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Journ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천북의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川北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5-3697
  • 国内刊号: 51-125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南充医专学报
  • 创刊时间: 197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川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康健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26例胃肠间质瘤临床诊治中的体会

    作者:张红;肖江卫;贺国斌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26例GIST病人的临床诊治过程中的资料.结果:常规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初诊中漏诊4例,CT、MRI均发现肿块;术后测量肿块大小皆大于2.0 cm;1例放弃治疗,25例采取开腹手术,未采取新辅助化疗及其术后辅助化疗,2例因腹腔广泛转移,采取姑息治疗,术后骨髓病理学证实有骨髓转移,22例完整切除.结论:常规胃肠镜及B超在诊断GIST中存在局限性,CT或MRI能较超声提高临床诊断率,但通过找到一种标志物能早期诊断直径小于2.0 cm的GIST需要进一步研究.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530例体会

    作者:曹云;田君;罗蓬;李利波;余志强;彭应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530例急性胆囊炎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顺利完成LC 500例,中转开腹30例.并发症发生2例.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术是安全可行的,正确处理胆囊三角是关键,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1485例原发性肺癌病例分析

    作者:何欣蓉;王琼;黄涛;谢亭;万欢;高兰

    目的:探讨近10年原发性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1 485例原发性肺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1 485例肺癌中男性1 119例,女性366例.发病年龄为24~90岁,平均年龄59岁.左肺664例,右肺821例.鳞癌705例,腺癌511例,小细胞癌83例,低分化癌116例,腺鳞癌13例,肉瘤样癌13例,其它类型44例.结论:男性患肺癌比例明显高于女性,10年来患肺癌中女性发病比例明显升高(P<0.05).肺癌发病右侧多于左侧(P<0,05).病变类型以鳞癌为主.不同性别患肺癌的病理类型有所不同,男性以鳞癌为主,女性以腺癌为主(P<0.05).

  • 高龄患者前列腺增生TURP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刘敏;杜孝文;林芝;李成山;潘正故;李明果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108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化术.ASA评分:Ⅰ级57例、Ⅱ级32例、Ⅲ级15例、Ⅳ级4例,所有病例术前详细检查,针对其内科疾病积极治疗,把握手术时机,术前积极准备,术中加强麻醉监测,手术个体化方案,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下尿路梗阻症状消失,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医师要充分重视,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的操作,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368例正畸减数牙拔除的临床分析

    作者:谢永林;邓礼辉;孙勇

    目的:总结因正畸治疗需要减数的牙拔除的临床操作技巧.方法:选择需拔牙后进行正畸治疗且无拔牙禁忌症的患者368例,局麻后采取单向摇动和牵引脱位的方法拔除正畸牙.结果:368例患者均无明显恐惧、紧张感,手术顺利,操作时间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麻醉和力的正确使用是快速拔除此类牙的关键.

  •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时腹腔室膈综合征的处理

    作者:陈应果;张俊;李起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ulminant acute pancreatitis,FAP)时腹腔室膈综合征(compartmen syndrome,ACS)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不同时期收治的FAP 49例,并发ACS 37例.其中A组(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16例FAP并发ACS 12例,B组(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33例FAP并发ACS 25例,A组早期以传统开腹为主要措施缓解ACS的腹内高压,B组早期以微创手术引流和中药导泻、外敷等综合处理措施缓解ACS的腹内高压.对两组并发ACS的FAP病人的救治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FAP并发ACS者居多,本组病例为75.5%.其中,A组腹内高压缓解时间为(4.1±1.7)d、死亡率为43.8%;B组腹内高压缓解时间为2.2±0.9 d、死亡率为21.2%.结论:FAP时ACS发生率高、腹腔室膈综合征是FAP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ICU行监护及大限度地加强治疗同时早期微创手术引流、中药导泻及外敷等综合处理措施能尽快缓解腹腔高压、改善FAP的预后.

  •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伦旭

    目的:评价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用膦甲酸钠、维生素B1、甲钴胺等治疗,试验组加用加巴喷丁,对照组加用卡马西平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

  • 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武国;郑江华;朱彦彬;陈开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的3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肢体手术时间为25~60 min,患者住院时间5~7d,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0个月,无1例静脉曲张复发.结论: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但仍有其局限性.

  • 泮托拉唑对应激性溃疡的疗效研究

    作者:张应宏;张海瑛;李阳敏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住ICU并发有应激性溃疡的急危重患者270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用泮托拉唑,法莫替丁,奥美拉唑治疗.监测给药后2d、4d、6d的pH值.结果:泮托拉唑同奥美拉唑组治疗有效率相近(P>0.05),并明显高于法莫替丁组(P<0.05);胃液pH值泮托拉唑组同奥美拉唑组相近(P>0.05),并明显高于法莫替丁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对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和奥美拉唑相似,并明显优于法莫替丁组.

