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시진국의국약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805
  • 国内刊号: 42-143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68
  • 曾用名: 时珍国药研究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时珍国医国药》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朱保华 周虹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喘息定药效学研究

    作者:沈祥春;陶玲;方泰惠

    目的:观察喘息定的抗炎平喘作用。方法:选用小鼠耳廓肿胀,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豚鼠喷雾引喘法,豚鼠肺支气管灌流实验。结果:88 g/kg对耳廓肿胀有显著的抗炎作用(P<0.05);88 g/kg对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44 g/kg对醋酸所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34.4 g/kg,17.2 g/kg对整体豚鼠引喘可极明显地延长潜伏期(P<0.01);8.6 g/kg可明显地延长潜伏期(P<0.05)。3个剂量组对豚鼠肺支气管灌流都具有明显的增加作用(除小剂量第8分钟由于离散度太大而没有明显差异,但从均数上仍可看出差异)。结论:喘息定具有抗炎平喘作用

    关键词: 喘息定 哮喘 抗炎 平喘
  • 木糖吸收实验方法的探讨

    作者:盛惟;黎明;杨志燕

    目的:考察木糖剂量及稀释倍数对木糖吸收实验的影响。方法:给予大鼠三种剂量的木糖,并进行500和250倍的稀释,测定大鼠尿中木糖排出量。结果:确定佳实验条件:剂量为1.5 mg/kg-1,稀释倍数为250倍。结论:在选定的条件下对蒙药那仁-满都拉可促进小肠对木糖的吸收。成

  • 银翘玉屏风汤拮抗急性风寒应激小鼠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姚实林;张杰;汪涛;程惠娟

    目的:观察银翘玉屏风汤拮抗急性风寒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N)、模型组(M)、玉屏风组(YPF)、高剂量银翘玉屏风汤组(HYQYPF)、低剂量银翘玉屏风汤组(LYQYPF)。小鼠年龄6~8周,雌雄各半,每组小鼠7~9只,实验前饲养3 d,每组动物灌胃给予相同体积的凉开水或药物。1周后,按照改进的陈新[1]的方法给小鼠风寒刺激。3 d后处死小鼠,开始检测各项指标。IL-2含量测定用RIA法,同时检测了胸腺指数和观察了胸腺的微观结构。结果:应激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胸腺发生急性病理性萎缩,IL-2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对PHA的增殖反应均明显下降。YPF,HYQYPF,LYQYPF对应激小鼠的免疫功能均有保护作用,其中以HYQYPF,LYQYPF拮抗应激小鼠免疫功能抑制的作用明显。结论:急性风寒应激介导的免疫抑制是由于激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YPF,HYQYPF,LYQYPF均能拮抗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其中以YQYPF(尤其HYQYPF)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提高作用明显。

  • 广枣三味颗粒剂清除氧自由基实验研究

    作者:杨明霞;孙福祥;乌日娜;德格吉勒呼;王亲高日布;巴根那

    目的:探讨了蒙药广枣三味颗粒剂清除和抑制超氧自由基的作用机理。方法:用VB2-Met-NBT作为氧自由基生成反应体系,观察广枣三味颗粒剂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结果:当S=50时,SC50=77.5 μg/ml(r=0.995 3);当I%=50时,IC50=73.9 μg/ml(r=0.943 7)。结论:呈剂量依赖性地清除和抑制氧自由基。

  • 蛇床子挥发油与其它促透剂合用促透效果研究

    作者:艾春媚;王晖

    目的:研究蛇床子挥发油与其它促透剂合用的促透效果。方法:在离体透皮吸收实验装置上,采用离体兔皮用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和1%氮酮预处理后作透皮吸收试验。结果: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和1%氮酮,对1%双氯芬酸钠都有良好的促透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1%蛇床子挥发油比1%氮酮促透作用强1.6倍,但1%蛇床子挥发油和5%油酸合用,与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的促透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蛇床子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促透效果,但其与油酸无协同作用。

  • 血竭消炎止痛作用研究

    作者:向金莲;张路晗;程睿;张晓华

    目的:研究中药血竭消炎、镇痛的作用。方法:大鼠琼脂肉芽肿实验,小鼠耳郭肿胀实验及扭体反应实验。结果:血竭可明显抑制大鼠琼脂肉芽肿的形成(P<0.01)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肿胀(P<0.01),明显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P<0.01)。结论:血竭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

  • 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输卵管炎性阻塞家兔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影响

    作者:程丽芳;张玉芝;刘瑾;叶向荣;刘永志;杜爱杰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输卵管炎性阻塞家兔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方法:制备输卵管炎性阻塞的家兔模型,iv给予丹参注射液1.5 g/kg,3 g/kg,1次/d,连续(43.3±4.89)d,测试对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丹参注射液组与模型对照比较可使输卵管炎性阻塞家兔红细胞膜脂的荧光偏振度减小,使红细胞膜脂区微粘度明显降低。结论:丹参注射液对炎症时的兔红细胞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花椒、肉豆蔻防霉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谢小梅;陈资文;陈和利;李大明;叶荷平

    目的:观察花椒、肉豆蔻对5种霉菌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花椒、肉豆蔻挥发油,水提液对5种霉菌的MIC和MFC。结果:花椒、肉豆蔻挥发油成分有明显的抗霉菌作用;其挥发油成分对5种霉菌的低抑菌浓度和低杀菌浓度相等。结论:花椒、肉豆蔻是高效、安全、价廉的天然防霉药物,可广泛用于食物、中药材及其制品等领域的防霉。

  • 滋阴清热煎剂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侯燕宁

    在临床治疗口腔疾患中,一些粘膜病、牙龈炎、牙周炎以及冠周炎,单纯的局部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我们配合中药滋阴清热煎剂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体会分述如下:1 病例资料 本组75例,男性26例,女性49例。年龄小者13岁,大者77岁。病人以不同程度的牙龈出血、牙周溢脓、冠周红肿、粘膜溃烂、口臭、口舌疼痛等不适感为主。2 滋阴清热煎剂的药物组成及用法2.1 药物组成玄参10 g,熟地10 g,麦冬10 g,何首乌6 g,枸杞子10 g,白芍10 g,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桑寄生10 g,沙苑子10 g,地骨皮12 g。2.2 用法制成煎剂,每日早晚服,连服1~2个月。3 疗效判定3.1 显效用药在3~5 d后主诉病情减轻,疼痛消失,急性炎症消退。3.2 好转用药在10 d后病情好转,症状减轻,但局部仍有炎症表现。3.3 较差用药在1个月以上,虽然症状减轻,但仍有新的炎症形成。

  • 倒悬旋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作者:严金林;桂志雄;方晓明

    牵引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临床上除手术疗法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牵引和手法是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疗效和疗程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牵引方法与疗效疗程的影响进行了观察,总结出倒悬旋扳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以症状、体征及CT片为诊断依据,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5例,随机分成三个治疗组。即:A组105例以倒悬旋扳法为主要治疗手段;B组100例以平牵+手法治疗主要治疗手段;C组100例以三维立体牵引(快牵)为主要治疗手段。2 治疗步骤 倒悬自重牵引,采用黄石市健身医疗器械厂生产的DKQ-Ⅱ型和WKQ-Ⅲ型牵引床作为牵引器械,可缓慢地将人体倒悬与地面垂直成90°,此时可利用人体自重进行腰椎牵引;用推、扳、揉等法放松腰大肌,腰骶肌及臀大肌,并点拔肾俞、环跳、秩边等穴位;腰部后引伸;左右旋转斜扳;弹拨臀大肌及梨状肌;拍击腰骶部;用按、揉、一指禅推等法行放松性手法。治疗完毕后嘱患者腰围固定卧床休息2 h,1次/2 d,10~20 min/次。3 疗效评定与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腰腿痛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为治愈;腰腿痛症状及阳性体征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正常为显效;腰腿痛症状及阳性体征与治疗前相同或稍有好转为无效。3.2 治疗结果见表1。

  • 理饮汤治愈顽固性包裹性胸腔积液1例

    作者:郑强

    王某,女,50岁。右侧胸闷压气1 a余,经胸部拍片诊为"包裹性胸腔积液"。曾多次在胸部B超定位下穿刺排液,并静滴抗菌素抗感染,但效果不佳,积液不减。遂请中医治疗。余查其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弱,胸闷,心悸气短,卧懒言,纳呆。考虑证属心肺阳虚、脾失健运、饮停胸胁。治当温阳利水、健脾益肺,遂投理饮汤:白术12 g,干姜15 g,桂枝6 g,炙甘草6 g,茯苓15 g,生杭芍6 g,橘红12 g,川朴12 g,生黄芪15g。水煎服,1剂/d,10剂为1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病人胸闷明显减轻,饮食增加。又服10剂,胸闷基本消失,仅在活动后略感胸闷,继进10剂,诸症悉除,胸片示包裹性胸腔积液吸收。 体会: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比较困难。西医多采用抗感染和B超定位下抽液等方法。但因胸部纤维等包绕,有时积液难以抽出。本例病程较长,据其症舌脉表现属于心肺阳虚,脾湿不升,聚而为饮,停于胸胁,阻遏气机,从而发病。上述病机与理饮汤一致。理饮汤出于近代名医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专为痰饮而设。方中桂枝、干姜助心肺之阳而宣通之;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川朴宣畅气机;白芍取其酸敛之性,以防温热太过;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利饮;生黄芪补气益肺,全方标本兼治,使积液得除,并且杜绝其再生之道,终愈顽疾。

  • 消痘汤治疗面部痤疮35例

    作者:周彩华

    面部痤疮又称青春痘,好发于青年。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痤疮杆菌、内分泌因素有关。中医认为痤疮乃肺胃蕴热、郁蒸肌肤而成。笔者观察用我们自拟的消痘汤治疗,有一定疗效。现小结于下:1 临床资料 治疗3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16~31岁;病程短1个月,长5 a;所选病例皮损均在面部,以丘疹、脓疱表现为主。2 治疗方法 消痘汤选用江阴天江制药厂生产的免煎中药饮片,由黄连、黄芩、地骨皮、桑白皮、枇杷叶、丹皮、赤芍、天花粉等组成。 所有病例未采用其他内服药,少数脓疱明显者配合外用硫黄炉甘石洗剂,1个月为1疗程。3 治疗结果3.1 疗效判定标准皮损基本消退者为基本治愈;皮疹消退明显者为显效,无明显消退者为无效。3.2 结果 35例中基本治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平均治疗2个疗程,见效快者为治疗2周,慢者治疗3个疗程。4 小结 《医宗金鉴》称本病为"肺风粉刺"。中医辨证认为是肺胃蕴热、郁蒸肌肤而成,治疗当清解肺胃热毒。本方消痘汤乃中医古方枇杷清肺饮加减。方中黄连、黄芩苦寒,专泄肺胃之火;丹皮、赤芍凉血清热;枇杷叶轻宣肺热,又引药入肺经;地骨皮、桑白皮、天花粉清肺润肺,共奏清热解毒之功。

  • 中药回乳58例临床体会

    作者:王雨敏;吴玉茹

    笔者自1993年以来,运用中药回乳5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中,门诊病人28例,住院30例;年龄小21岁,大35岁;足月产后3例,中期引产后5例,哺乳期47例。2 治疗方法 口服自拟回乳灵,1剂/d,分两次服,至乳汁停止分泌。3 方剂组成 当归15 g,赤芍10 g,牛膝15 g,益母草15 g,丹参10 g,青皮10 g,瓜蒌15 g,川楝子10 g,元胡10 g,炒麦芽30 g。蒸乳发热加蒲公英15 g,金银花15 g,柴胡10 g;气虚者加党参15 g,黄芪10 g;乳房胀痛用皮硝100 g,布包敷两乳。4 治疗结果 经治58例,服药5剂停止泌乳者46例,服药7剂停止泌乳者12例,治愈率100%。5 典型病例 李某,女,24岁,已婚。主诉因产后半月,新生儿夭折,需要回乳而来诊。证见两乳胀痛难忍,舌苔薄黄,脉弦,此乃肝郁气滞,乳汁瘀积所致。治宜疏肝解郁,下血回乳。予回乳灵,水煎服,1剂/d,服药1剂,两乳胀痛减轻,乳汁分泌减少,连续用药5剂停止泌乳。6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乳房属肝,乳汁为冲任气血所化生。《景岳全书》"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论述了人体乳汁分泌与冲任气血有关,下行则月经按时来潮,上行则乳汁应时而至。笔者根据中医学乳汁形成的理论,拟疏肝理气,引血下行为法,在传统处方免怀散的基础上,经过加减化裁组成回乳灵。方中当归、赤芍、益母草、丹参、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青皮、瓜蒌、川楝子、元胡、麦芽疏肝理气,散结止痛。诸药配伍,共合理气化瘀,下血回乳之功。临床用本方加减回乳疗效显著。

  • 完带汤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8例

    作者:唐志安

    慢性前列腺炎是较常见的一种男科疾病,临床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浊或伴有会阴、小腹、腰等部位疼痛。一般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而中医药疗法有一定优势。笔者运用完带汤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外科学》中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1.2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年龄22~60岁,平均36岁;病程4个月~10 a,平均2 a。2 治疗方法 本次所有病例均采用江阴天江药厂生产的免煎中药饮片。完带汤加减药物组成:山药、白术、苍术、赤芍、党参、车前子、柴胡、荆芥、陈皮、鱼腥草、马鞭草、失笑散、六一散。1剂/d,30 d为1疗程,共观察治疗2个疗程。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症状及体征消失,连续2次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数小于10个/HP,为临床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减轻,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数大于10个/HP而小于20个/HP,为显效;症状及体征减轻,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数有减少,卵磷脂小体含量有增加,为有效;症状、体征、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数、卵磷脂小体含量均无改善,为无效。3.2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

