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杂志

Chinese Medical Culture 중의약문화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0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81
  • 国内刊号: 31-19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49
  • 曾用名: 医古文知识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中医药杂志社《中医药文化》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张智强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吐鲁番出土的我国现存早的木制假肢

    作者:王兴伊

    2007年10月,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在吐鲁番市胜金乡金店村南郊,发掘出迄今约2 200年前西汉时期的木制假肢,经考证当为我国早的假肢实物.

    关键词:
  • 家藏“时珍采药图”钧沉

    作者:刘华骅

    介绍何时希先生所绘的“时珍采药图”以及该画涉及何时希、程门雪和朱良春先生的生平及学术地位.“时珍采药图”由其师程门雪先生题字,由朱良春先生撰跋.

  • 读《本草纲目·水部》札记

    作者:谢敬;佟琳

    王世贞序赞《本草纲目》“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实非过誉.《本草纲目》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现以《本草纲目》中首列“水部”之雨水、露水、甘露为例,通过读书札记的形式,从文史的视角探寻《本草纲目》的人文之美.

  • 银针凭妙手 白衣秉丹心——记一代针灸大师邵经明教授

    作者:权春分;邵素菊

    河南,地处中原,是璀璨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医药文化在华夏文明发展与进步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这里的营养,形成了完备的医药体系.这里不仅孕育了“医圣”张仲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等多位古代医家,更是扁鹊、华佗、孙思邈多年行医采药,著书立说之所.这里也曾有这么一个人,凭借他手中的银针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为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他就是邵经明教授.

    关键词: 邵经明 针灸 治学 经验
  • 针灸学精诚大医:邵经明教授

    作者:杨永清;邵素菊;王培育;王宇;尹磊淼;邵素霞;任重;徐玉东;刘艳艳

    邵经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站导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河南省针灸事业发展奠基人和带头人.邵经明教授一生熟读经典,崇尚大医精诚,以其谦恭儒事、慈悲佛心、鹤龄道身,终成一代精诚大医.

  • 人的针灸——邵经明医事雪爪录

    作者:陈汉平

    什么是针灸?回答这个问题,肯定比解答“人从哪里来,将来向哪里去”如此宏大课题要容易.有人以为针灸很简单,无非是把一束不锈钢毫针扎进若干常用穴位,对号入座地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一种疗法.这种情景不难在临床观察到,但这距离针灸之精髓确有些远.

    关键词: 针灸 人文关怀 文化
  • 览于心乃止水之常净烛于物靡传薪之无绝

    作者:杨永清

    这是唐代李子卿《水萤赋》的诗句,是师徒相传为传薪的极佳注解,当代中医谓之传承.“传”有转授、宣扬、流布之意,《礼记·祭统》曰“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是名医所拥有并传递给我们的;“承”接续、继承之意,《诗·小雅》曰“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是我们从名医所领悟的、学习的.

    关键词:
  •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医药在当代意大利

    作者:高翔

    梳理我国传统医药在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各国传播的历史,探寻当今中医药在国际化传播中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意大利民众在面对中华传统医药时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经济及文化障碍,加深对跨文化因素在中医药“走出去”战略中重要意义.

  • 《六十病方》地名略考

    作者:赵怀舟;和中浚;李继明;王一童;谢涛

    老官山汉墓医书《六十病方》的正文和文献出处中包含有一些地理名称,比如废丘、济北、都昌等信息.分析研究相关地名信息与其书具体内容、书法特征,初步确认《六十病方》中包涵着秦甚至先秦的学术内容,其文书形成或改定于西汉早期.

  • 老官山汉墓《六十病方》与马王堆《五十二病方》比较研究

    作者:和中浚;李继明;赵怀舟;周兴兰;谢涛

    对老官山汉墓《六十病方》与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书的篇题结构、病症方药、治疗方法等较为类似.但《五十二病方》病名多不见于后世文献,用药偏重于民间的医学经验,表现为医巫不分的早期医学特征;《六十病方》约抄于西汉早期,或略晚于《五十二病方》,书中的病名、内容结构、主要药物的名称等多与后世文献记载相同或相近,以温热药为主的药物配伍已有规律,与《伤寒论》重视人体阳气的用药思想一致,其组方配伍精炼,为迄今早的医家编撰的复方方书,实为经方之嚆矢.

  • 从文化视域谈中医——余秋雨教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之讲座纪实

    作者:郑策;李海英

    一、从文化角度理解中医谢谢诸位热情地等我讲座,也感谢上海中医药大学给我这个名誉教授的荣誉.听说,讲座的票散发的非常快,但这并不是我的骄傲,而是我们中医药大学的骄傲.你们对文化有如此高的接受度,让我坐在这感觉非常安心.让我讲中国文化与中医的关系,用中国的词语讲我是班门弄斧.用金庸先生的话说,与班门弄斧一样的词语叫北大讲学.我在北大倒是认认真真地讲过,但是在这里,在中医人面前讲这个专业题目,完全是不自量力.

中医药文化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