  • 麻醉诱导期窦性心动过缓12例分析

    作者:左友波;李军祥;陈斌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科在行中老年麻醉诱导时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12例,经积极处理,均未出现严重意外,但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现就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2例病人中,男7例,女5例;年龄58~77岁,平均68.5岁;择期手术10例,急症手术2例.12例病人都有高血压病史,病程3~18年,都为高血压3级极高危,抗高血压用药不详.

  • 脾脏炎性假瘤1例

    作者:董嘉懿;董国礼

    脾脏炎性假瘤是由多种细胞成分组成的纤维化炎性肿块.该病罕见,自1984年Cotelingam和Jaffe报道第1例以来,国内外仅有零星个案报道[1-6],现就本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39岁,体检发现脾脏占位1月入院,病人无发热,无腹痛,体重无明显下降,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 重庆市渝北区城乡居民胃相关性疾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分布特征

    作者:周洪;袁伟;李琼;梁英格

    目的:探讨重庆市渝北区城乡居民胃相关性疾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的分布特征及与胃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胃相关性疾病患者,从胃镜活检标本中提取Hp菌株DNA 156例(城镇患者80例、农村患者76例),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Hp-CagA基因,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及与胃相关性疾病的关系.结果:156例中Hp-CagA基因总阳性率为87.8%.城镇患者与农村患者之间Hp-CagA基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疾病的城镇患者和农村患者之间Hp-CagA基因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渝北区城乡胃相关性疾病患者间Hp-CagA基因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特定胃相关性疾病间Hp-CagA基因阳性率也未见明显差异.

  • 760名四川省乐至县妇女子宫肌瘤认知度调查

    作者:肖春花;陆艳萍;熊伟;王艺铮;何小兰;陈洪霞;夏隐;邓世山

    目的:了解乐至县妇女对子宫肌瘤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以提高妇女对该病的重视,做到早预防,以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760名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年龄段的妇女进行子宫肌瘤认知度调查.结果:已婚、大学学历、16~35岁女性对子宫肌瘤危险因素的认知度高.结论:应加强子宫肌瘤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重点是未婚、低文化层次等人群.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癫痫

    作者:余琴;余巨明

    基质金属蛋白酶系(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system,MMPs)又名基质因子,是一组以降解和重塑细胞外基质为主要作用的锌、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家族.MMPs参与众多生理病理过程,如生长发育、骨吸收、妊娠分娩、炎症反应、肿瘤生长与迁徙、动脉粥样硬化等.MMPs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和作用也十分广泛,近年来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9,MMP-9)与癫痫的研究广泛深入,这些研究有望增加对癫痫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癫痫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拟对MMP-9与癫痫关系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申晓芬;李黎;杨爽

    目的:利用循证护理实践探索一条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和治疗率的途径.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和科室条件,针对患者提出的诸多问题,依据循证资料进行解答与护理实践.结果: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平均为96%,血压控制在稳定状态为91%,服药依从性达92%.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实践的方法可有效地改变高血压患者“三率”偏低的现状,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 64层螺旋CT对回盲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明兵;邹庆;马春;唐继芳;陈淑君;曾琦;王周旋;李洪

    目的:探讨回盲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回盲部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及64层螺旋CT表现.结果:腺癌36例,其中以盲肠腺癌为主者28例,阑尾腺癌为主5例,多数病例CT表现为较大的肿块,密度不均、中等强化,浆膜面有浸润;淋巴瘤7例,CT表现为环状或对称性肠壁增厚,密度较均匀,呈轻度强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相对较清,周边部分明显强化;转移瘤2例,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无特异性.结论:回盲部常见的几种类型恶性肿瘤,采用64层螺旋CT快速增强薄层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及大密度投影重建可以充分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定性诊断.

  • 优化时间分辨力CT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的应用探讨

    作者:马春;明兵;王周璇;孟义兴;陈淑君;官春兰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降低采样时间分辨力后对脑梗死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CTP扫描,采样时间分辨力为1 r/s.将原始数据降低时间分辨力达2 s得到另外一组数据.对数据使用NeuroPCT软件进行后处理,两组数据选择相同的ROI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达峰时间(TTP),并与原始数据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时间分辨力降低到2 s时各灌注参数值与原始数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样时间分辨力降低到2s,CTP扫描射线剂量可能会降低一倍.结论:时间分辨力降低为2s时对脑梗死前期进行CTP扫描,在明显降低射线剂量的前提下仍能准确诊断脑梗死前期.

