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电针"足三里"穴对内脏痛大鼠延髓内脏带内c-fos和GFAP表达的影响

    作者:秦明;黄裕新;王景杰;段丽;曹荣;饶志仁

    目的:探讨电针时内脏痛大鼠模型疼痛行为学方面的影响以及延髓内脏带中即刻早期基因c-fos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针刺镇痛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内脏痛组、电针组和电针后内脏痛组,每组8只.将0.6%乙酸(V/V,10 mL/kg)注射入大鼠腹腔内造成内脏痛模型.电针取双侧"足三里"穴,断续波,频率50 Hz,强度2~5 V,持续30 min.观察并计算各组动物的疼痛指数(visceral pain index,VPI)后处死动物,延髓切片进行抗Fos蛋白或抗GFAP单一或双重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记数c-fos和GFAP在中枢延髓内脏带内的表达.结果:内脏痛组和电针后内脏痛组出现典型的扭体反应,其中内脏痛组更明显,而空白对照组和电针组大鼠行为学无变化.各组c-fos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主要位于延髓内脏带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除了空白对照组,内脏痛组、电针组和电针后内脏痛组中c-fos和GFAP表达明显增高;3组之间比较c-fos和GFAP表达内脏痛组高,电针后内脏痛组其次,电针组低(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内脏痛模型大鼠的疼痛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延髓内脏带内免疫阳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活动有关.

  •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检测

    作者:高凌云;胡翔龙;许小洋;吴宝华;陈凌

    目的: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方法:利用针型温度传感针,对32名志愿者沿督脉线及其两侧旁开约2 cm的非经对照点共5个水平的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进行了检测,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部位,其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较其两侧的非经对照点高(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都较高,说明该部位的能量代谢可能较为旺盛,这可能是产生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 隔药饼灸对兔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岳增辉;常小荣;严洁;沈菁;曹湘平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隔药饼灸对兔高脂血症(HLP)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5只兔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药物(血脂康)组,每组15只.采用免疫反应性损伤法建立兔HLP合并AS模型.穴位选取"巨阙""天枢""心俞""肝俞"等,每穴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周.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基因表达.结果:隔药饼灸组、直接灸组及药物组均使兔HLP合并AS主动脉VCAM-1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隔药饼灸对兔HLP合并AS的主动脉血管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山羊膀胱经经穴Ca2+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琪;蒋红芝;郑翠红;张明敏;洪大情;任恕;黄光英

    目的:探讨Ca2+与经络现象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新型Ca2+生物传感针,实时、动态观测Ca2+在山羊膀胱经腧穴以及非经穴上的分布特性,取"肝俞""大肠俞""关元俞"及各穴旁开3 cm处为测试点,共记录3 min.结果:山羊膀胱经腧穴的Ca2+浓度明显高于旁开对照点(P<0.01或P<0.05).结论:膀胱经穴Ca2+浓度高于旁开非穴对照点,提示循经脉线上有Ca2+富集现象,其浓度的测定有可能作为鉴别腧穴的重要理化指标.

  • 不同针刺频度对致敏豚鼠血清总IgE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邬继红;马惠芳;袁红;马文珠;吕海波;费宇彤

    目的:对针刺"大椎"治疗哮喘的时效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针刺组、隔日针刺组和隔2日针刺组共5组,除空白组外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并激发哮喘.选"大椎"作为治疗穴位,以放免法检测各组血清总IgE.结果:各针刺组均可使致敏豚鼠升高的血清总IgE含量下降,但下降幅度有所差异,以隔日针刺组为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1),其次为隔2日针刺组(P<0.01),再次为每日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大椎"穴使血清IgE含量明显下降,提示针刺"大椎"穴对支气管哮喘有治疗作用,且随治疗频度的不同,其疗效可能不同.

