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사군의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2790
  • 国内刊号: 61-106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代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黄国胜;李文献

    0 引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发生于任何开胸术后的患者,临床治疗困难,死亡率极高.1994-01/2005-05我们共治疗45例开胸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1998-12前后其治疗策略发生明显变化,救治成功率明显不同,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乳癌根治术麻醉中喉罩应用20例

    作者:段爱萍;谭萍;蒯建科;张凤林

    1 临床资料 乳腺癌行根治术20例,ASA Ⅰ~Ⅱ级,体质量45~82 kg,手术时间60~180 min.麻醉:依次静注东茛菪碱0.3 mg,丙泊酚1~2 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胺0.08~0.10 mg/kg,然后置入4号喉罩(第3代),气囊注气20~30 mL,手控通气观察呼吸阻力和胸廓起伏状况.听诊双肺呼吸音,判断位置是否合适,确定后用胶布妥善固定以防移位,机械通气控制呼吸.术中3~4 mg/kg/h泵入异丙酚维持麻醉,酌情间断追加芬太尼1~2 μg/kg和维库溴胺2 mg.术中持续监测BP,HR,SPO2,PETCO2的变化.乳癌切除后减浅麻醉,逐步恢复自主呼吸,当意识恢复,呼之睁眼,抬头维持5 s,自主呼吸潮气量正常,SPO2维持在95%以上即可拔除LMA.徒手一次置入喉罩15例,平均需时约为10 s,5例因操作不熟练约为35 s,其中1例甲亢、颈短、肥胖患者置入后PETCO2为45~55 mmHg,调整3次均无改善后改气管插管.喉罩置入前、术中、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发生.术后咽痛5例.

  • 肾移植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

    作者:张斌;陆光生;赵继章

    1 临床资料 1996-07/2004-08收住我院3(男2,女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患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检查发现患者肝功能均有异常(ALT 45~150 U/L),其中2例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肌缺血,1例伴有慢性乙型肝炎及低蛋白血症.3例患者术前常规口服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雷公滕多甙+强的松),并进行保肝支持治疗.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CO2建立人工气腹,手术时间60~90 min.患者术后当日及术后1~2 d静脉给予激素(甲基强的松龙40 mg/d),恢复常规口服免疫抑制剂,监测尿量及肾功能.所有患者,术后1~2 d恢复肛门排气并进食流质.术后2 d体温恢复正常.术后无任何并发症.仅1例患者术后10 h内出现尿少仅100 mL,经及时补充输液量,给予甲基强的松龙40 mg+速尿20 mg静点,后尿量增加.所有患者术后检测尿量及复查肾功能正常,术后6~8 d治愈出院.

  • 钬激光治疗复杂输尿管结石46例

    作者:刘存东;杜丹;张志;舒峰;胡忠贵;刘宗来

    1 临床资料 本组46(男29,女17)例,年龄18~74岁,平均41.5岁.输尿管上段结石15例,中段8例,下段23例.其中包裹合并息肉31例,输尿管狭窄8例,双侧输尿管结石伴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46例中,曾施行ESWL治疗无效或残石者38例,治疗次数多者达8次.结石直径6~28 mm,平均16 mm.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其中重度肾积水9例.硬膜外麻醉46例.取膀胱截石位,逆行置入Fr8-9.8号WOLF硬性输尿管镜,抵达结石部位后置入光纤击碎结石,合并息肉时先切除息肉.合并输尿管狭窄者,将光纤头直接接触狭窄部位的瘢痕组织,将狭窄环多点切割直达正常组织,消除狭窄.钬激光能量1.0~1.5 J/10~15 Hz,将结石逐步击碎,小的碎石块可以直接被水冲出,较大的碎石块则用取石钳取出.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 min.本组病例全部留置双J管1~3 wk.术后1 wk内复查KUB平片,明确碎石效果及双J管位置.2例肾盂残石于1 wk后行ESWL治愈.结果输尿管上段结石排净13例(排净率87%),中下段结石排净31例(排净率100%).44例一次碎石成功,碎石失败2例,全部为结石上移至肾盂.并发输尿管穿孔5例,均在确保安全情况下继续完成手术,无术中转开放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肉眼或镜下血尿,经止血对症处理后治愈.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
  • 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102例

    作者:张玉龙;高国栋

    1 临床资料 自发性脑出血收住的患者102(男48,女54)例,年龄3.5~71(43.8±15.6)岁.运动或用力后11例,情绪变化4例,晨起2例,体位变化2例,其他诱因3例,无明显诱因81例.临床表现:头痛90例,呕吐49例,嗜睡15例,昏睡6例,朦胧1例,昏迷9例,偏瘫8例,抽搐5例,大小便失禁 1例,抽搐合并大小便失禁1例,眼睑下垂 6例,眼睑下垂合并视力障碍2例,耳鸣耳痛并面部刺痛1例,口角偏斜2例,鼻腔出血1例.均做颅脑CT或MRI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塞、脑积水、脑实质内出血或硬膜下血肿共5例,脑实质内出血33例,脑室内出血6例,脑干出血1例,脑实质合并脑室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合并鼻腔出血1例.血肿量:小量(<20 mL)37例,中等量(21~50 mL)52例,大量(51~80 mL)9例,巨大血肿(>80 mL)4例.

