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

中国循环杂志

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중국순환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2.8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614
  • 国内刊号: 11-221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盛寿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

    作者:赵青;柳志红;孙兴国;赵智慧;罗勤;马秀平;张洪亮;王勇

    目的: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国人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方法:入选2010-08至2010-12期间入住本中心的慢性左心衰竭患者20例(心衰组),并选择27例心肺功能正常的匹配人群作为对照组,均进行CPET,同时收集两组人群的临床资料和常规检查结果.结果:运动过程中,心衰组较对照组峰值心率、峰值收缩压、无氧域、峰值氧摄取量、峰值氧摄取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峰值VO2/Pred.)、峰值氧脉搏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01或<0.05),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斜率显著升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仍与VE/VCO2斜率相关性高(r=0.685,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峰值氧摄取量相关性高(r=0.679,P<0.001);峰值心率与峰值VO2/Pred.相关性高(r=0.791,P<0.001);峰值收缩压与峰值氧摄取量相关性高(r=0.677,P<0.001);而且,用力肺活量、一秒量均与峰值氧摄取量相关性高(分别为r=0.559,P<0.001和r=0.589,P<0.001).结论:CPET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

  •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型多系统萎缩临床诊断及治疗

    作者:杨虹;曾昆;魏桂荣;李红戈

    目的:通过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型多系统萎缩(Shy-Drager综合征,SD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的研究,从而探讨SD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神经科2005-06至2010-07诊断为SDS患者37例,男性22例(59.5%),女性15例(40.5%).对37例SDS的特点及其他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直立性低血压的血压变化和伴发症状.结果:37例SDS患者临床以直立性低血压(30例,81.1%)、头昏或晕厥(29例,78.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8例,75.7%)常见.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27例,73.0%)和核磁共振成像(29例,78.4%)异常阳性率高.经药物等治疗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发病后4年无1例死亡,5年3例死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死于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结论:SDS临床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早期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 镁预处理对不稳定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术中血压的影响

    作者:敖虎山;王武;范永斌;苏建林;贾爰

    目的:观察硫酸镁预处理对血压不稳定患者心脏手术中血压的影响.方法:未系统治疗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补镁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切皮前取深静脉血测血镁水平.补镁组患者胸骨劈开前用硫酸镁40 mg/kg经深静脉注入再配合硝酸甘油和硝普钠进行降压治疗,对照组患者用硝酸甘油和硝普钠进行降压.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气管插管、切皮、劈胸骨、拧钢丝和缝皮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水平、血压波动值和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的平均用量.结果:补镁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麻醉前、诱导、气管插管、切皮时平均动脉压、血压波动值和硝酸甘油、硝普钠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补镁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劈胸骨、拧钢丝、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血压波动值和硝酸甘油、硝普钠用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手术中,劈胸骨前补充硫酸镁,可使患者血压更加平稳,并可减少降压药的用量.

  • 对比两种完全血运重建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志坚;周玉杰;刘宇扬;史冬梅;赵迎新;郭永和;成万钧;杨清

