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江苏中医药杂志

江苏中医药

江苏中医药杂志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강소중의약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397X
  • 国内刊号: 32-16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8
  • 曾用名: 江苏中医杂志;苏中医杂志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江苏中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亚博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芪蛭通脉饮"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26例

    作者:张旻;黄春燕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中药汤剂"芪蛭通脉饮"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控制饮食、降血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6例服用芪蛭通脉饮,对照组24例服用复方丹参片,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下肢动脉血流量等的变化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P<0.05或P<0.01),其中空腹血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以益气滋阴、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复方芪蛭通脉饮能有效地防治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并具有降糖、调节血脂代谢、抗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加血流量等作用.

  • 补肾平肝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2例

    作者:王宁;邓颖;袁昌文

    2000年3月~2002年11月,笔者运用中医补肾平肝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证属肾虚肝旺血瘀型82例,并运用TCD检测观察经该法治疗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186例临床报告

    作者:胡可

    我院骨伤科于1992年~2003年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尺偏型186例,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或结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胃安合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作者:江培春

    笔者于2004年3月~2004年10月,以自制胃安合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解毒利咽汤"治疗小儿发热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范武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自拟中药解毒利咽汤治疗小儿发热100例,并与采用西药加中成药治疗的50例作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八味调脂饮"治疗高脂血症30例临床观察

    作者:房家毅;田元祥;赵建新

    目的:观察八味调脂饮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脂必要为对照药,对30例患者给予八味调脂饮治疗,观察6周.结果:八味调脂饮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载脂蛋白B,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八味调脂饮具有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疗效优于脂必妥.

  • 通冠胶囊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伯钧;苏学旭;潘宗奇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将7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给予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均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冠胶囊口服.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入院后第ld、2周、6周、半年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进行2组的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DVI和LVESVI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A、LVEF较基础值有所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可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发生且无明显副作用.

  • 开心胶囊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薛军;陈镜合

    目的:观察中药开心胶囊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4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开心胶囊,对照组32例常规西药治疗,共治疗60d.结果:心电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治疗后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还原粘度、聚集指数、血沉、硬化指数及血沉方程K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仅部分指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小板大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治疗后2组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下降(P<0.01);血小板大聚集率也均有下降,但开心胶囊的作用更好,2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对防治伴有糖代谢紊乱的心肌缺血发生有重要意义.

  • 针药并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冯玲媚;张军;蔡伟;孙妍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设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针药组,予傍针刺风池、完骨、天柱加服水蛭、蜈蚣胶囊治疗,另设30例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口服阿司匹林患者作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3项指标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8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3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傍针刺风池、完骨、天柱加服水蛭、蜈蚣胶囊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方法.

  •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临床研究

    作者:郭志力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丹参注射液)治疗组(简称治疗组)46例,药物对照治疗组(简称对照组42例.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疗效,并观察头颅CT图象和血清SOD、GSH-px、MDA、NO、NOS含量变化.结果:治疗15d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43%,对照组为61.90%,2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头颅CT图象有效率治疗组为51.61%,对照组为45.16%,2者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血清SOD、GSH-px值升高,MDA、NO、NOS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早期介入急性脑梗死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血清SOD、GSH-px的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NO和NOS含量.

  • 半夏泻心汤治疗残胃炎症验案举隅

    作者:沙宝瑜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伤寒论>一书,由姜半夏、黄连、黄芩、党参、生姜、大枣、甘草七味药组成,功能降逆散结、清泄痞热、补益脾胃,主治胃痞一证.笔者遣用本方结合临床辨证分型治疗残胃炎症,颇获良效,兹举验案如下.

  • 黑睛疾患证治探讨

    作者:郑晓明

    黑睛疾患病起外邪侵袭、外物损伤、肝胆功能失调及肺肝脾病变的互相影响,临证可分为三期四型进行辨治:初期宜肝肺兼治,其中肝肺风热型用银翘散加减,肝肺火毒型用泻肝散加减;中期属肝胆实火型,宜泻肝清胆,方用龙胆泻肝汤加生大黄;后期属肝肾阴虚型,宜补肾养肝,方用知柏地黄丸加杞菊.注意初期用生石膏可以泻肺热、除烦渴、退星翳;中期宜早用生大黄,但应中病即止.

  • 《傅青主男科》中车前子运用初探

    作者:徐明

    <傅青主男科>(以下简称<男科>)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青主所著,书中所列25门,有11门22首方剂使用车前子治疗内科杂病及小儿科疾病.兹就其车前子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 莲心碱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心肌肌浆网钙泵活力的影响

    作者:陆曙;龚少愚;张志斌

    目的:探讨莲心碱(Liensinine,Lie)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心肌肌浆网钙泵活力的影响.方法:将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SD-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对照组(RHR-C)和莲心碱治疗组(RHR-Lie).在RHR-Lie组持续给药10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血压、左室重/体重比,以及左室心肌肌浆网钙泵(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SERCA)活力.结果:治疗后RHR-Lie组血压、左室重/体重比较RHR-C组显著降低(P<0.01,P<0.05),左室心肌SERCA活力较RHR-C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较SD-C组为低(P<0.05).结论:Lie能降低RHR的血压、左室重/体重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ie能升高RHR肥厚心肌肌浆网SERCA活力有关.

