2次,治疗5 d之后给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每天1次,治疗3 d.两组患者均同时应用血塞通、钾镁液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简便、安全、有效.

  • 咪唑安定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黄鹤;贾柳萍;谢春生;古雨平;王海霞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行ERCP的患者术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7 mg/kg,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镇静程度,术后进行遗忘率调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能完成ERCP操作,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P>0.05),次日患者满意度达96.4%,遗忘率达75%.结论在ERCP术中静脉使用咪唑安定进行清醒镇静,可以使患者更好地与医生配合,同时使患者遗忘不良记忆,达到很好的满意度.

  • 放射性食管炎治疗探讨

    作者:庄清武;方冰儿

    目的观察应用甘露醇+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放射性食管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20%甘露醇250 ml+庆大霉素60万u+地塞米松20mg混合,4~6次/d,10~15 ml/次口服,对照组每天口服复B液4~6次,10~15 ml/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5~10d,以用药开始后5~10 d内病情变化为标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甘露醇+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 低分子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疗效观察

    作者:陈玲珍;尹松梅;聂大年;谢双锋;马丽萍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疗效.方法对20例确诊的DIC患者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予低分子肝素0.3 ml皮下注射,2次/d,隔12 h 1次,观察出血状况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3P试验、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治愈12例,显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PT、Fbg、Plt、D-二聚体、FDP和3P试验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无一例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出血表现加重.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DIC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 左旋卡尼汀对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心绞痛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钟思干;李桂平;李沅洲;李绪娴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绞痛的疗效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用国产左旋卡尼汀针剂治疗4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缓解心绞痛所需硝酸甘油片的用量,心电图的变化及血糖、血脂变化.结果经左旋卡尼汀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5%,心电图缺血性ST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0%,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1),发作时间明显缩短(P<0.01),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P<0.01),ST下降明显改善(P<0.01),血糖下降明显(P<0.01),而血脂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绞痛有肯定的疗效,对降低血糖有帮助,而对血脂影响不明显.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陈益民;李玲;李其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C△反应蛋白(CRP)这种由白介素-6刺激肝脏产生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有关的促炎因子.是冠心病严重并发症的预测因子及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药物可有效地降低CRP增高患者的未来冠状动脉事件.本研究目的是检测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RP的浓度及调脂药物对其影响.

  • 1例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干预

    作者:郭肖霞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又称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这种疾病不仅致生理缺陷,而且也是一种长期作用于患者的强负性生活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导致产生各种心理冲突.2003年12月我院收治1例该病患者,通过手术纠正和心理干预,使患者身心康复出院,电话随访半年,患者心理状态稳定,现报告如下.

  •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幽门梗阻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作者:于修义;王武军;曲家骐;侯卫平

    1986~2000年,我院手术治疗食管癌及贲门癌2302例,术后早期发生幽门梗阻7例.治愈6例,死亡1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 隆乳术后假体取出原因分析

    作者:孙瑞霞;刘春利;李勤

    假体隆乳以其安全、远期效果稳定而成为常见的隆乳术式.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因为手术并发症及其他原因而致假体取出者也占到一定比例,本文统计了1997年以来在我科实行了"隆乳术后假体取出"的病例,以期对假体取出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分析.

  • 7869例海洛因依赖者HIV抗体检测结果

    作者:李泽泳;张智;白英明;张珍;李楠

    随着吸毒行为的蔓延,药物滥用与传播艾滋病的关系已日显突出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对海洛因依赖者HIV感情况,本文对1999年6月至2003年12月来我院自愿戒毒的7 869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了HIV血清学检查,结果如下.

  • 颈段食管异位胃黏膜15例

    作者:谢利民

    颈段食管的异位胃黏膜不如下段食管的异位胃黏膜受到普遍认识,临床上常易漏诊,为引起同行的重视,现将本院1995年6月至2001年4月在8 726例次胃镜检查中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颈段食管异位胃黏膜患者报告如下.

  • 肾上腺皮质癌8例诊治体会

    作者:胡卫列;曹启发;何恢绪;吕军;聂海波;李清荣;王元利;黄孝庭;邓志雄;朱云松

    肾上腺皮质癌(adrenal cortial carcinoma,AAC)临床较罕见而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我院于1980年5至2003年10月收治8例,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 湿疹伴发恶性肿瘤32例

    作者:孙乐栋;谭闯;周再高;曾抗;于娜沙;刁友涛;林子刚

    近年来,湿疹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解湿疹合并恶性肿瘤的情况,我们对我院6年来诊治的资料完整的32例广东地区湿疹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PDCA循环在中医护理本科生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胡彩华

    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动手能力,引导其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并建立一支层次高、素质好、技术精湛的临床带教队伍.方法使用传统带教模式和PDCA模式分别对40位学生进行带教,通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的考核、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等评价实习效果.结果运用PDCA模式带教的学生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带教模式通过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不断完善带教程序,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负责的、有创造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个体,成为集中医护理临床、科研、管理、教学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型人才.

