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국제신경병학신경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2642
  • 国内刊号: 43-145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杨期东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作者:封菲;丁美萍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病理基础为局灶脱髓鞘,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非对称性肢体无力,电生理以运动神经的传导阻滞为特点的一种疾病,目前认为其与神经节苷脂抗体有关,免疫球蛋白对其治疗有一定疗效.本文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以上各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雪;王金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是IGF/IGFBP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多种疾病尤其是肿瘤中其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参与调节IGFs的活性,而促使IGFBP-2基因表达升高的因素尚不清楚.近几年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也有与IGFBP-2相关的报道,尤其是在胶质瘤的研究方面,已发现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越高,IGFBP-2表达水平也越高,提示该因子可能作为胶质瘤的诊断指标.

  • 去甲肾上腺素对皮质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作者:李红梅;肖农;周江堡

    大脑皮质不仅在胚胎发育时期具有可塑性,而且在成年期,尤其在疾病、损伤时表现更为显著.许多物质可影响大脑皮质的可塑性.其中,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经典的神经递质对皮质神经可塑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对突触的形成和维持有营养作用;参与正常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信息传递等生理功能过程;对中频的联系记忆和空间记忆的恢复是重要的;增强皮质运动神经的兴奋性.

  • IL-13R与脑胶质瘤的关系

    作者:章剑剑;郑伟明

    脑胶质瘤是在颅内发病率高的一类肿瘤,其恶性程度高,疗效差,且容易复发,因此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人们发现脑胶质瘤与许多细胞因子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与白细胞介素13的关系尤为密切.白细胞介素13受体(IL-13R)在脑胶质瘤细胞表面存在高表达,并在脑胶质瘤恶性增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以IL-13R为靶标用IL-13介导细胞外毒素杀伤恶性胶质瘤细胞目前在美国已经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随着对IL-13R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脑胶质瘤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将为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X-连锁凋亡蛋白通路调控及在脑缺血中的表达

    作者:曹立梅;毕桂南

    X-连锁凋亡蛋白(XIAP)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s)中抗凋亡作用强的成员,通过抑制始动或效应半胱天冬酶(Caspases)活性发挥抗凋亡作用.但受到第二个线粒体源性Caspase激活剂/低等电点的IAP直接结合蛋白(Smac/DIA-BLO)、XIAP相关因子1(XAF1)和需求高温的丝胺酸蛋白酶A2(HtrA2)等相关因子的负性调控.脑缺血后XIAP通路基因表达增高,参与了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动态发展.

  • 基因干扰及其在神经科学的应用

    作者:杨天华;周东

    基因干扰是针对外源dsRNA(double stranded RNA)如病毒和转座子等的细胞防御性反应,ds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将人工设计的dsRNA导入细胞可以激起这种反应,沉默靶基因,产生相应表型.人们利用这一技术在神经基因功能以及神经疾病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基因干扰的发现、机制、特点及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

  • 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与脑创伤

    作者:李爱林;只达石;黄慧玲

    脑创伤后无数代谢和生化过程,可致细胞坏死及凋亡,称为细胞死亡的级联反应,都是兴奋性毒性的下游事件.谷氨酸转运蛋白、谷氨酸受体及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等都在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中扮演重要角色.缺血及缺氧是脑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在缺血及缺氧所致的急性坏死和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减轻兴奋性毒性,寻找高选择性的NMDAR拮抗剂对治疗脑创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谷氨酸 脑创伤
  •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小菊;胡兴越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由于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降低了诱发偏头痛的阈值,皮质扩散抑制活动触发先兆产生,然后三叉神经系统被激活释放血管活性肽类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和中枢致敏,再加上中枢疼痛调节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头痛,而导水管周围灰质进行性受损则可能是延长头痛发作时间,并使发作性偏头痛转变成慢性偏头痛的原因.

  • 书写痉挛研究现状

    作者:王莉;胡兴越

    书写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特发性任务相关性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疾病.临床上以手部包括前臂在内协同肌和拮抗肌过度不协调同时收缩导致的书写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脑功能研究为探讨其发病机制提供了代谢基础的新方法.多种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基底节、丘脑,尤其是壳核的功能紊乱有关.目前治疗上首选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功能脑外科手术成为书写痉挛治疗发展的新方向.

  • 放射治疗诱发颅内肿瘤的探讨

    作者:龚杰;刘伟国

    颅脑部放射治疗自上个世纪以来广泛应用于颅脑部的肿瘤及一些良性疾病,而临床资料和动物实验均已证实,颅脑放疗可以诱发颅内肿瘤.本文针对颅脑放疗诱发颅内肿瘤的发病率、致瘤时间(从接受治疗性射线到诱发颅内肿瘤形成的时间)、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发病机制方面进行总结,并在放疗方法、放疗剂量、年龄等方面探讨放疗诱发颅内肿瘤的影响因素,进而寻找减少放疗诱发颅内肿瘤的方法.