  • 齐刺温针治疗棘间韧带损伤80例

    作者:邵伟立

    棘间韧带损伤是腰背疼痛的常见病因,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运用齐刺配合温针治疗该病80例,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小26岁,大65岁;病程短1 d,长2 a余;发于胸椎者20例,发于腰椎者60例。2 治疗方法2.1 取穴阿是穴,即病变的棘间韧带上的压痛点,位于棘突间隙;阿是旁穴,阿是穴旁开0.2~0.5寸,左右各1穴。2.2 操作患者侧卧位或俯卧位,以舒适为宜。用1.5寸毫针直刺阿是穴,用1.5寸毫针斜刺阿是旁穴,针尖直对阿是穴;进针后均施提插捻转手法,以患者感到酸胀即可。再将艾条剪切成2 cm左右的艾段,套于阿是穴的针柄上,点燃,让其燃尽。每次点2个艾段后出针。治疗1次/d,5次为1疗程,间隔2 d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2~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局部无压痛,6个月内未复发,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活动正常,局部重压以及劳累,受寒后仍有轻微不适感,为显效;症状减轻,功能活动好转,体力活动后复发,再经治疗可缓解,为有效;症状、功能活动、局部压痛均未改善,为无效。3.2 治疗结果 80例患者中,痊愈58例,占72.5%;显效14例,占17.5%;有效10例,占10%。总有效率是100%。4 典型病例

  • 银黛合剂治疗婴幼儿肺炎54例观察

    作者:胡志班;张爱华;叶剑林

    肺炎(Pneumonia)是临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研读《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1]一书,以银黛合剂治疗婴幼儿肺炎,每获良效。现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 86例肺炎患儿均系住院病人,其诊断标准依据文献[2]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银黛合剂)54例;对照组(西药)32例。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等表现,无并发症、合并症。两组年龄、病因分类、X线检查见表1,表2,表3。

  • 手术辅以大承气汤治疗十二指肠损伤12例报道

    作者:乐敬

    笔者自1985~1998年共收治了十二指肠损伤病人12例,通过临床诊断分析,放射拍片检查,及早手术处理并辅以中药大承气汤治疗,术前口服泛影葡胺和术中胃管注入美蓝液检查,避免了漏诊和误诊及手术并发症。治愈率较高。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在7~62岁之间;闭合性损伤7例,开放性损伤2例,医源性损伤3例;球部损伤3例,降部损伤6例,水平部损伤2例,升部损伤1例;伴后腹膜血肿9例,肝破裂2例,左肾挫伤或挫裂伤5例,肋骨骨折血气胸3例。除3例医源损伤外,伴其他损伤发生率几乎100%。1.2 诊断十二指肠由于它位于右侧腹膜后,位置深,临床上受损的机率较少,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膜刺激征和剧烈的腰病。本组有6例表现为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剧烈腰痛3例,有4例腹腔穿刺有阳性体征发现。7例作了腹部拍片,仅2例见膈下有游离气体,6例右肾周围有气体征,腰大肌模糊,3例作了口服泛影葡胺胃十二指肠检查,3例病人均见泛影葡胺从十二指肠破损处流出,2例因肝破裂在术中发现。有2例因腹膜刺激征在剖腹探查术中发现,2例术中十二指肠周围无黄染和捻发热,仅有血肿而怀疑十二指肠损伤而作了美蓝液胃管注入可见十二指肠破损周围被染成暗紫色,2例术中漏诊,术后发现后再手术。2 治疗方法2.1 手术方式早期的十二指肠手术操作主要指伤后6~12 h以内,损伤较轻,污染少的可以做1期修补加积极的引流。12 h以后损伤严重的十二指肠损伤除作一定的修补和引流外主要是作转流术即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本组12例病人,4例作了1期修补,其中有1例修补失败后再作了转流术。2例作了修补加转流术。3例作了十二指肠造瘘持续负压吸引加转流术。3例医源性损伤均作了转流术。

  • 五倍子粉外用治疗婴儿红臀116例

    作者:陈凤翠;钟艳

    婴儿红臀又称臀部红斑或尿布皮炎,乃因尿布浸渍或腹泻后未擦洗干净,磨擦后造成的尿布区域擦烂,多发生在肛周、臀部、大腿内侧及生殖器,可蔓延到会阴、整个臀部及大腿外侧。表现为臀部皮肤发红、脱落或糜烂。如不及时治疗可继发感染形成微小脓疱及溃疡,使患儿疼痛,哭闹不安。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五倍子粉局部涂抹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均为门诊及住院婴儿,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均确诊为婴儿红臀,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6例,男62例,女54例;对照组72例,男38例,女34例。两组患儿年龄均小于1岁。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将五倍子烘干,用粉碎机粉碎成细小粉末(120目)。患儿每次大小便后用温开水清洗患处,拭干后在患处均匀地撒敷1层五倍子粉。3~5 d 为1疗程。2.2 对照组患儿每次大小便后,用温开水清洗拭干后,撒上爽身粉或涂以2%龙胆紫,重者用氧化锌软膏,继发感染者加用抗生素。3 结果3.1 疗效判断标准哭闹消失,局部红肿消退,肤色正常,有破损者已干燥结痂,为治愈;哭闹消失,局部红肿减轻,面积缩小,皮损干燥,有的已结痂,为好转;症状无明显好转,为无效。3.2 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结果见表1。

  • 新复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作者:金凌皎;刘胜利

    病毒性心肌炎50%以上伴有心律失常,经急性期治疗以后,有些留下室性早搏的后遗症。病人常感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目前无理想治疗方法。笔者采用新复脉汤治疗此类病人30例,并与西药治疗组26例作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7~12岁7例,13~25岁14例,26~41岁9例;合并有房性早搏者8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疗程3个月~2 a,平均9个月。对照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7~12岁6例,13~25岁12例,26~41岁8例;合并有房性早搏者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病程3个月~2 a 8月,平均8.5个月。治疗组气血(阴)两虚证23例,气虚血瘀证7例。对照组气血(阴)两虚证21例,气虚血瘀证5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病程、中医证型和室早分级经统计学处理,P>0.05,其差异性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皆为住院病人,其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符合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会议制订的标准[1],病程在3个月以上。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早搏,或伴有房早、房室传导阻滞,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30次/h,并经临床诊断排除冠心病、高心病、甲亢病和其它类型的心肌病。1.3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悸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辨证选择气血(阴)两虚证和气虚血瘀证。1.4 室性早搏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悸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分为轻、中、重度三级。治疗组中轻度7例,中度18例,重度5例;对照组中轻度7例,中度16例,重度4例。1.5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中药新复脉汤:炙甘草10~15 g,黄芪30~60 g,当归8~15 g,生地黄8~15 g,麦冬8~15 g,桂枝5~10 g,麻仁8~15 g,丹参8~30 g,苦参10~20 g,大枣5~10枚。气虚、阴虚明显者分别加入人参3~9 g,玄参10~20 g;血瘀明显者加入川芎6~15 g。诸药文火水煎2次,每次得药汁约150 ml,两次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服用,1剂/d。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的慢心律、维生素C和复合维B,ATP。3次/d。疗程均为3周,期间均停用其它一切中西药物。

  • 当归芍药散治疗肾系病证举隅

    作者:齐岭山;贾士安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原为妊娠腹痛而设。笔者用于治疗多种肾系病证,疗效亦佳。现举数案并讨论于下。1 特发性水肿 张某某,女,51岁,1996-05-03初诊。双下肢浮肿10 a余,多次查尿常规均正常,服西药利尿剂肿可暂轻,但停药辄复发。诊见形体较胖,胫踝浮肿,按之凹陷,脘痞纳呆,小便短涩,舌淡紫,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涩。查尿Rt、血Rt、肾功能、肝功能、血T3、T4、TSH、心电图、心脏多普勒均无异常;立卧水试验(+)。西医诊断为特发性水肿,中医诊断为阴水。证属水停血瘀,脾气亏虚。治以利水化瘀,益气健脾。当归芍药散合春泽汤加减: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6 g,茯苓30 g,白术15 g,泽泻15 g,猪苓15 g,桂枝6 g,党参10 g,陈皮10 g。服6剂后,小便量增多,足踝肿明显减轻,脘痞消失。上方出入继服24剂,胫踝浮肿全消,小便调畅。随访3 a未复发。2 肾盂肾炎合并肾积水 杜某某,女,44岁,1997-06-18初诊。腰痛,尿频尿痛反复发作3 a,因工作烦劳加重6 d。诊见腰痛,以右侧为著,尿频灼痛,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平素月经色黑有块,两目下黯黑,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滑。右肾区叩击痛(+)。查尿Rt:PRO±,BLD+2,WBC+2,粗颗粒管型少许;12 h尿沉渣计数:RBC 2.20×106个,WBC 2.000×1010个,管型1.2×104个;B超:右肾集合系统光点分离,探及1.5 cm×0.8 cm无回声暗区;腹部平片未见泌尿系结石及占位性病变。西医诊断为肾盂肾炎合并肾积水。中医诊断为劳淋。证属下焦湿热,饮停血瘀。治以清利湿热,化饮祛瘀。当归芍药散合石韦散加减:当归10 g,赤芍30 g,川芎10 g,茯苓15 g,白术10 g,泽泻15 g,石韦30 g,瞿麦15 g,车前子15 g,冬葵子30 g,白花蛇舌草30 g,滑石30 g,甘草5 g。服12剂。尿频尿痛消失,仍腰酸痛,目下暗黑,上方去瞿麦、滑石、白花蛇舌草,加大黄6 g,土鳖虫10 g,桃仁10 g,杜仲10 g,川断10 g,怀牛膝10 g。服30剂,腰痛消失,小便通畅,目黯减轻,月经正常。复查尿Rt、双肾B超无异常;12 h尿沉渣计数正常。随访2 a未复发。

  •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

    作者:朱玲华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应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与用川芎嗪治疗42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7.285 7,P<0.01)。结论:在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可靠。

  • 推拿加走罐治疗急性腰扭伤156例报告

    作者:张嗣家;叶树发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多发病之一,大部分患者伴有脊柱小关节错位。笔者自1993年以来,用推拿加走罐疗法治疗本病15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56例中,男性122例,女性34例;年龄在16~55岁之间;发病时间短为1 h,当天治疗的28例,1周内治疗的128例。大部分病人受伤时听到腰部有"喀嚓"的响声,随即出现腰部疼痛。临床表现主要是腰部疼痛,屈伸转侧受限,腰部后伸时疼痛加剧,大部分患者单侧或双侧臀上皮神经区有压痛,并见脊柱腰段向左或向右侧偏歪,或有单侧,或双侧棘旁或横突或腰肌有压痛。2 治疗方法2.1 松解法患者俯卧位,先以轻快柔和的法、掌揉、肘揉法,以松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痉挛,缓解疼痛,进而以推拿手法加强效果,约15 min。2.2 斜扳法急性腰扭伤患者,大部分病人伴有腰后小关节错位,查体时见脊柱腰段棘突向左或向右侧偏歪;患者仍取俯卧位,向左侧偏歪的,术者站在患者左侧,左手拇指顶按在偏歪的棘突左侧,余四指按压住腰部,右手置于患者右肘部,左手拇指用力前顶,右手用力后搬,双手协调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搬,此时听到患者腰部有轻微的"喀"声即可,向右侧偏歪者,则在相反的方向斜搬,再在腰部作轻柔的揉手法2 min以顺气理筋。2.3 拔火罐以3号玻璃罐2个,用闪火法在棘突双侧旁开1寸腰骶关节处吸住后向上走行至肩胛骨内侧中上段即起罐,重复5~6次,以皮肤潮红为度,然后在腰部痛点处双侧对称留罐3~5 min。

  • 推拿加中药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作者:杨文华;杨春花;吴和平

    腰椎是日常生活负重大、活动多、支持人体上半身重量的部位。椎体之间有椎间盘起协调作用和缓冲作用。由于承受压力较大,损伤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近几年来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实践,采用推拿加中药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4例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发病年龄20~30岁者占13例,30~40岁者占30例,40~50岁者占29例,50岁以上占12例。1.2 诊断依据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病史。下腰部疼痛,腰部倾斜,跛行,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或单侧坐骨神经痛。检查:腰椎侧弯、平扳、后凸畸形、棘间及椎旁压痛、向臀及下肢放射痛、梨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均阳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测定减弱或消失、患肢肌肉松弛或萎缩。X线检查:椎体侧弯、棘突偏斜、生理曲度消失、椎间隙不等宽或狭窄。CT检查示椎间盘突出。2 治疗方法2.1 推拿方法患者俯卧,从两侧的肩中俞起推至腰骶部,用拇指指面、大小鱼际或掌根反复推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拨肌腱、揉肌群,解除肌痉挛。再按肩中俞、肾俞、肝俞、脾俞、秩边、环跳、风市、委中、承山等穴(交换使用),达到通行气血,舒通经络。令助手牵引患者双下肢,持续牵抖同时,行腰骶部叠掌闪掌法2次。其后抬腿过伸、旋转端腰,屈膝屈髋旋转抬腿过伸而结束手法。达到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移,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刺激,松懈粘连的神经根和肌纤组织。

