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중경의과대학학보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626
  • 国内刊号: 50-10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雷寒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强化照顾者健康教育对脑外伤离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杨雪莲;赵庆华;余华

    目的:探讨对照顾者实施以日常生活能力为导向的延续性健康教育,对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肢体功能障碍离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2个同质化病区内的脑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离院患者100例,按所住病区分组,A病区纳入对照组50例,B病区纳入干预组50例.对照组照顾者予以出院前1d及出院后1周时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照顾者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出院前2~3 d予以日常生活能力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并在出院后第1周、第3周及第5周电话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在出院2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同时比较2组照顾者的日常生活态度及知识.结果:出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为43.50±16.14及42.40±13.64,无统计学差异(P=0.714),出院2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MBI为82.60±24.99及70.70±22.8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2组照顾者日常生活态度及知识各维度得分在出院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2月时干预组照顾者日常生活态度及知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以日常生活能力为导向的延续性照顾者健康教育,能改善照顾者日常生活态度及知识,提高脑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离院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不同类型肺血栓栓塞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熊蕾;杨相梅

    目的:比较单发型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与PTE合并外周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索影响二者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将PTE患者按是否合并外周静脉血栓分为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PTE患者中,单发型PTE61例,合并有外周静脉血栓的PTE有73例,单发组年龄明显高于合并组;PTE的临床表现多样而缺乏特异性,单发组在心悸(P=0.006)方面较显著;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中,单发组在D-Dimer(P=-0.029)、PaO2(P=0.036)及心脏彩超异常(P<0.001)项目中较合并组明显高;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implified pulmonary embolism severity index,SPESI)评分中,单发组所占高危组(P=0.015)比例较合并组显著;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中,单发组在合并心梗(P=0.040)和慢性肺病(P=0.027)方面高于合并组,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单发组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OR=1.029,95%CI=1.002~1.057,P=0.036),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OR=1.000,95%CI=1.000~1.001,P=0.037)和恶性肿瘤(OR=25.839,95%CI=2.439~273.760,P=0.007),影响合并组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恶性肿瘤(OR=14.571,95%CI=3.843~55.254,P<0.001).结论:在本研究中,单发型PrE较合并型PTE多见于年龄更偏大的老年内科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单发型尤以心悸为主;通过比较,单发型PIE预后的严重性不亚于甚至可能比合并组PTE严重.恶性肿瘤同为导致两种类型肺栓塞不良预后的因素,FDP、NT-pro-BNP还是单发型肺栓塞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 感染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排毒时间及病毒载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黎梅花;黄延风;朱朝敏;苏薇

    目的:通过连续性监测E71病毒核酸,研究手足口病患儿感染E71病毒后在粪便中的排毒时间、病毒载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45例E71患儿12周,及非E71组27例作为对照.每隔7d收集粪便1次,采用real-time PCR TaqMan探针法定量检测病毒核酸.并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7例(79.2%)患儿为持续排毒(E71 39例,非EV7118例),有15例(20.8%)为间歇排毒(EV71组6例,非EV71组9例).在持续性排毒中,EV71组患儿在第1~7周病毒核酸阳性率均为100%,第8~12周分别为94.4%、91.2%、81.6%、81.6%、81.6%,非EV71组在第1~10周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00%、88.9%、83.3%、72.2%、55.5%、23.2%、38.9%、22.2%、14.8%、14.8%、14.8%.这2组粪便核酸阳性率分布有统计学差异(t=4.00,P=0.00).EV71组与非EV71组患儿的病毒载量在第9周有统计学意义(Z=-2.17,P=0.03).EV71与非EV71重症组、EV71与非EV71普通组及EV71普通组与重症组患儿的病毒载量在各随访时间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组患儿病毒载量在年龄和性别上均无统计学差异(x2=3.15,P=0.21;Z=-0.03,P=0.98).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为持续排毒,可持续12周以上,EV71组排毒时间长于非EV71组;但EV71组病毒载量低于非EV71组.EV71组病毒载量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 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探查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郑晓玲;魏清风;汪华萍;李蕾