  • 基因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后机体的免疫反应

    作者:赵翠萍;张成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致肌膜上dystrophin完全或部分缺失引起的.基因或干细胞治疗该病的目的是使其表达有功能的dystrophin,因多数DMD患者治疗前体内没有dystrophin,基因治疗后正常的dystrophin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引发免疫反应,进一步破坏病变的肌肉组织.本文介绍了基因治疗DMD后机体产生抗dystrophin的机制及免疫耐受,并探讨了今后临床治疗DMD的策略.

  •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学锋;王慧君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创伤、药物成瘾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在探索发病机理、寻找诊断预后指标和药物作用靶点等方面的应用.

  • 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吞噬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秀明;唐荣华

    小胶质细胞(Mic)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主要免疫细胞,在CNS受到损伤时,数量增多,形态发生改变,转变成为脑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中,小胶质细胞被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peptide,Aβ)激活,能够吞噬清除斑块,具有保护CNS的功能.但是,Aβ的持续刺激会加速小胶质细胞衰老,导致小胶质细胞功能不良,吞噬清除Aβ及保护神经元的功能减弱,无法有效抑制AD进展.

  • 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治疗相关问题及策略

    作者:王启弘;周良辅

    对于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生长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表明,闭塞/阻断载瘤动脉、改变血流进入动脉瘤的流入道,能降低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损伤,减少动脉瘤生长和破裂,达到治疗目的.临床治疗显示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但也会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出血、缺血和新生动脉瘤生长及扩大等并发症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血管内带膜支架、颅内、外动脉旁路术和缺血预处理等相应治疗措施,认为对于颅内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治疗要十分慎重,以正确的治疗策略来应对.

  • 氨基酸载体系统与脑肿瘤PET显像

    作者:张川;杨树源

    以氨基酸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ive electron tomography,PET)在发现脑肿瘤、肿瘤的分级、辨别肿瘤范围、确定活检部位、鉴别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是PET在脑肿瘤应用中重要的发展方向.肿瘤细胞能通过异常增多的特异性载体系统快速摄取标记氨基酸,使肿瘤相对于正常脑组织能明显地凸现出来.另外,脑肿瘤的细胞密度、微血管密度、血脑屏障完整性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也可影响脑肿瘤的氨基酸PET显像.

    关键词: PET 氨基酸 载体 脑肿瘤
  • 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体内外调控机制

    作者:杨晶;谢祁阳

    近年来研究表明骨髓间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种子细胞.它不仅可以向中胚层来源的细胞分化,还能打破胚层起源的局限性向外胚层的神经细胞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本文主要综述了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可能的体内、体外调控机制.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内受其所处微环境的变化、相邻或相近或相接触的细胞可能的诱导趋化作用,可能还与细胞融合有关;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主要是在抗氧化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细胞因子等的作用下进行诱导分化的,而且可能还与PKA或p38、FRK1/2等信号途径的激活、RNAi的作用有关.

  •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神经营养和保护因子

    作者:李锐;盛文利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神经组织中的可溶性糖蛋白.它具有强大的营养和保护神经功能,对很多急慢性病变引起神经系统损伤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PEDF的发现和其作用机制的阐明对于神经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各类神经递质在可卡因成瘾中的作用

    作者:王忠;杨天明

    目前对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研究较多,普通认为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在可卡因成瘾中发挥主要作用,5-羟色胺、谷氨酸、乙酰胆碱能神经递质与多巴胺神经递质相互调节作用,在可卡因成瘾中起辅助作用.对各种神经递质及其转运体、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可能将为可卡因成瘾的治疗提供帮助.

  • 儿童脊髓髓内肿瘤的特点

    作者:洪国良;钟跃

    儿童脊髓髓内肿瘤发病率很低,在不同的文献报导中各自的发病情况、病理组织学类型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差异明显.与成年人相比,星形细胞瘤多于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的手术全切除率也高于室管膜瘤;患儿的发病也多与生长发育有关,发生脊柱畸形和失稳者更多见;治疗方式也有显著区别.

    关键词: 儿童 脊髓髓内肿瘤
  • 多发性肌炎的研究现状

    作者:蔡秀英;金蕾;方琪;董万利

    多发性肌炎(PM)是源于肌肉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的炎性肌肉病变.主要是由肌肉内浸润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肌细胞所致,组织相溶性抗原Ⅰ(MHC-Ⅰ)类分子及促炎症因子也起重要作用.随着新的诊断技术如磁共振技术及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应用,提供早期临床诊断依据;激素的使用明显改善本病的预后.本文综述PM的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近况.