  • 克毒口服液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王昊;申平

    内毒素血症的病原体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G细菌)菌体细胞壁内的脂多糖(LSP)。它可在细菌死亡,细胞壁崩解时释放,活菌也可以发疱形式将其释出。内毒素分为外源性(G细菌感染)及内源性,内源性内毒素即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由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过多,或经异常途径进入体循环所致。研究表明,肝硬化失代偿并发内毒素血症占70%以上,并与肝功能的状态有明显相关性。内毒素血症一旦出现便可加速肝细胞的死亡,促进肝纤维化并使肝硬化的相关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HRS)、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提早出现。如能及早发现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内毒素血症,可防止肝硬化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延长病人寿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于1995~1996年间,采用益气健脾、化痰活瘀、通腑泻浊,清热解毒之克毒口服液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80例,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1 病例选择 病例选择标准:肝硬化失代偿期者;能坚持长期服药者;愿接受中药治疗者;肝性脑病二级以上者(sherlok五期分法);鲎试验(+)者。据以上标准共80人入选,其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年龄大者60岁,小者33岁;Tipps术后5例,脾切加分流者10例。

  • 妇血康冲剂治疗妇产科血证疗效观察

    作者:傅红专

    妇产科血证是妇产科的常见病。由各种原因引起,如人流术及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过多、产后恶露不绝、上环后出血、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等所致出血。我院采用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滇桂艾纳香的妇血康冲剂治疗妇产科血证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我院自1999-10~2000-05-80例门诊病例用药后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80例患者年龄小21岁,大56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人流术及药物流产后出血过多12例,产后子宫出血6例,产后恶露不绝16例,上环后出血10例,月经过多或月经期延长2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出血8例。将上述各种疾病各取2例为对照组,其他为治疗组。即治疗组66例,对照组14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66例给予妇血康冲剂冲服,3次/d,10 g/次。有炎症患者加服氟哌酸,3次/d,0.2 g/次。对照组14例,给予止血芳酸片口服3次/d,0.5 g/次。有炎症者加服氟哌酸3次/d,0.2 g/次。7 d 为1个疗程。3 效果 治疗组66例,完全止血56例,占84.8%;出血量明显减少8例,占12%;出血量无明显变化2例,占32%;总有效率96.8%。对照组14例,完全止血10例,占71.4%,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占14.3%;出血量无明显变化2例,占14.3%;总有效率85.9%。显然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 消炎利胆片致药疹1例

    作者:乔小云;张征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9岁,因患胆结石多年,常常出现疼痛等症状,服用消炎利胆片,症状缓和后停药月余,近期又出现疼痛症状,在我院开得消炎利胆片(批号991117,广州军区龙华制药厂生产),首日服用3次,2片/次,无任何不适。次日早晨6时左右服用2片,近11时自觉皮肤瘙痒,并未在意,14时左右继续服药2片,约过1 h,全身瘙痒症状加重,继而全身皮肤呈现粟粒样红色丘疹,高出皮肤,压之褪色,以躯体及四肢更为显著,即到皮肤科就诊,诊断为药物过敏,停药。立即按常规服用扑尔敏片,肌注地塞米松针5 mg,症状减轻,至次日6时左右完全恢复正常。停药1 d后,再次服用消炎利胆片,又出现过敏症状。换服舒胆通未出现上述反应。2 讨论 消炎利胆片是由穿心莲、苦木、溪黄草等中药制成,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道炎症,出现药疹等皮肤不良反应,临床未见过报道。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的消炎利胆片后停药,近期服用此药结果出现过敏史,其发病机理,可以认为是消炎利胆片引起的继发免疫反应,患者第一次服用消炎利胆片,初次接触抗原,有致敏淋巴细胞产生,体内开始产生相应的抗体,先是IgM,后是IgG,然而抗体效价低,数量少,亲和力也低,是原发免疫应答,为致敏阶段,当时没有明显症状而被忽视,约月余,再次接触同一抗原,虽剂量不变,却很快产生大量的IgG为主的特异性高效价抗体,维持时间长,亲和力强,此为反应阶段,致敏细胞即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招引大小吞噬细胞前来围聚,血管通透性增加,于是出现局部红肿,药疹等过敏症状。消炎利胆片会引皮肤过敏反应不多见,更何况是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再次使用所发生,较难引起重视。本例提示:过敏体质倾向患者,使用消炎利胆片时,应保持高度警惕,以防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 活血舒筋膏治疗腕部扭伤36例

    作者:李祥运;李喜香

    腕部扭挫伤是由于跌仆时手掌或手背着地或用力过猛迫使腕部过度背伸,掌屈及旋转活动引起韧带、筋膜的扭伤或撕裂,伤后腕部肿痛或酸痛无力,功能障碍,X线未见异常,是骨伤科常见病。我们使用自拟活血舒筋膏治疗腕部扭挫伤36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均为腕部扭挫伤病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小者6岁,大者67岁;6~15岁15例,16~49岁18例,50岁以上3例;1 d 内就诊者18例,1~3 d 就诊者15例,4~7 d 内就诊者3例。2 治疗方法2.1 药物(活血舒筋膏) 当归60 g,生地、大黄各120 g,羌活90 g,白芷、赤芍、独活、乳香、没药、木瓜各60 g,血竭40 g,冰片5 g。2.2 用法以上诸药(除血竭、冰片外)粉碎,过120目筛,血竭、冰片单研,过120目筛,混匀,用蜂蜜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更换1次/3~5 d。2.3 治疗方法依据不同的损伤机理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腕部扭伤分为背伸型及屈曲型两类。治疗时首先在腕部作抚摩、揉、捏等手法,再拿住拇指及第1掌骨自外向里摇晃数次并作拔伸牵引。对于背伸型损伤将该药膏敷于腕背侧,并用胶布固定于稍屈曲位,对于屈曲型损伤,将该药膏敷于腕掌侧并用胶布固定于稍背伸位。

  • 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青少年近视眼

    作者:石杰

    1998-08~2000-08,我科采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青少年近视眼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观察10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小6岁,大17岁。疗程1~2 a。2 药物与方法 用麝香虎骨膏或关节止痛膏剪成约1.5 cm大小的四方形状,取王不留行籽先固定在胶布上,对准穴位左、右耳目、眼、肝穴进行贴穴固定。嘱患者按摩耳穴固定穴各1次/h。要求按摩耳穴上有酸、麻、胀的感觉为得气。换药1次/3 d,10 d为1个疗程。3 疗效判定与结果3.1 疗效判定眼视力在原基础上提高4行以上为显效;提高2行者为有效;无改善者为无效。3.2 结果本组100例,均经贴穴治疗3个疗程。眼视力由4.0提高到4.2者62例,由4.6提高到5.0者36例,无改善者2例,总有效率为96%。4 典型病例 唐某某,男,12岁,学生。1999-04-02初诊。检查视力左眼4.4,右眼4.5。按上述贴穴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视力,左眼由4.4提高到4.8,右眼视力由4.5提高到5.0。随访6个月未复发。5 讨论 近视为眼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青少年,轻重不一。治疗方法主要有戴镜矫正视力,手术治疗等。但手术治疗有很多并发症,且价格昂贵,患者不易接受。 中医认为王不留行籽入肝经,其性走而不守,善利血脉。《内经》曰:"肝受血而能视。"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的作用是一种物理压迫的性质。肝开窍于目,眼睛是肝的外经,视力的强弱与肝有着直接的关系。肝目同源,血脉通利,则目视物清楚。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通过按摩能促进肝经的血脉畅通,从而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

  • 口腔溃疡治从脾胃心得

    作者:张崎

    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为临床常见病,有的病程较长,病情顽固,运用常法难以收效。笔者从脾胃入手,治疗此病,常获良效。1 脾胃炽热型 刘某,男,32岁,1999-07-12初诊。患者1个月前出现口腔溃疡,进食说话困难,疼痛剧烈,在外院就诊,先后用西瓜霜、华素片、维生素、螺旋霉素等药治疗,未见缓解,今来我科就诊。刻诊:舌两侧边缘、右颊见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溃烂点,共4个,周围充血明显,有灼热疼痛感,伴面红口渴,胃脘灼热胀痛,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数。此脾胃热甚,上炎于口所致,治拟泄热通结,上病下取。方用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0 g,厚朴10 g,枳实6 g,黄芩10 g,玄参10 g。服药3剂,病情好转,口内溃疡缩小,疼痛明显减轻,大便已畅,用上方加减再服5剂,溃疡愈合,疼痛消失。6个月后因上感来诊,谓口腔溃疡治愈后未出现复发。 按:《医学传心录》云:"口疮者,脾火之游行。口者,脾之外候也,脾火上行则口内生疮。"该患者平素喜嗜油腻炒炙之品,损伤脾胃,积热内蕴,热盛化火,下移肠道则便秘,循经上蒸故尔口舌生疮。治用小承气汤攻下通腑,清热消积;配以黄芩、玄参清除上炎之火。如此配伍,则腑通热降,火熄疮愈。2 脾胃阴虚型 赵某某,女,37岁,1998-05-05初诊。患者1 a来,口腔溃疡反复出现,曾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时轻时重,疗效欠佳,今日来我科就诊。诊见左颊及上唇各有一绿豆大小之溃烂点,色苍白,疮周红肿,疼痛,食后尤甚,伴口干咽燥,食欲不佳,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脉象细数。此乃脾胃阴亏,内火上炎使然,治拟滋脾胃阴津,降脾胃虚火。方用益胃汤加味:北沙参12 g,麦冬15 g,生地12 g,玉竹10 g,天花粉15 g,知母10 g,川牛膝10 g。上方服用5剂,唇内溃烂面趋于愈合,疼痛不显。继服7剂,溃烂面全部消失,停药3个月后曾复发1次,照服上方又愈,至今再无复发。

  • 关元穴注射治疗急性胃肠炎96例疗效观察

    作者:武玉响;毕研松

    小儿急性胃肠炎是儿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儿起病急,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与补液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应用关元穴局部药物治疗患儿9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病例中,男59例,女37例,小3个月,大6岁,平均3.5岁;发病短者3 h,长者48 h,均排除其他疾病,以急性单纯性胃肠炎确诊。2 治疗方法 嘱患儿仰卧,取关元穴位,以庆大霉素4万 u、地塞米松5 mg、胃复安10 mg、2%普鲁卡因0.5 ml配成混合制剂,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以6~7号针头快速刺入穴位,产生酸麻胀重或痛感后,提插几次以增加疗效。确认回抽无血后,慢慢将药物推入。一般穴位注射1次,必要时12~24 h重复1次。3 疗效判定标准3.1 治愈凡经治疗20 min腹痛明显减轻,腹泻次数减少,呕吐停止,不禁食,1 h腹痛腹泻停止,1 d内恢复正常状态为治愈。3.2 显效凡经治疗20 min 腹痛逐渐减轻,停止呕吐,不禁食,1 h后腹痛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口服少量痢特灵及补液,36 h后恢复正常状态者为显效。3.3 有效凡经治疗20 min 后腹痛减轻,呕吐次数减少,禁食6 h,1 h后腹泻次数减少,口服液体及痢特灵后48 h恢复正常状态者为有效。3.4 无效凡经治疗1 h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无明显改善,经两次治疗仍无改善而改为其他方案治疗者,判为无效。

  • 增液润肠饮治疗习惯性便秘105例

    作者:叶成德

    自1994-10~1999-10,笔者用自拟增液润肠饮治疗习惯性便秘10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5例均是门诊病人,其中男59例,女4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短1 a,长15 a。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便秘诊断依据:①排便时间延长,3 d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②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③经肠镜或 X 线钡剂灌肠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2 治疗方法 增液润肠饮组成:党参30 g,火麻仁(打碎)30 g,郁李仁15 g,柏子仁15 g,肉苁蓉15 g,当归15 g,炙甘草10 g。随证加味:气虚者加白术50 g,北芪30 g;血虚者加何首乌30 g,熟地30 g;阳虚者加熟附子10 g,炮姜10 g;便血者加槐花15 g,地榆15 g;腹痛较剧者加砂仁(后下)10 g,香附15 g。1剂/d,水煎服,留渣复煎,分早晚2次服,15 d 为1疗程,多治疗3疗程。

  • 理血王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作者:吴火妫;杨丽英

    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妊,以其安全、有效、方便而被广泛利用。为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期,我院1998年起药物流产术后常规应用理血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门诊符合药物流产条件自愿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8人,对照组62人,其中年龄大的40岁,小的19岁。两组年龄停经月份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药流者服米非司酮25 mg,12 h/次,连用6次,服后1次药时同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见有完整的绒毛排出后,治疗组口服理血王2片,2次/d,共5 d。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口服维生素C 0.2 g,3次/d,共5 d。两组药流后8 d,15 d,42 d随访。1.3 对比指标阴道出血量,服用药流后1周内的阴道出血量与自身平素月经量相比,记录分为多于月经量、月经量、少于月经量;阴道出血时间,从阴道出血开始直至完全干净的持续时间。1.4 结果见表1。治疗组68例,失访2例;对照组62例,失访3例。2 讨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妊,由于其安全、有效、方便,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其安全流产率达90%以上,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主要是药流术后,阴道出血时间过长,出血量多,这样不仅给妇女带来不便,而且可诱发子宫内膜炎。我院1998年起在药流后用理血王治疗,不但减少了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而且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养肾阳法运用举隅

