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절강창상외과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7147
  • 国内刊号: 33-12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浙江创伤外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刘伟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胸的价值

    作者:陆海波;吴丹;林琳莉

    目的 总结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创伤性血胸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用VATS治疗的20例创伤性血胸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的20例开胸术(TH)做比较. 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应用时间、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较TH组明显减少或缩短(P<0.01),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与剖胸手术相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胸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闭合性胰腺损伤及术后并发症防治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伟琦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治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0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例治愈,3例死亡,病死率为15%;术后发症发生率较高,发生并发症例,胰瘘是常见的并发症. 结论 及时确诊,掌握好剖腹探查的指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闭合性胰腺损伤救治的关键;其并发症胰瘘与胰腺损伤程度、外科处理方法和通畅引流密切相关.

  • 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分析

    作者:朱缙伟;成力伟;叶碎林;张学磊;陈旭东;田达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4例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存活12例,大部分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能独立生活(ADLⅡ级)5例,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7例,死亡2例. 结论 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

  •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21例临床分析及体会

    作者:郑婵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有效预防措施.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气管切开术.局部浸润麻醉下在颈前正中自环状软骨下缘到胸骨上切迹上一横指处,纵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浅筋膜,分离颈前组织向上分离甲状腺峡部暴露气管前筋膜将2~4气管环前壁椭圆形切除一小块放置一次性硅胶气管套管. 结果 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总发生率8.5%,其中术后出血13例(5.3%),皮下气肿5例(2.0%),套管脱出2例(0.8%),拔管困难1例(0.4%).21例患者中,1例因原发病死亡,其余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均痊愈.气管套管留置时间11天~2.5年,平均1.6月. 结论 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有条件行气管插管情况下,先进行气管插管,同时要对患者呼吸情况有预见性的判断,尽可能避免行紧急气管切开术;(②仔细和严格的手术操作;③细心的术后护理观察和正确的护理干预.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

    作者:秦福创;何国龙;金许洪

    目的 评价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其中42例采用传统的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56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半年. 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35.71%,死亡率为3.57%,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及并发症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但不能盲目推广应用,应严格把握其手术适应证.

  • 指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指端缺损

    作者:王剑平;缪必成

    目的 观察指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指端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共施行指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指端缺损20例. 结果 20例20指皮瓣均Ⅰ期成活,术后皮瓣静脉回流不畅1例,有张力性小水泡的形成,起泡时间为第1天,蒂部拆线处理后缓解,极小部分远端边缘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术后平均1年以上皮瓣颜色、质地基本正常,外形接近正常,感觉恢复优良. 结论 带指神经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不仅能确保皮瓣血运,而且还可以恢复指端的感觉,故临床效果良好.

  • 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作者:朱泽平;吴镇泉;徐道纯;李建有;陈超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0年3月至2009年5月,对12例(13髋)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内陷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月~7年,平均42月,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Crowe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小臼杯、假体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能够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肠内添加ω-3脂肪酸对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明飞;何玉领;邵高峰;陈江利;陈飞;杨刚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添加ω-3脂肪酸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根据入院顺序,将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在对所有患者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分别行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和早期常规肠内营养,进行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在入院时、伤后7天、15天测定T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总数.统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伤后3月的GOS预后评分.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细胞亚群绝对数、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回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伤后3月的GOS预后评分明显增高(P<0.05). 结论 应用免疫营养支持不仅能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还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改善预后.

  • 微螺钉支抗矫治前牙外伤及深覆盖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礼芳;陈勇;沈肖波;丁静;田野;董一磊

    目的 应用微螺钉支抗矫治有前牙外伤的深覆盖患者,探索如何解决深覆盖同时大限度保存外伤前牙. 方法 选择有前牙外伤史的深覆盖患者60例,分别在上颌两侧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双尖牙之间植入支抗钉,应用MBT直丝弓矫治器常规矫治.外伤牙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疗法. 结果 软、硬组织侧貌显著改善.外伤牙症状无加重. 结论 微螺钉支抗矫治深覆盖效果满意,外伤牙可良好保存.

  • 强化胰岛素联合维生素C防治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大刚;屠传建;柳建生;郑刚;顾志伟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联合维生素C防治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方法 对8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成人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联合维生素C或者常规治疗,并行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测定其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 结果 强化胰岛素联合维生素C治疗t-SAH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结论 强化胰岛素联合维生素C治疗可以作为外伤性脑血管痉挛防治的有效手段.

  • 改良式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60例体会

    作者:褚闻来;褚正民;沈建国;同海航;张李涛

    目的 探讨改良式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60例脑室出血患者行经颅穿刺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的操作要点及疗效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4~5天42例,6~7天12例,第三脑室积血消失时间平均6天.本组60例患者55例治疗成功,死亡5例,总有效率91.6%. 结论 采用改良式腰大池置管联合侧脑室引流救治脑室出血患者,在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缩短脑室血肿清除时间、降低致残率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路径效果评价

    作者:蔡勇;钟兴明;汪一棋;阳建国;张琪英;钱为平;朱鸣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 方法 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时照组,观察组11例实施临床路径,对照组10例实施传统的诊治. 结果 住院费用观察组为(8811.08±500.22)元,对照组为(10485.20±790.46)元;平均住院天数观察组为(10.18±1.30)天;对照组为(12.50±2.10)天;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91.4%;对健康知识观察组掌握10例,了解1例,对照组掌握6例,了解3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病种临床路径可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节省医疗成本.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8例

