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사군의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2790
  • 国内刊号: 61-106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代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267株致病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

    0 引言细菌感染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生素的发现为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量耐药菌株产生,给临床抗生素的选用带了困难. 为了解我院致病菌分布和对抗生素的药敏谱, 我们对我院2004年临床分离的267株致病菌分布和药敏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

  • 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瘤26例

    作者:

    1 临床资料 1999/2004,我院共完成Bentall手术26(男19,女7)例. 年龄35~55(47.7±7.2)岁. 马凡综合征6例,升主动脉瘤12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Ⅱ型)8例. 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1例,Ⅳ级8例. 心悸气促16例,前胸部疼痛8例, 眼部不适及晶体异常4例,体格异常伴蜘蛛指6例,脉压差4~12(9.7±3.5) kPa,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24例,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2例. 胸片示纵隔增宽、左室增大24例;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及左室扩大23例. 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4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狭窄2例. 升主动脉瘤瘤径为50~104(69.2±17.6) mm;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57~72 mm(62.7±6.5) mm. 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 本组术中转流时间(113.7±33.2)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76.3±15.5) min,术后引流量(431±150) mL,无2次开胸止血病例. 术后并发脑梗塞1例,低心排1例,室颤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 死亡1例为术后低心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23例术后随访0.5~3 a,心功能明显改善18例,好转4例,术后1 a心功能恶化1例.

  • 颅内血肿97例

    作者:

    1 临床资料颅内血肿患者97(男86,女11)例,年龄2~84岁. 其中硬膜外血肿31例,硬膜下血肿25例,脑内血肿19例,脑室内出血和多发性血肿25例,手术治疗76例. 护理要点①意识变化是观察颅内血肿患者的重要内容之一,意识由清醒进入昏迷或昏迷程度进行性加重,提示有血肿发生或病情恶化;②瞳孔观察:若患者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有颅内血肿或脑病发生,瞳孔变化多样提示脑室内出血,双侧瞳孔散大表明病情向濒危发展; ③患者出现血压高,脉搏呼吸慢,伴有剧烈头痛、频繁的呕吐、烦躁,是颅内压增高表现;④观察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失语、偏瘫; ⑤迅速建立输液通道给予脱水治疗,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的重要措施;⑥有手术指征者,在短时间内完成必要的术前准备,血肿消除术后放置硬膜外引流或脑室外引流者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头枕无菌枕垫避免逆行感染,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脑室外引流者引流管的高点应高于脑室高点10~15 cm;⑦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⑧预防并发症如褥疮、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烫伤等. 通过采取以上的一系列的护理,97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颅内血肿 观察 护理
  • 静脉留置针改良法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

    作者:

    1 临床资料 2004-06/2004-12住院新生儿60(男33,女27)例. 早产儿21例,窒息17例,高胆红素血症6例,肺炎5例,毒性红斑5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腹泻病1例,均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 按收住入院先后顺序分为Ⅰ组(n=30)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方法(此方法由B-D亚洲有限公司提供);Ⅱ组(n=30)为观察组,采用改良的穿刺方法. 两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胎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

  • 培菲康加必奇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0例

    作者:

    1 临床资料 2004-09/12确诊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急性起病,伴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呈黄白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常规检查可见脂肪滴及少量白细胞,细菌培养呈阴性,病毒检测轮状病毒呈阳性. 48 h内分为2组. 培菲康加必奇治疗组(治疗组)48(男26,女22)例,年龄<1~2(平均1.4)岁. 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男20,女12)例,年龄<1~2(平均1.3)岁.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病毒唑)10~15 mg/(kg*d)静滴,轻度脱水患儿给予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者根据患儿适当禁食4~6 h,予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培菲康210 mg和必奇1.5~3 g倒入20~50 mL温水中混匀口服,每天2次. 两组均治疗5 d. 治疗组显效(治疗48 h内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38例(79.2%),有效(治疗48 h内大便次数及性状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9例(18.7%),无效(治疗48h内大便次数及性状无好转甚至恶化)1例(2.1%),总有效率97.9%. 对照组显效12例(37.5%),有效14例(43.8%),无效6例(18.7%),总有效率81.3%. 两组显效率卡方检验P<0.01(χ2=15.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

  • 食管异物41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

    1 临床资料 1991-03/2004-05对食管异物41(男29,女12)例,年龄2~70岁患者进行外科治疗. 其中义齿17例,鱼刺6例,鸡骨3例,金属图钉4例,枣核4例,玻璃片3例,小折叠剪刀3例,灯泡金属底座1例. 异物在体内存留时间3 h~6 d. 异物位于食管颈段10例,食管胸上段20例,食管胸下段11例. 食管穿孔25例,并发主动脉食管瘘2例,死亡1例. 行食管修补术15例,食管切除术9例;食管未穿孔者16例,行食管切开异物取出并食管修补术,均治愈.

