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江苏中医药杂志

江苏中医药

江苏中医药杂志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강소중의약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397X
  • 国内刊号: 32-16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8
  • 曾用名: 江苏中医杂志;苏中医杂志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江苏中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亚博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观察

    作者:高想;倪卫兵;陶志强;郁晓群;唐艳芬;徐虹;章匀;喻海忠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利心合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血浆脑钠肽(BNP).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68.33%,对照组显效率50.00%,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3)LVEF: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4)血浆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其疗效是通过神经激素的调制实现的.

  • 牡黄硝汤序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临床观察

    作者:饶家珍;吴立友;蒙向欣;黄智莉;练建红;赵威;徐云森

    目的:观察牡黄硝汤序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牡黄硝汤序贯组、牡黄硝汤低位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以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序贯组、低位组临床疗效、证候改善以及BUN、Scr、SUA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序贯组优于低位组.结论:牡黄硝汤序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 "养阴健脾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2例临床观察

    作者:邓伟明;钟秀驰;简小兵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组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患者除具有糖尿病症状外,还兼有早饱、烧心、嗳气、餐后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或发作性干呕、大便异常等消化道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多发生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临床上常用吗丁啉、胃复安、红霉素、西沙必利等药物治疗,但不能缓解自主神经损害.我们运用自拟养阴健脾方治疗DGP,以吗丁啉为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酸脂清胶囊为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2例

    作者:文绍敦;洒玉萍;任延明;袁明

    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酸脂清胶囊口服结合消痛灵搽剂外用治疗原发性痛风急性发作52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舒康欣"治疗慢性盆腔炎300例

    作者:张君满

    自2004年3月至2006年2月,笔者采用自拟中药舒康欣治疗慢性盆腔炎3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72例临床观察

    作者:金亚明;丁元华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72例,并与西医治疗的48例作比较,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啸;郑欣;喇万英

    我院于2006年2月至2006年6月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瘀血阻络型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

  • 补肾健脾法与RSA患者封闭效率及封闭抗体动态变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立新;谈勇

    2006年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以"补肾健脾"为基本治则,以"寿胎丸"合"泰山磐石散"随证加减,对20例封闭抗体(BA)不足性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进行治疗,观察1疗程(3个月)后封闭效率和封闭抗体的动态变化,现报告如下.

  • 雷公藤为主治疗不同病程类风湿性关节炎152例临床研究

    作者:吴利群;蔡辉;于德勇;陈林囡;李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雷公藤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广泛共识,但其对不同病程RA疗效的系统评估甚少.本文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近几年使用以雷公藤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的RA患者按不同病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 "利湿祛瘀合剂"在鼻内镜术后鼻腔恢复中的应用

    作者:丁元吉;安树章;王红;范喜军;韩文峰;秋联军;尹春红;王巧辉;王江涛

    目的:观察自拟利湿祛瘀合剂在内镜鼻窦手术(ESS)后鼻腔黏膜恢复中的作用.方法:72例(140侧)均为施行ESS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71侧)鼻内镜术后第2d,撤出鼻腔之凡士林纱条,第3d开始应用利湿祛瘀合剂内服兼鼻腔冲洗;对照组36例(69侧)未应用中药,采用传统方法冲洗鼻腔.2组分别于鼻内镜术后2、10、14周钳取鼻道窦口复合体处的黏膜组织进行观察.比较2组在黏膜转归中各阶段的差异.结果:术后2、10、1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电镜下、光镜下各项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湿祛瘀合剂内服加局部冲洗可促进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的恢复,既易于操作又比较安全.

  • 冠心病阳虚证与心功能减退关系的研究——附262例临床资料

    作者:褚田明;顾仁樾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已取得共识[1],有关4种常见证型(瘀血、痰湿、气阴虚、阳虚)与心功能的关系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我们通过对262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冠心病阳虚证与心功能减退的关系.

  •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医证候调查

    作者:陶枫;朱蕴华;陆灏

    目的:通过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调查,为临床施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医学有关理论,选取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瘀、燥热、湿热证的典型症状及与心、脾、肝、肾有密切关系的症状,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与F检验.结果:气虚证在IFG人群中占主导地位,且与年龄无关;而燥热是主要的外邪.结论:从IFG到糖尿病,当以益气健脾、清热润燥为治疗大法.

  • 腕踝针治疗肩周炎50例临床观察

    作者:田韵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腕踝针治疗肩周炎50例,并设常规针刺组46例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46例

    作者:徐志荣;徐志安;彭冬梅;罗和云

    笔者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蒙珊;杜艳;陈文

    目的:优选提高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方法.方法:将90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埋线组)60例和西药组30例,并以Kupperman指数评分的改变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埋线组的Kupperman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评分改变与西药组相比,同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埋线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埋线疗法对PMS有较好疗效,应用方便,无不良反应,临床当予以关注.

