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상해구강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48
  • 国内刊号: 31-170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口腔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志愿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表面有机改性纳米SiOx对A-2186硅橡胶机械性能的影响

    作者:郭楠;焦婷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改性纳米SiOx对A-2186硅橡胶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将表面有机改性纳米SiOx分别按照2、4、6wt%的比例加入A-2186硅橡胶,固化后得到3组实验样品,未添加表面有机改性纳米SiOx的A-2186硅橡胶作为对照组.按照ASTM标准制作试件,测试材料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撕裂强度、邵氏A硬度.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添加表面有机改性纳米SiOx后,A-2186硅橡胶的拉伸强度自(6.16±0.27)MPa显著下降(P<0.001).表面有机改性纳米SiOx添加量为2wt%时,其拉断伸长率(292.20±6.26)%较对照组(314.40±8.05)%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68).其余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面有机改性纳米SiOx加入量为2、4wt%时,A-2186硅橡胶的撕裂强度(12.50±0.96)kN/m分别提高至(21.96±1.02)kN/m、(18.22±1.07)kN/m,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2wt%组高于4wt%组,两者差异显著(P<0.001).加入表面有机改性纳米SiOx使A-2186硅橡胶的邵氏A硬度(29.00±2.55)U增加,各实验组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加入6wt%时,硬度达到大(35.60±1.14)U(P<0.001).结论:加入表面有机改性纳米SiOx会影响A-2186硅橡胶的机械性能,加入2、4wt%能显著改善A-2186硅橡胶的撕裂强度,但同时降低了硅橡胶的拉伸强度、增加了邵氏(A)硬度.

  • 血管内皮祖细胞对组织工程骨成骨能力的影响

    作者:高振华;卜令学;袁荣涛;冯元勇;王玲玲;李宁毅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在实验犬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时对其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实验犬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通过不同培养方法获得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和EPCs,在体外复合犬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扫描电镜和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将复合体植入实验犬背阔肌筋膜下,右侧为实验组,植入EPCsBMSCs/DBM复合体,左侧为对照组,植入BMSCs/DBM复合体.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组织工程骨的骨形成程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4、8、12周,X线显示实验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成骨多于对照组,2组新生骨面积及血管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s可以促进组织工程骨的成骨能力,加速新生骨形成.

  • HPV16型E5基因对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E6、E7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潇潇;江形;蒋欣泉;陈传俊

    目的:研究HPV16型E5基因对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HIOEC)E6、E7基因的影响.方法:HIOEC转染pLEGFP-E5基因反转录病毒载体,同时人为突变E5基因并转染HIOEC,通过PCR检测E5及各突变体在HIOEC中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E6、E7基因mRNA水平表达量的变化以及转染后HIOEC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构建了E5缺失突变体反转录病毒载体并成功转染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转染后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的增殖行为实验表明,HPV16E5基因可促进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增殖(P<0.05),并对E6、E7基因mRNA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但其缺失突变基因反转录病毒载体对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增殖及E6、E7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HPV16型E5基因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增殖,并对E6、E7基因mRNA表达量有一定的间接上调作用.

  • 牵张应变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内磷脂酶C-γ1水平的变化

    作者:李隽;胥春;郝轶;刘晓峰

    目的:观察机械牵张应变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内磷脂酶C-γ1(PLC-γ1)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原代和传代培养,获得性状稳定的人牙周膜细胞,使用动态机械应变细胞加载仪对细胞进行1%、10%和20%动态牵张应变加载.加载不同时间,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PLC-γ1水平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在加载牵张应变初期,细胞内的PLC-γ1水平维持较低水平;随着牵张应变加载时间的延长,牙周膜细胞内的PLC-γ1水平逐渐升高.50min时,PLC-γ1平达到各应变组的高值(P<0.01).随着加载时间的继续延长,60min时,各应变组的PLC-γ1水平都显著下降(P<0.01).结论:牵张应变可引起细胞内PLC-γ1水平的变化.

