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령남현대림상외과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影响因子: 0.6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976X
  • 国内刊号: 44-151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现代临床普通外科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捷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谷氨酰胺在胃肠道术后的应用

    作者:邱培才;温思齐;吴骏;方喜;李进展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强化的TPN对胃肠道手术后蛋白质的合成、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标准TPN与谷氨酰胺+TPN治疗的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蛋白质合成、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相比较.结果加谷氨酰胺的营养组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变化较标准营养支持更明显,白蛋白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手术后的IgG、IgM水平都超过术前,且使用Gln组较标准TPN组增加更明显(P<005),IgA的变化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肠功能的恢复标准营养支持组为282±118天,加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组为248±082天.结论加用谷氨酰胺的TPN较标准TPN对胃肠手术后的病人的氮平衡的恢复、蛋白质的合成、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恢复更为有利.

  • 肠内营养作为结、直肠手术准备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双;何嘉辉;刘建平;吕永添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进行结、直肠开放手术病人术前肠道准备的疗效.方法136例患者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63例,仅给予能全力行肠道准备,传统肠道准备组(对照组)73例,给予禁食、机械性灌肠及口报抗生素行肠道准备.两组病例一般临床资料分布均衡.记录术中肠道内粪便存留情况,术后感染、吻合口瘘及其他并发症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感染(腹腔内感染及切口感染)EN组为5例(794%),对照组为8例(1096%);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2例(317%)和1例(137%),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03±65h,542±121h,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肠内营养具有与传统的肠道准备相当的疗效,且有操作简便,利于病人术后恢复的优点.

  • 乌司他丁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术后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的影响

    作者:李伟;王剑;陆霄云;许梅曦

    目的观察术中单肺通气患者术中和术后24小时的动脉血氧合以及肺内分流的变化,并研究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患者术后保护作用.方法对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P以及术前使用乌司他丁5000U/kg的实验组W.每组均为30例,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术后24h分别进行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计算Qs/Qt及PaO2.结果手术结束时,两组Qs/Qt均有增加(P<005),然而实验组术后24h在Qs/Qt是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动脉血氧合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在术后24小时,两组的PaO2/FiO2是低于单肺通气前,但术后24小时,实验组在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改善开胸手术术中单肺通气患者术后动脉血氧合状况,减少术后肺内分流.

  • 睾丸肿瘤bax和bcl-2蛋白的流式细胞定量研究

    作者:赖潭;涂响安;郑克立;左连富

    目的研究bax和bcl-2蛋白表达在睾丸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6例睾丸肿瘤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ax阳性48例(857%),bcl-2阳性40例(71.4%);bax和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bax和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尚不能成为睾丸肿瘤发生发展的预后参数.

  • 89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报告

    作者:陈岸;陈卫军;梁兆煜

    目的总结89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电视胸镜手术89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在本组89例中,无手术中死亡.术后死亡1例,死于肌无力危象.手术后并发症是重度肺部感染3例,轻度肺部感染5例,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VATS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许多常规剖腹手术均可以通过VATS完成,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肺楔形切除和恶性胸水也是常见的手术适应症.

  • 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曾连山;刘运奇;陈有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8例胃癌患者和32例胃溃疡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胃溃疡患者(P<001),且与手术效果、临床分期和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6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胃癌发生、发展和预后,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及疗效的有效指标.

  • 10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诊疗体会

    作者:郝晋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近10年来收治的10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69例,有效率为676%,中转外科手术治疗33例,有效率为246%.本组除8例术后死于心血管病外,其余94例均治愈出院,病死率78%.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治疗上除恶性肿瘤外,大部分均可经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掌握外科手术适应征,以便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治分析

    作者:邓洪强;陈图峰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胃癌合并急性胃穿孔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方式.结果本组治愈16例,死亡4例,死于感染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瘘3例,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获得随访一年有16例,其中3例死亡,7例出现恶液质,其余6例暂未见复发.结论术中常规取标本活检测可避免胃癌漏诊.早期诊断及正确术式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强调尽可能施行一期胃癌根治术或姑息性胃切除,其生存期明显优于其它术式.

