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상해구강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248
  • 国内刊号: 31-170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5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口腔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志愿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山羊乳牙牙髓细胞分离培养与矿化诱导的体外研究

    作者:赵伟;陆家瑜;邹德荣;张秀丽;华丽;曹春花

    目的:分离培养山羊乳牙牙髓细胞,研究其矿化诱导前、后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采用改良酶解组织块法培养山羊乳牙牙髓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AB法)对第2代细胞进行来源检测,经矿化诱导培养的第4代细胞与常规培养细胞做对照,进行相关生物学特性检测,包括细胞增殖能力、矿化能力、细胞形态改变、蛋白OCN表达、相关成骨基因(ALP、COL-I、OCN、OPN)表达水平.结果:改良酶解组织块法可较快地培养出山羊乳牙牙髓细胞,细胞爬出时间为培养的第3~4天.第2代细胞抗波丝蛋白阳性,抗角蛋白阴性,证明其间充质来源.MTT法测定显示,未诱导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矿化诱导后的细胞.与未诱导细胞相比较,矿化诱导的细胞ALP染色、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均呈强阳性,免疫组化OCN阳性表达.诱导14d后,定时定量PCR检测证实成骨基因OCN、ALP显著上调.结论:本实验采用改良酶解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山羊乳牙牙髓细胞;连续矿化诱导培养14d后,山羊乳牙牙髓细胞分泌矿化基质,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形成骨组织的潜能.

  • 高糖对人牙周膜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作者:刘加强;刘洪臣;王懿;冯元;高辉

    目的:检测高糖环境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hPDLF)增殖、总蛋白合成、碱性磷酸酶活性(ALP)、Ⅰ型胶原(Col-Ⅰ)和骨钙素(OCN)分泌的影响以及胰岛素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探讨糖尿病型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含不同糖浓度(5.5、15、25、35、45mmol/L)的培养基培养hPDLF,各组均采用胰岛素作为治疗对照.孵育24h后,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糖浓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其对细胞蛋白质合成、ALP活性、Col-Ⅰ和OCN分泌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浓度的葡萄糖对hPDLF增殖及其他生物学活性无显著影响,随浓度的增高,葡萄糖能够浓度依赖性抑制hPDLF的增殖,减少蛋白质合成及Col-Ⅰ分泌,抑制ALP活性及OCN分泌,这一效应可被胰岛素所抑制.结论:高糖可抑制hPDLF生物学活性,胰岛素能拮抗这种抑制作用.

  • 环孢素A引发牙龈过度生长过程中IL-6的表达

    作者:施元洁;尹元正;李俐俐;黎雪

    目的:对体外培养的牙龈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施加环孢素A(cydosporin,CsA)刺激,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CsA引发药物性牙龈过度生长傅(gingival overgrowth,GO)的病理机制.方法:对体外培养的牙龈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施加浓度为600、800和1000ng/mL,作用时间为48、72h的CsA刺激.在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及其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对细胞铺片的免疫酶染色(ABC法)定量分析和对细胞培养液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法),分别对牙龈组织细胞IL-6的表达和分泌进行测定,应用SAS 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龈上皮细胞接受CsA刺激后,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接受相同条件CsA刺激下,牙龈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胞内IL-6表达无显著差异,细胞胞内IL-6表达量与CsA作用时间、浓度间相关.接受CsA刺激的初24h内,牙龈成纤维细胞分泌IL-6的总量在各CsA浓度实验组及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牙龈成纤维细胞接受刺激超过24h后,CsA浓度为1000ng/mL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在细胞分泌IL-6总量上有显著增加(P<0.05).牙龈上皮细胞各实验组的IL-6分泌总量极低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CsA引发GO的过程中,产生的IL-6可能多源自牙龈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接受CsA刺激后,产生促进IL-6生成的作用与之存在浓度和时间相关性.