    作者:王伟;何齐芳;任文诚;吴李闯;朱六龙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至2010年,对1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按美国UCL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术后随访按美国UCLA标准评分,优(34~35分)3例,良(28~33分)13例,中(21~27分)2例,差(0~20分)0例.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上举110°(70°~150°),外旋40°(30°~55°),内旋65°(40°~80°).1年后随访,所有病例大、小结节均愈合,无感染、肩袖损伤、脱位等并发症. 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短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9例诊治分析

    作者:吕庆伟;过宓;章国海;周晶;杨松斌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现象及机制. 方法 对9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急性硬膜下血肿入院时GCS>8分,根据病情变化,3~24小时内动态CT复查.如CT复查硬膜下血肿量减少,患者GCS评分无进行性下降,可保守治疗. 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主要机制为血液的重新分布,脑脊液的稀释及适当的颅高压、颅底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等.

  • 益血生胶囊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国华;熊年;黄建飞;章芳丽;郭宇

    目的 观察益血生胶囊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化疗前据白细胞数目服用益血生胶囊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因子(吉巨芬)和(或)重组白介素-11(巨和粒);对照组则服用吉巨芬和(或)巨和粒.实时观察患者的骨髓抑制的程度及需要联合使用药物的数量,两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治疗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需要联合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因子和(或)重组白介素-11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结论 益血生胶囊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有显著疗效.

  • 不同部位肿瘤放疗体位重复性研究分析

    作者:吴美书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照射野的体位重复性,为降低临床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接受不同部位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780例,根据其肿瘤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网膜和底板固定.利用模拟机定位,采集不同部位肿瘤成像图,比较不同部位肿瘤放射治疗体位的重复情况,并进行重复性研究分析. 结果 放射治疗体位重复性从高到低分别为脑部(93.8%)>面颈部(91.7%)>胸部(82.6%)>盆腔(81.3%). 结论 在不同部位肿瘤放射治疗中,脑部、面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的重复性明显优于盆腔、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

  • 限期手术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作者:张加良

    目的 探讨限期手术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Ruedi-AllgowerⅡ、Ⅲ型闭合性PIlon骨折27例,采用跟骨结节牵引7~10天后按AO推荐的标准切复内固定术治疗. 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明显畸形愈合,软组织愈合良好.AOFAS评分:优16例,良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7.8%. 结论 限期手术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由于软组织情况已稳定,采用标准切复内固定手术效果满意,是一种比较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掌侧T形钢板加人工替代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作者:徐兴荣

    目的 介绍用掌侧T形钢板加MIIG(OR)X3人工替代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与优点. 方法 应用掌侧T形钢板加MIIG(OR)X3人工替代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新鲜闭合性骨折粉碎性骨折18例患者. 结果 18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个月.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内愈合,根据Aro关于桡骨远端骨折复住后的功能评价,优17例,良1例. 结论 掌侧T形钢板加MIIG(OR)X3人工替代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完善,疗效确切,可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发生,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

  • 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

    作者:许红婕;曹荣旗

    目的 探讨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总结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本院采用可膨胀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5例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定. 结果 本组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月,平均11月.所有骨折均于术后8~14周达到骨愈合,切口Ⅰ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膝关节疼痛及脂肪栓塞发生,患侧踝、膝关节功能正常. 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治疗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126例诊治分析

    作者:常亚平;李志勇;陈波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至今126例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病例的临床诊疗情况. 结果 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126例,症状完全消失46例,明显改善58例,治愈好转率82.5%,有21例需长期用药,因抑郁症自杀死亡1例. 结论 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社会危害极大,在脑损伤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精神障碍的不同类型,合理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及时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对于预防患者病情由急性期发作向慢性精神障碍转化有积极意义.

  • 弹性髓内钉治疗大龄儿童尺桡骨双骨折

    作者:史明;谭家昌;王辉;姜铁斌

    目的 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大龄儿童(>9岁)尺桡骨双骨折,观察临床疗效、放射学结果及前臂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 采用弹性髓内钉经皮插入技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13例,年龄9~15岁,平均11.3岁,随访4~14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 结果 随访病例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5个月,前臂活动功能优良,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 应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尺桡骨双骨折,安全、微创、方便可行,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可尽早恢复前臂活动功能.

  • 经尿道瘢痕旋切内成形术治疗后尿道狭窄(附112例报告)

    作者:董雪成;宋汝田

    目的 探讨经尿道瘢痕旋切内成形术治疗后尿道狭窄的经验及技巧. 方法 回顾近年来应用后尿道狭窄切除器治疗的后尿道狭窄患者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04例一次手术成功,成功率92.9%;随访2年,效果优者79例,良者18例,优良率86.6%. 结论 经尿道瘢痕旋切内成形术治疗后尿道狭窄,效果确实,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预后分析