  • 医学影像学研究

    作者:翟昭华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R(O)ntgen)发现了X射线,随即用于人体疾病的检查,形成了传统的X线诊断学,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世纪50~ 60年代超声和核素显像技术成熟,出现了超声成像和γ闪烁显像.医学影像上台阶的检查技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CT、MRI、ECT的出现,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查技术和检查内容发生了革命性改变,医学影像图像由过去的单一方向、单一角度观察转变为多角度、多方位观察.

  •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分期中的价值

    作者:李素平;游金辉;温琥玲;张涛;吴成秀

    目的:评价诊断剂量(5 mCi)的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首次去除治疗后准确分期的价值.方法:56例经过首次去除治疗后6+月或12+月的DTC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35岁,分别行诊断性131I-全身显像(131 I-WBI)和头颈部、胸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结果分别由两名教授读片(其中一位不知道病情),在病灶水平分析131 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对DTC定位和定性诊断情况,同时分析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结果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所有结果均通过病理、其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予以证实.肿瘤的分期参照TNM分期.结果: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出9例患者的局部淋巴结转移,明确诊断了6例颈部局部碘摄取病灶的性质,131 I-WBI和131I-SPECT/CT改变了组织病理学或胸片诊断中的11例患者的术后分期,基于我科现有DTC治疗规范,131 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改变了14例(25%)的131I治疗方案.结论:诊断剂量的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可以明确131 I-WBI的可疑病灶的数量,完善DTC患者的分期,改变DTC患者的131I治疗方案.

  • 16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术后评价

    作者:钟唐力;刘启榆;王忠;管彬;贺国庆;何川东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开颅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所有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A检查,运用容积重建和大密度投影两种后处理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关系,观察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38例患者,CTA检出42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20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椎动脉瘤1例.其中囊状动脉瘤28个,梭形动脉瘤8个,不规则状动脉瘤6个,直径约2 ~23 mm,平均直径约为5.8 mm.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A能及时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后病例随访的首要检查方法.

  • 胶质母细胞瘤的常规MRI诊断

    作者:黄亮;杨振峰;翟昭华;王萍;李培林

    目的:通过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的MR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特征,对肿瘤的发病部位、形态、信号、瘤周水肿、占位效应以及强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例病灶位于大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半球,其中4例跨中线生长.MR表现为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团块20例,结节状1例,21例中16例有“流空效应”,阳性率为76.2%;增强扫描呈厚薄不一的不规则花环状、花瓣状强化18例,整个病灶或环壁呈“栅栏”状,19例增强病例中18例可见假“栅栏”征,阳性率达94.7%,1例呈结节状轻度强化.20例病灶有明显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仅1例不明显.结论:胶质母细胞瘤具有一定特征性MR表现,肿瘤体积较大,累及多个脑叶,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囊变坏死多见,瘤内可见出血,可跨中线生长,水肿和占位征象明显.尤其是假“栅栏”征及“流空效应”对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更具特征性.

  •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姜庆丰;柏森;傅玉川;李光俊;张洪;艾平;李贤富;谭榜宪

    目的: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探索VMAT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拟放疗患者行CT扫描,照射靶区包括胸壁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ADAC Pinnacle(R) 9.0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切线野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和VMAT计划,Elekta公司Synergy(R)直线加速器执行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及重要危及器官(肺、心脏、对侧乳腺、甲状腺、肱骨头等)剂量学参数及计划执行效率.结果:切线野适形计划及VMAT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双90°弧段VMAT计划较单240°弧段或单360°弧段有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VMAT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优于CRT,分别为0.63∶0.44和1.11∶1.15,差异具有显著性.VMAT分别降低患侧肺平均V20、V30、V40体积8%、10%、11%;但VMAT组患侧肺低剂量区V5平均增加16%,V10则差异无显著性.心脏平均剂量VMAT和CRT分别为5.2Gy和4.1 Gy.心脏高于20 Gy、30 Gy的体积VMAT∶ CRT分别为3%∶5%、1%∶3%.心脏、全肺及除靶区以外的正常组织平均受照射低剂量区(≤10 Gy)体积VMAT高于CRT组,高剂量区(≥20 Gy)体积VMAT低于CRT组.VMAT治疗时间平均为152(107~214)s,CRT治疗时间平均为231(152~43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分次治疗平均机器跳数分别为VMAT(450 MU)、CRT(489 M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放疗是可行的,VMAT较CRT有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和更小的危及器官高剂量受照体积.对类似乳腺的偏人体中心的放疗靶区,采用两段小角度VMAT治疗弧,可以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VMAT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舒适性和放疗工作效率.