  • 2种黏结系统与3种牙体硬组织间黏结界面的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齐春子;姜永;栗世洋;林媛;范晓敏;余擎

    目的:比较第7代自酸蚀黏结剂Adper Easy One与两步法全酸蚀黏结剂Adper Singlebond2黏结处理复合树脂充填后的形态学超微结构.方法:在20颗离体人磨牙的颊、舌侧制备盒形单面洞(直径5 mm,洞深3 mm),牙根中1/3处切取表面根片(长5mm,宽3mm),分为2组,每组10个牙冠、10个根片.对2组牙冠的窝洞和根片分别应用黏结剂Adper Singlebond2、Adper Easy One,充填黏结复合树脂后,将其从中间纵向剖开,各得到20个试件.每组随机抽取牙冠部和牙根部各10个试件,进行5000次冷热循环,剩余试件泡于蒸馏水中,常温存放1个月,砂纸打磨抛光,固定脱水,真空干燥、喷金,扫描电镜下观察剖面充填物边缘的黏结情况.结果:扫描电镜显示,全酸蚀Adper Singlebond2黏结处理、常温放置和冷热循环后,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与黏结剂黏结紧密.自酸蚀黏结系统Adper Easy One黏结处理,常温下牙釉质黏结偶见细小裂隙,牙本质和牙骨质与黏结剂结合良好.冷热循环后,牙釉质黏结疏松,可见明显裂缝,牙本质和牙骨质黏结良好.结论:扫描电镜超微观结构观察显示,Adper Singlebond2全酸蚀黏结剂对牙釉质的黏结优于Adper Easv One自酸蚀黏结剂,而对于牙本质和牙骨质效果无明显差别.

  • 不同黏结系统树脂水门汀与纤维桩的冠向渗漏

    作者:高凯;陈丽萍

    目的:比较3种不同黏结系统的树脂水门汀与纤维桩的冠向渗漏情况.方法:将9颗完善根管治疗后的上中切牙分为3组(n=3),分别使用全酸蚀(One-Step Plus/Duolink,OD)、自酸蚀(ParaCore Automix,PA)、自黏结(RelyX<'TM>Unicem,Ru)3种黏结系统的树脂水门汀黏结玻璃纤维桩并堆砌成核,经水浴冷热循环5000次后,采用0.1%碱性品红染色法比较3种黏结系统黏结界面的渗漏情况.采用SAS 6.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K-W多样本秩和检验.结果:不同黏结系统树脂水门汀与纤维桩黏结界面的冠向渗漏程度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自黏结系统树脂水门汀黏结界面的渗漏小,而自酸蚀系统树脂水门汀的边缘渗漏为严重.

  • 应用扫描电镜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分析四环素牙显微结构及其自由基变化

    作者:王庆;赵红莉;郭雪华;余优成;蓝闽波;顾章愉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法分析四环紊牙的显微结构和ESR信号,并与正常牙进行比较.方法:收集成人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四环素前磨牙和正常前磨牙各10颗.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牙体表面的牙釉质和剖面的牙本质结构,采用X-波段电子自旋共振检测牙体的ESR信号.结果:与正常牙体结构相比,四环素牙的牙釉质结构疏松,釉柱排列不规则;牙本质小管不明显,形态不规则,管间牙本质质地粗糙,结构无序.四环素牙和正常牙相比,其固有的自由基平衡亦有所不同.结论:四环素牙在显微结构和自由基平衡方面和正常牙有显著差别.

  • 桡静脉吻合方式对前臂皮瓣血液流场影响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作者:徐立群;范秦寅;张宝亮;张罗莲;张陈平;胡广洪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分析桡静脉吻合方式对前臂皮瓣血液流场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ro/E(Wildfire 4.0)软件,分别建立前臂皮瓣桡静脉与受区3类不同管径静脉的4种吻合方式(Ⅰ型:匹配吻合;Ⅱ型:水平残端吻合;Ⅲ型:成角吻合;Ⅳ型:端-侧吻合)的整体三维几何模型.将上述几何模型导入SC/Tetm 8.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与计算.皮瓣设定Porous压损模型,桡动脉入口速度20mm/s,受区静脉出口压力0 Pa.通过获取各血管截面的压力、速度分布信息,研究4种静脉吻合方式皮瓣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特征,重点分析皮瓣回流静脉,尤其是吻合口处血液流场的变化规律.采用SAS 8.0软件包的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Ⅰ型皮瓣循环各截面的平均压力显著高于其他3型(F=40.99,P<0.001);Ⅱ型吻合口出现血液漩涡现象:Ⅲ型、Ⅳ型吻合口血液流线平稳,Ⅳ型桡静脉回流有"支流吸附"现象发生;皮瓣循环的压力损失在血管蒂部桡静脉内为显著(F=97.00,P<0.001).结论:Ⅲ、Ⅳ型是较理想的吻合方式.理论上,合理缩短血管蒂长度及选择较粗大伴行桡静脉进行吻合,可有效减少皮瓣的循环阻力.