  • 肾络宁对IgA肾病大鼠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作者:王惠君;朱小棣

    目的:通过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观察肾络宁对IgA肾病大鼠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IgA肾病模型,同时给予肾络宁治疗,16周后检测α-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肾小球系膜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均有基础表达,模型组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肾络宁既能降低IgA肾病大鼠系膜细胞α-SMA的表达,又能降低FN、ICAM-1的表达,表明肾络宁对IgA肾病的系膜细胞损伤及细胞外基质增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天麻有效成分香兰素入脑途径的研究

    作者:卢薇;黄玉芳;丁兴

    目的:研究香兰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正常大鼠血液和脑组织中的动态分布,推测香兰素的入脑途径.方法: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香兰素,按不同时间取血和脑,制备组织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织中的香兰素含量,并比较异同.结果:香兰素静脉注射后,能迅速通过正常大鼠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且较快到达高峰;与血浆相比,香兰素在脑中蓄积时间长,衰减慢,在脑组织中较为稳定;模型组脑、血中香兰素含量在大部分时相高于正常用药组(P<0.05,P<0.01).结论:香兰素在模型组中较多的通过血脑屏障,推测与血脑屏障损伤,通透性增加有关.香兰素可能直接经细胞间隙扩散或经特异受体介导的吞饮作用入脑.

  • 春、秋季德州野生薄荷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作者:魏兴国;董岩;高朝明

    目的:充分发掘本地中草药资源,比较分析山东省德州市春、秋季野生薄荷挥发油化学组分.方法: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回流法提取春、秋季野生薄荷中的挥发油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分别鉴定出春、秋季野生薄荷中的挥发油组分46种和47种,其中秋季采收的野生薄荷挥发油中富含薄荷酮.结论:为获得较高产率的薄荷酮成分,应选择在秋季收割薄荷草.

  • 温病透法之探析

    作者:张庆宏

    透法不属于中医传统的治疗八法,但其在温病治疗过程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透法贯穿于温病卫气营血分证治疗的始终,体现了温病的治疗特点.温病的治疗讲究透邪,适时恰当地使用透法对各类温病的病程转归及预后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温病 卫气营血 透法
  • 大蒜膏外贴神阙穴对抗睡眠剥夺所致疲劳的研究

    作者:石娜;黄泳;王升旭;李求实;陈静

    目的:观察大蒜膏外贴神阙穴对抗睡眠剥夺所致疲劳的作用,为研究一种适合多种情况所致疲劳的外用制剂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睡眠剥夺组(B组)、睡眠剥夺加贴药组(C组),对B组、C组同时进行48h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A组及睡眠剥夺后B组和C组的体温、血压、心率及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48h睡眠剥夺后,B组、C组的体温、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A组高,但C组升高的程度小于B组;B组、C组的心率也高于A组,其中A组和B组的心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比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组值大于B组,A组和B组、A组和C组及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5-羟色胺与A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B组大于C组,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蒜膏外贴神阙穴可以减轻疲劳状态,具有对抗睡眠剥夺所致疲劳的作用.

  • 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孙云霞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基础,其形成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参与的漫长复杂的过程,炎性反应在AS的形成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在抗A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已从实验角度揭示了单味中药及复方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AS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机理,而结合炎症机制,从清热活血解毒这一新的角度筛选抗AS的中药应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方向.

  • 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作者:刘强;梁尧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肝内弥散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近年来对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机理主要为抗肝损伤、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拮抗细胞因子的中介作用等,这些作用机理的揭示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的药理学依据.

  • 中药治疗特发性水肿50例

    作者:张桂芬

    笔者于2003年9月~2005年1月间,采用中医益气活血、利水消肿法治疗特发性水肿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季德胜蛇药治疗甘露醇外渗22例

    作者:李莉;丁惠珍;金莲

    我院对甘露醇外渗患者采用季德胜蛇药(南通制药)与1:5000呋喃西林制成糊状物外敷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的难点与对策

    作者:许尤佳;罗笑容;杨华萃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的常见病,属难症、顽症,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多种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多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1].本病虽然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并积累了不少防治经验,但是由于哮喘起病突然,发病迅速,很快出现呼吸困难,而小儿预感性差,耐受性弱,不能正确表述病情的变化,因此,不仅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而且给临床正确诊治本病带来了很多难题.针对这些难题,笔者提出以下想法与对策,以就正于同道.

  • 中风辨证分型与脑部CT表现的关系探讨

    作者:曾亮;李春婷;袁永丰

    中风病又名卒中,CT表现有缺血和出血之分,临床辨证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别.本文就220例脑中风患者的CT表现与中医辨证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 黄明志治疗小儿腹泻经验鳞爪

    作者:黄甡

    已故名老中医黄明志教授悬壶五十余载,医术精湛,特别对小儿腹泻的辨证论治,有其独特的见解与用药经验,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黄师十余载,耳濡目染,获益良多,特整理其经验如下,以飨同道.

