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中医理论体系研究——五脏阴阳研究

    作者:郭华;张军领;烟建华

    先秦两汉时期<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之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发展完善,至清代而臻于成熟.作为一种有系统理论和诊疗体系的传统医学,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但时至今日,西方医学在医疗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学术界对中医学术产生了种种疑惑,中医自身也陷入了困惑之中,就是中医界内部对中医学术的一些概念及其内涵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就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五脏阴阳从理论上进行梳理,以就正于同道.

  • 完善中医临床经验总结方法,促进中医理论现代化

    作者:吕爱平;赵静;姜淼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是中医学发展传承中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中医学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均围绕临床经验总结展开.但是,在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求中医理论现代化发展必须采用新的中医临床经验总结方法.

  • 中国古代抑郁症文献举隅

    作者:田旭升;程伟

    我国古代对相关抑郁的描述不仅见于中医学文献之中,亦散在于古代文学作品之中,且对抑郁症状的认识与心理疏导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如何利用古籍中相关抑郁的描述为抑郁症深入研究提供文献资源,梳理文献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目前抑郁症本土化特征研究工作的必要支持与侧重点.

    关键词: 中医学 抑郁症
  • 辛甘化阳法在《温病条辨》中的应用

    作者:张越;陈杨荣

    "辛甘化阳"四字常指辛温、辛热之品与甘温甘平之剂合用以扶助阳气.其实不然,寒凉之品中辛甘合用亦可有扶阳之能,又可制其温燥之性,从而化生无穷妙用.辛甘相合,其应用广泛,化阳之功用可简概为以下七种:一、扶正阻邪深入,二、护阳守津液,三、扶正清余邪,四、扶阳化浊,五、通阳调气,六、生津润燥,七、护心通窍.

    关键词: 辛甘化阳 温病条辨
  • 论辨证论治首重病机

    作者:刘家义;周大勇;王福庆

    主要论证中医辨证论治是以病机为中心的观点,认为证候病机是辨证要探求的主要内容,审察病机是医生临床之首务,证候病机是用药的主要靶点,解除病机则是论治的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 病机 辨证 论治
  • 《内经》失眠病证的证治探讨

    作者:周国琪;张宇鹏

    <内经>中有关失眠的论述内容丰富,对其证治作一探讨,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为失眠的主要机理;其证型有五:阳气盛阴气虚,胃不和则卧不安,邪气内扰五脏,营气衰少卫气内伐,情有所倚则卧不安.而"邪气内扰五脏"又包括4种情况:正邪客脏、水气上逆、火热炽盛、五脏气滞等,并联系古今研究,希冀对临床治疗失眠有所启迪.

    关键词: 内经 失眠 证治
  • 中医邪概念的学术内涵

    作者:张俐敏;烟建华

    邪本是一个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上常见的词,引入中医学后具有特别的内涵.在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内经>中"邪"字共见441处,其中425处均音"斜"字义:"不正",是指各种致病因素而言.其中王冰的两次注解有代表意义,能体现邪在中医理论方面的主要涵义.<素问·脏气法时论>注:"邪者,不正之目,风寒暑湿饥饱劳逸,皆是邪也,非唯鬼毒疫疠也."在<素问·针解>注:"邪者,不正之目,非本经气,是则谓邪."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及生活起居失于调节、经脉失和,出现"非本经之气",以及六气胜复等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和因素,都可以称之为"邪".我认为中医所指的邪,是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与人体正气相对的一个源于传统文化与古代哲学,同时又具有医学意义,并在临证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概念,是与病因有着某些共性,而不能等同于病因的一个独特概念.

  • 《内经》的人生论治理论

    作者:金香兰

    <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早的医学典籍,是对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集中总结,其中汇集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成果,对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经>的成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内经>的理论体系宏伟,无所不包.明·张介宾在<类经>的自序中对<内经>进行了高度概括:"<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大哉!大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氏之寿域,为其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

  • 运用模式识别构建经穴特异性——脑界定模型的研究思路

    作者:廖晓明;赖新生;黄泳;杨丰;唐纯志;杨君军;张贵锋;曾统军;邹燕齐;李赣龙

    模式识别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在上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科,在地质、能源、气象(天气预报)、工业产品检测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经穴特异性、针刺得气的实质、经穴发挥疗效的关键基础等等,都是针灸研究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是研究针灸临床疗效、治病机理的基础.在这个研究领域,赖新生教授提出了"经特异性穴-脑界定"假说,并拟引入模式识别技术,围绕相关问题展开研究,证实该假说是否成立.