  • 眼球穿通伤的临床护理

    作者:苏树娟;吴丽红;林淑芝;郭小霞;刘丽丽

    目的提高眼球穿通伤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两年多来对眼球穿通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手术前后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经护理后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护理方法切实可行,有利于眼球穿通伤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眼球 穿通伤 护理
  • 扁桃体切除术后严重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刘少飞;胡素銮;潘玉华;庄婵音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严重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1例扁桃体切除术后严重出血患者,护理中通过多种措施及早发现术后严重出血,采用纱球压迫止血、电凝止血及局部结扎缝合止血等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救治成功,为手术切口的顺利愈合创造了条件.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手术后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术后严重出血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 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与健康指导

    作者:周宏珍;周春兰;夏纯;王晓艳;邓瑛瑛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常导致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其中抑郁障碍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尤其在脑卒中急性期发生的抑郁,其严重后果在于增加病死率、康复效果差和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消化道癌痛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陈春娜;黄卓璇;方镇斌;佃佳彬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探讨晚期消化道癌痛更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给予67例进食困难或用其他强阿片类口服药引起明显胃肠道反应的中重度疼痛患者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为25 μg/h;用药期间根据疼痛程度进行剂量滴定.结果疼痛缓解率达到100%,其中完全缓解占45%,明显缓解占52%,中度缓解占3%;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少、程度轻,主要症状为便秘、嗜睡、恶心呕吐、头晕,通过适当的护理及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中重度癌痛效果好,用药方便、副作用少、轻,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肾移植术后并发尿瘘的护理

    作者:张劼;李玲;周佩如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尿瘘的护理措施,预防尿瘘的发生,促进尿瘘的愈合.方法对5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尿瘘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例并发尿瘘患者中,4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局部负压吸引保守治疗,经14~40 d护理后,均能拔管自行排尿.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对肾移植术后并发尿瘘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肾移植 尿瘘 护理
  • 抗菌肽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周联;董燕;王培训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包括细菌、真菌、植物、昆虫、鱼类、鸟类、甲壳动物、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等,已有超过750种之多,其中绝大部分为阳离子抗菌肽,也有少量阴离子抗菌肽.

  • 微乳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朱晓亮;陈志良;曾抗;李国锋

    微乳(microemulsion ME)是一种液-液分散体系,一般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S)和助表面活性剂(COS)组成,微乳从结构上分为油包水(W/O)型,水包油型(O/W)及双连续型,微乳的特点主要有:①为各向同性的透明液体,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层,属热力学稳定系统;②工艺简单,制备过程不需特殊设备,可自发形成,微乳粒径一般为10~100 nm;③黏度低,可减少注射时的疼痛;④具有缓释和靶向作用;⑤许多肽类药物制成微乳制剂可形成对药物的保护作用并提高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 妇科恶性肿瘤血管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波儿;徐丛剑

    恶性肿瘤的血管介入治疗是在X线设备的监视下,将抗肿瘤药物和(或)栓塞剂经导管注入肿瘤营养动脉,对肿瘤病变进行治疗.20世纪50年代,Bierman,Kloopp等首次应用介入化疗对某些脏器肿瘤进行治疗.继之,Sullivan,Clarkson,Breman等在20世纪60年代普及了长期持续动脉灌注化疗.

  • 海藻酸钠微球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曾北蓝;陈春林;马奔;刘萍;张浩

    目的探讨新型栓塞剂海藻酸钠微球(KMG)应用于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以Seldinger's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用4~5 F眼镜蛇导管(Cobra)或3 F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以携带有抗生素的500~900μm KMG进行栓塞.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子宫肌瘤血供丰富,由子宫动脉供血,部分患者卵巢动脉也参与供血.KMGG应用于UAE治疗子宫肌瘤3~6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月经量减少25.3%~75.0%;UAE治疗后第3,6个月肌瘤体积分别缩小41.7%,65.8%,子宫体积分别缩小35.4%,44.9%.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低热,持续1~3周不等,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新型栓塞剂KMG应用于UAE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地缩小肌瘤体积,并明显改善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是一种适用于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安全、有效、易于操作的新型栓塞剂.

