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상해구강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48
  • 国内刊号: 31-170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口腔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志愿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二价双启动子防龋DNA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王小华;姜广水;吴钦贞;姜萍萍;刘浩;江浩

    目的:构建并鉴定具有在真、原核细胞中均可表达目的抗原并具备强免疫原性、针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2种主要毒力因子的DNA疫苗.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载有变形链球菌gtfB基因的质粒中扩增葡聚糖结合区段(GBR)基因片断;将合成的组织纤溶酶原信号肽序列(tPA-SP)连接到GBR基因的上游;再将此基因(sGBR)定向克隆到载有sSBR基因的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pCN-SSIE上,构建出pCN-SSISG;对重组质粒pCN-SSISG进行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结果:酶切图谱分析显示,PCR扩增的及插入到pCN-SSIE中的目的基因sGBR片断大小与预期相符;DNA序列测定结果确定:重组质粒pCN-SSISG开放性阅读框架和插入的信号肽序列均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在真核、原核宿主细胞均可表达的具有双启动子的质粒pCN-SSISG.

  • Rh-bFGF与Bio-Oss骨胶原联合促进牙周骨缺损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晓萍;金波;巴志强;刘尧;谭丽思

    目的:评价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与牛无机骨胶原(Bio-Oss collagen)复合物和Bio-Gide联合应用对犬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方法:选用4只成年杂种犬,在双侧上、下颌前磨牙缺失区的近、远中牙槽嵴手术制备5mm×5mm×5mm的3壁骨内缺损.采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实验组1:rh-bFGF与Bio-Oss胶原复合物植入,Bio-Gide覆盖;实验组2:Bio-Oss胶原复合物植入,Bio-Gide覆盖;对照组:单纯Bio-Gide覆盖.根据临床、影像学和组织学测量指标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采用SAS 6.2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8周,所有3壁骨内缺损均有数量不等的新生牙槽骨、牙骨质和结缔组织.其中2个实验组的新生牙槽骨(3.7mm±0.3mm,2.3mm±0.2mm)与对照组(1.2mm±0.1mm)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1与实验组2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新生牙骨质和新生结缔组织附着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rh-bFGF/Bio-Oss胶原复合物更有利于牙槽骨再生,并且不会出现根吸收和骨固连等牙周再生治疗常见的不良结局.植入rh-bFGF/Bio-Oss胶原复合物对牙骨质再生和牙周韧带形成无显著作用.

  • 不同直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对成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作者:马锋;王建华;赵华强;吕宇鹏;王克涛;魏奉才

    目的:比较喷涂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HA)涂层表面2种不同直径纳米颗粒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及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具有2种直径范围纳米颗粒的HA涂层表面(Ⅰ组:20~40 nm,Ⅱ组:70~100 nm),并以无纳米颗粒HA涂层作对照,扫描电镜下观察涂层表面形态以及细胞贴附情况;采用MTT法、PNPP法和考马斯亮蓝蛋白含量检测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细胞总蛋白含量,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q检验(SNK).结果:细胞在HA涂层表面生长良好,MTT法测量显示,6d和8d时,Ⅰ组和Ⅱ组涂层表面细胞增殖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活性测量显示,5d和10d时,2组涂层表面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培养过程的进行,15d和20d时,Ⅰ组涂层表面细胞显著高于Ⅱ组涂层表面细胞(P<0.05);蛋白含量检测表明,Ⅰ组涂层表面细胞自5d至20d始终高于Ⅱ组涂层表面细胞(P<0.05).结论:HA涂层表面纳米颗粒的直径可以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功能代谢,颗粒直径接近体内骨组织HA纳米晶体的涂层,生物相容性较好.

  • 骨形成蛋白-2基因促进犬牙周组织再生的体内研究

    作者:孙钦峰;朱雪梅;杨丕山;刘玉;杜芳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质粒对犬牙周骨缺损再生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6只成年beagle犬,将其下颌两侧的第2、3、4前磨牙(P2、P3、P4)作为实验牙.在每颗实验牙的近中根颊侧制作"U"型骨缺损,并随机设计为3组,即pIRES-rhBMP-2组、rhBMP-2组(阳性对照组)和PBS组(空白对照组).术后第4与第8周分别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采用Image-Pro-Express系统测量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的高度、新生结缔组织的附着量.测量结果以SAS 6.12软件包进行Newman-Keulsq检验.结果:实验第8周时,组织学观察可见2个实验组新生牙槽骨接近于正常骨结构,新生牙周纤维稠密,富含血管;空白对照组胶原纤维稀疏,排列不规则.新生组织测量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的高度、新生结缔组织的附着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0.01);但2个实验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RES-rhBMP-2有较强的骨诱导活性,能有效促进犬牙周骨缺损的组织再生.

