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中国体外循环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중국체외순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403
  • 国内刊号: 11-494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龙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门冬氨酸钾镁在心血管外科术中及术后保护作用的荟萃分析

    作者:曹芳芳;张海涛;周宏艳;杜雨;张永辉;王冀

    目的 评价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PMA)在心血管外科围术期(术中及术后)的保护作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Highwire、EMBase、CSJD、CBM、CNKI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关于PMA在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13项研究,共计808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心血管外科围术期给予PMA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MA组总的心律失常明显减少(RR=0.49,95%CI:0.26~0.92,P=0.03),其中包括房性早搏(RR=0.11,95%CI:0.03~0.38,P=0.0006)、室性早搏(RR=0.08,95%CI:0.02~0.41,P=0.002)、窦性心动过速(RR=0.33,95%CI:0.18~0.63,P=0.0006)、室上性心动过速(RR=0.54,95%CI:0.35~ 0.82,P=0.004)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RR=0.37,95%CI:0.17~0.80,P=0.01),自动复跳率明显升高(RR=1.52,95%CI:1.32~1.75,P<0.00001);同时,房颤发生率(RR=0.73,95%CI:0.51 ~1.05,P=0.09)、室颤(RR=1.13,95%CI:0.82~ 1.58,P=0.43)、心肌缺血(RR=0.78,95%CI:0.23~2.61,P=0.69)发生率,术后死亡率(RR=0.00,95% CI:0.06~ 0.06,P=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血管外科围术期中应用PMA治疗可减少围术期心律失常、增加自动复跳率及降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发生,发挥镁离子与钾离子的双重保护作用.

  • SimMan模拟系统在体外膜肺氧合模拟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胡强;杨九光;高国栋;段欣;黑飞龙;龙村;赵举

    目的 通过使用SimMan模拟系统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模拟培训,旨在提高ECMO团队及成员管理ECMO患者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方法 230名学员参与本模拟训练,3~4名学员一组,使用SimMan模拟系统设计6种不同的ECMO场景.模拟导师带领每组学员分析讨论不同场景所产生的各种原因及应对措施并提出预防方案,对学员的专业知识、临床评估、技术能力及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结果 学员们在模拟前表现为认识评估不确切,团队协作交流不充分,综合评分低,经过理论培训和模拟导师指导下的场景模拟教学后各方面均表现出明显改善,评分具有非常显著地提升(P<0.01).结论 ECMO模拟培训可以有效提升ECMO团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

  •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的预后及危险因素:单中心二十年经验

    作者:李汉美;佟明汇;王巍;杨研;董超

    目的 本研究旨在报道本院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剥脱术后的远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因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共2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及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在3.7~83(41.8±16.1)岁,女性患者81例(27.3%),NYHA心功能Ⅳ级41例(13.8%),术前合并房颤140例(47.1%),既往接受过心包剥脱术70例(23.6%),结核性心包炎有182例(61.3%),特发性心包炎有99例(33.3%).本次手术剥脱完全者281例(94.6%),体外循环下手术48例(16.2%),21例患者同期接受了二尖瓣或三尖瓣手术.手术死亡13例,手术死亡率4.4%(其中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49例,死亡7例,死亡率2.8%;体外循环下手术48例,死亡6例,死亡率12.5%).平均随访55.7月,失随访38例(12.8%),随访中死亡13例.手术时年龄、术前房颤及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而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OR=4.03(1.5-10.5).结论 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治疗安全有效,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灌注模拟器在体外循环模拟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姜磊;杨寅愉;张蔚;郭铮;沈佳;于新迪;王伟

    目的 通过使用“Orpheus”灌注模拟设备进行体外循环模拟训练,旨在提高灌注师的基本灌注技能以及应对术中严重意外事件的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的意识.方法 8名具备体外循环临床经验但年资较低(<2年)的灌注师参与本模拟训练,两人一组,使用“Orpheus”灌注模拟设备设计4种不同的体外循环意外场景.指导老师带领每组学员分析讨论意外场景所产生的各种原因及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对学员的临床评估预判、专业知识、操作技术及交流互动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结果 学员们在初次模拟时表现为认识评估不确切,团队协作交流不充分,对手术产生一定影响,评分较低,经过指导老师的教学与指导后再次模拟,各方面表现均有所改善,评分得到了非常显著地提高(P<0.01).结论 通过体外循环模拟培训可以有助于提升灌注师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以及以标准化方式应对严重意外事件的能力.