    目的:对比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完全血运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改良MDRD公式,对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接受DES和CABG的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筛选出824例CKD患者接受了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其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409例(DES 312例,CABG 97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415例(DES 167例,CABG 248例).为校正基线资料的差异,对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置入DES和接受了CABG的临床预后进行分别对比.首要终点为2年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次级终点为2年内再次血运重建.结果:在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均与CABG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复合终点的发生率与CABG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ES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2年内无复合终点事件的生存率与CABG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次血运重建生存率在DES患者明显低于CAB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人群中DES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高于CABG患者(风险比:2.32,95%可信区间:1.57~7.33,P=0.024).结论: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CKD患者中,CABG和DES两种血运重建策略显示出相同的无复合终点生存率.但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即使在同样接受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后,DES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依然高于CABG.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何晨;唐晓芳;袁晋青;杨跃进;陈纪林;陈珏;尤士杰;吴元;李建军;刘海波;吴永健;姚民;秦学文;戴军;乔树宾;高润霖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测定其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以探讨LP-PLA2与各型冠心病的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程度的关系.方法:将入选收住本院的患者分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54例,冠脉造影正常者44例为对照组.入选冠心病患者的确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的相关指南.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同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四组患者LP-PLA2浓度.所得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三组中的男性,高血压和吸烟史的比例较对照组高,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急性心肌梗死组高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1MP-1)以及新喋呤均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在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中LP-PLA2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各组内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LP-PLA2的水平有逐步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支数相同时,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病变支数相同的患者合并结果显示:随着病变支数增加,LP-PLA2水平逐步升高,多支病变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脉病变的支数增加,LP-PLA2水平及Gensini积分呈现逐步升高趋势,3支病变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LP-PLA2的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R=0.02,P=0.82)、新喋呤(R=-0.11,P=0.14)、MMP-9(R=-0.15、P=0.40)以及TIMP-1(R=0.12,P=0.11)皆无相关性.结论:LP-PLA2的水平与冠脉的病变支数有着密切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脉的狭窄程度.LP-PLA2与冠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稳定与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的实验评估.

  • 中国南方人群桡、尺动脉内径特点及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浪;曾书燚;巫相宏;陆永光;唐尔闻;陈伟;徐戈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人群桡、尺动脉内径特点及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07-07至2010-09疑诊冠心病住院并首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346例,分为汉族组1 070例,壮族组276例,通过经桡动脉造影定量测量方法测量桡、尺动脉内径大小.结果:在1346例患者中,平均桡动脉内径为(3.04±0.43)mm,平均尺动脉内径为(3.03±0.37)mm,两者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1%男性及57.0%女性其桡动脉内径大于或等于6F Cordis鞘管外径;59.3%男性及24.9%女性其桡动脉内径大于或等于7F Cordis鞘管外径.汉族、壮族两组前臂动脉内径对比:桡动脉内径[汉族组(3.04±0.43)mm vs壮族组(3.05±0.42)mm,P>0.05],尺动脉内径[汉族组(3.03±0.38)mm vs壮族组(3.05±0.36)mm,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桡动脉内径与性别(b′ j=0.309,P<0.01)、体重(b′ j=0.103,P<0.01)呈正相关,与糖尿病(b′ j=-0.088,P<0.01)呈负相关.结论:中国南方汉族和壮族人群其桡、尺动脉内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桡动脉途径操作中,大部分中国南方人群中使用6F鞘管及导管是安全的,在部分选择人群中使用7F鞘管及导管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 桡动脉 尺动脉 直径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佐它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的血管愈合情况

    作者:范春雨;Kim Jung-Sun;Kim Tae-Hoon;吕吉元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观察佐它莫司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不同时期的新生内膜覆盖和支架贴壁情况以评估血管愈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30例置入佐它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患者进行介入后即刻、介入3个月和介入9个月时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每隔1 mm评估横断面影像每个支架柱的新生内膜覆盖和贴壁情况,同时观察每个支架内的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介入3个月和介入9个月时比较,新生内膜增生厚度:(154±77)μm vs(265±13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新生内膜覆盖支架柱:(0.1±1.1)% vs(0.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完全新生内膜覆盖的支架数:27个(87.1%)vs 29个(9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柱贴壁不良发生率:介入后即刻(6.0±6.2)%,至介入3个月和介入9个月时减少为(0.2±1.1)%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内血栓:介入3个月1个(3.2%)和介入9个月1个(3.2%),显著低于介入后即刻11个(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佐它莫司药物洗脱支架介入3个月时,大部分支架即达到了完全新生内膜覆盖且支架柱贴壁不良发生率明显减低,显示了良好的血管愈合反应,但随时间延长,介入9个月时新生内膜继续增生,较前明显增厚.

