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脊髓在电针"内关-间使"改善缺血心脏功能活动中的作用观察

    作者:刘俊岭;陈淑萍;高永辉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间使"对缺血心脏功能作用的相对特异性和切断脊髓对电针效应的影响.方法:第一批33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关-间使"组和"外关-支沟"组. 第二批完整动物和脊髓动物各18只,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第三批Wistar大鼠共18只,随机分为对照和电针两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心室支(大鼠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于颈部C2~C3之间横断脊髓造成脊髓动物.测量颈-胸导联ECG-ST、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平均动脉压(MAP).结果:①急性缺血后,ECG-ST显著抬高,LVP、dp/dtmax和MAP立即降低;电针"内关-间使"能显著促进ST段、LVP、dp/dtmax及MAP的恢复,与对照组及"外关-支沟"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在完整动物和脊髓动物上,电针"内关-间使"都可显著促进缺血性ECG-ST、LVP、dp/dtmax的恢复(P<0.05),并能明显促进脊髓动物MAP的恢复(P<0.05);③切断大鼠脊神经根后,电针的作用消失. 结论:在完整和脊髓动物上,电针"内关-间使"可显著促进缺血性心脏功能活动的恢复,和电针完整动物"外关-支沟"的作用相比,具有相对特异性;脊髓是实现电针上述作用的关键部位.

  • 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

    作者:田岳凤;吴富东;乔海法;单秋华;韩秀珍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经"内关""郄门"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空白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和针刺"支沟"对照组. 电针大鼠心包经穴位20 min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穴位20 min,松扎,恢复灌流60 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成心肌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106个/mL,用DMSO溶解荧光染料, Fluo-3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a2+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内Ca2+含量明显增高,荧光分布多,强度高.针刺心包经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手厥阴经穴能有效地抑制心肌细胞的钙超载,减轻损伤的程度,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 下丘脑孤啡肽参与电针对去卵巢大鼠LH释放的影响

    作者:安晓飞;马淑兰;冯异;陈伯英

    目的:在去卵巢大鼠模型上,观察下丘脑孤啡肽及其受体是否参与电针对黄体生成素(LH)超常释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电针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加电针组、去卵巢组和去卵巢加电针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各组动物血清LH水平,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观察电针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孤啡肽及其受体蛋白和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鼠去卵巢后,下丘脑孤啡肽及其受体的表达均明显降低.电针处理后,去卵巢大鼠LH超常分泌受到明显抑制;基底下丘脑的内侧视前区、腹内侧核的孤啡肽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正中隆起孤啡肽免疫阳性纤维也明显增加;基底下丘脑的孤啡肽mRNA表达上调.结论:①下丘脑孤啡肽及其受体可能参与LH分泌的调节;②孤啡肽可能参与了电针调整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功能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血浆中cAMP与β-EP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述菊;吴绪平;王亚文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血浆中cAMP(环磷酸腺苷)与β-EP(β内啡肽)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40只,头穴透刺组40只.模型组与头穴透刺组分6 h、24 h、48 h、72 h 4个时相分别取材,每小组10只.用线栓法直接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开口处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用"百会"透"前顶""率谷"透"悬厘"针刺治疗.采用放免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cAMP与β-EP的含量.结果:造模后,急性脑梗塞大鼠血浆中cAM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血浆中β-E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头穴透刺治疗可使大鼠血浆中cAMP的含量明显升高,使β-EP含量明显降低而趋于正常值.结论:头穴透刺可能通过升高血浆中过低的cAMP含量和降低异常升高的β-EP含量而达到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目的.

  • 艾灸"肺俞""膏肓"对博莱霉素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Ⅰ/Ⅱ型细胞因子平衡调节的影响