  • 2016年至2017年全国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和体外循环数据解读

    作者:于新迪;王伟;朱德明

    目的 总结2016年至2017年全国各地儿童医院(包括妇儿医院)开展心脏手术和体外循环手术的情况.方法 对收集的2年全国儿童医院(包括妇儿医院)中开展心脏手术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解读.调查的内容包括年心脏手术数量和年体外循环(ECC)手术数量并按照地区和医院进行排序,氧合器的使用种类和数量,年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心室辅助装置(VAD)的开展以及低年龄、低体重患儿的具体情况.结果 全国小儿的心脏手术数量从2016年的19 308例,上升到2017年的20 719例.ECC手术数量从2016年的15 040例增长到2017年的16 032例.体外生命支持(ECLS)技术的开展例数从2016年75例上升到2017年168例.各地区、医院间的手术数量差距较大.进口氧合器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心脏手术的患儿趋向于低龄化和低体重化.结论 2016年至2017年,我国小儿心脏手术和ECC技术在稳定中得以继续发展,但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地区之间的医疗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手术治疗成为当今儿童心脏外科的发展特点.

  • 氨甲环酸对室间隔缺损患儿围术期的血液保护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昱;然鋆;石佳;崔勇丽;刘晋萍;晏馥霞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TXA)对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围术期的血液保护作用及对住院费用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本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接受VSD修补术的单纯VSD患儿1 236名.根据术中是否应用TXA被分为两组:对照组(n=648)和TXA组(n=588),年龄2个月~12岁,ASA分级Ⅱ~Ⅲ级.记录并统计分析患儿主要的围术期出血和输血以及住院费用和死亡率.结果 一般线性回归显示两组患者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XA组术后出血量显著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MD:13.52 ml,P<0.001);TXA组的红细胞输注量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MD:0.20 U,P<0.001);TXA组的血浆输注量显著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MD:10.21 ml,P <0.001).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TXA显著降低患者的红细胞输注率(OR:0.666,P<0.001)和血浆输注率(OR:0.668,P=0.001),术中应用TXA为保护因素.两组患者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出血而二次开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XA可降低VSD患儿围术期的出血和输血的风险,对住院费用和住院死亡率没有影响.

  • 医学模拟培训在体外循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高国栋;赵举;胡强;杨九光;段欣;刘刚;龙村;黑飞龙

    目的 探讨模拟训练在体外循环临床教学中对提高医师基本技能以及应对体外循环中意外事件能力的培训价值,为临床教学改革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0名低年资体外循环医师参与本模拟训练,两人一组,使用高仿真体外循环模拟设备设计5种不同的体外循环意外场景.指导老师引导每组学员对场景进行分析与讨论,探讨每种场景所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并提出预防方法.对学员的评估预判、专业知识、临床操作及协作交流进行综合评分.一个月后重复训练并综合评分,与前期评分比较.结果 与首次训练相比较,学员的评估预判能力、专业知识、临床操作及协作交流各方面表现均有所改善,评分得到了极显著地提高(P<0.01).结论 体外循环模拟教学可以有助于提升体外循环医师的临床思维、操作技能以及以应对及预防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 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宋辛叶;栾永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血管手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手术的6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麻醉结束后意识恢复时间>12 h定义为苏醒延迟,统计苏醒延迟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PB心血管手术后麻醉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66例苏醒延迟,发生率为10.4%.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术前血尿素水平(P<0.01)、血肌酐水平(P<0.01)、CPB时间(P<0.01)、升主动脉阻断时间(P<0.01)、低鼻咽温度(P<0.01)、手术时间(P=0.02)、二次开胸止血(P<0.01)、输血(P<0.01)是心血管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P<0.01)、术前血尿素水平高(>9 mmol/L)(P<0.01)、输红细胞(P<0.01)是导致CPB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PB心血管手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年龄>60岁、术前血尿素水平高(>9 mmol/L)、输红细胞是导致CPB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积极进行内科治疗,改善肾脏功能,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及改进手术操作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等均是预防苏醒延迟的重要措施.

  • 康斯特保护液与含血停搏液在瓣膜置换并Cox迷宫Ⅲ型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

    作者:仇冰梅;张雷;孙磊;张晓华;王常田;许飚;吴海卫;周志强;申翼;李德闽

    目的 总结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置换合并Cox迷宫Ⅲ型手术中心肌保护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同期行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按其术中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两组:4∶1含血心脏停搏液组(n=21)和HTK液组(n=21).分别收集术前(T1)、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率、机械通气、ICU时间、开放升主动脉后、出院前窦性心律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HTK液组比含血停搏液组为(107.7±10.7) min vs(111.7±11.4) min,平均体外转流时间(171.5±16.3) min vs(169.1±15.5) min.HTK液组患者平均灌注量(1 905±255.9) ml,含血停搏液组患者平均灌注(5.09±0.62)次,平均灌注(3 081±369.6) ml.两组患者血液中CK、CKMB、cTnI浓度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24 h仍然处于较高水平(P<0.01),术后48 h开始呈下降趋势.HTK液组cTnI浓度在术后24 h时间点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在费用上明显高于含血停搏液组为(1.45±0.21)万元vs(0.82±0.12)万元(P<0.01).两组术中均无左房出血等并发症,含血停搏液组术后除1例出现缺氧性脑功能障碍,经呼吸机支持治疗1周及高压氧治疗2周后恢复,其余均在术后24 h内拔除气管插管.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HTK液与4∶1含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中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HTK液组围术期心肌酶谱指标cTnl浓度在术后24 h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其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含血停搏液组.

