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사군의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2790
  • 国内刊号: 61-106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代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骨折患者血清钙磷和TGF-β 1分析

    作者:王继琛;王乐;李海;柯茂林

    1临床资料2003-06/2004-12收治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0(男14,女6)例,年龄58~80(平均68.5)岁,股骨颈骨折13例,粗隆间骨折7例.对照组为老年性骨关节病或颈腰椎病患者20例.均抽空腹静脉血4 mL,3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4 h内测定血清钙、磷,留血清-20℃保存备用,测定TGF-β1.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钙、磷,试剂由日本欧林巴斯公司提供.血清TGF-β1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由美国Genzyme公司提供.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股骨颈骨折组与对照组相比,钙及TGF-β1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磷呈显著性变化(P<0.05);粗隆间骨折组与对照组相比钙与TGF-β1呈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磷呈显著性变化(P<0.05,表1).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TGF-β1
  • 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比较

    作者:赵振营

    1临床资料1992-10/2004-03髌骨骨折106(男65,女41)例.右侧49例,左侧57例.年龄16~62(平均32)岁.受伤原因:摔伤54例,车祸伤44例,锐器伤8例.闭合性骨折90例,开放性骨折16例;新鲜骨折例96,陈旧性骨折10例(表1).在连续硬膜外或腰麻麻醉下,均采用髌前横弧形切口,显露骨折部位,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及碎骨块,将折端复位,复位后大巾钳暂固定,然后行内固定.①环扎内固定法:采用直径0.8 mm钢丝或双"10"丝线围绕髌骨环行捆扎固定,其中以"7"号丝线修补扩张部及前断裂组织.

  • 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康复

    作者:黄秀玲

    1临床资料1996-06/2000-12,我院共实施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322例.平均年龄47.6(33~71)岁.采用国际TNM(tumor,nodes and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分期方法进行分期,其中Ⅰ期64例,Ⅱ期167例,Ⅲ期91例.康复指导包括:①心理康复指导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只有战胜自我,充分解除思想顾虑,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护士在做好康复指导的同时,提供心理支持是必要的.

  • 玻片法单人份免疫分型试剂盒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朱华锋;梁一琳;白庆咸;王一苇;张永清;梁蓉;冯苗娟;李丽宁;陈协群

    0引言白血病免疫分型是指用已知的单克隆抗体(单抗)鉴定细胞表面或胞质内的分化抗原的方法.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有利于白血病的鉴别及诊断.我们采用单人份免疫分型试剂盒对128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免疫分型.

    关键词: 免疫 白血病 诊断
  • 先天性无肛直肠舟状窝瘘手术186例

    作者:杨合英;李苏宁;张谦;许华峰;王家祥

    1临床资料1988-06/2003-12我院共186例,均为女性,无肛门,其中0~6月龄21例,0.5~1岁96例,1~3岁53例,3~8岁15例,13岁1例.以大便从会阴部舟状窝瘘口处排出而就诊,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严重时伴腹胀呕吐,多数患儿有营养不良性贫血.瘘口直径0.3~0.6 cm,直肠盲端到肛穴皮肤之间的距离1.0~2.5 cm,属于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本组有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骶前囊肿,1例合并脐疝.

  • 宫腔镜下取出宫内节育器56例

    作者:申玉红

    1临床资料2002-01/2004-01我院接诊取出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失败56例,育龄期5例,年龄20~40岁,上环时间1~7 a;绝经前期10例,年龄43~54岁,上环年限6~24 a;绝经期1~2 a者18例,年龄45~56岁,上环年限10~26 a;绝经2 a以上者23例,年龄52~75岁,上环16~42 a.所有病例均有1~5次取环失败,均无取环禁忌.设备运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宫腔镜,要求取器者术前先行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

  • 股骨颈粗隆部骨折25例手术治疗

    作者:宋锡刚;龙湧

    1临床资料股骨颈粗隆部新鲜骨折25(男11,女14)例,60岁以下2例,61~70岁13例,71~80岁10例.股骨颈粗隆部骨折中股骨颈骨折9例,大年龄66岁,基底型和颈中型6例,头颈型3例,余为股骨粗隆部骨折,其中2例高龄患者有轻度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采用2~3枚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基底部或颈中型骨折采用臀中肌肌蒂骨瓣移植于骨折前上部,作为骨折远近端的连接桥梁,头颈型或部分颈中型,采用缝匠肌髂骨瓣或股方肌骨瓣移植.

