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령남현대림상외과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影响因子: 0.6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976X
  • 国内刊号: 44-151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现代临床普通外科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捷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新血管形成与VEGF和VEGFR-2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家良;聂红海;朱卫洲

    目的 研究贝复新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肛瘘术后创面新血管生成恢复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肛瘘挂线术后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以贝复新凝胶进行治疗,对照组以传统凡士林纱布治疗,治疗后7 d和14 d检测创面毛细血管数量和VEGF、VEGFR-2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7 d、14 d的创面毛细血管数量、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创面毛细血管数量与VEGF、VEGFR-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4,P<0.05;r=0.652,P<0.05).结论 贝复新凝胶能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新血管恢复,提高创面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

  • 定制3D打印切模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曹恒;刘明廷;石辉;刘康

    目的 探讨定制3D打印切模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从2016年1~7月期间10例(切模辅助组)患者,根据患者的术前CT扫描数据,在定制3D打印切模辅助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再选择10例(对照组)行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并在术后2周比较膝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然后术后1个月比较患侧膝关节HSS评分变化情况,将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模辅助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前者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的患侧膝关节H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制3D打印切模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与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并无差异,但是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减少.

  • 经皮经肝穿刺同期胆道镜取石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

    作者:林树文;方颖华;丁新民;袁智明;万里鹏;吉成岗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经肝穿刺同期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6月22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在同一次麻醉下,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成功后,同期行胆道镜碎石取石的手术疗效.结果 21例患者穿刺后.取石成功,仅1例穿刺失败后中转开腹;1次取尽结石成功17例(81.0%),2次取尽结石者3例,3次取尽结石者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至今无发现结石复发.结论 对于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严格把握适应证,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同期治疗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中lncRNA表达谱的变化

    作者:胡梦蝶;周立艳;王晓艺;王维;任萌;严励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利用lncRNA芯片技术检测AGEs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lncRNA表达谱的变化,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结果 与正常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较,24 h AGEs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差异表达的lncRNA有3421条,其中1079条表达上调,2342条表达下调,差异表达达10倍以上的lncRNA有448条,其中208条表达上调,240条表达下调.结论 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较,AGEs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lncRNA的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示lncRNA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发生、发展.

  • 老年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永南;李文萍;于海云;万舰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Ⅰ~Ⅲ期≥65岁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接受辅助化疗有47例,未接受辅助化疗有33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特征.结果 与未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比较,接受辅助化疗年龄轻的患者较多(P=0.005)、伴有合并症较少(P=0.040)、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1)、ER/PR阴性率高(P=0.029)、接受放疗概率高(P=0.005);而在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HER2表达、手术方式、内分泌治疗无明显区别(P>0.05).中位随访期为73个月,辅助化疗组与未辅助化疗组相比,无病生存率(DFS)无明显区别(78.7%vs 90.9%,P=0.147),总生存率(OS)也无明显区别(83.0%vs 93.9%,P=0.098).结论 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获益不明显,但对于年纪较轻、伴有合并症较少且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ER/PR阴性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全面综合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获益程度选择术后辅助化疗.

  • 四种固定材料在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及比较

    作者:高晓天;梁克;谢占强;张展飞

    目的 比较钢丝、可吸收髓内钉、记忆合金环抱器、条形钢板四种肋骨内固定材料在肋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差异.方法 近4年来我科共实施肋骨骨折内固定术83例,其中钢丝固定者11例,可吸收髓内钉固定者34例,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者25例,条形钢板固定者13例.比较四种固定方式在手术费用,手术时间,胸廓畸形矫正程度,断端复位情况,牢固程度及疼痛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钢丝肋骨固定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费用低廉,断端复位情况及牢固程度较差,且不可吸收.可吸收髓内钉肋骨固定手术费用较高,断端复位情况及牢固程度较差,但可吸收.记忆合金环抱器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费用较高,断端复位情况及牢固程度好.条形钢板手术操作简单,断端复位情况及牢固程度可,术后无肋间神经卡痛现象,但不可吸收,放射线下表现明显.结论 四种材料的肋骨固定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应结合固定材料的特点,病情以及患者经济能力综合考虑应用.