  • 正畸牙移动与月经周期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杰;车晓霞;赵青;陈扬熙;曾祥龙

    目的:探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加力正畸牙移动速度的差异及正畸治疗对月经周期的影响.方法:建立在Wistar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给予正畸加力的实验模型,测量记录相应的牙移动距离差异,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阶段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动情周期同一阶段加力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以Student-Newman-Keuls(S-N-K)法进行同一组内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各亚组间的两两比较,同时采用余弦节律分析法进行血清雌激素含量变化节律的时间生物学分析.结果:大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血清雌二醇含量存在近5天的节律变化,其中在动情期低(P<0.05),此时加力牙移动速度快(P<0.05),移动距离为(2.10±0.14)mm;在动情前期高(P<0.05),牙移动慢(P<0.05),移动距离为(1.79±0.03)mm.正畸加力使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升高,但未改变其节律性波动的变化规律.结论:女性正畸患者可能存在一个牙移动快的佳加力时机,在雌激素水平低的月经来潮前给予正畸加力,可能会获得快的牙移动效果.

  • 猫下颌尖牙根管治疗对牙正畸移动的影响

    作者:龚向阳;翦新春;雷勇华;姚征宇;洪滔;马德英

    目的:探讨经根管治疗牙的正畸移动可行性及牙根吸收的风险.方法:建立对经根管治疗牙进行正畸移动的动物模型,采用石膏模型测量、病理学和放射学方法评估正畸移动的距离及牙根吸收的程度.16只成年家猫的一侧下颌尖牙在全麻下开髓、拔髓,一次完成根管充填治疗术,随后在正畸弹簧的作用力(100~120 g)下向远中作倾斜移动.8周后测量石膏模型上牙移动的距离,以及根管治疗牙与正常牙的组织学和放射学牙根长度.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正畸力作用下,根管治疗牙与正常牙移动距离相近(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根管治疗牙牙根的长度比正常牙小(P<0.05),但在放射学上,两者的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经根管治疗牙在正畸力作用下能与正常牙同样快速移动,组织学观察显示其根吸收的程度比后者略大.

  • 压入伸长磨牙可摘矫治器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杨一鸣;翁思恩;陈林玲

    目的:评估可摘矫治器压入伸长磨牙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例采用可摘矫治器压入伸长磨牙的患者.治疗前、后通过牙颌模型分析、临床牙周检查及采用CygnusRay2TM数字化X线片分析软件测量根尖片,评价临床压入效果,评估压入治疗后的牙周情况及根吸收情况.使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经过平均3.7个月的治疗,均取得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模型分析显示,大压入量为3.05mm,小1.03mm,月平均压入量为0.58mm.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近远中牙体长度、近远中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摘矫治器用于压入伸长磨牙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压入治疗未引起明显的牙周及牙根损害.

  • 金属烤瓷修复后变色牙龈的结构与自由基清除剂活性变化

    作者:张忠提;闫露;钟鸣;杨晓东;艾红军

    目的:观察40例金属烤瓷冠修复患者变色牙龈的超微结构,测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活性,探讨牙龈变色的机制.方法:以健康牙龈组织作为空白对照,透射电镜观察牙龈组织的超微结构;X线能级分析牙龈组织的金属能谱;采用羟胺法测定SOD值,改良双甲基苯甲酸定量法测定GSH值,数据经SPSS10.0软件包进行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金属烤瓷修复后的变色牙龈组织结构异常;(2)X线能级分析变色牙龈组织未见镍、铬元素波谱;(3)金属烤瓷修复后的变色牙龈组织与正常牙龈中SOD、GSH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且修复后6~18个月与其他时间段差异显著(P<0.05).结论:金属烤瓷修复后的变色牙龈组织结构改变,牙龈组织中自由基清除剂活性不断变化,其代谢失衡和细胞凋亡可引发结构和颜色改变.

