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사군의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2790
  • 国内刊号: 61-106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代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宫腔镜宫颈锥切治疗重度宫颈糜烂102例

    作者:董俊英;罗蒙;蒋蓉;刘润平;李海霞;广慧娟

    1临床资料2002-04/2003-10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重度宫颈糜烂102例,单纯型28例,颗粒型41例,乳头型33例,伴宫颈息肉21例、伴肥大囊肿19例,年龄27~50岁.

  • 拉米呋啶防治乙肝肝移植患者术后乙肝复发10例

    作者:刘锋;吕毅;刘昌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0-10至今共行肝移植51例,其中早期10例乙肝及其相关性疾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仅单用拉米呋啶甚至未坚持使用拉米呋啶. 这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1~50岁(平均43.8岁),其中6例合并肝癌,1例合并布加氏综合征.

  • 阿奇霉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细菌感染56例

    作者:吴立强;陈小蕾;陈小雨

    1临床资料2002-09以来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下呼吸道感染门诊患者56(男30,女26)例,年龄42~81(57±9)岁,临床Ⅰ级21例,ⅡA级27例,ⅡB级8例[1].

    关键词: 阿奇霉素 COPD 感染
  • 少女巨乳症1例

    作者:王晓华;闫冰冰;李云峰

    1病例报告女, 19岁,未婚,汉族. 乳房渐进性肥大2 a,于2003-10-10来诊. 既往健康,无病史. 月经初潮11岁量中等,周期规律无痛经史. 11~13岁乳房发育,16岁时意外妊娠10 wk行人工流产术. 18岁时妊娠10 wk自然流产.

  • 沐舒坦静滴治疗幼儿喘憋性肺炎38例

    作者:王晓燕;谢艳玲;赵雅萧

    1临床资料我院2002-10/2003-06收治1岁以内喘憋性肺炎68例,均符合喘憋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表现为不同程度咳嗽、喘憋,肺部均可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 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合并心力衰竭者分别为9例和7例,对照组常规抗炎、解痉、吸氧治疗、合并心衰给予西地兰纠正心衰.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德国柏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每支15 mg),按1.5 mg/kg每日分2次溶入50 g/L葡萄糖液50~100 mL中静滴. 显效:5 d内咳嗽、咳痰、喘憋消失;有效:5 d内咳嗽、咳痰、喘憋减轻;无效:5 d内咳嗽、咳痰、喘憋未减轻或加重.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8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治疗组在临床观察期间未见发热、皮疹、呕吐等副作用.

  • 结核杆菌感染误诊引起死亡1例

    作者:朱莹

    1病例报告患者,女,69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咳嗽、胸痛6 mo,于2004-08-16入院. 查体:T 36℃,WBC:4.6×109/L,N:69.6%,L:15.5%,M:14.9%,发育正常,精神佳,四肢肌力V级,双肺呼吸动度如常,右肺呼吸音粗糙,左肺呼吸音正常.

    关键词: 结核杆菌 医院感染
  • 子宫颈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

    作者:石馨;赵金珠;颉晓玲

    1临床资料2002-01/2004-07我院行常规IVF-ET治疗的因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58例及非输卵管性不孕患者346例,年龄23~41(平均32.3)岁. 用未蘸消毒液的窥阴器暴露宫颈后,无菌长棉签插入宫颈管2 cm处旋转数周,将棉签在宫颈管内停留60 s后取出,放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 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

    作者:张林潮;黄忠;陈汉明

    1病例报告男,35岁. 因上腹疼痛1 d余于2004-06-22入院. 大量饮酒后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不能缓解伴呕吐胃内容物. 查体:T 38.7℃, P 134/min,R 28/min,BP 11.9/7.3 kPa, SpO2 82%.

  • 围手术期抗生素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85例

    作者:汪松;王丽;孙刚

    0引言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在普通外科已取得肯定结果[1-4],但在颌面外科应用方面国内的研究报道较少. 我们对本院85例腮腺无菌手术进行了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前瞻性初步研究.