  • 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及含量的影响

    作者:孔立红;孙国杰;刘胜洪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分子表达和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剌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24 h组、模型48 h组、模型72 h组、电针治疗24 h组、电针治疗48 h组、电针治疗72 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连续波,频率120次/min,强度l mA,持续30 min).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p65核转录因子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也显著高于电针治疗同时相各组(P<0.01),NF-κB移位于核明显;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NF-κB-p65蛋白含量比电针治疗同时相各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NF-κB蛋白水平,阻滞其转位于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骨保护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鲍圣涌;王华;王彦春;梁凤霞;陈泽斌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9~10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 d,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双固一通"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常规取穴组取背俞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双固"组取"关元""足三里";"一通"组取"肾俞""膈俞""大杼";"双固一通"组取"关元""足三里""肾俞""膈俞""大杼".电针连续治疗8周.利用RT-PCR技术检测骨保护蛋白(OPG)mRNA在骨组织细胞的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所有针刺组的OPG mRNA表达均升高(P<0.05),"双固一通"组表达非常显著升高(P<0.01);"双固一通"组较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也明显升高(P<0.05);常规取穴组、"双固"组、"一通"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够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的OPG mRNA表达水平,且"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其它取穴针法.

  • 不同间隔时间电针对炎症痛大鼠下丘脑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文靖;赵仓焕;谢步霓;盛佑祥;朱小华

    目的:观察累加电针对炎症痛大鼠模型不同间隔时间的镇痛效果,从而探讨针刺镇痛的佳治疗间隔时间.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分别以3、6、12、24 h作为电针治疗间隔时间.选用"昆仑"和"悬钟"穴,电针频率15~100 Hz,疏密波,电压2~4 V,留针20 min,连续治疗6 d后观测大鼠疼痛级别、痛阈、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组的疼痛级别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24 h电针组的痛阈高于模型组(P<0.01),各电针组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在不同间隔时间电针治疗中,以间隔24 h治疗更能明显降低炎症痛大鼠的疼痛级别并提高其痛阈,促进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P<0.05或0.01).结论:电针对炎症痛大鼠模型具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间隔24 h重复治疗可显著提高其镇痛效果.

  • 腹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童娟;姚红;陈健雄;张子谦;黄少惠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指数(BMI)及腰围比值的影响,了解腹针疗法对单纯性肥胖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设立健康对照组、安慰针对照组和治疗组,以脐周2寸、3寸、4寸的部位围着脐部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取8个点刺入,针尖均斜向脐位;体针取两侧足三里和三阴交.比较安慰针组及治疗组治疗后BMI及腰围比值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经毫针针刺治疗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BMI及腰围比值与安慰针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和P<0.01),且其BMI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针疗法对于单纯性肥胖的BMI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 头针、体针及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230例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虹;侯中伟;白玉兰;谷世喆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头体针联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将临床收集的23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112例)、体针组(51例)、头体针组(67例).头针组采取单纯头皮针:半身不遂和面瘫取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治疗,伴失语选运动区下部及头语言区.体针组先针刺健侧,用泻法留针30 min,再针刺患侧,间断轻刺不留针;半个月后,健侧针法不变,患侧先行平补平泻,后行补法.头体针结合组采用头针和体针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8.2%(110/112),痊愈率35.1%(40/112);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6.0%(49/51),痊愈率23.5%(12/51);头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8.5%(66/67),痊愈率50.7%(34/67).头体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此外,头体针组对出血灶和梗死灶的改善作用也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体针组(P<0.01).结论:头体针联合运用治疗中风疗效较佳.

  • 针药结合对先天愚型儿童智商和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毅敏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口服真人益智宝对先天愚型儿童智商(IQ)及社会适应行为(ADQ)的影响.方法:将50例先天愚型儿童分为针药结合组与药物组.针刺以头三针为主,配合体针,药物采用口服香港宗歧氏药厂生产的真人益智宝.治疗前后均采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患儿进行IQ、ADQ测定.结果:针药结合及单纯口服药物均能提高先天愚型患儿的IQ及ADQ水平(均P<0.01);针药结合对IQ、ADQ的影响较单纯口服药物更为明显(P<0.01).结论:针刺配合口服真人益智宝能提高先天愚型儿童智商及社会适应能力水平,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真人益智宝.

