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령남현대림상외과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影响因子: 0.6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976X
  • 国内刊号: 44-151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现代临床普通外科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捷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结直肠癌并梗阻实施术中全结肠灌洗后Ⅰ期根治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东海;李运福

    目的:观察和分析术中全结肠灌洗后Ⅰ期肿瘤根治切除肠吻合术治疗结直肠癌并梗阻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在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并肠梗阻患者分3组,术中结肠灌洗组:急诊手术,实施术中全结肠灌洗后Ⅰ期根治术;常规处理组:患者经保守治疗,肠梗阻解除后实施根治术;分期手术组:保守治疗未能解除梗阻患者,行肿瘤根治,一期肠造瘘,二期肠吻合。对比3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结肠灌洗组的手术时间较术前结肠灌洗组和造瘘组分别延长(P<0.05),并发症发生总次数较多但没有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在手术失血量、胃管留置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并肠梗阻的患者,急诊行术中全结肠灌洗Ⅰ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是可行的,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病例,应结合术前术中的判断。

  • 肝卵圆细胞对大鼠肝硬化组织TGFβ/smad信号传导的影响

    作者:邓武坚;向广阳;程林;于琨;陈德

    目的:探讨肝卵圆细胞对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的机制,并证明肝卵圆细胞对肝硬化的发展是否有阻止和逆转的作用。方法对肝卵圆细胞进行增殖、分离、培养后,移植于肝硬化大鼠肝脏组织,以未经移植的大鼠做对照,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和肝功能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ALB、AST、ALT、TGFβ1、TGFβRⅡ、Smad2、Smad4、Smad7的情况。结果移植肝卵圆细胞的鼠肝硬化组织纤维化减少,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肝硬化组织TGFβ/smad信号通路中各蛋白表达量有差异。结论肝卵圆细胞刺激肝硬化细胞后TGFβ/smad信号通路中各蛋白的表达是不同的,肝卵圆细胞对肝硬化组织有阻止和逆转的作用。

  •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对比

    作者:刘清波;王卫东;陈小伍;吴志强;何威;陈坚平;林杰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优劣比较。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5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病人,分别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LC术式治疗,并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血淀粉酶、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CBDE+LC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03.49±22.56 min、51.04±15.05 mL,均大于ERCP+LC组(87.89±18.33 min、16.84±6.58 mL,P<0.05),术后血淀粉酶及住院费用是LCBDE+LC 组小于 ERCP+LC 组(86.23±16.58 U/L vs 303.31±46.32 U/L,21446±8739元 vs 25419±8953元,P<0.05),LCBDE+L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ERCP+LC 组(5.68% vs 14.29%),中转开腹率则是高于后者(5.68% vs 0),结石残留率无显著差别(2.27% vs 1.43%)。结论 LCBDE+LC术式在术后血淀粉酶、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等方面较ERCP+LC为优,但在实际诊治中,应坚持个性化选择。

  • 基层医院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作者:钟文毅

    目的:总结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68例腹股沟疝在基层医院的实践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01月~2012年05月我院68例成年人I~Ⅲ型腹股沟疝患者行TEP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的接受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痊愈。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疼痛,无切口感染。术中发生合并症7例,包括出血2例,穿破腹膜2例,皮下气肿3例,均未影响手术;术后2年复发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腹腔镜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可在基层医院推广;由于基层医院多为劳动农民,建议补片固定为妥。

  • 全胸腔镜下对肺部亚厘米结节的诊治分析

    作者:姜海明;黄伟钊;吴颖猛;叶红雨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手术对肺部亚厘米结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一组CT诊断怀疑为恶性的肺部孤立性结节病例(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Hookwire定位、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资料,并对亚厘米结节的病理结果作一总结分析。结果所有结节借助Hookwire能明确定位,无严重并发症;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包括楔形切除术24例,肺段切除术4例,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10例。中转开胸2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均获得明确诊断;其中浸润性癌15例,浸润前病变5例,转移瘤2例,良性病变16例。冰冻病理与石蜡病理的符合率为92.1%。结论采用全胸腔镜手术对肺部亚厘米结节的进行术前检查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或治疗手段。

