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 중화손상여수복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9450
  • 国内刊号: 11-913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ssyxf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孙永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高摄取许莫氏结节和椎体转移瘤的18F-FDG PET/CT鉴别诊断

    作者:王争明;闫涛;陈宪英;李丽琴;李德鹏;段影

    目的 分析比较高摄取许莫氏结节和椎体转移瘤的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显像特征,提高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 高摄取许莫氏结节10例,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47 ~ 78岁,平均年龄59岁.椎体转移瘤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8~ 87岁,平均年龄58岁.观察各自的18F-FDG PET/CT影像,从CT图像形态、18F-FDG代谢的形态及两者的位置对应关系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运用ROI法测量高摄取许莫氏结节和椎体转移瘤病灶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且运用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比较高摄取许莫氏结节和椎体转移瘤的SUVmax,以确定两者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例高摄取许莫氏结节均位于椎体的上位终板或下位终板,且腰椎多见.而椎体转移瘤为胸椎多发,病灶或病灶的主体均位于椎体的松质骨内.高摄取许莫氏结节CT形态有4个特点:一是椎体的上位或下位终板局限性缺损,即使不明显,但在矢状位或冠状位CT重组图像上仍可见;二是椎体终板缺损区下骨质内低密度灶,多呈结节状,偶呈扁丘状;三是椎体内低密度结节通过椎体终板缺损区和邻近的椎间盘相连;四是低密度结节和椎体接触区有不完整的或外缘模糊的硬化带.另外,高摄取许莫氏结节邻近的椎间隙约69.2% (9/13)变窄,且有1个邻近的椎间隙内见气样密度影.高摄取许莫氏结节的高代谢区呈结节状或条带状,局限在结节和(或)结节周围的硬化带内.椎体转移瘤病灶部位呈骨质破坏、骨质硬化或两者共存,可累及椎体终板,但病灶或病灶主体仍位于椎体的松质骨内,不具备或不同时具备高摄取许莫氏结节在CT图像上的4个特点.高摄取许莫氏结节与椎体转移瘤比较,两者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3,P>0.05).结论 高摄取许莫氏结节的18F-FDG PET/CT形态有特点,可与椎体转移瘤相鉴别,而SUVmax对于高摄取许莫氏结节和椎体转移瘤的鉴别没有价值.

  • 多种维生素对腹部手术后患者氧化应激及过度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武超;王新颖;刘思彤;姜军;李宁

    目的 观察术后静脉补充多种维生素对腹部手术后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在术后第1天试验组给予注射用12种维生素注射液,连续使用3d,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4 d(即用药3d之后)检测两组患者总抗氧化能力(T-AOC)、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tisol)、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结果 试验组患者用药后T-AOC较对照组明显增强(7.65±4.30 vs 5.69±3.77,P=0.005).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病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6.7% vs 33.3%,P=0.034),伤口达到甲级愈合的概率明显增加(93.3% vs 73.0%,P=0.021).但是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C反应蛋白、CD4 +/CD8+比值、HLA-D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达到甲级愈合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213,>0.05).结论 术后短期静脉补充多种维生素可增加腹部手术后患者的总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全身炎性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 氮硝基左旋精氨酸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原志男;刘群;张建明;冯世海;施耘;赵永健

    目的 探讨氮硝基左旋精氨酸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6只,余下分为生理盐水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设6h、24h、48h三个时相点,各时相点6只.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其余3组大鼠制作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生理盐水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于伤后分别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浓度为10 mg/kg的氮硝基左旋精氨酸和浓度为20 mg/kg的氮硝基左旋精氨酸.注射30 min后将每只大鼠股动脉取血5mL,离心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活杀后取部分左肺匀浆后检测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取部分右肺经4%甲醛溶液固定后做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低剂量组48 h与同时相点生理盐水组相比,TNF-α[(179.51±8.67) ng/L vs (231.39±9.98)ng/L],IL-6[(289.01±31.84) pg/mL vs (398.67±32.93) pg/mL],MDA[(4.37±0.62) nmol/mg vs(4.41±0.35) nmol/mg],MPO[(41.39±1.49) U/gvs (50.18±1.72) U/g]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SOD[(93.82±5.69)U/mg vs (88.46±5.48) U/mg]和IL-10[(110.33±4.21)ng/L vs (108.85±5.47)ng/L]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差异更显著.病理切片显示致伤后6h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相较生理盐水组肺组织炎细胞浸润减少,肺泡萎陷程度减轻,其中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氮硝基左旋精氨酸可减轻大鼠吸入性损伤后肺组织中炎性反应及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肺损伤的程度.