  • Vitapex治疗成年患者根尖孔闭合不全并发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谷海晶;徐琼;刘丽敏;欧阳勇;凌均棨

    目的:观察Vitapex对成年患者根尖孔闭合不全并发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年患者根尖孔发育不全并发慢性根尖周炎患牙36例,完成根管预备、消毒后,用氢氧化钙类糊剂Vitapex行根尖诱导术.经随访1~3a,在确认根尖有硬组织形成时,行注射式热牙胶根管充填,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根尖发育完成者7例,占19.4%;根尖处有钙化桥形成者27例,占75%;失败2例,占5.6%.总有效率为94.4%,平均治疗周期为13.0周.结论:Vitapex对成年患者根尖孔发育不全并发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素基因片段的检测

    作者:李琛;高玉琴;潘亚萍;林莉;钟鸣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的2个基因片段kgp-cd和rgpB-cd,探讨2个基因片段的存在和缺失与牙周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84个,对P.gingivalis阳性的龈下菌斑样本进行kgp-cd和rgpB-cd基因片段检测;根据2个基因片段的有无,将P.gingivalis分为A型和B型,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用t检验和x2检验分析不同基因型P.gingivalis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A型P.gingivalis在慢性牙周炎中的检出率高于B型(P<0.05),分别为85.29%和14.71%.不同基因型P.gingivalis引起的牙周袋探诊深度和牙龈出血倾向存在显著性差异(PD:t=2.85,P<0.05;BOP:P<0.05).结论:kgp-cd和rgpB-cd基因与P.gingivalis的致病性有关.

  • 口源性口臭检测指标的初步研究

    作者:倪娜;冯希平;叶玮

    目的:探讨寻找鼻测法替代检测手段的可能性.方法:选取56例医学院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pearman法和Pearson法,分析鼻测法与口腔可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唾液pH、舌背微生物培养、唾液尸胺等检测结果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口腔可挥发性含硫化合物(rMax=0.537,P<0.01;r稳定值=0.572,P<0.01)、唾液pH(r=0.344,P<0.01)、唾液尸胺浓度(r=0.352,P<0.01)、口腔卫生指数的检测结果(r=0.323,P<0.05)、唾液兼性厌氧培养菌落计数(r=0.398,P<0.01)、舌背兼性厌氧培养菌落计数(r=0.293,P<0.05)及舌背专性厌氧培养菌落计数结果(r=0.473,P<0.01)均与鼻测法结果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较弱.结论:任一单一指标均不能替代鼻测法对口臭进行诊断.

  • 口外弓在治疗上牙弓拥挤中的应用

    作者:李文;陈丹鹏;陈瑛

    目的:评价口外弓颈牵引推磨牙向远中矫治磨牙前移导致的上牙弓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磨牙前移的上牙弓拥挤患者,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结合固定矫治器进行不拔牙矫治,结合X线头影测量分析及模型分析,评价口外弓的治疗作用.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上牙弓拥挤度减少3.0~6.0 mm,平均减少4.52mm(P<0.05).拥挤度的减轻主要来自于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治疗后Ptm-U6较治疗前减少1.2~3.5 mm,平均减少2.14mm.结论: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是有效解决上颌磨牙前移导致的上牙弓拥挤的方法之一.

  • 生理测试法评估3种去龋方法对儿童牙科畏惧的影响

    作者:汪俊;王慧民

    目的:用生理测试法评估不同去龋方法对儿童牙科畏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有乳磨牙中龋的儿童,随机分为化学机械去龋组(第1组)、非创伤性充填组(第2组)及传统车针去龋组(第3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10、15min及治疗结束时测量患儿血压和脉搏值,记为T0、T1、T2、T3和TE.通过观察患儿血压和脉搏的变化,评估不同去龋方法对儿童牙科畏惧的影响.实验资料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Student-Newman-Keuls法对不同治疗方法和时间的血压、脉搏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在时间点T1,第3组各指标与第1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第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组与第2组各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时间点T2,第3组收缩压与第1组、第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第2组与第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后各时间点各指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化学机械去龋及非创伤性充填较传统车针去龋,能有效缓解儿童牙科畏惧.