  • 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胰岛素抵抗现象研究

    作者:赵振燕;吴永健;吴元;宋光远;裴汉军;王喜梅;唐熠达;徐波;杨跃进

    目的:探讨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2009-02至2009-09,在我院连续入选158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在发病24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按照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组(n=44)、糖调节受损组(n=65)和新诊断糖尿病组(n=49),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5认为存在胰岛素抵抗,评价不同糖代谢组患者急性期(入院时)与稳定期(出院时)的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158例患者中,胰岛素抵抗者急性期为50.0%(79/158例),稳定期为31.6%(50/158例),胰岛素抵抗比例在急性期明显多于稳定期(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HOMA-IR(0.98±0.81)明显高于稳定期HOMA-IR(0.58±0.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HOMA-IR,新诊断糖尿病组高于糖调节受损组和糖代谢正常组[(1.30±0.84)vs(0.96±0.78)vs(0.57±0.55),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期HOMA-IR新诊断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受损组高于糖代谢正常组[(0.78±0.57)vs(0.57±0.80)vs(0.41±0.51),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显示,第2天空腹血糖[标准化回归系数(β)=0.230,P=0.000]、空腹胰岛素(β=0.758,P=0.000)、体重指数(β=0.087,P=0.005)和糖化血红蛋白(β=0.104,P=0.003)是急性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体重指数(β=0.382,P=0.000)是稳定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结论:无论糖代谢情况如何,胰岛素抵抗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有加重现象;第2天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是急性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体重指数是稳定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

  • 国产比伐卢定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比伐卢定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

    目的:评估国产比伐卢定应用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随机将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分为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在PCI术中分别采用比伐卢定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术中测定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ACT)、手术成功率(靶病变术后狭窄程度小于20%并24 h内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及30天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轻度及重度出血.结果:共有218例患者入选,实际入组完成试验207例,比伐卢定组(n=105)和肝素组(n=102).用药后5 min除肝素组2例需要追加剂量外,其余两组患者PCI术中均能维持ACT>225 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PCI手术成功率和30天无心脏事件生存率均分别为100%和98.0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24 h内轻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95%和6.86%(P<0.05)、30天内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和8.8%(P<0.05),肝素组有1例发生严重消化道出血.结论:国产比伐卢定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择期PCI术中抗凝治疗,疗效不劣于肝素且出血副作用低于肝素.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杨清;刘晓丽;聂斌;王志坚;王建龙;李艳芳;赵迎新;周玉杰

    目的:评价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311例.男性198例(63.7%),女性113例(36.3%),年龄(58.9±9.4)岁.按照适合中国人的肾脏疾病饮食调整公式计算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价肾功能,30 结果:311例患者中39例(12.5%)患者发生了CIN.术后NGAL水平CIN组较non-CIN组明显升高[(85.2±28.8)ng/mL vs(71.9±27.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n-CIN组组内术后NGA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71.9±27.6)ng/mL vs(64.8±25.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GAL相对升高≥25%为切点,诊断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2%和80.8%.结论:NGAL相对升高25%可作为CIN早期诊断的切点,血浆NGAL可以作为CIN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 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梁芳;沈春莲;张伟;古萍;谭念玲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其中162例急性心肌梗死中,根据是否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125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37例.根据入院3天内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表现将其分为碎裂QRS波者36例、病理性Q波者42例、碎裂QRS波并病理性Q波者65例;另有19例为单纯ST段改变者,对比观察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在STEMI及NSTEMI患者中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62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中,STEMI的发生率77.16%(125例/162例),NSTEMI的发生率22.84%(37例/162例).碎裂QRS波者在STEMI的发生率16.00%(20例/125例),低于病理性Q波者在STEMI的发生率28.80%(36例/12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碎裂QRS波者在NSTEMI的发生率43.24%(16例/37例),高于病理性Q波者在NSTEMI的发生率16.22%(6例/3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TEM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病理性Q波者分别为28.80%、97.65%、85.71%、73.67%,碎裂QRS波者分别为16.00%、93.73%、55.56%、69.48%.在NSTEM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碎裂QRS波者分别为43.24%、94.17%、44.44%、93.90%,病理性Q波者分别为16.22%、89.50%、14.29%、90.83%.结论:在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其他证据时,碎裂QRS波可作为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尤其是对NSTEMI、非Q波型及无症状型急性心肌梗死,可避免漏诊.