  • 雷公藤多甙片致重症全血细胞减少1例

    作者:林为民;张颖

    1 病例报告 男,20岁.间断浮肿8 mo,加重2 wk,于2004-11-09入院.缘于2004-02劳累后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乏力,渐加重,化验尿蛋白++,RBC+;血白蛋白30 g/L,球蛋白22 g/L.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用激素等药物治疗1+mo,浮肿消退,尿蛋白减少出院.出院后未坚持治疗,尿蛋白+~+++,RBC+.

  • 微波治疗老年患者恶性气道阻塞37例

    作者:喻昌利;刘飒;高捷;郭继芳;付爱双;王红阳

    1 临床资料 2002-06/2005-06老年恶性气道阻塞患者37(男29,女8)例,年龄60~80(72±8.4)岁,病史1~48(平均16)mo.纤支镜检查确诊,气道完全闭塞26例,病变在右主支气管16例,在左主支气管14例,中间支气管病变12例,右上叶开口病变3例,左上叶开口病变4例,右上叶合并右中间支气管病变6例,狭窄原因均为肺部恶性肿瘤.鳞癌23例,肺小细胞癌6例,腺癌4例,大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2例,均有阻塞性肺炎及顽固性咳嗽,发热20例.低氧血症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并发呼吸衰竭16例;并发肺不张16例;并发胸腔积液15例;并发高血压和(或)冠心病14例;肾功能不全8例.采用日本Olympus BF-P30型纤维支气管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南京新技术研究所研制生产)METI-XXX型,频率2450 MHz,输出功率1~100 W,辐射器,单极同轴微波天线,直径1.5 mm,长100 cm,尖端接5 mm柱状针.20 g/L利多卡因鼻腔及咽喉部雾化吸入黏膜表面麻醉,插入纤支镜后经活检孔注入利多卡因8~10 mL,麻醉咽喉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黏膜.

    关键词: 纤支镜 微波 肺癌
  •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临床观察

    作者:王蕴颖;杨彤;景芳婷

    1 临床资料 2002-10/2004-12在渭南市第二医院妇科确诊的200例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年龄45~53岁,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75 g/L,经B超、诊断性刮宫内膜病理检查确诊,无药物禁忌症.将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实验组)与妇康片组(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00例.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连服3 mo,第4月始米非司酮12.5 mg/两日,连服3 mo.对照组口服妇康片5 mg,每日3次,2~3 d血止后每隔3 d递减1/3量,直至每日2.5 mg作为维持量,至血止后20 d停药,第2月始自月经周期第5日起,每日口服妇康片2.5 mg,连服20 d.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期间给予抗贫血治疗.实验组在服药过程先后出现闭经,1 a后随访73例直接进入绝经期,24例月经稀少,3例失访,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中有82例用药后月经规律,经量减少,18例因服药期间经血量增多,改手术治疗,1 a后随访20例直接进入绝经期,总有效率为82%.两组治疗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病例血红蛋白值由平均75 g/L上升到100 g/L.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

  • 心脏手术中应用自体心包片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作者:金艳;张静;郑霄;张艳

    1 临床资料 病例: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全麻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患者28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86例,室间隔缺损78例,法洛四联症77例,大动脉转位29例,主动脉弓加宽10例.术中均根据手术所需裁取大小合适的心包片0.7 cm2~2.5 cm2,用Prolene线全周连续缝合.护理配合:①巡回护士需临时配制浓度为7.5 mg/mL 的戊二醛溶液50 mL.②取心包片时四角要用小丝线缝针固定,防止心包卷折和皱缩.③洗手护士将心包片表面的血迹冲干净并去除多余的脂肪,放于平整处用蚊钳将其周边尽量展开,用小纱布包好,将配好的戊二醛喷洒在纱布上,要彻底湿透并用重物压平.④心包片使用前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防止戊二醛剂残留使自体心包片退化变硬.