  • PPARγ激动剂对T细胞增殖及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作者:林晓萍;刘洪利;杜莉莉;Toshihisa Kawai;张春辉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小鼠T细胞增殖、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表达及破骨样细胞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伴放线放线杆菌(A.actinomycetetemcomitans,Aa)免疫的BALB/c小鼠颈部淋巴细胞,提取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分别加人浓度为0、1×10(-8)、1×10(-7),1×10(-6),1×10(-5)mol/L的15d-PGJ2进行干预.培养3d后,(3)H-Tdr掺入法测定T细胞的增殖反应;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TNF-α和IL-10的表达水平;取扩增的T细胞上清与RAW 264.7细胞共同培养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测定破骨样细胞的形成.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1×10(-5)mol/L 15d-PGJ2处理的小鼠T细胞3d后,与对照组相比,T细胞增殖显著受抑;上清中RANKL、TNF-α的表达水平下降,IL-10无显著变化;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可抑制T细胞增殖,减少炎性因子分泌,降低破骨样细胞的形成,提示PPARγ配体在抑制T细胞诱导的骨吸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纳米氧化错对PMMA挠曲强度和表面硬度的影响

    作者:张听景;张修银;朱帮尚;张璐;钱晨

    目的:研究纳米ZrO2的添加量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托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质量分数为1.5%的硅烷偶联剂Z-6030对纳米ZrO2颗粒进行表面处理及FTIR表征分析,未经处理者为对照组.将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ZrO2颗粒按照质量比0.5%、1%、1.5%、2%、2.5%、3%和3.5%的添加量与PMMA混合,合成纳米ZrO2/PMMA复合材料,共7组.制作标准试件,进行表面硬度测试和三点弯曲测试,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个试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采用SAS 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红外光谱图显示,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ZrO2颗粒表面有硅烷偶联剂吸附.纳米ZrO2添加量为1.5%和2%组复合材料的表面硬度佳(P<0.05).1.5%组复合材料的挠曲强度高(P<0.05),SEM观察断裂面为韧性断裂.结论:使用硅烷偶联剂能提高纳米ZrO2与PMMA的结合强度,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ZrO2,能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但加入量会影响纳米ZrO2的增强作用.纳米ZrO2以1.5%和2%的添加比例对基托材料的表面硬度增强效果佳,以1.5%的添加比例对PMMA挠曲强度的增强效果好.

  • TiN、TiCN涂层对牙科纯钛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作者:杜锦锦;于卫强;汪大林

    目的:在模拟口腔环境条件下,研究TiN、TiCN涂层对纯钛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制作活动义齿常用的牙科纯钛材料,制作成10mm×10mm×1mm规格的试件15个,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B、C组采用电弧离子镀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分别在其表面沉积一层厚为2.5μm的TiN、TiCN涂层.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各组试样表面形貌并进行显微能谱分析;运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将3组试件分别置于人工唾液中,通过PARSTAT'2273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极化曲线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结果:纳米压痕技术测试显示,B、C组的显微硬度及弹性模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01),而C组又显著高于B组(P<0.01).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3组试件的自腐蚀电位为A>B>C(P<0.05),自腐蚀电流为A0.05),三者的钝化膜击穿电位关系为A

  • BMP-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作用的影响

    作者:孙健;余优成;顾章愉;顾亮;毕玮

    目的: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观察BMP-2对BMSCs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BMSCs并进行传代及鉴定,用携带BMP-2的慢病毒感染第3代BMSCs后,进行骨向诱导,通过茜素红染色观察钙沉积.观察细胞黏附能力及对成骨标志分子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N)、胶原蛋白I(Col-I)及smad(drosophila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protein)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原代培养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②携带BMP-2和EGFP的慢病毒感染第3代BMSCs后,免疫荧光检测和RT-PCR及WB检测感染成功;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慢病毒后进行骨向诱导,钙沉积明显增加;④BMSCs细胞黏附能力增强;⑤ OPN、OCN、Col-I及smad表达增加.结论:BMP-2通路增强了细胞黏附及相关成骨分化因子的表达,可明显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为BMSCs作为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提供实验支持.