  • 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国聪;李启中;毛萍;区杰雄;蒙更耀;陈铭

    目的 总结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材料经皮椎体形成术(PVP)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验.方法 选取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骨外科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VP手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3个月、半年、1年的后凸cobb''s角(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疼痛变化,采用脊柱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前后患者活动功能,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1天、1个月、3个月、半年、1年,患者后凸Cobb''s角(度)、VAS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渗漏率5.4%.术后随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高粘度骨水泥材料临床疗效确切,对机体刺激性小,在PVP术后渗漏率低,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缺氧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马迅;李鸿木;王略力;陶俊;林喜锋;华平;熊利华

    目的 探索缺氧状况下MSC对内皮细胞自噬的诱导以及对早期凋亡率的影响.方法 构建HCAEC与MSC间接共培养模型,实验分组:共培养组:MSC与HCAEC共培养;单独培养组:HCAEC单独培养;对照组:HCAEC使用与共培养组相同的培养基进行单独培养.上述各组分别予常氧(5%CO2,95%空气)和缺氧(1%O2,5%CO2,94%N2)培养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HCAEC细胞LC3蛋白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量,RT-qPCR检测各组HCAEC细胞LC3基因和Beclin-1基因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CAEC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 共培养组与单独培养组相比、以及缺氧组与常氧组相比,LC3蛋白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均有升高(P<0.05).各组间LC3基因和Beclin-1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检测到明显差异(P>0.05).缺氧组中共培养组的早期凋亡率为(8.86%±1.48%),明显低于单独培养组(15.23%±2.56%)和对照组(14.49%±3.31%)(P<0.05).结论 MSC可以诱导HCAEC产生自噬,并在缺氧状况下改善HCAEC的生存状况,减少早期凋亡率.

  • 可旋转3D腹腔镜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体会和特点

    作者:耿岩;剧永乐;陆光生;任宝军;张炎祥;封静

    目的 总结可旋转3D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的经验,初步探索与2D腹腔镜对比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院86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40例,2D腹腔镜组46例,对比两种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86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与2D腹腔镜组相比,3D腹腔镜组具有一定优势,如定位准确层次清晰,术中出血更少(35.0±16.8 mL vs.44.3±18.2 mL,t=-2.449,P=0.016).两组手术时间(126.2±24.2 min vs.131.8±30.2 min,t=-0.939,P=0.350),术后排气时间(2.7±1.2d vs.2.8±0.9 d,t=-0.441,P=0.661),术后住院时间(8.4±2.6 d vs.8.6±2.5 d,t=-0.363,P=0.717),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间(16.4±3.4个vs.15.8±5.2个,t=0.623,P=0.535)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可旋转3D腹腔镜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旋转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有着一样的操作灵活性,但其空间定位更加准确,解剖层次更加清晰,分离更为精细.

  • 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操作与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黄进林;俞金龙

    目的 比较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操作与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8~63岁,中位年龄37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及临床体格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21例行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29例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4小时及慢性疼痛(1月以上)、总住院费用等临床疗效.结果 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24小时疼痛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总住院费用方面,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组显著低于SILS-TEP组,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在慢性疼痛(1月以上)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好,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放性无张力修补术.

  • 单通道低肾盂内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伟光;冯治平;钟东海;朱建民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控制肾盂内压升高的方法.方法 选择80例行单通道MPCNL的肾结石患者,分为两组,控压组(40例):术中实时监测肾盂内压力,术者采取调控灌注液体入出量,控制肾盂内压升高;对照组(40例)仅记录肾盂内压.比较两组平均灌注液用量、平均肾盂内压、肾盂内压≥30 mmHg累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中平均灌注液用量(L)为14.33±3.72、28.40±5.52;平均肾盂内压(mmHg)为14.5±3.8、26.8±6.5;肾盂压力>30 mmHg平均累积时间(s)分别为42.4±5.7、118.4±20.8,存在显著差异(P<0.05);手术时间(min)为110±20、103±31,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高患者人数发生显著高于控压组(P<0.05).结论 术中调控灌注液体出入量,能够降低MPCNL术中肾盂内压,提高手术安全性.

  • 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经验与技巧

    作者:何东添;关妙珠;李超;李伟文;苏耀荣;蒋文川

    目的 应用亚甲蓝示踪剂定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探讨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的手术经验和技巧.方法 应用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对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同时常规行颈部功能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前哨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数量,结合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病理,分析前哨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 51例患者中,共有46例发现蓝染的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检出率90.2%,阳性率45.7%,阴性率50%,假阴性率4.3%,灵敏度91.3%(21/23),准确度95.7%(44/46).结论 亚甲蓝定位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状态的判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操作规则并灵活处理.