  • 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NO和NOS的影响

    作者:李合华;王玉梅;毛兴爱

    1 临床资料 第一次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86例,发病后1~34(平均7.2) h入院.分为10 mg辛伐他汀组:30(男15,女15)例,年龄32~65(平均51.6)岁;20 mg辛伐他汀组:30(男16,女14)例,年龄33~64(平均50.9)岁;对照组:26(男14,女12)例,年龄30~62(平均49.6)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脂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无心、肺、肾疾病史.腰穿为均匀血性脑脊液,经CT证实并排除血肿及脑实质出血.除常规治疗外,每天分别口服辛伐他汀10 mg或20 mg连服2 wk.Ⅱ,Ⅲ级患者于发病1 wk内行DSA检查,所有患者均于7~10 d或有临床症状时行TCD检查.于治疗后0,7和14 d采血待测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10 mg组8例发生脑血管痉挛,20 mg组5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对照组9例发生脑血管痉挛,3组间无明显差异.收治时组间Hunt's分级无差异,治疗2 wk后经重新Hunt's分级并进性Rigit分析,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血清NO和NOS含量有变化(表1).

  • eNOS基因转染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作者:周锦;王俊科;张铁铮;金强;张毅男;王凤学

    目的:观察重组缺陷性腺病毒介导的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AdCMVceNOS)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单纯慢性低氧组(H组)、慢性低氧+AdCMVceNOS转染组(T组),每组10只.采用呼吸道转染途径,将3×109空斑形成单位的AdCMVceNOS转入大鼠肺脏.3 d后测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重量及肺动脉血NO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H组及T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均较C组明显增加(P<0.05);T组与H组比较mPAP降低(P<0.05);H组及T组右心室重量/(左心室+室间隔)重量较C组增加(P<0.05).H组与C组相比,其NO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T组较H组显著增加(P<0.05).H组及T组eNOS阳性表达强度(A值)较C组明显增加(P<0.05),而T组与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H组及T组肺组织eNOS含量分别为0.62±0.08和0.92±0.17,明显高于C组0.30±0.05.结论:外源性eNOS基因转染对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治疗作用,该作用与其使eNOS活性增强及NO生成增加有关.

  • 氯氨酮减轻高血糖大鼠脑缺血所致的神经元凋亡

    作者:张建忠;景丽;郭风英;马轶;王一理

    目的:探讨氯氨酮减轻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在正常血糖、高血糖以及氯氨酮干预条件下,制作大鼠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0.5,1和3 h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技术对比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同时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方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正常血糖组大鼠全脑再灌注0.5 h扣带皮质和海马CA1及CA3区的ERK1/2磷酸化明显增加;在高血糖组缺血再灌注后0.5 h,扣带皮质和海马CA3区的ERK1/2磷酸化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持续到再灌注后的3 h;氯氨酮组可见由高血糖诱导的ERK1/2磷酸化被抑制.同时,磷酸化ERK1/2的程度与脑组织损伤结果一致.结论:高血糖可通过ERK1/2信号转导通路加重缺血性脑损伤,氯氨酮通过阻断NMDA受体,改善钙离子异常而抑制高血糖介导的ERK1/2磷酸化,从而减轻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

  • 9 ku颗粒溶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分泌表达

    作者:何永林;朱道银;伊正君;杨春;徐蕾

    目的:构建能分泌表达人9 ku颗粒溶素(granulysin)的真核质粒,为下一步利用颗粒溶素基因治疗肿瘤奠定基础.方法:以含有颗粒溶素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含分泌肽编码基因的9 ku的颗粒溶素基因片段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udCE4.1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BudCE4.1-S9K,通过PCR,双酶切及插入片段序列测定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与Dot-ELISA法检测pBudCE4.1-S9K在RAW264.7细胞的瞬时表达与分泌.结果:成功扩增出含分泌肽编码基因的9 ku的颗粒溶素基因片段;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明得到读码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证实可分泌表达9 ku颗粒溶素.结论:成功构建能分泌表达9 ku颗粒溶素真核表达质粒pBudCE4.1-S9K.

  • 脂联素对TNF-α介导的血管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金波;邓华聪;葛倩;李丙蓉;郑宏庭;兰丽珍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TNF-α刺激组和脂联素+TNF-α刺激组.HUVEC与脂联素联合孵育一段时间后再给予TNF-α刺激与单纯TNF-α刺激做对照,分别采用化学法,放免法及ELISA法检测脂联素对血管内皮细胞NO,iNOS,ET-1及MC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UVEC经TNF-α刺激6~12 h后其NO,iNOS,ET-1及MCP-1蛋白的表达(607.7±7.6,42.2±2.2,199.3±11.9,167.7±15.9)与对照组(543.5±2.2,23.8±2.0,148.4±5.3,128.0±8.4)相比明显增强(P<0.05);当HUVEC在TNF-α刺激之前首先与脂联素共同孵育一段时间后,则血管内皮细胞NO,iNOS,ET-1及MCP-1蛋白的表达(565.7±13.0,36.5±2.7,170.8±8.3,142.6±5.6)与单纯给予TNF-α刺激相比明显减弱(P<0.05).结论:脂联素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某些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来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