    目的:探讨自制转换器显示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探查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效果以及P波定位代替X线检测的可能性.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PICC置管患者1 028例,按照住院号尾数的奇偶分为实验组(n=513)和对照组(n=515).实验组通过自制转换器把体表心电图转化为腔内心电图,然后通过观察P波变化和超声探查来检测尖端位置,对照组通过超声探查来检测导管尖端位置,置管后2组患者均拍X线片.记录两组患者的尖端到位情况、异位情况以及实验组P波预测与X线检测结果的一致程度.结果:实验组尖端到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75,P=0.000);对减少不同部位的异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锁骨下反折以及腋静脉的异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0,P=0.708x2=2.997,P=0.083);实验组P波预测尖端到位情况与X线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好(κ=0.877,P=0.000).结论:应用自制转换器显示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探查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对于有特征性P波的患者,腔内心电图P波定位对X线检测定位具有替代效果.

  • 105例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联合192Ir敷贴放疗疗效观察

    作者:周华;杨红波;孙红文;赵培珠;张瑞;邓雯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常规分割联合后程192Ir敷贴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术后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单发性瘢痕疙瘩患者203例分为观察组(A组)105例和对照组(B组)98例,均于术后24 h内进行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4~6 Me电子线行伤口局部照射.观察组(A组)每天1次,每次2Gy,5次/周,照射总剂量为DT 10Gy/5次,以后联合192Ir敷贴放射治疗,5Gy/次,2次/周,共2次完成,参考点总剂量为10 Gy.对照组(B组)每天1次,每次4Gy,每周5次,总剂量为DT 20 Gy/5次.临床疗效标准参考Darzi的瘢痕疙瘩疗效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105例患者中治愈65例,显效33例,有效率93.33%(98/105),无效病例为7例.结论: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常规分割联合后程192Ir敷贴放射治疗是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 垂体腺瘤侵蚀颅底骨质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蒲九君;王志明;周辉;钟艾凌;阮伦亮;靳凯;杨刚

    目的:探讨影响垂体腺瘤侵蚀颅底骨质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227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的CT及颅底骨质三维重建分为侵蚀颅底骨质组(63例)和未侵蚀颅底骨质组(164例),并对2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底骨质侵袭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底骨质侵蚀组垂体腺瘤手术时间(154.02±56.67) min、术中出血量(219.84±250.57)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4%(21/63)及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7.4%(27/57)较未侵蚀组[(124.35±42.75) min,(128.66±116.9) ml,10.9%(18/164),26.4%(28/106)]多(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无功能性腺瘤(OR=2.219,P=-0.023)、巨大垂体腺瘤(OR=18.63,P=0.031)、Knosp分级4级(OR=6.228,P=-0.007)及腺瘤质地坚韧(OR=2.915,P=0.032)是侵蚀颅底骨质的危险因素,其中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垂体腺瘤侵蚀颅底骨质使手术难度增加;无功能性腺瘤、巨大腺瘤、Knosp分级4级及质地坚韧是垂体腺瘤侵蚀颅底骨质的危险因素.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罗琦;罗生军;常启跃;叶茂;唐伟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ithotomy,PCNL)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如何预防PCNL后SIRS的发生.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121例行PCNL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年龄、结石的位置、性别、肾脏积水程度、肾脏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结石培养、肾盂尿培养、术前中段尿培养与术后是否发生SIRS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肾脏积水程度、肾脏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结石培养、肾盂尿培养、术前中段尿培养与术后发生SIRS有一定关系(P<0.05),与年龄及结石位置无关系(P>0.05),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术后SIRS的发生与手术时间、性别、结石培养及肾脏积水程度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PCNL术后SIRS的发生与手术时间、性别、结石培养及肾脏积水程度有密切关系,需引起高度重视.PCNL术中应严格控制手术时间,术后需完善结石细菌培养.

