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국제신경병학신경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2642
  • 国内刊号: 43-145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杨期东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外源性丙酮酸盐脑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树彬

    丙酮酸盐(Pyr)是机体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枢纽.作为有效的能量底物,Pyr不仅可以为损伤大脑补充能量,改善大脑代谢,而且还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和抑制凋亡等其它机制改善离体和在体神经元的存活及预后,为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和思路.本文旨在对Pyr的脑保护机制做一总结.

  •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研究进展

    作者:赵宏伟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通常认为是由反复、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高场MR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不具有典型铁质沉积部位和临床症状的病例被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病因呈现多样化,相关进展可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防治策略.

  • 常压高浓度氧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康;文斌

    常压高浓度氧通过升高动脉血氧分压,使脑组织氧分压升高,改善脑组织氧供,恢复线粒体功能,改善脑细胞代谢,减轻血脑屏障破坏及减轻脑细胞水肿,降低颅内压,增加受损区脑血流量,改善脑电活动,无论是肺泡还是脑组织未见氧化应激反应增加.相对于高压氧容易实施,非侵入性,值得深入研究,临床推广.

  • 海马与帕金森病

    作者:王钰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点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近年研究发现,海马可通过多巴胺及其它递质传递系统间复杂的传导环路,在突触可塑性、适应性记忆以及动机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海马与冲动控制障碍、嗅觉减退、疲劳等非运动症状有关.进一步探讨海马与帕金森病的关系以及相关机制,将有利于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更深入的认识,并可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郑宇新;朱君明

    脑机接口技术在生物体的神经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神经信息交流与控制通道,为神经的功能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脑机接口技术旨在开发用于神经疾病治疗的新技术和残障人士康复的新设备,并对理解大脑工作的机理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产生机制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是神经科学、临床医学和信息工程交叉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文章综述了脑机接口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及其在感觉功能修复、运动功能修复、神经精神疾病和脑积水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

  •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术中神经监护的应用

    作者:尚银武;蔡增琰;何蓓

    随着现代神经外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联合运用,桥小脑角区手术,特别是听神经瘤手术中对后组颅神经和脑干的保护得到明显提高,后组颅神经功能损伤的机率也因此大大降低,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手术中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已有多年历史,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完善的术中监测体系,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已成为减少神经损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术中主要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包括肌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本文就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术中神经监护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基于干细胞移植的联合治疗策略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张敬星

    脊髓损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灾难性疾病,预后极差,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脊髓损伤病理过程的复杂性,目前认为任何单一的治疗措施都不足以修复损伤的脊髓.因此,各种基于干细胞移植的联合治疗策略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验研究当中,且口益受到重视.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组分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途径.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蒋艳艳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阿尔茨海默病以外的为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类型,神经影像学检查对探索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鉴别不同类型的痴呆很有帮助,甚至能发现症状前期痴呆患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影像学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脑积水分类和治疗现况及进展

    作者:刘飞

    脑积水分类复杂,争议较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近年出现的新分类方法指导着脑积水的研究及治疗,以往脑积水治疗主要以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 shunt)为主,但其并发症多且发生率高,为此可调压分流管、腹腔穿刺系统、导航及内镜等新技术在脑积水外科治疗中广泛应用,提高了脑积水手术疗效、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了脑积水患者的预后,本文对目前脑积水的分类,外科治疗的现况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痴呆领域中的新概念:主观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朱敏敏

    主观认知功能障碍(SCI)是介于正常老龄化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之间的阶段,表现为个体主观上有认知功能障碍,但无客观证据支持.尽管这一概念作为痴呆早期阶段一经被提出即存在着争议,但该类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SCI研究也成为当前痴呆领域中的热点话题.为此,我们将对SCI概念、流行病学、诊断标准、神经影像学、神经病理学、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翔

    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关于其预测因素存在大量研究.其中,较为明确的是高龄,入院时高Hunt&Hess、WFNS和Fisher分级,急性脑积水的发生和脑室内出血的存在.而终板造瘘与腰池外引流的使用在降低其发病率的有效性上目前仍不明确.新的脑脊液循环学说的提出赋予其发生机制新的解释,并有助于对此病的深入研究.

  • 血管周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俞晓燕

    周细胞是微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血流调节、血管生成和免疫防御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周细胞在细胞表型、分化能力等方面与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相似性.血管周细胞与MSCs一样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平滑肌细胞等,这使其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 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神经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葛丽特

    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是一类存在于嗅黏膜的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一定的体外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且易于取材,可自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无伦理道德问题,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可在神经修复和功能重建中发挥治疗作用.