  • 张廷琪运用四逆散经验举隅

    作者:刘海良;张厚;刘耀文;刘耀武

    四逆散为医圣张仲景所创制,其方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组成.该方见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中四药合用,能解郁透热,达阳于外,又能升降气机,调和于内,从而使四肢厥逆、胸腹满痛等症状缓解.

  • 徐学春治瘰经验集锦

    作者:李明吾

    瘰疬(淋巴结结核)乃中医外科之顽症,徐学春老中医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50余年,治瘰经验颇丰.徐师认为瘰疬之病,根在脏腑,并根据瘰疬的临床特征,独创局部诊断之八大要点,并提出治瘰重外治,而在采用外治法的同时还要兼以内服疗法,内治须重化痰祛瘀.同时,因长期服药,往往伤及正气,故提出扶正抗瘰的食养疗法.

  • 五更汗治验

    作者:赵武元;张绪凤

    陈某,男性,50岁.2003年3月25日初诊.患者3年前患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愈后,每至黎明之时则汗出,尤以头面为甚,晨起即止,汗后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倦怠无力.经西药阿托品,中药玉屏风散等治疗,效果不佳.

    关键词: 五更汗 四神丸 病案
  • 铸务实之舟扬创新之帆启自强之航访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明吾

    作者:疏影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坐落于风景秀美的紫金山南麓,是一所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市级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南京市中山门外至汤山地区的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来到空气清新的南京东郊,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走进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新门诊大厅,"以人为本"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尽管是冬日,诊室里温暖如春.见到李院长,一向稳健笃实、不苟言笑的他展开了笑容,随即与我谈起了这所医院十多年来从一所区级医院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

  • 补肾养血治疗脱发

    作者:陈四清

    1病历摘要白某某,女,33岁.2002年9月9日初诊.入秋以来,脱发明显,头皮瘙痒,腰腿酸软,常有头昏,月经来潮断续难下,约7天方净,带下不多.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证属肾虚肝郁,血不上荣.治予滋补肝肾、养血生发,处方:

  • 补肾固表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肾两虚证

    作者:虞坚尔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在中医学中属"体虚感冒"、"咳喘"、"久咳"、"虚证"、"自汗"等范畴,病机为"正虚为本"和"本虚标实",先、后天不足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临床观察,肾虚往往贯穿于复感儿的发病过程.

  • 扶正祛邪法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王素梅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多发感染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功能低下被认为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至今没有特效的防治手段.在临床工作中笔者体会到,应将复感儿的防治重点侧重于改善小儿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以扶正固本为基本原则.

  • 补肺固表、调和营卫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作者:汪受传

    近20多年来,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不断增加,笔者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认为本病多由肺表不固、营卫失和所致,采用补肺固表、调和营卫为主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 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因质制宜"

    作者:苏树蓉

    "复感"在儿科临床极为常见,然而临床多见的单纯使用能提高免疫指标药物的疗法,并非对所有复感儿有效.临床中我们发现,对本病的防治应抓住"预防"这一关键,且应"因质制宜".

  • 益气养阴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作者:翟文生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临床常见多发病,近年来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反复呼吸道感染采用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已得到广泛的临床验证,但中医施治原则各有不同.笔者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RRTI发病的关键是机体卫气不足、卫外不固,而肺脾气虚、肝肾阴虚是导致卫气不足的根本.

  • 疏解清化治易感

    作者:马融

    易感儿实为体弱儿,在临床中除反复感染、迁延难愈外,还伴有自汗、盗汗、纳呆食少、面色萎黄、大便不调等肺脾气虚之象,因此认为易感儿大多为肺脾气虚型体弱儿.其形成的原因与患儿的先、后天因素有关,先天因素主要为禀赋不足,元气亏乏,肺脾之气失于温煦;后天因素多由喂养不当,饮食减少,日久损伤肺脾所致.

  • 和解少阳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作者:俞景茂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一病表现为反复感冒、咳嗽、痰喘、哮鸣、乳蛾肿大等,旧感初已,新感又起,间隔甚短,病情时缓时著,证候错综.识证之要重在明察邪正的消长变化,分期论治.感染期以邪实为主,属体虚外感,法当祛邪为主,务使邪毒从表而出,从里而清,不留余孽,适加补气之味,以托毒外出;迁延期邪毒渐清,虚象显露,治当扶正为主,兼以驱邪,正复邪自尽;恢复期正暂胜而邪暂退,此时关键已不是邪多而是正虚,治当固本为要.

  • 中医药发展路在何方中西医结合何去何从2005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高级论坛专家观点集萃

    作者:苏宁

    2005年9月24~26日,由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中医药>杂志联合主办的"2005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高级论坛暨学术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医疗、科研、教学、护理、管理等岗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学者共计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盛会(有关大会的概况详见<江苏中医药>2006年第1期).

江苏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