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령남현대림상외과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影响因子: 0.6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976X
  • 国内刊号: 44-151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现代临床普通外科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捷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64层螺旋CT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尹心宝;郭正辉;林天歆;许可慰;曾伟科;黄海;黄健

    目的 研究利用64层CT在血管造影(CTA)、尿路造影(CIU)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多时相期CT增强扫描.CTA、CTU影像检查.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CTA及CTO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1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获得确诊.其中3例平扫发现肾内伴发结石,CTA发现2例异位血管压迫.CTU很好的显示了狭窄的位置和狭窄长度,所有患者行开放或微创手术,影像结果和手术探查一致.结论 64层CT尿路和血管三维重建,可作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术前评估的常规方法.其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 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作者:张竑晞;陈其武;周兴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高危BPH 64例,同期采用传统尿道电切术(TURP)24例,对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但PKRP组病人术中出血更少,单位时间内组织切除率更高,无低钠血症及水中毒(TURS)等并发症.结论 两种经尿道(TUR)手术都是治疗BPH的有效方法;但PKRP具有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对高危BPH患者是一极具优势的TUR手术方法.

  • 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分析

    作者:朱尚文;李强;黄宗海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的小肠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因以小肠肿瘤为多见(46.8%),其他依次为憩室(25.0%)、炎性疾病(15.6%)及血管畸形(12.5%).检查方法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开展较普遍.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和小肠镜在小肠出血病人中阳性检查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3.796,P=0.284).结论 小肠出血病例中,小肠肿瘤为常见病因,合理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等检查方法,是提高小肠出血诊断率的主要手段.

  • 不同麻醉方式对儿童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谭秀华;梁建军;纪风涛

    目的 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儿童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laparoscopic hernia sac high ligation)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ASA I~Ⅱ级择期行腹股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年龄6~12岁,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单纯气管内全麻组(G组)各30例.检测术中不同时点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并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E组各时点Cor、NE、E、ACHT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G组气腹后上述各指标较气腹前明显增高(P<0.05)且显著高于E组同时点(P<0.05)(见表2);E组气腹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组的则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气腹10 min后PaC02均显著增加(P<0.05),停气腹后渐恢复至正常,血PH值则变化不明显.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基础麻醉相对于单纯气管内全麻更能有效抑制儿童腹股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激反应.

  •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智勇;丁虹;覃兴尤

    目的 评价生物可分解吻合环(biaframentable anastomosis ring,BAR)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2例待作全胃切除术的恶性胃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其中应用BAR作消化道重建21例(BAR组),用传统手工吻合的21例(TMA组).结果 两组病人均无死亡,痊愈出院.BAR组的消化道重建耗时明显少于TMA组.术后情况如吻合口出血、肠功能恢复时间、肺部感染显示BAR组明显好于TMA组.BAR组无吻合口漏,而TMA组则有1例.在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中ABR组是20例,TMA组17例.胃镜检查显示:BAR组在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炎、吻合口炎和吻合口肉芽肿的发生率均低于TMA组.两组在上述多项指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应用BAR于全胃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疗效好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误诊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海斌;陈斌;倪勇;韩庆;何劲松;王成友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21例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18例,非手术治疗3例.结果 本组21例中.19例治愈出院,2例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误诊6例(28.6%),因多发伤掩盖脾破裂致认识不足而误诊3例,误诊为宫外孕破裂l例,左胸部挫伤致误诊l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1例.结论 重视详细病史的询问和腹部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和结合必要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是减少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误诊的重要措施.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治疗体会(附20例报告)

    作者:刘清波;王卫东;冯剑平;陈小伍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手术技巧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4月至2007年7月LC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0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由于胆囊壁已大部分坏疽、无法完整切除胆囊故行胆囊大部分切除,胆囊床电凝烧灼,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除胆总管结石病例)3~5 d.结论 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时,联合使用超声刀、吸引器等方法.可减少出血,保持解剖清晰,提高安全、降低中转开腹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胸大肌岛状皮瓣修复高龄患者头颈肿瘤术后局部缺损的体会

    作者:雷睿文;黄湛;孔令言

    目的 探讨胸大肌岛状皮瓣在修复高龄患者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科收治的60岁以上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以胸大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缺损18例,术后予颈部制动、抗炎、抗凝、抗痉挛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在30分钟至150分钟之间,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加重,皮瓣均成活,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结论:以胸大肌岛状皮瓣修复高龄头颈部肿瘤术后所致的缺损,效果好,方法简单、可靠、快速,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风险.