  • 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郭自清;周颖;舒孔亮;陈婵娟

    目的 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分为实验组(添加丁苯酞软胶囊)和对照组(未添如丁苯酞软胶囊),所有患者均采用Fenton法测定盘清活性氧(ROS)水平和ELISA法检测患者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1周实验组患者的血清RO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实验组患者的血清T-AO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T-AOC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周后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可能通过减少ROS,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达到对神经元的保护,从而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维生素D不足与卒中的荟萃分析

    作者:胡舜通;蔡丹;刘恒方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不足是否为卒中危险因素.方法 英文以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作为检索数据库,以25-hydroxy vitamin D(25[OH]D)、vitamin D与stroke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中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hina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作为检索数据库,以维生素D、卒中、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间截止到2013年1月.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e分析计算合并HR值(95%CI).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8824.荟萃分析结果显示25(OH)D不足者与充足者相比的HR值(95%C1)是1.53(95%CI,1.43-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不足可能是卒中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对人群进行维生素D干预尚需进一步研究.

  • 酒精依赖患者脑卒中后戒酒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洪云军;周文斌

    目的 探讨及分析酒精依赖患者脑卒中后戒酒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常德地区多中心卒中登记数据库中的1 34例酒精依赖患者在脑卒中1年后饮酒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受教育程度、脑卒中部位等进行分组,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134例患者中戒酒率为56.7%;复饮组的离婚、丧偶或再婚率高于未复饮组(18/40:9/67,x2 =7.531,P=0.006),居住地在农村的比例大于未复饮组(33/25:7/49,x2=6.067,P=0.014);每日饮酒量高于未复饮组[(510±187)ml:(392±10l) ml,t=3.93,p=0.000];HRSD-24评分均高于未复饮组[(19±6.1)ml:(10±7 3)mnl.t-4.37,P=0.000];小学及以下组戒酒率为46.2%,中学组为63.4%,大专及以上组为73.1%(x2 =6.563,P=0.0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低、卒中后抑郁情绪、额叶卒中为酒精依赖患者脑卒中后戒酒依从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92、7.217和2.282.结论 不良的婚姻、居住在农村、每日饮酒量高、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伴有抑郁情绪及额叶卒中的患者戒酒依从性差,医务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家属应对出院后饮酒方面进行控制.

  • 山西省165例运动神经元病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作者:乔晶晶;张金;郭军红;薛国芳;张晓雷

    目的 研究运动神经元病(MND)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MND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误诊、肌电图、辅助检查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入组患者165例:ALS 122例(73.9%),其中确诊ALS 101例,临床或电生理拟诊ALS 21例;PMA 26例(15.8%);PBP 15例(9.1%);PLS 2例(1.2%).男女比例为1.84:1.MND患者发病年龄为20~ 80岁,平均发病为52.15 ±10.41岁,男女发病高峰均为50 ~ 59岁,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西省MND误诊率为42.42% (70/165),误诊为脑血管病的35.7% (25/70),误诊于基层医院77.1%(54/70).结论 MND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山西省男性患病比例较国内相关报道高,发病年龄集中在50 ~ 59岁;分型中ALS是常见的类型;MND误诊率高,脑血管病误诊居首位,误诊多发生在基层医院;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对MND的诊断有重大意义,临床上应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在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王立安;庞爱兰;张林明;任惠

    目的 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在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应用MOCA和MMSE对75例诊断为PDMCI患者、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PDN)患者180例和健康患者145例进行评估,比较二者筛查PDMC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在文盲组MMSE的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100%,而MOCA的敏感性仅为0%,特异性为92.72%;在小学组MMSE的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100%,而MOCA的敏感性为41.67%,特异性为79.17%;在初中及以上学历组MMSE的敏感性为27.27%,特异性为100%,MOCA的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85.71%.结论 MOCA适合初中及以上学历的PDMCI筛查工具,MMSE适合初中以下学历PDMCI筛查工具.

  • 替莫唑胺对比传统化疗药治疗脑胶质瘤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牛小东;马弟娃;田宏亮;王文涛;王振伟;高丙晶;段磊

    目的 系统评价替莫唑胺对比传统化疗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3年7月),收集术后放疗基础上替莫唑胺与传统化疗药治疗脑胶质瘤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8个RCTs,864例患者,其中替莫唑胺组374例,传统化疗药物组4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莫唑胺与传统化疗药比较,两者在治疗有效率[RR=1.48,95%CI(1.24,1.77)]、5年生存率[HR =23.94,95% CI(13.26,43.22)]、无进展生存期[MD=4.00,95% CI(2.61,5.39)]、平均生存期[SMD=1.84,95% CI(1.40,2.27)]、消化道反应[RR =0.53,95% CI(0.39,0.71)]和骨髓抑制[RR =0.20,95%CI(0.08,0.5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替莫唑胺优于传统化疗药.结论 替莫唑胺在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延长生存期,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化疗药.