  • 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特征、诊断评估、处置现状及预后分析

    作者:尹春琳;魏嘉平;郝恒剑;许冀;徐东;范振兴;夏经纲

    目的:了解变异性心绞痛(PVA)的临床诊治现状,加深对冠状动脉(冠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的认识,为临床及时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采取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1-01至2011-01临床诊断的PVA患者30例,分析每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临床处置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中年男性多发,吸烟是主要的危险因素.20例(66.7%)患者PVA发作呈昼夜节律性,13例(43.3%)患者伴有活动时心绞痛发作.PVA可发生心肌梗死、晕厥等严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症状初发后的3~6个月内,远期预后良好.8例患者PVA发作时心电图呈现特征性的巨"R"波或"墓碑"波.PVA累及前降支为41.7%,右冠为45.8%,回旋支为12.5%.本组PVA发生于非显著性狭窄的冠脉和正常冠脉13例(占54.2%).本组21例患者从PVA初发到确诊的时间在3个月之内,占70%.钙拮抗剂是PVA有效治疗的基石,但不能完全控制血管痉挛,60%以上的病例需要联合治疗.针对狭窄病变的介入治疗不是PVA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法.结论:PVA在临床上的诊断仍然易被忽视,及时诊断是防止致命事件的关键,药物治疗是PVA的首选,对药物治疗失效的患者,介入治疗应在有选择的病例中进行.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亚玲;敖虎山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溶栓或早期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临床转归的有效方法.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不仅对动物的心脏有保护作用,同样对人类心脏也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ISK)途径,阻止线粒体转运通道(PTP)开放等干预再灌注损伤递质的措施,能够明显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廖自立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以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VT)、心力衰竭和猝死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大多数病例40岁前甚至在儿童期死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此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以下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心脏原发外向性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作者:周晓辉;许建屏

    1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54岁,发作性胸闷、憋气半年余入院.查体:血压110/60 mmHg(1 mmHg=0.133 kPa),心室率82次/分,心房颤动(房颤),未闻及杂音,无双下肢浮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提示右侧房室沟心包腔内巨大团块状阴影,边缘大致规则,边界大致清楚,与周围各心腔及室壁分界尚清楚,右心房明显受压变形,右心室流出道明显狭窄.纵膈清晰,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右冠明显向右心室侧推移,主干及主要分支无明确狭窄,右冠发出大量肿瘤供血动脉.超声心动检查:心脏右前方巨大占位,大小约12 cm×10 cm, 压迫右心房及右心室流入道,与心包及升主动脉粘连,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全身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余脏器未发现异常.曾于外院行心脏肿物穿刺活检,病理考虑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术前诊断"心脏良性肿瘤,房颤",在常温、全麻、心脏不停跳下分段行肿瘤切除术.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一例

    作者:杨瑶瑶;张慧敏;关婷;张宇清;俞梦越;吴海英;蒋雄京;秦学文;吴永健;周宪梁;惠汝太;郑德裕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于2011-04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出现发作性胸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活动时出现,每年发作1~2次.入院前3个月凌晨睡眠时症状再发,持续约十余分钟,遂至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90%狭窄,回旋支100%闭塞,第一钝缘支90%狭窄,右冠状动脉斑块.因患者有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病史,拟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胸腺切除术,术前超声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闭塞,进一步行主动脉增强计算机扫描摄影术(CT)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狭窄,脾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重度狭窄,腹腔干开口处中重度狭窄,右肾动脉近段轻度狭窄,可见前纵隔占位;考虑手术风险高,放弃外科手术,规律药物治疗,患者仍有胸痛发作.既往:高血压病史19年、2型糖尿病史19年、高脂血症史1年.入院前5年患脑梗死,无后遗症.入院前2年发现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主要症状为眼睑下垂、声低、咀嚼肌易疲劳,定期随访基本稳定.入院查体: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2 bpm,双侧眼睑略下垂,右侧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无殊,双下肢无浮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弱.诊治经过:完善检查,低密度脂蛋白3.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动脉血气分析大致正常,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心房38 mm,左心室5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70%;行冠脉介入治疗,于前降支、回旋支及第一钝缘支各置入Endeavor Resolute支架1枚,围术期患者未出现肌无力危象等表现,病情稳定后出院,建议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1年后择期行胸腺切除术.