  • 双对比钡餐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辉军;沈君;陈娇霞;段小慧;成丽娜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的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放射科在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8例经手术或胃镜取病理证实早期胃癌在术前接受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在检查时采用多体位、多轴位观察黏膜像及充盈像,并摄片,必要时使用压迫器.结果 38例早期胃癌,位于胃窦部21例,胃角8例,胃体部5例,胃底部4例,Ⅰ型11例,Ⅱc型7例,Ⅱa+c型6例,Ⅲ型14例.高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6例,粘液腺癌7例,印戒细胞癌5例,中分化管状腺癌10例.11例结节状隆起型,13例表浅型,14例凹陷型.结论 优良的双对比钡餐造影法是将粘膜法、充盈法和压迫法充分结合,并利用体位进行检查,它有助于检出早期胃癌.

  • 6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夏同义;刘安重;雷建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问质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2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25例.交界性病变5例及良性病变3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CD17阳性48例(78%),CD34阳性45例(72.5%),SMA阳性17例(27.8%)以及S100阳性13例(20.5%).所有良性及交界性病变的患者无术后复发.25例恶性患者中有12例手术后1至5年复发,表现为腹内转移或肝转移.其中8例死于肝转移引起的全身衰竭.2例分别于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发现肝转移,但至今仍带瘤存活.结论 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本病的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治疗结合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沙培林和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陈伦;邓小耿;陈洁;张杰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沙培林用于血管瘤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1月到1岁的120个小儿,增生期血管瘤随机分为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组和注射沙培林组各60例.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平阳霉素组的有效和显效率明显优于沙培林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除发热(P<0.005)9b,其余并发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瘤体内注射沙培林和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均是有效,但以平阳霉素的疗效较佳.

  •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肝胆外科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辉;刘云建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病人术前检测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胆汁酸及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被检者175人分为7组,其中健康对照组25例(A组);肝内胆管结石25例(B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25例(C组);原发性肝癌25例(D组);肝门部胆管癌25例(E组);肝脏损伤25例(F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5例(G组).所有被检对象均在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用ELISA法分别测定PA,ALB TBA及P1r.结果 在本实验中从B组一G组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前白蛋白逐渐降低(均值(mg/L)A组232.6;B组206.7;C组102.2:D组95.5;E组82.6;F组70.1;G组40.2).各组与对照组比较,C、D及E组明显下降(P<0.05),F及G组下降更明显(P<0.01),肝内外胆管结石无明显下降(P>0.05).TBA在C组至G组明显下降(P<0.05),B组无明显下降(P>0.05).而白蛋白、PT在C、D和E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中前白蛋白含量的改变能敏感、特异、快速反应肝胆外科患者肝脏功能的变化.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的比较

    作者:葛午平;俞钢朱;朱小春;金龙;肖尚杰;洪淳;劳伟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新生儿肠闭锁随机分成2组(腹腔镜组31例和开腹组30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和预后.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存活率、术后并发症P值分别为0.973、0.862,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腹腔镜组有20例经脐孔拖出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患儿术后脐正常,疤痕无或很小.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新生儿肠闭锁技术简单、安全、几乎无瘢痕.

  • 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12例病例分析)

    作者:赖东明;黎洪浩;龙淼云;翁桢泓;伍丽清;陈双

    目的 探讨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对12例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瘤体切除并清创后,其中8例行股动脉结扎术.均为急性出血病人,4例采用ePTFE人造血管行髂外动脉和股浅动脉端端吻合术.结果 术后10 d及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人造血管血流通畅.以及评估患肢有无缺血、坏死.结论 :彻底清创、股动脉结扎及必要时的血管重建是对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

  • 术前一次给予地塞米松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勇;刘建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结肠癌术后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 我科在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结肠癌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于前1.5 h一次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5 mg/kg-1,对照组不使用地塞米松.对两组术前,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IgA、IgM、IgG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3 d.7 d,实验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lgM、lgC较术后l d升高(P<0.05);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lgM、lgG较术后1 d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实验组lgA较术后1 d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说明对结肠癌患者术前一次剂量使用地塞米松能降低术后机体免疫抑制,促进患者的免疫功能.

