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针刺研究杂志

针刺研究

针刺研究杂志

Acupuncture Research 침자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针刺麻醉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4/R
  • 国内刊号: 韩焱晶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http://www.zhenciyanjiu.cn/
  • 曾用名: 针刺麻醉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针刺研究》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姚红;童娟;王铮;张子谦;陈建雄

    目的:探索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9)、地塞米松组(n=9)及穴位贴药组(n=9).以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地塞米松,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空白药物敷贴;穴位贴药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的生理盐水,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治疗药物敷贴.穴位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疗程结束24 h内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固定、HE染色,观察其炎症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各组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且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大鼠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0.05);穴位贴药组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但对于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无明显作用(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L-4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而IFN-γ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大鼠肺组织中IL-4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IFN-γ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穴位贴药组IFN-γ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IL-4、IFN-γ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确的影响,并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影响对大鼠体内Th1/Th2的平衡可能起到了良性的调整作用,从而对哮喘的治疗产生效果.

  • "屋翳"穴与多穴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腺腺体的影响

    作者:修贺明;刘丽军;刘彦卿

    目的:以乳腺增生病病理形态计量学为标准,筛选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关键穴位.方法:将Wistar未孕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单穴(屋翳)组、多穴组.除正常组外,以苯甲酸雌二醇0.5 mg/kg每日腹腔注射,25 d后改为每日腹腔注射黄体酮4 mg/kg,连续5 d,复制乳腺增生病模型.单穴组取"屋翳"穴,多穴组取"屋翳""膻中""合谷""足三里"穴,每日针刺1次,留针5 min,9次为1疗程,共针刺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取大鼠第2对乳房做病理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美国IPP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腺泡腔直径及面积.结果:模型组乳腺导管扩张,腺泡腔直径及面积均较正常组增大(均P<0.01);单穴组、多穴组腺泡腔直径及面积较模型组减小(P<0.01);单穴组与多穴组腺泡腔直径及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屋翳"穴可明显抑制雌激素注射引起的乳腺增生,说明"屋翳"穴是治疗乳腺增生的关键穴位.

  • "嗅三针"电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线粒体保护作用的观察

    作者:刘智斌;牛文民

    目的:探讨"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线粒体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给予"嗅三针"电刺激,疏密波,频率80-100 Hz,强度1-3 mA,持续60 min.进行线粒体体视学检测,Tietze还原酶法测定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DTNB直接法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模型组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体视学及血清GSH和GSH-Px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治疗后,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体视学及血清GSH和GSH-Px检测结果均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引发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活性氧过氧化损伤来实现的.

  • 蒙医温针对大鼠疲劳模型肝脏MDA、GSH含量及GSH-Px、SOD活性的影响

    作者:卢峻;陈英松;阿古拉;图娅

    目的:通过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蒙医温针疗法对疲劳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温针组,每组11只.采用21 d力竭游泳方式制作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温针组取蒙医"顶会"和"心穴",使用MLY-Ⅰ型蒙医疗术温针仪进行温针,每隔2 d治疗1次,每次15 min,共7次.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和活性;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末次运动后24 h大鼠肝组织中MDA、GSH、GSH-Px和SOD的变化.结果:①模型组MD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温针组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模型组GSH和GSH-Px含量及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1);温针组GSH和GSH-Px含量及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③模型组SOD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温针组SOD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结论:蒙医温针疗法可以通过提高肝组织内的抗自由基氧化酶活性,发挥抗疲劳作用.