  • 预防性应用依达拉奉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肖长栓;刘群;张建明;冯世海;施耘;赵永健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在烟雾吸入性损伤中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2只雄性Sprague-Dawle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组),致伤空白组(B组),致伤依达拉奉预防组(C组),致伤依达拉奉治疗组(D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作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C组致伤前10 min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9 mg/kg,D组致伤后30 min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9 mg/kg,B组致伤后30 min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A组无处理.伤后6h留取各组大鼠股动脉血液样本5 mL,离心取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留取肺组织制备肺组织匀浆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取部分右肺组织经4%甲醛溶液固定后做病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与B组相比,D组TNF-α[(311.8±7.90)pg/mLvs (399.3±8.03)pg/mL]、IL-6[(229.3±7.01) pg/mL vs(367.2±22.67) pg/mL]、MDA[(4.27±0.06) nmol/mg vs(6.30±0.09)nmol/mg]、MPO[(46.22±0.44) U/g vs(72.68±1.14)U/g]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SOD[(148.53±2.18) U/mg vs(100.05±1.03) U/mg]及IL-10[(264.7±5.37) pg/mL vs(232.3±7.62) pg/m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B组上述变化更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下C组和D组较B组肺组织炎细胞浸润减少,肺水肿减轻.结论 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及减少部分炎性介质的生成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提前用药效果较好.

  • 纳米银/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及抗菌效果评价

    作者:许聪;郝天智;温学辉;刘静杰;张华;鲁刚;周智;陈帅;高振辉

    目的 探讨含纳米银的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方法,以解决脱细胞真皮基质无抗菌活性的缺点;通过各种方法评价新型复合敷料的抗菌效果.方法 通过倍比稀释法和基内接种法测定纳米银溶液的低抑菌浓度和低杀菌浓度;将脱细胞真皮基质浸渍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中一定时间,制备出含不同浓度纳米银的复合敷料;通过Kirby-Baucer方法比较不同浓度浸渍的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抑菌效果.结果 纳米银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是8 mg/L,低杀菌浓度是64 mg/L;纳米银溶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8 mg/L,低杀菌浓度是32 mg/L.浸渍吸附法制备出含有不同浓度纳米银的脱细胞真皮基质.纳米银/脱细胞真皮基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结论 纳米银/脱细胞真皮基质拥有良好的抗菌和杀菌效果,可望成为具有抗菌活性的生物敷料.

  • 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低有效浓度的测定

    作者:王晓燕;孙雪峰;郝建华;米卫东

    目的 测定瑞芬太尼抑制50%患者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靶控输注(TCI)血浆靶浓度(EC50),以指导瑞芬太尼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6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预设第1例患者拔管时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为2 ng/mL,依据Dixon上下序贯法原则决定下1例患者拔管时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同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拔管期瑞芬太尼达到预设靶浓度时、气管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拔管期患者有无呛咳.结果 采用Dixon序贯法计算得到的瑞芬太尼抑制腰椎手术患者气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反应的EC5o为1.57 ng/mL,其95%可信区间(CI)为1.45 ~1.69 ng/mL.结论 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拔管期,抑制50%患者心血管反应的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为1.57 ng/mL.