    作者:冯万文;夏亚一;孙正义;吴萌;王翠芳;党跃修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为优化种子细胞源提供依据.方法:取浓度为5×109/L的第二代BMSCs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DBM与共培养细胞复合植入修复为实验组(A组),单纯材料DBM组(B组)和不处理组(C组)作为实验对照组.移植8和16 wk后经大体观察、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缺损修复.结果: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丰富,细胞增殖快,共培养5~7 d两种细胞比例达1:1以上.A组缺损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B组和C组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结论:自体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BMSCs能增强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可节省大量的软骨细胞,与DBM复合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 复方中药血清对四氯化碳刺激的肝星状细胞NO和ET-1的影响

    作者:肖永红;刘殿武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复方中药抗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的作用机理.方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中药血清对四氯化碳(CCl4)刺激的HSC中ET-1,iNOS mRNA的表达;SP法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SC ET-1,iNOS的表达.结果:CCl4刺激组HSC中ET-1 mRNA表达及其含量(7.09±1.71 vs 42.44±2.58)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0.56±0.28 vs 12.25±1.56)比较显著升高(P<0.05),中药血清对其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联合应用TGF-β1抗体对CCl4刺激HSC ET-1 mRNA的抑制作用加强;同时CCl4刺激组HSC中iNOS mRNA和蛋白表达(0.96±0.16 vs 5.31±0.86)比空白对照组0.63±0.19 vs 4.66±1.12)轻度升高,但无显著差异.药物血清处理组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CCl4和空白对照组(P<0.05),且联合TGF-β1抗体作用HSC iNOS的表达高于其单独作用(P<0.05).结论:复方中药降低CCl4诱导的HSC ET-1水平及增加HSC分泌NO途径而抑制HSC的收缩.

  • 微小颗粒骨复合细胞移植治疗大鼠骨缺损

    作者:麻松;阎景龙;林欣;潘海涛;王新涛;杨显生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MSC)或成骨细胞移植修复大鼠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制作大鼠颅骨缺损动物模型,培养同种异体新生大鼠的MSC及成骨细胞,复合自体颗粒骨后植入骨缺损区,X线摄片观察骨愈合情况;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结果: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成骨细胞组颅骨缺损愈合快(7.33±0.44)wk,TGF-β1,bFGF表达出现早,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植入微小颗粒骨复合MSC组颅骨缺损愈合时间居中(8.67±0.69)wk,TGF-β1,bFGF表达早于单纯微小颗粒骨组(P<0.05).单纯微小颗粒骨植入组颅骨缺损愈合慢(11.67±1.52)wk,TGF-β1,bFGF表达出现晚.结论:微小颗粒骨复合细胞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细胞因子表达早,缺损愈合明显加快.

  • 结核分枝杆菌RpfA蛋白的表达纯化与鉴定

    作者:高辉;柏银兰;王丽梅;徐志凯;薛莹

    目的:表达和纯化RpfA融合蛋白.方法:将含有RpfA基因片段的质粒用NdeI与BamHⅠ双酶切,然后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1+载体构建重组载体pcDNA3.1+-RpfA,测序正确后再将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入pET19b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E.coli DE3,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在变性条件下Ni2+-NTA 亲和色谱柱纯化目的融合蛋白.结果:目的基因片段测序与Genbank报道一致(切去了5'端99 bp).SDS-PAGE显示,在Mr约为80 ku处有表达条带,Western blot鉴定为(His)6融合蛋白,并与小鼠抗Rv1884和抗Rv2389免疫血清有交叉反应.可溶性分析发现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Ni2+-NTA亲和色谱柱纯化得到了融合有6个组氨酸残基的RpfA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pET19b-RpfA表达载体,并在E.coli DE3中高效表达,亲和层析后获得了纯化目的蛋白.

  • 17-β雌二醇对高糖环境中内皮细胞MT1-MMP mRNA表达变化及其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磊;刘静;夏广昊

    目的:研究雌二醇(E2)对高糖(Glu,30 mmol/L)环境中内皮细胞系EVC-304的凋亡及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E2干预高糖环境中的ECV-304,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检测高糖和E2对ECV-304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细胞基因组DNA Ladder法检测高糖和E2干预后ECV-304凋亡;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高糖和E2干预后ECV-304 MT1-MMP mRNA表达.结果:高糖可以促进EVC-304凋亡(P<0.01),也可以降低MT1-MMP的表达(P<0.01);E2在浓度为0.01~0.10 mmol/L时,可以拮抗高糖的促凋亡效应(P<0.01),也可恢复性上调MT1-MMP的表达(P<0.05).E2的这种效应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P<0.05).结论:高糖对内皮细胞具有毒性作用,E2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E2还可以上调高糖环境中内皮细胞MT1-MMP的表达.