  • 变形杆菌致人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作者:钱梅仙;侯传生

    1调查资料2003-04-28开封市郊区村民食用过从集市上买回的烧鸡等熟肉制品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并且发热37.5~39.2℃,腹痛为阵发性绞痛,腹泻物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便,有难闻臭味.进食者共61(男33,女28)人,陆续发病58人,发病率96.6%.年龄4.5~77岁,潜伏期2~19(平均6)h,波及2个乡,8个村.分别给予患者口服氟酸,静滴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654-2针剂等对症治疗,1~5 d痊愈,无死亡病例.对吃剩下的烧鸡、猪肝、呕吐物、排泄物以及商贩未出售的同一批剩余熟肉制品培养,均查出变形杆菌.判定为变形杆菌污染熟肉制品引起食物中毒.

  • 膦甲酸钠治疗疱疹病毒相关性进展性卒中26例

    作者:李冬梅;高玉林;王永祥

    1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内科2001-12/2002-03应用膦甲酸钠(PFA,foscarnet sodium)治疗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35~70(平均57±14)岁.总病程19~72 d.有高血压病史19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11例,有脑梗死病史3例,有冠心病病史1例.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脑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发病后1 wk内病情逐步或阶梯样加重,临床常规治疗不能阻止病情进展,按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评分增加2分(包括2分)以上.

  • MRI诊断脂肪肝20例

    作者:幸东;崔幸力;李政良

    1临床资料脂肪肝20(男12,女8)例,均经CT-C3000 CT机扫描确诊,年龄24~71(平均54)岁.弥漫性脂肪肝14例,局灶性脂肪肝6例,男性患者有经常饮酒史的11例,女性患者均为50岁左右绝经期妇女;身体较肥胖且伴有糖尿病5例.临床症状不明显,有5例患者表现为上腹不适,厌食,肝区疼痛.脂肪肝使用GE-Signa 0.5T超导MR扫描机,做轴位多层面扫描,扫描参数如下:SET1WI:TR/TE=600/20 ms;SET2WI:TR/TE=2500/90 ms;N(H)WITR/TE=2500/30 ms

    关键词: 脂肪肝 MRI 诊断
  • 延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96例

    作者:何承;李瑞峰;谢海涛

    1临床资料1999-08/2004-08我科采用延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96(男75,女21)例,年龄13~18(平均35)岁.受伤原因车祸72例,坠落伤11例,打击伤13例.均于伤后72 h内就诊并经头颅CT确诊,表现头痛96例,呕吐21例,一侧肢体无力32例,偏身麻木23例,癫痫发作1例,原发昏迷92例,59例≤30 min,33例为30~120 min,头痛进行性加重36例.就诊时GCS记分10~12分15例,13~15分81例,运动性失语2例,混合性失语3例.CT示血肿位于额顶叶12例,额叶32例,颞叶5例,顶枕叶8例,颞顶后39例(1例合并对侧脑内血肿,5例合并额颞叶脑挫裂伤).血肿量30~80mL.入院后3~15 d内先给予脱水剂、激素、止血剂、抗生素、脑活性药物、镇痛剂等对症处理保守治疗.

  • 妊娠妇女150例的健康知识需求

    作者:王晓华;闫冰冰

    1临床资料2000-01/2005-03,孕妇150例门诊进行保健咨询,随机抽样调查健康知识需求情况.按照有无合并症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正常组116例,年龄25~38岁,孕12~36周;异常组34例,年龄28~40岁,孕16~38周.两组孕期保健和疾病知识需求比较:正常组对孕期保健知识需求108例,占93.1%;饮食营养86例,占74.1%;常见病预防50例,占43.1%;孕期用药注意事项60例,占51.7%;疾病对胎儿的影响28例,占24.1%.异常组对本身疾病方面治疗知识关注28例,占82.4%;本身疾病对胎儿影响31例,占91.2%;孕期保健知识30例,占88.2%;饮食营养22例,占64.7%;孕期用药注意事项26例,占76.5%.针对两种不同类型患者心理特点,通过心理疏导,知识普及,孕期防病用药指导,运动时胎儿安全呵护,合理改善膳食方案等知识讲解,消除妊娠期妇女心理负担.

    关键词: 妊娠 健康教育
  • 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77例

    作者:戚丽娟

    1临床资料2002-01/2004-02收治临床症状典型且无并发症毛细支气管炎[1]患儿116例,发病年龄3~24(平均8.4)mo,男61例,女55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氨溴索雾化吸入组(观察组)、氨溴索静脉点滴组(对照Ⅰ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Ⅱ组),分别为38,39,3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头孢噻肟钠5 0mg/kg,2/d及穿琥宁80~120 mg/d分别静脉滴注及对症治疗(如吸氧、镇静、退热等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4 mg加生理盐水10 mL超声雾化吸入10~15 min,2/d;对照Ⅰ组用氨溴索8 mg/d加50g/L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疗程3~5 d(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间呼吸困难、喘息、痰鸣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依次增加.表明氨溴索雾化吸入组在控制症状及缩短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优于两对照组,氨溴索静脉点滴组又优于常规治疗组.