  • 医师操作水平对根管预备疗效的影响

    作者:陆宇淼;秦稼楠;曹德菁

    目的:观察医师操作水平对根管预备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64颗患牙,其中活髓牙66颗,感染根管牙98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由2位不同年资的医师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行根管预备,采用SAS6.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x2检验比较2组患牙的器械折断率、根管治疗期间痛(EIP)发生率及根管充填成功率,分析医师操作水平对根管预备疗效的影响.结果:2组磨牙间的根管预备器械折断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EIP发生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低年资医师组中,活髓牙和感染根管牙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根管充填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在感染根管磨牙组.结论:熟练、精确的操作能提高根管预备的疗效.

  • 试色糊剂对Ips-empress Ⅱ全瓷贴面颜色的影响

    作者:张修银;钱海馨;杨丹苓;甘红;闵敏;于卫强

    目的:观察试色糊剂对全瓷贴面颜色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上严重变色或缺损的上前牙50颗,行全瓷贴面修复(Ips-empressⅡ全瓷系统制作).贴面粘结前由同一实验人员用试色糊剂试色,将全瓷贴面就位后未涂试色糊剂时作为对照组,用电脑比色仪测定其及5种试色糊剂[A1、A3、Transluent(Trt)、White opaque(WOT)和B0.50paque(B0.5)]试色后的L*、a*、b*值,用卡尺测量被测点的瓷层厚度,根据公式△Ea*b*=(△L*2+△a*2+△b*2)1/2、Cab=(a*2+b*2)1/2、Hab=arctan(b*/a*)计算每种糊剂试色后的色差及Cab、Hab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色差值(△Ea*b*)和L*、Cab、Hab值的变化.结果:50例全瓷贴面被测点的平均瓷层厚度为1.088mm,用5种试色糊剂试色后,与对照组之间的色差大小依次为WOT、B0.5、A3、A1、Trt,WOT糊剂和B0.5糊剂引起的色差分别为2.371NBS和1.842NBS,临床上肉眼可以识别,主要表现为L*值和Cab值增大(P<0.05).其余3种糊剂引起的色差不明显,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试色糊剂有遮色作用,且对黏结剂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变色严重的基牙,可以选用遮色性能较强的WOT或B0.5黏结剂,以削弱基牙颜色对贴面颜色的影响;对变色不严重或无需遮色的基牙,可以酌情选用其他3种黏结剂进行粘结.

  • Survivin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智明;刘芳;管新明;张力平

    目的:检测舌鳞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探讨Survivin在舌鳞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舌黏膜、13例高分化舌鳞癌、20例中分化舌鳞癌和12例低分化舌鳞癌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统计软件包进行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舌鳞癌标本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68.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urvivin蛋白表达与舌鳞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在不同分化阶段的舌鳞癌中明显增加,与舌鳞癌发生、临床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舌鳞癌治疗的新靶点.

  • 2种超声器械龈下刮治的效果评价及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葛琳华;束蓉

    目的:比较0dontogain和Prophy Max超声治疗仪在牙周龈下刮治治疗中的效果,并对刮治后的牙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方法:选取20例慢性牙周病患者,采用半口对照,随机分为A组(0dontogain组)和B组(Prophy Max组),每组6个患牙.按照分组,分别对受试牙进行超声龈下刮治术.在龈下刮治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分别检查观察牙的各项临床指标(BOP、PD、CAL),同时记录2组的操作时间.选择10个离体单根牙,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用Odontogain和Prophv Max超声仪进行刮治,记录每颗牙的操作时间,并对刮治后的离体牙根作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结果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A组和B组在龈下刮治术后1个月和2个月,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A组的改善稍优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及离体牙的操作时间上,A组明显优于B组(P<0.01).扫描电镜显示,离体牙经刮治后,2组的牙根邻面均较光滑,且A组残留的牙石较少.结论:2种超声治疗仪在牙周治疗中都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Odontogain超声治疗仪更快捷、高效.

