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국제신경병학신경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2642
  • 国内刊号: 43-145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杨期东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S100B与癫痫

    作者:云永利;张晖;王宝军

    S1OOB主要是由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脑中,目前的研究认为:一方面S1OOB是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标志物;癫痫发作后脑组织的病理研究表明胶质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坏死、激活、增生等),体液中的S1OOB能否作为癫痫患者胶质细胞这种变化的标志物目前尚无定论;另一方面其作为一种钙结合蛋白参与ca2+介导的信号传递途径,Ca2+在癫痫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文献报道S1OOB与癫痫的发作有关.

    关键词: 癫痫 S100B 钙离子
  • 帕金森病抑郁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军;艾清龙

    抑郁是帕金森病(PD)其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约有50%的PD患者受其影响.它是PD的一个原发症状,且与PD患者的疾病严重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损害等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对所有PD患者医生都应该常规、仔细地观察其有无抑郁的表现,一旦明确诊断为抑郁,应及早给予合理的治疗干预.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 存活素与脑缺血

    作者:司志华;张秀清;唐吉友

    存活素(survivin)是至今发现的强的凋亡抑制因子,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中的一个特殊新成员,与细胞凋亡、增殖、血管再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survivin还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修复和神经元保护.本文就survivin的结构、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理作用及其与脑缺血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震颤性癫痫

    作者:王晔;郭大文;王德生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震颤性癫痫(FCMTE)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发病年龄在lO~60岁不等.癫痫常在震颤之后出现.电生理研究发现皮质兴奋性增强.B阻滞剂无效,抗癫痫治疗有效.良性预后,病程相对进展慢等.

  •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

    作者:洪健;张建宁;佟小光

    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治疗是颅底外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常采用倒U型切几分层分离枕后肌,逐层分离至枕下三角,保护并游离椎动脉,同时磨除部分枕髁及颈静脉结节以增加脑干腹外侧的显露范围,术中可对脑干周围重要结构直视下操作并能较好保护,已成为处理颅颈交界区硬膜内外病变的经典手术入路之一.同时本人路也存在椎动脉损伤、术后颅颈失稳、皮下积液等问题需引起足够重视.

  •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洪武;孙为民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创伤或应激等因素,组织细胞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过度,机体多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能量平衡与危重患者病死率直接相关.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如果胃肠道功能允许,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尽早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胄动力恢复,减少并发症.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足严重颅脑损伤救治必不可少的途径,其具体实施应根据患者能量消耗行个性营养支持,并选择适宜患者的管饲途径及方案.

  •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在胶质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吴泽斌;郭东生;雷霆

    在神经发育过程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家族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且有神经保护作用.不同恶性程度的胶质瘤均有PDGF家族的过度表达,表达水平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PDGF与PDGF受体(PDGF receptoi,PDGFR)结合,激活一系列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多种细胞效应.利用逆转录病毒模型,介导PDGF过度表达能诱导恶性胶质瘸形成.PDGF调节肿瘤微环境,增加胶质瘤血管形成.阻断PDGF信号通路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以PDGFR为作用靶点的抗胶质瘤药物为胶质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段继新;袁贤瑞

    高血压脑出血占卒中病人的10%~30%,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占脑血管病患者的首位.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以及年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的前提下,显微手术治疗与立体定向碎吸加尿激酶溶解术、神经内镜辅助清除血肿等术式相比,已显示出"微创"、效果较优的趋势.术后维持血压稳定并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再出血和脑缺血,控制脑水肿,改善局部脑血流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 实时超声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江涛;傅先明

    目前神经导航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和脊髓各种占位病变,但依靠术前影像进行导航有一定的局限件.术中实时超声能提供实时更新的影像资料,具有精确定位病灶、指导手术入路,确定病灶边界,区分病,变与止常脑组织,判断手术残瘤和指导再次切除,引导穿刺、置管与活检,纠正手术中影像漂移等优点.术中实时超声结合导航系统将弥补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局限.