  •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自理能力的训练

    作者:杨文英;郎庆玲;杨海宁;任亚娟;曹超群;周萍

    1临床资料2003-04/2004-12我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97(男76,女40)例;年龄38~81岁.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陈旧性心梗11例.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阻塞,其中体外循环下行CABG14例,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83例.术后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5.5 h,平均在ICU监护时间2.3 d.本组有1例因低心排综合症合并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老年患者因重度肺部感染死亡,3例患者下肢伤口不愈合经二次清创缝合后出院.

  • 唐山地区县级与市级医院护士SCL-90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金子环;吴范武;马树祥;朱洁茹

    1调查资料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唐山地区4所县级医院的224名护士为观察组,抽取4所市级医院的455名护士为对照组,共发出调查问卷679份.有效回收628份,回收率92.5%.观察组共184份,对照组共444份,两组在年龄大小、护龄长短及婚姻状况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较好对比性.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个人资料和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采用1~5五级评分.所有被调查者在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的指导下,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30 min内收回全部问卷,避免漏评和重复评定.结果分析:所有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得分等情况.由于数据呈偏态分布,故统计学处理采用秩和检验方法(Mann-Whitney U),调查数据以M(QR)形式表示.结果见表1.

    关键词: SCL-90 护士 调查
  • 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

    作者:贾小芸;杨光辉;姚雨

    1临床资料慢性骨髓炎患者84(男73,女11)例,年龄14~63岁,平均38.5岁;其中,胫骨43例,股骨17例,足趾骨7例,跟骨5例,,膝关节5例,肱骨3例,胸骨2例,髂骨1例,踝关节1例;血源性13例,手术创伤后49例,硬化性22例.病程长35 a,短3 mo,平均4.5 a,患骨髓炎后手术次数多12次,少3次,平均4~5次.使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调查问卷,患者均在人院1 wk时进行测试,调查人员由本文第一作者担任,在开始测评前首先由调查员将总的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受试者交待清楚并强调保密原则,由患者本人自己填写,将近1 wk来的情况根据程度填写,每次测评时间控制在20~30 min.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处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所有问卷和量表测评结果均用(-x)±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

    关键词: 慢性 骨髓炎 心理学
  • 口服水合氯醛557例

    作者:白汝芬;王丽丽;王晓娟

    1临床资料口腔科儿童157(男80,女77)例.年龄2 mo~10岁,平均6.7岁.其中X线拍片93例,B超检查59例,CT检查5例;治疗组400(男202,女198)例.年龄2 mo~10岁,平均6.4岁.其中牙髓病、尖周病102例,拔牙236例,牙齿外伤9例,唇腭裂术后拆线12例,舌系带松解术34例,牙周粘膜病7例.服药时,让家属抱住患儿使患儿头部稍稍向后倾斜,护士用手捏住患儿下颏,使患儿嘴张开,右手持小药碗压住患儿舌尖部将药灌入口内,当患儿吞咽后将左手松开,使患儿坐起,轻拍背部;对于有胃肠减压的患儿可以由胃管注入,夹管半小时;对于懂事年长儿可以由家长看护,孩子自己服,服后观察时间.检查和治疗结束后嘱使患儿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观察至苏醒.口服水合氯醛的患儿绝大部分在服药后5~15 min内出现嗜睡,肌张力减弱,逐渐入睡,少数在30 min内入睡.睡眠时间1~3 h,入睡后患儿呼吸平稳,心率正常,均能满意完成检查和治疗.约15%的患儿在服药后出现短暂性呕吐,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

  • 游离血红蛋白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研究

    作者:骆群;张献清;刘景汉

    目的:研究游离血红蛋白(FHb)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及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将FHb按不同浓度比例加入MLR体系,及增加抗原提呈细胞(APC)浓度,以正常AP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MLR为阴性对照,以环胞菌素A为阳性对照,计算上述因素对MLR的抑制率.结果:随着FHb浓度的增加,其抑制MLR的作用增强(P<0.01).两倍APC情况下可以明显减弱FHb对MLR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FHb可通过干扰APC的提呈功能而抑制MLR,可以应用此方法来解释及证实大剂量输血致受者外周血的FHb增加从而对机体产生的免疫调节作用.

