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中国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중국체외순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403
  • 国内刊号: 11-494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龙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涂层技术对小婴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纲;陈张根;贾兵;何春兰;钟慧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小婴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围术期炎性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效果来评价聚-2-膦酰甲氧乙基腺嘌呤(poly-2-methoxyethylacrylate,PMEA)涂层管道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20例在ECC下进行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PMEA涂层管道组(A组)和非涂层组(B组),每组1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仿.所有患儿均在麻醉成功开胸前(T1)、ECC 30min(T2)、ECC结束鱼精蛋白中和后(T3)、术后4 h(T4)和术后24 h(T5)5个时间点采取动脉血,测定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1β、IL-6、IL-8、IL-10、瘤坏死因子(TNF-α).术前、术后24 h常规测定肝肾功能、白、球蛋白及电泳、心肌肌钙蛋白I(cTnI)值,并进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24 h尿量、心包引流量、血制品用、ICU滞留时间及术后肺功能比较.结果 血小板计数(T3、T4)A组明显高于B组(P<0.05).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IL-10、TNF-α无明显差异.IL-6(T4、T5)、CRP(T5)、IL-1β(T5)、IL-8(T5)A组升高低于B组(P<0.05).术后肝肾功能两组相仿;而cTnI A组升高低于B组(P<0.05).术后机械通气气道峰压A组低于B组,术后肺功能好于B组.术后尿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相仿.A组心包引流量及血制品用量少于B组(P<0.05).结论 PMEA涂层体外循环管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减轻ECC诱发的全身炎性反应和保护血小板的作用,临床上体现出保护肺功能的良好结果.

  • 体外循环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晓辉;高长青;李伯君;刘静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是否可引起冠脉搭桥术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方法 测定40例患者(分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组,各20例)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3天、5天、7天血清Hcy、铜离子、铜兰蛋白的浓度,并记录相应时间点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肌酸激酶水平.结果 铜兰蛋白、铜离子和Hcy分别于术后约第3天、4天、6天明显升高,术后早期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及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至术后第5天左右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血脂水平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体外循环会对肝功能造成可逆性损伤,但不是引起搭桥术后血清Hcy水平升高的原因.

  • 体外循环中不同双频指数下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磊;李立环

    目的 讨论在浅低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抑制程度不同时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18例ECC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术中给予大剂量丙泊酚或依托咪酯,使BIS降低至0.分别在给药前、后及BIS下降到不同程度时,抽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液和桡动脉血液计算脑氧摄取率(COE).结果 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COE均无差异.结论 在浅低温ECC中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BIS的抑制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在浅低温ECC中使BIS下降到0时的大剂量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COE无影响.

  • 脑苷肌肽对心脏手术中脑糖利用和乳酸浓度的影响

    作者:杨大烜;杨静;李立环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脑糖利用和乳酸浓度变化以及脑苷肌肽对其影响.方法 40例ECC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脑苷肌肽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脑苷肌肽20 ml(每毫升含神经节苷脂50μg、多肽3.2 mg),B组给等容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1)、ECC开始降温至鼻咽温33℃(T2)、心肌血运阻断20 min(T3)、ECC复温至鼻咽温33℃(T4)、ECC结束(T5)以及手术结束(T6),测定桡动脉和颈静脉球部血血糖浓度差(G(a-v))以及颈静脉球部乳酸浓度(Lac).结果 两组ECC降温及低温稳定阶段(T3和T3)G(a-v)显著低于基础值T1(P<0.05),并在T2点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复温时(T4)G(a-v)升高,ECC结束及手术结束时G(a-v)再次降低,低于基础值,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两组Lac在ECC开始后进行性升高,ECC结束达到峰值,在T4、T5及T6点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脑苷肌肽可提高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降温阶段脑糖利用,增加能量供应,减少乳酸生成.

  • 复合超滤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小云;刘宝玉;周凯;姜建青;丁盛;高峰;吴凡;宋恒昌

    目的 探讨复合应用改良超滤和零平衡超滤对改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术后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SD)的患儿随机分为四组:常规超滤组(CUF组,n=15)、改良超滤组(MUF组,n=15)、零平衡超滤组(ZUF组,n=15)和改良超滤+零平衡超滤组(M+Z组,n=15).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红细胞压积(Hct),呼吸功能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呼吸机辅助时间(MAT)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术后各组Hct无显著性差异(P>0.05);M+Z组、ZUF组和MUF组术后1 h,6 h,12 h,24 h OI高于CUF组(P<0.05),而M+Z组术后1 h,6 h,12 h,24 h P(A-a)O2 较ZUF组、MUF组和CUF组低(P<0.05);M+Z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较MUF组、ZUF组和CUF组短(P<0.05);M+Z组和ZUF组停机及术后2 h,12 h,24 h TNF-α和IL-6浓度较MUF组和CU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零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较单一超滤方法能较好地改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体内炎性介质浓度.