  • LC联合内镜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智强;杜国平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组患者先行EST,在B超引导下使用取石网篮取干净总胆管结石.取石后常规放置ENBD管,1周后行鼻胆管造影明确胆总管无结石后行LC治疗.结果 全组20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LC与EST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好的疗效.具有刨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 胃同时性多原发癌漏诊原因分析(附9例报道)

    作者:雷大钊;雷建;黄炯强

    目的 探讨以胃癌为第一诊断的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诊治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2-2007年以来有完整资料的以胃癌为首诊的9例同时性多原发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同时性多原发癌仅有2例在手术前确诊,手术前确诊率为22.2%,其余7例手术前漏诊,漏诊率为77.8%.结论 尽可能完善的术前检查和仔细的术中探查是发现第二原发癌的重要手段,手术时应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分别处理.

    关键词: 胃癌 多原发癌 诊断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韩更银;叶记超;唐勇;黄霖;杨睿;尹博;沈慧勇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中山二院骨科2000年9月-2005年9月50例老年股骨粗隆同骨折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97小时、平均术中出血量267.6 ml、术后扶双拐下床时间平均6.8 d、平均住院时间20.8 d.术后随访1~4年.假体松动1例,异位骨化5例,患髋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0.46分.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 珠海市农村地区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红;施莹莹;黄玲;张琳

    目的 研究珠海市农村妇女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珠海市农村(斗门、平沙)进行1:1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了下列因素与乳腺癌有明显联系:初产年龄晚,良性乳腺疾病史,精神刺激.体重大及水产养殖户等.结论 初产年龄晚,良性乳腺疾病史,精神刺激,体重大及水产养殖户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乳腺癌 危险因素
  • 自制分离钩配合术中胆镜小切口治疗肝胆管结石

    作者:王和鑫;梁志鹏;高焱明

    目的 探讨自制电分离钩配合术中胆镜小切口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106例小切口下利用自制电分离钩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配合术中硬质胆镜取石治疗肝胆管结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102例(96.27%),延长切13 4例(3.73%),术后有5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结论 该方法具有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是一种腹内手术腹外操作的微创伤手术.

  • 超声刀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宏杰;曾山崎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自2004年8月~2007年5月,应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对33例直肠癌患者实施TME术.结果 33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5~32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10~100 ml,平均50ml;术后1~2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住院时间5~14 d,平均8 d.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 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TME术,保肛率高,创伤小,出血少,烟雾少,术后恢复快,是一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外科新技术.

  •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秋南;黄擎雄;冼珊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2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术后并行辅助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全组随访6~48个月,元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3年生存率100%(17/17).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疗效满意,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是保乳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转染人胎肝细胞生物学特性

    作者:周小民;宋向晖;肖晓琴;陆路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人胎肝细胞以获得永生化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四步灌流法分离人胎肝细胞,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载体转染人胎肝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形态变化及增殖能力.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细胞白蛋白表达情况,同时鉴定转染细胞是否具有糖原合成、尿素氮合成等肝细胞功能.结果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人胎肝细胞可以重建人胎肝细胞的端粒活性.转染细胞培养5 d时呈集落样生长,12 d时增殖融合成片状,且具有表达肝脏特异性蛋白、白蛋白和具备糖原合成、尿素氮合成等肝细胞功能.结论 采用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人胎肝细胞技术有望获得永生化肝细胞.这可能为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治疗各种难治性肝病提供新的细胞来源.

  • 神经妥乐平在骨科的应用

    作者:杜开利;刘尚礼

    神经妥乐平(Neurotropin ,NTP)为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到家兔的皮肤组织,从其炎性组织中提纯而成的一种非蛋白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

  • 国产吻合器治疗重度痔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国文;曾山崎;邝杰文

    目的 探讨使用国产吻合器行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2-2005年来90例以痔核脱垂为主的Ⅲ~Ⅳ重度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国产重复用吻合器行PPH术组55例,传统外剥内扎术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2年痔再脱出率及再出血率.结果 两组病例在出院时均无痔脱出及出血等并发症.随访2年,随访率分别为PPH术组96.4%(53/55),传统外剥内扎术组91.4%(32/35).PPH术组的痔再脱出率明显低于传统外剥内扎术组,1-89%vs18.75%(P<0.05).PPH术组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传统外剥内扎术组,5.66%vs 43.75%(P<0.01).结论 使用国产重复用吻合器行PPH术安全可行,与外剥内扎术相比能显著减少痔再脱出及再出血,并具有价格便宜等优势.可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附62例报告)

    作者:陈发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夹板联合牵引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自1998年4月至2006年8月收治62例儿童股骨干骨折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及牵引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经治疗7~11周(平均8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治疗过程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4个月.其中疗效优者占42例,良20例,无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结论 对儿童股骨干骨折,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及牵引固定治疗,手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可免除手术痛苦.且治疗费用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方法.

