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国际消化病杂志

国际消化病

国际消化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국제소화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534X
  • 国内刊号: 31-19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99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邱德凯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慢性肾病发生发展的潜在影响

    作者:曾静;范建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逐渐成为全球诸多国家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肾病(CKD)同样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在CKD患病率逐年增长的同时,高住院率不仅增加了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早发现CKD的潜在危险因素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NAFLD和CKD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减少、系统性轻度炎性反应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可能是两者的共同发病机制,并且NAFLD可能是CK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蛋白磷酸酶PHLPP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晓燕;赵晔;施瑞华

    近年来,蛋白磷酸酶PHLPP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PHLPP能特异性地使蛋白激酶B(Akt)、蛋白激酶C(PKC)以及S6激酶(S6K)等因子的相应保守位点去磷酸化,通过抑制多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抑癌作用.目前已发现PHLPP在多种消化系统肿瘤中表达下调,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消化系统肿瘤诊治的新靶点.

  • 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

    作者:孔凡扬;李兆申

    食管腺癌是食管癌的一种重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预后较差.食管腺癌与Barrett食管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干预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病变可以降低其进展为恶性肿瘤的风险.对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应根据其病理分级定期行内镜监测,争取早期发现进展或癌变的黏膜组织.

  •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超然;韩真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现认为PVT在肝硬化的自然病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门静脉血流速度的减慢是PVT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PVT可引起腹痛、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等临床症状.超声是PVT的首选检查方法.抗凝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目前仍有如抗凝时间窗的选择、用药剂量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和胃癌预防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帆;黄一沁;保志军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虽然近年来胃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其仍居常见肿瘤的第5位,且在肿瘤相关的死因中占第3位.能否通过根除Hp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此文对Hp与胃癌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表观遗传学在炎症性肠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玉萍;刘文天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率近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但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学改变与IBD的发病有关.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但不会改变DNA的序列,并被认为是可遗传的.它可能通过饮食、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等多方面影响基因表型而参与IBD的发病过程.该文综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在IBD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为诊断和治疗IBD提供新的途径.

  • 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嘉琳;黄明君;李立

    采用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虽然可使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复发转移率仍居高不下.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标志物、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度、TNM分期、肝转移等.

  • 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进展

    作者:汤梦蝶;李学良

    食管黏膜下肿瘤(SMT)一般泛指非黏膜组织的肿瘤,以平滑肌瘤较为常见.SMT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内镜或钡餐检查时偶然发现,以往多选择随访或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超声内镜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特别是与胸部CT联合对食管SMT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价都有指导意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等内镜下微创技术逐渐成为治疗SMT的主要方法.内镜下治疗安全高效,能提供病理组织诊断,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该文主要就SMT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性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萍萍;赵广西;刘龙资;董玲;张宁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中国呈上升趋势.NAFLD的病理改变可由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并可导致肝硬化等其他严重的终末期肝病.常用的NAFLD诊断方法有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而肝组织活检是诊断NAFLD的金标准.但其为创伤性检查,且存在取样、读片误差等局限性,因此临床上需进一步研究、开发简便易行、安全、可重复性好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此文就目前NAFLD的无创性诊断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 胃癌中刺猬蛋白信号通路与微小RNA相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洁瑶;张军

    目前有研究表明刺猬蛋白(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影响癌细胞分化、增殖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微小RNA(miRNA)作为基因组转录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否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与Hh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存在相互调控尚无定论.该文就胃癌中Hh信号通路与miRNA相互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粪钙卫蛋白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斌;田德安;廖家智

    钙卫蛋白是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来源的具有多种机体保护功能的钙结合蛋白,机体存在炎性反应时其含量会明显增加.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在中国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粪钙卫蛋白可间接反映中性粒细胞在肠道中的迁移,作为非侵入性的炎性标志物,它对IBD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药物对Barrett食管恶性进展的化学预防作用

    作者:陈玲;王长青;刘政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早期干预可降低其恶性进展的风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学预防药物主要为抑酸药.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及他汀类药物在预防BE恶性进展中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就抑酸药、NSAID及他汀类药物预防BE恶性进展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 快速诊断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方法研究

    作者:徐斐;刘菲

    目的通过对腹水总有核细胞计数、白细胞酯酶浸试条、乳铁蛋白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价值的比较,评价乳铁蛋白在快速诊断肝硬化SBP中的意义.方法 以145例确诊为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腹水标本后分别进行中性粒细胞(PMN)计数、总有核细胞计数、白细胞酯酶浸试条检测、乳铁蛋白定量分析,以腹水PMN计数为诊断SBP金标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佳诊断阈值,分别计算腹水总有核细胞计数、白细胞酯酶检测浸试条、腹水乳铁蛋白定量诊断SBP的合理诊断阈值及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根据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估在诊断肝硬化SBP上更具优势的指标.结果以腹水PMN计数>0.25×109/L为即刻诊断SBP的金标准,腹水乳铁蛋白定量诊断肝硬化SB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较腹水总有核细胞计数和白细胞酯酶检测浸试条更具诊断价值;以腹水乳铁蛋白定量>312 ng/mL作为佳诊断阈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腹水乳铁蛋白定量检查可快速准确地诊断肝硬化SBP,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SBP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 FHIT与Apollon在结肠癌及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吉;张春凤;贾明旭;王忠