  •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Na+,K+-ATP酶α亚基的变化

    作者:郭芳;吕平;李树民;王永利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Na+,K+-ATP酶α亚基三种异构体的变化.方法:采用四血管闭塞法(Pulsinelli 4-VO)制作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30 min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PCR的方法,检测缺血及再灌注损伤Na+,K+-ATP酶α亚基的改变.结果: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明显水肿;假手术组海马和皮层神经元上主要表达有α1和α3亚基,且α3的含量较α1多,缺血15 min及再灌注30 min后,海马神经元α1和α3亚基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缺血15 min后,皮层神经元α1和α3亚基的表达无明显改变,而再灌注30 min后表达减少(P<0.05);缺血及再灌注时α1和α3亚基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Na+,K+-ATP酶α1和α3亚基可能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 COX-2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作者:师亮;张宇新;张作凤;陈浩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内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损害作用.方法:采用Lau法制作PD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黑质致密部COX-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DA能神经元数量和腹侧中脑(包括VTA和SN)COX-2,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给予COX-2抑制剂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D组小鼠出现PD典型的行为学表现,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和腹侧中脑TH含量分别下降约63%和77%.同时,黑质致密部COX-2阳性细胞和腹侧中脑COX-2含量有大幅升高.经COX-2抑制剂处理的PD小鼠行为表现较轻,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和腹侧中脑TH含量仅下降约37%和41%.与单纯PD小鼠比较,黑质致密部COX-2阳性细胞和腹侧中脑COX-2含量明显下降.结论:COX-2对PD模型小鼠黑质内DA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

  • 褪黑素对乙醇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卫辉;蔡川;周扬;刘芳娥;田少华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实验性慢性乙醇肝损伤小鼠脂质过氧化、肝功能和肝脏病理组织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造模+高浓度MT给药组(C组),造模+低浓度MT给药组(D组).用60 mL/L乙醇制成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损害程度并评分.结果:MT使慢性乙醇慢性肝损伤小鼠的MDA含量明显下降,有效降低AST和ALT活性,并与剂量呈正相关.MDA:造模+高浓度MT给药组和造模+低浓度MT给药组值均明显较模型组减低(P均<0.05).ALT:造模+低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高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较造模+低浓度MT给药组减低(P<0.01).AST:造模+低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高浓度MT给药组活性值明显较造模+低浓度MT给药组减低(P<0.01).病理学形态观察显示,MT能减轻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剂量成正相关.病理损害程度评分:造模+低浓度MT给药组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造模+高浓度MT给药组值明显较造模+低浓度MT给药组低(P<0.01).结论:MT对慢性乙醇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

  • 早期肌肉特异性mRNA在骨髓干细胞的表达

    作者:曾缨;张成;李才明;柳太云

    目的:研究早期肌肉特异性mRNA在骨髓干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方法:利用RT-PCR研究不同时期C57鼠和不同代龄SD大鼠骨髓干细胞早期肌肉特异性mRNA(包括MyoD,Myf5,myogenin,MRF4和desmin)的表达.结果:Myf5及desmin在新鲜分离、培养了2 d和7 d的悬浮与贴壁的C57小鼠骨髓干细胞中均有表达,没有检测到MyoD,myogenin和MRF4在此时期小鼠骨髓干细胞的表达.MyoD与desmin在原代至第6代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中均有表达,没有检测到myogenin和MRF4在各代细胞中的表达.结论:骨髓干细胞能表达一定水平的早期肌肉特异性mRNA.

  • 艰难梭菌毒素A羧基端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杨晓强;王亚东;孙勇;陈学清;姜泊

    目的:克隆并表达艰难梭菌毒素A羧基末端受体结合区 (CDTAR)基因.方法:PCR扩增CDTAR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含CDTAR基因的重组质粒pET-CDTAR,IPTG诱导后SDS-PAGE显示表达出Mr约为35.7 ku的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6.1%,可溶性表达占上清的22.2%,包涵体中约占24.9%.结论:成功克隆了CDTAR基因,并构建表达了CDTAR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DTAR功能及研制艰难梭菌疫苗奠定了基础.

  • 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前体细胞的观察

    作者:宋嵬;曾水林;朱建宝;王磊;李升;阎荣;李凤飞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内是否存在神经前体细胞.方法:取成年和胚胎大鼠DRG冰冻切片,进行Brdu,Nestin,P7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分别取成年和胚胎大鼠DRG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观察其增殖与分化情况,并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和Brdu,P75,NF,GFA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鉴定.结果:在成年和胚胎大鼠DRG冰冻切片上均见有Brdu/Nestin和Nestin/P75免疫荧光双标细胞.细胞培养观察到取自DRG的细胞有分裂增殖,呈Nestin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和Brdu,P7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阳性反应;培养第三代细胞加入胎牛血清后出现分化,分化细胞呈NF和GFA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阳性反应.结论:大鼠DRG内存在有分裂增殖的神经前体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 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BMP-2和hBMP-4成熟肽大规模制备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涛;陈苏民;陈南春;赵伟钦;张晓楠