  • 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在犬实验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胡海波;罗勤;蒋世良;徐仲英;段福建;徐亮;刘琼;孟亮;唐跃;王红月

    目的:观察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置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用杂种实验犬8只,非体外循环下通过介入或外科方法进行创伤性房间隔造口术,直视下或经超声及透视下引导置入不同大小的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术后1周、2周、3周、4周、8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造口通畅性,并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8只实验犬中例3犬因术中心室颤动死亡、例4犬术后12 h因心力衰竭死亡、例1犬造口支架置入右心房耳部;5只实验犬于房间隔成功置入造口支架,并存活1周以上,其中3只实验犬置入直径6 mm的造口支架,2只置入直径10 mm造口支架.超声心动图提示5只实验犬术后1周造口支架内全部通畅,术后2周发现例5犬造口支架内赘生物形成并造成支架内堵塞,术后3周、4周、8周超声发现另三只犬造口支架闭塞.术后3~8周的动物大体标本显示各组造口支架内填充以肉芽组织,支架表面均覆盖一层厚薄不等的、光滑的新生内膜组织,肺、肝、脾、肾脏等重要脏器均无细胞坏死、血栓栓塞现象.结论:动物实验证实了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具有良好的经导管置入可行性,但造口通畅性不佳.造口支架局部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以减少组织增生和血栓形成.

    关键词: 房间隔造口术 支架
  • 寒冷刺激诱导大鼠棕色脂肪组织中的心脏干细胞增多

    作者:杨俊杰;刘志强;王海滨;刘剑锋;陈韵岱

    目的:检测寒冷刺激下大鼠肩胛部棕色脂肪组织中的心脏干细胞.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在寒冷环境下(4℃)饲养,对照组在常温条件(24℃)饲养.4周后分离肩胛部棕色脂肪比较两组脂肪组织活性.运用联合酶消化法提取并体外培养棕色脂肪来源细胞,使用流式方法检测相应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4周后运用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心肌特异性抗原的表达,并比较不同细胞接种密度下自发心肌分化的效果.结果:饲养4周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大鼠肩胛部棕色脂肪中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增加,棕色脂肪来源细胞的CD133,CD29和CD29/CD133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培养4周,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标志物.在不同的细胞接种密度下,实验组提取自发分化心肌细胞的效率高可达(27.3±2.8)%,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进一步证实心肌细胞相关基因表达阳性.相比之下,对照组提取的棕色脂肪来源细胞自发分化心肌样细胞的效率均较正常心肌组织微弱.结论:寒冷刺激下棕色脂肪中存在更多的心脏干细胞,提示温度对心脏干细胞体内定位或增殖具有一定作用.

  • 曲美他嗪改善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大鼠体外缺氧模型和体内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存活和分化作用

    作者:朱刚艳;徐红新;田毅浩;马红梅;唐世琪;汪福良;邬松林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能否改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缺氧模型及体内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的存活和分化.方法:加入或未加入曲美他嗪的MSCs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缺氧暴露12 h,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查第3代MSCs的活力和凋亡.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n=10),AMI对照组、MSCs组及MSCs+曲美他嗪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AMI模型.将MSCs(细胞数4×107)注入梗死心肌边缘(MSCs组和MSCs+曲美他嗪组).MSCs+曲美他嗪组的大鼠在AMI前3 d开始至AMI后28 d加喂曲美他嗪,剂量2.08 mg/(kg·day).AMI对照组动物注射无血清培养基.移植28 d后,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和分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梗死周围区域的细胞凋亡.结果:缺氧培养下,MSCs+曲美他嗪组的MSCs细胞凋亡降低了一半.在体内,与AMI对照组相比,MSCs组和MSCs+曲美他嗪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与MSCs组相比,MSCs+曲美他嗪组治疗表现出更低的干细胞凋亡,更高的干细胞存活,更小的心肌梗死面积,与进一步改善的心功能.结论:联合曲美他嗪的MSCs移植治疗,在MSCs的存活和心脏功能的恢复方面优于单纯MSCs移植.