  • 不同含量硅酸钙生物陶瓷体外成骨效应的初步研究

    作者:费丽莎;孙皎

    目的:初步评价不同含量硅酸钙(CS)的生物陶瓷的体外成骨效应,为进一步探讨其在体内成骨效应及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β-TCP为对照,选择出生24h的大鼠颅顶骨中的原代成骨细胞,经纯化鉴定后,分别与100wt%β-TCP、50wt%CS和50wt%β-TCP复合以及100wt%CS 3种陶瓷材料的浸提液接触培养72h.采用MTT检测细胞活力及数量改变;选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在完整细胞周期中,处于G0/G1期时DNA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分析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后,在SEM下观察细胞贴附在3种不同材料表面时的形态.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种硅酸钙陶瓷材料浸提液刺激细胞72h后,细胞活力及数量均随着材料中CS含量的增加明显增高;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含有硅酸钙材料浸提液处理过的细胞在G0/G1期时DNA含量高于β-TCP组,且100wt%CS组高于50wt%CS组;同时,细胞上清液中的ALP水平也与CS的含量增高而活性增加,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效应;SEM观察发现,细胞在含有CS的材料表面伸展情况优于单纯β-TCP的表面,而50wt%CS和lOOwt%CS两者间却差异不明显.结论:不同含量硅酸钙生物陶瓷材料具有显著地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其体外成骨效应与CS的含成正比,明显优于β-TCP.体内的成骨效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不同浓度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Smad2/3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雪莉;席淑华;郭晓英;程广岩;张颖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氟对大鼠切牙生长过程中成釉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2/3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斑牙的发病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建立氟斑牙动物模型.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形态及Smad2/3表达的影响,采用MetaMorph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和SPSS12.0软件包分别进行图像和数据分析.结果:给氟组大鼠切牙出现典型氟斑牙症状.给氟组Smad2/3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低氟组和高氟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过量氟可能通过抑制Smad2/3的表达来影响釉质的分化和发育,导致氟牙症的发生.

  • 上海市某高校教师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调查分析

    作者:陈艺丽;张浙丹;郭建青;朱亚萍;汪群;高令羽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高校教师4种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患病状况,指导高校教师在常见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方面的口腔保健,提高高校口腔保健工作水平.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表格、标准与方法,对某理工大学部分学院中的776名教师进行4种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患病状况调查,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楔状缺损患病率为30.41%,楔状缺损患者平均患牙数为(5.54±3.87)颗,其中第一前磨牙患病率高,为29.52%.四环素牙患病率为3.09%,釉质发育不全患病率为2.06%,氟斑牙患病率为1.55%.结论:该理工大学教师楔状缺损牙均数高于国内同类人群检测结果,高校教师口腔卫生保健行为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 萎缩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的药敏研究

    作者:李景媛;孙红英;章强强

    目的:对萎缩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不同基因型白色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为临床有效治疗萎缩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白色念珠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01株萎缩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白色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然后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白色念珠菌不同基因型对4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101株白色念珠菌中,A型39株,B型17株,C型45株.A型对5-氟胞嘧啶耐药率显著高于B、C型(P<0.05);B型对氟康唑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P<0.05);C型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P<0.05);B、C型均未出现制霉菌素耐药株,A、B、C型对制霉菌素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萎缩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白色念珠菌不同基因型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有差异,治疗时应根据基因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萎缩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伴发白色念珠菌感染时,制霉菌素的临床价值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 局部正畸联合微螺钉支抗在对颌牙伸长邻牙倾斜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何翔;田立国;毛永灵;王戟文