  • 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徐建光;王磊;贾春玲;张君

    目的:建立近中移动大鼠第一磨牙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0只8周龄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2组均以2颗上颌切牙为支抗,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其中一组采用传统矫治装置以结扎丝固定牵引磨牙,另一组采用硅橡胶,取模后制作个体化矫治装置固定牵引磨牙,分别比较2种方法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矫治装置脱落率及第一磨牙牙周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矫治装置脱落率及第一磨牙牙周情况在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化矫治装置组矫治装置脱落率为5%,传统矫治装置组矫治装置脱落率为35%(P<0.05),个体化矫治装置组明显优于传统矫治装置组.结论:个体化矫治装置更适用于大鼠正畸牙移动,所建立的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今后大鼠牙移动的相关实验研究.

  • Nd:YAG激光对自黏结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黏结强度的影响

    作者:刘琨;邓婧;张惠民;姚丽霞

    目的:采用剪切强度实验和扫描电镜,评价脉冲Nd:YAG激光对自黏结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之间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新鲜、无龋、无裂纹的人离体前磨牙10颗,分为颊、舌2部分,暴露牙本质黏结面,形成20个测试试件,随机分为激光组和对照组(n=10).激光组以 0.8W、10Hz脉冲Nd:YAG激光作用于涂墨汁的牙本质表面25s,联合自黏结树脂水门汀RelyX Unicem充填;对照组直接使用自黏结树脂水门汀RelyX Unicem充填于牙本质表面,放置在37℃生理盐水中24h后,测试剪切强度,在牙科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并分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扫描电镜下观察试件的树脂水门汀-牙本质的纵剖面.结果:对照组和激光组的剪切强度分别为(9.48±1.80)MPa和(11.15±1.71)MPa,有显著差异(P<0.05).牙科显微镜下观察,2组试件断裂大部分发生在树脂水门汀-牙本质界面.扫描电镜观察,2组自黏结树脂水门汀RelyX Unicem与牙本质之间结合较紧密,但均未见树脂突.结论:Nd:YAG激光(0.8W、10Hz)处理牙本质,能提高自黏结树脂水门汀RelyX Unicem与牙本质之间的黏结强度.

  • 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青春期恒河猴颌骨长度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丽艳;徐芸;林珠

    目的:探讨颌间Ⅲ类矫形力对恒河猴上、下颌骨长度改变的影响.方法:选用青春发育期恒河猴6只,实验组4只,对照组2只.实验动物分别于上颌骨颧额缝、颧颞缝、颧颌缝两侧,下颌骨髁突颈、下颌角及颏下点打银汞合金标记点.实验组戴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冶器,对照组不戴.矫治前、后拍头颅侧位片.矫治前、处死动物后测量标记点间距离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矫治前、后上颌骨长度明显增加,颧额缝、颧颞缝、颧颌缝间距增宽;下颌骨长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颌间Ⅲ类矫形力可促进上颌骨生长发育,抑制下颌骨水平向生长.

  • 嗜酸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对牙周致病菌的拮抗作用

    作者:赵隽隽;乐科易;冯希平;马丽

    目的:研究体外共培养时,嗜酸乳杆菌伍(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s,Ba)对牙龄叶啉单胞菌((Porphyronzonas gingivalis,Pg)、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rum,Fn)生长的作用,为牙周病生态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La、Ba为作用菌,Pg、Fn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抑菌实验,观察抑菌圈形成情况.将指示菌菌液与作用菌无细胞提取液共培养2、6、24和48h,记录不同时间点菌液OD(560)值,了解作用菌代谢产物对指示菌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SAS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杯碟法抑菌实验中,La仅对Pg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形成明显的抑菌圈.La无细胞提取液也能显著抑制Pg的生长(P<0.001).Ba对2种牙周致病菌无拮抗作用.结论:La代谢产物中存在有效的抑菌物质,对Pg生长有显著拮抗作用,可望用于牙周生态防治.

  • 半固定式丁win-block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改建的影响

    作者:龚方方;冯静;胡铮;沈刚;陈荣敬;游清玲

    目的:定量评价半固定式Twin-block功能性矫治器在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中对颞下颌关节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应用半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别对矫形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上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以评价其疗效.结果:矫形治疗后,髁突明显向上(2.7mm)和向后(3.6mm)生长(P<0.01),关节窝明显向下(1.5mm,P<0.01)和向后(0.8mm,P<0.05)移位,有效颞下颌改变与髁突生长相似,明显向上(4.2mm)和向后(2.7mm)方向改建(P<0.01),下颌骨轻度顺时针旋转(P>0.05).结论:半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能有效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促进颞下颌关节的生长改建,有利于改善上下颌骨矢状关系的不调.