    关键词: 抗菌素 腮腺 手术
  • 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89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水泽;任继秀

    1临床资料2000-01/2003-12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患者189(男109,女80)例,年龄15~73岁,以中老年患病率为高.

  • 恶性卵黄囊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文雅;宋旭东;佟树文;王献华

    1病例报告女,20岁. 因下腹痛伴腰痛1 wk,查体发现盆腔肿物入院. B超:盆腔实性占位,异常低回声. CT:盆腔多发实性占位. 血HCG>12 U/L. 血AFP 3000 μg/L. 术中见右卵巢肿物,12 cm×11 cm×8 cm,界限清楚,质硬,蒂部扭转540°.

  • 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致患儿恶心呕吐的比较

    作者:赵青华;王爱玲;谢艳玲

    1临床资料2002-01/2004-08我科收住患儿135(男81,女54)例,年龄0~14(平均4.1±1.6)岁. 上呼吸道感染合并高热惊厥42例,支气管肺炎53例,病毒性脑炎16例,肾病综合征15例,白血病9例,T>38.5℃,首次应用地塞米松. 用抛币法将患儿分为3组,3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地塞米松用量0.3 mg/kg,第1组肌内注射法,第2组加入茂菲滴管法,第3组直接静脉注射法,观察首次应用地塞米松后10 min内恶心呕吐情况.

  • PF4与BMP-2m在γ-射线照射后造血损伤治疗中作用的比较

    作者:刘水冰;田琼;卫张蕊;高瑛

    目的:比较PF4, BMP-2m及二者联用对大剂量射线照射后造血损伤的作用,比较二者的作用效果及有无协同作用. 方法: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PF4, BMP-2m, PF4+BMP-2m联用1组和PF4+BMP-2m联用2组6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余30只用6.5 Gy 60Co-γ射线照射. 照射后10 d对动物的骨髓有核细胞数、脾结节、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集落数和细胞周期进行检测. 结果:PF4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高于BMP-2m组(P<0.05)、照射对照组和PF4+BMP-2m联用的两组(P<0.01). PF4组和BMP-2m组的脾结节数多于照射对照组(P<0.01). PF4+BMP-2m联用1组除了与PF4+BMP-2m联用2组的CFU-GM没有明显区别外,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 PF4+BMP-2m联用2组的S期的DNA含量高. 结论:各组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造血损伤都具有显著保护和治疗作用. 但PF4和BMP-2m组的作用更好,未见明显协同治疗作用;联用2组各项数据除CFU-GM集落数外,明显比联用1组增高,如将联用组用药间隔的时间再调整,可能PF4+BMP-2m联用对造血细胞损伤的保护和促进修复增殖更有利.

  • 厄贝沙坦电生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俊;黄从新;江洪;王腾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Irbesartan)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快钠流(INa)以及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各项离子流和跨膜动作电位.结果:①厄贝沙坦呈浓度依赖性阻断ICa-L,10,100和1000 nmol/L的厄贝沙坦分别使ICa-L密度 (pA/pF)从 (-9.8±1.1)减少到(-6.7±0.9),(-4.2±0.8)和(-2.1±0.4)(n=5,P<0.05或P<0.01).②厄贝沙坦可使ICa-L I-V曲线上移,但不改变其激活的电压依赖性和反转电位.③厄贝沙坦呈使用依赖性阻滞ICa-L.④厄贝沙坦对ICa-L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但可使钙电流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加速钙通道电压依赖性失活,对照组V1/2和κ值分别为(-30±5)mV,(8.2±0.7),厄贝沙坦组为(-39±7) mV,(11.6±1.3)(n=5,P均<0.05).⑤厄贝沙坦100 nmol/L使ICa-L失活后再激活的恢复时间常数(τ)从对照组(62.5±2.3) ms延长至(126.4±2.6) ms(P<0.01).⑥厄贝沙坦对IK1和INa无明显影响.⑦厄贝沙坦(100 nmol/L)可使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30,APD50,APD90)从(106±10),(125±16),(178±23)ms缩短至(82±16),(99±6),(122±18) ms(n=5,P<0.05),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幅度无影响. 结论:厄贝沙坦作用于L-型钙通道的失活态从而阻断ICa-L.