  • 经方方证探讨

    作者:宋建平;马莉娜;张丽敏

    近年来,方证研究引起高度关注,成为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经方方证研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中医经典及方证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方 方证
  • 从吕仁和"三期"辨治糖尿病探讨中医认识疾病之动态观

    作者:马赟

    随着中医对糖尿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传统的"三消"辨证法已远远不足以应对糖尿病不同分型及各个阶段的证候特点,从而众多文献报道糖尿病中医从肾论治、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乃至从五脏论治,或从虚、从瘀、从毒论治等等.

  • 三步序贯法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血清IL-4、IL-5、IFN-γ的影响

    作者:崔红生;温志浩;徐光勋;武维屏

    激素依赖型哮喘(steroid-dependent asthma,SDA)属于难治性哮喘范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们根据SDA在撤减激素过程中的病机演变规律及证候学特点,采用中药三步序贯法治疗,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观察三步序贯法对SDA患者血清IL-4、IL-5、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三步序贯法治疗SDA的疗效机制及作用环节.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相锋;霍有萍;张树林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患,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1],室性心律失常作为异位起搏的一种心律失常,可演变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时控制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治疗此类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治疗室性早搏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平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而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药物依从性差等原因,治疗效果不确切,多有复发.我们于2006年1月~2006年7月对参松养心胶囊进行了临床试验,观察其作为治疗室性早搏辅助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从痰论治眼病

    作者:张萍

    1痰及其形成的认知痰是人体津液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停留或郁滞形成的一种失去滋润煦养作用、妨碍正常生理功能的液体,也是指病因或病理概括的无形之痰.痰是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后,出现的非正常潴留的液体郁化而成的浊稠之物,前者为饮,其形清稀;后者为痰,其形浊稠.痰与饮是同类异名,常以痰饮相称.<内经>将饮病归于湿病范围之中,湿意有二:一是指环境潮湿,二是指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病理性液体,其前者也是致病因素,后者是其本质.无论是痰饮还是水湿,实质上都是人体内非正常液体,同出而名异,不同者仅有清稀浊稠之别.

    关键词: 眼病 从痰论治
  • 病毒性心肌炎证候演变规律探析

    作者:刘寨华;曹洪欣;张华敏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运用数理统计学研究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对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病例进行动态分析观察,探讨该病各阶段的证候特点,揭示其证候演变规律.以期为正确认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丰富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内容,尤其为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特点——附1162例文献分析

    作者:剡雄;高峰;吴蔚;王彬;汪伟;张立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道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慢性疾病,气流受限通常是渐进性的,并伴有肺功能缓慢减退.COPD的死亡率居全球所有死因的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势.目前对COPD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 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者的舌象特征分析

    作者:王盛花;李方玲;梁嵘;王召平;吴金飞;陈松鹤;李燕

    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中脂肪肝患者舌象的观察与分析,找出脂肪肝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采用中医师肉眼观察的方式,对857例体检者(含580例脂肪肝患者)的舌象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x2检验和相关因素分析提示,脂肪肝组红绛舌、暗红舌、裂纹舌、黄苔、腻苔、厚苔的出现率显著增加.结论:本次研究脂肪肝患者出现的舌象变化,中医学认为多为体内有热或湿热的表现.找到了脂肪肝患者的一般病因病机改变,就可更为合理、有效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 古代痧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赵美丽;焦玉梅;李贤巧;王莹莹;张颖;杨金生

    痧症,是多发于夏、秋两季,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或疫疠之秽浊出现的一些病症.临床表现为头痛、咳嗽、烦闷、头面肿痛、眩晕胸闷、手足肿痛、身体肿痛、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指甲青黑等等,古代称之为痧症,又称痧气或痧胀.