  • 微囊化成人胰岛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

    作者:

    1 临床资料成人胰岛采用传统的胰腺导管内注射胶原酶消化方法,应用新型胶原酶-Liberase酶分离胰岛,Ficoll纯化胰岛. 用静电微囊发生器进行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成囊,并用APA微囊包裹成人胰岛细胞. 健康SD大鼠按65 mg/kg剂量肌肉注射链脲菌素(美国Sigma公司),以尿糖强阳性、非禁食血糖>16.5 mmol/L且病程>14 d者作为糖尿病动物模型. 将合格糖尿病大鼠模型27只随机分成3组(空囊组、游离胰岛组、微囊组),每组各9只,以体质量及血糖作为观察指标.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 微囊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24例

    作者:

    1 临床资料我院1996-06/2004-12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1825例,发生胆漏24例,其中胆囊结石13例,急性胆囊炎6例,胆囊息肉5例. 胆总管横断损伤5例,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3例,经剖腹探查证实,置腹腔引流管者2例胆汁引流量500 mL/d以上,经ERCP检查证实为胆总管横断损伤,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加T管引流术治愈3例,行胆管对端吻合加T管引流术治愈2例;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2例,有急性腹膜炎症状1例,B超检查发现腹腔大量积液,腹腔引流管引出500 mL/d胆汁1例,经ERCP证实,二次手术结扎胆囊管残端治愈;胆总管及右肝管侧壁损伤4例,ERCP检查确诊3例,腹腔引流管造影检查确诊1例,均再手术行胆总管修补加T管引流后治愈. 胆囊管残端漏1例、副肝管损伤6例、迷走胆管损伤6例,均经ERCP检查证实,行经鼻胰胆管引流术(TNCPD)或非手术治疗获愈. 出现膈下脓肿2例,1例经多次B超引导穿剌抽液治愈,1例行第3次手术充分引流获愈. 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狭窄,经再手术治愈.

  • 爆震性耳损伤8例

    作者:

    0 引言爆炸物引爆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可造成全身多处组织器官损伤. 同时因爆炸时产生的间断脉冲噪音和冲击波可引起中耳、内耳损伤,导致听觉功能损害. 我科收治因氢气瓶爆炸导致听力损害及全身多处损伤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

  • 罕见肺静脉异位连接1例

    作者:

    1 临床资料男性,22岁,主因体检时心脏B超发现肺静脉异位引流入院,无明显劳累性胸闷、气短史. 入院后检查: 无口唇及四肢末梢紫绀,血气分析示Po212.1 kPa, So297%;心脏三位片示右室轻大,心胸比0.51,双肺纹理增多、增粗,纵隔增宽,多系血管影重叠所致;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呈Rs型,Rv1=0.9 mV;心脏B超示右上肺静脉汇入左房,右下肺静脉及左肺两支肺静脉先汇入垂直静脉再汇入上腔静脉,房室水平未见分流;心脏EBT三维图像结果与心脏B超诊断一致. 2004-11-03行手术,开胸后探查见: 双下肺静脉于左房顶汇合成一条共同静脉干,左上肺静脉再与共同静脉干汇合成垂直静脉,该垂直静脉于主动脉弓左外侧走行汇至左头臂静脉入上腔静脉,右肺上静脉汇入左房,诊断为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 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按照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矫治方法,结扎垂直静脉,切开右房,见房间隔完整,再切开房间隔、左房后壁及共同静脉干,依次先行左房后壁与共同静脉干吻合,再依次缝合房间隔和右房,术中用心包补片扩大左房,为患者成功地实施了矫治手术. 术后当日拔除气管插管,常规治疗患者第2日开始下床活动.

    关键词: 肺静脉 异位连接
  • 瓦斯燃烧吸入性肺损伤的影像与临床分析

    作者:

    1 对象和方法瓦斯燃烧烧伤并吸入性肺损伤12例均为男性,年龄23~50(平均33.3)岁,伤后20 min~2 h抢救入院,平均1 h;烧伤部位以头面部为主,散在分布全身,中度烧伤4例,重度烧伤3例,特重度烧伤5例. 12例均为Ⅱ度以上烧伤,以深度Ⅱ为主,伴Ⅲ度烧伤3例,面积为22%~90%,平均48.3%,都伴有中度以上休克,其中重度休克2例,均伴有中度以上吸入性肺损伤,其中重度2例. 12例患者于入院时即行气管切开,5例应用呼吸机,经治疗后12例痊愈出院. 吸入性肺损伤按临床类型分为轻、中和重度吸入性损伤. 轻度:鼻腔、口腔及咽部损伤;中度: 喉及气管隆突以上的损伤;重度: 支气管以下,严重者可达小支气管和肺泡的损伤. 入院即时或1 h内均行首次胸部CR和/或CT检查,并随病情及时复查或随访. 胸部平片为床旁CR照相,CT为胸部螺旋CT平扫.