  • 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宏溪;刘星;李明;刘传康;瞿向阳;周海;翁刘其

    目的:探讨自身增强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03月至2014年03月共收治41例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10.4岁(6~14岁).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5例,Ⅲ型18例,Ⅳ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3.8 d).采用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及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19例,切开复位骨折及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22例.术后均采取长腿支具固定4~6周,定期复查X片,按照Lysholm评分评定疗效.结果:41例患儿均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骨折再移位和骨不连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9周.术后3个月时有2例出现膝关节僵硬,屈伸受限,予以CPM机器功能锻炼和理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5°~120°.术后6个月时,有6例仍有屈膝受限,但受限均小于10°,且对日常活动无影响.Lysholm评分优3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5.12%.术前的Lysholm评分平均为(46.1±3.2)分,末次随访时评分平均为(95.5±1.2)分,前后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P=o.ooo).结论:可吸收软骨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问嵴骨折具有固定确切,操作简单,对骺板损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避免了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压监测临床价值的探讨

    作者:王亮亮;何朝晖;朱继;张晓冬;郭宗铎;廖正步;夏永智;孙晓川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变化规律,以探讨ICP监测在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动脉瘤术后ICP变化规律与临床分级(Hunt-Hess分级及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Fisher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及影像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1)ICP监测值与Hunt-Hess分级(P<0.01)、WFNS分级(P=-0.007)、Fisher分级(P=0.006)、ICP增高时GCS(P=0.001)、术后影像学改变(P=-0.010)、基底池情况(P=0.039)、中线移位(P=0.007)、术后6个月的GOS(P=-0.031)存在相关性;(2)有少数(12例,13%)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影像学提示术区血肿、中线移位、基底池受压等改变,但ICP始终正常.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后需持续动态监测ICP变化,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 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对慢性湿疹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

    作者:曾丹;周维康;李惠;吴音;林岚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其对慢性湿疹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纳入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用中药四物消风散加减,对照组口服盐酸非索非拉定,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2周及4周的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以及T-bet/GATA3的水平.结果:2组总有效率在第2周时分别为63.9%、38.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第四周时分别为83.3%、61.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2,P=0.031).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后细胞因子IFN-y、T-bet/GATA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4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细胞因子IFN-γ、IL-4及转录因子T-bet/GATA3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1、10.64、8.68,P=0.001、0.002、0.004).2组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湿疹有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IFN-γ、IL-4的水平,同时影响转录因子T-bet/GATA3的比值,恢复TH1/TH2平衡.

  • 血栓通对地震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者:马天洪;李德志

    目的:研究血栓通对地震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5·12"地震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35例,常规西医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18例,常规西医治疗组17例,对比两组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后1周、2周疼痛程度变化、镇痛药使用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西医加血栓通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疼痛(P=0.029、P=0.000)、呼吸机使用时间(P=0.029、P=0.000)镇痛药使用时间(P=0.026、P=0.000、P=0.000)、血氧饱和度(P=0.045、P=0.029)缩短住院时间(P=0.021、P=0.037、P=0.028)与西医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西医加血栓通治疗方案促进了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症状改善,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肺部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豪;江涛;周蜜;徐武;陈聂

    目的:总结分析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并发肺部疾病种类及其各自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54例DM/PM并发肺部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DM/PM并发肺部疾病以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常见,多表现为咳嗽、气促,血沉、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及铁蛋白升高、抗Jo-1抗体阳性在并发ILD患者中发生率高,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弥散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检查以磨玻璃影多见;DM/PM并发肺癌患者的皮肤损害明显,如皮肤血管炎、恶性红斑,80%患者肌酸激酶异常升高、抗Jo-1抗体阴性;DM/PM并发纵隔气肿是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66.7%患者有明显的皮肤血管炎,所有患者均为青年男性,肌酸激酶较低,血沉升高,抗Jo-1抗体为阴性.结论:DM/PM患者并发肺部疾病与相应的炎性及免疫指标相关.