    目的:大规模制备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hBMP-m):hBMP-4m和hBMP-2m.方法:两种工程菌株分别含有能够高表达hBMP-4m和hBMP-2m的质粒,分别导入15 L NBS发酵罐中进行恒溶氧高密度发酵和诱导表达,离心收集菌体,悬浮所收集的菌体,裂菌,洗涤4次.预先取少量样品进行探索实验后,全部包涵体分别用8 mol/L尿素缓冲液溶解,上Sepharose SP-FF阳离子柱.结果:发酵菌液A600 nm值分别为28.8和26.3.SOS-PAGE电泳后吸光度扫描表明hBMP-4m占细菌总蛋白量的40.0%,hBMP-2m占细菌总蛋白量的47.2%.洗涤4次后的包涵体中hBMP-4m占蛋白量的82.9%,hBMP-2m占蛋白量的84.5%.上Sepharose SP-FF阳离子柱后,分别收集0.35 mol/L NaCl和0.20 mol/L NaCl洗脱部分,获得纯度为96%的hBMP-4m及纯度为95%的hBMP-2m.其收获量分别为1.30 g/L发酵液和1.25 g/L发酵液;收得率分别为34.33%和34.81%.结论:大规模制备hBMP-4m和hBMP-2m时,使用相同的发酵程序及相近的纯化方法,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收得率、较高的收获量和纯度.

  • 高碘对桥本甲状腺炎大鼠TRAIL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雅萍;帖丽丽;张南雁;姬秋和

    目的:观察高碘环境下桥本甲状腺炎大鼠(EAT)TRAIL的表达在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雌性SD大鼠制作EAT模型,给予高碘饮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检测高碘环境下EAT大鼠甲状腺TRAIL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大鼠甲状腺滤泡细胞中TRAIL的免疫染色阳性率在正常对照组,EAT对照组和EAT高碘组依次增高(P<0.05).桥本甲状腺炎大鼠中TRAIL免疫染色强阳性甲状腺滤泡细胞多分布于浸润淋巴滤泡附近,浸润淋巴细胞中TRAIL免疫染色较弱.结论:EAT大鼠TRAIL在甲状腺滤泡细胞中呈有特征性分布的高表达,在高碘环境下,更加显著,提示高碘可能通过引起TRAIL表达的增强诱导甲状腺细胞过度凋亡,致甲状腺滤泡破坏.

  • SiRNA对大鼠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及VSMCs增殖的影响

    作者:林瑶;牛勃;解军;颜真

    目的:观察神经肽Y(NPY)刺激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和c-fos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RNA干扰抑制CaN活性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NPY刺激培养的大鼠VSMCs增殖;RNA干扰特异性抑制CaN的活性及其mRNA的表达,阻断NPY刺激的大鼠VSMCs中CaN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观察对CaN活性、细胞增殖、核内原癌基因c-fo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NPY可增加VSMCs的CaN活性,加快细胞增殖及增加核内c-fos表达水平.RNA干扰抑制CaN活性后,明显降低NPY刺激的VSMCs增殖及核内c-fos表达水平.结论:CaN参与了NPY刺激的VSMCs增殖,RNA干扰通过抑制CaN的活性可阻断NPY诱导的VSMCs增殖作用.

  • T-bet/GATA-3的比值在哮喘大鼠免疫失衡中的意义

    作者:卞涛;殷凯生;金淑贤;周锦勇;马秀琴;德伟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GATA-3比值在支气管哮喘免疫失衡中的意义.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12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T-bet,GATA-3 mRNA和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大鼠肺组织中对照组和哮喘组T-bet mRNA表达分别为0.71±0.19,0.08±0.12;T-bet蛋白表达分别为0.72±0.22,0.18±0.06,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肺组织中对照组和哮喘组GATA-3 mRNA表达分别为1.06±0.25,1.56±0.28;GATA-3蛋白分别为1.04±0.44,2.25±0.74,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T-bet/GATA-3 mRNA表达量的比值0.73±0.32,明显高于哮喘组0.06±0.09 (P<0.01),对照组T-bet/GATA-3 蛋白表达量的比值0.75±0.25,高于哮喘组0.09±0.04 (P<0.01).结论: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和蛋白表达量比值在哮喘中明显降低,可作为评价哮喘免疫失衡的客观指标之一.