  • 抗凝治疗的内痔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治疗体会

    作者:侯辉;余智涛;王悦辉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接受抗凝剂治疗的内痔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对36例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长期接受抗凝剂治疗患者(抗凝组)和49例未接受抗凝治疗(对照组)的内痔患者施行PPH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肛门疼痛、肛门狭窄、肛门失禁、住院期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抗凝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8±1.9 mL和29.8±3.4 mL (t=22.7,P<0.05),出血较多分别抗凝组有1例(2.8%)、对照组有2例(4.1%),3例患者估计出血量约200~500 mL,给予正确处理措施后彻底止血,无一例输血;术后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意外。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内痔患者,PPH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与正常接受PPH手术患者无明显差别。

  • 内镜光动力微创疗法治疗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悦;张大伟;薛平;卢海武;郑强;曹良启

    目的:探讨内镜光动力微创疗法(PDT)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胆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组30例,在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给予内镜下光动力治疗。对62例晚期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进行随访。结果经过3年以上的随访,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3%、43.3%及20.0%;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3.8%、25.0%及9.4%,生活质量FACT-Hep量表术后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治疗组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胆红素水平、远处转移及治疗方法是影响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内镜光动力微创疗法(PDT)联合支架置入术提高了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生活质量,是胆管癌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姜黄素与 LY294002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作者:李颂;邓新军;李正明;李刚;阮黎;罗彬;黄海

    目的:探讨姜黄素与PI3K/Akt抑制剂LY294002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根据给药不同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姜黄素组、LY294002组和姜黄素组+LY294002联合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培养基、25μmoL/L姜黄素、25μmoL/L的LY294002和两种混合液。采用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q-PCR测定各组细胞中NF-κB、P53及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组、LY组和联合组的细胞增值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两个单独用药组(P<0.05)。姜黄素与LY294002联合作用前列腺癌PC-3细胞后,细胞总凋亡率较姜黄素及LY294002单独使用后明显增加(P值均<0.05)。联合用药组的NF-κB表达量明显低于两单独用药组(P<0.05),而P53和caspase-9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两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姜黄素与LY294002联合使用较两种药物单独使用更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生长,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增加P53和caspase-9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 不同温度对比剂与 CT 血管造影不良反应间的关系研究

    作者:胡辉军;陈娇霞;邓虹;张翔;沈君

    目的:探讨注射不同温度的碘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时受检者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方法将3200例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受检者随机分为常温组(n=1520)和加温组(n=1680),常温组与加温组分别在室温下(18℃~22℃)与将对比剂放入恒温箱加热至37℃后进行血管造影,观察两组受检者的外渗和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静脉注射碘普罗胺(优维显370)进行血管造影时,加温组的外渗和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组。结论加热碘对比剂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与开腹肝左叶部分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郑强;张大伟;卢海武;温子龙;曹良启;薛平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叶部分切除治疗肝癌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6月我科51例腹腔镜下肝左叶部分切除术(腹腔镜组)与50例开腹肝左叶部分切除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和生存率、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28.6±29.7 min vs 106.3±26.5 min, P<0.05),术中出血量多于开腹组(180.5±53.6 mL vs 130.2±44.5 mL, P<0.05),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6.8±1.4 d vs 11.4±3.0 d,P<0.05),住院费用少于开腹组(3.1±0.5万元 vs 3.3±0.6万元, 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 vs 6.0%)无差异。腹腔镜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2%、80.4%、68.6%;开腹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82.0%、66.0%。腹腔镜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9个月,l、2、3年复发率分别为19.6%、45.1%、54.9%;开腹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31个月,1、2、3年复发率分别为22.0%、42.0%、50.0%。结论腹腔镜肝左叶部分切除安全可行,不影响肝癌患者的预后,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的优势。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27例