  • 在两个阶段开展临床肝移植的体会(附8例报告)

    作者:区金锐;王卫东;杜嘉林;简志祥;郑江华;陈伟;彭林;刘子贤

    目的总结两个阶段开展临床肝移植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分析8例人体原位肝移植,包括1例肝肾联合移植的治疗结果.供肝保存第一阶段采用门静脉及肝动脉离体灌注,第二阶段采用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静脉UW液快速原位灌注.受体手术采用原位肝脏植入,吻合次序为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肝动脉和胆管,完成门静脉吻合后即开放门静脉结束无肝期.两个阶段均使用了免疫抑制剂但方法不同.结果第一阶段移植生存期短39天,长203天.除1例死于肿瘤复发外,全部死于败血症及严重感染.第二阶段移植病人1例半年后死于肿瘤转移,另3例仍健存,其中肝肾联合移植者生存已超过3年,在社会上正常生活工作.结论第二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合理选择适应症,良好的供肝保存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对肝移植的成功有重要影响.

  • 透明质酸钠在防治肠粘连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连新

    目的探讨预防和治疗剖腹手术后并发肠粘连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5例剖腹手术,结合国内、外文献评价透明质酸钠在防治肠粘连的疗效.结果325例手术后患者中,获得随访290例,时间为2个月~46个月,均未发现有肠粘连并发症.结论透明质酸钠是防治肠粘连的有效阻隔剂.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沈娜君;吴一冲;陈双

    目的评价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6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患儿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置管的成功率、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75%,导管放置时间20~67天,平均420±1740天.一例伤口轻微感染,二例导管阻塞,溶栓后复通.结论小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可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化疗计划及静脉高营养的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李成忠;周学鲁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27例(99.2%)术后少数病例出现各种并发症,神经痛4例(31%),局部硬块和异物感2例(16%),切口及阴囊血肿3例(23%),睾丸肿胀3例(23%),切口感染2例(16%).结论严格手术操作规范,正确治疗是防治其术后并发病的要点.

  • 注射吸毒致破伤风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作者:朱为群;唐先淮;朱郇荣

    目的探讨注射吸毒致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例注射吸毒者破伤风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注射吸毒致破伤风的病人中,5例治愈,4例死亡,死亡原因:3例因呼吸肌痉挛和分泌物过多阻塞呼吸道窒息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注射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可认为是引起破伤风外伤伤口.注射吸毒破伤风应按重症破伤风处理.及时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可降低死亡率.

  • 糖尿病病人多发伤急诊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李万枚;梁庆芝;范亨灿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多发伤急诊手术围手术期诊断和血糖控制的安全方法.方法对52例糖尿病发生多发伤需行急诊手术的术前诊断与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2%(50/52)为2型中老年人糖尿病,部分病情隐匿,术前漏诊6例;急诊手术时血糖控制在139mmol/L以下可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出现低血糖昏迷1例,感染15例,死亡7例.结论糖尿病病人发生多发伤时有其特殊性,术前必须常规监测血糖明确诊断,静脉应用胰岛素是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安全有效方法.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00例治疗分析

    作者:郑通标;彭海峰;彭俊生;段君英;曾惠锋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各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穿孔修补术组与根治性手术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是合理和安全的,如确需手术,首选穿孔修补术;在有条件的医院,腹腔镜修补术应该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溃疡病穿孔的术式.

  • 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吗啡臂丛阻滞下治疗肩周炎的探讨

    作者:刘平;余清河;王兴高

    目的探讨用不同药物注入臂丛神经治疗肩周炎,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40例ASAⅠ至Ⅱ级慢性肩周炎、肩关节活动阻碍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进行患侧肌间沟给药.L组:13%利多卡因20ml.M组:13%利多卡因20ml、含地塞米松10mg、吗啡2mg.注药后15min左右,进行手法肩关节松解,尽可能松解至肩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范围.术后口服止血药三日.分别记录术后加用镇痛药例数、再次治疗例数.结果M组追加用镇痛药物例数、再次治疗例数明显少于L组.结论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和吗啡进行臂丛神经封闭,配合手法施肩关节松解术、口服止血药物,治疗慢性肩周炎的疗效可靠,治疗周期缩短.