  • 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

    1 材料和方法发育正常、形态完整的人上颌第一恒磨牙,用螺旋CT 扫描机,对牙体自上而下进行扫描. 扫描时牙体长轴与CT 机平台平行,选择512×512 扫描栅格,扫描速度0.75 s/周、扫描层厚0.5 mm. 使牙髓、牙体各不同区域的密度变化显示出来,得到87 张断层图片,然后从中选取有效图片71 张,以CT 片的形式输出扫描结果,作为形成有限元模型的基础. 数据用美国通用PTC 公司生产的CAD/CAM/ CAE 一体化软件Pro/ Engineer 2000i, 将JPG图片文件转换为可以在UG(5) 中输入的TIFF 格式, 采用U G中的RasterImage 命令将图片导入. 由于CT 扫描中得到的是图片而不是数据文件,在每张扫描图片上补充均化, 创建样条曲线, 以二维轮廓指出不同部位的形状.

  • 大剂量尿激酶和纳络酮治疗突发性耳聋48例

    作者:

    1 临床资料 2001-01/2003-07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男24例28耳,女24例30耳,年龄27~68岁,高发年龄27~45岁,占77.4%;单纯突聋45例,占82%,突聋伴眩晕者10例,占18%. 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5例,占10%. 发病24 h~4 wk就诊. 入院后急查APTT,PT测量值为正常者,给与生理盐水250 mL+尿激酶120万 U, 50 g/L葡萄糖250 mL+盐酸纳络酮1.2 mg,iv每天1次,3 d后复查血凝,PT 11~14 s在正常值范围内,尿激酶减量至100万U,3 d后再查血凝,FDP不低于5.0 mg/L,将尿激酶减至80万U,3 d以后仍复查血凝,尿激酶减至60万U,3 d后改为40万U,2 d后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停用尿激酶,复查血凝,加用低分子肝素钙2500 U每天1次sc,连用5 d,同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15 d. 疗程结束后2 d复查纯音测听,疗效按照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疗效分级标准有效率97%,48例突聋病例中,除3例5耳突聋伴眩晕者听力未提高,眩晕好转外,45例突聋听力人均恢复0.5, 1和2 kHz,恢复至40~60 dB,痊愈率为81.8%,听力基本复至发病前水平,另外3例突聋伴眩晕患者无明显改善. 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盐酸培他啶+复方丹参针治疗,8例治愈,9例显效,7例无效,有效率70%. 在发病后就诊时间上,1~7 d治疗有效率为90%,8~28 d有效率为70%,差距较大.听力损害为重或极重者痊愈率明显低于中重度突聋.

    关键词: 尿激酶 纳络酮 突聋
  • 高校国防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分析

    作者:

    0 引言国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不仅影响高等院校培养后备军官的整体质量,而且对部队现代化建设产生直接影响. 为此,我们对高校国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 某军队医院四类医疗特殊项目费用情况分析

    作者:

    0 引言医疗特殊项目是军队卫生经济管理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某军队医院近年来实施医疗特殊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推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研究的深入,以及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血型鉴定困难1例

    作者:

    0 引言临床上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的原因就是ABO血型鉴定错误[1],ABO血型正反定型一致是ABO血型鉴定关键所在. 因疾病引起的正反定型不符在临床输血中经常遇见,我们就工作中所遇到的1例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血型鉴定困难报道如下:

  • TAG1抗原HLA-A2限制性表位预测及Hsp70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

    作者:

    目的: 对在恶性黑素瘤(MM)组织中表达率极高并具有强免疫原性的新型睾丸肿瘤(C/T)抗原TAG1表位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进行预测,并表达、纯化所预测表位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融合蛋白,为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MM打下物质基础. 方法: 利用SYFPEITHI 法和多项式方案结合预测TAG1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并将预测所得表位基因片断双串连后进行生物合成,克隆入带有GST标签并含Hsp7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IPTG诱导表达后,用GST蛋白纯化系统纯化. 结果: 预测并得到了三个TAG1的HLA-A2限制性表位,成功地构建了表位与Hsp70的原核表达质粒(PGEX-bw-HSP70);表达和纯化得到了三个表位与Hsp70的可溶性融合蛋白. 结论: 成功获得三个预测表位与Hsp70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功能、研制TAG1对MM的特异性治疗肽疫苗奠定了基础.