  • 急性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手术时机选择与围术期管理

    作者:史艺;黑飞龙;顿耀军;于存涛;钱向阳;郭宏伟;田川;孙晓刚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外科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选择阜外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外科治疗急性A型血肿患者8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术前升主动脉CTA测量值示:主动脉直径(50.3±10.3)mm,血肿厚度(15.9±6.4) mm;术前出现心包填塞并发症16例,一过性意识丧失6例,休克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5例.术前平均等待时间(3.4±2.4)d.术后均采用主动脉CTA检查评估疗效,持续随访7~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月.结果 急诊手术38例,择期手术42例.手术方式包括: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手术51例,其中杂交全弓手术19例;升主动脉及部分主动脉弓替换29例.体外循环时间(137.1±40.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4.5±27.3) min.院内死亡率2.5% (2/80),均为急诊病例.术后呼吸机时间(37.8±65.9)h.出院病例随访无死亡患者,术后CTA结果提示无继发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A型血肿的手术时机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进行选择急诊或择期手术;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需要积极急诊外科手术;对高龄、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患者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杂交全弓技术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 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意外事件探讨

    作者:喻翔;杜磊

    目的 探讨心脏直视手术中发生体外循环(CPB)意外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内4 792例心脏直视手术病历资料,其中CPB意外14例,发生率0.29%.结果 14例意外事件中,设备故障6例,药物反应1例,人为因素7例,经及时对症处理,12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 人为因素成为心脏直视手术中CPB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及责任心教育对降低CPB意外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帮助.

  • 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健;郭震;路丽明;李欣

    目的 建立稳定可重复的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方法 15只成年雄性SD大鼠,水合氯醛腹腔麻醉,14 G套管针行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通气;自制前端带侧孔16 G套管针穿刺右颈外静脉置管作静脉引流,20 G、24 G、24 G套管针分别穿刺右颈总动脉、左股动脉、左股静脉置管作动脉灌注、血压监测、静脉补液.采用无血预充,自体血液经小动物膜式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维持体外循环60 min.监测体外循环开始前、过程中、结束后的血流动力学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连续15只大鼠建立模型过程中,头3只外科操作失败死亡,后12只大鼠体外循环模型成功建立,体外循环中及停机后生命体征稳定,存活时间超过1天.结论 成功建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微创模型,为进一步探究体外循环相关损伤机制和保护措施提供了可靠动物平台.

  • 褪黑素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机制

    作者:张彬;翟蒙恩;李凯峰;李步潆;刘振华;陈正希;江丽青;梁宏亮;段维勋;金振晓;俞世强

    目的 研究褪黑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分子机制.方法 H9c2细胞在接受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前,用不同浓度褪黑素(Mel)(10 μmol/L、50 μmol/L、100μmol/L)预处理12 h.分别用CCK-8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活力,酶活性测定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DH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的含量,Fluo-4AM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及凋亡与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SMP30表达量.转染siRNA抑制SMP30的表达,进一步探究SMP30分子是否介导Mel的保护作用.结果Mel预处理可显著提高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细胞中MDA含量,增强SOD活性及抗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量,减少ROS的产生;并可显著上调SMP30的表达,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使用SMP30 siRNA明显逆转Mel的上述保护作用(均P<0.05).结论 Mel通过激活SMP30分子,增强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细胞钙超载,进而减少细胞凋亡和坏死,终改善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 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心血管手术应用进展

    作者:王惠

    心血管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多数需要肝素抗凝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支持,因此心血管手术往往伴随着围手术期失血和异体输血的高风险.在美国每年外科手术大约需要1 500万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其中心脏手术的用血量占全国总用血量的10%~15%[1].随着心血管外科手术量和复杂程度的增加,心血管手术的用血需求逐年增加,临床用血日益紧张.同时,患者在输注异体血制品时面临着感染肝炎、艾滋病等病毒的风险,在术中输注异体血制品越多,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功能衰竭的机率越高[2].

  • 体外生命支持治疗之模拟教学

    作者:赵举

    1 历史与发展文献记载的现代模拟教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为了训练宇航员而设计了适应高空飞行的视觉模拟系统,通过图像合成技术为航天器轨道飞行提供仿真的视觉效果[1].伴随技术进步,1964年模拟培训就应用于患者行X-线治疗的模拟教学[2],而后医学领域的模拟教学越来越普及,逐渐应用于不同领域中各类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展与推广.

    关键词:
中国体外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