  • 胰腺外伤的诊治和治疗(附3例报告)

    作者:戴观荣;汤俊华

    目的探讨胰腺外伤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方法本文对近1年诊治的腹部外伤中胰腺外伤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为胰腺头体交界处横断伤,1例为胰体尾裂伤,1例为胰腺外伤误诊后假性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结果3例胰腺损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有上腹部外伤的患者,外科医生要警惕胰腺外伤的可能,怀疑胰腺外伤的术中应仔细探查胰腺.强调胰腺外伤的早期合理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手术方式视外伤分类而定.

  • 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附77例报告)

    作者:游剑明;罗玉琛;黄振强;饶新;廖兴华;陈劲

    目的观察77例自动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按muller分类:A型27例,占35%,B型32例,占416%,C型18例,占234%.用A0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粉碎性骨折加用钢丝内固定.结果77例肱骨干骨折均治愈,疗效满意.骨折愈合时间:8~16周.讨论加压钢板适用于治疗肱骨干简单骨折,粉碎性骨折及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复合骨折.

  • 肛垫保留术治疗痔的临床研究(附150报告)

    作者:薛志强;郑抗洪

    目的评估肛垫保留术治疗痔的可行性、有效性及肛管功能恢复的完整性.方法对150例痔患者手术治疗时保留肛垫,肛管移行上皮(ATZ)收紧提吊断裂松驰的Treitz肌,仅对引起痔症状下移的痔组织切除.对术后疼痛、出血、住院时间、伤口愈合、并发症、肛管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及远期疗效评估.结果术后疼痛24小时内需注射镇痛剂的29例,占19%,疼痛不明显或轻度疼痛无需镇痛治疗的121例,占81%.24小时后全组病人无作镇痛治疗.伤口愈合时间2~6周.住院天数3~14天,平均79天.无大出血并发症发生,无控便及排便障碍.随访2年以上,全组病例无肛门狭窄、控便及排便功能障碍,疗效评级:优132例,占88%;良17例,占113%,差1例07%.结论肛垫保留术治疗痔的术式是一种简单,有效,可靠,远期疗效优良,肛管功能恢复完全,可替代传统痔切除术的术式.

  • 中小骨瓣开颅辅以冷光源冲照吸引管治疗脑内血肿

    作者:陈行友;李复;钟伟平

    目的探讨脑内血肿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根据CT扫描结果设计合适大小的骨瓣,联合应用冲照吸引管和双极电凝清除脑内血肿.采用该方法治疗脑内血肿29例,其中26例为高血压脑出血,2例为外伤性脑内血肿,1例为动静脉畸形脑内出血.结果术后随访6~12月,26例存活,其中完全恢复日常生活6例;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11例;需他人帮助,扶拐可行5例;卧床,但保持意识清醒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中小骨瓣开颅辅以冲照吸引管清除脑内血肿具有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明显降低脑出血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特别适用于深部脑内血肿的治疗.

  • 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

    作者:曾庆平;何国相;何坚沃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按照不同类型骨折脱位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结果参照Weber评定结果,根据患者的手术恢复状况分为优、良、可、差;其中优27例,良19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达82%.结论在开放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过程中,重视外踝及后踝的复位和内固定,整复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及正确处理踝关节韧带是手术的重要环节.

  • 粪块性结肠穿孔的诊断与治疗(附32例报告)

    作者:吴彩新;李树鉴;李泰辉;朱法清;刘日清;吴培信

    目的探讨粪块性结肠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0~2002年收治的粪块性结肠穿孔的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明确诊断17例,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剖腹探查15例.全部病例均行急诊手术,病变结肠Ⅰ期切除吻合7例,穿孔段结肠切除、远端关闭、近端结肠造瘘15例,穿孔结肠拖出双腔造瘘6例,穿孔修补+乙状结肠造瘘4例.结果治愈24例,死亡8例,并发伤口感染6例.结论粪块性结肠穿孔的误诊率高(471%),预后差,改善本病治疗效果的关键在早诊断和早治疗.