    目的:评价局部正畸联合微螺钉支抗在咬合不足伴邻牙倾斜牙列缺损中解决种植区域修复空间的疗效.方法:采用局部正畸法,以种植体微螺钉及邻牙做支抗,达到较为理想的种植体上部结构的修复空间.结果:种植微螺钉联合局部正畸法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压低对颌牙,竖直倾斜邻牙.结论:局部正畸联合微螺钉支抗能承担垂直向的支抗力,安全实现磨牙的绝对压低以及倾斜邻牙的竖直,为缺失牙修复提供了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

  • ERK及nm23-H1蛋白表达与舌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王秋旭;王天祥;刘维贤

    目的:探讨ERK及nm23-H1在舌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K及nm23-H1在74例舌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RK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H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ERK表达与nm23-H1表达呈负相关.ERK阳性同时nm23-H1阴性表达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ERK阴性同时nm23-H1阳性表达者,舌癌中ERK及nm23-H1的表达率呈负相关.结论:ERK及nm23-H1的表达与舌癌的侵袭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望成为判断侵袭、转移的指标之一.

  • β-磷酸三钙复合自体骨移植在上颌窦闭合式提升中的应用

    作者:陈璐;周文清;吴燕平;卢静华

    目的:采用患者种植床自体松质骨复合β-磷酸三钙人工骨行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同期植人种植体,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上颌后牙缺失剩余牙槽骨高度在4~10mm患者行上颌窦闭合式挤压提升后,将自体骨和β-磷酸三钙人工骨按1:1比例植入上颌窦底,同期植入ITI种植体,4~6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结果:16例患者共植入21颗种植体,平均提升上颌窦底高度为4.2mm.(2~6mm);修复后追踪观察12~48个月,除1颗种植体植入后2周同侧上颌窦出现炎症.经抗感染治疗症状消失,6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外,其余20颗种植体植入后无明显上颌窦并发症;所有种植体平均负载32个月.种植体稳定,未见明显骨吸收.结论:上颌窦闭合式提升自体骨复合人工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成骨时间短,操作简便,能维持种植体的长期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程度矢状向和垂直向不调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效果分析

    作者:杨一鸣;陈林玲;廖骞

    目的:评估生长期不同程度矢状向和垂直向骨性不调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8例治疗后获得Ⅰ类尖牙磨牙关系的中、重度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以治疗前矢状向和垂直向不调程度分为3组.利用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ANB角均减小,第2组、第3组较第1组ANB角减小更多(P<0.01).第3组治疗后SNA角明显减小(P<0.01),第1组(P<0.01)、第2组(P<0.05)治疗后SNB角明显增加.治疗后3组上前牙均变得直立,下前牙位置基本不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软组织指标治疗前、后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鼻唇角(P<0.05)、面凸角(P<0.05)、Z角(P<0.01)在第3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处于生长期的不同矢状向和垂直向不调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单纯正畸治疗结合矫形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牙骨性及软硬组织改善.重度矢状不调伴垂直向异常的患者,能取得更显著的侧貌改变.

  • IPS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文生;徐培成;周曼莉

    目的:评价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对41例患者127颗前牙和前磨牙进行IPS e.maxPress热压铸瓷全冠修复,修复后12~42个月(平均28个月),参照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修正标准对修复体的颜色匹配、边缘着色、修复体折裂、继发龋、边缘适合度以及牙龈健康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在颜色匹配方面,94.49%的修复体表现为A级,5.51%表现为B级;1.57%的全冠出现边缘着色;1颗(0.79%)修复体出现饰面瓷折裂;未发现继发龋;94.49%的修复体边缘适合度表现为A级,5.51%表现为B级;在牙龈健康方面,93.70%的修复体表现为A级,4.72%表现为B级,1.58%表现为C级.结论:在平均28个月的临床观察中,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临床修复效果优良.