  • 自制简易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院前急救血气胸中的应用

    作者:陈燕情;罗伟初;谢道远;黄小军

    目的 探讨严重血气胸患者在院前急救时能采用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应用一次性输液器、无菌生理盐水250 ml及18号一次性注射针头现场自制成简易胸腔引流装置并将其应用于25例严重的血气胸患者,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呼吸困难及呼吸音的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25例.有2例在途中凶合并脑疝抢救无效死亡.23例患者胸闷及呼吸困难的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14例气胸患者及2例血胸患者回院后因引流缓慢、易堵管需改大导管引流,另外7例气胸患者经继续应用一次性输液器改制成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治疗,直到治愈.结论 在院前急救血气胸时应用自制简易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有效治疗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 逆行插管人工肾积水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肾小盏结石(附11例报告)

    作者:钟唬;赖海标;黄智峰;曾晔;李森;吴松;赖伟业;郑东祥

    目的 探讨逆行插管人工造成肾盂肾盏轻度积水,增加冲击波空化作用,提高肾小盏结石的粉碎率.方法 11例经2次以上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效果欠佳的肾小盏结石病人,碎石前膀胱镜下逆行插管放置F5输尿管导管,碎石过程中予以无菌10%泛影葡胺生理盐水灌注液持续灌注形成人工肾积水,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结果 11例接受治疗的患者,经1次体外冲击波治疗结石全部粉碎的7例(63.6%),需2次碎石3例(27.3%).1例效果欠佳转开放手术.碎石后7天结石排尽6例,2例出现输尿管石街行输尿管镜取石术治愈,2例肾小盏残留结石,经再次碎石治愈.结论 逆行插管人工肾积水,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可明显提高肾小盏结石的粉碎率.

  •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透析的护理

    作者:钟丽君;吴祖光;刘宏涛;吴灵芝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透析的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20例治愈17例,治愈率为85%.其中2例并发胰腺囊肿瘤.1例发生腹透管堵塞.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结论 早期腹膜透析治疗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后.在治疗过程中.同时配合精心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 腹主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血压的护理干预

    作者:李结媛;吴海华;洪丽霞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血压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经验.方法 对8例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伴高血压的患者.实施积极的血压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血压保持平稳,能顺利接受治疗.结论 围手术期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周围静脉实施高营养与化疗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熊雪云

    目的 探讨对周围静脉高营养与化疗的并发症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在20例采用周围静脉途径营养与化疗患者中采用静脉计划性选择以及常规采用防治措施方法.观察发现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20例患者顺利完成营养与化疗.没有l例发生严重静脉并发症.结论 如果护理人员能够合理计划性选择使用周围血管,精心护理,密切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样可以保护好患者的外周血管,圆满完成治疗.

  • 经尿道膀胱气压弹道碎石及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的护理

    作者:李淑桂;陈美婵;谭凤珍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气压弹道碎石及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4年2月至200r7年2月期间55例经尿道膀胱气压弹道碎石及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病人的术前准备和评估、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手术中的密切配合和手术后的严格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病人术后2~3天可拔出尿管,4~5天可以出院.结论 通过围手术期医护的密切配合经尿道膀胱气压弹道碎石及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病人疗效明显、稳定,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 门静脉高压的治疗进展

    作者:王捷;唐启斌

    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静力压升高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主要临床表现有脾大、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以及腹水.常伴发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占80%~90%,西方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我们国家以肝炎性肝硬化为主.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介入放射治疗、内镜下治疗及药物治疗.

  • 腹腔暂时性关闭方法和时机

    作者:陈双

    随着外科治疗技术的进展,使得许多严重创伤的患者获得了更高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在理念和技术方面,新进展包括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的观念的提出,以止血和引流为目标的损伤控制的腹腔探查术(abbreviated laparotomy)的实施和对腹腔室间隔综合症(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认识及处理方法的选择等[1].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