  • 肝素剂量反应曲线及肝素用量探讨

    作者:杨明;薛玉良

    目的 计算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群体化肝素剂量反应曲线及ACT(活化凝血时间)值达到480 s和750 s的小肝素使用剂量.方法 将68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六组,进入手术室后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麻醉,监测并记录生理ACT值.体外循环开始前对六组患儿分别静脉注射肝素钠0.5 mg/kg、1mg,/kg、1.5 mg/kg、2 mg/kg、2.5 mg/kg、3 mg/kg,5min后采血监测并记录肝素后ACT值.记录每一位患儿的年龄、体重、身高、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并计算体重指数.结果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群体化肝素剂量反应曲线为ACT=190.38×每公斤体重肝素剂量+114.71(r=0.8991).使95%的患儿ACT值达到480 s的肝素使用剂量为(1.92±0.13)mg/kg,ACT值达到750 s的肝素使用剂量为(3.34±0.26)ms/kg.结论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ACT值达到480 s的肝素小推荐使用剂量为2.05 ms/kg,ACT值达到750 s的肝素小推荐使用剂量为3.60 ms/kg.

  • 抑肽酶对冠脉阻力及其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红超;于鲁峰;黄菊梅;李卫红;扬军民;TAO Weike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瓣膜置换手术中抑肽酶和温血心肌灌注对心肌中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功能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阻力(coronary artery resistance,CAR)变化的关系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风湿性心脏病(RHD)的二尖瓣置换(MVR)病例.A组(对照组):RHD瓣膜置换术,B组(实验组):RHD瓣膜置换术+抑肽酶,两组均为20例.所有患者于阻断开始、阻断30min、阻断60min、开放前温血灌注末留取静脉血标本,待分离循环系统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测定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6-酮-前列腺素F1 α(6-K-F1α)、组织型纤活酶激活物(t-PA).记录每次心肌灌注的压力及流量.结果 ECC中各组CEC均升高,尤其是在阻断60 min时;A组CEC的变化显著高于B组.与Ec分泌相关的因子在阻断60 min时有相应的升高,比较明显的是6-K-F1α(B组显著高于A组),并且其高峰滞后.B组在阻断60 min和末次温血灌注中冠脉阻力明显低于A组.结论 在心脏停搏下手术时,EC功能与冠脉血管的张力调节密切相关,抑肽酶可以保护主动脉阻断温血灌注中EC的调节功能.

  • 全电视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研究

    作者:杜正隆;凌毅;钟齐庆;白韬

    目的 随机比较胸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腔镜组101例,采取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胸壁打3个小孔后施行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传统组103例,采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平抑卧位,胸骨正中切口,纵劈胸骨手术.比较两组的静止呼吸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以及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Cs和C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全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美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27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作者:魏远福;李炳;刘传泉

    目的 总结本院近3年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27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畸形的复杂程度和手术时间的长短,采用浅低温或者中低温体外循环,中度血液稀释,术中提供满意的灌注流量,重视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38~15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110 min,均顺利停机.术后死亡1例.结论 对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力求要做到精细,适当的血液稀释,满意的流量灌注,良好的心肌保护,合理的用药,重视机体各脏器的保护是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浅低温低流量下重症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合术

    作者:何伦德;李正国;罗军;周智恩;夏克何;李小兵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使用浅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24例动脉导管未闭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选择经体外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缝闭;体外循环低鼻咽温度31.0~34.6(33.1±1.8)℃,低流量8~15(12.2±2.6)ml/kg,低流量时间1.0~3.8(1.8±0.2)min,体外循环时间20~51(30.6±3.9)min.结果 术后苏醒正常,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 "短时间"浅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可安全使用于动脉导管直视闭合术.