  • 硫化氢对烧伤大鼠肠道组织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作者:孙超;李毅;王洪瑾

    目的 实验研究硫化氢(H2S)对烧伤大鼠肠道组织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H2S在烧伤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将10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96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其中烧伤组又分为单纯烧伤组(n=32)、炔丙基甘氨酸(PPG)干预组(n=32)、硫氢化钠(NaHS)干预组(n=32).各烧伤组分别于伤后2d、7d、14 d、21 d四个时相点取8只SD大鼠回肠组织,匀浆后取上清液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道组织中IFN-γ、TNF-α的含量变化情况.正常对照组适应性饲养1周后取回肠组织,检测IFN-γ、TNF-α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烧伤组、NaHS干预组、PPG干预组各时相点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在烧伤后2 d TNF-α水平高,烧伤后14 d IFN-γ水平达到高值,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NaHS干预组各时相点TNF-α水平较单纯烧伤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PG干预组各时相点TNF-α水平较单纯烧伤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均降低.结论 H2S可以显著降低烧伤大鼠肠道组织TNF-α水平,升高IFN-γ的水平,表明H2S可减轻肠道炎性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作用,为烧伤后应用外源性H2S加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提供了新思路.

  •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及其调控因子的研究

    作者:梁冲;赵瑞;李子付;朱晓斐;杨鹏飞;李强;黄清海;洪波;刘建民

    目的 研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功能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α(SDF-1α)的变化.方法 选择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25例和正常对照者20例,以CD34、CD133和KDR阳性细胞作为内皮祖细胞的标记,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EPCs的数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并以ELISA法对外周血中的SDF-1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EPCs数量(32.4 ±3.5 vs 71.8 ±5.4)、细胞黏附数量(26.5±7.8vs 76.4±7.5)、迁移数量(12.0±2.9 vs 23.6±6.5)及SDF-1α浓度[(2.323±0.352) ng/mL vs (2.563±0.404) ng/m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目降低,且黏附、迁移能力受损,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关.

  • 大鼠脂肪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改良式培养与观察

    作者:常春娟;贾赤宇;刘真;胡永亮;胡国栋;田甜;周国勇

    目的 对目前常用的大鼠脂肪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建立一种操作更为简单、更经济的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取SD大鼠睾丸囊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在保留血管及脂肪组织、缩短消化时间的条件下分离、获取细胞,普通高糖培养基培养,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CD29、CD31与Ⅷ因子相关抗原流式鉴定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鉴定,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冻存前后增生率,并讨论改良培养法较传统培养法的优越性.结果 体外培养的原代VECs在光镜下初始呈偏圆不规则多角形,细胞融合后呈铺路石样生长;流式鉴定CD31阳性和CD29、Ⅷ因子相关抗原弱阳性,Ⅷ因子相关抗原荧光染色阳性;细胞传至第20代后,仍未见贴壁困难、生长停滞等迹象,平均传代时间为5 ~7 d;液氮中冻存12个月复苏后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无明显改变.结论 改良的大鼠脂肪来源VE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较传统方法更简单、经济,培养时间更短,可长期传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方法.

  •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耀丹;王晓明;黄更珍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已由单一的显微外科修复发展到神经移植、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手段.但各种修复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开放性骨折治疗进展

    作者:薄占东;罗富;劳山;罗高斌

    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对开放性骨折的分类、清创时间与感染的关系、骨折固定与感染、创口闭合及有关截肢等几方面作一浅要综述.

  • 创伤患者心理弹性的支持系统

    作者:祝红娟;周学萍;王淑君;李东杰

    心理弹性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研究者认为心理弹性的研究应该扩展到创伤患者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弹性的概念及特点入手,着重分析了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的研究现状.并从个人、家庭和社会方面建构了创伤患者心理弹性的支持系统,目的在于探索创伤个体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为创伤个体心理干预计划引入心理弹性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 负压治疗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杰;郭明锋;蔡卫林

    临床上,因急、慢性损伤导致的各种皮肤软组织缺损十分常见.创面治疗的基本措施是提供创面自行愈合的局部环境,或是通过外科干预直接封闭创面.适合创面愈合的理想的局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湿润的、非感染的、具有丰富血供和均衡炎性调节因子的环境.负压治疗又称为负压创面疗法、负压封闭治疗,目前,负压治疗已成为创面处理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为很多复杂皮肤创面的处理提供了一个较为便捷、有效的方法.