  • 分枝杆菌融合表达ICL-GFP穿梭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李俊明;朱道银;伊正君;江山;骆旭东

    目的:构建融合表达ICL-GFP的E.coli-分枝杆菌穿梭载体,在耻垢分枝杆菌(MS)中融合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TB)潜伏感染相关蛋白异柠檬酸裂合酶(ICL)及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抗MTB ICL的表达及抗MTB潜伏感染的药物筛选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PCR法从MTB 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icl基因,克隆入pcDNA3.1(+), 构建重组质粒pcDNA-icl. 用PCR法自pUV15中扩增出gfp基因,克隆入pcDNA-icl中icl基因片段的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CDIG. 鉴定无误后,将icl-gfp融合基因从pCDIG中亚克隆入pUV15,构建融合表达ICL-GFP的穿梭质粒pUVIG. 将pUVIG电转化MS,经潮霉素B筛选后,抽提质粒用PCR法鉴定. 培养MS的阳性转化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ICL的表达并检测ICL-GFP融合蛋白的ICL活性. 结果:所克隆的icl序列出现一个碱基突变,为无义突变. gfp序列完全正确. 重组质粒pUVIG能在E.coli-MS间进行穿梭,并在MS中表达ICL-GFP融合蛋白. 该融合蛋白同时具有GFP的自发荧光功能和ICL的酶活性. 结论:成功构建能在MS中表达ICL-GFP融合蛋白的E.coli-分枝杆菌穿梭质粒.

  • 基于斑点免疫金渗滤法的蛋白微矩阵

    作者:杨浩;李丁;韩锋产;罗进;夏琳;王小明;阎小君

    目的:开发一种低成本、简单易用的基于免疫金渗滤法的蛋白微矩阵用于平行检测分析血清中多种靶分子.方法:用点样仪将人IgG和多种抗原点到硝酸素纤维膜上,经小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后垫以高分子吸水材料,随后滴加血清样本,免疫金显色,CCD阅读仪分析相对灰度值,并与ELISA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微矩阵的IgG检测范围在1~50 ng之间;按照400份阴性血清相对灰度值的均数加上3倍标准差制定临界值.在186份随机血清试验中,与ELISA试剂盒比较,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大于90%.结论:蛋白微矩阵与ELISA方法相比,检测效果相当,且具有操作步骤简单,易于使用,检测成本低,耗时少的优点,适合于在临床检验上的应用.

  • 抗HIV-1 gp120人源mAb重链CDR区分子特性分析

    作者:冯媛;邢金良;李郁;陈志南

    目的:分析gp120表面不同抗原决定簇诱导产生的人抗体重链可变区序列,探讨各类抗体胚系基因家族利用率、CDRs残基利用率及平均pI值与其空间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方法:收集人抗gp120抗体重链可变区序列,按照序列的标注将其分至不同表位组并建立相关数据库. 将其与Kabat数据库中的所有人源抗体进行比较,统计不同表位组抗gp120抗体的家族利用率、残基利用率以及不同位点的平均pI值的差别,并用SWISS-MODEL工具进行结构验证. 结果:人抗gp120抗体中VH1家族利用率高,约占49%,较普通人群的22%显著增高. 各表位组间的残基利用差别主要集中于CDR2区,且以CD4i组与V3组间的残基利用率差异为显著. 结论:人抗gp120抗体一级序列所蕴含信息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其三级结构和生物功能的差异. 这些序列差异的发现,将为以后通过抗体改造提高该类抗体特异性和亲和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 Survivin在2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