    关键词: 疲劳 温针 肝自由基
  • 椎管注射氟柠檬酸对针刺保护高湿热应激大鼠胃黏膜作用的影响

    作者:秦明;饶志仁;王景杰;赵保民;杨琦;王旭霞;黄裕新

    目的:观察预先椎管注射氟柠檬酸(FCA)对针刺"足三里"穴保护受高湿热刺激大鼠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以探讨脊髓内胶质细胞是否参与此针刺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A)不做任何刺激;湿热应激组(B)大鼠放入仿真模拟气候舱内[干球温度(40.0±0.5)℃,相对湿度(60±5)%],60 min后取出;针刺+湿热应激组(C)大鼠放入仿真模拟气候舱内做应激处理的同时开始电针双侧"足三里"穴;FCA+湿热应激组(D)先向大鼠椎管注射FCA 1 μL,60 min后做应激处理;FCA+针刺+湿热应激组(E)向大鼠椎管注射FCA 1 μL后,再做电针和应激处理;椎管注射生理盐水(NS)+针刺+湿热应激组(F)向大鼠椎管注射NS 10 μL后,再做电针和应激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腰膨大段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OX42的表达,并记录各组动物的胃黏膜损伤指数.结果:大鼠在高湿热刺激60 min后胃黏膜出现点、线状出血灶,并有溃疡形成.B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为33.7±2.8,而C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为20.4±1.6(P<0.01),同时腰膨大后角浅层中GFAP和OX42的表达有明显增加(P<0.01).E组胃黏膜损伤指数为24.1±2.7,腰膨大GFAP和OX42的表达有明显下调,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与C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高湿热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脊髓腰膨大中的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此保护作用.

  • 针刺联合紫杉醇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成泽东;陈以国

    目的:采用针刺联合抗癌新药紫杉醇对Lewis肺癌小鼠进行治疗,探讨针药结合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Lewis肺癌小鼠48只,体重18-22 g,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每组12只.针刺选取"肺俞"穴,施以手针疗法,每日1次,共治疗10次;紫杉醇以腹腔注射给药,10 m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通过检测瘤重抑制率及瘤细胞凋亡率,观察针刺联合紫杉醇对小鼠Lewis肺癌的疗效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针刺、紫杉醇、针刺联合紫杉醇均有抑瘤作用,但针药结合抑瘤作用强.光镜下3个治疗组可见到癌细胞排列较规整,肿瘤团块较小,异型性不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较少,瘤组织有坏死,针药结合组效果佳.TUNEL法检测针药结合组的凋亡指数为(11.09±2.98)%,与针刺组(4.58±1.93)%和药物组(8.20±2.82)%比较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1.03±0.81)%比较,针刺组、药物组的凋亡指数也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针刺加紫杉醇具有联合诱导小鼠Lewis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两者表现为协同效应.

  • 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SOD、MDA及AChE的影响

    作者:杨晓波;口锁堂;郑魁山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捻转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方法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针刺选穴为"大椎""百会""水沟",分别施以温通或捻转手法;药物使用尼莫地平,0.0108 g/kg灌胃给药.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15 d.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脑内MDA含量及SOD、AChE活性.结果: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SOD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AChE活性、MDA含量较正常组皆显著升高(P<0.01);温通针法组、捻转针法组和药物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明显升高SOD活性(P<0.01),降低AChE活性、MDA含量(P<0.05);温通针法组与药物组相比,升高SOD和降低AChE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MD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温通针法组升高SOD活性,降低AChE活性、MDA含量的作用优于捻转针法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改善脑内胆碱能系统的能力.

  • 肥大细胞功能对针刺大鼠"足三里"镇痛效应的影响

    作者:张迪;丁光宏;沈雪勇;姚伟;张志英;章毓清;林俊;顾全保

    目的:观察穴位肥大细胞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穴位针刺组、旁开针刺组、色甘酸钠组、生理盐水组、色甘酸钠+针刺组、生理盐水+针刺组和色甘酸钠+对侧针刺组.采用大鼠尾部痛阈作为效应指标,在体观察针刺"足三里"提插捻转30 min过程中大鼠的甩尾潜伏期;并通过穴位组织切片染色,离体对照针刺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以及色甘酸钠注射对其的影响.结果:手针大鼠"足三里"穴具有显著镇痛作用,效果明显优于针刺旁开对照点;而在色甘酸钠屏蔽穴位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功能后,这种镇痛作用被明显地削弱.针刺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提高;而注射色甘酸钠可以明显减少该脱颗粒现象.结论:穴位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在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参与了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

  • 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

    作者:张慧敏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方法结合言语康复技术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组、康复组及对照组,观察各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能够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总有效率达85.00%,其疗效优于康复组及对照组(P<0.05).在语言功能的评分、失语商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针康组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康复组和对照组.结论: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方法.