    作者:徐樟群

    目的 探讨应用射频消融(RFA)进行肝癌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今本院的156例进行RFA治疗性肝癌患者,治疗后无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7例术后出现肝区疼痛及低热对症治疗1~2天治愈.1例出现轻度黄疸,10例肝功能轻度损害,经保肝、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3周B超及增强CT检查显示,肿瘤所在区域完全坏死率96.2%( 150/156);AFP转阴率91.1%(92/101).术后1年随访150例肿瘤所在区域完全坏死者中,13例患者AFP检测阳性(>20ng/L),总复发率为8.3%,所复发的13例患者肿瘤直径均≥5.0cm.死亡6例,为肿瘤直径≥5.0cm,RFA治疗肿瘤区域未完全坏死者,总死亡率为3.8%. 结论 应用射频消融进行肝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癌的新方法.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癌 预后
  • 辅助外固定支架下长节段胫骨骨折的治疗

    作者:季烈峰;朱江;曹浙标;杜俊峰;徐丁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配合下应用锁定钢板治疗长节段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节段胫骨骨折28例患者,利用单侧万向外固定支架的临时辅助固定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从手术情况、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评价等方面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60~110分钟,平均90分钟,术中出血100~200ml.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2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结束时除1例外均获得骨性愈合,1例未愈合者经再次手术后1年获得愈合. 结论 本手术方法具有避免术中软组织再损伤,减少骨折端血运破坏,是治疗胫骨长节段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钱春清;黄智丰

    目的 总结31例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1例高血压脑出血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死亡5例,总死亡率16.1%.术后3个月随访,ADL分级Ⅰ级2例,占7.69%;Ⅱ级6例,占23.08%;Ⅲ级12例,占46.15%;Ⅳ级4例,占15.38%;V级2例,占7.69%.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安全、精确,病残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外伤性颅内纵裂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申屠华松

    目的 探讨大脑纵裂间出血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收治的52例外伤性颅内纵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及救治方法. 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30例,血肿经CT复查全部吸收,无神经功能障碍,13例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9例因脑疝而死亡. 结论 纵裂间出血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血肿,两者从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有所不同,神经外科医生要注重对大脑纵裂池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 应用亮菌甲素治疗急性胆系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沈朝敏;张国强

    目的 探讨应用亮菌甲素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 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20例,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77例(含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3例,急性胆管炎19例,胆道蛔虫合并感染1例.按治疗方法将病历病例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55例,亮菌甲素治疗组65例. 结果 亮菌甲素治疗组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使用解痉止痛药次数均少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 亮菌甲素治疗较常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胆道感染,减轻病情危重程度,缓解腹痛作用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及较少住院时间.未发现其有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治疗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临床分析

    作者:张法云;刘补兴;陈晓;童军卫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同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早期、同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外伤患者14例,对其临床资料、预后进行总结.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1周GCS评分3~5分1例,6~8分3例,9~12分8例,13~15分2例,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GOS评分,良好6例(42.9%),中残5例(35.7%),重残2例(14.3%),植物状态1例(7.1%),死亡0例;复查CT或MRI扩大的脑室系统有不同程度缩小. 结论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迟发性脾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作者:冷中斌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8例迟发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 结果 本组28例迟发性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为17.8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 结论 迟发性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对于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断要具有预见性,积极抗体克治疗的同时,采取恰当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 全麻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后并发症11例分析

    作者:卢新玲

    目的 探讨显微支撑喉镜手术过程中局部损伤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 对138例声带疾病患者,男72例,女66例,年龄10~76岁,平均35.1岁,均在全麻下行显微支撑喉镜手术. 结果 138例患者中11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局部软腭黏膜损伤5例,门齿损伤松动2例,舌损伤舌体麻木2例,颞颌关节损伤1例,声音嘶哑加重1例. 结论 显微支撑喉镜手术,特别是放置喉镜过程,正确的手法和体位,合适的麻醉深度和肌松效果能减少或预防局部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8例

    作者:金建伟

    目的 观察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 方法 将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注入玻璃酸钠同时口服仙灵骨葆胶囊. 结果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58例,其疼痛、骨擦音、晨僵显效好转44例占75.8%;有效好转12例占20.6%. 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口服仙灵骨葆胶囊膝骨性关节总有效率96.6%,值得临床推广.

  • 122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沈伟;乐海伟;王明

    目的 探讨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方法 回顾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间,本院122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患者,对其出现的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所有122例病例中,出现术后并发症或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者共35例,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为分流管堵塞13例,其次为颅内感染8例,切口愈合不良5例. 结论 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虽然是治疗脑积水常见的方式,但是仍存在相对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其中发生频率高的术后并发症是分流管堵塞.术中仔细操作,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开发使用更安全的分流系统是减少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 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体会

    作者:杜振华

    目的 探讨比较人工鼻泪管植入与泪道激光术治疗泪道阻塞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96例符合标准病例,48例采用人工鼻泪管植入(A组),48例采用泪道激光术作为对照组(B组).评定两组的治愈率,术后3个月、6个月泪道冲洗是否通畅比较,从而明确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 结果 术后3个月:A组泪道通畅46例,B组泪道通畅29例;术后6个月:A组泪道通畅43例,B组泪道通畅25例.A组治愈43例,治愈率达89.58%,B组治愈25例,治愈率52.08%,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 结论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与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有显著差异.