    作者:甄海宁;章翔;王西玲;付洛安;梁景文;胡佩臻;马福成;郭衍;林伟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Survivin mRNA及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系BT325和SHG-44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Survivin mRNA及蛋白在BT325和SHG-44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 结果:BT325细胞高表达Survivin mRNA及蛋白,并表达少量的Survivin剪接变异体Survivin-2B,Survivin蛋白定位于瘤细胞的胞质. Survivin mRNA及蛋白在SHG-44细胞中均无表达. 结论:Survivin对于维持BT325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作用;BT325和SHG-44细胞株可分别作为Survivin基因抑制和基因转移研究的良好细胞模型.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34cdc2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战;南克俊;阮之平;徐瑞;郭卉

    目的:探讨p34cdc2激酶在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收集肝细胞肝癌(含癌旁组织)标本43例,正常肝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p34cdc2激酶的表达并结合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细胞中p34cdc2表达定位于胞质和胞核中,在癌组织中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分期I+II期组p34cdc2 阳性表达率高于III+IV期组(P=0.026);Child-Pugh分级A+B级组p34cdc2阳性表达率高于C级组( P=0.004). 而不同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与p34cdc2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34cdc2激酶的高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表达p34cdc2激酶可作为反映肝癌临床分期及Child-Pugh分级的指标.

  • 紫杉醇慢速释放支架对血管内皮再生及血小板激活的影响

    作者:李虎;郭文怡;贾国良;王海昌;秦涛;李伟杰;刘兵;李飞;赵惠强

    目的:研究紫杉醇慢速释放支架对血管内皮再生及血小板激活的影响. 方法:杂种犬3只,经麻醉后行血管造影,选择血管直径为3 mm的直血管段在远端及近端分别植入直径为3 mm的TAXUSTM支架及裸金属(NIR)支架. 术后饲养30 d,行血管造影后取标本行扫描电镜检查. 结果:术后30 d血管造影TAXUSTM支架及NIR支架均无管腔丢失. 扫描电镜显示TAXUSTM支架内皮覆盖不完整,有大量血小板黏附聚集. NIR支架内皮覆盖完整,未见血小板黏附聚集. 结论:TAXUSTM支架内皮再生较NIR支架缓慢,有明显的血小板激活. 植入TAXUSTM支架的患者应进行更为严格的抗血小板治疗.

  • 抑郁症共病因素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作者:倪晓慧;王家同;谭庆荣

    目的:探讨有无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与人格的关系.方法:对88例抑郁症患者及与之匹配的9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应付方式问卷评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SDS, SAS, EPQ的N, P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PQ的E维度、积极应付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 有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组相对于无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组,SDS, SAS, EPQ的N, P两个维度的得分明显较高,积极应付方式得分明显较低. 相关、回归分析表明SAS, EPQ的E维度及积极应付方式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三者可解释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变异的52.0%.结论:抑郁症患者发病期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神经质、精神质比对照组明显,这些特征在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 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比无焦虑症状的患者人格特征更偏内向,更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 较少采用积极应付方式可能是抑郁症状患者人格特征之一,纳入人格特质的E维度之中.

  • 中药参芍颗粒对豚鼠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悦;闫素云;于东明;鲁颖

    目的:研究参芍颗粒对豚鼠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参芍颗粒以5 g/L CMC-Na液制成水混悬剂经胃给药,10 d后用一细导管从颈总动脉插入左心室,观察心功能的改变. 结果:动物心率(HR)减慢(216±22)次/min→(206±26)次/min,左室收缩期高压(peak)增大(9.87±1.06) kPa→(11.29±0.98) kPa,左室内压上升大变化率(+dp/dtmax)降低(216.51±40.96) kPa/s→(164.71±8.02) kPa/s,左室内压下降大变化率(-dp/dtmax)降低(-125.05±25.46) kPa/s→(-79.46±4.46) kPa/s,心室内压在5.32 kPa时心肌纤维缩短的速度(Vc5.32)下降(0.89±0.10→0.67±0.03) V/s. 结论:参芍颗粒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关键词: 参芍 豚鼠 心功能
  • 门诊患者挂号与就诊时间调查分析