  • 1540 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A型肉毒素改善眶周皮肤老化的疗效评价

    作者:田怡;张文红;金岚

    目的:观察1 540 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A型肉毒素改善眶周皮肤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求美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62例),注射对照组(62例)和激光对照组(62例).联合治疗组与注射对照组采用A型肉毒素进行1次注射.2周后,联合治疗组与激光对照组均使用1 540 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3次,每次间隔4周.随访26周.由医师及求美者对其静态和动态的眶周皱纹分别进行客观评价及满意度打分.结果:3组求美者眶周皮肤老化均得到改善.第1次治疗后早期第4周,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与注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动态皱纹x2=0.100,P=0.752;静态皱纹r=1.125,P=0.289;满意度=1.554,P=-0.213),与激光对照组有差异(动态皱纹x2=68.903,P=0.000;静态皱纹x2=25.966,P=0.000;满意度x2=57.441,P=0.000);治疗后期第26周时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与注射对照组明显差异(动态皱纹x2=57.597,P=0.000;静态皱纹x2=71.925,P=0.000;满意度x2=64.882,P=0.000),而与激光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动态皱纹,x2=0.152,P=-0.697;静态皱纹x2-0.043,P=0.836;满意度x2=0.168,P=0.681).结论:1 540 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A型肉毒素改善眶周皮肤老化,起效快,效果显著,持续时间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小年龄段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脑白质纤维束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陈韵;蔡金华;刘晓;刘先凡;黄开平;刘波;李昊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研究小年龄段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的脑白质微结构特点.方法:16例1.5~5.6(3.2±1.4)岁ASD及10例1.5~5.7(3.4±1.4)岁正常发育儿童行DTI扫描,按照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图集定位纤维束,目标纤维束包括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双侧扣带束、双侧钩束、双侧下额枕束、双侧下纵束.每个纤维束画制2~4个感兴趣区,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hy,FA)和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较AS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FA及ADC的差别.结果:ASD组胼胝体压部FA值0.66±0.07,右侧扣带束FA值0.31±0.03,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58±0.09(P=0.030)和0.27±0.06(P=0.037);ASD组胼胝体压部ADC值1.00±0.09,左侧扣带束ADC值0.84±0.04,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15±0.18(P=0.015)和0.88±0.04 (P=0.026).结论:小年龄段ASD部分白质纤维束FA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早期过度发育.

  • RNAi技术应用于制备诊治卵巢癌的MR成像分子探针

    作者:吴晓凤;文明

    近年来随着分子影像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分子探针的设计、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一种高效的序列特异性基因剔除技术,利用RNA干扰理论制备用于分子成像的探针,可望在对相应恶性肿瘤做出早期特异性诊断的同时,实现一体化的靶向基因治疗.本文就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制备诊治卵巢癌的MR分子成像探针研究做出综述.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刘媛媛;安迪;高娟;苏立凯;殷小平;李岩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新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分析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是当前可对脑白质纤维束行三维重建的新方法,经过近二十年的逐渐发展,已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初步应用.通过分析病变组织的弥散变化,及颅内病变与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为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此文就DTI基本原理及其在脑卒中、脑肿瘤、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脱髓鞘疾病、精神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盆底超声和肌电生理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丽蓉;冉海涛;胡丽娜;姚宗兰;张理智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和肌电生理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FSUI)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77例FSUI患者(病例组)和41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观察静息时膀胱颈有无漏斗形成、静息至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膀胱后角及近端尿道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经盆底肌电生理检查评估盆底肌I、Ⅱ类肌纤维肌力、疲劳度情况;并进行比较及分析各参数与是否发生FSUI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静息至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y轴位移(△y)、静息时膀胱后角(α)、alsalva动作后膀胱后角(β)、近端尿道旋转度(y)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静息至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x轴位移(△x)略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疲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常率均较高.以盆底超声检查联合肌电生理检查各参数为自变量,对是否发生FSUI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发生FSUI显著相关的参数为Ay(OR =5.444,95% CI=1.009 ~29.381,P=0.049)、膀胱颈漏斗形成(OR=2.789,95%CI=1.144~6.803,P=0.024)、Ⅰ类肌纤维肌力(OR=0.372,95%CI=0.150~0.924,P=-0.033).结论:盆底超声检查可实时动态观察FSUI患者盆底解剖学变化,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盆底肌电生理检查能早期有效评估女性盆底肌功能,其指标异常甚至可在FSUI症状出现之前被检出,指导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二者结合可从解剖学和电生理学两方面对FSUI患者的盆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FSUI的预测、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方式选择指导中均有重要意义.