    作者:莫浩伟;唐伟泰;黄焜云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至2012年间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2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中有13例治愈,12例好转,2例重残,总体有效率为92.60%。结论对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前应充分评价病变区域的血管形态、位置和血流动力学,制定优化外科手术治疗方案,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免钉合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附104例报告)

    作者:李翔;刘雪宜;史振超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免钉合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的手术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2月行TAPP手术104例。建立气腹后,于疝环边缘上方切开腹膜,于腹膜前置入聚丙烯补片,不予钉合固定。结果10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及术后出血。随访1~20个月,无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结论免钉合TAPP手术操作方便,但需要较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镜下缝合技术,腹膜前间隙的合适的解剖以及补片适当的置入是手术关键,免钉合既降低了手术的费用,也避免了手术后的疼痛的发生。

  • 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付朝华;陈忠羡;梁胜根;范全;薛忠林;谢清华;赵振东;原向伟;秦英

    目的:本文通过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80例患者并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对切口长度,术中的失血量,术后的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第1、3、6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24)。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6.8~10.3 cm,平均8.5 cm;传统切口组切口长度15.6~23.8 cm,平均18.2 cm;小切口组的术中失血、术后引流血量分别为163.8±15.6 mL,325.4±20.3 mL,传统切口组分别为283.5±13.5 mL,410.4±27.6 mL,两组均有差异(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89.4±14.2 min,传统切口组为123.5±10.3 min (两组比较,P<0.05);小切口组术后X线片髋臼外展角为43.8±8.5°,传统切口组为46.5±6.7°;小切口组前倾角为22.8±3.5°,传统切口组前倾角为23.5±2.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个月随访,小切口组的Harris评分为69.5±8.9、84.8±7.3分,传统切口组为58.7±6.6、75.4±10.4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个月、12个月随访Harris评分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脑血管意外、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减少了术中、术后的伤口出血及手术的暴露时间,有助于术后功能锻炼。

  • 组织薄片法在人原代肝癌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林满洲;胡敏;吴桂林;缪辉来;朱润芝;黄海丽;李明意

    目的:探讨组织薄片法在人原代肝癌细胞培养中的应用。方法分别运用组织薄片法和组织块法从人肝癌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原代肝癌细胞,分析两种方法培养成功率、细胞爬出时间、形态及GPC3的表达。结果薄片法培养成功率为66.67%,爬出细胞时间为(7.89±0.78) d,在培养第一代就能观察到形态规则的细胞且周围培养环境洁净;组织块法培养成功率为61.11%,爬出细胞时间为(7.56±0.73)d,在培养第二代能观察到形态规则的细胞。同时原代肝癌细胞和HepG2均能稳定表达GPC3。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培养出原代肝癌细胞,但薄片法培养的细胞在形态及洁净程度上较组织块好,同时能稳定表达GPC3。

  • 腹腔镜辅助Dixon及Miles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谭明华;朱劲涛;吕益中;彭亮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辅助Dixon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Miles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我院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术式分为Dixon组(41例)和Miles组(4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质量、术后康复情况及预后、复发资料。结果 Dixon组与Miles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分布差异。尽管Dixon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优于Miles组,但Miles组的术后费用显著少于Dixon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后获取淋巴结总数及获取阳性淋巴结个数无明显的差别,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ixon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0%,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3%,Miles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与Dixon相比差异未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Dixon组患者术后5年预期总体生存率为60.6%,与Miles组的56.2%相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Dixon与Miles组患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2.2%及11.9%。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根治术肿瘤根治程度与腹腔镜辅助Miles根治术无明显差别,安全可靠,长期生存预后不逊于Miles手术。

  • 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 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作者:朱武东;吴安任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双侧甲状腺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A),分别收集良性甲状腺瘤患者(B)及健康体检者(C)各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外周血CD8+CD28-调节T细胞百分含量及其胞内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的平均荧光强度;比较术后4周甲状腺癌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A及B组CD8+CD28- T细胞及TGF-β1均升高,但B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两者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A及B组IL-10均显著升高,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4周复查显示A组患者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三者与手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CD8+CD28-T细胞的回落为明显,TGF-β1次之。结论 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表达增加是甲状腺癌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TGF-β1是相对特异的一个细胞因子,在评价术后疗效较IL-10敏感。