  • 芹菜素对中枢神经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婵;陈翔

    芹菜素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正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通过近几年来对芹菜素的中枢神经作用的研究,总结了芹菜素的抗炎、镇静、对神经元的保护、诱导凋亡、抗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抗惊厥、抗抑郁及对认知的保护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

  • 周围神经放射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鞠文翠;林志雄;李德锐

    颈部肿瘤、乳腺癌及盆腔肿瘤放疗后长期生存的病人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损伤的阈值为20Gy~25Gy,其波动与加用其他治疗方式有关,在高剂量时其形态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神经轴突和髓鞘的变性坏死;而在低剂量时可观察到神经内膜、神经外膜等的纤维化、神经周围血管的损伤,电镜下可观察到神经微丝微管的聚集,为神经轴突运输障碍和能量生成障碍的表现.目前关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外伤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其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放射性损伤尚有待研究.

  • 颅颈交界区疾病的综合诊治

    作者:张珏;王勇

    颅颈交界区是包括枕骨大孔区与寰、枢椎复合体在内的区域,多数涉及此区的病例需要外科治疗.颅颈交界区异常按解剖学角度可分为枕骨异常与寰、枢椎异常,从外科治疗角度将脱位分为可复性与非可复性两种类型.颅颈交界区疾病的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与神经放射学检查.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手术指征包括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顽固性疼痛以及各种原因所致颅颈交界区不稳定.根据病变类型不同应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

  • 脑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王存祖;赵鹏;尤永平;傅震

    脑肿瘤干细胞(BTSC)是脑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中一种与神经于细胞(NSC)相似的细胞.这类细胞的共同特征是:在NSC培养条件下,可以形成典型的神经球样(neurosphere)结构;表达NSC特异性标记,如nestin,CD133等;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可以成为永生细胞;在离体和在体条件下能够分化为神经系统组成细胞,或者与来源肿瘤表型相同的细胞.BTSC的发现为脑肿瘤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假说,即在特定的条件下,NSC发生基因突变,向BTSC或其前体细胞转化,BTSC再分化为各种肿瘤组成细胞,形成肿瘤.然而,上述假说的具体机理还不清楚,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共同关注的问题.

  • 家族性脑动脉瘤研究进展

    作者:周良学;游潮

    家族性脑动脉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环境和遗传因素可能发挥着主要作用,导致动脉壁的薄弱及遗传缺陷,目前基因水平的研究已发现一些可能与之相关的基因.因其家族聚集性高且动脉瘤破裂后预后差,对无症状亲属可以进行筛选以便治疗.

  • MAPK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秀鹤;迟兆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真核生物细胞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作用底物多样,并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表达.研究发现,MAPK途径广泛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缺血性脑卒中,MAPK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脑缺血早期病理生理机制的信号传递;该通路还可能通过影响苔藓纤维重组、突触重塑等机制参与癫痫的发病;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也发现MAPK的活化可调整神经元存活以及异常tau蛋白的磷酸化.

  • 1H磁共振波谱技术及其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爱军;白亮彩;张永权;张建生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无损伤性检测活体器官和组织代谢、生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技术,在形态成像的基础上,通过代谢成像提供被检测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临床上以1H-MRS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为广泛,技术也较为成熟.主要通过测定作为神经元内标物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糖酵解终产物的乳酸(Lac)、肌酸(Cr)和谷氨酰胺(Glx)等的相对值,并计算NAA/Cr、NAA/Cho、Cho/Cr及Lac/Cr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来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鉴别脑肿瘤的良恶性、手术疗效评价、监测肿瘤复发以及预后的判断.

    关键词: 1H-MRS 脑肿瘤 诊断
  • Rasmussen's综合征新进展

    作者:黎佳思;丁素菊

    Rasmussen's综合征是以癫痫、进行性的偏瘫及智能减退为三大主征的疾病,临床上常见于儿童,鉴别诊断困难.目前认为有病毒学说及自身免疫学说两大病因假说,常用的辅助检查是MRI.外科手术是能缓解症状,远期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 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功能保留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权;袁贤瑞

    全切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解剖和功能完整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也是当今听神经瘤手术发展的趋势,有赖于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配合特异、灵敏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本文综述了该手术时与面神经保留相关的诸方面研究进展,包括:面神经功能保留标准、不同作者对听神经瘤大小的分级方法、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当前国际上面神经保留现状、术中电生理监测的方法及指标和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等.提出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听神经瘤大小分级标准,以利于开发和研究新的监测手段和评估治疗效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