  • 重组人Tum-5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

    作者:马楠;张英起;颜真

    目的:构建人肿瘤抑素(tumstatin)活性片段Tum-5的融合重组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以获得大量重组融合蛋白.方法:人工合成Tum-5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将该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转化感受态细胞DHSα,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结果:构建了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QE-30-Tum-5,表达的蛋白经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在约Mr10×103处出现了一条新生的蛋白条带,经灰度扫描检测,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纯化后的蛋白灰度扫描检测,纯度为95%.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Tum-5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

  • 亚砷酸对肝癌细胞增殖及PCNA,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传海;许戈良;葛勇胜;翟志敏;余继海

    目的:探讨亚砷酸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细胞群体倍增时间(TD)、细胞集落形成试验观察亚砷酸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亚砷酸对BEL-7402细胞PCNA,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亚砷酸处理后BEL-7402细胞生长抑制率上升(2.0,4.0,8.0 μmol/L的亚砷酸作用24,48,72 h后抑制率分别为27.13%,42.65%,47.74%;35.52%,53.24%,60.41%;50.61%,65.88%,70.81%;与对照组比较P<0.05),TD逐渐延长[2.0,4.0,8.0 μmol/L的亚砷酸作用48h后TD分别为(24.68±3.99);(32.42±4.46);(36.95±8.91);与对照组比较P<0.05及P<0.01],集落形成率下降(0,8.0 μmol/L的亚砷酸作用7d后集落形成率分别为46.00%,18.80%;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亚砷酸处理后的BEL-7402细胞PCNA,c-Myc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亚砷酸能抑制BEL-740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CNA,c-Myc蛋白的表达下调有关.

  • 心理咨询对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的效果

    作者:武英;张福杰;金水高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对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94例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HIV感染者心理咨询后生活质量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躯体功能分(男61.2;女56.3)、社会功能分(男91.6;女89.1)、心理功能分(男60.8;女57.3)和物质生活分(男53.3;女52.4)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心理咨询前躯体功能分(男33.9;女31.3)、社会功能分(男67.0;女68.3)、心理功能分(男45.0;女32.1)和物质生活分(男53.2;女52.3),其中前3个因子分经统计学检验P<0.05;心理咨询后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发生了改变.心理咨询后的客观支持分(男4.8;女5.0)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分(男4.7;女4.4)两个得分高于心理咨询前的客观支持分(男3.6;女3.8)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分(男3.6;女3.5),并且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对HIV感染者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

  • 慢性肝炎患者血浆vWF及其前肽与纤溶系统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纪举;魏然;李震;任道凌;吴亚平;王增贤;陈彬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血浆vWF-pp,vWF,tPA,PAI-1及D-Dimer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法对肝炎组及对照组血浆vWF-pp,vWF,tPA,PAI-1及D-Dimer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肝炎组血浆vWF-pp(1.54±1.83)mg/L与对照组(0.43±0.09)mg/L有显著差异,P<0.01;vWF(60.30±99.81)mg/L与对照组(11.27±5.34)mg/L有显著差异(P<0.01);tPA(27.87±14.05)μg/L与对照组(16.70±7.13)μg/L有显著差异(P<0.01);PAI-1(43.22±13.53)μg/L与对照组(63.37±6.63)μg/L有显著差异(P<0.01);D-Dimer(1.02±1.36)mg/L含量与对照组(0.60±0.67)mg/L有显著差异(P<0.01).vWF-pp含量与vWF,D-Dime问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tPA含量与PAI-1含量间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他测定项间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液vWF-pp,vWF,D二聚体、tPA及PAI-1水平能通过不同途径反映肝病时机体的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状态,且对于病情的判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洛斯宝治疗偏头痛56例

    作者:杨谦;陈岩;张维;宋允章;刘燕

    目的:评价洛斯宝(Vasobral)单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6例偏头痛患者,给予洛斯宝单药治疗,总观察期为16 wk,4 wk观察1次,疗效评估分别在服药后8,16 wk评估1次,并对偏头痛严重度的参数,月偏头痛指数,发作持续时间作相关分析以及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给药4 mo后与给药前相比偏头痛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并有显著差异(P<0.05);偏头痛指数下降,男女两组指数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差异(P<0.05),偏头痛持续时间减少但仅治疗第4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出现轻微不良反应15例.结论:洛斯宝能有效减少偏头痛的临床症状,其疗效随服药时间的延长而明显.

  •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原因分析

    作者:廖菲

    目的:以量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CVH)患者心理状态做客观、准确评估,并探究其原因.方法:借鉴国际通用量表编制问卷,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分别对就诊于传染病医院的190名CVH患者以及65名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的普通慢性疾病患者施测.结果: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a)为0.9025.经因素分析为4个因子,即心理、社会、躯体、个体变化.CVH患者的心理负性状态明显严重于普通慢性疾病患者(P=0.001);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和社会因素,特别是工作、社会交往等方面.结论:CVH的传染性致患者的心理负性状态比普通慢性疾病患者严重.因此,应在生理治疗基础上,强化心理治疗,开展社会治疗.