  •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灌注IL-2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意义

    作者:赫军;邹全庆;梁中骁;罗建强;黄栋;刘天奇;许春梅

    目的评价门静脉灌注IL-2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1例,将IL-2100万单位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在B超引导下注射到门静脉癌栓部位,每周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每月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32例:门静脉癌栓部位注射生理盐水10ml,同时用顺铂20mg全身化疗,每周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每月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癌栓消融及减低门静脉压力总有效率(CR、PR、NR)9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治疗组生存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治疗组有3例获2期切除,而对照组无1例获2期切除.结论虽然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灌注IL-2治疗门静脉癌栓(PCE)有部分患者疗效不显著及有出现肝内播散及远处转移的可能,但总的来说,大部分患者延长了生存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开扩了肝癌综合治疗的方法,并且由于其创伤小,可重复进行治疗等优点,表明其不失为一个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手段.

  • 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治疗方法与疗效分析

    作者:汤文辉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07例肱骨近端移位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学会的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健侧肩关节功能比较,患肩平均恢复幅度为:上举7503%、内旋7208%、外旋7165%,完成7项日常生活动作能力8227%.疗效依二、三、四部分骨折次序而降低.结论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治疗,应根据Neer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好是采用局限软组织切开、用较小的内固定对骨折断端进行有效固定.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损伤类型、治疗方法及时间、伴发病、年龄、医师经验、并发症等.

  • 保留肾脏的肾癌手术

    作者:熊永红;周芳坚

    前言肾细胞癌是泌尿系常见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唯一可使肾癌获得治愈的手段.自从Robson报道根治性肾切除术( Radical Nephrectomy, RN)治疗肾癌获得较好疗效以来,根治术一直是肾癌的标准治疗 [1].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如解剖性或功能性孤肾或双侧肾癌,根治术将会使病人无肾或肾功能衰竭,需要终身替代或肾移植.如果能将肿瘤切干净,又能保留有功能的正常肾组织,这些病人的生存质量将大大改善.早期保留肾脏(又称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 NSS)就是应用于这类病人,近期生存率与接受 RN手术者没有明显差别,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也相当低 [2].将 NSS用于治疗对侧肾脏正常的局限性肾癌,远期效果也非常满意 [3,4].由于 B超广泛应用于健康体检,临床上发现的无症状的小肾癌越来越多, NSS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对 NSS的适应症、术式、疗效、术中注意事项和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新;詹俊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癌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 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 45%.血清甲胎蛋白( AFP)检测使原发性肝癌得以早期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肿瘤标志物的种类已得以扩展,包括蛋白类标志物及基因类标志物.本文主要是对目前常用的蛋白类肿瘤标志物进行简单的阐述.

  • 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大肠癌30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素丰;汪壮流;郑峰;邓美海

    目的探讨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大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0例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大肠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一期肿瘤切除、消化道吻合重建16例,占53.3%,分期手术8例,姑息性手术6例,占46.7%.结果术后发生肠瘘1例,切口感染4例,无1例死亡.结论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大肠癌以中晚期为主,诊断有一定的误诊率,仔细采集病史,必要的辅助检查是提高术前诊断率的关键,Ⅰ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的.

    关键词: 急腹症 大肠癌 手术
  • 腹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体会

    作者:温学文

    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经验.方法手术采取三、四孔操作法.在连续硬外麻或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微创手术824例.结果本组腹腔镜手术824例,手术成功819例,手术成功率为994%中转开腹5例,切口感染4例,住院时间平均7天(5~10天).结论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可行的;有广阔的普通病员来源;患者损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将来有发展空间.

  • 134例消化性溃疡择期胃切除术的指征分析

    作者:李瑞华;陈小伍;林建雄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择期胃切除术适应证的合理性.方法对134例溃疡病经择期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人治愈出院,出院后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无溃疡病复发.结论本病的手术指征应局限于疤痕性幽门梗阻、巨大性及不能排除恶变的溃疡,反复出血以及系统内科治疗无效等病例.提高对溃疡病药物疗法的新知识以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是降低不合理胃切除术的重要措施.

  • 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的膀胱颈重建(附127例报告)

    作者:李泗耀

    目的评价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颈重建的疗效.方法对12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施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膀胱颈重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无继发性出血,尿失禁,耻骨骨膜炎等并发症.术后107例获得随行3月~36个月,无一例发生膀胱颈梗阻.结论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的膀胱颈重建适宜于各种类型的前列腺增生症且可避免膀胱颈梗阻的发生.