  • 不同类型儿童末节断指再植体会

    作者:王群;金华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儿童末节断指再植的方法,以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12例112指儿童末节断指,Ⅰ型59例,采用单纯吻合两侧指固有动脉,Ⅱ型38例,采用髓腔扩大回流,Ⅲ型15例,原位缝合.结果 Ⅰ型成活率93.2%,Ⅱ型成活率86.8%,Ⅲ型成活率73.3%,总成活率88.4%,总优良率84.8%.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儿童末节断指选择合适的再植方法,可大大提高儿童末节断指再植成活率,减少致残率.

    关键词: 手指 末节 再植术
  • 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作者:杨抒;陈祥军;杨亚南;李筑

    目的 介绍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外伤、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以颈横动脉浅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为蒂的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外伤、肿瘤等所致的软组织缺损共10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2 cm×7 cm~24 cm×9 cm,修复皮瓣大小为13 cm ×8 cm ~25 cm×1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9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7d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供区伤口一期愈合.其中5例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0.5~1.5年.肌皮瓣外形满意,有3例患者肿瘤未见复发,供瓣侧肩外展功能良好.结论 下斜方肌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组织瓣有足够长度及面积,血供丰富,可满足颈部及头部各个区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致超声通道损伤的机制研究

    作者:闫涛;吕伟;张建华;万葆冬;张涛;赵玮;王国经;陈圣;张宇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及导致超声通道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择11例诊断明确并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开放手术评价超声通道区组织、器官损伤情况,分析可能机制.结果 8例出现皮肤Ⅰ、Ⅱ度烧伤,超声通道区腹壁呈局限性浅、深筋膜纤维化样改变,肝脏呈充血样改变,胃、十二指肠、空肠、胆囊、胆总管均未发现肉眼可见的损伤.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胰腺癌有效,其损伤超声通道区组织、器官的可能机制为靶区与皮肤距离较近及消融时间相对较长.

  • 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Evans 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宋志军;杨明;孙刚;李谨川;高继胜;隋东良

    目的 探讨动力髁螺钉(DCS)固定治疗Evans 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骨科收治Evans 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1.2岁.车祸伤16例,跌伤24例,患者均行DCS内固定治疗.结果 32例获得随访,平均11个月,骨折均愈合.临床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术后半年完全负重行走24例,余者8例8个月完全负重行走.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8%.结论 DCS与钢板结合部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近端还可提供至少1枚螺钉固定在股骨距,同时对外侧大粗隆骨块有挤压作用,是一种较佳治疗方法.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踝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窦洪磊;于永杰;王国伟

    目的 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 1年1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 cm ×4 cm ~9 cm×14 cm.结果 随访4~2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25例,皮瓣切取面积3 cm×4 cm~10 cm ×15 cm,其中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皮瓣外观满意.结论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需要牺牲小腿主要血管,适合修复足踝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

  • 腹部多根皮管修复双手多处深度化学烧伤8例

    作者:赵金栋

    目的 探讨应用下腹部多根皮管修复双手多处深度化学烧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组8例深度化学烧伤患者均采用下腹部多根皮管修复术治疗.手术分3次进行,第1次先在下腹部设计与创面相等数量的皮管,并行皮管成形术.第2次采用常规扩创,腹部皮管一端断蒂剖开形成超薄皮瓣修复创面.第3次行腹部皮管断蒂,手及腹部皮瓣修复术.结果 本组36个皮管除1个因远端皮瓣面积较大并夹于指蹼中,造成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余皮管全部成活,创面得到修复,其中有12个皮瓣臃肿,术后6个月行皮瓣修薄术.随访6个月至1年,患者手部外观及功能得到大限度的恢复,疗效较为满意.结论 应用下腹部多根皮管修复双手多处深度化学烧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特别对于双手屈曲畸形不能伸直手指的深度化学烧伤、痂皮干燥、组织干性坏死的患者,也适应深度电击伤患者,在无其他更好的皮瓣可供选择时本术式可作为备选之用.