    关键词: 痧症 刮痧 痧胀玉衡
  • 138例冠心病的脏腑虚证分布与组合特点分析

    作者:王晓才;林谦;农一兵;宋麦芬

    目的:分析冠心病脏腑虚证的分布与组合特点,探讨冠心病的病变脏腑.方法:记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38例住院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舌脉象,进行脏腑辨证,统计分析脏腑虚征的分布与组合情况.结果:冠心病脏腑虚证以心虚证(占92.8%)、肾虚证(占76.8%)和肝虚证(占71.7%)为多见;虚证组合以三证组合为多见,两证组合大多为心虚证并见肝虚或肾虚,三证组合大多为心、肝、肾虚并见.结论:冠心病的病变脏腑主要在心,与肝、肾二脏联系密切.

  •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青霞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证型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入选的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和气阴两虚证,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并对各证型sICAM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sICAM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而气虚血瘀型患者sICAM水平高于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痰阻心脉患者sICAM水平高于气阴两虚型(P均<0.01).结论:患者血浆sICAM水平异常增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中医证型可大致反映冠心病患者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二者有一定相关性.

  • 白虎汤证的脉症研究

    作者:张友堂;潘雪

    收集整理白虎汤古今医案214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白虎汤证的脉症进行归纳,探寻该方证的主症、兼症和舌脉的一般规律,总结后世医家对于白虎汤证的不同认识;通过这些方面的探索,为白虎汤证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 白虎汤 证候 辨证
  • 从痰瘀论治哮喘

    作者:张丽玲;梁卫;马建芳

    1痰瘀同源痰瘀同源是建立在"津血同源"的理论基础上,津血都来源水谷之精微物质,从生理上讲津血既是同源,流行于经脉之内为血,布散于经脉之外组织间隙之中的则为津液,而且可相互生化,故<灵枢>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从病理上讲,津液代谢障碍,停聚生痰,则气血运行不畅,血络涩滞为瘀,痰浊形成则阻塞脉道,脉络瘀阻则瘀血自生,痰瘀是津血失于正常输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瘀是津血为病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皆属于阴,故痰瘀一体,痰瘀同源,痰瘀互生和互化、互为因果.唐容川在<血证论>指出:"痰亦可化为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可见痰阻则血难行,血凝则痰易生,痰瘀互结阻塞气道,气道狭窄、痉挛,气机升降不利发为哮喘.痰浊停留,久必致瘀,瘀血内阻,久必生痰,故在病变过程中互为因果发病,但表现有以痰为主,或以瘀为主,或痰瘀并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痰证的血液循环基础是血液流变学显著异常,表现为血液浓稠性、黏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增高.

  • 通心络对大鼠心梗后心肌MMP-9及TIMP-1表达作用的研究

    作者:孔强;华琦;杨新春;刘秀兰;吕月平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大鼠心梗后心肌MMP-9及TIMP-1表达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结扎冠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心梗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心梗组、通心络干预组(2.0g/kg/day)、卡维地洛干预组(1mg/kg/d)、福辛普利干预组(10mg/kg/d).干预3个月后,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肌间质胶原重塑的改变,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MMP-9及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福辛普利、卡维地洛及通心络干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心梗组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见:心梗组心肌间质胶原沉积显著,卡维地洛、福辛普利及通心络干预组胶原沉积的情况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MMP-9的表达显著升高,药物干预后表达下调,以卡维地洛组为明显.TIMP-1的表达心梗组低,通心络、福辛普利及卡维地洛干预后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中药通心络可以减轻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胶原沉积,下调MMP-9的表达,促进TIMP-1的表达.

  • 二花鲜汁膜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英姿;陈景华;李海荣

    目的:观察二花鲜汁膜对紫外线照射致黄褐斑模型小鼠皮肤中黑色素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紫外线照射法制作黄褐斑小鼠模型;检测应用二花鲜汁膜后,小鼠皮肤中SOD和MDA的含量、黑色素细胞的分布及数量.结果:实验组皮肤中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DA含量降低,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及分布也明显减少.结论:二花鲜汁膜对黄褐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补气活血方药对衰老性ALI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LDH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香婷;魏民;方朝义;李斌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方药对衰老性ALI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制衰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衰老组、LPS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AG组,并设不加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以高、低剂量补气活血方药和AG进行干预后,尾静脉注射LPS致大鼠ALI.测定血清及肺组织中LDH的含量.结果:衰老组与正常对照组、LPS组与衰老组比较,血清及肺组织中LDH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用药干预,高剂量组与LPS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低剂量组、AG组肺组织中LDH含量与LPS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气活血方药能有效减少LDH的产生,提高机体供氧能力.