  • 牙周炎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IL-1β和MMP-8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武影;束蓉;沈敏华;葛琳华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8,MMP-8)水平,探讨其作为牙周炎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从门诊选取28例广泛型重度牙周炎和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以及24例正常对照,采集非刺激性全唾液,然后用IL-1β和MMP-8的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其唾液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唾液IL-1β含量在广泛型重度牙周炎组、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44.40±150.70)pg/ml,(72.56±69.36)pg/ml,(65.96±71.18)pg/ml,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MMP-8水平在广泛型重度牙周炎和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2组中均显著增高,分别为(576.89±559.24)ng/ml和(420.93±533.73)ng/ml,与对照组(151.49±216.38)ng/m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IL-1β、MMP-8与PD、AL、BOP和唾液流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唾液中的MMP-8水平可能成为牙周炎诊断的分子标志物,IL-1β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 2种胶姆糖对菌斑pH值的影响

    作者:束陈斌;陶丹英;汪隼;冯希平

    目的:观察咀嚼2种胶姆糖后口腔菌斑pH值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8例健康受试者(年龄23~27岁,男4例,女4例)参加3次试验,每次实验开始前停止刷牙24h,在使用10%的蔗糖溶液漱口前以及漱口后5、10、15、20min,用Beetrode pH微电极测量口腔菌斑的pH值,作为基线值.1周后先测量静息pH值,再用蔗糖溶液漱口,1min后给予无糖胶姆糖咀嚼,在5、10、15、20min时间点,分别测量非咀嚼侧的菌斑pH值.1周后重复上述实验,胶姆糖改为含茶多酚胶姆糖.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分析.结果:与基线值比较,咀嚼2种胶姆糖都能有效防止由于含漱蔗糖水导致的菌斑pH值下降,并使pH值维持在静息pH值以上.2种胶姆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咀嚼2种胶姆糖均能防止菌斑pH值下降,减少患龋危险.

  • 快速扩弓前后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

    作者:魏福兰;王春玲;刘东旭;郭杰;柯华峰;郭新星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前后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变化,以及其与快速扩弓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快速扩弓的患者(10.5~12.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加力组(20例).利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快速扩弓前,快速扩弓24h、7d,及保持7d、14d、28d的龈沟液AST、ALP水平的变化,结果以酶总量/牙表示.采用SAS(r)Proprietary Software Version 9.00对数据进行配对t和两样本t检验.结果:加力组AST水平在快速扩弓24h后开始升高(P<0.05),对照组在快速扩弓7d后开始升高(P<0.01),2组AST水平至保持28d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扩弓24h至保持28d,加力组与对照组AST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加力组和对照组ALP水平在快速扩弓7d后开始升高,至保持28d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从扩弓7d至保持28d,加力组与对照组AL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龈沟液AST、ALP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快速扩弓后牙周组织的改建.

  • 磨牙远移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作者:丁筱青;贝珉;陈群

    目的:设计一种矫正器和相应的矫正方法,用于推磨牙向后,开辟间隙,矫正由于磨牙前移导致的颊侧低位萌出的上颌尖牙,以及单纯上后牙前移造成的中度上牙弓牙性前突.方法:先取模制作上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带环,再将4个带环在口内就位;第2次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然后在有4个带环的模型上制作磨牙远移器;将其取下在患者口内就位,并在导杆上套装推簧,用以加力.结果:使用该方法矫正4例患者,均在3个月内将双侧磨牙推向远中,为后续治疗开辟了间隙.结论:上颌磨牙远移器及其使用技术是远中移动上磨牙的有效方法.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牙体病学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张玉森;李宁毅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利用共聚焦显微成像原理发展而成的高新技术,它利用共焦光路的深度探测能力,对活组织进行无损伤非侵入式光学切片及实时动态观察,进而实现三维结构的重组和立体结构的分析,已在口腔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近几年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牙科材料学、龋病、牙本质粘结界面及其他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基因研究在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病因分析中的现状

    作者:冯贻苗;房兵

    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的病因复杂,畸形发生的基因机制对于预防和基因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DNA序列的测定为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的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完成,为我们确定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的候选基因提供了条件.转基因技术和基因敲除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有效方法,作者就近年来基因研究在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病因分析中的现状进行综述.

  •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patients-current clinical concepts

    作者:

    The main goal of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is to establish adequate infection control.To satisfy demands for acceptable aesthetics and chewing function with good long-term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dequate infection control.Pocket instrumentation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with or without flap elevation),combined with effective self-performed supragingival plaque control measures,constitutes the basic treatment modalities.

上海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