  • 针刺对儿童药物中毒性听力语言障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张全明;余瑞英;庞坚;周雅芳;周茵;靳瑞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儿童听力语言障碍的作用机理.方法:对53例药物中毒所致听力语言障碍儿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针刺组31例(62耳),药物对照组22例(44耳).针刺组主要取四神针、颞三针、耳三针、舌三针、风池、哑门、合谷、中渚、足临泣为治疗穴位,每日1次,每次30 min;对照组口服盐酸葡桂利嗪胶囊、三磷酸腺苷、Vit B1、Vit B6.均为每月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Ⅰ~Ⅲ、Ⅲ~Ⅴ峰间期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针刺组各波峰潜伏期治疗前后自身比较,Ⅰ、Ⅴ波潜伏期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Ⅲ波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Ⅰ、Ⅴ波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波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各波峰间期治疗前后自身比较,Ⅰ~Ⅲ、Ⅲ~Ⅴ波间期明显缩短(P<0.05),Ⅰ~Ⅴ波间期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Ⅰ~Ⅲ、Ⅲ~Ⅴ波间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Ⅰ~Ⅴ波间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有效穴位能够明显缩短Ⅰ、Ⅴ波潜伏期和Ⅰ~Ⅲ、Ⅲ~Ⅴ波间期,促进听力语言障碍患儿的听觉和语言的发育,改善患儿的预后.

  • 电针少泽穴对乳汁分泌不足产妇催乳作用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颖;王宏才;翟桂荣;张红卫;魏立新;李彩芬

    目的:评价电针少泽穴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的疗效,探索针灸催乳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乳汁分泌不足产妇,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电针催乳经验穴少泽穴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电针非相关穴位商阳穴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1个月.分别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两组泌乳量及催乳素情况.结果: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痊愈2例,有效7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22.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泌乳量和催乳素改善方面:治疗组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电针少泽穴治疗乳汁分泌不足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 头针治疗脑出血的文献依据和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概况

    作者:郑国庆;王艳;王小同

    头针源于中国古代针灸头部腧穴治疗疾病的临床实践,理论奠基于<黄帝内经>.20世纪70年代,受耳针等微针疗法的启发,并结合现代神经科学及生物全息原理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头针疗法,在治疗脑源性瘫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头针在20世纪80年代被用于急性脑出血的治疗,初步的8个临床试验(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部分患者出现即刻效应.其机制研究主要有对病理学及血脑屏障的影响、对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对生化指标的影响等.

  • 针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对多种体液因素的良性调节作用

    作者:曹建萍

    通过综合分析近15年来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献,总结出针灸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获效机理是对血液流变学、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抗过氧化作用物质、单胺类物质、细胞内信使物质、心肌酶、能量代谢、血糖、血脂等多种体液因素的良性调节,为针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和科研提供了理论依椐.

  • 分期针刺和专方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对比

    作者:王梅康;郝晋东;赵秀芳

    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早被临床所肯定.从临床实际效果观察,面神经炎的治疗得当与否决定着本病的预后,治疗不当会出现联动、面肌痉挛等并发症.我们采用分期针刺疗法与单纯中药治疗对照观察发现,分期针刺疗法疗效显著,疗程大大缩短,报道如下.

    关键词: 面神经炎 针刺 中药
  • 美国"针灸热"导火索的真实历史

    作者:申玮红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时报>资深记者James Reston(詹姆斯·赖斯顿)将自己在访华期间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经过详实生动地写成专篇文章,以大幅醒目标题刊登在该报头版,之后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效应,成为引发美国"针灸热"的导火索.关于这一历史事件,无论是中国业内人士,还是美国公众,众说纷纭.那么,这段35年前的美国"针灸热"导火索的真实历史到底是什么呢?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