    目的 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Apollon (Baculoviral IAP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6,BRUCE/BIRC6)在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FHIT与Apollon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60例结肠腺瘤组织(其中管状腺瘤48例、绒毛状腺瘤12例)、30例结肠癌组织中FHIT mRNA和Apollo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FHIT mRNA在正常对照组、结肠腺瘤组及结肠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绒毛状腺瘤组相较于管状腺瘤组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llonmRNA在正常对照组、结肠腺瘤组及结肠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绒毛状腺瘤组相较于管状腺瘤组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与Apollon在结肠腺瘤组和结肠癌组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FHIT与Apollon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共同参与了结肠黏膜的癌变过程,联合检测两者可能有助于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

  • 胆管塑料支架置入不同更换周期治疗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的研究

    作者:牛昊书;崔宏;陈吉;高美丽

    目的 探讨胆管塑料内支架治疗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评价支架不同更换周期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内蒙古包钢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41例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常规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经导丝引导放置1根8.5 Fr塑料胆管内支架引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19例患者每3个月更换1次支架,B组22例患者每6个月更换1次支架,如果患者出现腹痛、黄疸或发热,则马上行ERCP,先观察结石直径的变化情况,再决定是否取石或更换支架.结果 A组患者术后12个月共取净结石13例,B组患者术后12个月共取净结石14例,A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结石取净率与B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行ERCP或B超观察结石大小及数量变化,发现A组和B组共有7例结石数量减少,17例结石缩小,4例结石消失;术后12个月复查,A组和B组共有9例结石数量减少,15例结石缩小,6例结石消失,但两组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结石数量、直径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无支架堵塞发生,B组患者发现堵塞11例,A、B两组支架堵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共有9例患者出现急性胆管炎症状,其中A组1例、B组8例,A、B两组急性胆管炎术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管塑料内支架是治疗老年复杂性结石患者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每3个月更换1次支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

  • 不同治疗策略对中重度急性胆囊炎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汤旻;王晖;蒋健骏;林谋斌;尹路

    2013版东京指南(Tokyo Guideline 2013,TG13)是目前新的关于急性胆囊炎(AC)诊治的国际标准[1-2].TG13推荐对于中重度急性胆囊炎首选保守治疗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但也有研究认为对于重度急性胆囊炎选择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更好.另有学者认为,TG13的制定是基于回顾性研究结果,证据强度不足.因此,目前中重度急性胆囊炎的治疗策略选择尚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3种治疗策略对中重度急性胆囊炎临床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SIRT3和Sk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俞文秀;朱海杭;乐安君;杨燕楠

    结直肠癌(CRC)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每年有65.5万人死于此病[1].在中国,CRC仍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尽管近年来肿瘤治疗方法的发展很快,由于肿瘤对化学治疗不敏感和易复发性,晚期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很低[3].虽然已有研究报道了多种与CRC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但进一步探讨与CRC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相关的标志物仍很必要.sirt uin3 (SIRT3)是sirtuin家族成员之一,是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沉默信息调控因子2同源体,是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近年来SIRT3与肿瘤形成的关系备受关注.Skp2是S期激酶相关蛋白,其一方面可以泛素化降解其底物蛋白,另一方面也被其上游的APC/Cdh1密切调控着[4-5],Inuzuka等[6]的研究发现SIRT3可以脱乙酰化Skp2.目前鲜有同时检测SIRT3和Skp2在CRC发生发展中作用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CRC中SIRT3和Skp2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CR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性.

    关键词:
  •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顾宗廷;张永杰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PV)临床罕见,但十二指肠乳头癌(CPV)在壶腹部周围癌中发病率仅次于胰头癌,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5%[1],且有逐年升高趋势.现对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行手术治疗的PV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提高PV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
  • 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Brunner腺腺瘤1例合并文献分析

    作者:王志永

    十二指肠Brunner腺腺瘤是十二指肠少见的肿瘤.自1835年Cruveilhier首次报道以来,目前文献报道有200余例[1].因其症状、体征的非特异性且位于黏膜下层,内镜活检较难确诊.现将本院诊治的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腺瘤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关键词:
  • Dubin-Johnson综合征伴胆囊多发结石1例

    作者:周晨辰;刘阳;梅长林;薛澄

    Dubin-Johnson综合征(DJS)由Dubin和Johnson于1954年首次发现并报道,发病率约为0.3%,是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又称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I型[1].DJS主要由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基因MRP2或ABCC2突变所致,基因位于10q24.2.遗传突变进而导致肝脏对胆红素、卟啉、嗜胆染料等物质排泄功能缺陷,使其淤积于肝细胞内,同时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或长期性黄疸,可出现发热、腹痛、疲劳等[2].DJS发病年龄多<30岁,诱发因素包括感染、疲劳、放射、受凉,手术等,可无家族史[3].由于DJS预后良好,治疗措施多以辅助治疗为主[4].现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DJS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国际消化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