  • 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后细胞表型变化

    作者:

    目的: 观察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分离、自然扩增及诱导分化后表型变化和生物学特性. 方法: 利用骨髓穿刺、percoll密度梯度法离心分离继而贴壁筛选纯化BMSCs进行接种培养,体外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相关抗原检测. 结果: 分离的细胞免疫组化显示SH2, Vimentin, α-SMA和 collagen Ⅰ, Ⅲ均呈阳性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95.1±1.7)%, (64.4±2.2)%, (78.7±0.9)%, (78.3±1.4)%和(66.8±0.8)%;CD34,Ⅷ因子antigen 和laminin的表达均为阴性. 在加入bFGF等诱导培养基作用下,可以诱导分化出成纤维细胞,其诱导分化率为(50.2±2.5)%. 诱导后α-SMA表达阳性率下降为(42.3±1.6)%,vimentin表达阳性率上升为(86.2±2.4)%,生长扩增能力强,2 wk内经3代培养即可扩增到(5.6±0.3)×107细胞数量级. 结论: 此实验自然分化扩增来的肌纤维母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特征显示这类间质细胞较应用bFGF诱导、分化扩增来的成纤维细胞有更强活力,且分泌胶原力强,更符合构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要求.

  •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Gsα和Giα蛋白含量mRNA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

    目的: 研究新生豚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Gsα和Giα蛋白含量及其mRNA水平的变化以及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 方法: 30只新生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n=10),建立离体心脏左心做功模型. 组Ⅰ: 离体心脏缺血90 min;组Ⅱ:缺血时予Thomas Ⅱ号液;组Ⅲ:缺血时予冷血心停搏液. 各组均再灌注60 min. 检测心功能指标,Gsα和Giα蛋白含量及其mRNA水平的变化. 结果: 组Ⅰ和组Ⅱ在再灌注时的心功能明显受损(P<0.01),组Ⅲ在再灌注结束时无明显变化(P>0.05). 组Ⅰ和组Ⅱ在缺血后和再灌注后Gsα蛋白含量分别为缺血前的37.5%, 40.3%, 36.6%和39.5%,Gsα mRNA水平分别为缺血前的38.6%, 41.4%, 35.7%和40.1%,明显降低(P<0.01);Giα蛋白含量分别为缺血前的198.1%, 175.4%, 201.3%, 181.4%,Gi2α mRNA水平分别为缺血前的215.4%, 180.2%, 210.3%和176.2%,显著升高(P<0.01). 组Ⅲ在再灌注后Gsα和Giα蛋白含量及其mRNA恢复至缺血前的水平(P>0.05). 结论: Gsα和Giα蛋白的平衡遭受破坏可能是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机制之一.

  • 人HCN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

    目的: 构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基因(HCN4)重组腺病毒载体. 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HCN4 cDNA定向克隆至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利用pAdeasy-1系统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后,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包装、扩增,CsC1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 采用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利用穿梭质粒中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对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进行监测. 结果: 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HCN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病毒滴度达2.0×1015pfu/L. 结论: 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成功构建了含人HCN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 用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

    作者: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S.pn)在宿主体内转化发生的情况,以便于深入研究体内细菌转化对其毒力的影响. 方法: 通过基因重组和转化构建绿色荧光报告细菌转化发生的S.pn菌株22G;通过酶切、转化实验、RT-PCR、测序等多种方法鉴定菌株构建成功;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 结果: 荧光蛋白可以报告细菌转化的发生;体内实验表明,细菌在宿主体内能够发生转化. 结论: 利用荧光报告细菌转化发生可以用于观察细菌体内转化发生的研究.

  • 丙型肝炎病毒不同片段抗体蛋白芯片的制备及评价

    作者:

    目的: 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不同片段抗体蛋白芯片,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 分别取HCV融合抗原及分片段抗原,点至醛基化玻片上,制成HCV不同片段抗体蛋白芯片. 进行抗-HCV(ELISA)试剂和RIBA试剂与蛋白芯片法的比较. 结果: 蛋白芯片的融合抗原检测与ELISA法相比,阴性符合率为93.8 %,阳性符合率为97.1% . 蛋白质芯片分片段检测与ELISA法相比,阴性符合率为96.8 %,阳性符合率为97.1%. 蛋白芯片的融合抗原检测与RIBA法相比,阴性符合率为96.9% , 阳性符合率为98.5 %. 蛋白芯片分片段检测与RIBA法相比,阴性符合率为100%, 阳性符合率为98.5%. 结论: 蛋白芯片法与RIBA试剂检测结果相比较,与RIBA试剂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检测准确率,并可以降低ELISA法的假阳性.