  • Mtwo根管预备系统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临床分析

    作者:韩俊力;何宏;朱亚琴

    目的:采用Mtwo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观察约诊间痛的情况,探讨发生约诊间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临床因龋病或隐裂引起牙髓炎的患者共97例,其中男37例,女60例,年龄15~62岁.随机分为2组,机动组采用Mtwo根管预备系统,手动组采用不锈钢K锉预备根管.比较2组术后患牙约诊间痛的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2组间疼痛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精确x2检验比较2组约诊间痛发生率.结果:采用Mtwo机动预备系统的约诊间痛发生率显著低于K锉常规法(P=0.027).结论:与手动不锈钢K锉相比,Mtwo机动根管预备系统可以降低根管预备后约诊间疼痛的发生率.

  • 对2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临床评价

    作者:钟群;陈霜;邬雪颖;李国强

    目的:对比分析无牙(牙合)患者对传统非解剖(牙合)型人工牙与改良长正中(牙合)型人工牙制作的全口义齿满意度和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非解剖(牙合)型和改良长正中(牙合)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在戴用义齿1个月和3个月后,测试无牙(牙合)患者对2种全口义齿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比较2种(牙合)型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异同.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不同(牙合)型全口义齿在美观、语音、舒适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长正中(牙合)型组的咀嚼功能显著优于非解剖(牙合)型组.结论:对于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无牙(牙合)患者,应用改良长正中(牙合)型有利于患者在咀嚼过程中稳定使用义齿,提高咀嚼效能,且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流动复合树脂衬洞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相如;王静;李红文

    目的:评价流动复合树脂作为洞衬材料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5例患者的360颗楔状缺损患牙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设计,随机选择每例患者一侧患牙为实验组,采用流动树脂衬洞后再以复合树脂充填;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直接采用复合树脂充填.以改良的USPHS/Ryge临床修复体质量评估系统评价修复后1年和3年的疗效.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在边缘完整性和术后敏感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边缘完整性方面,1年复查时实验组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5.65%(P<0.01);3年复查时实验组满意率为98.56%,高于对照组的92.42%(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复查时,实验组未出现敏感病例,而对照组6颗患牙出现中度敏感,需要更换修复体.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复合树脂洞衬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可提高边缘完整性和降低术后敏感发生率.

  • 老年根面龋牙菌斑群落组成的多样性观察

    作者:马善奋;梁景平;姜云涛;朱彩莲

    目的:对老年人牙菌斑进行群落分析,以了解根面龋微生境构成的多样性.方法:提取25例不同龋敏感性老年人牙菌斑细菌DNA,使用PCR-DGGE技术分析细菌遗传多样性.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不同组间细菌基因型数量做方差分析.结果:分布于根龋组牙菌斑内的细菌基因型比另外2组显著增多.冠龋组与无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根龋患者牙菌斑细菌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冠龋患者及无龋者.

  • 琥珀酸脱氢酶基因B亚单位在散发性副神经节瘤中的突变

    作者:俎廷建;贾暮云;袁荣涛;卜令学;姚如永

    目的:探讨人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基因B亚单位(SDHB)基因突变与散发性副神经节瘤之间的关系.方法:取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的肿瘤石蜡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对SDHB基因的8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与Genebank中人类SDHB基因序列及SNP数据库比对,寻找突变位点.结果:8例肿瘤组织标本中,在64个外显子中发现8例9个核苷酸改变.其中1例1个核苷酸改变为基因点突变,突变率为12.5%,为第2外显子第64位碱基C突变为T(c.136C>T),导致第2外显子编码的第22位密码子由精氨酸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子(p.Arg46X).另外8例8个为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结论:散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中存在SDHB基因突变,可能与副神经节瘤的发生有关.