  • 血浆白蛋白水平在烧伤患者中预测死亡率的研究

    作者:范建勇

    目的研究烧伤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是否能够预测死亡率。方法选取大于16岁烧伤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如简明烧伤严重指数(ABSI),血浆白蛋白,球蛋白,血脂等。ROC曲线下面积用来评估白蛋白对死亡率的预测。结果486人纳入本研究,83.1%患者的烧伤面积小于30%,16.9%的患者烧伤大于30%。为常见的烧伤原因是火焰。患者工作情况,烧伤性质,全层烧伤,吸入性烧伤,血白蛋白在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中的分布显著不同(P<0.05)。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相比,烧伤面积,入院ABS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球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值有显著地差异(P<0.05)。白蛋白,总蛋白,白球蛋白比,球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预测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61,0.852,0.836,0.756,0.744,0.372。结论入院时,白蛋白水平在烧伤患者中可以当做敏感性及特异性标记物来预测死亡率。

  •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体会(附51例报告)

    作者:冯裕修;陈智国;蔡望青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1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34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挫裂伤病灶清除,其中22例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患者行内减压术。7例患者进行再次开颅清除血肿清除、减压术,死亡7例。全部诊断外伤性脑梗塞的患者均予扩容、改善循环、解痉、高压氧、激素及降低颅内压等治疗;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予多次腰穿或腰大池持续引流等处理。随访2年,按GOS分级判断预后,良好22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6例。结论颅脑外伤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外伤性脑梗塞发生和发展,早期诊断及治疗可能有利于降低脑梗患者的致残率。

  • 浅谈乳腺肿物麦默通旋切术的操作经验

    作者:徐泰;李顺荣;赖烨钤;黄杰文;丘冬琴;范苑林;李璐

    目的:总结麦默通手术病例,探讨乳腺肿物麦默通旋切术的操作经验。方法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的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西门子彩超X150引导下对600例乳腺肿物患者行麦默通微创切除术,肿物切除后均送病理检查,并对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600例患者中,包括良性纤维腺瘤的508例,纤维囊性增生症22例,乳腺腺病5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浸润性乳腺癌8例,积乳5例。8例确诊为乳腺癌患者中,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乳根治术。术中2例发现活动性出血,切开止血后痊愈;5例术后发生局部血肿,1例切开清除血肿,另外4例经抽吸血肿后加压包扎;皮下淤血9例,切破皮肤1例。510例得到随访,其中502例良性病变中,发现新发良性肿物5例,1例复发;8例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随诊未见复发转移。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于良性乳腺肿物的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恶性肿物的活检提供了足量的病理标本,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

  •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唑安定对焦虑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智晓;傅艳妮;何波;张昆;李玉娟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唑安定对焦虑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且焦虑评分>30 mm的患者,随机等分为4组(n=15):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XM)0.5μg·Kg-1组(D0.5组)、右美托咪定1μg·Kg-1组(D1组)、咪唑安定组(M组)和对照组(C组)。各组分别在L2/3间隙穿刺麻醉,麻醉平面固定后,分别于10 min内泵注DXM 0.5μg·Kg-1、DXM 1μg·Kg-1、咪唑安定0.07 mg·Kg-1和生理盐水10 mL。评估各组患者术前及用药前、用药后30 min的焦虑、镇静程度及记忆情况以及手术结束后4小时的记忆情况。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术中的平均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次数(RR)等。结果 D0.5、D1及M组用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镇静作用,焦虑程度均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D0.5、D1、M组均有顺行性遗忘作用(P<0.05),D1组顺行性遗忘程度明显高于D0.5组(P<0.05),与M组相当(P>0.05)。用药后D0.5、D1组MBP和HR低于M、C组(P<0.05)。各组RR无明显差异(P>0.05),而M组有2人SpO2下降至94%以下。结论右美托咪定对焦虑患者有明显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对记忆的影响与剂量有关。1μg·Kg-1右美托咪定的顺行性遗忘作用与咪唑安定0.07 mg·Kg-1相当。