    作者:李戎;周蜜娟;李翠霞;李富红;李文军;蔡永宁;李志刚;罗全安;刘明芳

    目的:研究艾灸"肺俞""膏肓"对博莱霉素(BLM)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Ⅰ/Ⅱ型细胞因子平衡调节的影响,探索针灸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泼尼松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制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7 d开始治疗,以5 mg左右艾绒灸其双侧"肺俞""膏肓",每穴3壮,每天1次,10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 d,3个疗程后处死动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内Ⅰ型细胞因子IL-2、IL-12和Ⅱ型细胞因子IL-4、IL-5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肺组织内Ⅰ型细胞因子含量降低,Ⅱ型细胞因子含量升高(均P<0.01);艾灸及泼尼松治疗能够使大鼠肺组织内Ⅰ型细胞因子含量升高,Ⅱ型细胞因子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0.01);艾灸组与泼尼松组比较,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灸"肺俞""膏肓"能升高BLM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Ⅰ型细胞因子IL-2、IL-12的含量,降低Ⅱ型细胞因子IL-4、IL-5的含量,提示调节Ⅰ/Ⅱ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可能是艾灸阻抑肺纤维化发生的机理之一.

  • 电针对V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会珍;房家毅;佘延芬;马小顺;田义龙;王鑫国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血管性痴呆(VD)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再通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性VD模型,电针组用G-6805电针治疗仪,以疏密波刺激"百会""大椎""足三里""膈俞",治疗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活性,并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做比较.结果:电针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活性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可抑制V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活性,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 针刺血清对培养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影响的观察

    作者:罗明富;李翠红;张金玲;郭莹;陈淑萍;高永辉;刘俊岭;李瑞午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在心肌细胞丰富的肌浆内线粒体特别多.以适应心肌持续节律性收缩的特点.同时线粒体也有摄取和释放Ca2+的作用,它对Ca2+的亲和力很高,释放率很低,因此可贮存大量钙,参与细胞内钙的活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Ca2+超载的状况下,心肌缺血区细胞线粒体出现积聚、肿胀、嵴断裂等损伤.电针"内关"穴后,可使实验性缺血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减轻,从而减轻心肌损伤[1],表明针刺治疗对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有保护作用.

  •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韩焱晶;贾宝辉;时宇静;图娅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明确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给予模型组和电针组21 d不同的应激刺激.造模同时针刺治疗电针组动物,选取"百会""印堂"穴,频率2 Hz,电流强度为0.6 mA左右,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21 d.于实验前1 d、实验第7、14、21 d测量大鼠体重,并进行开野实验及糖水消耗试验.结果:造模7 d后模型组的体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0.01,0.001);电针组的体重在第7 d也出现了减少(P<0.001),与模型组一直未见差异,但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次数始终高于模型组(P<0.05,0.01,0.001),与正常组未见差异.第21 d的糖水消耗试验显示,模型组相对糖水消耗量低于正常组和电针组(P<0.05),电针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刺激结合孤养的方式能造成大鼠中枢奖赏系统的功能低下,电针能够防治由此引发的大鼠行为学的改变.

  • 电针对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调整作用及其神经化学机制

    作者:雷君;李琴;李国成;茹立强

    目的:探讨针刺对胃肠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及可能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胃肠动力障碍组、胃肠动力障碍+西药治疗组和胃肠动力障碍+电针治疗组.采用夹尾刺激激怒法制成大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用应力传感器记录大鼠胃和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采用组织化学技术观测胃、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①MMC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胃肠动力障碍组胃-肠MMC周期、Ⅰ、Ⅱ相延长,Ⅲ相缩短(P<0.01),Ⅲ相频率减慢、幅度下降(P<0.01),胃Ⅲ相发生率降低(P<0.01),胃-肠平均协调收缩率显著下降 (P<0.01);西药治疗组、电针治疗组与胃肠动力障碍组比较,胃-肠MMC周期、Ⅰ、Ⅱ相缩短,Ⅲ相延长(P<0.05,0.01),Ⅲ相频率加快、幅度上升(P<0.01),胃Ⅲ相发生率升高(P<0.01), 胃-肠平均协调收缩率显著升高(P<0.01);与西药组比较,电针组各指标的改变较明显(P<0.05,0.01).②胃窦、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AChE阳性神经元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胃肠动力障碍组显著减少(P<0.01);与胃肠动力障碍组比较,西药治疗组、电针治疗组显著增加(P<0.01).③胃窦、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胃肠动力障碍组显著增加(P<0.01);与胃肠动力障碍组比较,西药治疗组、电针治疗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①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可能是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发病机制之一;②胆碱能神经、氮能神经紊乱可能是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的神经化学基础;③针刺能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性,效应优于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ACh、NO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