    作者:苑继承;高湘伟;石岳琴;尚磊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挂号与就诊时间分布情况,为门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2004-02西京医院门诊患者挂号和就诊时间进行调查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分别计算上午、下午挂号和就诊时间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 结果:全院2004-02门诊总人次为46 737人次,上午患者挂号时间的中位数是8:59,四分位间距为98 min,开始就诊时间的中位数是9:46,四分位间距为107 min;下午患者挂号时间的中位数是14:50,四分位间距为39 min,开始就诊时间的中位数是15:27,四分位间距为68 min. 结论:门诊患者挂号与就诊时间存在明显的高峰,等待就诊时间太长,且不同科室存在差别,应采取相应措施,缩短等待就诊时间.

  • 睡眠剥夺对大鼠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作者:郝悦;夏光明;钟镦景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SD)对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方法:采用小站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SD模型,以正常单独笼养组(CC)和大平台实验对照组(TC)作为对照组,观察胃黏膜损伤. 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动脉血中ET和CGRP 的水平. 结果:SD条件下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在SD 3,5和7 d大鼠胃黏膜损伤与CC组、TC组和SD 1 d组比较明显加重,溃疡指数分别为29.8±3.2,33.7±3.6和34.8±3.5.同时SD 3,5和7 d大鼠血浆中ET和CGRP 的水平发生明显改变,血浆中ET含量分别为 (123±28),(139±36) 和(149±38) ng/L;SD 5和7 d, CGRP含量分别为 (193±32)和(221±40) ng/L. 结论:SD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并且伴随着血浆ET和CGRP含量的变化.

  • 肝外胆管癌术前影像学检查及CA19-9测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秦兴雷;王作仁;强永乾;韦晓峰;张毅力;张云锋;马炜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和糖链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测定对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肝外胆管癌超声(US)、CT、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PTC)诊断结果,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 其中,51例进行了血清CA19-9,CEA测定,22例进行了胆汁CA19-9,CEA的测定,并分别与胆道良性病变进行对照. 通过ROC曲线界定CA19-9,CEA对EHCC的诊断价值. 结果:肿块显示率US,CT,ERCP分别为70.8%,60.2%和69.0%;定位诊断准确率US,CT,MRCP, ERCP和PTC分别为72.9%,75.9%,100%,71.4%和76.9%;定性诊断准确率US,CT,MRCP,ERCP,PTC分别为70.8%,73.5%,86.2%,61.9%和58.3%. EHCC组与胆道良性病变组相比较,血清CA19-9,CEA浓度明显升高(P<0.01,P<0.05). 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CA19-9,CEA和胆汁CA19-9的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分别为0.942(P<0.001),0.516(P>0.05)和0.746(P<0.01);结果显示血清CA19-9和胆汁CA19-9对EHCC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血清CA19-9,CEA和胆汁CA19-9,CEA的敏感性分别为86%,26%,50%和32%,其特异性分别为88%,95%,94%和61%. 结论:MRCP对EHCC定位和定性诊断优于US,CT,ERCP及PTC,血清CA19-9的测定是EHCC术前可靠的定性诊断手段. EHCC的诊断步骤可归结为US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初步筛选,US阳性者进行血清CA19-9测定,然后采用MRCP或CT进行定位诊断.

  • 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浆PAI-1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范泉;郭文怡;贾国良;王海昌;李飞;秦涛;李伟杰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收集9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纯冠心病组32例,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IGT)组31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34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空腹胰岛素(INS),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1活性. 根据住院期间冠脉造影(CAG)结果,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coronary narrow degree integral)统计冠脉狭窄程度,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血浆PAI-1、胰岛素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均较单纯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明显升高;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中,血浆PAI-1水平与血清INS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呈正相关. 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存在纤溶活性异常,同时血浆PAI-1水平与血清INS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相关.