  • 正常子宫肌层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波;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盛波;史小林

    目的:探讨健康女性子宫体及子宫颈肌层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绝经期与育龄期的差异.方法:90名健康女性(绝经期、增殖期、分泌期各30名)均接受MR扫描,分别测量子宫体和子宫颈肌层ADC值,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体肌层ADC值在绝经期、分泌期、增殖期分别为(1.23±0.31)×10-3 mm2/s、(1.86±0.13)×10-3 mm2/s、(1.72±0.18)×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67.300,P=0.000);宫颈肌层ADC值在绝经期、分泌期、增殖期分别为(1.19±0.37)× 10-3mm2/s、(1.82±0.18)×10-3 mm2/s、(1.68±0.1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90,P=0.000).3个生理周期各自宫体和宫颈肌层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宫体和宫颈肌层ADC值在绝经期均明显低于增殖期、分泌期(P均<0.05),增殖期均低于分泌期(P均<0.05).结论:正常子宫肌层ADC值会受到不同生理周期的影响,而子宫不同区域对其影响较小,因此在利用ADC值评估子宫肌层疾病时应当考虑到不同生理周期的影响,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 健康育龄期未育女性子宫的MRI研究

    作者:史晓林;肖智博;吕富荣;吕发金;盛波;陈波

    目的:利用MRI评价健康育龄期未育女性子宫的影像表现及其在不同月经周期的变化等.方法:利用西门子1.5T磁共振对100名月经规律的健康育龄期未育女性行盆腔扫描,测量子宫正中矢状位宫底部及宫体前后壁肌层厚度、子宫内膜厚度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其在不同月经周期的变化,同时评估子宫的倾斜度及弯曲度.结果:测量处子宫底部肌层厚度为(1.18±0.22) cm,子宫前后壁肌层厚度分别约为(1.44±0.24) cm、(1.37±0.32) cm,宫底部肌层较宫体部薄,子宫前后壁肌层厚度无明显差异.子宫内膜自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逐渐增厚,厚度分别约为(0.58±0.19) cm、(0.92±0.25) cm、(1.21±0.26) cm.在100名健康志愿者中子宫前倾62例,直立位27例,后倾11例;前屈位62例,平直位6例,后屈32例.结论:明确健康育龄期未生育的女性子宫肌层及内膜厚度及其位置,可以与生育后女性子宫作对比并可为磁共振波谱的研究感兴趣容积的设置提供依据.

  • 磁共振T1 fl2d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刘映江;张炼;肖智博;彭松;税莲;王智彪;吕发金