  • 肾小球滤过率与脑小血管病

    作者:李强;孙继洲

    脑小血管病是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以及痴呆的常见原因.病理基础是小动脉硬化的透明样变性,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脑屏障破坏,遗传基因也有重要作用.肾和脑有相似的血管供应和血管的病理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可以显示肾血管的损害,测定血清肌酐和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率.这样我们可能从一个脏器的血管疾病推断出另外一个脏器的血管疾病,从而拓宽了我们治疗和预防这屿疾病的思路.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钦云;王键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足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对神经元损伤后再生修复和防止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阿尔茨海默病足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中Tau蛋白磷酸化促进了疾病的发生,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激活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阻止Tau蛋白磷酸化,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 平山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静;孙红斌

    平山病足神经科少见病,以前臂远端肌肉无力萎缩为主要表现,单侧为重.颈脊髓的动力变化敛低颈髓的循环功能障碍及直接压迫出现前角细胞坏死是发病原因之一,免疫异常、变态反应可能也与其发病机制有关,性链遗传不能除外.颈部在屈曲位下的特异影像学改变为诊断提供有力证据.颈托治疗町阻止病情进展.该病呈自限性,预后良好.

  • 胶质瘤术中实时荧光显像研究进展

    作者:顾小宇;尚寒冰;赵卫国

    胶质瘤足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其中手术仍为快速和有效去除肿瘤组织的手段.由于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术中肿瘤边界显示不清,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全切"非常困难.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术中实时荧光显像技术可以提高肿瘤边界判断的准确性,有助于术者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改善患者顶后.日前国际上相对成熟的荧光显像方法主要为荧光素钠和8-氨基-γ-酮戊酸引导的荧光显像技术,其他荧光试剂如纳米荧光探针、靛氰绿等仍处于研究之中.

  • 趋化因子CXCL12和其受体CXCR4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金;幸兵

    趋化因子CXCLl2和其受体CXCR4广泛存在于正常组织中,存神经系统胚胎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CXCLl2和CXCR4与神经系统肿瘤细胞的转移、增殖、信号系统激活密切相关.基于体外试验及动物模型的研究提示,特异性拮抗CXCLl2和CXCR4,有町能成为神经系统肿瘤靶向治疗的有效途径.

  • 脑外伤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

    作者:王海云;王国林

    近年来发现了若干与脑外伤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包括白介素-1(IL-1)家族的IL-1A、IL-1B及IL-1 RN基因、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p53基因.它们分别从外伤后炎症反应的发牛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中脂质及淀粉样蛋白的转运和沉积;与多巴胺能系统有关的认知功能的改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及细胞凋亡等不同方面来影响脑外伤的进程和转归.充分认识这些基因多态性与脑外伤预后的关系,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 基因 脑外伤 预后
  • 脑缺血损伤后大脑神经元再生的研究现状

    作者:强强;卞留贯;孙青芳

    成年动物全脑缺血损伤或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可以促进大脑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的神经祖/干细胞增殖、迁移到海马齿状同颗粒细胞(GCL)区或缺血损伤的海马CAl区,纹状体、大脑皮层等区域.一些新牛的神经元存活下来并能够与固有的神经通路进行整合.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如cAMP-CREB信号转导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及一氧化氮系统、CPG15基因、GPR40受体蛋EJ和MOP受体蛋白等都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再生的调控.研究脑缺血损伤后促进大脑神经元再生的现象对于脑卒中后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高压氧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氧化应激

    作者:陈婵;邹望远;王锷;郭曲练

    脑发生缺血性损伤后,尽早地恢复脑血流、脑氧供,是逆转某些脑可逆性功能损伤的关键,然而在缺血后的再灌注过程中可出现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其中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高压氧(HBO)治疗脑缺血时,对其是否会引起氧化应激而加重脑缺血缺氧损伤目前的研究存在不同观点,产生这砦差异的可能相关因素有脑缺血损伤的类型、治疗时间窗、剂量(包括压力、时间)等.

  •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芳;杨小锋;温良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政党的脑积水,病理生理改变复杂,目前对其诊断与治疗还存在着较多争议.临床上主要根据病人症状、影像学表现、脑脊液动力学检查结果及颅内压临测进行诊断,治疗上脑脊液分流术为该疾病有效的方法,然而还存在手术效果不确切,对可疑患者选择病例进行分流的困难.

  •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尚寒冰;赵卫国

    磁共振波谱、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是目前常用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磁共振波谱反映了肿瘤的代谢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可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和皮质下白质纤维束,有助于功能区肿瘤手术和放疗计划的制定.减少术后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应用各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并将其与导航手术等新的治疗方法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颅内肿瘤诊治水平,成为今后该领域研究方向.