  • 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作者:曹玲;侯广云;范文双

    目的:探讨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有效针刺方法.方法:将60例颈源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颈部夹脊穴)和对照组(传统取穴),采用血压、临床症状、体征等指标评价,并于1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降压及症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降压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降压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 电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王新宇;石现;何磊

    目的:探讨电针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紊乱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9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在予以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改善微循环、胃黏膜保护剂同时,电针治疗组选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悬钟、公孙、太冲,KWD-808Ⅰ多功能电针治疗仪电针治疗,每次60 min,每日2次,共5 d.选用Metealf改良简化技术,应用不透X线的标志物(SITZMARKS)测定急性胰腺炎患者全结肠及各节段的结肠转运时间(CTT).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浓度变化.结果:56例电针治疗患者的全结肠及各结肠节段的CTT比对照组38例患者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TL、CCK较治疗前升高,VIP水平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电针能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胃肠动力,其改善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紊乱的机制是否与对胃肠激素的调节有关尚不明确.

  •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

    作者:贾春生;石晶;马小顺;李晓峰;王英;王敬兰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方法: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病情3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按随机的原则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简化MPQ)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 min、30 min疼痛程度评分,将获得的透穴刺法和直刺法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积分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无显著性差别(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01).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 电针对干燥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作者:白桦;于澎;于淼

    目的:观察电针对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分析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7例中老年女性患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8周,选穴为肾俞、太溪、合谷、廉泉、百会、三阴交、血海.对照组用西药治疗8周,药物为羟氯奎(每日6 mg/kg),转移因子口服液(3次/日,每次1支),维生素(B1、B2、C、鱼肝油,3次/日,每次1片),匹鲁卡品(20 mg/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性激素水平变化与临床症状改善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性激素指标比较,其中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症状也随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改善.结论:电针能够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体内紊乱的性激素水平,其疗效优于西药.

  • 针灸效应与经穴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概况

    作者:何俊娜;罗明富

    本文根据近期国内外对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的研究进展,及其与针灸经络有关的研究报道,在阐述MCs的形成、分布、分型、形态学特征、脱颗粒及其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针灸效应与穴区组织内MCs的数量、脱颗粒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对循经感传的作用机制.综述结果表明,MCs作为穴区组织的特征成分之一,与针灸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MCs通过对神经、免疫、循环等系统的影响,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的调控过程.本文为今后进一步了解和探索MCs与经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 《窦太师针经》考略

    作者:岗卫娟;黄龙祥

    《窦太师针经》是一本流传不广的腧穴专书,现仅存有抄本两部,其一本题作《杨氏家传针经图像》,另一本题曰《玉龙歌》,但均有残缺.此书所载腧穴主治及刺灸法,至今对针灸临床实践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其书名与成书年代、作者、传本源流、基本内容与学术渊源四个方面略作考证,以便进一步研究.

  • 针刺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纤维活性的影响

    作者:蔡虹;石宏;逯波;景向红

    实验研究表明,急性高血糖和慢性糖尿病(DM)都会加重脑缺血造成的脑损伤,导致学习记忆障碍[1].

  • 不同拔罐负压对皮肤血流量影响的初步观察

    作者:田宇瑛;秦丽娜;张维波

    拔罐是从早的砭法中演化出来的[1].无论是早期石制、兽角或竹筒制,以及金属和陶制的拔罐器,还是近代常用的玻璃拔罐器,及近诞生的橡皮罐和塑料抽气罐,其材料和产生负压的方法虽不同,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能产生一种负压,且负压的大小不易控制.因此,到底多大的负压可以产生佳的治疗效果,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报道.

  • 试论经络实质

    作者:谢浩然;李芳春;马小顺

    中医的人体经络,是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中,其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能量物质、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现代医学已知的几种组织结构共同参与未知的综合功能的调控系统.用这种经络气道筋膜间隙的多种物质,能统一对经络实质认为是神经、体液、能量等一种物质的不同认识.

  • 针刺镇痛的节段性机制与全身性机制研究

    作者:朱兵;荣培晶;贲卉;高昕妍;李宇清

    痛症是针灸治疗的第一适应大症.虽然针灸镇痛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很多,但同时将经穴部位、痛源部位、针刺强度综合起来考虑的研究甚少.

针刺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