  • 对市售白芍饮片芍药苷含量低于药典标准的研究

    作者:荣立新;徐媛;李伟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两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白芍历来以亳、杭、川为道地,亳芍主产于安徽亳县、涡阳;杭芍主产于浙江建德、临安;川芍主产于四川中江.

  • 黄肝合剂退黄药效学研究

    作者:隋宏;孙光;徐德生

    黄疸型肝炎在我国流行较广,传染性很强,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而终导致死亡[1].治疗黄疸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临床一般以中药治疗为主[2].黄肝合剂为我院黄辉钊教授的经验方,已在临床使用30余年,效果显著,是我院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传统制剂.本研究旨在建立黄疸型肝炎的动物病理模型,采用黄肝合剂进行治疗,同时以茵陈蒿汤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黄肝合剂能明显降低造模大鼠各项血液学生化指标(TBIL、ALT和AST),同时对黄疸型肝炎模型的肝损伤起到了修复和保护作用.

  • 男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其心理调控

    作者:宋飞;马卫国

    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角度对男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强调心理疗法在男科疾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 《内经》心理养生原则

    作者:赵博;赵春妮

    1前言<黄帝内经>在继承先秦心理学思想和成就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到医学领域,指导体质分类、人格划分、病因判断、病机分析、养生长寿、疾病康复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中医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成为医学心理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 《内经》养神思想与传统道德修养

    作者:黄海波

    <黄帝内经>论述了"人之神"与生命及身心健康的关系,对身心发展规律和保健养生方法,都有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在<素问>与<灵枢>诸篇中均有体现.<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血脉,血运不畅,则形伤而神不得外明.<素问>的<生气通天论>、<脉要精微论>、<方盛衰论>均论及"神明",即"神能外明",提示本质属性主宰着外在征象,精神对形体有着调控作用.

  • 中医药知识的现代传播途径及效果研究

    作者:刘艳骄;李茵;贾海骅

    1传播途径1.1广播是中国人经常使用的传播工具,特别是边远地区广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在中国古代没有广播的时代,人们传播中医药知识主要是通过诗歌的形式,人们在诗歌或民间谚语的形式把中医药广泛传播.

  • 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中医药研究述评

    作者:王亚红;郭维琴;崔巍;肖文君;秦建国;梁晋普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病的治疗不仅要降压,而且必须预防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方面进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中医药研究现状评述如下.

  • 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浅析

    作者:黄晓华

    1脉象、脉图的因素(参数)分析对脉象、脉图的因素(参数)分析,一般认为可分为8个主要的因素,即脉位、脉宽、脉长、脉率、脉律、脉力、脉流(流畅度)、脉体(刚柔度).或从"位、数、形、势"四大属性进行分析,并通过脉搏压力图、现代影像学手段及其他分析方法来探讨其成因.

    关键词: 中医 脉诊 客观化
  • 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作者:朱亚春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因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从临床发病情况来看,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T2DM).T2DM普遍存在于胰岛素抵抗(IR),IR是T2DM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1],并且是其他疾病如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特征[2],许多炎症因子与DM及其并发症有一定关联,NF-κB、MCP-1在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围绕上述热点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 中医药"毒"理论之解析——评《中医药之毒》

    作者:姜良铎

    "毒"作为中医药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国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且其内涵、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着变化.那么,"毒"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概念和意义发生过哪些变化,当今社会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它,如何合理地、更好地应用它,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缺乏系统整理和挖掘.于智敏博士以其良好的中医理论知识素养和多年的临床实践积淀为基础,博览群书,慎思明辨,积数年之功,围绕古今有关中医药之"毒"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撰成此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关键词: 中医药"毒" 解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