  • 巴曲亭对脊柱手术的止血效果及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齐宁;庞晓宏;柯宝君

    目的:研究巴曲亭用于脊柱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 Ⅰ-Ⅱ级脊柱择期手术患者,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巴曲亭组(n=5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50),巴曲亭组切皮前10 minim巴曲亭1单位,iv 2单位;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给药前和手术结束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浓度(PLT);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24 h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和术前相比PT,TT,APTT明显延长(P<0.05),巴曲亭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PLT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巴曲亭组术中出血量、输入浓缩红细胞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亭可以显著减少脊柱手术的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24 h引流量,但不影响患者出凝血功能.

  • α-干扰素加卡介苗灌注预防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再复发56例

    作者:杜信毅;李晓东

    目的:探讨α-干扰素(α-IFN)加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对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再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对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患者56例,于术后随机分为2组,组Ⅰ(30例)用α-IFN 300万IU+60 mgBCG,组Ⅱ(26例)用丝裂霉素C 40 mg,均溶于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6次后改为每月1次,共2 a.并在α-IFN加BCG组灌注前后检测尿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56例全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8(24~36)mo,α-IFN加BCG组再复发率为7%(2/30),显著低于丝裂霉素C组(42%,11/26)(P<0.01).α-IFN加BCG灌注后尿液中IL-2及TN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α-IFN加BCG膀胱灌注预防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再复发效果优于丝裂霉素C.

  • 姜黄素对肠炎大鼠肠黏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调控

    作者:麦国丰;简燕婷;杨玉捷;崔海宏;张亚历

    目的:探索姜黄素对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大鼠肠黏膜炎症靶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影响.方法:建立以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IBD模型.模型大鼠给予含20g/L姜黄素的饲料喂养,药物对照组给予含2 g/L N-乙酰半胱氨酸和5g/L柳氮磺胺吡啶的饲料喂养,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评价肠炎大鼠死亡率及肠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检测肠黏膜胞核NF-κB活性的变化.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检测肠黏膜细胞质IκB.半定量RT-PCR检测MMP-9 mRNA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可降低IBD模型大鼠死亡率及改善肠黏膜病理组织学症状.姜黄素可抑制IBD模型大鼠肠黏膜胞质IκB的降解并抑制胞核NF-κB的激活,同时降低MMP-9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可预防和改善IBD鼠科模型中的实验性肠炎,调控MMP-9的表达;MMP-9可作为观察抗肠炎药物药效的指标之一,姜黄素对治疗IBD有应用前景.

  • 快速、高通量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薛丽;白玉杰;朱文伟;杨芳;闫小君;董秀珍

    目的:建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提取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含677位点的MTHFR基因片段.对PCR产物中残余的dNTPs和游离单链引物消化处理后进行TDI反应,测定荧光偏振值并分析C677T基因型.同时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C677T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标本中,TDI-FP分析MTHFR C677T基因型:C/C 40例、T/T 14例、C/T 46例;PCR-RFLP分析MTHFR C677T基因型:C/C 40例、T/T 12例、C/T 48例;其中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两例标本经焦磷酸微测序证实为T/T纯合子.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TDI-FP的MTHFR C677T基因分型方法,该方法较RFLP方法更为准确,且快速、简便、通量高,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标本的筛查.

  • 热水致大鼠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超微结构变化

    作者:陶梅;张沥;张玲霞;王春梅;江梅;杨家骥;宋瑛

    目的:研究热水灌胃导致大鼠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CAG发病机制及长期过热饮食与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关系.方法:热水灌胃(55℃蒸馏水,2.5 mL/d)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选取鼠腺胃胃窦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热水组于灌胃后24 wk,光镜见大鼠胃黏膜出现萎缩表现.扫描电镜见胃黏膜细胞萎缩、腺腔增大并见出血现象;32wk时细胞萎缩加重,大量上皮细胞脱落、细胞破损、局灶性糜烂.透射电镜见腺体和腺细胞萎缩,胞质内细胞器减少,分泌颗粒减少并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并出现早期凋亡现象.32 wk时胞质内细胞器锐减,早期凋亡现象较前普遍.结论:长期过热饮食可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并有超微结构的损害,可导致胃黏膜萎缩.

