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杂志

Chinese Medical Culture 중의약문화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0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81
  • 国内刊号: 31-19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49
  • 曾用名: 医古文知识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中医药杂志社《中医药文化》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智强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本革纲目》所载药物“神水”出处考

    作者:吴佐忻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几种不同概念、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神水”,如《本草纲目·水部·节气水》记述的“立春、清明二节贮水,谓之神水”、《本草纲目·石部·慈石》李时珍发明提及的“盖慈石入肾,镇养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此“神水”与《本草纲目·主治·眼目·昏盲》所载“丹砂:目昏内障,神水散大……”的“神水”同义)、《本草纲目·人部·口津唾》李时珍释名叙述的“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它们各有所本,但不是本文叙述的对象.

  • 医林轨范 医潮一柱——陈曾源及其主编的《国医正言》

    作者:邸若虹;熊俊;鲍健欣;袁久林;段逸山

    从概况、主编简介、办刊宗旨、风格特点等方面介绍了民国期刊《国医正言》的情况,认为《国医正言》以复兴中医为己任,在弘扬国粹、振兴中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努力,在当时的北方中医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享有较高声誉.

  • 一代儒宗张宗祥与中医

    作者:林乾良

    在我曾识荆的浙江前辈中,以马一浮与张宗祥称渊博,堪称一代儒宗.说来也巧,两公和我都是浙江大学校友和西冷印社社员,又同曾研究过中医.为了表示对两公的崇敬,半世纪来,我一直在收集他们的手迹.其中尤其稀罕的是收有两位国学大师为亲友疾病所拟的处方,这两张处方而且均曾配药过.2009年,西冷印社出版社精装出了我的《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集珍》.书中有一章《两大儒宗之医方》,讲的就是马一浮与张宗祥两人的处方.对于这本拙作,海内外颇多谬赞,能见到两公行医的处方,大家都感到很大的意外.

  • 从《中医世界》《中医指导录》看近代中医药的海外影响

    作者:胡蓉;杨艳卓;陈丽云

    《中医世界》《中医指导录》都是由秦伯未先生创办的中医期刊,这两种期刊中特别介绍了中医在海外的发展动态,整理和研究这些资料对我们了解近代海外中医药及中医人的发展及生存状况,补充近代中外医药学交流史很有意义.

  • 期颐度百岁 医药傲霜雪

    作者:王礼贤

    孔子享年七十有三,孟子享年八十有四.殆据孔孟之享,俗予生之寿限,乃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已去.所限所定,颇嫌宿命:圣人之年,尚仅此数,吾辈尔侪,岂敢更存奢望.无独有偶,前十数年,美国之有创意设计者,造得一款定时器,名“泰米西斯生命钟”.与通常钟表顺时反,为芸芸众生倒计其时:男限七十有五,女宽止于八十.所定寿限,略类之耳.惟《黄帝内经》以为“上古之知‘道’者”,“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道”,都二十言,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阴阳术数,先天节律也;居食劳作,后天因应焉.综而解之,不外遁本然节律,理生活诸事.譬之秋月清朗,春山碧翠,映辉泼墨,顺乎本真,原未有他哉.古语云“百岁期颐”,见其既难亦易也.

    关键词: 期颐 医药 七律
  • 见说文以载道 道亦载斯文——朱伟常词《水调歌头——祝贺〈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赏读

    作者:任丽娟

    上海中医药大学朱伟常教授祝贺《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填词一阕《水调歌头》——三十年而立,锦绣瞻前程.见说文以载道,道亦载斯文.传承中华文化,探索轩岐医道,多少暮和晨.披榛怀师友,继业有新人.信雅达,真善美,此心存.万口争传一卷,纸贵洛阳城.愿比鸿飞海上,奋翼与时偕进,挥翰显精神.值此华诞节,举酒祝长春.(2013年12月31日)全词“寓评于赏,寓赏于介”,咏之抑扬自如,吟之顿挫自显,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特色及学术地位作了形象而全面的点赞与推介.笔者玩味再三,不禁赞叹其用字遣词谋篇的匠心独具.

  • 斯人已逝神不朽——读裘沛然医文研究二书

    作者:温长路

    在我国首次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中,我与裘沛然老的接触算是较多的.记得后一次与裘老见面是在2009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成立的大会上.那天,我俩挨肩而坐,我问了他近期的健康状况,并祝福他长寿;他问了我近期的工作情况,还祝贺我担任该校的客座教授.没想到,半年不到的时间,就传来了这位老者驾鹤西游的噩耗,感到非常突然和震惊!转眼已是四年光阴,耳闻目见,裘老的人格精神更加光大,学术传播愈显辉煌,令人欣慰.这要归功于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及他所在单位对中医传承工作的重视,得力于以他的弟子们为代表的无数学者对裘老学术思想研究的不懈努力!在诸多成果中,近的、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他的高足王庆其教授领衔主编的《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经验研究》和《国医大师裘沛然人文思想研究及诗文赏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两本大作了.这两本书,分可单列,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裘老人生轨迹的艰辛厚重;合则一体,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裘老多才多艺的不朽人生.我是将两本书合起来读、合起来议的,故索性把它称作“裘沛然医文研究二书”了!