  •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良性疾病中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萍

    妇产科良性疾病在血管性介入治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其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深受患者的欢迎.目前主要应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产后出血、部分异位妊娠等.与妇科恶性肿瘤不同的是,良性疾病的介入治疗一般是一次性的,而且以栓塞为主.因此,良好栓塞剂的使用、靶血管的精细栓塞对于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科良性疾病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向东;林建;陈春林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妇科良性疾病: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影响程度和恢复时间,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用UAE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44岁,既往月经周期规则,因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行UAE的妇女25例.监测治疗后月经,卵巢内分泌功能及排卵功能的改变.结果无闭经发生,卵巢内分泌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6个月内恢复排卵功能.结论UAE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技术,不会引起永久性闭经,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卵巢排卵功能影响是短暂、轻微、可逆的.

  • 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研究

    作者:马奔;陈春林;刘萍;曾北蓝;张浩

    目的测量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过程中患者所受X线辐射剂量,从辐射学115的角度评价UAE其对患者的安全性.方法68例子宫肌瘤和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行UAE治疗前分别在眉心(晶体)、甲状腺、胸骨柄(乳腺)、双侧肾上腺腰部投影(肾上腺)、骶尾部的相应皮肤处及阴道后穹窿(卵巢)共7个点放置热释光剂量计,术后即时取出,应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辐射剂量.结果接受UAE治疗的患者术中受照剂量高处为骶尾部317.80 mGy,低处为眉心0.093 mGy,卵巢平均辐射剂量为159.42 mGy.子宫腺肌病患者受照剂量明显大于子宫肌瘤患者(P<0.01).结论单次UAE治疗所引起的辐射剂量不会造成患者身体的辐射效应,也不会增加子代遗传的相对危险性,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 中晚期宫颈癌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拉妮;曾燕;李维强;何洁仪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下简称介入治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活检确诊为宫颈癌临床分期Ⅱb以上患者23例,取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s技术超选择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或主干,灌注栓塞卡铂300 mg/m2(总量的2/3双侧灌注,余1/3混合于明胶海绵中进行栓塞),然后将导管退至髂内动脉前干,再灌注化疗药:博莱霉素30mg/m2.结果经介入治疗后肿瘤破溃出血可立刻止血,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癌细胞变性坏死,坏死于术后48 h开始明显,并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介入治疗近期有效率为87%,其中78%患者治疗后获得根治手术机会.介入治疗后获得并行根治手术的18例患者中15例术后至今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中晚期宫颈癌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病灶缩小部分患者可获得手术机会,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 中西医结合治疗12例慢性正已烷中毒疗效观察

    作者:傅晓芸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2例慢性正已烷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12例患者均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配合理疗、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经过1~8个月治疗,12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肌电图检查基本正常而痊愈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正已烷中毒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血栓通在玻璃体积血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杨庆君

    目的研究血栓通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将60例玻璃体积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及血栓通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促进吸收药,血栓通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外,加血栓通针剂及血栓通胶囊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血栓通治疗组的视力改善程度、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栓通在玻璃体积血治疗中,有止血、促进吸收作用,疗效明确.

  • 电磁场配合骨宝液离子导入治疗股骨干骨折

    作者:吴峰;张兆华;何仁荣;陈希聪

    目的探讨电磁场配合中药液导入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骨折经手法整复四夹板固定后配合股骨髁上牵引,随机分组后,骨宝液组骨折局部行骨宝液纱和电磁场治疗,对照组骨折局部采用蒸馏水纱加电磁场;定期拍X线片,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在伤后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钙、碱性磷酸酶.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血钙降低,血磷增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并可促进人体的钙磷代谢,使人体处于正钙平衡,从而促进骨痂的形成和骨折的愈合,而骨宝液组表现更为明显.结论骨宝液离子导入治疗骨折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单纯的脉冲电磁场治疗.

  •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应用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作者:陈春林

    现代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已有近40年的历史,从早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到作为妇科恶性肿瘤术前、术后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的动脉治疗,到应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产后出血等妇产科良性疾病的微创治疗,走过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道路.如何掌握和应用好该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进行探讨.

  •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

    作者:韩聪祥;于立新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于1956年首次从2例死亡婴儿的唾液腺及肾脏中被分离出来,刚开始被命名为"唾液腺病毒".1960年,Weller等建议以巨细胞病毒来命名,并延用至今.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