    目的:探讨磁共振T1fl2d序列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可行性.方法:在磁共振引导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离体牛肝组织过程中,使用磁共振T1加权二维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T1weighted fast low-angle shot two-dimensional gradient-echo sequence,T1 fl2d)序列扫描辐照焦点及周边区域的信号变化,将信号变化率分为5个范围:>15%、>20%、>25%、>30%、>35%,将这5个范围对应的面积分别与实际凝固性坏死的面积进行比较,找出当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时对应的信号变化率.为了初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将此结果应用于T1 fl2d监控辐照活体兔腿肌肉组织的过程中,比较这一信号变化率对应的面积与增强扫描无强化区的面积,观察其在活体组织中应用的情况.结果:超声消融新鲜离体牛肝组织28个点,当靶区信号变化率大于25%时,其面积为(79.17±21.80) mm2,对应牛肝组织的实际凝固性坏死面积为(81.45±15.45) mm2,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8,P=0.455);当靶区信号变化率大于15%、20%、30%和35%时,其分别对应的面积与牛肝实际凝固性坏死面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超声消融活体兔腿15个点,增强扫描无强化区面积(72.21±18.51) mm2,信号变化率大于25%时对应的面积为(74.25±24.45) mm2,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4,P=0.517).结论:使用磁共振T1fl2d序列监控高强度超声消融是可行的.

  • PHIFU辐照晶状体致凝固性坏死与空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珊;伍烽;周文英;耿聪;陈飞;邹建中

    目的:研究相同剂量,不同辐照参数的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ulsed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PHIFU)辐照牛眼晶状体所致凝固性坏死的变化过程及其与空化效应的关系,探讨何种方式辐照效果佳.方法:用不同声功率和占空比的PHIFU(A组对照组:60 W-100%,B组:120W-50%,C组:240W-25%,D组:500W-12%)辐照牛眼晶状体,辐照过程中使用高速摄像系统实时拍摄凝固性坏死的变化,被动空化检测(passive cavitation detection,PCD)系统记录焦域处发出的声散射信息,分析辐照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各参数辐照效果.结果:各组均发生凝固性坏死,C、D2组相应RMS幅值在辐照开始时就增高,其凝固性坏死出现平均时间分别为(2.63±0.71)s、(2.45 ±0.68)s.其中D组凝固性坏死出现所需时间短,坏死体积大,能效因子(energy efficiencyfactor,EEF)值小,空化发生剧烈.结论:总剂量相同的PHIFU辐照下,声功率500 W,占空比12%的辐照效果好.空化效应的发生要早于凝固性坏死的出现.

  •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阿糖胞苷所致新西兰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影响

    作者:张愉;何瑞欣;周微尘;刘宝茹;罗月萍;王嫣;汪伟;陈文直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阿糖胞苷所致新西兰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影响.方法:将2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n=8)和模型组(n=20),模型组耳缘静脉注射阿糖胞苷(50 mg/kg),连续3d.再将模型组随机分为2组:LIPUS辐照组(n=10)和对照组(n=10),LIPUS辐照组(辐照参数0.2 W/cm2;0.6 MHz)辐照7d.于给药前、给药后、辐照后3、5、7、11、14、17、21 d测定各组新西兰兔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活化代谢功能.结果:(1)模型组新西兰兔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与注射阿糖胞苷后降低(t=10.7701P=0.000;t=6.751,P=0.000).(2)辐照后LI-PUS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于辐照后5d开始上升,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77、P=0.993),与对照组相比上升明显(P=0.017、P=0.028);LIPUS组淋巴细胞计数于辐照后3d开始上升,但较正常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304、P=0.519);LIPUS组单核细胞计数于辐照后上下波动,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26、P=0.855、P=0.858、P=0.255、P18=0.760、P=0.746、P=0.644);(3)辐照后LIPUS组血小板计数上下波动,趋势与对照组一致(P=0.198、P=0.610、P=0.021、P=0.291、P18=0.465、P=0.777、P=0.008).(4)辐照后LIPUS组血清兔血栓素B2(thromboxane,TXB2)含量较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725、P=0.096).(5)辐照后LIPUS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增加,且辐照处皮肤、肌肉未见异常.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可提高阿糖胞苷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可能是因为其能升高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量所致.低强度脉冲超声可能对血小板数量及血清TXB2无影响.

  • 多发性硬化灰质病变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刘义;李咏梅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疾病.近年来,MS灰质病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可显示MS病程演变过程,有助于早期发现灰质病变.本文就MS灰质病变RS-f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