  • 三点小切口重睑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建利

    目的 探索一种创伤小、肿胀轻、恢复快、效果好的重睑成形手术. 方法 在设计好的重睑线,近内、外眦及瞳孔正上方作3~5mm的小切口,掏剪睑板前眼轮匝肌及部分臃肿的脂肪,三点小切口分别与睑板前筋膜缝合固定. 结果 对45例行小切口重睑术的患者,随访3~12个月,重睑外形均自然、逼真,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本术式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稳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

    关键词: 三点 小切口 重睑
  • 刮切电凝法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附352例报告)

    作者:傅炯;周中华;梁刚;熊学荣

    目的 介绍一种简单、安全、微创的甲状腺切除术式一无线结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刮切电凝法). 方法 352例甲状腺患者施行了无线结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49例,原发性甲亢17例,甲状腺腺瘤38例,甲状腺癌48例(微小癌34例). 结果 手术平均出血量5~10ml,平均手术时间31±13分钟,快18分钟.术后均无明显切口内出血,无喉返神经损伤,无低钙性四肢抽搐,无死亡病例.术后1~4天出院. 结论 无线结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的手术相比,操作简便、不需要负压引流瓶、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短,具有止血效果快速可靠、切口美观、手术费用低的特点.手术过程只使用普通电刀,且简易易学,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

  •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俞伟杨;何登伟;潘水章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PF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进行随访并评价其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并发症等.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7周.2例股骨颈部螺钉退出,无主钉或锁钉断裂,无肢体短缩或明显功能障碍. 结论 PFN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理想、可靠的内固定方法,其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 胸腰椎三柱骨折伴不全瘫应用FRESH固定加植骨治疗体会

    作者:罗峰;兰日升;梅素英

    目的 探讨采取后路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三柱骨折伴不全瘫的疗效. 方法 采取后入路,FRESH钉棒复位内固定加病椎及相邻上下椎板、关节突间自体髂骨或加人工骨植骨治疗13例胸腰段骨折伴不全瘫患者,术后卧床2~3个月,指导功能锻炼. 结果 经平均12月随访,12例神经症状消失,骨折复位、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残留排尿困难,会阴部感觉麻木,4个月后症状渐消失. 结论 FRESH后路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三柱骨折伴不全瘫方法可行,技术操作不复杂,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 自体腓骨移植修复桡骨骨缺损

    作者:周全胜;屠文华;周利均;庄稼丰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移植Ⅰ期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取带血管腓骨游离移植Ⅰ期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治疗长段骨缺损患者8例.3例为桡骨慢性骨髓炎扩创后骨缺损,5例为开放性外伤致桡骨骨缺损.骨缺损长度8~15cm,平均10cm. 结果 术后患肢未见明显炎性反应,无炎性窦道形成,肢体活动良好,X片示移植腓骨与桡骨愈合良好. 结论 对长段骨缺损患者可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Ⅰ期修复骨缺损,该术式能有效缩短疗程及减少手术次数.对慢性骨髓炎合并长段死骨,死骨切除后将形成骨缺损与骨不连,骨缺损Ⅰ期植骨修复,需等局部感染控制后Ⅱ期植骨修复.

  • 数字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及术后并发症探讨

    作者:江建军;郑海燕;贾丛林

    目的 探讨数字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并发症的应对经验. 方法 通过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制作符合个体化的钛网修补材料,对56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不同颞肌下分离技术实施颅骨修补术. 结果 应用数字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无手术死亡及钛网松动发生,术后发生切口裂开钛网外露2例,皮下积液7例,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切口感染1例,癫痫1例. 结论 应用数字成形钛网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可以达到解剖复位效果,植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术中仔细分离颞肌、避免损伤人工硬脑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外观美观满意,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下段骨折

    作者:王国伟

    目的 探讨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下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 应用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下段骨折12例. 结果 对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随访,术后疗效优8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 结论 腓骨钩钢板治疗外踝骨折,在内固定术后可更早期、更大范围地活动踝关节,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分析及处理

    作者:顾云彪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术后复发的因素. 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95例CSDH患者,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术后复发15例,死亡1例,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8%和1.05%.复发的15例患者平均年龄70.6岁.其中因术后大量颅内积气复发5例,高密度复发3例,等密度到混杂密度复发10例. 结论 患者的年龄、血肿的密度、术后积气和引流量的多少影响CSDH患者的预后.血肿复发应作动态的CT观察,不必急于再次手术,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可以不手术.

  • Twinfix双固定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秀翠;王伟;彭磊;林忠勤;程少文;张伟;陈庆玉;寇东权

    目的 观察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的手术过程及术后治疗效果. 方法 本院采用带有可吸收线的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病人24例,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关注病人功能恢复情况,创口愈合之后病人出院.术后随访3~12月,病人定期复查,进行Lysholm评分. 结果 优22例,良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天,平均8天. 结论 应用带有可吸收线的锚钉修复膝关节断裂内侧副韧带的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 锁定钢板应用失当11例原因分析与应用体会

    作者:邵强;余建;方斌;王勇刚;黄轶锋;茅国军;邢海祥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合理应用方法. 方法 回顾应用378例锁定钢板,发现应用失当共11例.其中属Gustilo Ⅰ型开放性骨折4例,GustiloⅡ型开放性骨折1例.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行清创后复位内固定,闭合性骨折患者在入院后3~7天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均未行Ⅰ期植骨,所用为国产材料,术后常规给予抗菌素静滴5~7天,创口均Ⅰ期愈合. 结果 11例锁定钢板应用失误的原因分析:钢板偏短、螺钉过密,应力过于集中;过度追求间接复位,骨折复位不良;误用锁定钢板及螺钉对骨折进行复位;术后过早下地负重等是造成锁定钢板应用失当的原因. 结论 牢记AO、BO理念,熟知其适应证、应用原则、禁忌证、手术技巧,同时在术中结合X线检查,是正确、成功应用锁定钢板的关键.