  • 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峻;於芸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刀与电针治疗.结果:针刀组愈显率93.33%,对照组愈显率60.00%,2组愈显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 电针加耳穴压籽治疗单纯性肥胖症43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英

    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加耳穴压籽治疗单纯性肥胖症43例,并设口服芬氟拉明组22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周仲瑛医案标本兼顾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

    作者:陈四清

    1病历摘要包某某,女,42岁.2005年7月4日初诊.今年春节起渐觉手指麻木、心慌、胸闷、下肢无力、行走不利,后经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用强的松、弥可保等治疗,但病情仍有发展.现每日服用强的松40mg.

  • 痄腮辨治验案3则

    作者:王小龙;熊健宪

    痄腮,中医又名"腮肿"、"含腮疮".笔者在临证中溯本求源,引经发义,宗古法辨证,颇获良效.今整理从春温、温毒、暑温角度辨治本病的验案各1则,与同道切磋.

  • 略论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与防治思路

    作者:闵静红

    肾精匮乏、肾气不足是卵巢早衰根本的病理变化,而心肝脾功能失常则是其发病的促动因素.在防治方面当以益肾填精为大法,并重视顾护脾胃,以保化源.又因精神心理因素与卵巢早衰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在药治的同时,还须注重心理精神的调摄.

  • 从肝辨析便秘

    作者:严俨;严石林;汤朝晖;李炜弘

    肝脏具有主疏泄的功能,对大肠传送糟粕的运动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肝之主升主动,与大肠之主降主动,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参与人体正常的通便功能.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则气的升发就显不足,气机的疏通和调畅就受到阻碍,大肠气机的正常运行也会受到影响,而出现传导不利,大便秘结的临床症状.肝气郁滞、肝血亏虚、肝阴不足、肝风内动、肝火炽盛、肝胆湿热、肝血瘀积等与便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 "消脂活血饮"联合西利宾胺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机理的实验研究

    作者:史亚祥

    目的:探讨消脂活血饮联合西利宾胺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机理.方法: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分别给药后观察药物对模型大鼠血脂、肝体比、肝脏病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及瘦素的影响.结果:消脂活血饮联合西利宾胺能明显改善脂肪肝模型大鼠的肝脏病理情况,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降低血清中ALT、AST、TG和T-CH含量,降低体重,降低瘦素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且均明显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的治疗组.结论:消脂活血饮联合西利宾胺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机理可能与其降低血脂,减少肝脏脂肪沉积,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微循环有关.

  • 远志及其不同蜜炙品的镇静安神作用对比研究

    作者:王建;瞿燕;吴晖晖;田徽;鲍荟竹

    目的:观察远志生品与不同蜜炙品(1、2、3、6号)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主活动实验与戊巴比妥钠协同催眠实验,观察不同的蜜炙方法对远志安神作用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蜜远志3、6号高剂量与生远志高剂量均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活动次数,蜜远志1、2号高剂量与蜜远志3号低剂量也能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次数:蜜远志3号高剂量与6号低剂量能协同戊巴比妥钠呈现显著的催眠作用,生远志高剂量亦能协同戊巴比妥钠呈现明显的催眠作用.结论:远志通过不同条件蜜炙后,其安神功效仍然存在,并未受影响.结合急性毒性及相关实验,其中3号蜜远志更安全有效.

  •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刘晓雁;刘鹏熙;李广曦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组织的慢性增生性病变,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1],并有一定的癌变倾向[2].本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DISC1989~2004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文献,对其辨证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不同产地蒲黄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佩东;严辉;丁安伟

    蒲黄系香蒲科Typhaceae香蒲属Typha L.植物的干燥花粉,具有止血、化瘀等功效.研究表明,总黄酮是蒲黄化瘀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1],但目前尚缺乏对其测定方法的系统研究.为此我们对直接测定法及不同显色法进行了比较及分析,建立了以三氯化铝显色测定蒲黄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蒲黄中总黄酮进行了测定.

  • 逍遥散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作者:陈晓天;史欣德

    逍遥散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几率较高,其中常见的病症是抑郁性精神症,其次是焦虑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等,临床用之每获良效,且副作用小,备受医家青睐.目前在逍遥散的临床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如目前可信度与质量高的研究开展并不多,尚未见有关中西药治疗成本比较的报道,中成药与辨证加减方的疗效对比研究也未深入进行.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以期取得更大进展.