  • 合并糖尿病的胃肠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分析(63例)

    作者:周军;褚忠华;伍衡;刘璐;罗兴喜;曾育杰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胃肠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3年2月间,我科63例合并糖尿病的胃肠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高血糖单因素对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以及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结果63例中择期手术11例,限期手术45例,急症手术7例。治愈率88.30%(55/63),好转率9.52%(6/63),病死率3.17%(2/63)。糖尿病组手术后多数并发症与感染有关,感染相关并发症占比68.00%(17/25),其中手术切口感染常见,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和肺部感染;严重的并发症为术后败血症、高糖高渗非酮性昏迷、酮症酸中毒和心肺功能不全,围手术期病人的死亡均与这些并发症有关。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胃肠外科手术风险增大,易出现并发症,正确掌握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有利于病人平稳渡过手术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陈杰;郝清亚;臧宏;邵伟斌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0ddi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 LC+LCBDE ,58例行 EST+LC ,对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LC+LCBDE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低于ERCP/EST+LC组。结论对于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LC+LCBDE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作者:江慧琦;曾宽;王萌;华平;张书铭;高敏楠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根据AKI诊断标准:48 h血肌酐升高绝对值≥26.4 umol/L,或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50%;尿量减少(尿量<0.5 mL·kg-1·h-1,时间超过6 h),将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9例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AKI组,18例)和非急性肾损伤组(非AKI组,171例),比较二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AKI发生率9.5%(18例)。 AKI组住院死亡率为22.2%,明显高于非AKI组3.5%(P<0.05)。 AKI组与非AKI组在,平均年龄(P=0.019),糖尿病患病率(P=0.035),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P=0.02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P=0.024),EuroSCORE (The 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评分(P=0.002),术中体外循环时间(P=0.01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P=0.028),术后肾小球滤过率(P<0.001)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EuroSCORE评分、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是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发生AKI患者死亡风险较高。

  • 双工作鞘在PCNL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健;郑敏莉;黄裕清;冯凌松;邹火生;黄敏志

    目的:探讨双工作鞘在经皮肾取石术(PCNL)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PCNL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患者1260例,所有病例均建立F20通道,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在F20工作鞘的基础上再置入F16或F18的工作鞘作为内鞘,通过12F肾镜或9.8输尿管镜行碎石取石。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建立F20工作通道,其中1192例一期碎石取石,68例行二期经皮肾取石。一期手术时间12~120 min,平均53±8 min;二期手术时间15~42 min,平均18±5 min,术后结石总清除率为94.84%(1195/1260)。术后中~高热75例,因出血行肾血管介入治疗4例,未出现气胸、肠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PCNL中应用双工作鞘有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microRNA-449a 靶向 Notch1抑制膀胱癌细胞J82的迁移

    作者:钟广正;彭杨;何旺;林天歆

    目的:研究microRNA-449a(miR-449a)对膀胱癌细胞J82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对靶基因Notch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mimics转染膀胱癌细胞株J82使其过表达miR-449a,利用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检测细胞Notch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通过荧光素酶实验验证 miR-449a 与Notch1基因的直接调控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449a组的J82细胞的迁移能力减弱。过表达miR-449a后, J82细胞Notch1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5739),但Notch1蛋白表达下调(P=0.013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449a能明显抑制Notch1-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P=0.0016)。结论过表达miR-449a可能通过靶向降低Notch1基因的蛋白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

  •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术后 IGF-I 水平与糖尿病、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黎炎锋;毛志钢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病人经蝶窦显微术后IGF-I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经蝶窦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73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有糖尿病21例,高血压15例,按术后IGF-I水平治愈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分析IGF-I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15例IGF-I水平正常者中有11例糖尿病症状缓解,6例IGF-I水平未恢复正常者中有1例糖尿病症状缓解(P<0.05);10例IGF-I水平正常者中有6例高血压症状缓解,5例IGF-I水平未恢复正常者中有1例高血压症状缓解。结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术后IGF-I水平恢复正常,能改善肢端肥大症病人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 修复严重放射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作者:谭军强;吴中强;谢广富