  • 应用磁共振评估无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关节盘位置

    作者:凌月华;赵军;汪隼;石慧敏

    目的:探讨11例无牙(牙合)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TMJ)关节盘-髁关系.方法:通过11例无牙(牙合)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MRI)检查,记录其临床表现及双侧TMJ的MRI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1例无TMJ症状的无牙(牙合)患者的22侧关节中,10侧关节盘移位,占45%.其中,男性14侧关节中,4侧关节盘移位,占28.6%;女性8侧关节中,6侧关节盘移位,占75%.结论:无牙(牙合)患者关节盘移位与临床表现无相关关系,无牙(牙合)患者中,女性关节盘移位多于男性,缺牙可能造成无牙(牙合)患者TMJ结构紊乱.

  •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修胤;佟冬冬;张风河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的表达,探讨p75NTR作为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指标及将其作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SP免疫化学方法,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及43例手术切除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进行p75NTR表达的检测,另外选取5例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应用SPSS16.0软件包,采用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5NTR在Tca8113细胞膜中阳性表达.4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75NTR阳性表达33例,在癌旁组织及正常对照组中没有表达.p75NTR均定位于细胞膜上,于癌巢中分散分布,且常有聚集性分布趋势.p75NTR表达与临床分期(P<0.05)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相关.结论:p75NTR的表达可以作为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指标,但还不能将其单独作为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分类及治疗探讨

    作者:王凡;杨庆福

    目的:探讨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分类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8例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进行适当分类,并依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95%以上的患者6个月内即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开口度达37mm以上;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瘫和关节强直.结论:不同类型的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方法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锥形束CT在治疗上颌前牙区埋伏牙中的应用

    作者:汪隼;冯希平;曹慧珍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治疗上颌前牙区埋伏牙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0年经普通X线片确定有埋伏牙,但不易具体定位的患者11例,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确定埋伏牙在颌骨内的具体位置.结果:经CBCT扫描、三维重建后,所有患者均可直观再现埋伏牙的形态、数目、在颌骨中的具体位置和发育情况.11例患者共16颗埋伏牙,其中既有埋伏阻生牙又有埋伏多生牙,3例(4颗)为埋伏多生牙,1例有2颗埋伏牙;2例为倒置埋伏,2例为水平埋伏,3例为垂直埋伏,4例为斜位埋伏.根据CBCT结果制订治疗方案,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CBCT三维重建对于上颌前牙区埋伏牙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22例腮腺导管损伤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蒋勇联;杨沛蕾;刘国元

    目的:探讨腮腺导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利用硬膜外麻醉导管做支架,修复损伤的腮腺导管;如导管因缺损无法端端吻合,选用面前静脉移植术和腮腺嚼肌筋膜瓣再造术.结果:本组22例患者1例失访,随访的21例中,19例腮腺导管通畅,腮腺分泌功能正常;2例腮腺腺体萎缩,无分泌功能.结论:腮腺导管损伤的早诊断有利于手术治疗,支架支撑修复损伤的腮腺导管效果良好.

  • 螺旋CT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秀玲;姜秋;李毅;金永哲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中定位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04年6月-2009年12月间就诊的89例埋伏阻生牙患者中,选取对常规咬合片和全颌曲面断层片不能清楚定位的30例上颌骨埋伏牙患者行螺旋CT扫描.应用螺旋CT的图像处理功能作多层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技术(SSD),观察片中埋伏牙的数目、大小、形态、唇腭向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冠根形成的角度.通过手术暴露窗口,评估螺旋CT定位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上颌骨内埋伏阻生牙33颗,均能准确无误地显示出埋伏牙的方向、形态、数目、唇腭侧骨质厚度.结论:螺旋CT能精准定位儿童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并为手术提供佳路径,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患者对口腔专业实习医师满意度和信任度的调查分析

    作者:朱铭颐;朱亚琴

    目的:了解患者对口腔专业实习医师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探讨提高患者对实习医师满意度和信任度的对策.方法:对118例口腔科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患者对实习医师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5.24%的患者对实习医师评价良好,84.13%的患者认为实习医师比自己预想的好,51.09%的患者愿意接受实习医师诊疗,47.83%的患者在被实习医师诊治时存在各种担心,而28.26%的患者则不存在顾虑.结论:出于各种原因,患者对实习医师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不愿配合临床教学,医院、学校、教师、学生应共同努力,提高患者对实习医师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升临床实习的质量和效率.

  • 口底脂肪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傅锦业;刘浏;胡永杰

    位于口底a膜下的脂肪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口底脂肪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手术要点.

上海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