  • 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护骨素在不同年龄男性下颌骨的表达

    作者:周雄文;翦新春;庞丹琳;赵志立;阳燕

    目的:观察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护骨素(OPG)在不同年龄男性下颌骨的表达.探讨RANKL、OPG与男性牙槽骨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湘雅医院2008年5月-2009年7月口腔门诊拔牙去骨及病房正颌外科手术男性患者46例.排除牙周病、影响骨代谢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及药物服用史,无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分为3组,其中青少年组10~29岁,17例,中年组30~59岁,15例,老年组60~89岁,14例.采用RT-PCR方法,观察下颌骨RANKL、OPG的表达.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总体方差分析和组间比较.结果:①与青少年组相比,中年组和老年组RANKL mRNA分别升高2.1倍和5.3倍,OPG mRNA分别升高3.3倍和4.8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ANKL和OPG值与年龄呈正相关.②中年组RANKL/OPG比值低于青少年组和老年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男性下颌骨RANKL mRNA和OPG mRNA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RANKL和OPG值与年龄呈正相关.②中年组颌骨改建活跃,与青少年组相比,骨形成大于骨吸收;③老年组颌骨吸收与骨形成均处于低水平,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 针刺加按摩推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卜令学;陈涛;陈欣;荆恒;李宁毅

    目的:通过对9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电针脉冲电刺激及按摩推拿治疗,探索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早期颞下颌关节病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96例患者.其中,肌筋膜痛54例,翼外肌痉挛4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电针脉冲电刺激组48例,按摩推拿加电针脉冲电刺激组48例,分别进行上关、下关、颊车、听宫、合谷穴位电针脉冲电刺激与按摩推拿治疗.比较观察2种疗法的治疗效果.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摩推拿加电针脉冲电刺激组疗效好于电针脉冲电刺激组,以早期肌筋膜痛患者疗效较好.结论:电针脉冲电刺激结合按摩推拿治疗早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良好疗效.

  • 2种固位方式在种植体支持固定桥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宋涛;徐培成;李煜

    目的:评价螺丝固位和黏结固位在种植体联合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共为66例患者植入185颗Straumann种植体,均为2-6颗的联冠修复.随访3a,从固位效果、对软硬组织的影响、被动就位及瓷层的抗折能力等临床指标对2种修复方式进行评价.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黏结固位方式在固位效果及瓷层的抗折能力上较好,螺丝固位在软组织的影响和维护修理的便利性上效果较好,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种植固定桥修复中,螺丝固位与黏结固位均为有效可靠的修复方式.黏结固位在2~3个单位的简单联冠修复上占有优势,而螺丝固位更适合于复杂病例的修复.

  • 低位上颌窦缺牙患者上颌窦底牙槽骨的测量分析

    作者:锁吴采;顾章愉;阮宏;郭雪华;张文斌;石慧敏

    目的:应用螺旋CT图像结合simplant软件对低位上颌窦缺牙患者缺牙区上颌窦底不同部位牙槽骨宽度及高度进行测量,探讨患者性别、年龄、缺牙时间及拔牙原因等对牙槽骨宽度与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3例上颌后牙缺失、全景片示缺牙区牙槽嵴顶距上颌窦底距离为4~6mm的患者CT图像为对象,利用simplant软件进行重建,测量缺牙区上颌窦底不同部位处牙槽骨的宽度及高度,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结果:①缺牙区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为4.03~6.00mm,平均为(5.26±0.58)mm;②在上颌窦底上方不同水平,除上颌第二磨牙在3.75mm水平处,窦底内侧壁宽度与外侧壁宽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③随年龄增长及缺牙时间延长,缺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及上颌窦底宽度显著减小(P<0.01),而对于距窦底1.25mm以上的上颌窦底侧壁宽度则无显著影响(P>0.05);④因牙周炎拔除患牙者,其剩余牙槽骨高度明显小于因冠折或无法修复的残根(冠)而拔除者(P<0.01).结论:患者年龄、缺牙时间及拔牙原因对剩余牙槽骨量具有重要影响,而对于上颌窦底上方不同水平上颌窦底侧壁宽度则影响较小.上颌磨牙区上颌窦底内侧壁宽度总体大于外侧壁宽度,植入种植体可考虑该解剖特点,并根据患者年龄、缺牙时间及拔牙原因,适当改变种植体植入位置和方向,使一部分低位上颌窦缺牙患者能够避免行复杂的上颌窦提升术.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蒋灿华;李超;石芳琼;陈新群;唐瞻贵;翦新春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例重度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经鼻腔气管捕管全麻下切除双侧颊部翼下颌韧带前方区域纵行的纤维条索,术中被动开口度达正常范围后,剪取相应大小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覆盖黏膜缺损创面,间断缝合后,碘纺纱包加压固定.术后10~14d拆除纱包与缝线后开始开口训练,定期随访并进行类固醇皮质激素黏膜下局部注射等辅助治疗,通过伤口愈合、瘢痕软化及开口度改善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例患者双侧颊部纤维条索切除后形成的手术创面,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修复均获得成功.无感染或排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颊部原手术区黏膜红润,质地柔软,开口困难明显改善.术前开口度为(12.04±2.93)mm,术中开口度为(35.46±3.17)mm,术后6个月时的开口度为(29.33±4.28)mm,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重度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手术治疗中的黏膜缺损创面,能够起到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与改善开口困难的作用,其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JIAD(KOM)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修复的应用评价