  • 重庆地区HCV基因亚型的分布状态

    作者:张帆;王小红;王宇明;熊瑜琳;陈嵩;谭朝霞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的基因亚型分布状态.方法:在77份抗HCV抗体和HCV RNA均阳性的血清标本中,分别提取HCV RNA,通过逆转录巢式PCR(RT nested-PCR)扩增C基因的羧基端至E1基因的氨基端长度为474 bp的片段,测定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HCV序列进行系谱分析,确定HCV基因亚型.结果:77份HCV感染者血清标本通过RT-nested PCR检测均获得阳性条带,该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好.序列与系谱分析显示1b 29例(38%),2a 10例(13%),3a 12例(16%),3b 11例(14%),6a 15例(19%),未见1a和2b型.结论:重庆地区HCV流行的基因亚型有1b,2a,3a,3b,6a共5种,1b为流行的主要基因亚型.2a,3a,3b和6 a型均占相当比例,初步说明重庆地区HCV流行的基因亚型呈现多样性.

  • 树突状细胞对APL凋亡细胞溶解抗原交叉提呈诱导产生的抗白血病效应

    作者:刘军民;张连生;李玉峰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对恶性肿瘤凋亡细胞溶解抗原交叉提呈的可能性及由此诱导产生的抗瘤效应.方法:用As2O3体外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凋亡.取患者完全缓解期(C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体外诱导DC,体外进行APL凋亡细胞溶解抗原(ALA)负载,并设APL细胞溶解抗原(CLA)负载对照,ALA-DC激自体T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DC,T细胞免疫表型.51Cr释放法测定T细胞对APL细胞杀伤活性.结果:APL细胞经2 μmol/LAs2O3体外诱导5 d,凋亡率为(86±4)%;自体T细胞被DC激化前,CD2+,CD3+,CD8+T细胞百分率为(27±5)%;被ALA-DC激活后,CD2+,CD3+,CD8+T细胞百分率上升至(50±12)%,对照组下降至(22±4)%.细胞毒性实验示ALA-DC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APL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结论:APL凋亡细胞溶解抗原能被DC交叉提呈,激活CD8+CTL细胞,其诱导的抗白血病效应强于非凋亡细胞溶解抗原致敏的DC.

  • 红景天甙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激活后功能的影响

    作者:蒋明德;马洪德;钟显飞;曾维政

    目的:观察红景天甙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细胞周期、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及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细胞培养,红景天甙对乙醛刺激的HSC进行处理;以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HSC内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RT-PCR方法检测HSC内TGFβ1 mRNA表达.结果:红景天甙可明显抑制乙醛刺激的HSC增殖;抑制乙醛刺激的HSC由G1→S期转化;抑制HSC内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和TGFβ1 mRNA表达.结论:红景天甙抗肝纤维化与抑制HSC增殖,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和TGFβ1 mRNA表达有关.

  • 人β-珠蛋白MAR对转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作者:余惠明;王天云

    目的:研究人β-珠蛋白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MAR)在不同表达宿主中对转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PCR从人基因组扩增β-珠蛋白MAR,正向克隆至pCAT3-control载体SV40启动子的上游,分别检测在瞬时及稳定表达的情况下,MAR在NIH3T3及Hela细胞中对CAT报告基因的影响情况.结果:在瞬时表达情况下,NIH3T3细胞及Hela细胞中MAR均不能提高CAT基因的表达;在稳定整合的情况下,NIH3T3细胞中β-珠蛋白MAR可使CAT报告基因表达水平提高8倍,而在Hela细胞表达水平只提高2.5倍.结论:MAR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稳定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MAR的作用与表达宿主相关.

  • eNOS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作者:李慧;李成祥;贾国良;栾荣华;吕安林;王海昌;郭文怡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27 bp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中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①收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患者105例,同时收集传统危险因素、手术相关因素信息.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患者的基因型,同时进行基因测序.③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空腹血清一氧化氮代谢物(NOX)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ET)水平.结果:①入选的105例患者中再狭窄者65例,无再狭窄者40例;②两组人群eNOS基因27 bp VNTR均存在重复4次、5次两种等位基因,以及4/4纯合、4/5杂合和5/5纯合3种VNTR基因型,但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存在差异.再狭窄组重复4次的等位基因频率和4/5杂合、4/4纯合的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③入选者中4/4纯合+4/5杂合基因型空腹血清NOX,NOX/ET明显低于5/5纯合基因型,P<0.05.结论:eNOS基因VNTR重复4次的等位基因携带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危险性较高,重复4次等位基因携带者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其可能机制是eNOS功能缺失或减低进而减少内皮NO的释放,损害内皮功能,刺激血管平滑肌过度增生从而加速再狭窄的进程.