  • 结核分枝杆菌Rv2450c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作者: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v2450c基因是否能促进其复活和生长. 方法: 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提取其基因组,PCR扩增出Rv2450c基因,克隆入pSP73载体,测序分析. 将该目的基因亚克隆入pGEX-4T-2表达载体,测序证实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30℃用IPTG诱导5 h然后进行SDS-PAGE分析. 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获得了Rv2450c基因,其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完全一致. SDS-PAGE分析表明,Rv2450c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了重组蛋白,表达的蛋白量约占菌体蛋白的22.9%. 结论: 成功克隆了结核分枝杆菌Rv2450c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 CMV抗体免疫金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开发与初步应用

    作者:

    目的: 开发一种低成本、简单易用的基于免疫金渗滤法的试剂盒,以用于检测分析血清中的巨细胞病毒抗体. 方法: 将用人工合成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抗原表位的线性肽和分支多抗原肽分别划线固定于硝酸素纤维膜上,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血清中IgG与测试条上金标记物结合后沿硝酸纤维素膜移动,与膜上的固相抗原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带条并用GICA和ELISA试剂盒对比检测120份血清标本中抗HCMV抗体. 结果: 分支多抗原肽制成的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为97.9%,特异度为87.5%,两法符合率为95.8%. 结论: GICA检测血清中的抗HCMV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有广泛应用价值.

  • 人抗HBsAg单链抗体-Tat融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活性鉴定

    作者:

    目的: 构建人抗HBsAg单链抗体-Tat蛋白转导结构域(ScFv-Tat)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分析ScFv-Tat融合蛋白的活性及内化情况. 方法: 设计引物扩增人抗HBsAg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入含有蛋白转导结构域Tat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TAT-HA,在大肠杆菌BL2l(DE3)LysS内诱导融合蛋白表达. 表达产物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用亲和层析柱纯化. 间接ELISA和ELISA竞争抑制实验分析ScFv-Tat融合蛋白的亲和活性,将纯化蛋白与HBsAg阳性或阴性肝癌细胞共孵育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ScFv-Tat融合蛋白的结合及内化情况. 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人抗HBsAg单链抗体-Tat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在IPTG诱导下获得了表达,表达的ScFv-Tat融合蛋白具有与HBsAg结合的活性,并且能够特异性内化入HBsAg阳性肝癌细胞. 结论: 单链抗体与Tat蛋白转导结构域融合后,实现了ScFv-Tat融合蛋白的特异性内化,为该单链抗体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 丙戊酸钠对大鼠损伤背根节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的抑制作用

    作者: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 VPA)对损伤背根节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的影响及其时间和剂量关系. 方法: 分离背根单纤维,引导来自损伤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神经元的异位自发放电,观察不同浓度VPA对放电频率和放电模式的影响. 结果: VPA可抑制异位自发放电,降低其放电数,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局部应用VPA可抑制DRG神经元自发放电,这可为外周应用VPA进行镇痛治疗提供依据.

  • TM4SF9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

    目的: 研究四分子交联体5(TM4SF9)在大肠侧向发育性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rmor, LST)、SW480和Lovo细胞中的差异表达,以及TM4SF9表达差异与三个细胞株黏附能力的关系. 方法: 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3个细胞株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从中筛选出TM4SF9作为研究对象,用半定量RT-PCR技术验证基因芯片检查结果,用黏附实验研究3个细胞株黏附性的差异. 结果: 基因芯片检查发现TM4SF9在3个细胞株中都有表达,Lovo细胞株表达强,LST表达弱,半定量RT-PCR检查与基因芯片检查结果相符,黏附实验显示TM4SF9表达水平高的细胞黏附性强. 结论: TM4SF9在LST,SW480,LOVO 3个细胞株中存在差异表达,黏附性较强的细胞株表达较高,其与LST特性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巨细胞病毒抗原分支肽的合成与鉴定

    作者: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抗原分支肽人工合成方法. 方法: 用固相合成方法分别合成HCMV抗原表位的线性多肽和分支多抗原肽,经HPLC进行纯化后质谱检验其分子质量,并用质控血清鉴定抗原活性. 结果: 合成的线性肽分子质量为793.87 ku,八分支肽的分子质量为7127.77 ku,均与其理论分子质量相符,分支肽经ELISA初步鉴定对质控血清具有较好的分辨效果. 结论: HCMV抗原分支肽的人工合成大大简化了以往HCMV抗原的制备方法,且制备成本低,无潜在生物危害.