    作者:李月玲;林琳

    目的:探讨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支持进行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选取A组10例(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和B组10例(单纯种植体修复),随访比较使用3年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水平吸收的变化、软组织改变、种植体存活率及患者的满意度,采用SPSS 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2组种植体的存活率均为100%,A组骨吸收的变化为(1.0±0.028)mm,B组为(1.0±0.23)mm,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患者的满意度测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选择较好的天然牙做基牙与种植体联合修复时,对无任何生理动度的种植体而言,短期内成功修复是可行的.

  • 37例全面部骨折救治体会

    作者:应凯;杨庆福;王凡;朱永武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的急诊处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全面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钛板坚强内固定+颌间或颅颌牵引,复位次序遵循"从固定到活动,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结果:3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效果,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功能恢复正常,面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全面部骨折通过面部小切口切开,按从固定到活动,从简单到复杂的复位固定顺序,辅以颌间结扎牵引进行固定,方便、可行,可取得良好效果.

  • 本科阶段口腔正畸教学模式与质量管理初探

    作者:游清玲;钱玉芬;沈刚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专业性极强的分支学科,因而一直是口腔医学难教难学课程.本科生阶段正畸教学时数少,内容多,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医学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掌握临床技能的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教研室为了更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适应不同层次要求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坚持教学改革,加强质量管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旨在分析正畸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管理的方法,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 腮腺主导管囊肿1例报告

    作者:冯爱菊;肖文林;赵保东;周璇;孙健

    腮腺囊肿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唾液腺囊肿,分为潴留性囊肿与先天性囊肿,在腮腺主导管形成的潴留性囊肿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37岁男性病例,表现为右侧颊部的无痛性肿物,全麻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腮腺主导管囊肿.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病因、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 作者:

    The first branchial arch malformation(FBAM)is a rare congenital defect associated with anomalous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branchial arches. Cause of FBAM still remains unknown, and is thought in most cases to be multifactorial, involving beth genetic and enviromental factors. Dlx2 as a member of the Dlx homeobox gene family,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branchial arch. The tissues regulated mainly by Dlx2 are coincident with the tissues mainly involved in FBAM. Dlx2 over-expression generated by electroporation transfection can disturb the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cranial neural crest cells(CNCCs), which migrate to the branchial arches and in turn give rise to much of the facial skeleton and connective tissues. Furthermore, Dlx2 over-expression can be found in the first branchial arch spontaneous mutant mice. So we hypothesize that Dlx2 over-expression mutation causes FBAM due to an increase in cell-cell adhesion and inhibiting the migration of CNCC to the first branchial arch in the early stage, or migrating to an incorrect position and can't differentiate into normal tissues. What an exact role of Dlx2 over-expression in FBAM remains to be investigated and DIx2 over-expression transgenic mouse will be a nice model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FBAM. Supported by Key Basic Research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08JC1417800, 10JC1408700), Shanghai Loading Academic Discipline Project(S30206) and Creative Team Project of Shanghai Universities.

上海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