  • 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135例效果分析

    作者:黄锐

    目的 探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仅留置双J管)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符合条件的因上尿路结石接受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资料,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情况、结石清除率、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留置导尿管及住院时间.结果 13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一期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20~65 min,平均48±11 min,其中F18号通道75例,F20号通道60例,单通道127例,双通道8例,所有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石清除率98.5%(132/135),平均术后留置尿管3.5±0.5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5±0.5 d.结论 选择性实施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患者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经验

    作者:黄楷;陈钦昌;林细霞;李玲玲;黎洪浩

    目的 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血管腔内治疗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6月,共7例患者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肠系膜动脉缺血,均优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的方式.结果 一例患者因症状重,接诊时间超过24小时,腔内治疗后需要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另有一例患者因溶栓过程出现腹膜后血肿,在保守治疗2月后,血肿明显缩小,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无需切除肠管;其余患者均由血管腔内治疗救治成功(71.42%),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患者死亡.结论 及时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能使患者在生存率及致残率上获益.

  • 肿瘤患者同时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的病例分析

    作者:莫春玲;屈盈莹;罗淑娟

    目的 探讨2例肿瘤患者合并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CLABSI)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863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合并发生的2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和血流感染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例患者经抗凝、溶栓、全身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感染及骨髓抑制得到控制,局部症状消退,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治疗,一个月后随访无特殊不适;合并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和CLABSI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维护依从性差、自身卫生状况差、皮疹、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有关.结论 同时发生CLABSI和CRLVT是一个严重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CLABSI同时应检查有无血栓形成.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应有针对性,规避以上可能的危险性因素.

  •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重度胰腺炎发生风险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心厂;曾燕媚;刘岳;唐剑辉

    目的 探讨早期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重度胰腺炎发生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依照2013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将患者划分为轻度胰腺炎组(对照组),以及重度胰腺炎组(观察组).通过t检验、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分析起病24小时内的PCT及CRP水平与重度胰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中PCT、CRP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PCT、CRP的OR值分别为1.41、1.125,两者95%置信区间均>1,PCT、CRP均为重度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可联合对重度胰腺炎发生风险进行预测.而ROC曲线提示PCT对重度胰腺炎预测敏感性及准确性要优于CRP.结论 通过早期检测血清PCT和CRP水平能够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而对重度胰腺炎早期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软组织扩张器在乳腺癌假体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叶一峰

    目的 总结软组织扩张器在乳腺癌假体乳房重建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2月~2016年4月41例乳房切除术后采用软组织扩张器置入联合Ⅱ期假体置入的乳腺癌患者,年龄28~58岁,中位年龄42岁.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8例,导管原位癌伴浸润性导管癌3例.肿瘤直径1.0~4.5 cm,中位直径2.4 cm.Ⅰ期24例,ⅡA期9例,ⅡB期7例,ⅢA期1例.32例行传统改良根治术,9例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改良根治术.乳房切除术后即刻行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按NCCN指南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待放疗结束后行II期假体乳房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成功重建38例.41例术后出现10例并发症,其中5例感染,1例皮肤破损,1例伤口裂开,1例皮瓣缺血,2例乳头乳晕复合体缺血.术后6个月评价美容效果,优19例,良15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随访6~56个月,中位随访26个月,出现3例远处转移,无局部复发.结论 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后软组织扩张器置入加Ⅱ期假体乳房重建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而不增加复发风险,同时并发症较少.

  • 每搏变异度指导肝叶切除术容量管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翁汉钦;陈笑红;韩琪;孙宏武

    目的 探讨每搏变异度(SVV)在肝叶切除术中指导容量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肝叶切除术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CVP维持在0~5 cmH2O,SVV维持在10%±2%),对照组(CVP维持在0~5 cmH2O).记录两组病人各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麻醉后30 min(T1)、肝叶切除结束时刻(T2)、手术结束即刻(T3).记录两组病人术前一天(A),肝叶切除结束后(B)和术后第一天(C)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记录两组病人的手术切肝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肝功能分级上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T1、T2、T3的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有创血压(ABP)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输出量(CO)、心率(HR)T2、T3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化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比较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除尿量变化不大,其切肝时间、出血量、术中补液、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叶切除术中应用SVV动态指导容量管理,有利于术中控制出血量及减少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进行优化、个体化补液.