  • 肿瘤转移关键酶-人乙酰肝素酶全长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

    作者:

    目的: 分离出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 HPA)全长编码基因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出有活性的HPA;探索此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特性;并建立稳定表达该酶的细胞株. 方法:通过PCR法从人胎盘cDNA文库中扩增HPA蛋白全长编码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转化COS-7细胞进行瞬时表达;分析HPA蛋白的活性和表达特性;转化入CHO细胞以筛选恒定表达该酶的细胞株. 结果:分离扩增出1629 bp的人HPA全长cDNA序列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在转染后的COS-7细胞和筛选出的CHO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较高的HPA活性和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约53×103的目的蛋白免疫印迹表达带. 结论:本研究分离出人HPA编码基因全序列;在真核细胞内成功表达出有活性的人HPA,发现此酶在COS-7和CHO细胞中表达在细胞内,很少分泌到细胞外;筛选出其恒定表达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HPA结构功能、开发其抗体及抑制剂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不同浓度BME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

    目的: 观察含10 ml/L血清的不同浓度的β一巯基乙醇(BME)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 从大鼠胚胎脊髓中分离神经干细胞,经过2~3次传代培养后,采用含10 ml/L血清的不同浓度的BME分组对细胞进行体外诱导,选择3个时段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情况,诱导24 h后采用GFAP和NSE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分化结果,同时对分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用BME(0.5 mmol/L)组和对照组血清诱导的神经元的百分率分别为49%和10%,而BME(1 mmol/L)组的神经元分化率显著升高至58%. 由BME(0.5 mmol/L)组、BME(1 mmol/L)组和对照组血清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率分别为46%,35%和83%. 结论: BME有明显诱导神经干细胞向成熟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配合血清使用可使细胞向神经原分化的趋势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血清,两者协同效应明显.

  • 结核分枝杆菌差异蛋白MPT64与ESAT6的融合表达与纯化

    作者:

    目的: 融合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MPT64-ESAT6,为结核病的预防提供可供选择的有效亚单位疫苗. 方法: 设计含不同酶切位点的mpt64和esat6引物,采用PCR的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毒株H37Rv-DNA中分别扩增出相应大小的DNA片段,将片段分别与T-easy载体连接测序. 将测序正确的mpt64和esat6按照不同的酶切位点克隆入pPro-EX HT表达载体,挑选出阳性克隆,将诱导的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同时与6×His的mAb进行Western-blot分析,并用Ni-NTA亲合柱纯化表达产物. 结果: PCR获得的mpt64和esat6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完全一致. 两者在大肠杆菌DH5α株中融合表达的产物Mr为38×103,与预计大小相吻合. 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Mr约38×103处有表达产物与6×His mAb特异性结合带. 表达产物为包涵体,通过Ni-NTA纯化系统,可得到纯化的目的蛋白.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泌蛋白MPT64和ESAT6被成功的融合表达,有望为结核的临床判定提供有效的诊断试剂.

  • 白介素-12与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12(IL-12)浓度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中的变化以及它与胰腺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Wister大鼠88只随机分为3组,胰腺炎组(A组,n=32)和干预组(B组,n=32)大鼠都分3次给予 60 g/L左旋精氨酸(L-Arginine)ip建立ANP大鼠模型;B组在诱导胰腺炎后 2, 5和8 h分3次腹腔注射IL-10各10 kU. 正常对照组(C组,n=24)接受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各组分别于 6, 12, 24和36 h分批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用酶底物法检测血清淀粉酶,用ELISA法检测IL-12和 IL-6浓度. 结果: 胰腺病理评分,A组在12, 24和36 h 时点均高于 B组(P<0.05),C组在光镜下的改变轻, 未见细胞坏死. A组各时点血清淀粉酶、IL-12及IL-6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可使各观察指标较A组明显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IL-12水平与病理评分(r=0.618, P<0.001);与血清淀粉酶水平(r=0.321, P<0.005) 均存在正相关. 结论:ANP大鼠血清IL-12显著上升,应用IL-10可减轻胰腺病变程度,血清IL-12水平与胰腺炎病变正相关.

  • 鱼藤酮对PC12细胞Caspase-3, Fas和Fasl的作用及与凋亡的关系

    作者:

    目的: 探讨鱼藤酮对PC12细胞Caspase-3, Fas和Fasl的作用及与凋亡的关系.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FCM)检测不同浓度鱼藤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凋亡率的影响,并检测1.0 μmol/L鱼藤酮干预不同时段对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凋亡形态学的改变. 结果: 对照组凋亡率为0.0199±0.0020,经0.1, 1.0, 2.0和3.0 μmol/L不同浓度鱼藤酮干预2 d,凋亡率明显增加其变换值分别为: 0.0305±0.0030, 0.0486±0.0073, 0.0313±0.0041和0.0285±0.003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2),实验组中以1.0 μmol/L作用显著(P<0.01),当鱼藤酮浓度大于1.0 μmol/L时,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递减. 对照组Caspase-3, Fas和Fasl FI值分别为1.0±0.03, 1.0±0.02和1.0±0.04;经鱼藤酮干预3, 6, 12, 24和48 h,各组均有Caspase-3, Fas和Fasl表达,其中以鱼藤酮干预6 h时Fas/ Fasl表达明显(P<0.01),而12 h 时Caspase-3表达明显(P<0.01). 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不光滑,细胞突起减少,核质比小,细胞质空间增大,核周隙增大、不规则,异染色质增多、边集. 结论: 鱼藤酮可通过激活Caspase-3, Fas/ Fasl凋亡途径损伤PC12细胞.

  • 熊果酸通过影响Bax 和Bcl-2的表达诱导MCF-7人乳腺癌细胞凋亡

    作者:

    目的: 探讨中药成分熊果酸(ursolic acid, UA)诱导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并通过分析UA作用后的MCF-7细胞Bax, Bcl-2, cytochrome c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用0, 10, 30和50 μmol/L的UA处理MCF-7细胞24 h,用Ho染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 用0, 20和50 μmol/L的UA处理MCF-7细胞24 h,用PI染细胞,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 用0和50 μmol/L的UA处理MCF-7细胞24 h,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SABC-Cy3法检测Bax, Bcl-2, cytochrome c蛋白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拍照,用QWin图像分析软件测定Bax, Bcl-2, cytochrome c荧光灰度值. 结果: 用0, 10, 30和50 μmol/L 的UA处理MCF-7细胞24 h,随着UA浓度增加,在荧光显微镜下出现凋亡细胞增多,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核质浓集和凋亡小体. 用0, 20和50 μmol/L 的UA处理MCF-7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亚G1峰比例分别为0.05, 0.22, 0.43与对照组5 mL/L DMSO比较,50 μmol/L 的UA 使MCF-7细胞中的Bax灰度(59.3±7.8, 213.6±7.4, P<0.01)和cytochrome c灰度(88.2±6.9, 188.1±15.4, P<0.01)增加, Bax/ Bcl-2灰度比值升高(1.0±0.1, 2.4±0.4, P<0.01),Bcl-2灰度(58.1±6.1, 92.1±12.4, P<0.01)稍有增加. UA促进线粒体放释cytochrome c进入胞质. 结论: UA诱导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涉及到Bax/ Bcl-2比值升高引起线粒体释放cytochrome c所依赖的凋亡调节信号通路. 表明治疗乳腺癌,UA可能是有效的中药成分.

  • 人NDRG1的GST融合表达、纯化及相互作用蛋白检测

    作者:

    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NDRG1的功能,通过pull-down技术寻找与NDRG1相互作用的蛋白. 方法: 从已构建好的NDRG1-pPROEXHTb重组载体中酶切下NDRG1 cDNA,插入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序列测定后,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中高效表达. 表达的GST-NDRG1经过谷胱甘肽琼脂糖-4B亲和层析纯化,并与高表达细胞系HHCC孵育,通过SDS-PAGE检测和NDRG1相互作用的蛋白. 结果: 纯化蛋白和HHCC孵育后,在Mr 4.0×104处出现新增条带,应是与NDRG1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 结论: 在肿瘤细胞HHCC中存在与NDRG1相互作用的蛋白.

  • 吸烟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

    作者:

    目的: 探讨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597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其中395例为吸烟者,202例为非吸烟者,观察比较2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 结果: 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相比,精子的正常形态数、精子的密度和精子的活力降低,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 P<0.01).吸烟龄>10 a,其精子的密度降低(与<10 a者相比P<0.05). 吸烟量>20支/d者,其精子的活力和密度降低 (与<20支/d者相比P<0.05). 吸烟状况、年吸烟总量和吸烟深度均与精子的质量下降有关. 结论: 吸烟行为可能与精子的质量下降有关. 中、大量吸烟或吸烟龄长者对男性生育有不良影响.