  • 45例格林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管理

    作者:蒋怡燕;乔彬;吴莉莉;王振祥;鞠吉峰;徐军;林晓娜

    目的 探讨45例格林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我心研所采取单侧双向或双侧双向格林术式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共45例,年龄4个月~12岁,体重6~28 kg.麻醉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体重<10 kg的患儿术前给口服咪达唑仑糖浆0.5 mg/kg镇静.>10 kg的肌注安定0.02~0.03mg/kg,东莨菪碱0.02~0.04mg/kg.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5~10μg/kg,维库溴铵0.1~0.15 mg/kg,依托咪酯0.2 mg/kg.右侧颈内置入双腔静脉导管.测CVP,左侧桡动脉穿刺测血压.麻醉维持用芬太尼10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在心包打开后在右心房内植入24号套管针建立临时通道连接延长管,在手术开始后视心率、血压变化泵入多巴胺3~5μg/(kg·min)、硝酸甘油0.2~0.3 μg/(kg·min)或肾上腺素0.02~0.05 μg/(kg·min),同时在上腔静脉远心端与右心房"建桥",建立临时旁路.纠正酸血症,BE>-3给予碳酸氢钠1 ml/kg调整.结果 本组手术循环、麻醉处理稳定,无并发症、死亡.术后平均1~2 h意识恢复,2~4 h拔掉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结论 麻醉处理得当,维持循环平稳,能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 心血管病急诊体外循环策略

    作者:阮秀璇;江国健;郑振雄;林榕;张和英

    目的 总结急诊体外循环(emergency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ECC)的经验,探讨EECC在救治心血管病急性事件中的策略.方法 2001年至2006年间61例心血管病急性事件患者在EECC下行外科手术治疗56例,仅进行心脏辅助循环治疗5例.其中急诊换瓣术20例,急诊冠脉搭桥术7例,大血管手术8例,心脏肿瘤4例,心血管介入治疗失败5例,食道异物累及主动脉3例,先天性心脏病心衰5例,心衰、心跳骤停抢救7例,急性肺动梗塞1例,急性大出血1例.按EECC前是否进行心肺复苏(CPR)分成A组(11例)、B组(50例),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全组死亡7例,自动出院3例,存活51例;A组死亡率高于B组.结论 EECC是救治急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EECC的策略是争分夺秒、加强ECC管理,降低死亡率.

  • 全机器人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与管理

    作者:王加利;李佳春;高长青

    目的 总结全机器人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建立方法与术中管理经验.方法 使用达芬奇S(da Vinci.S)机器人完成心脏手术25例,其中在ECC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2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1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经股动脉(Fr20)、股静脉(Fr23,Bio-Medicus)及颈内静脉插管(Fr15,Bio-Medicus整体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1例二尖瓣成形术经股动、静脉(Fr24/29,Carpentier双腔静脉插管)插管建立ECC;灌注中全部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控制负压在-30~-55 mmHg.采用浅低温灌注,连续血气监测(CDI-500)和含血心肌保护方法.结果 13例患者ECC时间98~205(135.9±31.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0~125(64.8±19.8)min,心脏自动复苏11例,体外除颤复苏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17(11.1±4.3)h,24 h胸腔引流量120~680(247.5±197.5)ml.均无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 ECC时间和阻断时间较长与手术方法等因素有关,灌注中使用VAVD、连续血气监测和加强ECC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 大鼠离体肺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和改进

    作者:魏以桢;吴清玉;史世勇

    目的 本实验利用微创方法建立大鼠离体肺灌注模型.方法 将一只受体大鼠股动脉、颈静脉插管,引流出静脉血灌注低温保存后的供体肺,氧合后的血液回输入受体大鼠体内.每只受体大鼠建立控制性交叉循环后,灌注一只供体肺1 h,取股静脉流出血样测定pH、PO2、PCO2和Hb的变化情况.结果 各组间pH、PO2、PCO2和Hb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控制性交叉循环下受体大鼠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较长时间地提供符合生理状态的静脉化全血.可用于供体肺保存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 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医用聚氯乙烯材料的肝素释放速率研究

    作者:杨剑;易定华;段维勋;刘剑;曹瑞军;徐学增;魏旭峰

    目的 评价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处理的聚氯乙烯(PVC)材料的肝素释放速率.方法 应用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方法,对医用聚氯乙烯材料进行肝素结合处理,同时通过甲苯胺蓝分光光度法评测肝素的释放速率.结果 应用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方法所处理的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肝素含量为400~700 μg/cm2,于生理盐水中浸泡700 h后,聚乙烯亚胺-肝素涂层的PVC表面的肝素脱落率为0.89%.结论 聚乙烯亚胺-肝素结合方法涂层的稳定性良好,几乎没有肝素游离脱落,可满足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的需求.