    关键词: 内固定 锁定钢板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3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素青

    目的 探讨子宫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的早期诊治和预防方法. 方法 对35例子宫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保留子宫,27例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病例术中出血量平均31.03ml,血β-hCG平均15.04天恢复正常;4例米非司酮+氨甲喋呤+清宫术病例术中出血量平均72.5ml,血β-hCG平均24.25天恢复正常;3例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病例平均出血量123.33 ml,血β-hCG平均25天恢复正常;1例术前未确诊病例,清宫术中、术后反复出血,切口血肿经MTX静推、对症和中药保守治疗,4月后愈. 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流产次数可降低子宫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的发生,超声检查是常用而可靠的诊断方法,子宫动脉栓塞下手术安全有效,药物治疗后手术相对安全,盲目刮宫不可取.

  • 参麦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外伤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坚钧;陈丽青

    目的 研究参麦联合下咯地尔治疗外伤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本院2008年至2011年80例外伤性眩晕患者治疗进行观察,其中单纯扩血管药物丹参针治疗40例,参麦联合丁咯地尔针治疗40例,对其疗效进行判定. 结果 治疗组:参麦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外伤性眩晕29例显效,11例有效;对照组:丹参治疗外伤性眩晕5例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 结论 参麦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外伤性眩晕,明显提高外伤性眩晕治愈率,减低眩晕的复发.

  • 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84例

    作者:吴建平;刘云建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方法 自2001年5月至2010年12月对84例88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术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 8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3.5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方法评价术后功能评价术后疗效:优52足,良20足,可3足,差4足,优良率81.8%.发生切口皮肤部分坏死8足,经换药后治愈. 结论 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 通用脊柱系统(USS)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65例体会

    作者:顾连华;王银海;杨成林;宋祥胜

    目的 探讨应用通用脊柱系统(USS)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USS系统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 结果 62例获得9~30个月(平均19.3个月)的随访,术后摄X线片示伤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s角均有较满意的恢复.骨折愈合后已行内固定取出60例,无椎体高度丢失. 结论 USS系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是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7例诊治分析

    作者:赵玉军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本院收治的57例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VATS4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16例,平均手术时间150分钟,术后平均住院7天(3~27天),胸腔引流管放置平均5.4天(1~14天),平均住院时间12天,均痊愈. 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治疗费用.

  • 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分期治疗高能量开放性Pilon骨折

    作者:曹建国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微创、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分期治疗高能量开放性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价. 方法 对30例高能量开放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分期治疗,根据软组织条件在不同时间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Ⅰ期采用临时固定法;Ⅱ期采用创伤修复法;Ⅲ期采用终固定法,治疗中运用外固定支架技术、微创技术和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 结果 随访30例,时间12~28月,按Burwell 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20例、复位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90%.按Tornetta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18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0%,无骨不连、创伤性骨髓炎发生. 结论 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是高能量开放性Pilon骨折治疗成功的关键.

  • 两种不同方法处理脱落托槽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董民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方法(磨除法和烧灼法)处理脱落托槽后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方法 比较经两种不同方法处理后的重新粘结托槽的脱落率. 结果 磨除组的再利用托槽脱落率明显低于烧灼组. 结论 正畸托槽脱落后若需要重复粘结时建议对托槽底板上残留的粘结剂采用磨除法去除.

  •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甘露醇治疗对血肿扩大的影响

    作者:蓝开平

    目的 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 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均为幕上非丘脑性血肿,意识障碍较轻;排除血肿量>30ml及有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A组30例,发病后早期(<10小时)接受常规剂量甘露醇250ml治疗;治疗B组30例,发病后早期(<10小时)接受丰常规剂量甘露醇125ml治疗;对照C组30例,发病后24小时内未接受甘露醇治疗.3组其它治疗措施无差别. 结果 治疗A组、治疗B组与对照C组继续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继续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90例血肿扩大36例,占40%. 结论 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小时内不适当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使病情加重.

  •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高渗盐水灌肠对产科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婷

    目的 探讨采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与高渗盐水灌肠联合治疗法,治疗130例剖腹产术后肠麻痹的产妇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130例产妇按奇偶排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于两侧足三里穴位各注射新斯的明针0.5mg,退针后按压穴位数秒,帮助伸展下肢,并给予10%氯化钠200ml灌肠.对照组单纯给予10%氯化钠200ml灌肠. 结果 观察组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恢复的时间段. 结论 采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与高渗盐水灌肠联合治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肠麻痹的产妇效果好,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 21例睾丸扭转诊治分析

    作者:陈方;董雪成

    目的 总结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其诊疗水平. 方法 回顾本院21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左侧睾丸扭转17倒,右侧睾丸扭转4例.19例接受手术治疗,17例睾丸已坏死,行睾丸切除术;睾丸存活2例,行睾丸复位固定术;15例行健侧睾丸固定术. 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动态显像是诊断睾丸扭转的佳方法,早期诊断和手术探查是避免睾丸坏死、切除的关键.