    作者:朱应来;张增明;杨庆臣

    养阳一词始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为人们应顺应四时阴阳以摄生。养即补养,养阳即补养人体阳气之不足。纵观前人阳虚的论述,有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各脏腑均依赖于肾阳的温煦。它脏阳虚日久可损及肾阳。养肾阳是治疗阳虚的重要手段。然临床上肾阳虚证状不明显,根据其阳虚的病理产物及脏腑阴阳的关系,来用养肾阳法治疗疾病,从而凿宽了养肾阳法的治疗领域。现将养肾阳法的运用举例如下:1 外阴湿露案 郭某某,女,40岁,干部。外阴流黄色分泌物2 a余,经妇科检查诊为附件炎,经阴道内放置妇炎灵及静滴氨苄青霉素,好转,黄色分泌物变为清水样物。再用氨苄及氧氟沙星,不见好转,遂求治于余。刻诊:面色如常人,体质胖,舌质淡红,苔薄白,身无异常气味,腰腹疼有坠胀感,大小便正常,月经有血块,脉沉。诊为脾肾不足,带脉失约,兼有血滞。治以补脾益肾,和血止痛止带。处以完带汤加味:炒白术30 g,苍术30 g,陈皮10 g,党参30 g,白芍10 g,车前子(包煎)10 g,柴胡6 g,黑荆芥6 g,山药30 g,川断10 g,杜仲10 g,五味子10 g,乌贼骨6 g,元胡10 g,当归10 g,甘草6 g。水煎分2次服,1剂/d,服至10剂,腰腹痛减轻,外阴分泌物减少,唯外阴湿露。效不更方,继服6剂,腰腹痛无,坠胀感消失,仍外阴湿露。此系肾阳不足,阴湿不化之象,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上方加肉桂6 g,制附子6 g,继服3剂,外阴湿露已无,后服以金匮肾气丸善其后。临床上虽肾阳虚不明显,但有水湿阴邪不化之象,可用养肾阳法治之,阴得阳则解。

  • 育阴法治疗鼻衄

    作者:马淑芹;王翠莲;李会

    近2年来我们采用育阴法治疗鼻衄,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小20岁,大52岁,平均年龄40.5岁;病程1个月至1 a,平均为6个月。2 药物组成与用法 仙鹤草25 g,血余炭10 g,南沙参10 g,北沙参10 g,干地黄12 g,白芍10 g,当归10 g,旱莲草10 g,藕节25 g。上药水煎30 min取汁,约200 ml,2次/d,病情严重者口服3~4次/d。3 疗效判定与结果3.1 疗效判定临床症状消失,鼻出血停止为治愈;用药后症状改善,鼻出血大为减少为好转。3.2 结果本组治疗20例,治愈16例,好转4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4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27岁,农民,1999-10-12初诊。2个月前始有断续性鼻出血伴有头昏耳鸣,目眩心悸,体疲乏力,诊见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面色苍白。诊断为鼻衄。按上述方药治疗(用药6剂)而告愈。随访1 a未再复发。

  • 乌鸡白凤丸和固漏饮合用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作者:吴斯金

    笔者近年来以乌鸡白凤丸和固漏饮合用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又称功血),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在18~32岁,自述阴道不规则出血,时轻时重,淋漓不断,面色少华而颧红,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2 治疗方法 乌鸡白凤丸(广州陈李济或北京同仁堂生产)1丸,口服,1次/d,30 d为1疗程。固漏饮(自拟方)[1]:当归、川芎各3 g,黄芪、熟地、乌贼骨各30 g,白芍15 g,生炒蒲黄、五灵脂、三七(冲服)、茜草、血余炭各10 g。水煎服(自月经来潮第7 d开始服),1剂/d,日服3次,一般病人需服固漏饮3~24剂。3 治疗结果 56例每治每验。用药1个疗程,均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月经正常。随访3~6个月未复发。4 讨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又称功血,是妇女中常见的月经病之一。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引起的子宫出血。分无排卵型功血和排卵型功血两种,前者以排卵功能发生障碍,好发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后者系黄体功能失调,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出血时间长或淋漓不止。 乌鸡白凤丸为乌骨鸡,白芍、丹参、香附、当归、黄芪、生熟地等药组成;固漏饮为当归、川芎、黄芪、熟地、乌贼骨、白芍、生炒蒲黄、五灵脂、三七(冲服)、茜草、血余炭等药组成。乌鸡白凤丸和固漏饮合用,具有益气、养血、调经、止血、止带等功效。本文用于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疗效满意,可增加血小板数,使出凝血时间正常,改善毛细血管脆性,故可治本病。

  • 补肾通络解痉法治疗顽固性头痛30例临床报道

    作者:彭正清;王健

    顽固性头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可分为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巅顶头痛、前额头痛以及满头痛。其病程长短不一,少则几月,多则几十年。病情轻者,头痛失眠,纳食无味;重者头痛欲裂,入夜尤甚,彻夜难眠,恶心呕吐,健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属于中医的疑难杂症。治疗上采用一般的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利头目,潜阳等法均不能尽快地解决患者的痛苦。本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依据《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和《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以及病久必虚,久病入络等中医经典之论,悟出顽固性头痛的主要病理机制多为肾气不足,头失所养。故采用大剂量熟地和玉竹,配以蒺藜,以补肾通络解痉法治疗该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病例选择 共观察30例。男性9例中,40~50岁6例,50~60岁3例;女性21例,35~45岁14例,45~55岁7例。2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煎剂,1剂/d。方剂组成:熟地30 g,玉竹30 g,蒺藜10 g,蔓荆10 g,僵蚕10 g,地龙10 g,川芎10 g,五味子6 g,石斛10 g,细茶叶为引。偏头痛者加羌活15 g;巅顶头痛加赤芍30 g,藁本10 g;前额头痛加白芷15 g;满头痛者加葛根30 g,羌活15 g。以2 d为1疗程,两疗程中间休息2d。

  • 仰卧推顶法与拔伸足蹬法整复肩关节脱位疗效比较

    作者:赵飞

    肩关节脱位,在全身关节脱位中发病率高,其中以前脱位常见。其整复手法临床上有许多种,整复手法的选择与疗效的好坏密切相关。自1995~1999年,作者对肩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进行了综合观察,其中以传统的两种常用手法,即仰卧推顶法和拔伸足蹬法[1]较好,且此两种方法相比,仰卧推顶法疗效更可靠。现将此两种整复手法对比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男78例,女48例;年龄大73岁,小12岁,平均39.2岁;左侧59例,右侧67例;其中孟下脱位86例,喙突下脱位36例,锁骨下脱位4例;均为闭合性脱位,且不合并同侧肩关节周围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短30 min,长5 d。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A,B两组。A组63例,采用仰卧推顶法;B组63例,采用拔伸足蹬法。2 治疗方法2.1 复位手法 2.1.1 仰卧推顶法患者仰卧,一助手位于患者健侧肩外上方,并用一布单绕过患侧腋下固定患者上身,另一助手握患肢肘及腕部作对抗牵引,同时将患肢慢慢外展外旋。此时位于患肢内侧的术者,用双手拇指抵于脱位的肱骨头用力向外上方推顶并内旋肩关节,同时令助手将患肢内收内旋,即可复位。2.1.2 拔伸足蹬法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的伤侧,用两手握住伤肢腕部,并用足跟伸入患侧腋下(右侧脱位,术者用右足;左侧脱位,术者用左足),另一腿伸直站地,然后双手牵引患肢,先使患肢外展外旋,再使其内收内旋,利用足跟为支点的杠杆作用,将肱骨头挤入关节孟内,当有肱骨头回纳感觉时,即可复位。2.2 固定方法两组复位成功后,均用胸壁绷带固定法,前臂用颈腕带悬托于胸前,固定2~3周。

  • 按摩加康力克通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7例

    作者:何兵

    肩关节周围炎从其病变部位,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岗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及孟肱关节粘连症等,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1997~1999年笔者采用康力克通加按摩治疗本病67例,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67例中,男28例(占41.8%),女39例(占58.2%);右肩45例,双肩1例;大年龄为64岁,小年龄33岁,平均51.3岁;病程长3 a,短2周,平均为274 d。2 临床表现 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肩部麻木怕冷,夜间加重,严重时疼痛向颈部和肩胛部放射;肩周有压痛,粘连,关节活动受限。3 检查与诊断3.1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部疼痛,压痛,用力抗拒肱二头肌时症状更为明显,同时在腱鞘处常可有摩擦感。3.2 岗上肌肌腱炎肩峰大结节岗上肌止点处常有明显压痛,当上臂外展到60~120 °范围时可使疼痛加剧,过此范围则又无明显影响。3.3 肩峰下滑囊炎主要为肩关节外侧肩峰下疼痛和压痛明显,主动收缩三角肌时则疼痛加剧。3.4 泛发性肩周炎有几个肌腱病变,疼痛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尤以外展,外旋动作为甚,久之形成肩关节粘连症。

  • 加味大补阴丸治疗过敏性紫癜42例

    作者:邱金山

    “过敏性紫癜”是因过敏性毛细血管炎引起皮下出血的一种皮肤表现。发生过敏的原因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病、食物及药物过敏反应有关。好发于春夏之间,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述本病的资料较为分散,可以归纳在“葡萄疫”范围之内。如《外科正宗》记载:“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生遍体。”笔者于1993-03~1998-10以来,运用自拟加味大补阴丸治疗“过敏性紫癜”42例,经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42例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小者8岁,年龄大者45岁,其中发病时间长的6个月,短的7 d,本组病例30例在治疗前曾接受过西药抗过敏和激素治疗等。1.2 主要症状及体征 42例患者均有发疹、瘀斑,其中17例伴有低热、咽干、便秘等;8例伴有水泡或血泡;16例伴有口腔粘膜,齿龈出血;25例仅见于下肢;17例见于全身。主要体征:局部或全身紫红色出血点,色泽鲜红或融合成片,反复出现新疹,舌质红或舌尖红,少苔或黄苔,脉弦细或细数。

  • 《十药神书》学术价值浅探

    作者:张胜

    《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第1部治疗肺痨的专书。出版于1345年的宋元时代(元至正5年)。全书仅立1卷,载有医论和10首系列治痨方剂。该书作者葛可久,元代长洲(今江苏吴县市)人,生于1305年,卒于1353年。出身于世医家庭,其父葛应雷系当地名医。葛可久幼承庭训,“学业医道,考究方脉”。《明外史本传》谓其“名与金华朱丹溪埒”。葛可久另两部著作:《医学启蒙》《经络十二论》皆已散失。 《十药神书》对肺痨病病机、治法的论述及其10首良方的创设,对后世肺痨治疗学和营养疗法的发展以及虚劳病治法的完善,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1 摆脱墨守局方的时风流弊 由于宋代活版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进步,医学著述增多。宋政府组织集体编著医籍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剂局方》先后由官方出版颁定。医生治病皆照书选方,因循守旧,处方用药墨守成规,形成固泥于“局方”的时代流弊。直至元代,医者习以温补燥热之剂疗疾,病家喜服温热之药,权贵之士依然沿袭晋唐吞服“常生不老”的金石。这些对于肺痨病的治疗,形成了极为不利的氛围。葛可久非常明智地认识到温燥药邪致害是加重肺痨病,甚至促使死亡的重要因素。他在书中医论部分论述:由于时医“不究其源,不通其治”,以温热之剂“妄投乱进”,不知“大热则愈竭其内”,药助火势,上则“呕血吐痰”,“颊红面白,口干咽燥”;下则“小便白浊,遗精盗汗”;中则“饮食难进”,损及肺脾肾三脏,以致“气力全无”,成不可遏之势。于是,在书中果断地明确立论:滋阴润燥,填精益损,乃肺痨病的基本治则。这种以滋润填益为主的疗法,在当时习用温燥的时代背景下,可谓“离经叛道”之举了。然而正是这种切中疾病特定性而产生的治疗学理论、方法,挣脱了当时医界机械唯心治疗学的羁绊,具有扭转学术舵向的历史意义。使后世医家治痨“自不致概以六味开手矣”。

  • 王文洁《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内容及写作特点浅析

    作者:郑金生

    明代集大成的《本草纲目》将中国本草学推上了一个巅峰。然而《本草纲目》是否将此前丰富的药学资料搜罗无遗了呢?近年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还有若干成书于《本草纲目》以前的本草书并不为李时珍所知。其中属于孤本、迄今尚未被世人广为知晓的《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就是其中之一。 《太乙仙制本草药性大全》(以下简称《仙制药性》)八卷,今国内仅有明万历壬午(公元1582年)陈氏积善堂刻本,原系已故著名医史学家范行准先生栖芬书室所藏,今归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善本库珍藏。 《仙制药性》为二层楼(分上下两层)版式,粗黑口,左右双边。版心书名《仙制药性》。其书无序跋目录。卷末有“万历壬午岁孟秋陈氏积善堂梓行”牌记。据此,该书编成之年的下限是1582年,比李时珍《本草纲目》终问世之年(1593年)还要早11年。该书引用成书年代晚的当数明*陈嘉谟《本草蒙荃》(1565年)。此外还有明*郑宁《药性要略大全》(1545年)。因此,其成书之年当在1565~1582年之间,即嘉靖末至万历初期。 该书卷首署名为:“先师太乙仙人雷雷公炮制/后学江人冰鉴王文洁汇校/书林积善堂少湖陈孙安梓行”。其中首出的“太乙仙人雷雷公”不过是托名(“雷公炮制”在明代颇有声誉),殿后的陈孙安是出版商,中间的王文洁才是本书的编辑者。

  • 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探讨

    作者:刘轲;李珀;赵俊芳

    1 中风发病必根于气虚 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均依赖于气的滋养和激发功能。正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阴平阳秘,在表可抵御六淫外邪侵袭,在内则无内生五邪之忧,疾病无以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若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则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外易感受六淫之邪,内易滋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导致疾病发生,亦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亦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而不病者,盖无虚,故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从发病年龄看,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经云:“丈夫五八肾气衰。”人身之气总统于元气,原气根于肾,赖肾中精气所化生。肾中精气虚少,精不化气,则元气生成不足,不能充于五脏,致五脏气化乏力,气虚日久,影响到血液的化生必致血虚,气血俱损则中风作矣。正如《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所言:“人之五六十岁,气血就衰,乃有中风之病,少壮无是也。” 中风的眩晕、肢麻等先兆症状亦与气虚息息相关。张景岳曰:“非风眩运,掉摇惑乱者,总由气虚于上而热。”即《内经》所谓的“上虚则眩”。人体气血虚少,不能荣于脑,故而眩晕。《内经》又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气虚血行不畅,瘀滞于经脉,肢体失其气血之濡煦,故生麻木。即景岳所谓:“气虚则麻,血虚则木”。