    目的:使用皮瓣或肌皮瓣对严重放射性溃疡进行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各种皮瓣或肌皮瓣方法修复治疗的22例放射溃疡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背阔肌皮瓣4例,侧腹壁皮瓣3例,脐旁皮瓣3例,股前外侧皮瓣4例,胸大肌皮瓣6例,臀大肌皮瓣2例。结果22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皮瓣远端局部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闭合。其他20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1~2年随访,15例患者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临床溃疡无复发。结论临床采用皮瓣或者肌皮瓣治疗严重放射性溃疡,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并能有效预防溃疡复发,值得推广。

  • PPH术后出血的原因和对策

    作者:陈振峰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后出血的相关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5例PPH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原因。结果9例术后12 h内出血,6例术后5至10天出血,所有患者经局部压迫止血、使用止血剂等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均成功止血,无一例死亡。出血原因可能与手术技术、凝血功能、术后便秘、激烈运动等有关。结论 PPH术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应具体分析,针对相关的原因采用相应的对策才能达到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PPH 并发症 出血
  • 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

    作者:伍志辉;林青;叶良涛;谭浪平;陈汝福

    目的:通过对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与child-pugh评分的对比性分析,探讨肝癌术前更简单、更可靠的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和对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更具敏感性、特异性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1行肝癌切除患者共174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36例,分析患者术前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G/C),与child-pugh分级中A、B、C三级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与child-pugh评分在术前肝功能评估中均呈正相关(r=0.307;P<0.05)。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OR=4.668,P=0.04)在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机率优于Child-Pugh分级(OR=2.909, P=0.126)。结论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球蛋白/胆碱脂酶比值评估术前肝储备功能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但在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机率优于child-pugh分级。

  • 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邱瑞珊;张建龙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乳腺癌早期诊断率的提高,乳腺癌的治疗由早的乳腺癌根治术(包括全乳切除)发展为以保乳手术为主的手术治疗,同时辅助以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本文将对乳腺癌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乳腺癌 手术 进展
  • 乳腺癌术后放疗诱发性肉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胡婷婷;苏逢锡

    放疗诱发性肉瘤(radiation induced sarcoma, RI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可发生于乳腺癌、妇科肿瘤、霍奇金淋巴瘤和其他类型肿瘤放射治疗后,而其中乳腺癌放疗诱发性肉瘤占较大的比例。目前,对于此类肿瘤的治疗仍是临床上一大难题,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其5年生存率仍较低,且治疗后局部复发率很高。为提高临床医生对放疗诱发性肉瘤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目前针对放疗诱发性肉瘤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

    作者:马琳;张祥茂

    随着脑血管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不断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多发动脉瘤检出率越来越高。研究表明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患者的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要高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者,对于发生动脉瘤破裂的多发动脉瘤患者除明确责任动脉瘤并首先处理外,其未破裂动脉瘤也应尽量检出并积极治疗,因此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均要比单发动脉瘤复杂。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作用

    作者:吴惠文;陈华丽;鲍惠莲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分析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实施活动后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2.16‰下降至改善中的0.45‰,改善后为1.21‰;锁骨下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1.30‰下降至改善中的0.90‰,改善后为1.2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促使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护理人员防拔管意识增强,工作压力减轻,满意度提高;也提高患者导管留置期间的安全性。