  •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欧阳海峰;倪殿涛;吴昌归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20只)、哮喘对照组(20只)和PS治疗组(20只),取肺组织与不同刺激因素作用后做组织切片,图像分析方法测定气道壁、气道平滑肌厚度及平滑肌细胞数,并计算平滑肌收缩百分比(PM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各组大鼠小气道中的表达.结果:①PS治疗组的气道重塑程度显著低于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②哮喘组气道平滑肌对腺苷的反应性(以PMS表示)较对照组增加24%,PS治疗组与哮喘组比较,PMS下降15%;哮喘组气道平滑肌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较对照组增加25%,PS治疗组与哮喘组比较,PMS下降16%.③哮喘组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PS治疗组EGF的表达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外源性PS可以有效减轻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程度,这可能与抑制EGF的合成及释放有关.

  • 电阻抗扫描成像和高频超声诊断小乳腺癌的对照研究

    作者:岳冀;周晓东;付峰;董秀珍;郑瑜;郭青霞;张琪

    目的:评价电阻抗扫描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EIS)和高频超声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乳腺肿块(直径≤2 cm)54例病理证实,行EIS和高频超声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3 d.结果:乳腺癌23例,EIS诊断小乳腺癌17例,敏感性73.9%,特异性80.6%,准确性77.8%,阳性预测值73.9%,阴性预测值80.6%;高频超声诊断小乳腺癌20例,敏感性87.0%,特异性87.1%,准确性87.0%,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90.0%.二者联合诊断,敏感性95.6%,特异性90.3%,准确性92.6%,阳性预测值88.0%,阴性预测值96.6%.结论:EIS对小乳腺癌的诊断有较大实用价值,且与高频超声结合应用,可以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 胆囊癌MVD计数及nm23H1,CD44V6表达的意义

    作者:彭慈军;兑丹华;蔡治方;邓飞;刘华庆

    目的:研究nm23H1,CD44V6基因蛋白和胆囊癌微血管密度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胆囊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胆囊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的nm23H1,CD44V6,CD34的表达情况,综合分析结果(CD34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以检测上述标本的MVD).结果:42例原发胆囊癌中nm23H1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74%,均高于胆囊良性病变组(P<0.01).nm23H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有无转移有关联性(P<0.05).CD44V6抗原阳性表达率中晚期癌显著高于早期癌,有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胆囊癌中MVD值高于胆囊良性病变(P<0.05),MVD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转移有相关性(P<0.05).nm23H1,CD44V6表达与胆囊癌MVD之间无相关性.结论:nm23H1,CD44V6和MVD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nm23H1和CD44V6的基因蛋白表达和MVD计数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特性良好的指标,有助于区分胆囊良恶性病变,对判断胆囊癌的临床分期,浸润转移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抗人肝细胞癌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作者:陈葳;李旭;王莹;张利平

    目的:构建抗人肝细胞癌单链抗体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用(Gly4Ser)3肽段连接VH基因和VL基因,构建克隆载体,将测序完全正确的ScFv基因克隆到分泌性表达载体pCANTAB 5E中诱导表达转化的TG1和HB 2151细胞.用SDS-PAGE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检测表达产物.结果:DNA测序证实ScFv基因结构正确,可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游离ScFv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30 ku,与HC-108,HepG-2和SMMC-7721肝癌细胞有特异性的结合反应.结论:重组制备的抗人HCD78分子单链抗体在人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经体表创伤后肾脏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调控

    作者:蒙伶俐;孙少华;张军荣;汪小刚

    目的:研究创伤后肾脏组织中HIF-1α表达的调控.探讨其在肾脏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从40 cm高度自由落体打击大鼠脊肋角制作创伤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HIF-1α,TGF-β1染色.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IF-1αmRNA.结果:HIF-1α,TGF-β1损伤后1,24 h阳性细胞数较多,6,12 h阳性细胞数较少.HIF-1α mRNA各组表达均阳性但组间无差异.结论:HIF-1α可能参与了1肾脏损伤后缺氧的继发损害过程,并通过多个环节调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为找到有效地治疗肾脏损伤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 体外培养的人滋养层细胞的鉴定

    作者:李珍;黄晓峰;王春梅;徐德忠;门可;王安辉;杨家骥;于华;陈丹;黄小军;王爽

    目的:对来源于人绒毛组织,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复苏已经过纯化和传代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继续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细胞的核浆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表面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特有的超微结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观察该细胞的细胞角蛋白18(CK18)和波形蛋白(vimentin,Vim)、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人胎盘催乳素(hPL)的表达.结果:该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片状、单层铺展生长,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之间形成桥粒连接,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糖原颗粒和发达的高尔基体、以及脂滴等上皮来源细胞的形态特征;所有培养细胞都表达细胞角蛋白18、而波形蛋白细胞只在部分细胞表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人胎盘催乳素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细胞质表达.结论:该细胞具有上皮来源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和细胞骨架,以及滋养层细胞特有的激素分泌功能.初步认为该细胞为人胎盘滋养层细胞.