  • 人IFN-β基因脂质体转染胶质瘤细胞对凋亡的诱导作用

    作者:林伟;章翔;王占祥;费舟;张剑宁;付洛安;刘卫平;郭衍;王西玲;梁景文

    目的:观察β-干扰素(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及其转染后对SHG4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转染组与对照组SHG44细胞增殖的差异;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SHG44细胞IFN-β的表达情况. 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法检测脂质体pSV2IFN-β转染后SHG44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系后4 d和6 d时,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6.7%和32.7%. 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表明转染后胶质瘤细胞具有显著的IFN-β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法检测表明转染组与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66.8%与19.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有凋亡细胞存在,表现为细胞皱缩,染色质边集. 结论:IFN-β基因脂质体pSV2IFN-β可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系,并对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 神经症患者人格特征及人格障碍倾向

    作者:高成阁;陈策;王赞利;马现仓;纪术茂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在人格维度、人格特质水平、人格模型及人格障碍倾向性方面与正常人的差异. 方法:采用NEO-PI-R个性问卷及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137患者及132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神经症患者在NEO-PI-R五维度的神经质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2.97±23.59和91.87±18.23, P=0.001),外向性维度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分别为96.52±22.25 vs 105.59±18.16, P=0.006); 神经症在30种特质层面的焦虑、愤怒、抑郁、脆弱性、幻想特质层面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活动性、正性情绪、行动、价值、信任感、自律性特质层面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 神经症患者在PDQ+4总分及偏执型(患者组3.15±1.61,正常组2.51±1.53)、分裂性(患者组3.05±1.54,正常组2.54±1.59)、分裂型(患者组4.36±2.19,正常组3.34±2.02)、边缘型(患者组3.84±2.04,正常组2.60±1.77)、回避型(患者组4.91±1.92,正常组3.61±2.12)、抑郁型(患者组3.85±2.02,正常组2.28±1.73)、依赖型(患者组3.72±1.92,正常组3.02±1.80)、强迫型(患者组5.79±1.95,正常组4.86±2.25)得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 结论:神经症患者和正常人的人格特征在多个特质层面存在差异,且神经症可能与多种人格障碍同病.

  •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区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守信;汪丙昂;肖文;李改丽;张红宾

    目的:为了探讨黄芪对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 方法:大鼠纹状体内注入胶原酶造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黄芪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出血区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 结果:脑出血后12 h出血灶周围区GFAP免疫阳性反应很强(398±6)/mm2,黄芪可使GFAP免疫阳性反应减轻[(368±3)/mm2, P<0.05];至脑出血后72 h GFAP表达减弱(342±5)/mm2,黄芪可使其增强[(352±4)/mm2, P<0.05]. 结论:黄芪对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可能与脑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

  • 脉压差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归真;郭文怡;朱晓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脉压差(PP)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141例AMI患者按入院时PP大小分为2组:A组PP小于4.0~5.3 kPa (30~40 mmHg)70例;B组PP大于6.6~8.0 kPa (50~60 mmHg)7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年龄、心功能、心率、血脂、性别、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差别. 结果:与PP小组相比,PP大组平均年龄大[(68.7±12.2)岁vs (62.6±12.2)岁],心功能差[(2.0±0.8)级vs (1.7±0.8)级],收缩压高[(17.8±1.9) kPa vs (14.4±2.0) kPa],舒张压高[(10.6±1.8) kPa vs (9.8±1.9) kPa],载脂蛋白B(apo B)高[(0.86±0.2) mg/L vs (0.72±0.2) mg/L], P<0.05~P<0.01,两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女性比例高(35.2% vs 17.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76±0.8) mmol/L vs (2.49±0.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31±0.4) mmol/L vs (1.15±0.5) mmol/L]和载脂蛋白A(apo A)高[(1.10±0.4) mg/L vs (0.97±0.2) mg/L],P均<0.0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心率[(82.3±19.8)次/min vs (78.0±20.1)次/min], 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PP大组的AMI患者年龄大,心功能差,女性多,血脂紊乱多,收缩压和舒张压高.