    关键词: 吸烟 精液质量 男性
  • 鞍区肿瘤手术后尿崩症及水钠失衡紊乱的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 探讨手术方式及肿瘤性质的不同对鞍区肿瘤术后发生尿崩和水钠失衡的影响. 方法: 对109例鞍区肿瘤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术后尿崩水钠失衡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后发生尿崩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86例(78.9 %).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尿崩及水钠平衡紊乱比率高(100%),胆脂瘤及脑膜瘤的发生率低(60.0%~64.3%);经侧脑室-室间孔-第Ⅲ脑室入路者,术后发生率高(89.0%),颞下入路低(79.0%). 结论: 手术方式及肿瘤性质对鞍区肿瘤术后尿崩和水钠失衡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观察

    作者: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胎盘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现象,探讨胎盘细胞凋亡在妊高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及正常晚孕胎盘组织各16例,用光镜、电镜及TUNEL法观察计数细胞凋亡现象. 结果: 在晚孕胎盘组织中可观察到凋亡细胞,妊高征组细胞凋亡发生率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范围为0.37%(0.15%~0.49%),正常对照组为0.12%(0.08%~0.19%). 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妊高征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增多,可能在妊高征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 人精子蛋白1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

    目的: 克隆人精子蛋白17(hSp17)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表达重组蛋白. 方法: 用RT-PCR法从人睾丸中克隆hSp17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17,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用特异性hSp17的mAb进行Western blot鉴定,Ni-NTA His-Bind树脂纯化重组蛋白. 结果: 克隆到hSp17 cDNA(456 bp)并经过DNA测序证实,表达和纯化得到重组蛋白hSp17(表观Mr为27 500),并经过Western blot鉴定. 结论: 成功克隆和表达hSp17 基因.

  • 影响F量表测试结果的因素分析

    作者:

    目的: 分析男性青年被试心理测评中F量表结果,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量表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简式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215(MMPI-215)对全国18个省市的7073名男性青年被试进行心理测试,对测试结果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F分数受年龄、文化程度、生长地等多因素影响,各维度F分数比较结果为: 未成年组(18岁以下)>成年组(18岁及以上);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农村组>乡镇组>市区组. 结论: 低学历、农村、年龄偏小的青年F量表分数较高,因此在F量表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结合F分数变化的特点修订量表、建立常模、制定标准和解释分数.

    关键词: MMPI F量表 男(雄)性
  • 非接触生命参数检测系统动/静目标的识别技术

    作者:

    目的: 识别非接触生命参数检测系统探测范围内目标的运动/静止状态,为探测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的目标信息. 方法:提取系统检测到的呼吸路信号和体动路信号,选取优的数据长度分别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变换后两路信号的频域能量分析比较,参照设定的阈值进行识别. 结果:20 cm和30 cm穿墙探人实验表明,在系统的探测范围内,目标的运动/静止壮态与呼吸路信号和体动路信号的频域能量比有着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探测环境中的非接触生命参数检测系统,能够迅速对目标的运动/静止状态进行识别,增强了此系统的使用功能.

  • 模拟失重21 d对兔脑含水量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作者:

    目的: 观察21 d头低位模拟失重对兔脑含水量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兔头低位-20°倾斜的方法模拟失重. 24只雄性健康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21 d组和每天2 h头高位45°对抗组,每组8只. 实验21 d后观察脑含水量及其组织学形态的变化. 结果: ①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对抗组脑含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②光镜下各组脑组织形态未发现有红细胞渗出,血管或细胞间隙增宽,脑组织内未出现空泡、细胞肿胀等水肿表现. 结论: 21 d头低位模拟失重不会引起兔脑水肿和组织形态的改变.

  • 通过重复+Gz暴露建立实验性家兔颈椎病模型

    作者:

    目的: 为椎间盘相关研究建立一种经济、科学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方法: 15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加速度作用1 d组、2 wk组、4 wk组、6 wk组,每组3只. 加速度作用组分别暴露于+6 Gz、持续45 s的正加速度(每天连续暴露5次)1 d、2 wk、4 wk及6 wk. 各组动物均于实验前后颈椎侧位拍片作自身对比,实验结束后气栓法处死并取颈椎C3~C7段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① X光片显示对照组、加速度作用1 d组及2 wk组颈椎无明显变化,而加速度作用4 wk组和6 wk组颈椎较对照组均出现显著退行性改变(P<0.01); ②显微镜下显示加速度作用2 wk组、4 wk组及6 wk组均出现椎间盘纤维排列轻度不规则,其中6 wk组还出现髓核缩小及软骨细胞增生. 结论: 正加速度重复作用可引起兔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该模型可以作为颈椎病模型应用于临床及基础领域的研究.

  • 白黎芦醇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改进

    作者:

    目的: 制备白黎芦醇脂质体,优选佳处方及佳制备工艺. 方法: 以大豆磷脂、胆固醇为载体,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白黎芦醇脂质体,设计正交实验,以包封率、形态为考察指标选择优处方. 结果: 按优处方制得的白黎芦醇脂质体均匀圆整,平均粒径范围80~100 nm,包封率为96.52%,载药量为19.81%. 结论: 选择薄膜超声分散法优化工艺制备白黎芦醇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包封率及载药量高.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