  • 濒临膝上截肢的膝关节保肢术

    作者:胡起文;李贤海;郑杰

    目的 探讨濒临膝上截肢的膝关节保肢的方法. 方法 8例创伤致组织缺损而濒临膝上截肢的患者,根据创面范围,采用游离背阔肌,交腿皮瓣及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及膝关节周围创面. 结果 全部病例移植的皮瓣均Ⅰ期完全成活,随访4个月~2年,成功保留膝关节,通过假肢安装,下肢恢复良好功能. 结论 针对因创伤致小腿大部毁损,因组织缺损而濒临大腿截肢的患者,通过游离背阔肌及交腿皮瓣的修复,成功保留膝关节,安装假肢后恢复下肢良好功能,临床值得推广.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创伤早期救治策略

    作者:刘泽洪;林俊杰;张晓云;张玉江;叶伟勇;叶长勇;孙建中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早期诊治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0年本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 全组死亡25例,53例生存者伤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以行预后评估:良好29例,中残10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全部病例中恢复良好及中残者占50%. 结论 掌握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尽早稳定呼吸循环功能,及时减除脑疝,采取颅脑、胸腹先后或同时手术,可望提高抢救成功率,为后期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 胫骨远端外侧型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作者:贺志清;陈寅钦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外侧型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及评价疗效. 方法 31例胫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胫骨远端外侧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参照Mazur等的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价标准,优16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 结论 对于胫骨远端骨折采用外侧型解剖钢板内固定,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满意.

  • Herbert螺钉内固定加带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骨瓣植入治疗腕舟状骨陈旧性骨折

    作者:李高玉;段钢;刘刚;王斌

    目的 探讨Herbert螺钉内固定加带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骨瓣植入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加带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骨瓣植入治疗腕舟状骨陈旧性骨折16例. 结果 15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全部达优良,骨折全部愈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于腕舟状骨骨不连,采用带蒂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为腕舟状骨不连提供一种理想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不同基础麻醉辅助骶管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吴春晓;吕金英

    目的 比较不同基础麻醉辅助骶管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优缺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择期小儿斜疝手术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肌注咪唑安定复合氯氨酮;B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复合氯氨酮;C组七氟醚复合咪唑安定;每组30例. 结果 B、C组的入睡时间及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清醒时间C组短于B组(P<0.05),A组有3倒清醒超过1小时;1次静脉开放成功例数和1次骶管穿刺成功例数,C组多于A组、B组(P<0.05),骶管穿刺粘血例数C组少于A、B组(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精神症状、口腔分泌物等不良反应减少(P<0.05),A和B组各出现2例、1例短期学习记忆功能下降. 结论 在小儿斜疝手术中七氟醚复合咪唑安定做为基础麻醉,患儿术毕清醒快,组织损伤轻,不良反应减少,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观察

    作者:马连军

    目的 研究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70岁以上ASAⅡ~Ⅲ级的高龄髋部骨科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对照组硬膜外麻醉组(CEA).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麻醉阻滞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和患者安全程度等. 结果 CSEA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心电图和呼吸变化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高感觉平面出现时间明显快于CEA组(P<0.05),CSEA组麻醉满意率100%,明显高于CEA组75%( P<0.05). 结论 CSEA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龄髋部骨科手术.

  •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诊断与临床分析

    作者:赵健;余新春;林军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方法 面顾性分析5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状况,以及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特点. 结果 组织学显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肿瘤细胞多呈巢状或片状排列,体积大,多形性或梭形,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状胞浆,细胞核较大,核仁明显呈空泡状,可见特征性的血管样结构以及上皮样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排列,肿瘤成分缺少脂肪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HMB-45,Melan-A弥漫阳性. 结论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免疫组化对鉴别有重要意义.

  • 低磁场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价值

    作者:周希明;陈建敏

    目的 分析关节软骨损伤的低磁场MRI、CT和常规X线平片(CR)表现,评价低磁场MRI在关节软骨损伤检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5例有膝关节损伤病史,且经膝关节镜手术证实为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膝关节MRI、CT和CR所见,着重观察关节软骨和软骨游离体,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 5倒关节软骨骨折在MRI上均有表现异常,其中软骨信号异常3例,软骨凹陷2倒,软骨连续性中断2例,软骨缺损1例,软骨缺损伴关节内游离软骨体1例.5例均有关节腔、囊积液,2例见轻微骨挫伤.CT仅1例见局部骨皮质毛糙,但均可见不同程度关节囊肿胀;CR除见局部关节周围软组织稍肿胀外,均无异常改变. 结论 低磁场MRI在关节软骨损伤检查诊断中同样具有很大优势,对急性关节软骨损伤显示准确,可准确评价急性膝关节损伤的范围、程度,决定治疗方案.

  • 盐酸托烷司琼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作者:吴益莉;朱晶;姚建芬

    目的 探讨盐酸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剖宫产手术后曲马多术后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 方法 120例持硬麻下行择期破宫产手术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A、B、C 、D、E、F6组,每组20例,A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12、24、48小时镇痛评分;采用4级评分法对恶心、呕吐评分.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各组均有恶心、呕吐患者,但其发生率及程度不同,A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程度显著低于A、B、C、D组(P<0.05).各组患者术后镇痛评分(VAS)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能有效降低破宫产手术后曲马多术后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而且持续泵入给药较单次静脉给药效果更确切.