  • 非神经递质因素对睡眠的调节作用

    作者:喻东山;汪春运

    腺苷、生长素释放激素、催乳素和神经肽Y促进非快眼动睡眠;卵泡刺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睾酮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快眼动睡眠;下丘脑分泌索、肾上腺轴激素和甲状腺轴激素促进觉醒;交叉上核是人体生物钟,通过控制褪黑激素的昼低夜高节律而调节睡眠-觉醒节律.

  • 微创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佳宁;李青;赵京涛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术与歼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79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微创组(n=41)和开颅组(n=38)进行于术治疗,观察术后3d及2周时的意识状态和死亡率,6个月后ADL分级.结果 术后3d,微创组意识障碍24例,开颅组意识障碍34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2周时,微创组意识障碍7例,死亡5例,开颅组意识障碍14例,死亡9例,差异有显著性.术后6个月,微创组ADL1~2级占67.6%(23/34).ADL 3~5级占32.4%(11/34);开颅组ADL 1~2级占38.5%(10/26),ADL 3~5级占61.5%(16/2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微创穿刺术可明显改善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小剂量拉莫三嗪与丙戊酸合用治疗成人癫痫临床观察

    作者:张美云;王凤楼

    目的 研究小剂量拉莫三嗪与丙戊酸合用治疗成年人各种类型癫痫的有效件和安全性.方法 对100例成年癫痫患者采用逐步增量的方法给予拉莫三嗪至每目100 mg,加约期4周,并继续服用原剂量的丙戊酸治疗,连续观察6月,记录患者发作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小剂量拉其三嗪与丙戊酸合用总有效率为77.2%,完全控制50.O%,各种类型发作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37,P>0.05);各型癫痫在人组4~6个月后较入组前3个月发作频率均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3.7%,与入组前后小良反应发牛率相比无显著变化(χ2=0.21,P>0.05).结论 小剂量托莫二三嗪与丙戊酸合用治疗成年人各种类犁癫痫均取得良好疗效,不良反应无增加.

  • 大脑半球胶质瘤手术切除技巧与重要脑功能的保护

    作者:孙彦辉;刘淑玲;王忠诚

    目的 总结分析大脑半球胶质瘤手术切除的技巧和重要脑功能的保护.方法 参照日前国际上对脑胶质瘤的外科手术理念,对连续120例大脑半球胶质瘤患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根据肿瘤的部位分别采用了唤醒麻醉、术中皮层电刺激、皮层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及B型超声实时监测等技术.结果 肿瘤全切116例,全切率为96.67%,次仝切除4例,占3.33%.出院时KPS评分大于80分的117例,低于80分的3例,无手术死亡,没有去骨瓣病例,也没有因术后颅内血肿或脯水肿而行二次手术的病例.结论 应用现代影像学技术进行术前评估、术中使用不同监测技术以及应用恰当的手术技巧能够显著提高大脑半球胶质瘤的于术切除程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帕金森病模型中的3种新蛋白质

    作者:张艳梅;马飞煜;邬伟;王秋艳;李兰根;胡林森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进行研究,以期发现PD发病机制中的新蛋白.方法 建立MPP+诱导的PC12细胞PD模型并提取细胞总蛋白,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1GE)进行蛋白样品标记与分离,应用DeCyder软件分析蛋白质差异表达信息,运用MALDI-TOF质谱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 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了3种可能同PD发病相关但在有关PD研究文献中尚未见报道的新蛋白质,他们分别足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蛋白MPPs,具有分子伴侣活性的蛋白NAC和与免疫炎症相关的蛋白gc1qBP.结论 这些新发现蛋白可能与P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 仅表现为双下肢麻木疼痛的肥厚性硬脑脊膜炎1例报告

    作者:杨利

    肥厚性硬脑脊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and spinai pachymeningitis)临床少见,是一种局限性或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导致的罕见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但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漏诊、误诊.

  •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表现的结核性脑膜炎1例

    作者:伍苏方;杨平生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非常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患者于2005年3月6日晨解大便时突发头痛,为持续性剧烈样痛,伴呕吐一次急诊入院.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神经病学 神经外
  • 侧脑室额角加枕角穿刺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31例临床报道

    作者:张咏;童习池;孙越鹏;王东;高达;曾凯敏

    目的 探讨重型脑室出血行侧脑室额角加枕角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经侧脑室额角加枕角穿刺引流联合腑脊液置换的治疗经验.结果 显效16例,好转10例,有效率83.87%.结论 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经侧脑室额角加枕角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