  • 针刺头穴对中风患者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石现;左芳;田嘉禾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中风患者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PET观察运动状态下中风患者电针前后以及电针治疗3周后的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①针刺的即刻效应:患者双侧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运动前区及顶上小叶和健侧的补充运动区发生了明显的代谢功能改变,表现为糖代谢增高的区域集中于健侧,代谢减低集中于病灶侧.② 3周后效应:患者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仍有改变,仍表现为糖代谢增高的区域集中于健侧,代谢减低集中于病灶侧.结论:电针头穴百会与曲鬓可以升高或降低双侧大脑的运动功能区域中葡萄糖的代谢,从而可能诱导与运动相关的某些区域神经组织兴奋,补偿或协助受损的神经网络,促进运动功能的重建.

  • 夏秋灸治哮喘疗效与NO及肺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铭;郑偶然;徐维;卢希玲

    目的:比较夏秋季节灸贴治疗哮喘的疗效,探讨季节变化与支气管哮喘疗效关系的可能机制.方法:64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气亏虚证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夏季组32例,于传统"三伏日"初、中、末伏当日集中治疗;秋季组32例,于"秋分前10日、秋分当日及秋分后10日"3日集中治疗.两组均于首次治疗前15日及末次治疗后15日进行NO和肺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夏季组与秋季组经灸贴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71.88%,NO值有所下降,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P<0.05,0.01).两组比较,夏季组优于秋季组(P<0.05,0.01).结论:夏秋灸治疗哮喘的疗效差异与异常升高的NO的降低程度有关,NO的差异可能是灸治起效的关键.

  • 针刺对中风性假性球麻痹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陈兴华;赖新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可能机理.方法:将75例中风性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刺加西药组.针刺选穴以脑三针、舌三针、百会、通里、三阴交为主,并配以电针.西药以脑活素静脉点滴,并口服尼莫通、阿司匹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结果:在中风性假性球麻痹患者中存在ET、NO异常增高的情况,三组患者治疗前后ET、NO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疗法均可使患者血中的ET含量和NO值显著降低.治疗后三组间的比较则显示,针刺组和针刺加西药组使ET含量和NO值降低的作用均优于西药组,而以针刺加西药组的作用为明显.结论:针刺使患者血中ET含量和NO值降低可能是其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机理之一.

  • 电针刺激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旭东;姚云海;顾敏;付建明;任芸;尹汉奎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刺激疗法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独立功能的影响,为脊髓损伤患者寻求一条有效的康复治疗途径.方法:62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接受电针刺激加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单纯性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功能独立性积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的分值97.78±1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值87.53±16.67(P<0.05).同样,治疗组的住院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加运动与作业治疗的综合康复手段能明显改善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独立能力,且能科学地提高住院效率.

  • 针灸治疗牛皮癣的临床应用近况

    作者:马惠芳;耿昊;郭长青

    本文将近5年来有关牛皮癣的针灸治疗临床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整理了针灸对该病的各种疗法,包括耳背刺血法、耳穴割治法、穴位埋线法、针灸体穴疗法等,总结了牛皮癣的针灸治疗规律,并对今后对该病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 论妊娠期禁针合谷、三阴交穴

    作者:金春兰;朱江

    针对古今针灸文献中有关妊娠期禁针问题的不同认识与观点,本文以合谷、三阴交这一传统下胎对穴为切入点,对妊娠禁针穴的依据、禁针的时期以及孕期如何安全合理使用禁针穴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认为合谷、三阴交穴促进各孕期子宫收缩,从而存在导致流产的可能;妊娠子宫对电针刺激的敏感性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增加,针刺作用又因其机体所处机能状态不同而对妊娠产生不同影响.建议在妊娠中期可适当选用禁针穴,在妊娠早期应慎用,妊娠晚期则应禁针.文中还提出了提高针刺下胎效果的初步设想.

  • 论阿是穴与穴位特异性

    作者:喻晓春;高俊虹;付卫星

    中医理论认为,阿是穴是体表具有按之快然或疼痛等特点的位点.从理论上来说,阿是穴包含有具有特异性的经穴和其它常用穴;从功能上来讲,阿是穴实际上与现代医学的牵涉痛的体表部位类似.因此,阿是穴乃是在反映病邪和治疗疾病等两大穴位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特异性的穴位,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