  • 女萎本草考证

    作者:吴晓燕

    女萎,萎蕤应是两个不同的品种。通过考证,认为《神农本草经》女萎、《名医别录》等女萎——萎蕤,是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 (Mill.) Druce的根茎;《新修本草》等女萎,为毛茛科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的茎。

  • 中医防治肿瘤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杨月英

    笔者从事中医理论与临床工作20余年,虽非专门防治肿瘤的专科大夫,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肿瘤的防治形成一些认识,今谈一些简陋看法,与同道讨论。1 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 气滞血瘀,日久不愈,形成肿块,是祖国医学中之“症”“积”的重要病因,也是形成肿瘤的机理之一。《医林改错》所言之“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即腹内有形的色块肿物多由瘀血所致。因此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肿瘤患者临床多呈瘀象。表现为肿块,症积,疼痛,出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涩等。多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通过活血化瘀能疏通经络,破瘀散结,祛瘀生新,达到消瘀散结、恢复气血运行的目的。同时活血化瘀法对瘀血引起的肿瘤发热、出血、疼痛,可起到多方面的治疗作用。中药药理研究证明,有些活血化瘀方药,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杀作用。初步实验提示,具有抗癌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有:全蝎、虫、白芍、水蛭、虻虫、川芎、红花、丹参、三棱、莪术、川楝子、当归、郁金、乳香、没药、穿山甲、五灵脂、赤芍、斑蟊、喜树、紫杉等。三棱、莪术、当归、川芎、红花、赤芍、虫、水蛭、穿山甲对实验动物肿瘤模型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川芎嗪能轻度抑制敏感性K 562细胞DNA合成。赤芍的有效成分为赤芍801(没食子酸内脂)对C57BC/6J、小鼠Lewis肺癌和B16黑色素瘤的局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丹参有较明显的抗癌作用,它的抗癌作用与癌细胞呼吸和糖酵解的抑制有关。莪术是破瘀消症的中药,它具有行气破血、消积通经、化食止痛的功效。动物实验证明,莪术有增强动物细胞免疫力的主动效应,有改善癌症病人微循环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观察证明,莪术油在体外对人食管癌细胞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 浅析“肺为娇脏”

    作者:苏志峨

    祖国医学认为“肺为娇脏”,主要是从肺的生理、病理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的,肺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助心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故《素问》说:“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气,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所以肺之病理表现,主要是气机出入升降的失常。肺为娇脏者,因其不耐寒热,又为呼吸之气道,直接与外界沟通。所以外感时邪及肺痨之病,首先犯肺;又,肺气贯百脉与他脏密切相关,故他脏有病,也常累及于肺。其发病因素,归纳起来,一是外邪侵入,二是内伤累及,这两类与现代医学观点大致是吻合的。 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外界空气中的氧经弥散进入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肺是与外界直接沟通的脏器,所以大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包括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均可直接进入肺部,许多职业性肺部疾病,是由于吸入工业粉尘所致;大气污染,吸烟也已被公认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和肺部癌肿的主要病因。因此“病从鼻入”对于肺部疾病来说,不能不引起重视。正常人每昼夜出入肺部的气体量约为10立方米左右,可见肺部遭受各种外界侵袭的机会有多么大了。因此,呼吸道感染机会较多,正如古人所讲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更需要指出的是,肺循环同各个脏器都有密切联系,肺朝百脉,各个脏器发生病变,都可以影响肺脏。临床实践证明,各种疾病在肺部的表现,现在越来越多,如转移性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节病等等,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完全发现。所以《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 对药典中菟丝子炮制方法商榷

    作者:张德昌;曹谷珍

    我们认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中菟丝子所规定的“盐炙法”[1]之炮制方法值得商榷,其“盐炙法”若改为“酒炙法”则更具临床实用意义。1 以古人之经验为商榷的基础 菟丝子以酒炮制是古代医家长期临床运用的经验之结晶,早在公元3世纪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菟丝子,酒渍服”。后来梁*陶弘景对酒制菟丝子的意义作了概括性的论说,在其《本草经集注》中说:“宜丸不宜煮,得酒者良”。此后,各时代的医家几乎都使用了酒炮制菟丝子的方法,只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不完全相同罢了。唐*孙思邈在其《千金方》中载:“暖酒渍经一宿,漉出,暴微白捣之,不尽者,更以酒渍,极易碎。”宋*陈师文等医家提出了菟丝子酒渍还需结合火制,相当于现代的“酒炙法”,其《和剂局方》中强调:“菟丝子,凡使,先以水洗,澄汰去沙土了,却以好酒浸一昼夜,漉出蒸过,乘热杵为粗末,烘干。”元*朱震亨在其《丹溪心法》中也有类似记载:“酒浸,研焙,取末”。明*朱棣强调酒浸后炒用,其《普济方》中载:“菟丝子,洗净,用酒浸三宿,炒,杵末。”清*吴仪洛还强调酒制应密闭贮藏的要求,他在《本草从新》中曰:“菟丝子,拣去杂子,酒浸洗晒干,放瓷器内勿使出气,入煎剂,再微炒研破,若入丸,需另磨细末”《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

  • “牛舌头”考

    作者:骆传祖

    “牛舌头”是当地(鄂西北地区)一植物叶的俗称。其根俗名土大黄。叶可食,在冬季采食尤佳。每次食用时先于开水中浸一下,然后去水炒食或凉拌食用均可。每次不可多食。其根,当地在治大便燥结时用之。另外,地方上过去通常在年除夕那一天,用其植物全体配其它几味草药一起粉碎煮汁给牛洗口。 此植物在近水及湿地等处较多。多年生草本。根比较粗大,主根直径一般2 cm左右,主根上散在少量的较长的须根;黄色或土黄色。基生叶丛生。有长柄,较大的植株叶柄可长达25 cm左右甚至以上。叶片长椭圆形,长23 cm的叶片其中部宽7 cm左右。其基部椭圆形或似带楔形,先端钝;叶缘全缘;叶脉为羽状网脉(图1)。

  • 从讲授“七情致病”谈古典文学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伍利民

    在《中医基础学》“七情致病”的讲授中,通过结合古典文学《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三国演义》的“三气周瑜”,《红楼梦》的“林黛玉之死”等内容进行教学,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能赋深奥的理论于浅显有趣的故事中,使学生易于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修养。

  • 《本草纲目》治疗臁疮附方特点及现代研究

    作者:陈会苓;刘明

    臁疮是中医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腿慢性溃疡。由于其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较长,易于复发,是当前医学关注的疑难病之一。《本草纲目》药物条目下的附方是李时珍自历代医药典籍到民间验方、效方,广搜博采,反复验证,删繁去复辑录而成,具有较可靠的临床实效,正日益受到现代临床的重视[1]。本文分析其治疗臁疮附方的特点,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加深对《本草纲目》用药规律及其科学性的认识,以进一步为中医临床治疗臁疮服务。1 治法特点 《本草纲目》附方中共33个治疗臁疮的方剂,均为外治方剂,由于臁疮位置表浅,局部给药可使药力直达病所,且患者全身情况往往较好,故局部用药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2 剂型特点 在《本草纲目》治疗臁疮的33个附方中,包括了多种多样的外治剂型,其中有油膏贴敷(15方)、洗药结合药物贴敷疗法(11方)、围药(2方)、药粉(7方)、隔纸膏贴(3方)、隔叶贴敷(3方)、烟熏法(2方)、缠缚法(2方)、鸡肫皮外敷(1方)、熏洗剂(1方)等。其特点是:2.1 多用油膏制剂(近1/2) 据现代医学对创面愈合的研究,油膏可提供适合创面愈合的环境。现代医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才由Winter[2]首先提出了湿润环境更有利于创面愈合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Knighton[3]发现有关伤口含氧量与血管增生的关系,表明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随创口大气含氧量的降低而增加。因此目前认为,为创面创造一个湿润而无大气氧的愈合环境,则更有利于创面毛细血管增生,避免结痂,加快表皮细胞移动,促进溃疡创面尽早愈合。油膏恰能提供这样一个湿润密闭乏氧的有利于创面愈合的局部环境。

  • 儿咳宁颗粒剂制备与应用

    作者:王良才;罗立勤

    我院研制的儿咳宁颗粒剂具有止咳平喘、宣肺解表、清热解毒功效,主要用于儿童感冒引起的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等症。经临床观察,疗效优于同类产品。现介绍如下。1 处方 麻黄9 g,杏仁9 g,百部9 g,桔梗9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板蓝根15 g,石膏20 g,丹参9 g。2 制备方法 以上9味,除石膏外,将麻黄等8味加水煎煮2次,1.5 h/次,合并煎液,滤过。石膏加水煎煮2次,2 h/次,静置12~18 h,滤取上清液,与上述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80℃热测),放冷,加适量乙醇稀释,拌入6倍量蔗糖粉及1倍量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分装即得。3 质量控制3.1 性状本品为棕色颗粒;味甜,微苦,具水果香气味。3.2 鉴别取本品30 g,加热水溶解成60 ml 药液,冷却,加浓氨液1 ml,用乙醚萃取2次,30 ml/次,合并乙醚液,加盐酸乙醇液(1∶20)1ml,挥干,残渣加甲醇1 ml,即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缺麻黄的模拟制剂,按上法制备成阴性对照液。盐酸麻黄对照品(卫生部生物制品检验所),加甲醇制成1 ml 含1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液、对照品液及阴性对照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 G 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浓氨水(20∶3.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紫红色斑点。阴性对照液色谱相应位置无斑点。 取本品10 g,加热水20 ml 溶解,加浓氨液1 ml,用氯仿10 ml 萃取,得氯仿液,加盐酸乙醇(1∶20)1 ml,挥干,残渣加水溶解,向水溶液中加碘化铋钾试液数滴,立即产生砖红色沉淀。

  • 蒙药六味安消胶囊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

    作者:包保全;巴根那;娜仁花;杨明霞;何明珠

    目的:测定蒙药六味安消胶囊中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游离蒽醌回收率为(99.306 7±1.605 8)%,CV%=1.62;总蒽酯回收率为(102.32±0.130 8)%,CV%=0.13。独立测定5次,变异系数分别为CV%=1.28,CV%=3.28。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 胆石通胶囊中大黄不同提取工艺探讨

    作者:林宗玲;李倚岳;黄树亮;陈卡佳

    通过大黄多种提取工艺的比较(水温浸法,乙醇回流法,水温浸-乙醇回流法),以大黄素为指标成分,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大黄素提取率,寻求生产胆石通胶囊大黄合适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用水温浸-乙醇回流法提取大黄浸膏,能降低胆石通胶囊对大黄生药内控含量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大批量生产。

  • 洁阴液质量研究

    作者:闻人琛

    目的:确保洁阴液的质量及临床疗效的稳定。方法:对洁阴液中的主药大黄、苦参进行薄层定性鉴别,并对其相对密度和 pH 值范围作了相应的规定。结果:应用薄层色谱法对本品中大黄、苦参的定性鉴别,方法简便、图象清晰、斑点圆整、重现性好。结论:为洁阴液洗剂的定性鉴别提供了实验依据。

  • 抗癌止痛膏制备与临床研究

    作者:花海兵;沈伟生;费燕华;陈锋

    抗癌止痛膏为我院自行研制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抗癌止痛的功效。主要应用于癌性疼痛,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现将该药的制备工艺及临床治疗肺癌疼痛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1 处方组成 鼠妇、马钱子、血竭、生草乌、生南星、地鳖虫、五灵脂、皂角刺、冰片。2 制备方法 按一定比例称取上述药物。取鼠妇、血竭、生草乌、生南星、地鳖虫、五灵脂、皂角刺,研末过200目筛;残渣部分按煎煮法煮2次,滤液后浓缩至60 ml,将马钱子研末过200目筛。将凡士林加温熔化,加入上述各药粉及月桂氮卓酮、尼泊金乙脂,边加边搅拌,待凝时(35℃)加入冰片(过200目筛)搅匀即得。分装、贴签,20 g/盒,密闭,凉处保存。3 质量标准3.1 性状本品外观为血红色,质地细腻,稀稠适中,易于涂敷,稳定性好,基本达到1990版《中国药典》有关软膏剂下的各项要求。3.2 pH值 5.5~6.5。3.3 刺激性试验给自愿受试者上臂和大腿内侧涂敷本药,24 h内未见任何红肿、皮疹、发泡等刺激性症状。

  • 医院中药制剂发展创新思路

    作者:邵云生

    1 医院中药制剂当前概况 长期以来,医院中药制剂在临床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房将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被动服务地位。医药分开,单独核算,药房改制成企业性药房;药师面向患者,除提供质量优良的药品外,还要提供优质的服务;药品根据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医院门诊药房将成为药品零售企业,社会药房、药店进一步规范化管理。面临医药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医院中药制剂室要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良的新药品,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是医院中药制剂的新课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医院中药制剂室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医院对中药制剂室重视,敢于经济投入,使中药制剂室逐步向现代化进展;有的医院中药制剂室发展较缓慢,仍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上,以手工操作为主,为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有的医院不是按中药生产流程要求而建立中药制剂室,而是利用医院的旧房间,既不配套,也不规则,更不成生产流水线,生产设备条件较落后,将医院西药制剂淘汰后的设备用于中药制剂,有的乃是60年代文革期间的生产设备;新技术、新设备不能引进,而使医院中药制剂室处于停滞状态,与现代化制剂生产的要求有很大差距。面临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药品生产、服务市场的竞争机制,医院中药制剂室必须改革,必须要加大经济投入,使中药制剂室的生产水平和设备条件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不断求得自身的发展,生产优质、高效的药品,服务于临床。