  • 超极化停搏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曾志勇;杨胜生;程先进;庄聪文;黄盛东;徐志云

    目的 观察超极化停搏对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5只健康家猫随机均分为3组.应用猫ECC模型.并行循环组:ECC建立后不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仅并行循环150 min;去极化停搏组:主动脉阻断(ACC)60 min,再灌注60min,心脏停搏液使用去极化高钾St.Thomas液;超极化停搏组:心脏停搏液使用含吡那地尔的低钾St.Thomas液,余处理与去极化停搏组相同.应用Annexin-V/PI联合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的外翻,比较超极化停搏处理组及去极化停搏组ECC过程中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数量.结果 去极化停搏组于ACC 60min及再灌注60 min时坏死心肌细胞率分别为(2.727±0.436)%及(5.622±1.389)%;而超极化停搏组分别为(1.514±0.333)%和(3.052±0.403)%.两组ACC 60 min时,均未检出凋亡心肌细胞,但在再灌注60 min时,去极化停搏组和超极化停搏组凋亡细胞率分别达(2.253±0.581)%和(0.875±0.232)%.超极化停搏处理组缺血再灌注期间坏死及凋亡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超极化停搏不仅能减少ECC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细胞坏死,而且能够抑制再灌注期间发生的细胞凋亡.

  • 黄芪注射液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宋光;何蕾;江朝光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抗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为六组:A正常对照组,B缺氧组,C黄芪20组,D黄芪100组,E黄芪200组,F黄芪400组.黄芪各组缺氧过程中给予不同浓度黄芪,缺氧4 h,复氧2 h.比较缺氧复氧前后心肌细胞存活率,培养液中心肌酶含量.结果 各组缺氧前后谷草转氨酶(GOT)均有差异.复氧后2 h,B、C、D组培养液中心肌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E、F组GOT值较基础值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各组细胞经过缺氧复氧后,存活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与缺氧复氧组比较,加入黄芪保护的黄芪20,黄芪100,黄芪200组均优于单纯缺氧复氧组.黄芪200组存活率高(P<0.01).结论 黄芪能够减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

  • 顺/逆行同时心肌灌注对于细胞容量和能量代谢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刚;田伟忱;及亚男;李松梅;蒋树林;Tian Gang-hong

    目的 应用磁共振图谱动态研究顺/逆行同时心肌灌注对于细胞容量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由10个离体猪心的主动脉和冠状静脉窦同时灌注温血停跳液2小时期间,应用近红外线图谱动态监测心肌含水量的变化,并且联合使用磷31(31P)磁共振图谱和特异性细胞间隙标记物动态观察细胞内、外容量和心肌能量代谢的变化.结果 近红外线图谱显示顺/逆行同时灌注期间的心肌含水量明显增高至其初始值的(160±12)%.水肿期间的31P磁共振图谱显示了顺/逆行同时灌注导致细胞内、外间隙标志物的含量均明显增高.通过计算可知,细胞内、外容量分别增长至其各自初始值的(136±4)%和(154±8)%.但是,顺/逆行同时灌注2小时期间的心肌能量代谢情况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2小时顺/逆行同时灌注导致细胞内、外容量均明显升高,但是水肿心肌在此期间能够维持正常能量代谢.

  • 热休克蛋白70与心肌保护

    作者:刘胜中;杨双强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也称应激蛋白,是生物体或离体培养细胞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一类内源性保护蛋白,根据同源程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分为HSP110、HSP90、HSP70、HSP60、小分子HSPs等几个家族.

  • 体外膜肺氧合并发症防治进展

    作者:黑飞龙;龙村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指一种将部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再经膜肺氧合后由驱动泵将动脉血液泵人体内的中短期心肺辅助技术.

  • 内科介入治疗失败急诊手术的体外循环3例报告

    作者:陈君;阿不都克尤木;何志杰

    我院自2002年7月采用内科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51例,其中3例治疗失败(占5.8%),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各1例.

  • 新型心肌保护灌注器的研究

    作者:唐玉荣;夏求明;夏新芬

    心肌保护灌注装置是心脏直视手术必需用品,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单位使用心肌保护灌注器的种类很多.有塑料袋装置,盘状塑料管装置,进口专用停搏装置等.产品、价格和效能各有所不同.

中国体外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