  • 不同体位对危重患者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的影响

    作者:汪海芹;马婕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ICU的有腹内压监测适应征的78位患者分别在0°、15°、30°、45°采用测量膀胱压的方法监测腹内压,并计算腹腔灌注压。结果在腹内高压者,30°(21.46±3.91 mmHg, P=0.001)及45°(25.69±4.09 mmHg, P<0.001)时腹内压比0°(16.31±3.38 mmHg)时明显升高,而腹腔灌注压45°(51.92±10.05 mmHg,P=0.03)时明显低于0°(60.54±9.86 mmHg);在腹内压正常者30°(11.17±3.24 mmHg,P=0.002)及45°(15.59±4.13 mmHg, P=0.001)时腹内压比0°(7.23±2.14 mmHg)时明显升高,而腹腔灌注压45°(60.78±9.13 mmHg, P=0.004)时明显低于0°(71.28±8.86 mmHg)。结论危重病人不同体位对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有影响,床头角度越高,腹内压越高,腹腔灌注压越低,提示测量时应考虑体位的因素。

  • 利多卡因乳膏复合心理干预预防全身麻醉术后男性患者尿管刺激致躁动效果观察

    作者:郑晓景;梁敏;邱逸红;黄敏仪;林道炜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术前心理干预降低全身麻醉手术后男性患者尿管刺激所引起的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腹部气管内麻手术并需要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利多卡因乳膏组,Ⅲ组:心理干预组,Ⅳ组:利多卡因乳膏+心理干预组,每组30例。观察记录四组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平均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躁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Ⅳ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另外三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尿管复合术前心理干预再行导尿,可有效降低全身麻醉手术后男性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因尿管刺激引起的躁动,使全身麻醉复苏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 护理干预对减轻冠脉介入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并发症的研究

    作者:李国琪;黄春燕;詹春霞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380例行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分成对照组(n=190)和干预组(n=19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的变化。以术后尿潴留、穿刺点出血、总住院时间为术后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经围术期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降低(59.2±6.9比68.7±6.1,P=0.032);中、重度焦虑患者比例减少(中度:6.3%比10%,重度:3.7%比8.4%,P<0.05),而轻度焦虑比例无统计学意义(21.1%比19.5%,);同时术后尿潴留、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减少以及总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作者:罗葆明

    原发性肝癌( HCC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死亡率高,全世界每年约45%的新发病例在我国大陆地区[1,2]。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HCC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了中晚期,或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已失去手术机会。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不超过30%[3],且术后复发率高。有报道肝癌根治性切除后5年转移复发率高达61.5%,即使小肝癌也达43.5%[4]。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由于微创和高靶向性而成为目前公认的较好非手术疗法[5],甚至被作为小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6]。但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UGRFA术后复发率达83%[7]。RFA治疗肝癌仍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 “时间交错”化疗法能显著提高肺癌疗效

    作者:

    5月8日刊载在Science Signaling期刊报道了美国麻省理工(MIT)研究人员设计的一套全新的癌症治疗方式,即通过消除癌细胞的防御能力,之后利用致命剂量的化疗试剂使其受损。在老鼠试验中,研究团队展示了这种连环出击的治疗方式。该治疗基于一种纳米颗粒,该颗粒可携带两种药物,且两种药物在不同的时间释放,可显著缩小肺肿瘤和乳腺肿瘤。

  • 第八届全国胰腺癌大会暨第五届岭南国际胰腺外科高峰论坛在穗召开

    作者:

  • Nature:细胞之间的竞争与癌症

    作者:

    5月14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Martins和同事们发现缺乏来自骨髓移居细胞的竞争会造成定位胸腺的祖细胞发生遗传转变导致肿瘤形成。有趣的是,定位胸腺的祖细胞转变生成的肿瘤类型在很多方面与人类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包括基因组改变、细胞基因转录图谱和存在Notch1基因激活突变。这些结果表明,细胞竞争是骨髓源性的祖细胞替代定位胸腺的祖细胞的必要条件,如果这一过程遭到破坏胸腺细胞会癌变。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会对癌症治疗造成深远的影响。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侵袭性的癌症,相比于更为常见的B细胞白血病其更加抵抗化疗。靶向与细胞竞争相关的一些基因有可能为治疗和诊断T细胞白血病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2014稿约

    作者:

    关键词: 岭南 临床外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