  • 正交法优选固天泉胶囊中石菖蒲挥发油提取工艺

    作者:汤道权;金磊;殷放宙;张弦

    目的:优选固天泉胶囊中石菖蒲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石菖蒲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正交优选。结果:挥发油的提取得率与加水量、浸泡时间关系不大,而与提取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加水量8倍,浸泡时间1 h,提取时间6 h为佳工艺。

  • 刺五加片质量标准探讨

    作者:王颖;孙捷;邢桂菊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控制质量的方法。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片中每片总黄酮含量。结果:此法能更准确反映药效指标和产品质量。结论:方法可靠,建议以此法代替甲醇浸出物测定。

  • 蛇胆川贝液生产工艺研究

    作者:林佩璇

    目的:解决蛇胆川贝液澄明度问题。方法:比较平贝母的提取工艺、蛇胆汁的处理方法和成品的配制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有效成分。结果与结论:蛇胆汁经加热、贝母液用渗漉法处理的产品澄明度好。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祛痰灵口服液中愈创木酚含量

    作者:黄威;赵晨

    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祛痰灵口服液中愈创木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0.5%三乙胺与0.5%磷酸的水溶液-乙腈(100∶1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67%,相对偏差RSD为1.05%(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 牛黄清肺片检验方法探讨

    作者:赵明杰

    目的:为保证牛黄清肺片的质量。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结果:对本品处方中的六味药材进行了定性分析。结论:该实验方法能有效控制牛黄清肺征产品的质量。

  • 卡通片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杨洪元;刘产明;高素琴

    目的:对卡通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对卡通片中黄芪、人参、葛根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制剂中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甙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7.64%,RSD为2.18%(n=5)。结论:方法灵敏,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疏肝颗粒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马涵涛

    目的:介绍疏肝颗粒剂的制备、质控标准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处方比例经提取挥发油、水煎醇沉等工艺制备成颗粒剂。口服,20 g/次,3次/d,3个月为1疗程,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本品制备工艺简便,临床应用表明,本品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 中药清炒增效的实验探讨

    作者:贺德辉

    目的:了解种子类中药清炒对浸出物的影响。方法:用煎煮法分别对8味种子类中药的生品、炒制品进行提取,测定干浸膏量。结果:8味种子类中药炒制品的干浸膏量均高于生品。结论:种子类中药清炒增效有实质依据。

    关键词: 中药 清炒 增效
  • 浅谈研究发展中药制剂学意义

    作者:韩生银

    2000-06,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海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学习班。中医药学界同仁对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广泛讨论,笔者受益匪浅。下面就中药制剂学意义阐述自己的浅薄之见,意在抛砖引玉,以促进中药制剂学的发展。 中药制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论述中药复方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中药制剂学之所以发展迅速,并在国内外医药行业享有盛誉,就是因为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理论的巧妙结合,将中药复方制成剂型新颖、口感舒适、服用方便、疗效佳的现代复方制剂,为人们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中医汤剂的治疗效果,也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医,接受中药治疗,为祖国医学发展成全新的中医学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中药制剂学不仅在剂型改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新药开发、寻求中药新的药效学方面更显示出它的科学性、实用性。新药开发,资源匮乏,工艺复杂,成本居高不下,令开发商望而却步。中药制剂学的发展,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经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单味或复方进行有效成分分析、提取、分离,再根据临床需要制成颗粒、口服液等制剂。这一过程,只要设备、技术等条件具备,可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这种新药开发研究既缩短了研究周期,降低了药物成本,又合理挖掘了天然药物,克服了合成药的毒副作用,丰富了药用资源。如:美国加州大学在对艾滋病的研究中发现有300种中草药可抗此病,中国抗肿瘤的中华灵芝宝口服液,以及具堕胎作用的天花粉针剂等,均属新药开发之列。

  • 抗癌中药药理研究概况

    作者:徐群英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表明,世界癌症每年发病1 000万人,死亡700万人,是仅次于心血管病的人类第2杀手。化学合成抗癌药物不仅费用昂贵,且毒副作用大,因此,在癌症的综合治疗中,天然药物的治疗地位显得日益重要。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中药在治疗癌症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根据其基本药理作用,可以分为五大类。1 清热解毒类 主要对恶性肿瘤病人的热证、实证有消炎、杀菌、抑癌、退热、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例如苦参生物碱具有抗癌活性。实验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脱氢苦参碱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的A、B、C碱对S-180实体瘤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白花蛇舌草含白花蛇草素和三萜酸类成分,半枝莲含有黄酮类成分及生物碱,均直接杀灭癌细胞;茜草提取物PA对小鼠白血病、腹水瘤、大肠癌的转移有预防作用;青黛中靛玉红抑制肿瘤组织的DNA合成,影响细胞的核酸代谢直接杀伤癌细胞。此类中药有:黄芩、穿心莲、金银花、鱼腥草、贯众、金荞麦、蒲公英、藤梨根、山豆根、蚤休、凤尾草、水杨梅根、天葵子、龙葵、青黛、牛黄、苦参、马勃、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上柏、白英(即白毛藤)、苍耳草、草河车、猪殃殃、蛇莓、紫草根、墓头回、木芙蓉、八月扎、柘木、冬凌草[1]、白头翁、茜草等。

  • 中草药肾毒性概述

    作者:鲍思蔚;刘皋林

    目的:针对目前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现状,对中草药肾毒性做一综合概述;方法:对具有肾毒性的中草药从药性、引起肾毒性的临床表现、原因及毒性机制四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肾毒性的中草药大多为辛、苦味药,且有程度不一的毒性;临床表现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常见;过量服食导致中毒是引起中草药肾毒性的主要原因;毒性机制以直接损害肾小管及肾小球为主;结论:中草药肾毒性不容忽视,有关方面应加强认识,及时做好相应的解救及预防措施。

  • 复方西瓜霜临床新用途

    作者:陈晓玲

    复方西瓜霜由中药西瓜霜、黄连、贝母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能。成药有西瓜霜喷剂和西瓜霜润喉片两种,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口腔咽喉病。近年来,临床将其引伸应用于其他多种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笔者将其在耳鼻喉、皮肤科的临床新用途介绍如下。1 治疗耳鼻喉科疾病1.1 中耳炎、耳道湿疹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据报道[1],用西瓜霜喷剂外治中耳炎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方法取桂林西瓜霜喷剂,将其喷入先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后的患耳内,2次/d。结果,1周后耳道脓液明显减少,继治1周痊愈。另有报道[2],用上述治疗方法,治疗耳道湿疹亦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代研究认为,西瓜霜有较强抗菌作用,抗炎消肿作用及局部止血功能[3]。外用于疮面可改变局部渗透压,通过药粉的吸附和液化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疮面血液循环有利于疮面的修复。1.2 扁桃体摘除、声带息肉术后的应用李伟等[4]报道,对52例扁桃体摘除患者,术后先止血处理,再将西瓜霜喷剂喷在一侧创面上,3次/d,连续3 d,另一侧创面不做任何处理。结果在出血、伪膜及局部炎症反应等指标上,两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陈玉赞等[5],对156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后用西瓜霜喷剂喷喉治疗,较用庆大霉素8万u加氢化可的松10 mg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诸多优点。1.3 鼻前庭湿疹杨氏报道[6],对21例鼻前庭湿疹并感染者采用0.1/100新洁尔灭处理后,将西瓜霜喷剂喷于患处,2次/d。对照组用1%龙胆紫涂搽。两组同时口服头孢氨苄胶囊,0.5 g/次,4次/d;维生素 C,0.2 g/d,3次/d。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65%,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为(2.3±0.9)d和(5.6±1.1)d,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有学者认为,湿疹与人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有关。西瓜霜经含有铁、锰、锌、铜等10余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将其用于鼻前庭湿诊,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况

    作者:户汶柱;邓晓燕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国家,同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到中晚期,失去早期根治性治疗的机会,故提高这一部分人的疗效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报道很多,并且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现综述如下。1 辨证分型治疗 中晚期食管癌属中医“噎膈”病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脏腑虚损、情志失调、酒食失节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凝结阻于食道而成。辨证分为痰气交阻、瘀血内结、气虚阳微、津亏热结等证型分别施治。如陈玉锟[1]等辨证分为四型:痰气交阻型,以启膈散(丹参、沙参、茯苓、郁金各15 g,砂仁、川贝各9 g,杵头糠5 g)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以通幽汤(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各15 g,桃仁10 g,红花、升麻、炙甘草各6 g)加减治疗;津亏热结型,以五汁安中饮(梨汁、藕汁、牛乳、生姜汁、韭汁不拘量频服)加减治疗;气虚阳微型,以补气运脾汤加减(人参、黄芪各30 g,茯苓、白术各15 g,半夏、陈皮、砂仁、甘草各6 g,生姜3 g,大枣5枚)治疗。梁剑波[2]临床辨证分为二型:瘀血凝滞,交阻气道,以自拟消瘀解结饮(急性子、土鳖虫、石菖蒲、川贝、郁金各10 g,王不留行、丹参、南沙参各15 g,当归、桃仁、红花各5 g治之,还可辅以牛乳韭汁丹参饮同服;痰瘀凝结、气虚津亏,以自拟育阴消结饮(花旗参、当归、石斛、赤芍各10 g,黄芪、生地、花粉、丹参各15 g,蜣螂虫3只,田七末、桃仁各5 g)清水煎服,或兼服急性蚤甘丸、生鹅血等。汪松兰等[3]则辨证为三型:津亏热结者用五汁安中饮加减,锡类散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痰气交阻者用通幽汤加减,启膈散加味;气阴两虚者用参麦加开关散、半枝莲、白花蛇舌草。

  • 21世纪中国传统膏药发展前景

    作者:唐良平;朱传先;张翼;游桂兰

    从祖国医学外治法出发,着重介绍了黑膏药从基质到使用上的弱点,势必发展成橡皮膏的原因;从国外巴布剂的发展进程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分子工业的飞跃发展,一场由高分子基质代替天然基质变革已经到来;21世纪中国的中药橡皮膏必将采用高分子基质,并结合中国医学的优势,引进透皮促进技术和发热膏药,磁疗膏药的特技将传统工艺与高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医学特色的新型膏药。

  • 凤仙花研究进展

    作者:危建安;谢琪

    凤仙花该药名早见于《救荒本草》。它是凤仙花科中大一个属—凤仙花属的植物凤仙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瓣。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山区,少数产于北温带,在中国主要产于西南地区。在各个地方及不同本草书中的名字各异,如《本草纲目》称“好女儿花”,《江西民间草药》称“金童花”,《草木便方》称“指甲花”等。凤仙花性寒、味甘微苦;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定痛之功效。主治风湿偏废,腰腿疼痛,妇女经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痈疽,鹅掌风,灰指甲等。到目前为止对凤仙花的主要研究在临床运用、药理、化学成分等几个方面。现将国内外学者对凤仙花的研究综述如下。1 临床应用 王庭兆报道取白凤仙花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部,范围稍大于患面,厚度约0.5 cm,外用油皮纸包裹,换药1次/周。治疗鹅掌风3例,皆1个疗程痊愈[1]。胡素贤等报道白凤仙花适量浸入米醋内备用。用药时将米醋处理过的白凤仙花外敷,并加塑料薄膜包裹灰甲,治愈顽固性足癣伴灰趾甲31例,临床治愈87.1%,好转12.9%[2];邱桂仙报道凤仙花全草、大蒜、白矾各适量,将三药捣成糊状,睡前包甲,次晨取下,治甲癣多例,疗效显著[3];郭笑丽报道凤仙花加盐捣烂如泥,外科常规换药,贴敷于患处,包扎,1次/d。治疗时间长8次,短4次,治疗56例甲沟炎,总有效率98.2%[4];在国外,有学者报道用凤仙花提取物治疗神经性皮肤病、腹背痛、疝气痛、痛风等[5,6]。

  • 大豆异黄酮研究概况

    作者:周玲;苏黎红;侯金玲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雌激素,研究显示它在人和动物体内有雌激素样作用,因此对绝经期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不足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有治疗作用。另外,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防治作用。大豆异黄酮中染料木素的抗癌作用也被不少学者研究证实,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了其抗癌作用的机理。

  • 徐长卿及其伪品白薇鉴别

    作者:谢军

    徐长卿为萝(艹)/(摩)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n paniculatum(Bge.)Kitag的干燥根或根茎[1]。近年来,由于临床用量大,资源紧,价格高,一些经营者为谋取暴利,用价格低廉的萝(艹)/(摩)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1],充当徐长卿或掺入徐长卿中,笔者在入库检验中就发现过2起,现将二者比较鉴别如下:1 性状鉴别1.1 徐长卿根茎呈不规则柱形,有盘节,长0.5~3 cm,直径0.2~0.4 cm,四周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呈圆柱形,弯曲,长10~16 cm,直径0.1~0.15 cm;表面淡褐色或淡棕黄色,具微细的皱纹,并有纤细的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细小,黄棕色,有粉性。气香,味辛。1.2 白薇根茎呈圆柱形,有结节,长1.5~5 cm,直径0.5~1.2 cm,上面可见数个圆形凹陷的茎痕,直径0.2~0.8 cm,有时可见茎基,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长5~20 cm,直径0.1~0.2 c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平滑或具有细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黄白色,中央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 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分析在金银花品种鉴定中应用

    作者:于燕莉;石俊英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为金银花两品系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RAPD标记方法对金银花两品系的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分析可有效地用于金银花品种的分类与鉴别。