  • 经胸乳入路3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作者:李为杞;袁杰;刘鸿亚;戚甫建;简永平;王芝钧

    目的 探讨运用3D腔镜系统进行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分析在2013年9月~2016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行开放手术、2D腔镜下手术、3D腔镜下手术,各组20例,以及同期在合作三甲医院(珠江医院)行相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各组3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总住院费用、医院间数据差异.结果 二级医院3D组手术时间为69.21±11.60 min,2D组为56.22±6.57 min,开放组为40.93±10.60 min,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41.64,P<0.05);在二级医院住院费用为9733±1410元),三级医院住院费用为11511±1749,医院间费用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3.41,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腔镜技术被运用于基层医院开展经乳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经济及可行的,可做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常规手术方法,需根据年手术总量配备2D或3D系统.

  • 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食管空肠侧侧π形吻合的实践

    作者:廖梓群;陈维荣;陈喜贵;蔡高阳;邓希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8例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采用食管空肠侧侧π形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 8例手术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292±32 min,平均出血量75±35 mL,术后平均住院日15±2 d.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腹壁穿刺孔无肿瘤种植.结论 完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采用食管-空肠的π形吻合是安全可行的,近期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 MSCs与CD34+单核细胞共培养联合脱细胞支架植入体内构建兔阴茎海绵体

    作者:李瑞庭;刘志瀚;冀晨阳;肖小莲;梁伟强;张金明

    目的 研究将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CD34+单核细胞(MNCs)共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海绵体支架上在兔体内构建阴茎海绵体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从兔骨髓与兔外周血中提取并鉴定MSCs与CD34+MNCs,将两种细胞组分以107/mL的密度种植于制备好的兔阴茎海绵体脱细胞胶原支架上,同时将相同密度的MSCs、CD34+MNCs分别种植于支架上,培养4天后植入一种兔阴茎海绵体缺损模型中.3个月后对工程化组织进行取材,行H&E及Masson三色染色等组织学检测.结果 MSCs和CD34+MNCs共培养组近白膜处的海绵体保留了正常海绵体结构,而MSCs组、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以疤痕增生为主,尽管较之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疤痕组织中的血管数目较多(P<0.05).结论 我们的研究证明了将MSCs和CD34+MNCs的共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支架上植入兔体内可以构建出一段组织学上与原生海绵体相似的组织;CD34+MNCs在体内主要通过协同MSCs而非单独发挥其促血管化的生物学效应.

  • 经阴道取标本的腹腔镜乙状结肠或直肠联合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

    作者:余思;邓建中;计勇;林义办;伍巧玲;朱佳成

    目的 探讨和总结经阴道取出标本的腹腔镜乙状结肠或直肠联合全宫+双侧附件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手术技巧,以及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4年12月,对36例乙状结肠或直肠癌侵犯子宫卵巢患者施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或直肠联合全宫+双侧附件切除,标本经阴道取出.结果 全组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73±13)min,平均出血量(80±12)mL.所有病人术后均无使用止痛药物,平均VAS疼痛评分:2.9±1.0,术后第一天均可下床活动.平均肛门排气时间(82±18)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9±1.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11/36),其中单纯吻合口瘘1例,单纯阴道瘘1例,直肠阴道瘘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例,尿潴留2例,肺部感染2例.中位随访时间53(14~128)个月.中位生存期限63.95个月.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83%,5年生存率61%.结论 经阴道取出标本的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或直肠联合全宫+双侧附件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性是良好的.不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远期随访亦取得满意的肿瘤学治疗效果.

  • 肝细胞癌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启杰;胡泽民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世界第五大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较困难,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而错失佳治疗时机,HCC的生物标志物对于HCC的早期诊断、监测肿瘤进展、疗效判定、复发和存活率的判定十分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发现的肝癌肿瘤标记物作一综述.