  •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老龄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和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黄莺;马依彤;杨毅宁;刘芬;陈邦党;韩伟;向阳;李晓梅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老龄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18个月龄雄性C57/BL小鼠212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分为两组(每组106只):AMI+PDTC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PDTC 120 mg/(kg·d),AMI组每日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1周内心脏破裂率及心脏超声改变.再将AMI后3天、7天、14天不同时间行p65、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2活性及心肌间质胶原含量测定.结果:与AMI组相比,AMI+PDTC组心脏破裂率降低(35.3%比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I组相比AMI+PDTC组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外径降低,舒张期前壁厚度、收缩期前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增加,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后3天及7天AMI+PDTC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较AMI组同时间点降低(P均=0.000),AMI后3天及14天时AMI+PDTC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较AMI组同时间点降低(P均=0.000).AMI后7天和14天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在AMI+PDTC组较AMI组同时间点降低(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I后3天和7天AMI+PDTC组较AMI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降低(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抑制剂PDTC可降低老龄小鼠AMI后心脏破裂率,改善心室重构,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降低胶原降解并抑制胶原合成的结果.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不同抗凝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述

    作者:陈纪林;郭远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抗凝药物有多种选择,普通肝素依然是常用的抗凝药物,当在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已接受依诺肝素治疗的情况下(1 mg/kg,Q12h)行PCI时可不需要给予普通肝素(PCI需在后1次注射依诺肝素的8小时之内进行),应尽可能避免依诺肝素制剂和普通肝素交叉使用情况.而另一种抗Ⅹa因子药物磺达肝葵钠(安卓)不能作为PCI时的抗凝药物,必须与普通肝素结合使用.比伐卢定的抗凝疗效已超过普通肝素,且无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副作用,出血并发症亦低,故可作为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首选抗凝药物.

  • 416例起搏心电图引导下床旁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作者:田野

    临床上各种原因所致房室传导阻滞、显著心动过缓、长QT间期并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脏骤停等急危症或外科手术中保驾时多需要立刻置入临时起搏器维持基本心率,本文旨在讨论床旁起搏电图引导下置入临时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代谢综合征(4)代谢综合征与Ⅱ型糖尿病(续完)

    作者:严晓伟

    代谢综合征和Ⅱ型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类疾病共同的发病环节是胰岛素抵抗(IR),而代谢综合征患者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IR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随着IR以及糖调节受损的加重,当空腹血糖或(和)餐后血糖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实现了由糖调节受损向糖尿病的转变.对代谢综合征治疗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辅以药物,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发病,还可以降低患者总体心血管危险性.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十三)

    作者:陈在嘉

    病例37 缺血性脑卒中、主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干部,男性,58岁,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便,于1978-10-31入院.5天前觉全身不适,似"感冒"症状,同时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便.入院前晚腹泻,水样大便7次,无腹痛,服药止住.但觉头晕,头痛,出冷汗,气短.既往7~8年前发现血压高,间断服用降压药.6年前发现糖尿病,服降糖灵,控制不好.多年前曾患"急性肝炎".

  • 2011中国心脏大会牛津-阜外心血管病研究热点论坛

    作者:葛蕾;蒋立新

    2011-08-13,在2011中国心脏大会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期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牛津-阜外心血管病研究热点论坛: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超越此目标"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牛津大学临床试验和流行病研究中心(CTSU)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专家介绍了血脂临床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其中2011-06发表的心肾保护研究(SHARP)研究结果和即将开展的第三项心脏保护研究(HPS3/TIMI55:REVEAL)尤为引人关注.

  •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新观点和新指南

    作者:马长生

    心房颤动(房颤)的抗凝治疗是房颤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在房颤卒中危险评估,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评估,特殊房颤人群的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新型抗凝药物的应用等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为房颤的抗凝治疗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亦推动了房颤指南的更新.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 指南
中国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