  • 移植时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的影响

    作者:曹丰;贾国良;牛丽丽;张鹏;焦文仓;王冬梅;李艳华;裴雪涛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炎症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大鼠梗死心肌中的定位、存活及分化情况,探讨细胞治疗的佳时间窗. 方法: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1 h及1,2,4,8 wk分别取心脏进行组织学观察;将经过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标记的同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1 h及1,2,4,8 wk移植到心肌梗死边缘区(每组n=10),对照组心肌梗死后1 h注射等量培养基(n=10). 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心脏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的变化,细胞移植治疗各组在心肌梗死后8 wk测定心脏功能、心脏瘢痕面积以及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分离纯化的大鼠MSCs经流式细胞术鉴定为CD44+CD90+/CD34-CD45-CD31-,心肌梗死后1 wk梗死相关区的炎症反应较强,2 wk时减弱, 4~8 wk时瘢痕完全形成并出现左室重塑. 1 wk移植组未发现有移植细胞存活, 左室心功能及瘢痕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相似,1 h及2,4 wk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冰冻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标记细胞存在,并向周围迁移分布,免疫组化显示阳性标记细胞desmin, ctnI 阳性,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瘢痕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P<0.05), 2 wk的左室收缩末压力、左室大上升速率及瘢痕面积百分比的改善优于1 h组和4 wk移植组(P<0.05). 结论: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强烈, 不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而在炎症减弱的瘢痕修复早期尽早进行MSCs移植可能对于细胞的存活及心功能的恢复较为有利.

  • 人肝癌组织中转醛醇酶活性高表达

    作者:张锐;张一鸣;孟小鑫;周锦勇;顾冬民;德伟

    目的:比较人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TAL活性差异,探讨TAL活性变化在肿瘤组织增殖中的作用. 方法:取人肝癌组织20例,人正常肝组织10例,癌旁组织10例分别测转醛醇酶活性,RT-PCR 检测转醛醇酶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转醛醇酶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①转醛醇酶活性在人肝癌组织中[(674±44)nkat/g]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287±44) nkat/g]及癌旁组织 [(401±29) nkat/g],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肝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转醛醇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②人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中转醛醇酶蛋白、核酸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人肝癌组织中转醛醇酶活性较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表现出其在癌变组织中的特异性. 同时提示其活性的改变与翻译后修饰有关. 这为深入研究肝癌的发生机制及癌细胞增殖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 孕妇与不孕症妇女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作者:彭慧兰;曹来英;魏敏

    目的:了解孕妇与不孕症妇女解脲支原体(Uu), 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情况. 方法:孕妇534例和不孕症患者124例分为两组取其宫颈分泌物检测Uu,Ct-DNA,并抽取空腹血清,采用Uu, Ct蛋白芯片方法检测两组血清中的Uu,Ct IgG抗体,以了解两组患者Uu, Ct感染的情况. 结果:孕妇与不孕症妇女Uu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而Ct感染率则不孕症妇女明显高于孕妇(P﹤0.05). 结论:Ct感染在不孕症的病因中更具意义.

  • 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作者:鲁红云;舒晓春;薛青;张艳霞;叶礼红;沈晶;谢丹红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并验证用口腔脱落细胞制备DNA模板的可行性. 方法:同时取口腔脱落细胞和静脉血白细胞,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和PCR产物测序技术,检测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正常糖耐量组的Lepr外显子20的基因多态性,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 结果:口腔脱落细胞和静脉血白细胞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 在所测对象中, 2927位核苷酸的等位基因均为A,而3057位核苷酸G→A变异频率为75.0%. 糖尿病组3057位基因变异频率高于正常糖耐量组(P<0.05). 且变异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AA型具有更高的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和更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 结论:Lepr第3057位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影响机体局部体脂分布等途径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

  • 血液分析仪语音数据管理程序的开发及其在门诊血液学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郑善銮;皇海;杨麦贵;苏明权;郝晓柯

    目的:自行开发血液分析仪语音数据管理程序,应用于门诊血液分析仪检测数据的审核、查询、打印及患者姓名中文发音等事务管理. 方法: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0建立相关数据库/表,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6.0环境中,通过标准串口通讯控件MsComm,接收仪器检测数据,调用Windows API中文语音函数,计算机自动患者姓名中文发音,将所有编写的源代码生成单独可执行程序及其安装程序. 结果:该程序应用于临床,检测了100 000份样本,其数据全部成功存储入库/表,语音清晰,运行未出现程序中断或错误信息,使用简单快捷. 结论:计算机与血液分析仪联机,可有效地对检测数据进行灵活的管理,清晰的中文发音,杜绝了报告单发放处的拥挤现象,提供一个井然有序的就医环境,为门诊血液学检验和报告单规范化提供极大方便.