    关键词: RAPD 金银花 品种鉴定
  • 木香与青木香鉴别

    作者:陈坤全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青木香之名首见于《名医别录》,列于木香项下作为别名,《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为历代本草记载的土青木香。由于木香与青木香药名相近,容易混淆,加上《名医别录》把青木香列于木香项下作为别名,历代本草所称的青木香均指菊科的木香,以致在个别地区出现混称的现象,现将木香与青木香的性状鉴别介绍如下。1 木香 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 cm,直径0.5~5 cm。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气香特异,味微苦。2 青木香 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 cm,直径0.5~1.5 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综上所述,青木香并非是木香之别名,青木香有乃是历代本草所称的土青木香。

  • 北沙参南沙参鉴别与应用

    作者:黄应平

    笔者在调配工作中,发现有的医生在处方中将北沙参与南沙参不区别应用,如果药剂人员在处方调配中不作认真审核区别,极易造成混用,直接影响到方剂组合功用和用药的准确性。北沙参出于《本草汇方》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南沙参出于《本经逢原》来源于桔梗科植物。现将二者的性状形态功能主治应用加以区别。1 性状鉴别[1]1.1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 cm,直径0.4~1.2 cm。表面淡黄色,略粗糙,偶有残留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较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而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1.2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杏叶沙参的干燥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 cm,直径0.8~3 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面多留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无臭味微甘。2 功能与主治[1]2.1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2.2 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咳,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3 讨论 二者来源于不同植物,性状有别,始载而有先后。皆有养阴清肺之功,并不宜和藜芦同用。然北沙参养阴润肺之力较强。南沙参清肺祛痰之功较胜。《中国药典》Ⅰ部将两者分别收载,则说明两者必有别,在临床上必须认真区别,合理应用。以保证用药安全准确,更好地提高疗效。

  • 防风伪品云防风生药鉴定

    作者:王小平

    防风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干燥根。由于近缘品种较多,市售商品颇为混乱。常见有同科植物川防风Ligusticum brachylobum Franch.和竹叶防风Seseli delavayi Franch的根。而竹叶防风的根叫云防风。笔者近来发现一种伪品,并进行了生药鉴定研究。鉴定为云防风。现将它的性状、显微特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 实验材料 药材来源于普里桥卫生院,经笔者鉴定为竹叶防风Seseli delavayi Franch的根即云防风。2 药材鉴别2.1 药材性状根细长,质较硬,易折断。表面较为平坦,红棕色或棕褐色。根头少有密集的环纹,顶端少有黑褐色纤维状物。气香,味微辛而湿。2.2 组织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皮层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窄,有类圆形油管,周围3~6个分泌细胞,油管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明显;木质部较宽,导管多,纤维化,呈放射状排列。见图1。3 结果分析 云防风为防风同科但不同属植物,不能当防风入药。它与正品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性状外观质粗较防风坚实,上端少有环纹及顶端少有黑色纤维状物;二是中柱薄壁细胞木质化增厚,韧皮部窄。

  • 补阳还五丹的薄层色谱鉴别

    作者:张守尧;周本杰;汪艳

    目的:鉴别补阳还五丹中的大黄、川芎、黄芪、赤芍。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建立了四味中药简便、灵敏、可靠的TLC鉴别法。结论:方法可用于补阳还五丹的质量控制。

  • 草豆蔻真伪鉴别

    作者:周彦

    草豆蔻为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具有燥湿、温中、行气之功,早在《别录》中就有详细记载。其“燥湿、温中作用类似砂仁,而其温燥之性尤过之,故脾胃寒湿偏盛者宜之”[1],可见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但近几年来,草豆蔻的混淆品和伪品经常出现,且没有引起医院中药从业人员的普遍重视,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为了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市场上近年来常出现的混淆品及伪品的鉴别特征介绍如下。1 正品草豆蔻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的种子。种子团呈圆球形,直径1.5~2.7 cm,表面灰褐色。由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25~90粒种子,粘连紧密,不易扳开(这一点是应该特别注意的)。种子较小,为卵圆状多面体,种脊为1条纵沟,质硬。气香,味辛辣,微苦。2 混淆品2.1 云南草蔻为姜科植物云南草蔻Alpinia blepharocalyx K. Schum.的干燥成熟果实。种子团呈圆球形,直径1.2~1.6 cm,表面暗棕色。每瓣有4~16粒种子,粘连不甚紧密,容易扳开。种子较小,为多角形状,气微,味微辛,微苦。

  • 牛膝及其伪品比较鉴别

    作者:朱美莲;王惠萍;桑雅清

    中药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I的干燥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等,为临床上的常用药。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谓:“今出近道蔡州者,长大柔润。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近年来,笔者在工作中,常碰到同属植物的红牛膝,土牛膝,同科的麻牛膝,石竹科白牛膝以及爵床科植物末膝马蓝的根作为牛膝用。现将牛膝及出现较多的伪品,从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方面进行比较鉴别,供参考。1 性状鉴别 见表1。2 显微鉴别 各品种粉末中薄细胞中所含的草酸钙结晶形状的不同,可作为鉴别的方法之一。见表2。3 理化鉴别 苋科植物含有皂甙及甾酮类化合物,可利用牛膝及伪品成分中分子结构不同,对荧光反应,显色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不同,而帮助我们鉴别之。鉴别方法1,取鉴别品的断面置紫外灯(365 nm)下观察,而后再加1%氢氧化钠(牛膝)或加1%的氢氧化铵(伪品)后观察其色泽的变化。鉴别方法2,取鉴别品粉末置白瓷板上,滴加2滴冰醋酸及1~2滴浓硫酸,观察颜色反应,结果见表3。

  • 鹤虱与其混淆品金挖耳及大花金挖耳鉴别

    作者:严蔚楠

    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l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鹤虱"。为常用的驱虫中药。但其同属植物金挖耳C. divarcatum Sieb. et Zucc.和大花金挖耳C. macrocephalum Franch. et Sav.的果实与其极其相似,容易混淆,现将它们从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区别如下。1 药材性状1.1 鹤虱呈圆柱形,细小,长3~4 mm,直径不超过1 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有多数细纵棱及沟纹,先端收缩呈细喙状,顶部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基部稍尖,有着生痕迹,横切面类圆形。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香,嚼之有粘性。1.2 金挖耳与鹤虱类似。但稍大,长4~4.7 mm,直径0.7 mm,灰褐色或绿褐色,稍有光泽。1.3 大花金挖耳与鹤虱类似。但较大,长约5.2 mm,直径约1 mm,灰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泽。2 显微特征(果实横切面)2.1 鹤虱横切面边缘微波状。外果皮细胞1列,每细胞含1个草酸钙柱晶,柱晶长轴与药材长轴平行。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棕色,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棱线处散在20多束纤维束,纤维束类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多切向径大于径向径,断续排列成环。内果皮细胞1列,深棕色。种皮细胞2列,扁平,外列角质层厚,内列壁薄。内胚乳有残存,胚薄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子叶外层细胞含细小的草酸钙结晶。2.2 金挖耳与鹤虱的不同点是,切面边缘波状。中果皮纤维束约20束,椭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近等,多径向径大于切向径。2.3 大花金挖耳与鹤虱的不同点是,切面边缘平直,六边形。中果皮纤维束约30束,不规则形、类方形或类圆形,大小悬殊。

  • 山东4种菟丝子及其混淆品鉴别研究

    作者:林慧彬;林建群;张传义

    目的:通过实验为菟丝子类药材的鉴别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在对山东菟丝子资源及药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省分布的4种菟丝子及其混淆品进行了鉴别研究,并给出了主要性状特征的鉴别检索表。结果与结论:山东4种菟丝子及其混淆品在性状特征方面均有差异

  • 半枝莲及其混品鉴别

    作者:吴永安

    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影响用药准确、安全和有效。我国地大物博,中药资源十分丰富,中药材品种繁多。鉴别中药材的真伪是中药人员的任务之一,现介绍鉴别半枝莲及其混品的特征。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是常用草药之一,主要用于妇科,可代替益母草。而今多用于消肿止痛,抗癌。半枝莲主产在江苏,但在全国名为半枝莲的药材来源有三个科属的植物,现将出现的几种半枝莲原植物形态分别描述如下(见表1)。

  • 金钗石斛培养初步研究

    作者:张艳;范俊安;李泉森;叶代峻

    目的:筛选金钗石斛的适宜培养基,探索金钗石斛快速繁殖的途径。方法:以取材部位、基本培养基、激素比例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取材部位是敏感的因素,其次是激素比例,基本培养基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金钗石斛的适宜培养方案为:MS培养基,附加6-BA 2~5 mg*L-1,NAA 0.1~0.5 mg*L-1,2 000 Lx光照10 h*d-1,30 d左右继代一次。

    关键词: 金钗石斛 组织培养
  • 牛蒡子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李桂兰;袁美升;刘华瑞;毕胜;于崇田

    牛蒡子,又叫大力子、恶实,为菊科2 a生深根性草本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以果实、根、茎叶入药。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可治风热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根能清热解毒、疏风利咽。主产于山东、河北、吉林、辽宁、浙江等省。现将牛蒡子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术介绍如下:1 生物学特性 牛蒡适应性强,野生于山区坡地、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沟边路旁比较肥沃的土壤中,较耐盐碱,在轻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耐寒、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近壤土为佳。生长期需水较多,4~5月植株生长迟缓,7~8月温暖湿润的雨季生长迅速。花期6~7月,果期9~10月。2 栽培技术2.1 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播种前深耕30 cm左右,耙细整平。

  • 肿瘤放疗病人心理护理

    作者:黄春兰

    癌症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这对其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了解患者得病后的心理活动和需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对1997-11月~1998-11月住院的76例放疗病人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和护理。1 一般资料 76例病人均为病理确诊。男60例,年龄25~76岁;鼻咽癌40例,直肠癌17例,食道癌10例,肺癌9例。2 心理分析 患病后的心理表现及对放疗的态度分四型。2.1 顾忌心理患者担心不能继续工作和学习、生产。自费病人担心用钱过多,给家庭造成生活负担和影响;未育妇女担心以后的生育问题,表现为顾虑重重,不安心放疗,精神负担过重。2.2 急躁心理因放疗时间长,患者往往产生急躁情绪,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怀疑治疗效果,表现为紧张,急躁易怒,失眠,乏力,口干,咽痛,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2.3 焦虑心理对癌症的危害及放疗的知识有所了解(特别是一些曾经化疗过的患者)顾虑多,情感脆弱,情绪忧郁,经常询问病情及治疗效果。出现放疗副反应时,则怀疑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放射治疗,甚至想中断放疗。

  • 护理人员量化综合考评分析与对策

    作者:万翠娥;刘立新;宋翼;柯智群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对护理人员具备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是护理管理者探索的重要课题。我院近几年来注重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按德、能、勤、绩进行量化综合考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全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各级护理人员15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5人,主管护师36人,护师64人,护士47人,年龄大54岁,小17岁,大专学历73人。1.2 方法依据百分制的考评标准进行三级评分,即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按考评内容及具体考评时间的不同,每级管理者采取月、季、年分别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考评打分,年终将三级评分平均,为每个护士的得分,其中≥95分为优秀,≥80分为合格,<80分为不合格。1.3 内容根据考核干部德、能、勤、绩的要求,制订百分制考评标准,内容包括:职业道德30分(仪表,着装,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廉洁行医,服务态度,服从分配),业务考核20分(理论80分,操作85分为合格,差错事故考核),工作能力40分(岗位职责落实,工作积极性,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在职教育和护理科研10分(完成本年度在职教育学分,另论文发表及开展科研加分)。

  • 强脑益肾治疗中风痴呆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姜慧芳;赵月荷

    近年来我们应用强脑益肾方法治疗中风痴呆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符合下列诊断要求:继发于中风以后的中老年患者,发病突然或呈阶段性加重,可伴有肢体不遂,偏身麻木等中风症状;有典型的痴呆症状主要表现神志迟钝,遇事善忘,定向不能,理解多误,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表情淡漠,抑郁呆痴,语言不利或沉默不语,思维力差,四肢麻木伴行动迟缓,自知力差;符合1986年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会议上拟定的肾虚诊断标准;CT检查显示有“脑实质内多发性软化灶”者。1.2 病例分析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9~75岁,平均62.8岁。病程1个月至2 a。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思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和定向障碍22例;计算力减退25例;伴有明显情感障碍者19例,包括强笑强哭6例。沉默呆滞10例,欢快或躁狂者3例。本组病例多见有神经衰弱症,较多见的头晕、头痛12例,睡眠障碍20例,情绪不稳14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肾虚证状,其中腰脊酸痛29例,胫膝软30例,耳鸣或聋15例,发脱齿摇19例,尿后余沥不尽28例。本组病例中伴有偏瘫或偏身麻木等中风症状者27例,其中半身不遂16例,口舌歪斜18例,语言不利12例,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22例。舌诊所见,舌红10例,舌淡12例,兼见舌暗10例,苔薄白或白腻16例,苔黄腻14例。脉弦滑16例,两尺脉弱6例。本组30例经CT检查均显示有脑实质内多发性软化灶。西医诊断为血管性痴呆,其中合并高血压病22例,高血脂26例。

  • 慢性肾小球肾炎饮食调理

    作者:汪燕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免疫性炎症,可发生在不同年龄,以青中年多见。临床典型症状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浮肿、高血压等。病情轻者可自行痊愈,慢性肾炎可持续20~30 a,呈相对稳定和缓慢发展状态,发展恶化迅速的可于数日内进入尿毒症期。肾炎多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等证的范畴。如在采用中药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科学合理饮食,并结合食用一些食疗方,可以很好地控制高血压,纠正体内异常代谢,减轻水肿及肾脏的负担,从而延长进入肾功能衰竭的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饮食原则1.1 热量供给患者足够热量,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宜,每天约2 000~2 400 Kcal,碳水化物和脂肪为热量主要来源。1.2 蛋白质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在肾功能代偿期间,肾功能损害尚不严重,对大量蛋白尿者可每天供给蛋白质70~80 g,其中优质蛋白质占50%以上,总量不宜超过1 g/kg/d,因大量蛋白质可造成肾脏的高血流、高灌注,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如肾功能减退,出现氮质血症时,应给予低蛋白饮食,每日40 g以下,这样有利于残余肾单位的保留。1.3 碳水化合物宜多吃淀粉类、糖类食物,如麦淀粉、藕粉、山药、蜂蜜、白糖等。这些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增加肾脏负担。1.4 无机盐水肿和高血压病人,应限制食盐摄入量,2~3 g/d;水肿严重的给予无盐饮食,同时定期检查血钾、钠水平;有贫血者多补充铁。