  • 中医理论天上来——读《中医发生学探微》

    作者:孟庆云

    《中医发生学探微》一书,既是一部探讨中医学原始发生的科学史著作,也是一部挈要从本、解读真义的理论专书,更堪为一部阐述中医学术思想特征的开山之作.本书论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观点:原生文化的究天人之际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也是中医学理论的渊薮.无论是从文化背景,还是从宇宙哲学,乃至具体的元气阴阳五行、四时六气、三焦命门理论;无论是从信史时代以前的巫祝医学,还是体系构建以后的几种模式演进的历史时期,中医学这一独步天下的思维认知创造皆导源于此.作者谭春雨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的中青年研究人员,致力于中医理论、医史文献研究已十余年,躬耕尺幅,力辟群说,钩隐发微,穿越时空,有此开创性著作,令人不胜欣喜.

  • 北京太医院祭祀制度考

    作者:张凯文;沈艺;翟文浩;王兆;张其成

    通过历代相关文献,初步考证北京太医院祭祀制度发展脉络.从元代医事祭祀制度开始产生到明嘉靖年间先医庙落成以前,是太医院医事祭祀制度滥觞的萌芽阶段;明嘉靖以后,先医庙建成,太医院祭祀制度进入了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清代以后是太医院祭祀制度终确立的成熟阶段.至此,太医院的祭祀活动有了规范的典礼和流程,是中国医事祭祀活动的高峰.

  • 推拿名家丁季峰与(滚)法的创立——纪念丁季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作者:赵毅

    以大量史料为依据,研究推拿名家丁季峰创立(滚)法的形成过程.发现上世纪40年代初丁季峰推拿诊所面临大量的中风偏瘫和骨伤科疾病患者,这一疾病谱的变化是催生(滚)法的原动力.推拿手法的创新只有顺应疾病谱的变化,才有生命力.

  • 立足中医文化,研究中华大文化

    作者:温长路

    中医文化建设,是关系中医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任务.既不能将学术与文化对立、隔离开来,也不能宣传唯文化论,用文化淹没学术、替代学术.要解决好二者间的关系问题,达到以文化建设带动学术进步、以学术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目的.当前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错觉和盲点,值得注意.譬如把文化当“泡”(沙化、氧化):用得上说得比天大,实际落地时抓不着;把文化当“盘”(固化、神化):故意增加神秘、玄虚的色彩,让常人弄不懂;把文化当“筐”(泛化、滥化):什么都是文化,而什么都没有文化.如此等等,显然都是片面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抓文化建设,终导致的必将是文化的扭曲化和不着边际化.

    关键词:
  • 龙砂医学流派名医十家简介

    作者:陆睿沁;范莉峰;陆阶阳;顾植山

    龙砂医学是以江阴龙山、砂山地区为发源地,经过700余年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医学流派,通过文献疏理,介绍其代表性医家之医学造诣、生平成就,以窥探龙砂医家之医学思想.

  • 中医与中国文化

    作者:楼宇烈

    很荣幸有这机会到上海中医药大学跟大家一起探讨中医和中国文化的话题.中医是中国文化宝贵的财富,习近平主席2010年出席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发表讲话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这段话讲的很对.我平时也跟朋友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 中医 中国文化 演讲
  • 传承创新 开拓未来——在《中医药文化》创刊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

    作者:张智强

    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医药文化》杂志的关心和支持.值此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我们很荣幸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大会,共同探讨《中医药文化》的未来发展之路.《中医药文化》的前身是《医古文知识》,自1984年创刊以来,《医古文知识》为学界医古文修养的提升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2006年,中医药文化研究兴起,为顺应这一文化潮流,《医古文知识》改刊名为《中医药文化》.更名后的《中医药文化》以“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文化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为办刊宗旨,成为全国唯一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学术性期刊,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学术活力.2011年6月,《中医药文化》成功加入“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完成了从“地方队”到“国家队”的转型,进一步将学术资源拓展到全国,促进了杂志学术水平的提升.

  • 新世纪中医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基于中国知网(2000-2013)

    作者:刘彦臣

    以中医跨文化传播为主题,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000~2013年间相关文章进行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试图揭示新世纪以来十余年间中医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历程与研究格局,并对中医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前景、如何提高学术水平、多学科“知识整合”与“传播学本位”回归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医药文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