  • 37例严重胸腹多脏器损伤救治体会

    作者:冯耀华;马驰;苏才坤

    目的总结严重胸腹多脏器损伤的救治经验,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37例严重多脏器损伤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抢救成功.7例死亡,死于出血性休克,MODS及重度脑损伤.主要并发症为脓胸,膈下感染,胆道出血,胰漏和短肠综合征.结论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十分重要,短期内作出决策性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术中全面的探查以减少误诊及漏诊,术后全面兼顾合理治疗是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 69例贲门癌诊治体会

    作者:岑多养;梁元;李克勤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方法与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3年1月~2003年4月69例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除有广泛转移者外,分别给予肿瘤切除和消化道重建术.结果肿瘤切除率为71%.获得随访20例,3年存活率为45%,5年存活率为30%.结论贲门癌由于部位的特殊性,诊断较晚,病理学上多为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弥漫型腺癌.早期诊断正确和的肿瘤切除方法,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 腹部皮下药囊注射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作者:钟玉莲;钟慧珍

    腹部皮下植入式药囊灌注化疗是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的手段之一 [1].但化疗药物外渗可引起疼痛、感染、化学性溃疡、坏死,甚至可导致坏死处伤口不愈合以致需拔除导管.如何避免化疗药物在腹部皮下药囊给药过程中发生意外,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是护理工作者极其关注的问题.作者对 1997年 1月~ 2002年 10月我科出现的 13例药囊灌注化疗药物引起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

  • 低热致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体会

    作者:陈垂玉

    因保暖用具所致的"低热烧伤"多属于深度烧伤.我院近 10年来共收治低热致深度烧伤 39例,早期进行切(削)痂局部或邻近皮瓣修复与自体不同厚度皮片游离移植治疗,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足趾移植手指再造(附2例治疗体会)

    作者:杨斌;吴斌;顾立强;刘小容;潘淑娟;梁伟强;崔永言

    足趾移植手指再造这一术式有较悠久的历史:早由 Nicoladons于 1898年提出,通过足趾带蒂移植来再造拇指,但手术需分期进行,患者痛苦较大,功能和外形较差;而到了 20世纪 40年代, Freeman应用第 2足趾带蒂移植再造拇指,术后形态及外形尚好.我国则由杨东岳,汤钊猷在 1966年首先在国际上应用第 2 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获得成功.由于足趾移植再造手指形态和功能均优于其他再造方法,此术式逐渐成为手指再造中优先选用的术式.

  • 消化性溃疡并穿孔100例的治疗经验

    作者:吴安任

    消化性溃疡并穿孔是普通外科的一类常见急腹症.因其起病急、病情重,常使病人的预后受到影响.因此,探索出一套有关其诊治的经验加以研究和探讨.

  • 老年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庄彦章;陈殿远;林野;张伟达

    随着社会老龄化,使得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人相应增加,老年患者具特殊的生理和临床特点,其各器官储备功能下降,手术耐受性差,手术的危险性亦较大.现总结分析我院 1996~ 2002年收治的 54例 60岁以上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以探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问题.

  • 33例胆石病与消化性溃疡并存的治疗

    作者:张长丹;邵志坚;周达均;张宇烽;覃民宇

    自1994~ 2001年本院普外科共收治胆石病与消化性溃疡并存的患者 33例,对胆石病和消化性溃疡均进行了同期手术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同期手术治疗(附27例报告)

    作者:郑彬;梁志雄

    我院自 1999年 1月~ 2002年 12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患者 27例,均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和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巨结肠

    作者:邓小耿;陈亚进;曾炳胜

    我院小儿外科于去年 9月开展了腹腔镜辅助下儿童无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改良 Soave术),随访近 1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评价

    作者:田卓平;张培华

    硬化剂注射疗法(sclerotherapy, ST)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起自19世纪中期.它是将具有腐蚀性的药液直接注入下肢曲张的浅静脉,因静脉内膜损伤后发生结缔组织增生,使扩张的管腔纤维化闭塞.长期以来, ST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容易推广的优选方法.近10余年内,随着有关基础知识的深入认识,以及临床病变类型和处理方法的进步和更新,对ST的应用价值也有了新的看法和评价,这对提高ST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