  • 闭合性心脏损伤超声心动图7例分析

    作者:许旭东;徐晓飞;杨守和;蒋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闭合性心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7倒闭合性心脏损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与手术及造影结果对照. 结果 本组7例患者中,超声表现为室间隔穿孔、三尖瓣腱索断裂伴瓣叶裂伤、主动脉瓣裂伤、冠状动脉瘘和心包积液,仅1例合并心肌血肿未检出,特异性100%,敏感性85.7%. 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闭合性心脏损伤的检出率高,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时机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超声心动 心脏损伤
  • 帕瑞昔布钠复合异丙酚在妇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韶怡;王萍;林江海;陈文东;徐伊拉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联合异丙酚用于妇科门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150例ASA Ⅰ~Ⅱ级行妇科门诊短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单纯异丙酚(A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B组),异丙酚复合帕瑞昔布钠(C组). 结果 3组患者术中MAR、HR、RR的低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毕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A组异丙酚总用量明显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0.5小时、2小时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1);B组的术后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A、B组(P<0.05). 结论 帕瑞昔布钠用于妇科门诊手术中静脉注射不能即时产生充分的镇痛,但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联合异丙酚用于妇科门诊手术中的麻醉安全有效,避免了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 宫腔镜电切术麻醉502例临床分析

    作者:史迎春;邵学诚;金英红;蒋丽虹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分析本院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之间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502例,其中静脉麻醉107例、硬膜外阻滞294例、脊麻101例.比较3种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能和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术后观察. 结果 静脉麻醉组呼吸抑制8例,血压下降72例.硬膜外阻滞组25例病人需静脉辅助镇痛,血压下降18例,心率下降9例,术后背痛、下肢胀痛感10例.脊麻组101例,血压心率等无明显变化,麻醉效果良好,术后无背痛、头痛等并发症. 结论 脊麻在宫腔镜电切术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的优点,简单易行且安全性好.

  • 帕瑞昔布钠对脊柱骨折手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郭健军;李清平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脊柱骨折手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脊柱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P、C两组.脊柱骨折内固定完成后,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4、6、12小时和24小时的疼痛强度VAS评分和PCA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术后不良反应. 结果 P组术后4、6、12小时两组间比较VAS评分、在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内PCA总次数和PCA有效次数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两组间嗜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柱骨折手术后应用帕瑞昔布钠镇痛安全有效,可增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减少舒芬太尼用量,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伟年

    目的 了解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经过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病灶大于等于8mm并得到病理证实的178例胆囊隆起性病变进行分析,超声检测内容包括病变的部住、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基底部情况、局部囊壁层次及痛变的血流情况等. 结果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判定相当准确,并能对病变的良恶性提供和步的鉴别诊断 结论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胆囊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虹霞;郭鸣雁;励茂飞

    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行无痛人流者23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138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试验组于术前半小时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反应. 结果 在麻醉效果、丙泊酚用量、宫颈软化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病人流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麻醉效果好,宫颈松弛度好,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对提高无病人流手术安全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MRI对肩锁关节损伤的诊断及对其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

    作者:陈良;李凤琪;郑屹锋;沈健

    目的 探讨MRI对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t,ACJ)损伤的诊断价值和对其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 收集2006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15例ACJ损伤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肩关节MR各序列图像,8例经肩关节手术证实,7例保守治疗(包括1例3个月外伤史和1例2年无外伤病史). 结果 1级损伤7例,2级损伤3例,3级损伤4例,5级损伤1例. 结论 MRI能够准确的诊断肩锁关节损伤及其临床分级,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 超声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涂湘红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价值及在其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例间质部妊娠的患者术前超声情况、术式选择情况及预后. 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为间质部妊娠23例,检出率76.66%.术前诊断明确者行小计量MTX化疗+胚囊剥除术.前者术中损伤小,器宫保留,对再次受孕影响小. 结论 超声对早期间质部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间质部妊娠治疗及预后(尤其对有生育要求患者)有重要意义.

  • 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特征分析

    作者:赵顺标;邓水堂;陈海波;罗雷龙;郑丽民;胡国祥

    目的 探讨良、恶性胃肠间质瘤的螺旋CT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的CT影像特点,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着重分析病灶的位置、大小及有无坏死等. 结果 23例中,22例单发,1例多发;13例为恶性,10例为良性.10例良性肿瘤中,8例直径小于5cm;13例恶性病变中,10例直径大于5cm.若以病灶直径大于或等于5cm作为判断恶性的标准,则敏感度为77%(10/13),特异度为80%(8/10),准确性为78%(18/23).10例良性病灶中,4例出现坏死;13例恶性病灶中,11例出现坏死.如以出现坏死为判断恶性的标准,则敏感度85%(11/13),特异度为60%(6/10),准确性为74%(17/23). 结论 CT增强扫描有利于胃间质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和良、恶性判断.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诊断 CT
  •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分析