  • 诱发电位与异氟醚麻醉后苏醒的关系

    作者:张捍平;柴伟;杜洪印;赵辉;杨永慧;孙绪德;于代华

    目的:探讨EP与苏醒时间的关系,以期找到EP监测麻醉苏醒的客观指标.方法:20例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诱导后异氟醚单纯吸入维持麻醉.麻醉停药前随机以不同呼末异氟醚浓度,每个浓度平衡15 min后,记录SEP,AEP和呼末异氟醚浓度,并观察停药后指令反应时间、拔管时间及达到Modify Aldrete Score≥9时间.结果:①EP波幅变异较大,与苏醒无相关性.②AEP各波潜伏期与苏醒呈相关性,Nb波在异氟醚的浓度下保持完整,其潜伏期变化与苏醒各项指标呈显著相关性.③SEP的N20潜伏期无明显改变;N35则变异较大,与苏醒无明显相关性;P25与苏醒呈线性关系.④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与苏醒相关性显著低于Nb,P25潜伏期.⑤各指标与苏醒相关系数依次为Nb潜伏期>P25潜伏期>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结论:AEP的Nb潜伏期及SEP的P25潜伏期与苏醒各指标密切相关,Nb,P25潜伏期是反映异氟醚麻醉后苏醒时间的可靠指标.

  • 宁夏回族5个Y-STR基因座及单倍型遗传多态性分析

    作者:朱波峰;张飞雄;刘新社;吕桂平;钱光立;朱军;刘耀

    目的:研究宁夏回族5个Y-STR基因座及单倍型遗传多态性,估价它们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和丰富中华民族基因信息资源.方法:调查宁夏回族101个无关、健康男性个体.研究5个Y-STR基因座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分布.每个基因座的引物分别用FAM,HEX或TAMRA荧光标记,通过复合扩增、基因扫描、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获得数据.结果:5个Y-STR基因座共检测到29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099~0.5446.101个个体共检测到94个单倍型,87个是唯一的,有7个单倍型被检测2次.单倍型的多样性为0.9986.结论:该数据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以及群体遗传学研究.

  • 腺病毒介导的突变型p27对裸鼠大肠癌的抑制作用

    作者:杜勇;徐少勇;陈珺;杨建业;王家宁;黄永章

    目的:以腺病毒为载体,研究外源性突变型p27(p27mt)基因对大肠癌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细胞移植法把人大肠癌SW480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构建大肠癌裸鼠模型,将已成功构建的腺病毒介导的突变型p27(Ad-p27mt)及Lac-Z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法注射到瘤体内,与对照组比较,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并进行细胞凋亡的相关检测.结果:Ad-p27mt基因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与Lac-Z、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d-p27mt基因对大肠癌裸鼠模型的体内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及病毒滴度影响因素

    作者:杨生玺;蒋虹

    目的:探讨产生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及其病毒滴度(以cfu表示)的影响因素.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MNS-TK-M,以脂质体法转染包装细胞PA317细胞,挑选抗性集落(PA317/pMNS-TK-M)扩大培养后,进行PA317/pMNS-TK-M细胞接种密度、培养温度(37℃,32℃)、纯化方法等对其培养上清中重组病毒cfu影响的比较性研究.结果:包装细胞的密度是影响cfu的关键因素;降低培养温度需延长培养时间方可提高cfu滴度.结论:该实验结果为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进行的基因治疗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氯沙坦和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比较

    作者:张媛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61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氯沙坦组31例,剂量50 mg/d赖诺普利组30例,剂量10 mg 2次/d.8 wk后观察2种药物的降压效果及对血尿酸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8 wk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降压幅度氯沙坦组SBP/DBP下降2.3/1.7 kPa,赖诺普利组下降2.4/1.8 kPa,氯沙坦组血尿酸治疗后由(453±123)μmol/L降为(378±74)μmol/L赖诺普利组由(443±123)μmol/L降为(438±116)μmol/L结论: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显著.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文;蒋明德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激活和增殖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一类重要的促细胞活化、分裂的生长因子.IGFs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Ra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PI3-K途径、影响Na+/H+交换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凋亡等方式促进肝星状细胞增殖,从而加速肝纤维化.

  • 中药对TGF β-Smad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

    作者:吴晓玲;曾维政;王丕龙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是重要的促肝纤维化因子之一,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是肝纤维化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本文综述TGFβ-Smad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以及中药制剂对该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