  • 痔瘘疾病开展健康教育探讨

    作者:张利平;李凤娥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科是肛肠专科病房,科内收治病人以痔、瘘居多,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对痔、瘘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语言方面所进行的一些探索。1 知识性 健康教育语言的知识性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1.1 护士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特别是关于痔、瘘的病因、病理、防治方法等,以便能向病人讲授有效的防病知识。1.2 授课内容科学性作为护士要确保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仅要教会痔、瘘病人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做,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例如:混合痔手术后的病人,仅仅告诉他预防出血是不够的,还必须具体指导他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诸如卧床休息,手术后24 h不排大便,排便时勿久蹲努挣等。

  • 中药糖浆剂防腐措施浅议

    作者:马先荣

    中药糖浆剂系指含有中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这种液体制剂成分复杂,含有许多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蔗糖以及一些中药提取成分(蛋白质,粘液汁等),微生物极易滋生,繁殖,使药品腐败变质,所以中药糖浆剂的防腐问题是影响其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可以在中药糖浆剂的生产过程中综合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或防止微生物污染,抑制或杀灭已污染的微生物,从而保证制剂质量。1 生产原料 由于植物性中药材极易被土壤中和空气中的一些容易引起发霉的霉菌如青霉菌,酵母菌等污染,所以经鉴定合格可作为原料使用的中药材,必须按规定洗净并进行干燥,一般采用气流干燥,隧道式干燥机,以及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等。2 生产辅料2.1 水由于微生物生存繁殖需要多种矿物质,如硫、磷、铁等,其中有一些仅需微量即足,一般天然水中所含的少量杂质,即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所以制备过程中应采用饮用水,蒸馏水,注射用水或去离子水。

  • 影响中药材品质质量因素分析

    作者:邹影秋

    中药材的品质质量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药材来自农、牧、渔、矿产品,来源广,品种复杂,产地采收加工、长途运输、储藏保管多个环节,以及环境污染等外界因素都对中药材的品质质量有一定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检验鉴定、检查中发现,影响中药材品质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以伪充真或掺杂使假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私有成分的增加(主要是个体经销),在金钱的驱使下,以伪充真,掺杂使假者甚众,其品种已上百种。经研究分析有以下8种情况。1.1 同源掺伪主要是一些同科属,不同种植物相同部位切制成饮片混入正品药材中,如木香(菊科),同科植物越南木香、祁木香充木香等,同源掺伪品种特别多,占掺伪品种约70%以上。1.2 形似掺伪主要是将一些外形相似的动植物切制成饮片假冒正品药材。它们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只是外形,色泽相似。如石竹科瓦草,百合科龙须菜,多刺龙须菜,鸢尾科白射干等须根冒充白前。1.3 染色掺伪主要是将一些外形相似,但色泽不同的植物切片染色冒充正品药材。如用高良姜煮水,将川续断科川断饮片染成金黄色冒充黄芩等。1.4 纯加工品掺伪选择适当的材料加粘合剂模压成型,切片冒充正品药材。如用茯苓屑、细向砂、山芋粉等复合加工冒充茯苓。

  • 从败酱草质量谈药材采集收购

    作者:金雅尔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我省多以白花败酱为主。一般在小暑(7月上旬)前后采收。质量要求,全草以色绿、梗少、无泥杂为佳[1]。其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排脓破瘀;常用于治疗肠痈、下痢、赤白带下等症。1 影响败酱草质量的因素 目前商品中,所见到的败酱草颜色多为棕色或棕褐色、梗多、叶少、质量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1 采集收购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笔者认为提高败酱草的质量的关键在于人。从前,我们当地有句习语“土箕(装原药材的箩筐)担进,戥子称称出。”就是说,从前有信誉的药店。都是前面是药店,后面是药材加工作坊,每个药店都有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药工把关收购药材,以保证药材的质量,提高药材的信誉。80年代以前,每个县药材公司都有自己的收购部门或委托定点的供销部门收购。医药学校有专门培养药材生产收购人员的专业,但现已所存甚少。现在药材收购多以药贩为主,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甚至有目不识丁毫无药材专业知识的农民也加入到收购的队伍之中,这样的生产收购人员,如何能保证药材的质量。1.2 产地加工方法不当败酱草为直立草本药材,茎杆粗壮,叶片纸质,摊晒时叶片先干,茎梗难干燥,晒至全部干燥时,叶片脱落,只剩茎杆。据笔者实践经验,摊晒时不可翻动,以防止叶片脱落;待晒至八成干时,在日落以后捆扎打包,既可防止叶片脱落,又可保证色泽青绿。1.3 采收季节失时由于败酱草为野生药材小品种,采集经济效益不高,为提高经济效益,药农将采收季节推迟至10月份,因这时败酱草将要枯死,折合干品率高,但叶多脱落,茎梗老,质量差。采收败酱草的季节应严格按《浙江中药收购手册》所规定的小暑前后。根据笔者多年观察,败酱草的始花期在7月上旬左右(基本与收购手册相符)。众所周知,一般全草类药材的有效成分多在始花期时含量为高。另外,此时进入伏季,雨天减少,如不遇雨,在此季节采收加工的败酱草,色青绿,叶多,质量较好。

  • 中药发药交待的重要性

    作者:曾洪

    简述了中药发药交待中应正确指导患者服药、服量、正确的煎煮方法、服药与饮食、日常工作的关系,强调中药调剂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和重视中药发药交待。

  • 我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队伍现状与对策

    作者:陆亚平

    药品零售企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药品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安全。要保证药品零售企业的工作质量(其中包括配方质量、加工质量、服务质量等),必须要有一支合格的药学技术人员的队伍。高素质的药师队伍对保证药品质量,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极其重要作用。为此,笔者近对全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的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1 我市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的现状1.1 职称情况我市是在全国范围内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市,全市有药品零售企业44家,药品经营人员334名,药师62名(无执业药师),药士71名。药品零售企业按其性质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其中属市医药公司系统(以下简称 M)的药品零售企业有28家,占总数的63.6%;药师59名,占全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师总数的95.2%;药士64名,占全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师总数的90.1%。全市非 M 零售企业有16家,占总数的36.4%。其中药师3名,仅占全体药师5%;药士7名,仅占全体药士总数的9.8%。1.2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名(1.5%),高中12名(9.0%),中专13名(9.8%),初中106名(79.7%)。1.3 店经理职称情况 M 的28家中有24家(85%)店经理有药师或药剂士职称,而非 M 的16家中只有1家(6.3%)有相关职称。

  • 浅谈造成中药质量下降的几点体会

    作者:罗运希

    中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的疗效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否,因而中药质量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目前药品市场上的中药质量每况愈下,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 掺假、造假现象严重 一些人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在药物中掺假充真,严重影响中药的质量。例如:用苦楝子外果皮经染色掺入枣皮中;用枣皮的果核染成黑色掺入制香附中;用形似的树枝切片染成黄色掺入桑寄生中。又如:胆草中掺入细当归;用白矾、砂粒或其它粉末掺入金银花中以增加其重量等等。所有这些掺假药物从表面看好象没有问题,只要仔细观察每一个药品的形态,并品尝其味道,就不难发现伪品的存在。由此,就要求中药采购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2 药物净度不达标 近年来因药品市场管理混乱,销售经营环节复杂,许多药物在采收、运输,保管过程中,常混有砂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例如:金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含砂土杂质在20%左右;蝉蜕、地龙内含大量泥砂;枣皮、山楂中含有大量的果核;巴戟天、丹皮等木心未抽尽;麻黄茎根不分;叶类药物的非药用部分的枝梗未除净。由于这些药物未能完全通过净选处理,造成剂量不准和非药用部分产生的副作用而直接影响药品的疗效以及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所以笔者认为药物必须依法净制,才能确保药品的疗效和用药的安全。

  • 试论中药现状与现代化

    作者:李建雄

    人类进入新的世纪,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组织,这样的大好形势下,祖国的传统中医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此,我们有必要加以认真总结研究中药的现状,提出发展方向,采用现代化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医药,抢占国际市场。对此笔者谈点这方面的看法。1 中药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古老的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我国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祖国宝贵的医药遗产。建国以来在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中药制剂生产发展很快,从原有的汤、膏、丹、丸、散剂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片、冲、注射、气雾、纸膜、乳滴丸剂等10多种剂型,生产工艺不断革新,年生产品种达几千种之多,像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杭州胡庆余堂的药酒,苏州雷允上的六神丸、山东东阿阿胶、山西太谷定坤丹、龟灵集、云南个旧的云南白药等等,至今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确为临床防病治病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庆幸之余,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国际中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据报道国际中药贸易额一年高达160亿美元之多,而我国仅占5%,且大部分为原药材,而日本竟占90%,这与我国中药大国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为何我国的中药难以冲出国门,我想不外乎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炎临床观察

    作者:杨丽英;吴火妫;吴春美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临床症状为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我院1996年研制的“复方止痒液”用于阴道外阴冲洗,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阴道炎85例,临床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1996-01~1999-01门诊就诊病人中确诊为阴道炎的患者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年龄大的58岁,小的16岁,平均年龄37岁。2 诊断标准 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的为滴虫性阴道炎;找到念珠菌的为念珠菌性阴道炎;找到线索细胞的为细菌性阴道病;绝经后称老年性阴道炎。3 给药方法3.1 中西医结合组选用具有消炎、止痒、燥湿的中药制剂“复方止痒液”冲洗阴道外阴,1次/d,10次为1个疗程。辅以西药,滴虫性阴道炎用灭滴灵0.4 g冲洗后放入阴道;念珠菌性阴道炎用制霉菌素50万u冲洗后放入阴道;细菌性阴道病用四环素0.25 g,灭滴灵0.2 g冲洗后放入阴道;老年性阴道炎用乙芪酚0.5 mg,四环素0.25 g冲洗后放入阴道。3.2 对照组给药念珠菌性阴道炎用2%碳酸氢钠冲洗阴道外,余均用1∶5 000高猛酸钾液冲洗阴道,阴道用药同中西医结合组。

  • 黄芪精口服液引起不良反应1例

    作者:沈和生

    黄芪精口服液由中药黄芪提取为主要成分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补气养血,固本止汗的功能。对久病气血两亏,神衰四肢乏力有良好治疗作用。笔者临床发现1例病人服用后引起不良反应,特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5岁,腰脊酸痛多年,经CT确诊为腰椎4/5椎间盘突出症。入院行髓核摘除术,术后1个月痊愈出院。随诊6个月,腰部酸胀反复发作,给予追风活络胶囊口服。随后改服黄芪精口服液10 ml/次,2次/d,第2 d上肢出现淡红色丘疹,上下唇起水泡,喉头水肿,伴瘙痒感,立即停药,皮肤科诊为药疹,给予口服扑尔敏、维生素C等抗过敏治疗。2 d后复诊症状明显改善。5 d后症状消失。又因面色萎黄,纳呆就诊,门诊诊为“胃脘痛”。用四物汤加黄芪、党参、甘草3剂。服后诉有轻度心悸、胸闷、头晕等。考虑其病史,去黄芪,改加淮山药,连服5剂,心悸等症基本消失,病情好转。

  •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

    作者:吴平凤

    参麦注射液是在生脉饮的基础上,由中药人参、麦冬经超滤法制成的灭菌水溶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中医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应用的扩展,其不良反应逐渐有所报道,应当引起重视。1 过敏性皮疹 李志华[1]报道1例,患者,女,29岁,护士。给病人静推50%葡萄糖+参麦注射液前,在排空气时,少许药液溅到手指上。约30 min后,局部皮肤出现散在丘疹、发痒;在给另一病人注射50%葡萄糖40 ml加参麦注射液6 ml,30 min后,手指片状丘疹,奇痒,丘疹逐渐满布颜面、躯干、腹部和四肢。及时对症治疗,上述症状消失。 杨玲[2]报道1例患者,女,53岁。因跌伤致腰背部疼痛,转侧俯仰不便1 d入院。入院第50天自诉气短,乏力、自汗、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静滴10%葡萄糖250 ml加参麦注射液100 ml。滴入5 min后患者突然胸闷不适,不能言语,呼之不应,全身起散在的红色皮疹,面色潮红。立即停药,给氧,静注25%葡萄糖40 ml加地塞米松5 mg,肌注非那根25 mg。10 min后患者神志清楚,呼之能应,皮疹渐渐消退。2 过敏性休克 罗康[3]报道1例,患者,女,56岁,因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入院。入院后中医治疗为主,配合静滴丹参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但时有口燥咽干,夜寐不安等阴液不足之象,为此加用参麦注射液100 ml静滴。用药2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肢麻、头昏、胸闷、汗出、心悸、全身不适、呼吸困难、恐惧濒死感,诊断为参麦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输氧,静注肾上腺素0.5 mg,5% GS 20 ml+地塞米松5 mg,肌注异丙嗪25 mg,静滴5% GS 500 ml+氢化可的松300 mg。15 min后上述症状减轻,呼吸正常。治疗4 h后恢复正常。

时珍国医国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1997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02 03 04 05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