  • 大鼠帕金森病模型99mTc-TRODAT-1的脑内分布

    作者:杜明华;贾鹏;王夕海;刘思明;居胜红

    目的: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剂99mTc-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99mTc-TRODAT-1)用于评价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早期改变的价值.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①对照组(n=14)只;②单侧PD模型组(n=14)(颅内单侧纹状体毁损);③多发性腔梗模型组(n=12)(颈动脉注射自体血栓术).观察正常对照大鼠脑内、纹状体内99mTc-TRODAT-1分布情况,比较单侧PD模型组健侧与毁损侧及多发性腔梗模型组双侧纹状体99mTc-TRODAT-1的摄取比值.结果:对照组大鼠脑内和纹状体内分布实验表明,纹状体明显摄取99mTc-TRODAT-1;单侧PD模型组大鼠分布实验表明,毁损侧纹状体99mTc-TRODAT-1摄取较健侧明显减少;多发性腔梗模型组大鼠的结果与对照组相似.结论:99mTc-TRODAT-1显像剂被纹状体特异性摄取,为PD病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 表皮肿瘤中COX-2,VEGF表达的意义

    作者:毛越苹;段朝晖;曾凡钦;林宝珠

    目的:了解表皮肿瘤组织环氧合酶-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脂溢性角化病(SK)15例,皮肤原位癌(BD)15例,基底细胞上皮瘤(BCE)20例,鳞癌(SCC)20例及正常组织5例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所检测的各种组织标本均有COX-2的表达,分别为SCC 95.0%,BD 73.3%,SK 46.6%,BCE 68.0%,表达强度以SCC为显著.VEGF在SCC(85.0%),BD(60.0%),SK(53.3%)的表达阳性率较高,而在正常组织和BCE(13.3%)中基本不表达.SCC COX-2表达阳性者其VEGF表达的阳性率较COX-2表达阴性者高(P<0.05).结论:表皮肿瘤存在COX-2的过表达;VEGF表达与否与组织细胞的性质无关;VEGF的表达与COX-2的过表达有关,COX-2可能与VEGF发挥协同作用,促进SCC的形成及发展.

  • 以STO细胞和hELF作为胚胎生殖细胞培养饲养层的比较

    作者:刘永刚;李芳菲;陈地龙;王莎莉;王亚平

    目的:比较以STO细胞和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hELF)作为饲养层对人胚胎生殖嵴细胞(EG)生长的影响以及经丝裂酶素C处理后的两种饲养层的变化.方法:分离、培养3~4 mo hELF,观察经丝裂酶素C处理STO细胞和hELF后形态学变化,以STO细胞和hELF作为饲养层培养人EG细胞,计数EG细胞集落的形成率以及免疫组化检测EG细胞表面标志物抗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1(SSEA-1)和抗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4(SSEA-4).结果: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hELF较STO细胞生存时间明显长,形态维持更好;以hELF和STO细胞作为饲养层培养人EG细胞,集落形成率没有明显差异;两种饲养层上形成的集落免疫学特征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培养人EG细胞时,hELF饲养层较STO细胞饲养层更有优势.

  •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强永乾;郭佑民;孙兴旺;张月浪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包括35例原发性肝癌、36例肝血管瘤、33例肝囊肿)进行磁共振DWI,在ADC图上利用Philips公司数据测量软件包直接测量不同b值时肝脏占位性病变的ADC值.结果:原发性肝癌在DWI上大多数表现为混杂信号,实质部分为高信号,坏死囊变部分为低信号,边界非常清楚,随着b值的增加病灶信号稍有下降;肝囊肿在DWI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随着b值的增加病灶的信号明显下降甚至消失;肝血管瘤在DWI上信号大多数表现为均匀的稍高或等信号,随着b值的增加信号强度降低介于肝癌与肝囊肿之间.ADC图上信号强度表现与DWI图正好相反.b值为300,1000和1500 s/mm2时,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分别为(单位×10-3 mm2/s)1.163±0.206,2.207±0.463,3.522±0.340;0.898±0.155,1.723±0.303,2.885±0.289和0.802±0.140,1.321±0.149,2.332±0.237.经统计学处理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b值下同一种病变的ADC值存在明显差异.b值为10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的分界值为1.274×10-3 mm2/s,敏感度96.99%,特异度97.10%;随着b值的增大,病变的ADC值下降,不同病变其ADC值下降的程度不同.结论:依据磁共振弥散成像的DWI图像、ADC值及其变化规律,能比较准确的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性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前后HPV DNA及TNF-α的变化

    作者:曾四元;李隆玉;李汉萍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HPV DNA及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和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实验组)同步放化疗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HPV DNA及血清TNF-α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妇女作对照(健康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宫颈分泌物HPV DNA阳性率为96.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治疗后HPV DNA阳性率20%(P<0.01),转阴率为79.3%(23/29).实验组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为(134.15±77.99)pg/mL,治疗后为(113.14±79.99)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4.91±13.19)pg/mL,P<0.01.实验组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下降趋势.结论:检测子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HPV DNA及血清TNF-α的含量,可作为宫颈癌辅助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组织蛋白酶D和E-选择素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娟红;黄高昇;王哲;冯骥良;杨国嵘;郭英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D)和E-选择素(E-selectin)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鼻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CD45RO,CD3ε,CD20,CD79α,CD56和TIA-1的表达;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根据新WHO分类及诊断标准诊断鼻NK/T细胞淋巴瘤;对完全符合诊断标准的21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和10例鼻咽增生淋巴组织活检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和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鼻NK/T细胞淋巴瘤间质中组织细胞CD阳性信号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淋巴组织组(t=39.12,P=0.000);E-选择素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鼻NK/T细胞淋巴瘤与鼻咽增生淋巴组织中E-选择素平均血管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8,P=0.497).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间质中CD的表达明显增高,与该肿瘤高度侵袭性相关;E-选择素与鼻NK/T细胞淋巴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无直接相关性.