  • MCI-186对痴呆模型大鼠认知损害和脑内DNA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周珊珊;王欣;盛莉;黄丹华;迟立君;张黎明

    目的 观察MCI-186对双侧脑室内注射链脲菌素(STZ)诱导的认知损害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和脑内DNA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6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MCI-186+假手术组(M+S)、模型组(L)和MCI186+制模组(M+L).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比色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大鼠脑内的H2 02、CAT含量和8OHdG表达.结果 跳台试验中,与S组比较,L组潜伏期(179.1±41.3)显著缩短(P<0.05),错误次数(3.88±0.87)显著增加(P<0.05);与L组比较,M+L组潜伏期(250.5±27.1)显著延长(P<0.05),错误次数(2.83±0.64)显著减少(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中,与S组比较,L组大鼠潜伏期(36.1±3.59)显著延长(P<0.05);与L组比较,M+L组潜伏期(18.63-±3.73)显著缩短(P<0.05).与L组比较,M+L组脑内H2 02含量显著减少(P<0.05),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80HdG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MCI-186能够改善STZ诱导的大鼠认知损害和脑内DNA氧化应激.

  • 连枷臂综合征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沈宏锐;靳陶然;胡静;赵哲;邴琪;李娜

    目的 研究连枷臂综合征(FA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整理9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FAS患者,并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窒检查、电生理及活检骨骼肌病理特点.结果 9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中有8例为连枷臂综合征.连枷臂综合征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对称性双上肢肌无力和肌萎缩;血肌酸激酶正常或轻中度升高;肌电图显示脊髓4个节段中3个或以上支配区出现纤颤、正相波,动作单位电位增宽、增高.活检骨骼肌主要病理表现为小角化肌纤维、肌原纤维网紊乱、“靶纤维”.结论 连枷臂综合征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变异型,电生理检查能发现亚临床脊髓受累,有助于连枷臂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女性癫痫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调查研究

    作者:朱葛敏;徐晓霞;江文

    目的 了解癫痫发作频率、抗癫痫单药/联合用药治疗及围经期癫痫对女性癫痫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测定入组的87例女性癫痫患者血清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睾酮水平,根据发作频率、单药/联合用药治疗及是否围经期癫痫分组,并比较不同组间性激素的变化.结果 高发作频率组泌乳素升高率及发病年龄明显高于低发作频率组和无癫痫发作组;其孕激素下降率高于低发作频率组(P均<0.05).联合用药治疗组睾酮升高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围经期癫痫组泌乳素升高率、孕激素下降率及雌/孕比值明显高于非围经期癫痫组(P均<0.05).结论 泌乳素升高与近期癫痫发作有关;孕激素下降与癫痫发作严重性有关;抗癫痫药物影响性激素水平,尤以联合应用丙戊酸钠对睾酮作用显著.孕激素、雌/孕比与围经期癫痫密切相关,孕激素补充疗法可能是治疗围经期癫痫的一条有效途径.

  • 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樊宇耕;陈延;赵开胜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2岁.突发右侧肢体偏瘫3天入院.入院前3天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抽搐.在当地医院行脑CT检查示:左顶叶腑出血,以“脑出血”治疗1天后患者病情渐加重,意识不清,后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患者既往常有牙龈出血以及外伤后不易止血,长期大量饮酒;无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感染病史.

    关键词:
  • 以头痛为表现的颅外段舌下神经鞘瘤1例及相关文献分析

    作者:刘博会;张素平;黄患鸿;凌莉;梁治平

    本文报道了一例仅以头痛为表现、发生于颅外段咽旁间隙的舌下神经鞘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颅外段舌下神经鞘瘤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表现,以便颅外段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断.

  • 脑外伤去骨瓣减压骨窗处顽固性皮下积液直通管分流治疗

    作者:顾建华;李强;胡国庆;白吉南;金海康

    目的 总结直通管皮下积液腔-腹腔分流术对去骨瓣减压骨窗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治疗经验和效果.方法 自 2007年-2012年,对11例顽固性皮下积液病例,行直通管皮下积液腔-腹腔分流手术.结果 11例病例积液全部消失,随访3~6个月,积液无复发.结论 对去骨瓣减压术后骨窗处顽固性皮下积液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可选择积液腔-腹腔直通管分流术.该分流术与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相似,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