  • 进一步理性看待皮肤替代物

    作者:贾赤宇

    由于外伤、炎症、溃疡、烧伤、肿瘤术后等原因常造成皮肤的缺损,尽早封闭创面是治疗的关键.自体皮肤移植是常规方法,但需自体供皮和创基条件,因此,开发皮肤替代物就势在必然.目前,皮肤替代物可分为: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表皮、真皮和复合皮替代物[1].一、暂时性皮肤替代物对创面可提供短时间的生理性封闭,以减少创面感染、体液热量及蛋白质丢失等并发症,并能为以后皮肤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2].

  • 外伤性大面积颅骨长期暴露干性坏死、硬脑膜外植皮修复创面一例

    作者:李文军;孟进松;林国安;杨晓东

    患者,男,29岁,因"车祸后左颅骨长期暴露坏死4个月"入解放军第一五九中心医院全军烧伤中心.4个月前车祸翻车导致左侧头皮撕脱、颅脑外伤,在当地医院治疗并且行左眼球摘除手术.专科情况:因长期颅骨暴露,左侧头部颅骨已经干性坏死,面积10 cm×12 cm,从颅骨缺损小洞中可见到硬脑膜组织,坏死颅骨周围外溢脓性分泌物.脑部CT检查:可见陈旧颅内脑实质血肿,颅骨下积气.手术探查见:暴露颅骨已经全部坏死,无保留价值,用咬骨钳去除坏死颅骨.

  • 腋静脉置管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黄小平;张文振;蔡芬迪

    目的 探讨腋静脉穿刺置管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运用及护理.方法 对2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选用腋静脉穿刺并留置导管,给予穿刺点皮肤的护理、导管的观察、拔管时的护理.结果 2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留置导管时间5~7 d,拔管后导管做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住院期间无一例因护理不到位导致感染及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留置导管期间加强导管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保证患者的安全,大大提高了重度烧伤患者治愈的成功率.

  • 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的医护配合与护理

    作者:石如玉;吕艳萍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中的医护配合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预后质量.方法 选取60例平均年龄55岁的患者,其中对20例可疑患有胆总管结石症的患者行单独ERCP检查,40例确诊患有胆总管结石症的患者行治疗性ERCP术与EST.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准备,术中与医师熟练配合,协助医师插管、注射造影剂、取出结石、退管及放置引流管,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手术效果,做好并发症护理工作.结果 通过与医师术中、术后的熟练配合与护理,20例疑似患者经ERCP检查均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本组60例患者中58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治疗目的,只有2例并发了急性胰腺炎,经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后也痊愈出院.结论 护士在ERCP及EST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与医师密切配合、术后正确及时的高质量护理水平都会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效果.

  • 一次查房,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追思导师王亦璁教授

    作者:沈惠良

    王亦璁教授离开我们将近两年,每当回想起作为学生和下级医师的我与他相识、相处的经历,悉数往事,历历在目,感慨万千.我在1984年初进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工作,两年后住院医师轮转创伤骨科.当时科室里每周重要的学术活动就是王亦璁教授的查房.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有好几位像王亦璁这样德高望重的教授,每当年轻医师谈到这几位权威专家时都带着极大的尊重和敬畏,平常都是仰视他们,低年资的医师难得有机会同老专家面对面直接聆听、交流.

  • 深深怀念我国骨科资深专家王亦璁教授

    作者:孙永华

    王亦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著名的骨科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创建时的核心骨干,长期在孟继懋老院士指导下工作,是孟老的爱将,也是我在创伤专业方面的启蒙老师、良师益友,共事40余载.他先后历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创伤专业组组长、骨科副主任、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市政协委员,曾协助黎鳌院士、程天民院士、王正国院士创办中华医学会创伤外科学分会,曾担任首届副主任委员、第一、二届骨与关节损伤学组组长、中华骨科学会内固定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华骨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创伤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编委等职.他多年来笔耕不辍,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论文70余篇,主编了《骨与关节损伤》、《创伤早期处理》、《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等多部著作,四次荣获北京市级科技进步奖.1988年获北京市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次组织国内外大型学术活动,鉴于他对我国骨科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2011年获首届"中华创伤医学终身成就奖".这位骨科学界资深专家积劳成疾,于2011年6月30日23时50分逝世.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崇高的医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造福患者的奉献精神深深地印在我们学界同道的脑海里.

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4 05
200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