  • MRI在颈椎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孝华;何国德;贾毅;钟善刚;蒋君;薛梅

    目的:评价MRI在颈椎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时行CT和MRI检查的患者100例,评价CT和MRI在颈椎病诊断、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中的价值.结果:100例中CT和MRI同时诊断为椎间盘突出者75例;M RI诊断而CT未能发现有23例椎间盘脱出,其中6例伴脊髓水肿、变性及2例寰枢椎半脱位;23例椎间盘脱出及2例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在MRI检查后,更改了CT检查后制定的治疗方案.结论:CT和MRI均能显示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而MRI可显示颈椎间盘脱出,脊髓病变,纤维椎管狭窄,故MRI能精确地指导颈椎病治疗方案的制定.

  •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RI表现

    作者:李培岭;王萍;翟昭华

    目的:探讨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MRI及病理资料,12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12例肿瘤的MRI表现:T1加权像上9例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呈混杂信号3例;T2加权像均呈混杂高信号,7例肿瘤内可见低信号分隔征,5例瘤周可见假包膜,3例瘤周可见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多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大径约5.3 ~16.9 cm,边界清楚10例.结论:MRI对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 胰头动脉弓周围脏器恶性肿瘤状态下的胰腺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

    作者:黄小华;敬宗林;董国礼;张小明;张喜荣;郭静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与胰头动脉弓密切相关的供血动脉所属脏器发生恶性肿瘤时胰头血液循环的变化.方法:选择临床行上中腹增强CT检查77例,按纳入标准分为A、B两组,A组35例为正常胰腺组(A组),B组42例为胰头动脉弓周围脏器恶性肿瘤组,其中,B组根据肿瘤脏器血供来源分为Ⅰ、Ⅱ两亚组,Ⅰ组为肝癌患者22例,Ⅱ组为贲门癌及胃癌患者20例.两组均行16层螺旋CT灌注扫描,扫描条件:120 kV,200 mA,1.0 s/r,矩阵512 × 512,采集层厚2 mm×4,间隔1 s,螺距15(0.986),于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碘海醇50 mL,6 mL/s,延迟6s,数据采集45 s.扫描后的影像数据传输到Vitrea 2.0后处理工作站,采用Toshiba体部灌注软件进行A、B两组胰腺灌注参数三点测量,其平均值视为灌注参数后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Ⅰ组,Ⅱ组)两组血流量(blood flow,BF,单位:mL· 100g-1·min-1)、血容量( blood volume,BV,单位:mL· 100g-1)、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单位:mL·100g-1·min -1)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单位:0.1 s)的测量值分别为:(134.62±27.41),(43.19±13.76),(218.39±99.20),(299.26±81.99)和(111.91±31.26),(108.58±38.83),( 115.58±20.38); (43.52±21.95),(49.38±23.93),(37.08±18.00); (218.67±76.93),(225.53±80.75),(223.51±88.54);(297.93±137.28),(291.37±118.29),(305.15±158.43).A、B两组B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V、PS和MT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和A组的比较中,除Ⅰ组B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胰头动脉弓密切相关的供血动脉所属脏器发生恶性肿瘤时,胰头仅有血流量改变,血液循环影响不大.

  • 原发性肝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表达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杰;马晓洁;潭榜宪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进一步探究VM在原发性肝癌中与肝硬化、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分型的关系及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142例经手术治疗、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理蜡块,重新切片,采用CD31、PAS双重染色观察VM的表达情况,分析VM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在原发性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中VM阳性率分别为38.7% (55/142)和0% (0/15)(P<0.01);VM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呈正相关(P<0.05);VM的表达与是否伴有肝硬化相关(P<0.05);VM阳性组与阴性组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46%/72%,35%/52%,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中存在VM;缺血、缺氧可诱导VM的表达;表达VM者临床分期更晚;肝硬化可增加VM的表达;表达VM者生存率更低.

  • 胰腺癌的DSA表现

    作者:陈红;缪南东;胡晓;杨林;任勇军;张小明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方法:对胰腺癌22例进行DSA检查,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本组22例中,表现为胰周动脉浸润5例(受累动脉僵直、成角、推移及管腔狭窄);门静脉狭窄1例;病灶区域浅淡染色7例;肝内单发或多发转移结节7例.结论:DSA可以清晰显示胰腺癌患者胰周血管浸润、病灶及肝脏转移结节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五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52例诊疗体会

    作者:喻海峰;艾建国;陈应果;李起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优势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52例五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本组病例50例患者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其中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95 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43 h,肛门排气后进食.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2~4d,住院时间4.5d,术后均无胆漏、出血、阑尾残端瘘、肠梗阻及腹腔感染发生.1例术后出现戳孔感染,52例门诊随访3~6个月,患者病情恢复良好.结论:五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川北医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