    作者:章东;金国良;王晓明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PTBS)的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特点. 方法 时本院2005年9月至2010年10月门诊及住院就诊的659例患者诊断为PTBS行EEG和BAEP检查,并与662名健康志愿者的EEG、BAEP作对照分析. 结果 PTBS病患EEG轻度异常533例(80.9%),中度异常6例(0.9%),重度异常0例(0%).与正常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PTBS病患检测BAEP结果显示,BAEP I波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AEP其他波潜伏期及峰间期均延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001).EEG异常越重,BAEP异常率越高,BAEP异常也越明显. 结论 EEG与BAEP联合应用,可以评估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 血液稀释对控制性降压下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

    作者:李清平;吴红利;王忠岳;严敏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控制性降压期间血清胱抑素( Cys-C)的影响. 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脊柱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控制性降压组、血液稀释组和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每组10例.用0.01%硝普钠进行控制性降压,将MAP维持在60~70mmHg;通过静脉采血和输液进行血液稀释,将Hct降至25%~30%;测定Cys-C含量. 结果 控制性降压组Cys-C含量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单纯控制性低血压可使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而联用血液稀释则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 集束化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呼吸机目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建;熊娇燕;斯一夫;姜建平;李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集束化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后对照研究.对本院ICU 2008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重型颅脑外伤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1例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治疗.所用患者采取头高位、加强口咽部护理、声门下间断冲洗引流、检查患者及各项操作前严格洗手、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等集束化治疗措施.观察其体温、痰量、血象、胸部X线片及下呼吸道细菌检查、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天病死率;取本院ICU 2006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重型颅脑外伤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4例作为对照. 结果 集束化治疗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住ICU时间明显缩短. 结论 集束化治疗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多发伤的漏诊分析

    作者:冯俊;洪丹霞;贾鸣

    目的 分析多发伤患者漏诊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对策,以降低漏诊的发生率. 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7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漏诊组(26例)和无漏诊组(181例)进行比较. 结果 207例患者中有26例漏诊(12.56%).与无漏诊组比较,漏诊组患者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长、创伤评分(ISS)、死亡率较高(P<0.05).造成漏诊的原因以患者意识障碍无法提供病史、医师评估不充分、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无法进一步检查有关. 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特别应防止发生脊柱、胸腹部等部位重大漏诊,而使患者致残或失去抢救机会.努力避免主观因素,规范、反复的创伤评估,是减少多发伤早期诊断时漏诊的关键.

    关键词: 多发伤 诊断 漏诊
  • 肺癌化疗患者的中医护理

    作者:梁勰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的中医护理方法. 方法 运用中医理论、方法对肺癌患者进行情志、饮食、生活起居、运动保健、用药的方面指导. 结果 中医护理方法在肺癌化疗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结论 运用中医理论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符合我国的国情,病人易于接受,临床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 肺癌化疗 中医护理
  • 探讨创伤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防范

    作者:杨小红;阮爱娟;桂赛银

    目的 探讨创伤病人围手术期潜在的法律问题. 方法 通过对创伤病人围手术期过程中患者的潜在的法律问题的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结果 通过探讨与防范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结论 手术室护士须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保证急救药品、正确处理病人知情权和隐私权,加强护患沟通,以保证护患双方的权益.

  • 嗅鞘细胞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吴银生;王冠华;徐华梓;池永龙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恢复的作用. 方法 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生理盐水(SAL)组和实验(OECs)组,予离断坐骨神经后直接予神经外膜缝合修复,在神经缝合处周围充填可吸收的明胶海绵,SAL组和OECs组明胶海绵内分别给予SAL和体外培养纯化的OECs;术后4、12周分别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 术后4、12周,SAL组和OECs组修复神经均有不同程度恢复,OECs组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和直径数据上有优于SAL组,但统计学上未见明显差异,而在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方面明显优于SAL组(P<0.05).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嗅鞘细胞(OE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部分的促进作用.

  • 小肠脂肪瘤-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俞菊英;刘军

    目的 探讨小肠脂肪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方法 对1例确诊为小肠脂肪瘤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小肠脂肪瘤病程长短依据症状的轻重而有所不同.临床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及其并发症的类型有关.肿瘤较小时无症状,发病后可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严重时可导致肠梗阻、肠坏死等并发症.腹部平片及CT检查可以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结论 重视临床病史的全面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并进行腹部平片、CT检查,必要时可行MRI检查可以提高对小肠脂肪瘤的认识及诊断.

  • 卒中单元体系与卒中神经保护回顾及康复治疗的进展

    作者:陈军

    脑血管病是21世纪的杀手,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而脑卒中又是其中的常见病,给患者、病人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痛苦,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卒中患者应收住卒中单元病房以接受早期专科治疗已在许多国家成为共识,神经保护是专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后的康复治疗则取得了比较多的进展,本文就上述问题复习有关文献做一综述.

  • GnRHR与EGFR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作者:潘耀东;卢明柱;万美珍

    目的 研究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SP及原位定量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GnRHR、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及半定量分析. 结果 在原发性肝癌各种不同分化的癌组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GnRHR和EGFR阳性免疫反应,原位定量显示GnRHR表达阳性27例(90.00%),EGFR表达阳性15例(50.00%),原位定量显示GnRHR的表达高分化13例、中分化9例、低分化5例,随着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EGFR的表达高分化3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7例,随着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降低(P<0.05),并且GnRHR较EGFR阳性免疫反应强. 结论 GnRHR与EGFR的表达量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浙江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