  • 《金匮要略》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概述

    作者:赵珊珊

    中医经典名著《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疑难杂病的专书,书中所载不少方剂至今仍对临床肿瘤的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如用于治疗肿瘤原发病灶、肿瘤并发症、肿瘤术后,还可配合肿瘤的放疗与化疗等.然而《金匮要略》方在临床病例的积累方面还很欠缺,对肿瘤的治疗大多处于个例报道的状况,这对于保证疗效的确切性与稳定性不利.今后应当在加强病例观察与积累的同时,充分应用现代基因及计算机技术,对药物作用机制、药物有效成分相互作用规律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肿瘤 综述
  • 伏毛铁棒锤研究概况

    作者:曾洪学;王俊;张守宗;屈兴红;关雅静

    伏毛铁棒锤(Aconitum flavum Hand.-Mazz.)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历来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民间常用中草药,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等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植物学界、药学界学者对其生物学特性、生境分布、化学成分、在民间的应用、毒理药理学特性、核型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关伏毛铁棒锤的区域居群分布格局、个体分布格局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长发育特性及对环境的生态适应,繁殖格局与繁殖策略等内容至今尚未见报道,还有待研究者作进一步研究.

  • 自制治糜膏治疗宫颈糜烂80例

    作者:徐彩华

    近2年来,笔者运用自制治糜膏治疗宫颈糜烂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克痹汤"内服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3例

    作者:黄敏;刘学义

    近年来,我们应用自拟"克痹汤"内服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3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赵文霞治疗慢性脾胃病的经验

    作者:张颗颗

    赵文霞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20多年,积赵文霞教授累了丰富的经验.赵师认为脾胃病证多、用方杂,临证须突出一个"审"字,即既要审守病机,又要审本施治、审证用药.现将其详审慎治的经验分述如下.

  • 李燕宁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经验

    作者:劳慧敏

    病毒性心肌炎为小儿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中医多将其归属于"心悸"、"怔忡"、"心痹"、"胸痹"、"虚劳"等范畴.我校附属医院李燕宁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对本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师临诊,感悟一二,现将李师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施治与有氧运动处方

    作者:马荣连;金宏柱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虚弱性疲劳为特征的复杂的症状群[1].自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修订其诊断标准以来,该病渐被国内外科研和医疗工作者所重视,有关CFS的发病机理引起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和争论.近几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关于CFS的报道,但由于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而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将辨证施治的方法与有氧运动有机结合,对本病的防治有着良好的前景.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治旨要

    作者:徐俊良

    中医学古典医籍中并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名,也未有确切的记载与较为系统的论述.

  • 龚丽娟/加味交泰散

    作者:

    关键词:
  • 陈幼清/健中妙香散

    作者:

    关键词:
  • 颜乾麟治疗中风手麻的经验

    作者:刘珺

    中风为中医四大证之一,患此证者或亡、或瘫、或口不能言,且大多数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后仍遗留肢体麻木的症状,经久不愈.我院中医科主任颜乾麟教授,师从名老中医颜德馨,学验俱丰,在心脑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现将其治疗中风手麻的经验介绍如下.

  •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作者:刘舟;张卫华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优势

    作者:孙志佳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高,对病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如全球哮喘防治协议,GINA)、疗效确定而副作用相对较少的药物(如吸入型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及日益普及的相关知识,使得哮喘的治疗变得更为简便、有效,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

  • 调肝理肺法治疗哮喘

    作者:朱佳

    哮喘的病位在肺,其发病多因肺、脾、肾三脏亏虚,风痰交结,藏伏于内,遇感引动,阻于气道,宣肃失常所致.根据病理性质的不同及寒热属性,治疗多从祛风、涤痰、温肺、清热、补虚等着手.对于反复发作的哮喘,在治疗上还应注意到肝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即清·周学海《读医随笔》所谓:"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

  •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中医证治

    作者:邵长荣

    临床上许多哮喘患者为控制疾病发作,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周期长、用量大,往往会使患者产生对激素的依赖.激素依赖型哮喘在中医学中当属"哮证"范畴,哮证的发生与夙根有关.笔者认为禀赋不足,肾气虚衰,痰浊内蕴于肺,则形成发病的夙根.正如《景岳全书》所说:"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由此可见,夙根是发病的基础,与肾虚密切相关.

  • 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夙根

    作者:洪广祥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指出:"喘有夙根",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称哮病为"宿哮".后世对哮病"夙根"的认识多推崇元·朱丹溪"哮喘……专主于痰"之说,在治法上主张"专以去痰为先".

  • 外治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范欣生

    支气管哮喘主要归属于中医"哮证"范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中医在哮喘的治法上,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尤其是内、外治结合具有它法所不具备的良好疗效,而哮喘外治法中穴位敷贴疗法是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

江苏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