  • 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应变率成像检测缺血心肌

    作者:宋艳;钱蕴秋;李红玲;张海滨;何光彬;李利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应变率成像(CMM-SRI)技术检测左室局部心肌的收缩-舒张转换时间(Tcec)延长,评价其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60例.应用CMM-SRI技术检测左室壁各节段Tcec,Tcec超过左室整体收缩-舒张转换时刻的时间记为ΔTcec,冠脉造影确定缺血节段,比较冠心病组缺血节段、非缺血节段与对照组之间ΔTcec的差异.确定ΔTcec诊断心肌缺血的截断点,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心肌缺血节段Tcec延长,CMM-SRI图像红、蓝颜色转换的交界线呈不规则曲线.以ΔTcec≥50 ms为标准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6%和80.0%.结论:CMM-SRI技术检测的Tcec延长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直观、方便、无创,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心脏瓣膜置换术180例的麻醉处理

    作者:黑巧红;常艳;王兵兵;郝磊;刘洁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2004-04/2006-06共收治心脏瓣膜病患者180(女122,男58)例,年龄6~67岁,体质量13~78 kg.心功能Ⅱ-Ⅳ级疾病种类:风湿性二尖瓣病变85例;主动脉瓣病变3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病变4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7例;三尖瓣病变5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130级;Ⅳ级30例;合并心房纤颤106例;心室肥厚140例;肺高压56例.手术种类:二尖瓣置换85例,主动脉瓣置换3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47例,三瓣置换7例,三尖瓣置换5例.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 麻醉
  • 体外循环围术期患者cTnT,hs-CRP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作者:汪进益;范慧敏;刘中民;卢蓉;李健;范列英;卢添宝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体外循环(CPB)手术患者20(男12,女8)例,年龄(36.04±23.78)岁;对照组为非CPB心脏手术患者20(男11,女9)例,年龄(36.05±19.55)岁.所有病例均无伴发其他系统性疾病,亦无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及激素用药史.

  • "酚氯仿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作者:张林琳;李翔;张栋;贺大林;李磊;王新阳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含有人柯萨奇腺病毒受体(human Coxsackie and adenovirus receptor,hCAR)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IRES2-EGFP-hCAR由本研究所构建;转化菌E.coli DH5a由本研究所保存;内切酶PstI购自TaKaRa公司.LB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提取物5 g,氯化钠10 g).Tris-饱和酚、氯仿按1:1体积比配制成混合液;无水乙醇;RTE溶液:10 mmol/L Tris-HCl(pH 8.0),1 mmol/L EDTA+20 mg/mL Rnase A(无Dnase).直径35 mm可反复使用针式小滤器及0.22 μm滤膜购自华美生物生物公司.

  • 盐酸伐昔洛韦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作者:胡晓;张红;夏春华;陈月江

    目的:研究盐酸伐昔洛韦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周期、单中心、开放、自身交叉对照的研究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单次,交叉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600 mg后,以HPLC法测定血浆中阿昔洛韦的浓度,采用BAPP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HPLC法测定阿昔洛韦的线性范围为0.1~4.0 μg/mL(r=0.9999),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7.00%.试验与参比制剂的药时曲线可用一室模型拟合,两者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1.50±0.40),(1.40±0.40) h;Cmax分别为(2.70±0.68),(2.87±0.75) μg/mL.t1/2分别为(3.00±0.65),(3.28±0.67) h;AUC0-14分别为(9.07±2.43),(9.71±2.70)μg·h/mL.两种盐酸伐昔洛韦片主要药动学参数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供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6.4±23.7)%.结论:供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替米沙坦片的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

    作者:黄鹏;张红;徐文炜;李艳艳;熊玉卿

    目的:建立测定替米沙坦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HPLC),考察替米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4例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40 mg替米沙坦片供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用HPLC测定替米沙坦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进而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5 μm,4.6 mm×150 mm),以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液(61:39,磷酸调pH=3.7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坎地沙坦为内标,荧光检测波长λEx=305 nm,λEm=365 nm.结果:测定替米沙坦的线性范围为0.5~144 ng/mL,r=0.9998,绝对回收率在79.62%~85.69%(n=5),相对回收率在101.92%~108.95%(n=5),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4.23%~9.80%和4.03%~9.95%(n=5).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AUC0~96分别为888.90±406.49和895.03±364.53.结论:两种替米沙坦制剂均具有生物等效性.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