  • 热休克预处理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罗友根;尹敬德

    目的:探讨热休克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家兔分为对照组和热休克预处理组,复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前、缺血45 min、再灌注45 min取血,赖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 结果:热休克预处理组缺血前的ALT活性高于对照组(0.31±0.04) μkat/L→(0.17±0.02) μkat/L (P<0.01), 但缺血45 min及再灌注45 min 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0.46±0.06) μkat/L→(0.68±0.09) μkat/L,(0.57±0.05) μkat/L→(1.34±0.05) μkat/L (P<0.01). 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对肝细胞有损伤作用, 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作者:谢丹

    0引言高尿酸血症(HUA)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胰岛素抵抗(IR)是代谢综合征(MS)的病理基础,MS在1999年由WHO统一命名. 我们分析了138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尿酸(UA),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相关因素,探讨了UA与IR的相关性.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缓释顺铂瘤体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谢鸿寿;许健健;李永安;孙昕;许道群;任翠萍;陆克亮;吕觉多

    目的:观察和评价缓释顺铂瘤体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体内植入缓释顺铂. 结果:病灶明显缩小3例,稳定8例,进展3例. 结论:缓释顺铂瘤体内植入治疗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疗效.

  • HCV的新型体外细胞模型:复制子系统

    作者:张帆;王小红

    自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HCV)被分子克隆后,其流行病学、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体外细胞复制模型,HCV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阻碍. 1999年Lohmann等在Science上首先报道了选择性双顺反子亚基因组HCV RNA复制子系统,其被公认为是HCV RNA体外复制模型研究获得突破进展的里程碑. 复制子在人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株中能高水平的自主复制. 研究发现复制子在细胞中复制对宿主细胞生长和代谢无明显影响,高水平复制与病毒基因组的适应性突变和宿主细胞的容受性有关. 这些研究结果为选择性HCV全序列基因组复制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复制子系统的建立对HCV致病机制、治疗药物筛选及疫苗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石蜡组织芯片制备技术方法的改良

    作者:王文勇;李玉松;黄高昇;赵一岭;马福成;饶国洲

    0引言生物芯片(biochips)技术包括组织芯片(tissue chips)、基因芯片(gene chips)和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s)技术,这一技术方法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医学及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我室进行了组织芯片制备技术的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研制出了两种制备组织芯片的工具,即组织芯片空心蜡模的模具和组织芯片取样器,已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 VEP及ERG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癔症性盲目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马飞;张作明;郭群;李莉;骆阁大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联合多焦点闪光视网膜电图(mERG)在癔症性盲目中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有明确精神因素诱因的12例双眼视力突然降低,怀疑为癔症性盲目的患者,按照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的标准化指导方案,进行常规VEP,ERG和mfERG测定,分析P-VEP 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F-VEP幅值和潜伏期、F-ERG a波、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mERG总值和中心点的幅值,并与以本实验室制定的同年龄组的正常值作为对照进行分析. 同时进行神经内科、精神科、眼科检查和辅助检查. 结果:1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平均年龄22岁,就诊视力无光感(NLP)~0.03,5例患者有视野改变,眼科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神经内科、精神科和辅助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可能性. 视觉电生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异常,表明患者视网膜和视觉传导通路功能正常. 经暗示治疗10例视力恢复正常(>1.0),2例视力提高至原视力水平(0.8),证实了癔症性盲目的诊断. 结论:VEP, ERG和mERG能够对患者视网膜及视路功能进行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定,为癔症性盲目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