  • 结直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监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池生;褚忠华

    尽管近年来结直肠癌手术、化疗、放疗的疗效较前已有明显改善,但仍有15%~2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就已发现肝转移,而其余60%亦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复发或转移.而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作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在评估治疗癌症的疗效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就CTCs的分离富集、检测技术及结直肠癌患者中CTCs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炎性因子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意义

    作者:费建平

    手术、创伤后炎性因子的释放与术后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老年髋部手术围术期炎性因子的表达、失控性炎性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炎性控制理论的应用等方面阐述目前老年髋部手术围术期炎性反应的研究现状,总结目前在实验研究或临床实践中证实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改善组织和脏器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药物、技术和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 腰椎术后硬膜外瘢痕研究进展

    作者:叶伟康;房清敏;王大巍;张岱捷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行椎板切除减压或椎间盘切除术后,仍存留下肢顽固性疼痛不适症状.这些不适的症状有可能由术后获得性椎管狭窄,相邻节段退变,椎间盘复发,腰椎滑脱以及硬膜外瘢痕等原因引起.其中,硬膜外瘢痕(神经根粘连、硬膜外纤维化)可能占20%~36%.有学者研究怎样减少硬膜外瘢痕的材料或方法,也有学者致力于术后硬膜外瘢痕的治疗.本文就硬膜外瘢痕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黄丽霞

    目的 介绍坠积性肺炎的预防经验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6年5月到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需长期卧床休息或治疗的患者,根据两个病区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住院病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积极的护理策略,包括强化营养、心理护理、口腔护理、湿化气道护理与卫生宣教.观察两组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同时评估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低(7.69%vs 25.00%,P<0.05);同时病人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92.31%vs 72.22%),χ2=5.271,P=0.022).结论 更加积极的护理路径能改善坠积性肺炎患者状态,增加护理满意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护理人员.

  • 乒乓球——鼻固定三腔二囊管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李敏姣;钟秀琼;梁巧玲;陈彩凤;吴海梅;胡松婷

    目的 探讨多重护理干预插管及采用乒乓球——鼻固定三腔二囊管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置管成功后,采用改良的乒乓球——鼻固定三腔二囊管进行压迫止血.结果 50例患者中47例患者顺利置管,3例置管失败;43例止血效果明显,3例止血效果良好,4例止血效果差,没有出现明显的鼻部压迫损伤和影响呼吸的异常表现.结论 改良的乒乓球——鼻固定三腔二囊管有效,且操作简单、容易护理、患者接受程度高.

  • 两种探视制度缓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ICU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作者:余新英;汪海芹;姚小红

    目的 比较和分析两种探视制度缓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ICU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科室2016年1月~5月收治的气管插管清醒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执行科室目前探视制度,每天下午4点开始,按照床号逐个安排1~4个家属入室探视20分钟,其他时间不予探视;观察组实行预约制,并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增加入室探视次数.对两组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撤机率及撤机后再插管率、ICU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同时密切监测科室院内感染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ICU综合征发生率,撤机率、再插管率及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2015年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增加亲人入室探视次数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只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等措施,探视增加不增加医院感染.

  • 晚期自然流产后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

    作者:秦双伟;陈志辽;付帅;张睿

    1 病例报告女患者,35岁,末次月经2016-2-26,孕3产1.2010年孕早期自然流产1次,2011年足月顺产1活婴.2016-08-26因"停经26周,检查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急诊入院.早孕期和中孕期规律产检,胎儿,发育正常.8月25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B超示:停经25+周,胎儿平均孕周偏小2周,胎儿脐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考虑胎儿宫内缺氧可能;胎盘增厚;羊水量正常范围下限;母体子宫多发肌瘤(肌壁间,大约59 mm × 37 mm).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0小时和1小时无异常,2小时血糖9.27 mmol/L(参考值上限为8.50 mmol/L),抗心磷脂抗体(ACA)阴性.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孕期以来无发热、寒战,无咳嗽、咳痰,无头晕、恶心,无视物模糊,无双下肢水肿.患者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如常,孕期体重增加约3 kg.

    关键词:
  • 关于留学生外科实习教学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作者:艾文佳;林少芒;张智辉;萧剑彬;李强;李阳勇;王俊伟

    结合自身带教,分析留学生外科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提高带教经验与效果.我们认为首要需加强教师、学生双语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同时建立典型病例资源库与人体疾病模具,创造模拟外科疾病诊治、操作机会;改善教学制度,考核方向与内容,以上是提高医学留学生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留学生 外科 实习 教学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